高GI食物
」小心「胰島素阻抗」害你患上糖尿病!減重醫曝4招預防 「少滑手機」也有效
關注健康的朋友都知道,「胰島素」最主要的功能是調節我們體內的血糖,避免高血糖傷害我們的身體。但在健康檢查的時候,可能會聽到醫師說,「你有一點胰島素阻抗的狀況喔!最近要多注意血糖。」那麼,什麼是「胰島素阻抗」?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胰島素」是身體控制血糖的機制,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會分泌適當分量讓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而「胰島素阻抗」就是胰島素的訊號不良,身體對胰島素出現「阻抗」反應。當身體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常份量的胰島素就無法有效控制我們身體裡的血糖,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工作。而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形成胰島素阻抗後,長期就會導致糖尿病。對此,減重醫師陳威龍在YT影片中提到4招可避免胰島素阻抗的方法,包括「減少餐間的零食」、「飯後運動」、「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避免長期暴露於藍光(手機、電腦)照射」。一、減少餐與餐之間的零食:陳威龍醫師指出,頻繁進食會讓胰島素一直分泌,久而久之,人體細胞就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因此應該避免過度頻繁進食,尤其是餐與餐之間的零食。二、記得飯後運動:陳威龍醫師提醒,即使是簡單的飯後散步,也可降低血糖波動,進而讓胰島素的分泌更為平穩。三、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陳威龍醫師表示,高GI食物容易使我們的血糖大幅波動,尤其是精緻澱粉、精製糖,如含糖飲料、麵包、蛋糕等,應該要少吃。四、避免長期暴露在藍光下:陳威龍醫師指出,根據研究,人造光害與體重增加、代謝功能異常、胰島素過度分泌等都呈現正相關關係。人體若長時間接受藍光照射,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與高血糖,因此生活中應減少手機、電視、電腦的使用,以降低藍光對身體的危害,進而避免胰島素阻抗。
午睡可助腦力恢復、提升工作效率! 醫公開小睡前多做「這1事」效果明顯
不少人都會有睡午覺的習慣,但如何在醒來時不會昏昏沈沈,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則需掌握訣竅,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要將午睡「睡得好」也是門學問,他也分享了在小睡前的多種好習慣,其中因為咖啡因的作用時間為20至45分鐘,所以在睡午覺前喝咖啡,剛好可以在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指出,睡眠分成「淺眠的N1和N2」和「深眠的N3」3個階段,注意在睡午覺時,應維持在N1和N2的淺眠階段,盡量不要進到N3的階段,因為進入到N3腦中的腺苷adenosine會增加,睡醒的時候會昏昏沈沈的,避免進入N3的方法則為讓午睡的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至於想要補眠或是增加工作的效率,睡眠的時間則最好能夠涵蓋一整個睡眠週期,也就是90分鐘,雖然這對大部分的上班族而言不太可能,但即使有少量的補眠,也是能夠稍微改善記憶力和緩解一整個早上的疲勞感。李思賢也提醒民眾,如果常常想要午睡,可能要注意午餐吃了哪些東西,因為不只是高GI食物,速食油炸物也會傷害我們的粒腺體,讓人想睡覺。他說,在睡午覺前喝咖啡,或許聽起來很矛盾,但是因為咖啡因要作用需要20至45分鐘,這剛好可以在你睡醒時讓腦袋保持清楚,另外,戴個眼罩和耳塞也有額外幫助。
小紅書瘦身術2/秋天最狠減肥法「7天10萬人按讚」 循序漸進打造小鳥胃
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內容,其中名為「秋天最狠減肥法、月減10公斤」詳列4周的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獲得廣大網友青睞,9月26日PO上小紅書,至10月3日短短7天已有10.6萬人按讚,專家分析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縮小胃口的方式,有些類似168斷食法,再加上搭配運動,瘦身效果因此更快。「秋天最狠減肥法」主要分為4周的作戰計畫。第一周正常飲食,但用餐前都要先喝水,不能吃甜點、喝飲料,晚上6點後禁食。第二周早午餐正常吃,但晚餐不吃,消耗內臟脂肪,建議喝2000毫升的水。第三周增加蛋白質攝取,早餐吃雞蛋與牛奶,午餐正常吃,晚餐少吃或不吃,同時增加運動,建議可跳繩或跑步、快走。第四周飲食方式與第三周相同,此時胃容量已減少,再增加運動強度,建議每天跳繩2000下,晚上則可泡腳促進代謝。「其實這方式有點像早鳥版的168斷食法!」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從第一周的晚上6點禁食、再到晚餐禁食,原理類似於168斷食,只是時間再往前提早一些,當禁食時間超過16小時,體內的能量完全被消化之後,身體就會進入「燃脂狀態」,而且時間提早效果更好,可以讓身體校正平衡重新設定,把代謝的開關打開,讓身體好好的消耗熱量,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三餐前先喝一杯水,不但可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身體代謝,讓減重更順利。(圖/123RF)「其實飲食習慣都是慢慢造成的!」程涵宇說,這個「秋天最狠減肥法」的飲食內容,正是循序漸進的減少胃容量,後天養成「小鳥胃」,這樣的方式也可幫助荷爾蒙穩定,減少飢餓感。不過,程涵宇提醒第三、四周的飲食內容缺乏水果,建議再適時補充。營養師Ricky也PO文表示,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知識,但許多其實並不正確,舉例來說,小紅書上許多文章、影片都言之鑿鑿地說「飢餓時吃糖可消除飢餓感」,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不管吃糖還是高GI食物,都會讓你的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上升會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會使血糖快速下降,結果血糖下降後變成低血糖,又會想繼續吃甜食,變成惡性循環。其實飢餓時應該要吃蛋白質或蔬菜,這些低GI食物才不會讓血糖大幅波動,所以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意見,不要隨便相信網路文章。
高GI食物變成低GI! 高血糖遵循4原則聰明吃
吃低GI飲食可以讓血糖穩定,但若不得不攝取高GI食物,其實透過巧妙的搭配,就能將高GI食物成為低GI飲食。例如:吃白飯或糯米飯時,多配些蔬菜一起吃,吃白吐司(麵包)夾生菜沙拉,都能有效平衡食物的GI值。遵守飲食4原則換言之,若吃進高GI食物時,也可以配合低GI的食物一起進食,就可以改變血糖吸收的速度,以下幾項原則供參考:˙每餐都應加進至少3份的高纖食物,如蔬菜。˙主食替換為粗纖的糙米或全麥麵條。˙吃新鮮水果,而不是果汁。˙減少單一進食高GI值食物的飲食。如何控制份量呢?人體每日正確的熱量分配應該是醣類不超過60%、脂肪不超過30%,蛋白質約為15%,若以此熱量比例來看,一餐正確的份量約為1碗飯、2碗蔬菜,1小盤肉大小的攝取比例,其中,米飯類建議以五穀米飯或糙米為主;每餐至少選擇3種不同顏色的蔬果,以均衡攝取各種不同的營養素;肉類則以白肉(如雞肉、魚肉)為優先,選瘦肉不吃肥肉,並以清蒸、燉煮、汆燙為佳。每天吃的食物中,糖類的比重很高,可是一樣都是醣,GI值卻是大不同,需要特別注意。醣類食物又可分為單醣、雙醣、多醣等,一般而言,單醣和雙醣類因人體吸收較快,所以,GI值會比多醣類(俗稱的澱粉類)高;而蜂蜜的GI值雖然也高,但相較其他糖類,營養價值較高。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屬於單醣,一般天然食物單獨存在單醣並不多,多半存在各種雙醣、寡醣與多醣的分子內;而雙醣類常見有蔗糖、麥芽糖、乳糖等,像是牛奶中的乳醣,或是水果中的果糖就是雙醣類;多醣類即俗稱的澱粉,例如五穀根莖類食物的地瓜、馬鈴薯、山藥、紅豆等,或是米飯、麵食、麥片、南瓜等都是富含澱粉的食物。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