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商務用戶
」 胡書賓AI PC搶一波1/微軟英特爾開戰定義不清 台廠首發「商務客及內容創作者」
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問世,2023年引爆AI旋風,AI伺服器搶盡科技產業風采,飽嚐營收及股價噴發利多,新科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年11月底在醫療科技展喊出,「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一舉將AI浪潮從雲端推向終端PC市場。美科技大廠早已摩拳擦掌。微軟以GPT為基礎開發AI助理Copilot,11月開始販售,提供Microsoft 365企業用戶在Windows 11上導入AI處理能力。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12月中也發表最新PC處理器Core Ultra,搭載AI加速器NPU(神經處理單元),讓PC實現AI運算效能,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宣示,「AI PC將是未來一年的主角,我們也預估,2025年可達1億台規模」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預期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圖/報系資料照)究竟AI PC如何定義?作業系統導入AI處理能力,還是搭載NPU晶片才算AI PC?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也分析指出,目前消費者使用生成式AI,還是要靠雲端,也就是由雲端來處理,但AI PC就是直接在你的電腦可以運算,節省等待時間。當使用者有AI應用需求,TrendForce表示,AI PC屬於新興細分市場,尚無明確定義,從軟體來看,微軟以GPT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11月推出的AI助理Copilot,可讓企業用戶導入AI處理能力,但仍需要雲端伺服器的儲存與回應;從硬體來看,為要使用端更快速(即時回應、低延遲)、更安全(本機儲存)及更便宜(降低伺服器依賴),CPU廠商就需要強化終端裝置的AI處理能力。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已經準備好『AI-Ready』的PC了。(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告訴CTWANT記者,「現階段各方對AI PC的定義不一,宏碁站在第一線、面對終端用戶,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硬體方面,自己的路線可先跑出來,等軟體跟上時,我們會準備好『AI-Ready』的PC。」陳俊聖補充,「越來越多PC會整合NPU、Copilot、Adobe等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這是一定看得到的。」。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告訴CTWANT記者,「其實最後還是要看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認為是就算。」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直言,消費者的定義才是AI PC最終的定義。(圖/趙世勳攝)記者觀察目前台品牌廠在12月中甫推出的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隨時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到最適化狀態。例如華碩的ASUSZenbook 14 OLED,就可透過AI程式幫助內容撰寫、分析、製作簡報;亦可使用AI應用軟體進行圖像或影像創作。宏碁的AI-Ready筆記型電腦 Acer Swift Go 14也利用AI技術,推出Acer PurifiedVoice、Acer QuickPanel、Acer AlterView等相關功能,提高電腦的反應速度、降低耗能、快速切換模式,或利用AI生成的深度圖將2D圖像轉變為具3D效果的動畫桌布,並從多個角度觀賞。微星Prestige AI系列商務筆電則是搭載自家AI Engine,針對使用者情境,自動調整硬體設定,實現最佳效能表現。而AI PC的用戶在哪裡?集邦科技指出,綜觀AI PC發展初期,將聚焦於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此族群對運用AI處理功能換取生產力效率有高度需求,能即刻受益於相關應用,將成為第一代使用用戶。至於消費型AI PC,需待更多元的AI工具及應用問世,以及價格門檻降低,才有機會普及,目前的消費型PC裝置已可提供雲端AI應用,滿足日常生活、娛樂所需。目前台灣品牌包括華碩、宏碁及微星都推出首批的AI PC。(圖/華碩、宏碁、微星提供)消費者現在需要換機或購買AI PC新機?3C通路商分析,目前市售AI PC因硬體規格提升,價位大約在3萬5以上,以平均單價約3萬,確實比一般PC售價還高,若加大記憶體跟硬體容量,就要4萬起跳,等到明年微軟推出新款Windows 12,價格就會再拉高,「對想要嘗鮮或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價差其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3C通路商指出,不排除微軟明年Windows 12推出,可能比照Window 10免費升級Window 11的模式,因此現在的機種或許有機會可以比照辦理。那麼「現在可能是買入AI PC的好時機。」胡書賓笑說。
人工智慧掌中戲2/英特爾CEO半年二度來台固樁 全球AI PC 未來五年決勝負
喊水會結凍、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半年內二度訪台,為的是什麼?「AI無所不在!」,季辛格11月7日在「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頻頻喊出這句話,「他這趟來就是為了12月將推出的IntelCore Ultra處理器,拉攏台灣產業鏈,打造他們的AI PC(電腦)新帝國。」與會的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季辛格宣布攜手台廠供應鏈全面佈局,未來2年推動超過1億台AI PC出貨。對於季辛格的新藍圖,記者現場追問包括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和廣達(2382)副董事長梁次震等,大多保守回應「談出貨還太早」。不過台廠都看好AI PC,畢竟AI已是避不開的基本配備,誰先做出解決方案,誰就能在下一世代的新機種搶下話語權。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明年初會看到搭載像是NPU(神經處理單元)晶片這樣廣義的AI PC產品,但若要嚴謹定義、能順暢導入AI應用作業系統的AI PC,預計要明年6、7月才會問世,預計明年電腦市場,僅能看到個位數的滲透率。為什麼AI手機走在AI PC前?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因為AI PC屬新興領域,尚未有明確定義,若以網路連上雲端伺服器使用大語言模型,普通電腦就可用微軟(Microsoft)的Copilot,進行AI電腦助手,或是問問題、創作文字與圖像作品等,目前作業系統Windows 10可用,硬體要求也不高。電腦可用微軟Copilot進行AI相關協助或問答,但仍要連線使用。(圖/翻攝自英特爾官網、微軟官網)然而這種在電腦上使用AI的過程,大部分要上網,最近卻發生一件事,證實外界對於「上網使用AI服務的風險」,也就是WPS AI事件。這是大陸金山軟件開發出的WPS Office,在電腦上可以免費使用,很多人拿來取代微軟要付費的Office文書處理系統,今年推出生成式AI產品,號稱能幫你把文件寫得更好、或是自動做出表格或簡報,11月16日時,被人發現他在隱私權條款上提到「我們將對您主動上傳的文檔材料,作為AI訓練的基礎材料使用」,這顯示你只要用手機或電腦使用他們的AI文書系統,你的資料都會默默上傳變成他的「養分」,引發外界一片譁然,讓金山緊急在18日宣布「所有用戶文檔不會被用於任何AI訓練」。就是因為不少人對於上網連線的AI有質疑,特別是擁有大量公司機密的企業家們的電腦,遲遲不敢AI化,所以硬體業者們才會想內建在自己的設備裡。AI大聯盟會長、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跟CTWANT記者說,對AI來說,很多企業做下去發現有問題,像是不可靠的回應,一般人錯了就算了,但企業要導入,就會有相關的成本、資安風險等議題,需要做成終端的「自己的大腦」,把企業機密存在自己的家裡,所以不靠上網就執行的AI PC仍有空間。若要把生成式AI的系統直接內建到電腦硬體裡,卻沒有這麼簡單,集邦表示,必須要讓使用者感覺回答速度更快更安全,就要即時回應、低延遲,資料儲存在機器內,減少上傳雲端伺服器的風險,非常考驗機器處理能力,相關軟、硬體升級成本高,AI PC發展初期可聚焦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一般消費者沒那麼迫切。研調機構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銘章表示,若要順利在PC上跑AI應用,需要更多記憶體、更優質的電池、規格更高的相機、與更好的散熱設計,「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一個商機。」若要從雲端落地、轉而在電腦上跑AI應用,還需要許多技術性突破。(圖/翻攝自英特爾臉書)DIGITIMES數據顯示,今年的高階AI伺服器出貨約17.41萬台,年增415.1%,明年上看37.28萬台,年增114.1%;隨著明年科技產業庫存邁向正常,半導體市場回到正常軌道,其中,生成式AI應用將從雲端向邊緣端推進,將有利個人電腦、手機市場回升,看好AI PC有望在未來五年占據整體PC的六成水準。吳漢章表示,台灣在這方面其實很領先,因為國科會提早把AI運算為主的超級電腦商業化,包括華碩、廣達、聯發科等業者都以此來使用研發,加上台灣自有完整電腦供應鏈與品牌,早就與半導體業者合作,AI PC的發展速度會比其他國家快,「我們覺得這會是未來五年、十年的大起點,因為這波AI服務每天都在改變,一直有新的可能性出來」,吳漢章笑說,只要老闆們感受到它的威力,接下來就能看到各種銷售與研發等拚了命地推出各種功能與商品來。
全台代駕市場1個月3萬次 台灣代駕攜手樂天桃猿衝酒後+商務市場
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代駕需求重新回溫,台灣代駕執行長劉子莊告訴CTWANT記者說,除了既有的酒後代駕外,公司也會將代駕服務升級,提高用戶黏著度,並規畫跨足高階、商務等領域,一方面把市場再做大,同時也讓創造代駕司機更好的收入。球迷踴躍下載app。(圖/台灣代駕提供)為了提升民眾對於代駕的了解及認同度,台灣代駕今年也首次透過職棒行銷,在清明連假期間與樂天桃猿合作主場行銷活動,推出球迷專屬折扣碼,不少球迷也踴躍下載台灣代駕app。台灣代駕執行長劉子莊頒發賽後MVP。(圖/台灣代駕提供)「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是大家都熟知的口號,尤其酒後駕車肇事更是需要面對刑責,也讓民眾對於代駕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不過過去兩三年因為疫情緣故,民眾聚餐頻率降低,也讓代駕的需求出現萎縮。不過劉子莊告訴CTWANT記者說,去年下半年陸續解封後,第四季開始代駕市場已有回溫跡象,以公司的接單狀況來看,去年12月就已經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甚至還創下單月新高了。對於代駕產業,劉子莊認為,代駕之於整體社會主要有兩個助益,首先是降低酒駕率,第二則是提高就業率。而台灣代駕市場有多大?劉子莊表示,目前並沒有詳細的統計數字,以韓國市場為例,韓國人口約是台灣的2倍,根據韓國的統計數字,一天就有63萬次的代駕需求,但是台灣目前一個月的代駕次數大約是3萬次,換言之,台灣的市場發展空間其實還很大。分析台、韓兩地的市場差異,劉子莊認為,主要還是市場接受度,韓國大約有3000家的代駕公司,從業人員高達14萬人,而且兩地民眾的聚餐文化不同,韓國常常會有續攤的習慣,因此對於代駕的需求也增加。劉子莊指出,經過疫情之後,代駕市場已經就像是外送一樣,成為民眾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因此,從代價服務提供者的角度來說,如何提高附加價值將是從突破激烈競爭、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要拉高用戶的黏著度。劉子莊說,為了拉高用戶的黏著度,公司也正在規劃一連串的相關服務,特別是針對高階商務用戶,以及銀髮族等也有用車需求的族群,甚至還計畫跟福斯、奧迪等車廠合作,找出能夠拉開競爭優勢的策略,也能增加公司同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