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鈉
」 營養師 鈉含量 魔芋爽 高血壓 熱量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香辣霉豆腐」竄入各地方社團 粉專提醒:恐為中國「三無產品」
由於短影音傳播的關係,近幾年台灣出現不少中國當地的零食、產品。而近期一個名為「香辣霉豆腐」的產品,開始出現在許多臉書的地方社團。為此,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則發文提醒,這些產品恐怕是中國抖音流行的三無食品,不僅沒有安全保障「當心毀肝腎」。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近期發文表示,近期「香辣霉豆腐」的貼文和廣告頻頻入侵各地方社團,這些長滿霉毛的豆腐、鮮紅的配料引起地方媽媽的關注,甚至懷疑起這樣的食品到底安全嗎?能吃嗎?「農藝女孩看世界」表示,台灣並沒有食用霉豆腐的傳統習慣,最多是食用豆腐乳或臭豆腐。然而,這些香辣霉豆腐存在著不少隱患。首先,長霉長毛的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雜菌污染,而鮮紅的香辣配料可能是為了掩蓋發霉的臭味。食用這類不明雜菌、毒素或人工色素的食品,無形中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農藝女孩看世界」也提到,以家庭製作豆腐乳為例,菌種的控制在家庭環境中相當困難,專家也不建議自行製作。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利指出,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如果在製作豆腐乳的過程中,原料受到壞菌污染,很難以肉眼直接判斷。此外,家庭製作難以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成品的品質也難以保證。網路上販售的許多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其安全性,有些麴菌雖然可以成功發酵,但也有可能產生毒素,導致中毒風險。助理教授陳建利也強調,豆腐乳本身屬於高鈉食品,建議民眾淺嚐即止,以免攝取過量鹽分而造成身體負擔。此外,選擇豆腐乳時,應挑選可靠且有信譽的商家,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市售的豆腐乳在開罐後應該放入冰箱冷藏,並儘快食用完畢,以免變質。「農藝女孩看世界」也警告,地方社團中販售的這些香辣霉豆腐,可能是抖音等社群平台上流行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生產地址),食用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呼籲民眾應對此類來路不明的食品保持警覺,寧可避免食用。
得了「喝水困難症」減肥好難! 醫揭補水5撇步綁橡皮筋也有用
現代人常常外食,其油膩及高鈉都需要由水帶出體外,此外減肥時期喝水更顯得重要,不僅可以提高新陳代謝,也能把體內的脂肪帶出體外。然而,卻有許多人都得了「喝水困難症」。對此,好日子診所的黃煜晏醫師整理了在喝水時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讓補充水分更容易。黃煜晏近日在臉書粉專「好日子診所」發文指,一般來說減重期間會建議患者,一天要喝到「體重的40倍」,所以以50公斤的人來算,一天建議要至少喝到50x40=2000cc 的水份。然而,常常有患者說,實在喝水喝不到量,他則整理了幾個在診間常遇到的困難,以及破解方法。不喜歡水的味道,解法為「讓水有味道」這點是滿常遇到的,沒有習慣喝水的人,忽然開始喝水,會覺得水有一個怪味道。破解的方法就是「讓水有味道」,加檸檬片、維他命C發泡錠、水果乾、梅子,或者是喝氣泡水,都會讓味道變得好喝一些。工作忙到沒時間喝水,解法為「準備吸管」大家有沒有發現,平常在喝手搖飲的時候,因為是吸管,所以拿起來吸一口,很快放下,喝的速度可以很快。但如果是用需要轉蓋子的水瓶,想喝水的時候,要先把水壺拿起來、轉開蓋子、仰頭喝水、鎖回蓋子、放回地上,步驟太多,又要雙手操作,效率太差,反而讓自己更難喝到水。所以準備一個有吸管的冰霸杯,是個不錯的方法喔!會忘記喝水,解法為「定鬧鐘」有些患者一忙起來就忘記喝水,這類患者建議可以「設定喝水鬧鐘」,每半個小時響一次,一次喝200cc,或者可以下載app,有些喝水app很可愛,會給你獎勵、讓你看到還差目標多少、甚至還有小遊戲,很有趣!視覺化提醒有一位患者跟我分享,他會在水壺上面綁橡皮筋。舉例來說,假設今天要喝3000cc,他就會在600cc的水壺上面綁5條橡皮筋,喝完一壺就拿下來一條,等到5條都拿下來,就喝到3000了!視覺化的提醒自己,且設計成遊戲化的挑戰,一路看到橡皮筋慢慢變少,也會很有成就感!啞鈴大水壺現在市面上有一種超大水壺,一壺3000cc那種,一天喝完一壺就達標,過程中還可以抱著他做深蹲,一舉兩得!
白麵線吃1搓「鈉攝取」直接爆表 營養師:每週別超過4餐
麵食控小心鈉攝取過量,恐容易發胖,並引發高血壓及腎臟病。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大家常吃的「麥製麵」與米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她也列出「高鹽值麵」排行,其中白麵線吃1搓100g,鈉含量就高達2874mg,已超越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天不超過2400mg的量,因此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營養師陳嫚羚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民眾平時常吃的麥製麵,包括泡麵、意麵、油麵、拉麵、麵線等白麵條,基礎原料為「麵粉+鹽+水」,而1g的鹽含有400mg的鈉,「與同為主食的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陳嫚羚也列出鈉攝取過量導致的許多健康問題,例如:容易胖:通常鈉攝取量多的族群,也伴隨有熱量攝取多的狀況,再加上飲食習慣上會偏好重口味食物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鈉攝取量高的族群,BMI會顯著增加1.24 kg/m2 ,腰圍則顯著增加4.75 cm。 高血壓:鈉攝取量高身體容易蓄積更多水分,再加上過多的鈉可能也會刺激交感神經,打亂正常的血壓調節,而進一步造成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則會增加中風、冠心病等疾病風險。腎臟病:鈉攝取量高會伴隨增加尿鈣排出,提高腎結石或泌尿道結石的機會 ,再加上血壓升高,也容易對充滿細小血管的腎臟造成傷害,進一步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陳嫚羚補充,根據2014至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全體國人的鈉攝取量平均為3500mg,「7歲以上國人都呈現在超標的狀態」。WHO建議成人鈉的攝取1天小於2000mg,國人的飲食指南建議是1天小於2400mg,「2400mg鈉,約等於6g鹽,約一茶匙量。」陳嫚羚進一步分析鈉攝取的食物來源,結果顯示,佔比第1的竟是進食或烹調中添加的鹽或調味料,第2才是加工或調味食品,「在這個大類中又以麥製麵條為國人鈉攝取量最高的食物,所以愛吃麵真的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高!」營養師更盤點國人常吃的高「鹽」值麵,位居冠軍的是白麵線(壽麵線),每100g中鈉含量約2874mg,再來依序是雞絲麵2450mg、鍋燒意麵990mg、紅麵線(蚵仔麵線)752mg、油麵712mg、意麵572mg、拉麵429mg。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像是減鈉又低熱量組的「蒟蒻麵、豆腐麵」,或是義大利麵、通心麵、貝殼麵;米製麵組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糙米麵;豆製麵組的冬粉、粉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烹調方式」也需要一併調整,除了要降低鹽、醬料和調味料的使用,並改用蔥、薑、蒜、番茄等氣味重的食物調味,也別忘了看清楚營養標示,鈉含量每100g超過600mg即為高鈉食物。陳嫚羚強調,每週吃麵更是不要超過4次,「尤其是外食的麵食,通常鈉含量都非常高!不建議太常吃,主食的選擇建議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為主,而且通常吃米飯會搭配菜和肉,也會比較均衡。」而吃麵食也可以搭配新鮮蔬菜吃,因為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可幫助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吃太多紅肉恐導致「尿路結石」 醫示警「5NG習慣」
尿路結石症的盛行率高,而且發作時往往令人痛不欲生!對此,泌尿科醫師施冠偉也列出5個容易造成泌尿道結石的生活習慣,包括水喝太少、吃太多紅肉、重口味及高草酸的飲食習慣,也建議「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施冠偉近日在臉書粉專「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發文表示,每年7至9月是泌尿道結石發作的高峰期,夏天長時間在陽光下流汗,太少補充水分,水分攝取減少、汗水流失增加,容易導致尿液濃度提高,就會加速泌尿道結石的形成。對此,施冠偉醫師也列出泌尿道結石風險的5大NG習慣:水喝太少:攝取的水量影響到尿量多寡,當液體變少、雜質濃度變高,會連帶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成人一天至少須攝取2000至3000c.c水分。習慣攝取高蛋白、吃太多紅肉: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等,會使尿液偏酸性,進而增加結石形成的可能。習慣重口味飲食:重口味的飲食含鈉量高,高鈉會減少鈣質吸收,增加血液中的尿鈣,容易生成結石。因此建議避免吃進過多高鈉食物,以降低身體負擔。攝取過多碳酸飲料、濃茶、啤酒(高草酸飲食):包括菠菜、地瓜葉、巧克力、碳酸飲料、濃茶、啤酒等,這些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草酸是結石的原料之一,因此攝取過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太少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及適當補充水分,能減少產生沉澱結晶,有助結石的排出及預防,但需避免太激烈碰撞的運動。施冠偉補充,泌尿道結石早期不會疼痛,若結石小於0.5cm內,能透過多喝水自行排出。若結石過大,造成堵塞引發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須要立即就醫處理。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也能盡量降低身體的負擔 。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公司烤肉「只給1萬預算」採購28人份 全場嗨曝「必買清單」:一定夠吃
中秋節將至,不少人都會烤肉、吃月餅應景。一名網友指出,公司只給1萬元預算採購烤肉,但有28人,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對此,不少人直呼,「全部買吐司,一定夠吃。」原PO在《爆料公社》表示,「公司給1萬元要我們採購組辦理烤肉事宜,公司28人,請問能辦得起來嗎?」對此,小編幽默回答,「5000元買吐司,2500元買甜不辣,2500元買米血,選我正解。」貼文一出引起討論,大家紛紛留言「全部買木炭吧」、「多烤一些竹筒飯」、「買了木炭跟烤肉架以後,大家一起去有土的公園,吃土」、「有關烤肉的問題,我一率建議買木炭」、「我建議買金針菇,消化比較不好的明年還可以再烤一次」、「一萬全部買吐司,一定夠吃」。國民健康署表示,中秋烤肉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風潮,各式肉片(串)、培根、香腸、丸子等加工食品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食材,再加上月餅點心和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一餐下來的熱量就可能突破2500大卡,遠遠高於一般成年人一天所需的1800-2100大卡(以31-50歲,體重65公斤、輕度活動量的人來計算),更不用提烤肉醬、月餅、飲料中的高鈉、高油、高糖所帶來的健康負擔。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提醒,烤肉時可以白肉、海鮮取代紅肉,多搭配四季豆、絲瓜、櫛瓜、彩椒、菇類等蔬菜,或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未精製雜糧,這樣既能減少油脂,又能增加膳食纖維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取。
勿忽略調味料鈉含量! 冠軍一天2匙就超標
衛生福利部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鹽),然而有許多人在算鈉攝取量時,都常常會忽略掉調味料的鈉含量。對此,營養師黃品瑄分享了常見的高鈉調味料,其中前5名竟不包含重口味的沙茶醬,而是味精、蠔油、醬油、醬油膏、烤肉醬。黃品瑄日前在臉書粉專「營養師品瑄」發文分享,就算感覺不鹹的調味料,其鈉含量也可能超乎想像,她整理了常見的高鈉調味料,以1湯匙15毫升來計算,排名依序為味精1748毫克、蠔油877毫克、醬油750毫克、醬油膏608毫克、烤肉醬391毫克、東泉辣椒醬371毫克、牛排醬317毫克、素沙茶醬299毫克、烏醋236毫克、黃芥末醬173毫克、番茄醬167毫克、XO醬166毫克。對此,黃品瑄也提供4個超簡單的減鈉小撇步:1️用天然食材調味:善用香料、味道重的天然食材、酸甜類水果為料理增添風味。2️用蒸/烤/燉烹調:使用蒸、烘烤、燉煮的方式保留食物原味,可以減少調味料使用。3️客製清淡口味:在外用餐時要求餐廳客製清淡口味,減少餐點內的調味料。4️沾醬不要淋醬:把醬料分開裝,不直接淋在食物上,可幫助減少醬料攝取。黃品瑄也呼籲,希望民眾下次在料理或是用餐時,要記得將調味料、醬料的鈉含量納入飲控的考量。
普渡教戰2/專家推薦「罐頭必買清單」 4水果別碰!好兄弟恐跟回家
普渡祭拜供品要怎麼準備?專家提醒,家家戶戶必備的水果有禁忌,香蕉、李子、梨子、鳳梨不適合出現在普渡,因為「蕉李梨」諧音像台語「招你來」,鳳梨「旺來」,恐怕會把鬼魂招回家;祭拜用品不如買有益健康的食物,例如必拜的罐頭,可選玉米粒、魚、番茄等品項,營養價值不輸天然食材。農曆7月鬼門開,大家都會準備澎湃供品給「好兄弟」品嘗,常見的供品有三牲、水果、餅乾零食、泡麵、罐頭。營養師程涵宇認為「不要買過量」是最重要的首要原則,以免節日過後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如果一定要買,那就買比較健康的品項,例如罐頭耐放方便保存,就是不錯的選擇。」程涵宇表示,許多人認為罐頭能夠久放,一定含有防腐劑,事實上罐頭食品是採用加熱、殺菌等方法,除去有害活性微生物及其孢子,然後再利用密閉容器包裝,阻絕內外微生物之後,就能拉長保存期,而非使用防腐劑。如果是以天然食材製成的罐頭,幾乎不含添加物,營養甚至不會輸給天然食物。程涵宇稱它們為「單純罐頭」,包括番茄、玉米、魚等都是可以天天吃的罐頭。其中玉米罐頭是最廣泛被使用的品項,「玉米黃素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高溫烹煮過更好吸收,建議選擇無鹽、非基改的玉米罐頭,更加健康。」番茄罐頭經過高溫加熱與攪打,可以破壞番茄的細胞壁,釋放更多的茄紅素,相較於天然番茄,讓人體更好吸收。鮪魚、鰻魚、沙丁魚、鯖魚等含骨頭的魚罐頭,不只吃得到豐富的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還能同時吃進魚骨補充鈣質,都更勝天然食物。程涵宇則不推薦「午餐肉罐頭」。「它的成分通常是豬肉、澱粉、鹽和香料、亞硝酸鹽混合製成,這代表高脂、高鈉、高熱量,尤其亞硝酸鹽經過加工後具有致癌風險,所以最好不要常吃這類罐頭。」葡萄、龍眼、香蕉、李子、梨子、鳳梨都有不好的象徵意義,不適合在中元普渡祭拜。(圖/報系資料照)天然蔬果當然也是供品的好選擇,但挑選時要注意普渡的相關禁忌。命理專家雨揚老師提醒,不要準備鳳梨與香蕉、李子、梨子,因為鳳梨代表「旺來」,香蕉、李子、梨子合拜則有「招你來」的意思。另外,也不適合拜成串的水果,如葡萄、龍眼,會有「死一整串」的穢氣;釋迦因為與釋迦摩尼佛諧音,所以也不適合上桌祭拜。適合祭拜的水果有蘋果、蓮霧、奇異果、櫻桃、哈密瓜等,而水果祭拜數目須為「奇數」,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普渡當天不可拜陰。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挑選當季盛產水果,尤其是有祈福之意的更好,例如蘋果象徵平安;程涵宇認為紅色火龍果、奇異果不錯,除了顏色討喜,熱量也都適中另外,她表示祭拜時氣溫較高、再加上焚香時會散發許多碳氫化合物,若碰到水果就會刺激乙烯產生,會有催熟水果的效果,所以提醒不要準備過熟的水果祭拜。
短時間內體重飆升「不是真的胖」! 營養師曝「5因素」:水分是關鍵
體重在短時間內迅速飆升並不一定是真的胖!營養師余朱青解釋,增加1公斤體脂要多吃進7700大卡,大概等於15顆粽子,所以短時間的體重變化主要是受水分影響,並不一定是真的胖,而影響水分的關鍵,除了平時的飲水量、排汗/排尿/排便量外,還包括高鈉飲食、高碳水飲食、阻力運動、情緒壓力、生理期。(圖/翻攝自Facebook/余朱青 營養師)余朱青近日在臉書粉專《余朱青 營養師》發文分享,增加1公斤體脂要多吃進7700大卡,大概等於15顆粽子,所以短時間的體重變化主要是受水分影響,並不一定是真的胖,而影響水分的關鍵,除了平時的飲水量,以及排汗/排尿/排便量外,還包括:高鈉飲食:體內水份滯留,容易水腫,例如泡麵或粽子搭配的醬料,本身鈉含量較高。高碳水飲食:身體抓水能力強,水分易滯留,因此減重初期完全禁碳水攝取的話,初期體重會下降非常快速。阻力運動:身體的肌肉破壞修復時會增加體內儲存的水份。情緒壓力:體內分泌壓力性荷爾蒙,例如皮質醇、醛固酮,會降低身體排水能力,導致水分滯留。生理期:體內分泌荷爾蒙(黃體素),導致水分滯留。余朱青也提醒,上述這些都是影響體重,在短時間內變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唯有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健康的體重哦!」
睡前別吃6大NG食物!營養師點名「1抗癌神菜」害失眠:令人出乎意料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每每到了晚上仍處在情緒緊繃狀態,不少人天天飽受失眠所苦,營養師李婉萍提醒,包括紅肉、高鈉食物、高黏性食物、十字花科蔬菜、甜點及酒類等6大食物容易影響睡眠,建議「睡前別吃」。營養師李婉萍在節目《健康晚點名》分享,導致失眠的「6大NG食物」睡前盡量不要吃,第一、吃太多紅肉:像是晚餐常見的牛排、燒烤等都是紅肉,因其脂肪含量高不易被消化,因此容易睡不安穩;第二、加工品肉類、高鈉食物:吃下過鹹的食物會造成人體水分不平均,連帶影響睡眠與呼吸。李婉萍說明,第三、高黏性食物:包括麻糬、粽子等食物都是由糯米製成,對人體而言不好被消化,同樣睡眠也會受到影響;第四、十字花科蔬菜:許多人意想不到具有抗癌功效的十字花科蔬菜竟會導致失眠,這是因為當中含「寡糖」成分,攝取過多寡糖容易放屁或引起脹氣,自然就會睡不好。第五、甜點:甜食容易促使胃酸大量分泌,導致人們入睡時被胃酸嗆醒,尤其是胃食道逆流族群,切勿在睡前吃甜點,否則恐降低睡眠品質;第六、喝酒:許多人認為睡前小酌比較好睡,不過事實上酒精雖然有助於入睡,但卻容易讓人在睡眠後半段淺眠易醒,導致「深度睡眠」時間不足。至於幫助睡眠的食物有哪些呢?李婉萍透露,魚類、雞肉、豆漿、牛奶、堅果富含「色胺酸」,有助放鬆心情、合成退黑激素促進睡眠;紅藜、綠色蔬菜、動物肝臟富含「維生素B」,具有安定神經的功能;牛奶、南瓜、小魚乾、豆腐等含「鈣」食物能幫助放鬆肌肉、緩解焦慮;黑芝麻、核果、香蕉、杏仁粉等「鎂」含量較高,可以提升褪黑激素讓睡眠品質更好;擁有豐富「Omega-3」的鯖魚、秋刀魚、鮭魚,能夠穩定神經幫助入睡;而出門曬太陽能增加人體「維生素D」,有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時鐘和睡眠模式。
25歲男高血壓「胰島素嚴重阻抗」 靠改變1飲食習慣5個月瘦20公斤
現代人飲食中普遍含有高脂肪、高糖、高鹽,導致血脂、血糖、血壓升高,「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越來越普遍。日前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就分享,有名年輕患者年僅25歲就有高血壓和嚴重的胰島素阻抗,所幸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後,5個月就減了20公斤,血壓也順利降下來。魏士航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指出,高血壓的成因複雜,鈉鹽更多是加重因子,而非致病原因,現代飲食促成的大量胰島素分泌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他也引述2018年一篇發表在《Hypertesion》期刊的文章指出,胰島素能刺激腎小管的鈉重吸收,導致鈉滯留和高血壓。魏士航分享案例,表示有一位25歲、體重125公斤的男病人,血壓達163/97,檢查發現他的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為5.8,遠超過2的嚴重胰島素阻抗標準,所幸透過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胰島素阻抗改善,血壓也下降。該病患也在5個月後,順利減重20公斤,BMI降至36.3,HOMA-IR降至1.7,不再需要血壓藥,血壓維持在理想狀態。魏士航指出,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飲食限鹽未必必要,而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避免過多鈉鹽攝取,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只要改善高胰島素分泌問題,高血壓問題也能得到解決。魏士航提醒,市售肉醬通常含鹽量較高,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過量攝取鈉鹽是一個重要的健康風險因素。過量的鹽分攝取會破壞體內鈉與水分的平衡,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導致血壓上升,因此傳統健康飲食建議少油少鹽,然而隨著時間推進,研究發現攝取油脂的品質比攝取量更為關鍵。「那麼鹽呢?真的吃越少越好嗎?」魏士航又引用2016年發表在《Lancet》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說明,通過對四項大型研究數據的分析,涵蓋來自49個國家,共13萬名個案,探討了鈉攝入與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高鈉鹽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然而在非高血壓患者中,鈉鹽攝取的影響卻不明顯,且不管是否有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反而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因此適當的鈉鹽攝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高鈉鹽不健康?醫:攝取太少反而致命 高血壓應提防「它」
雖然醫學研究顯示,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卻指出,在非高血壓患者中,鈉鹽攝取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而且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反而還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因此適當的鈉鹽攝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而對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來說,比起鈉鹽攝取,更應該注意「碳水化合物」。魏士航近日在臉書粉專《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發文解釋「鹽吃越少越健康嗎?」他分析,市售的肉醬一般含鹽量都比較高,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過量的鈉鹽攝取,是一個很重要的惡化因素。當患者攝取過量的鹽分時,體內鈉與水分的平衡會被破壞,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進而導致血壓更加的上升。因此,傳統上的健康飲食準則就是油和鹽越少越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漸漸地了解到,攝取油脂的品質好壞比起攝取的量來說,對健康更為關鍵。「那鹽巴呢?真的吃越少越好嗎?」魏士航醫師對此援引了2016年發表在《刺胳針》(Lancet)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透過4項大型研究的數據,分析了來自49個國家共133118名的個案,想了解鈉攝入與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高鈉鹽的攝取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然而在非高血壓患者中,鈉鹽攝取的影響卻非常不明顯。有趣的是,不管有沒有高血壓,過低的鈉鹽攝取反而會大幅提升死亡風險。因此,適當的鈉鹽攝取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而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鈉鹽的攝取則是不能多也不能少。魏士航醫師也強調,實際上,對高血壓來說,鈉鹽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加重因子,而非致病的原因。高血壓的成因不少,現代飲食促成的大量胰島素分泌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魏士航醫師援引了2018年1篇發表在科學月刊《高血壓》(Hypertension)的文章指出,胰島素能刺激腎小管的鈉重吸收,從而導致鈉滯留和高血壓。魏士航也舉例,前陣子有1個25歲的男病患,體重125公斤,血壓居然達到163/97,「除了開血壓藥給他以外,我還安排了一些檢查,發現他的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是5.8,一般只要大於2以上就屬於嚴重的胰島素阻抗,這不僅帶來了肥胖的問題,也連帶造成血壓明顯的上升。」不過後續透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控制,該名男子的胰島素阻抗明顯改善,血壓也一路的下降。魏士航指出,5個月後他減了20公斤,BMI36.3,雖然仍屬於肥胖狀態,但HOMA-IR降到了1.7,「這時候他就不需要血壓藥,血壓也可以維持在理想的狀態了。」因此,魏士航也提醒,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來說,飲食限鹽是沒必要的。而面對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來說,除了要避免過多的鈉鹽攝取以外,更重要的其實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畢竟,若是能夠改善高胰島素分泌的問題,高血壓的問題也就有機會取得真正的解決了。」
便宜貨大健康3/物價創近4個月新高!專家認「這3種外食」最浪費荷包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42%,創近4個月新高,根據人力銀行業者統計,外食費用大約就「吃掉」月收入的近2成,專家認為Pizza、拉麵、肉醬義大利麵是最浪費荷包的外食,因為營養價值低、熱量高,而且單價又昂貴。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落在8412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6140元估算,光是外食這一項,大概就「吃掉」18.2%的月收入,更糟糕的是,若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其中有70.3%屬於「增加」,其中晚餐花費最大。「台灣外食方便購買、選擇又多,但要注意聰明挑選,才能攝取到均衡營養。」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厚皮Pizza、肉少少的拉麵、肉醬少少的義大利麵是最「母湯」的外食選擇,能少吃就少吃!「厚皮Pizza的澱粉及油脂都偏高,以同樣總匯pizza,厚皮Pizza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熱量皆是薄脆餅皮的約1.3倍,但是蛋白質含量卻差不多,所以真的要吃Pizza,建議選薄脆餅皮比較好。」另外,程涵宇認為拉麵的高鈉、高飽和脂肪、高澱粉,讓它顯得不太健康,建議挑選搭配青菜、豆芽菜的拉麵。Pizza是許多人愛吃的外食選擇,專家認為其脂肪、熱量皆過高,而厚皮Pizza比薄皮更「邪惡」。(圖/CTWANT資料照)肉醬義大利麵也同樣屬於高澱粉食物,建議挑選海鮮類義大利麵,同時搭配蔬果,營養才會比較均衡。此外,夜市、路邊攤的外食雖然部分平價,但東吃西吃加起來的金額也很可觀,同時也要避免常吃高碳水、高油脂食物如地瓜球、麵線(鈉高)、蔥抓餅、炒麵麵包等。只要挑對食物,其實自煮三餐就能顧荷包又顧健康,但若是有剩菜,也要盡快冷藏。「沒吃完的食物2小時內放進冰箱保存,並儘早食用完畢,不要放置於冰箱太久,避免滋生細菌,導致微生物污染。」程涵宇建議蔬菜類吃新鮮,因為蔬菜中豐富維生素及植化素多會因為反覆加熱而被破壞,若希望能完整攝取到蔬菜中維生素及植化素,建議不要反覆加熱。為求便宜又方便,許多民眾會一次煮大份量的飯菜,再分裝成多日便當食用,程涵宇提醒一定要先另外裝出預留,不可食物沾染口水後再分裝,如此才能吃得安全又美味。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好市多這款「超人氣零食」捲土回歸!網喊抵制:送我都不要
中國超夯零食「魔芋爽」因調味鹹香加上嚼勁口感,引進台灣後曾帶動一波熱潮,不過就有醫師示警,由於「魔芋爽」屬高度加工食品,且成分含高脂、高鈉,過量攝取恐造成腎臟負擔,甚至引起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近日有民眾發現,好市多又再度上架魔芋爽,引起大批網友抵制聲浪,直呼「送我都不要!」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曬出照片,發文驚呼「魔芋爽風頭過後回來了!」只見好市多貨架上擺滿8層高的香辣口味魔芋爽,似乎這款零嘴又再度躍上熱門市場。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回覆,「降價我也不會買...」、「送我一定拿去丟掉」、「沒辦法接受那個味道跟口感」、「抵制+1,連垃圾都在賣」、「改名叫洗腎爽算了」、「到底誰喜歡吃調味橡皮筋」、「中國的同事都叫我不要吃這個,他們自己也不會吃」、「撇開產地疑慮跟食品安全顧慮,這東西還是別給小孩吃,調味太重,鈉含量也超高。」事實上,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表示,吃下小小一包魔芋爽相當攝取超過200毫克的鈉含量,加上日常飲食中也有許多鈉潛藏其中,容易無形之中「鈉」破表,不管兒少或成人,均會提高罹患高血壓的發生率。
「超加工食物」像渣男 營養師示警:吃多易失智
大陸零食魔芋爽近期紅到台灣,許多小學生都愛吃,但鈉含量其實很高。營養師歐陽嘉媚說,超加工食物都是高油鹽糖,吃多容易失智,「『超加工食物』就像渣男,你明知道它渣!但還是抵擋不了他的甜言蜜語。」歐陽嘉媚在臉書粉專「Lala營養師的台灣生活」發文,小一兒子問她,「魔芋爽是什麼?」歐陽嘉媚說,她終究沒辦法逃過小學三寶鬼滅、抖音、魔芋爽,要判斷「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s)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幾乎不含完整食物,像是高油鹽糖的好吃東西,都是超加工。歐陽嘉媚說,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有一項研究指出,超加工食物吃太多容易得失智症,也會讓壞血脂變高、肥胖、發炎等,「一個有趣的觀點是,我們人類幾十萬年演化下來,幾乎都是吃天然原型食物過活的,其實人體適應不了這幾十年才出現的超加工食物,但這些超加工食物通常好吃又便宜,人類很難抵抗得了呀」歐陽嘉媚形容,「『超加工食物』就像渣男你明知道它渣!但還是抵擋不了他的甜言蜜語!」幸好兒子不想吃魔芋爽。兒子說,「好像蝸牛肉。」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曾說,「魔芋」雖然原料是蒟蒻,但是以魔芋粉、澱粉等成分,來模仿蒟蒻口感,加上加大量調味料,是一款超脂、高鈉又不健康的食物。
天冷吃鍋注意!4種湯底「鈉含量爆表」超傷腎 酸菜白肉鍋排第2
隨著天氣轉冷,熱騰騰的火鍋又成為不少人飽餐一頓的首選,然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是要留意一下熱量及鈉含量,否則恐怕會賠上健康。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透露,火鍋是一種水煮料理,雖然屬於最健康的烹調方式,然而湯底若加了一堆高油鹽糖,就會成為腎臟負荷的來源,其中有4種湯底最好少吃為妙。第4名、牛奶起司鍋牛奶起司鍋主要原料為高湯、牛奶、奶油、起司,其熱量與含鈉量都非常高,2碗湯含鈉量高達2800毫克,吃2碗就超過衛福部建議1天限制的2400毫克,熱量更是高達630kal,若以1碗白飯280大卡來換算,先不算食材的熱量,光是沾到喝進去的湯就相當於2碗半白飯的熱量。第3名、咖哩鍋咖哩鍋主要原料為高湯、咖哩粉、米酒加上調味,不僅含鈉量高,熱量更高達550kal,相當於2碗白飯。雖然熱量比牛奶起司鍋稍低,但咖哩鍋又甜又鹹很傷腎,2碗湯含鈉量高達3000毫克,更勝第4名的牛奶起司鍋,而高鈉更容易即刻導致高血壓與水腫、疲勞、泡泡尿與腎衰竭,故列在傷腎第3名。第2名、酸菜白肉鍋酸菜白肉鍋主要原料為高湯、酸菜、五花肉,其中五花肉脂肪含量高,烹調後脂肪會釋於湯汁內,加上肉跟酸菜都含鈉,因此熱量與含鈉量都非常高,熱量高達240kal,相當於1碗白飯,2碗湯含鈉量高達3600毫克,加上充滿飽和油脂的五花肉湯汁更是傷腎。第1名、麻辣鍋麻辣鍋主要原料為高湯、中藥材,另添加沙茶醬、咖哩粉、起司、奶油及豆瓣醬等高脂調味料,屬於高鈉高飽和油脂與高熱量湯底,熱量約800kal,相當於3碗白飯,2碗湯含鈉量更高達4942毫克,兩者都遙遙領先其他鍋底,加上麻辣鍋充滿飽和油脂與加工調味料,更是傷腎。
湯圓熱量大公開!排名第一竟是「這口味」 醫:吃4顆得快走1小時
今(24)日為農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除了提燈籠、賞花燈外,許少人也準備吃元宵、湯圓,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朱姵穎針對市售湯圓的熱量進行排名,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芝麻湯圓」,她提醒大家,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過量食用可能給腸胃帶來負擔,因此在享用這些美食時應留意攝取的熱量。朱姵穎透露,不久前在門診收治一名75歲奶奶,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長時間以來定期檢測血糖,且在飲食上也保持控制,然而在前幾天,突然感到頭暈,血糖值升至200比平時還高,後來得知,這是因為她在近期元宵節,一時沒有抵擋住誘惑,飲用了紅豆湯和湯圓,引發高血糖。朱姵穎表示,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吃多了不僅容易造成腸胃過大的負擔,例如脹氣、胃痛,糖尿病者食用過多的湯圓,也可能因為糯米外皮及甜內餡,使血糖飆升,她進一步解釋,若一位50公斤的民眾食用四顆芝麻湯圓的熱量,估計也需要進行快走(6公里/小時)1小時又8分鐘的活動才能消耗掉熱量,若是騎腳踏車(8公里/小時)則需1小時又33分鐘才能消耗掉。朱姵穎指出元宵、湯圓皆屬於全榖雜糧類,攝取4顆甜湯圓或5顆鹹湯圓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因此一般民眾吃湯圓也要留意熱量攝取,若當餐有吃湯圓,可將湯圓代替為主食,避免額外攝取其他碳水化合物食品,就能減少澱粉、熱量攝取過多,同時附上一張市售的湯圓熱量排行給民眾作為參考依據。朱姵穎提到,若是在煮鹹湯圓可增加蔬菜攝取,例如茼蒿、香菇、小白菜等,並以洋蔥、昆布等蔬菜湯底取代大骨或油蔥酥爆香的高湯底,可以減少油份與熱量攝取,飯後也可站起來輕鬆走走,幫助消化,輕鬆避開高熱量。朱姵穎提醒,胃腸消化功能不佳者,則應細嚼慢嚥並淺嚐即止,避免因食用過多的糯米與甜食,導致腸胃不易消化,產生胃痛、胃脹、胃食道逆流等狀況。三高患者要經常控制均衡飲食,尤其是糖尿病者,若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腎病變,因此建議糖尿病者選擇無餡湯圓,搭配代糖或是無糖紅茶、玫瑰茶或豆漿,或是搭配枸杞、桂圓或薑汁攝取,用來代替傳統甜湯。若為高血壓、腎臟病及高尿酸者,朱姵穎說,應避免食用高鈉與高鉀的鹹湯圓湯底,含磷量高的甜湯圓內餡如芝麻,花生等,也盡量避免;可選擇無餡湯圓、避免喝湯,或是可搭配白木耳、蒟蒻,以增加飽足感及減少熱量攝取,讓美食不至於造成身體負擔。朱姵穎建議,可自行製作低磷低鉀的水晶湯圓,主材料可挑選以低氮澱粉為主的樹薯粉、西谷米粉,內餡可選擇搭配紫心地瓜、黃心地瓜、紅心地瓜等,並選擇無糖沾粉,糖尿病、洗腎病人都可以吃,但也都要避免食用過量。家中若有長輩、小孩或吞嚥困難者,家裡煮湯圓可善用蓮藕粉﹑地瓜粉將湯汁芶芡,並且在食用湯圓前,先將湯圓剪成小小塊,能方便吞嚥、降低嗆、噎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