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
」 高醫大 高雄 高雄醫學大學 化骨水 高醫高雄便當店驚爆食物中毒事件 已知60人上吐下瀉、8人住院
高雄市三民區山東街「金禾家便當店」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衛生局24日接獲醫院通報,有3人在23日食用便當後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據高雄市衛生局調查,已陸續接獲60人通報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不適症狀,其中46人就醫,至今仍有8人住院和急診待床。1名高醫學生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這2天有人吃金X家便當嗎?吃了有腸胃道症狀或其他不舒服的可以聯絡衛保組,並趕快就醫」。當同校學生詢問發生什麼事時,得到原PO回應:「全班80人,有20幾人吃完便當後腹瀉發燒嘔吐。」高雄市衛生局指出,24日接獲醫院通報,有3人於23日中午購買三民區金禾家便當店便當食用後發生嘔吐、腹瀉、發燒、頭痛等症狀,經調查23日中午該店供餐410份,稽查期間至25日仍陸續接獲多家醫院通報,截至目前食用當日便當出現不適症狀計有60人(含高醫學生29人),就醫人數累計46人(高醫學生20人),就醫後住院人數7人,急診待床1人。高市衛生局派員前往現場稽查,發現便當店垃圾桶未加蓋、從業人員未體檢、未張貼洗手掛圖、冰箱溫度記錄表、未有常規病媒防治作業等疏失,但有投保產品責任險。目前已飭令業者10月30日前完成限改,複查合格才能復工;由於現場已無當日食餘檢體,採集同製程可疑食品及環境進行採檢檢體共5件,檢驗致病原,並針對廚工及就醫民眾採檢人體檢體12件檢驗中。此外衛生局還表示,為落實風險管理及損害控管預防性措施,衛生局亦要求業者於10月24日至10月30日停業7日期間澈底清消改善,並由衛生所衛教督導環境清消、關懷衛教發病個案,復工前須經衛生局複查合格,如未改善完成,可依照「食安法」第8條和第44條處6萬元到2億元。據《自由時報》報導,高醫大也發聲明表示,雖發生食品中毒的餐店不在校內,但校方在第一時間接獲通知即啟動應變機制,除到醫院慰問關切學生;高醫急診與衛生局保持密切聯繫且遵循通報機制,目前所有學生已獲及時診治與照顧,大部分學生已經返家休養,恢復狀況良好。
球場有毒3/清末發跡躋身台灣五大家族 高雄高球俱樂部老闆超硬背景曝光
高雄高爾夫俱樂部近日爆出霸佔國有土地和使用劇毒農藥爭議,其背後經營者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家」,清末日治時期配合日本「米糖王國」政策,於1904年設立「新興製糖」而發家,如今其後人遍布政界和商界,可謂「非富即貴」,更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無視公部門而強行霸地。據了解,陳中和是高雄陳家發跡的第一代,他藉卓越的商業頭腦和不懈的努力,成立了「新興製糖」廠,這是台灣最早的本土糖業企業之一。陳啓川、陳啓清、陳啓峰等陳家後代,紛紛進入政界和商界,延續了家族的榮耀和影響力。前高雄市議長陳田錨是陳啓清後代,而陳啓川曾任高雄市長及其他重要職位,目前經營高雄高爾夫俱樂部的陳家第四代陳建甫,就是出自陳啓川一脈。陳建甫原本一直低調任職家族企業,同時擔任高雄美國商會理事,因迎娶綠營大老台苯董事長、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的女兒林妍君而浮上抬面。陳田錨身為陳中和家族成員,曾任高雄市議會議長,並在父親陳啓清逝世後繼任台灣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陳家在高雄的地位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在政治上有著深厚的根基。陳家通過與當地其他重要家族的聯姻,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雄及台灣的影響力。陳中和的十子中,長子陳啓貞和四子陳啓峰在日治時期和光復後,都取得了不俗的政治地位,進一步鞏固了陳家的世族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陳家仍然保持著其在高雄的影響力。如今,陳家的後代不只在政商發展,同時跨足醫學、商業等領域。在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中,陳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捐地資助醫學院成立,一棟校舍落成後即以「啟川樓」為名,附設醫院則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陳中和創立製糖公司、鹽田事業奠定家族輝煌基礎,陳啟川任高醫大董事長時,為紀念父親將醫院名稱定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現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圖/報系資料照)其家族所經營的高雄高爾夫俱樂部更是南部政商名流的「小白球天堂」,球證在市場上一度被喊出500萬元天價,如今則是第四代陳建甫在經營,而市府在2023年6月決定將土地收回,陳家則疑似因家族強大勢力而無視公部門決定,至今仍強行霸地且持續營業,市府則將採取法律訴訟要求俱樂部拆除球場,將公有土地還給全體市民。記者於10月25日依高雄高爾夫球俱樂部官網公示的聯繫方式致電該公司,詢問球場以禁藥除草與高市府租約等相關問題,球場辦公室主任回應時要求記者留下聯繫方式,但直至截稿前仍未回應。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換手經營!衛生局感謝高醫付出15年 長庚承諾:醫病無縫接軌
昨(18)日高雄市衛生局宣布,確定由長庚醫療體系拿下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從明年1月1日起接手經營10年,高醫團隊今天發布聲明稿表達祝福,衛生局今天也發布新聞稿感謝高醫團隊15年的付出,長庚則承諾會讓病患照顧無縫接軌,同時讓留任員工都能安心工作。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誠摯感謝高醫及大同醫院所有同仁15年來的付出,他指出高雄明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將突破20%,市立醫院體系醫療改革必須回應市民的需求,而長庚明確表達會將大同醫院成第一家「重度級急救責任市立醫院」,落實照顧南高雄80萬市民的健康與生命。衛生局說,市立醫院體系應以市民健康福祉為首要顧念,現階段應監督要求市立大同醫院依法完成與長庚法人無縫接軌的醫療服務合作程序,並落實履約保障留任員工的勞動條件優於現況,以及薪資優化等條件,期許高雄市立醫院體系皆能落實公衛醫療政策,回應全體市民的期待。長庚同樣對高醫過去15年經營大同醫院表示肯定,長庚表示大同醫院過去創造各項輝煌亮眼成就,而面對未來醫療環境高齡化與疾病嚴重化的嚴峻挑戰,長庚將勇於承擔大同醫院既有的紮實基礎下,與留任員工共同推動醫療轉型,打造全新的大同醫院。長庚法人說明,在接下來的有限時間,他們將秉持服務不中斷的理念與目標,在衛生局的組織監督下與高醫大法人攜手合作,確保病人就醫、疾病治療的照護與延續等,皆能順利無縫接軌完成交接。此外,長庚法人也強調員工是重要資產,承諾會提供合理且具競爭力的薪酬制度,並保留完整福利,妥適照顧留任的員工,期盼在高醫大法人的協助下,雙方共同完成現有員工的妥善安置,讓員工安心工作,下周將於長庚網站公告員工留任報到程序與公開招募相關訊息,歡迎現有員工留任,同時歡迎有志與大同醫院共同努力之醫療工作夥伴加入。
桃園醫療改革再波折…高醫大萌生打退堂鼓念頭 青埔清大桃園附醫恐告吹
清華大學委託高雄醫學大學,在桃園青埔興建經營清大桃園附醫,投資金額達百億,號稱最大教育BOT案,去年雙方高調簽約,但桃園副市長王明鉅今備詢透露,高醫大萌生打退堂鼓念頭,計畫恐生變告吹。清大證實高醫大希望終止合約,雙方就促參法協商中,若高醫大最終選擇退場,將洽詢潛在廠商,盡速重新公告招商。桃園是六都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直轄市,市長張善政今施政報告,不分黨派議員都關心桃園次醫療區從2個調整為3個的未來規畫,以及大學圈地蓋醫院的進度。議員謝美英質詢聽聞高醫大有意打退堂鼓震驚不已。(圖/中國時報蔡依珍攝)議員楊朝偉說,桃園市終於獲得衛福部支持,從原本的2個次醫療區改為3個,床數可增加1528床,過去幾年裡曾在八德地區申請成立的醫療院所有中大醫院、長榮醫院、市立醫院等,詢問是否會盡快重新評估,在八德區成立區域醫院級、甚至是醫學中心級的大型醫院,改善桃園在「醫療衛生」分項的劣勢。議員朱珍瑤則提到,桃園市爭取調整次醫療區10餘年,好不容易增加超過1500床,擔憂上周林口長庚新蓋大樓規畫870床,2029年啟用會再度衝擊八德床位。衛生局長賈蔚解釋,次醫療區計畫是從原本中壢、桃園2個,增加為中壢、桃園、八德3個次醫療區,長庚屬於桃園,不會影響新增的八德次醫療區。議員楊朝偉關心桃園次醫療區從2個調整為3個的未來規畫。(圖/中國時報蔡依珍攝)議員凌濤則說,桃園是六都唯一沒有市立醫院的城市,除關心市立醫院選址,他也提到桃園區快48萬人口、南桃沒有兒童急診等,呼籲多考慮「兒童急診」。賈蔚說,目前桃園24小時兒科專科醫生的醫院有林口長庚、部桃、國軍總醫院3間,至於次醫療區應該會在年底公告。議員謝美英則說,桃園長期存在醫療量能不足、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呼籲市立醫院籌設進度要盡快定奪,不要讓市立醫院選址淪為炒房工具,她也關心在機場捷運A16橫山站旁的清華附醫規畫進度,喊話籌設過程遇到任何瓶頸,都應提前因應、努力突破。議員凌濤關心桃園次醫療區從2個調整為3個的未來規畫。(圖/中國時報蔡依珍攝)王明鉅說,中央大學過去想在八德設立醫院,礙於床位限制無法成功,如今次醫療區域打開,將跟中大重談,至於八德蓋市立醫院,也是一個方向,目前市府篩選19處公有土地,委外評估蓋市立醫院的條件,年底前提報3至5處給市長參考,至於清大附醫,他也透露高醫大萌生打退堂鼓的念頭,目前雙方還在溝通,市府會持續關注。清大證實,高雄醫學大學近日向清大提出,因營運考量等因素,希望終止契約。清華大學目前正依促參法就履約事宜與高醫大協商中。如協商未成,高醫大最終選擇退場,將洽詢潛在廠商,盡速重新公告招商。 議員朱珍瑤關心桃園次醫療區從2個調整為3個的未來規畫。(圖/中國時報蔡依珍攝)清華大學附設桃園醫院基地在桃園航空城內,位處機場捷運A16橫山站及桃園綠線G18交會站,完工後將服務桃園蘆竹、大園、觀音及新屋等醫療資源較不足區域,並以地利之便放眼國際醫療。高醫大2023年10月與清華大學簽訂BOT合約,現地正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原預計2030年底可以完工。
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 衛生局連發2聲明批高醫:評選委員多數青睞長庚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從高醫團隊變成長庚團隊,引發高醫工會反彈。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罕見連發2篇新聞稿,指長庚法人承諾保障市民就醫權益,並提升急重症醫療水準,條件明顯較優於高醫法人,並稱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開始經營,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衞生局表示,經評審長庚法人具體承諾為落實照顧長者及弱勢,自114年起針對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初步估計相較於目前將因此每年短收4至5千萬營收;長庚法人承諾引進價值億元以上「達文西手術」尖端醫療及團隊,對比於目前更能有效進一步提升醫療質與量,以上在高醫法人均未具體承諾。「長庚醫療法人」承諾於履約期間(122年)逐步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將成為高雄市除4大醫學中心外、第5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在地已進入「超高齡社區」的市民朋友生命。反觀高醫大法人經營大同醫院於99年至112年長達約13年期間急診「無」夜間「兒科急診」、「急性腦中風處置」與「心導管緊急處置」(24小時心導管處置啟動為113.1.1,急診兒科、急性腦中風處置啟動為112.9.1),103年7月至111年8月共8年期間「無產科新生兒生產服務」、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等問題,均有違市立醫院照顧婦幼弱勢及急重症緊急醫療之宗旨,以上長庚法人均有具體承諾。經查市立大同醫院自99年委託高醫大經營起即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表示於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大同醫院竟無負壓病房,嚴重影響患者收治能力,直至112年6月在衛生局強力要求之下趕工設置7間,嚴重違反市立醫院核心價值與合約遭受衛生局處分。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之功能不同於財團法人醫院,最重要任務並非追求營益率,而是公衛醫療政策與醫療平權的落實,在持續促進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負擔、提升所有醫護薪資待遇。在評選項目中「急救責任醫院」、「特色醫療服務」、「公衛政策推廣」、「照顧高齡與弱勢」等評選項目,長庚法人均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與肯定。衛生局強調市立大同醫院及同仁均為高雄市民重要的醫療資產,依法依規締約後,亦將嚴格要求監督所有市立醫院落實各項公衛醫療任務,包括各項指標需依規定履約,並且監督核實增加員工薪資福利待遇能被重視與保障。有關高醫質疑長庚因為對70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而獲大同醫院經營權,衛生局回應,長庚獲多數評選委員青睞,尤其長庚承諾每年固定提撥4千萬元於「公衛專戶」,並提出「健康餘命躍昇計畫」,照顧社區長輩及弱勢。對於高醫批評「70歲以上長者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恐影響醫療分級機制」,衛生局表示,照顧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是市立醫院的責任,長輩因為慢性病常跑醫院,掛號費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長庚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0萬元。衛生局指出,COVID-19期間清空病房做「專責病房」,是所有醫院常態,譬如市立民生醫院作為指定應變醫院,曾歷經兩次全院清空收治為數最多的感染者,彰顯市立醫院防疫的重責大任。而市立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經營起,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對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如開放性結核病、禽流感等感染者,收治能力不足,也讓醫護人員暴露於風險中。衛生局提到,長庚法人為亞洲唯三、台灣唯一的達文西手術示範教學中心,評選過程更承諾會將相關軟硬體及團隊導入未來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衛生局補充,在高醫與市府優先議約權利階段,高醫法人僅提出維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水準,與在地超高齡社區目前的需求落差太大。反觀長庚則在評選時,提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承諾。高醫優先議約時主張,未來大同醫院維持23個科別,長庚則一口氣要將23科增加到36科。衛生局強調,高醫法人在優先議約階段,其所提出之經營條件,明顯低於同屬高醫體系的市立小港醫院許多,因此未獲評選委員支持。
等20年!新標靶藥成晚期腸癌曙光 38歲母親治療盼陪幼女長大
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具有化療反應不佳、容易轉移與復發的特性。依臨床研究,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時,平均7個月就會復發、存活期低於14個月。而這樣的治療困境終被雙標靶藥物突破!更讓人雀躍的是,就算一線治療復發了,接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有近10倍的患者,在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是完全消失。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分享診間BRAF基因突變個案,洪小姐是一位38歲的年輕母親,儘管在確診第三期時立即手術切除原發腫瘤,但仍在2年半內歷經2次復發,甚至需切除子宮與卵巢。所幸,在自費使用雙標靶藥物半年後,電腦斷層已不見癌細胞蹤影,僅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腸膜上殘留的少量癌細胞。為了陪伴6歲女兒長大的她,目前正以治癒為目標,持續治療中。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暨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自諒說,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6,238例,再度蟬聯男性新發癌症排行冠軍,與女性排行季軍;此外,在癌症死亡排行上也穩居第三名,平均每日約有1.3人因病而死亡。陳自諒院長說明,雖政府自民國95年起推動公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每4人仍有約1人確診時已屬第四期,也就是所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此外,一旦從第三期惡化至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將會從71% 陡坡式下降至15%、驟減了56%,平均每13個人中僅有約2人能存活超過5年。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提醒,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若希望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甚至爭取治癒,那麼個人化醫療格外重要,因此治療前,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我們要攻擊的敵人以及可以使用的標靶武器。考量到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在大腸直腸癌,建議有預算考量的患者,可以優先檢測已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BRAF、RAS(KRAS與NRAS)、MSI、HER2四大基因,整體的檢測費用約為1萬初頭,對於財務狀況的衝擊相對較低。梁逸歆醫師說,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幫助醫師選擇標靶武器,還可以作為預後的一項評估。舉例而言,BRAF突變就是一項預後不良的因子,這類基因型在我國大腸直腸癌個案中約佔5至8%,其不僅疾病惡化快速、容易腹膜轉移,還有很高的抗藥性、容易復發。然而,過去卻一直沒有專屬的標靶藥物可使用,BRAF基因突變患者的預後可說是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整體而言,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7個月就可能惡化,平均存活時間也僅有13個月,相較於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有高達37.1個月,存活時間整整縮短了2年。梁逸歆醫師鼓勵,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惡化後,患者切莫消極,今日終於有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以接力治療,有高達75%的患者有效控制疾病進程,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的機會也從2%激增至19%,足足增加10倍,意謂著有將近2成的患者,跨過了爭取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門檻。此外,患者存活時間增加了75%、死亡風險也降低39%。王照元院長也說,BRAF基因突變患者迫切的需要突破性的治療搶時間救命。然而,目前健保尚未開放給付專屬BRAF的雙標靶藥物,治療的經濟負擔較大,對於許多患者而言,新的治療選擇無疑是一道曙光,但自費用藥的經濟負擔卻又殘忍將其熄滅;就算咬牙自費治療,也容易「因病而貧」。以個案洪小姐為例,其在使用雙標靶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儘管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生活品質卻因自費用藥受到衝擊,未來也可能因為經濟因素需要停藥。盼政府看見病友的心聲與需求,讓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也能在健保的支持下,獲得更適切的治療。
高醫大敏感時刻收恐嚇信釀恐慌 嫌犯落網直呼心情不好「惡作劇」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5月9日接獲一封來自不明人士的恐嚇信,信中揚言在院內放置危險物品,令院方和警方高度警覺,進行全面的搜索,並依電腦IP地址逮捕涉案嫌犯,全案目前以恐嚇公眾罪嫌送辦。事件發生在9日上午,高醫收到1封電子郵件,寄件人自稱是醫院的護佐,信中簡短地聲稱要在醫院內放置危險品,院方不敢大意,立即向警方報案,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成立專案小組,展開地毯式搜索和清查工作,但未發現任何可疑物品。警方初步調查發現,寄件人使用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均為虛假信息,隨後追查該郵件的IP地址,最終鎖定盧姓男子為嫌犯,盧男在被逮捕後承認寄發恐嚇信,稱這只是一次「惡作劇」,並無實際意圖。此次恐嚇事件發生在高醫大正進行「校長遴選」的敏感時期,加上不久前發生學生在網上發布不當言論事件,令這起恐嚇案格外引人關注,為避免引起更多不必要的恐慌,警方在檢察官的指揮下低調行事,「未主動」公開嫌犯落網的消息。事件發生後,網絡社群平台PTT上有鄉民發布消息,指其在高醫工作的醫護朋友透露,院內已發布內部訊息提醒員工注意,訊息中提及,醫院已向十全派出所報案,並已加強安全措施。高醫內部醫護人員得知案件告破後,對警方表示感謝,警方同時提醒,任何形式的恐嚇行為都將受到法律嚴懲,民眾應避免因一時情緒波動而觸犯法網,後悔莫及。
高雄翁鬼月「半夜超激動」忘記自己是誰 兒嚇壞:像中邪!醫曝原因
重陽節將至,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可不慎。75歲的羅先生跟兒子一起來到診間,兒子表示爸爸最近比較奇怪,有時會忘記他是誰,半夜會比較激動還會跌倒,就好像「中邪」。經過檢查,醫師研判是老年低血糖作祟,若時間太久恐導致腦死。羅先生表示,7月時醫師改成晚餐前施打胰島素,而停藥之後情況就比較好,是不是藥有什麼問題啊?最近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的診間裡,常會有這樣的對話上演,其實這是老年低血糖作祟。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室秘書李佳蓉表示,台灣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依112年8月的內政部統計,目前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全人口約18%,而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臺灣 65 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為 27.8% 。老年糖尿病患愈來愈多。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預防或減緩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但是照護高齡長者時,也要注重低血糖風險。糖尿病的控制,除了藥物之外,飲食、運動、避免肥胖、戒菸、控制血壓和血脂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老年糖尿病患的情況會更複雜,需要病人、家屬和照護團隊一起合作,讓照護品質可以更加提升。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謝正芳醫師表示,低血糖的症狀可能會手抖、心悸、焦慮 、冒汗和飢餓,但也有可能會頭暈、無力、嗜睡、混亂、癲癇發作和昏迷。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常不容易診斷。低血糖太嚴重時間太久,也可能會導致腦死,不可不察。夜間低血糖在老年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少見,但常被忽略。舉例來說,2023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一個叫HYPOAGE的研究。針對75歲以上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監測血糖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來分析血糖狀況。追蹤28天,使用自我監測血糖約有37.6%的病患有低血糖事件(<70 mg/dl),但使用連續血糖監測時有 65.2% 的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他們的研究也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心臟衰竭和憂鬱症的患者較容易有夜間低血糖出現。謝正芳補充,另外其他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危險因子包含有飲食不正常(如使用藥物後太晚進食或進食量較少)、運動量增加、用藥錯誤、飲酒、慢性腎臟病等,因此當糖尿病患的飲食、運動量、生活作息、藥物改變或是有急性病症時都要特別留意,可能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不要因為高齡就不監測血糖。適時的監測血糖以及合理的懷疑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狀是提早發現低血糖的不二法門。低血糖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以及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因此不可等閒視之。老年醫學科主任方姿蓉進一步說明,老年糖尿病患由於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要安全的控制血糖,醫師、病人和家屬的配合都不可少,藥物的使用也要適時的調整,並非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定期監控血糖是照護糖尿病基本功課之一。低血糖是常見但是可能會被忽視的臨床問題,輕者可能沒有症狀,嚴重的則甚至會致命,定期監控血糖,留心低血糖的可能症狀,才能提早發現和預防,重陽節到了,祝各位長者身體健康,同時勉勵大家,不要怕面對疾病,才能控制疾病。
直銷公主承父業1/搶下台灣富豪第20名 陳得福率5子女返台談「長線布局」
以草本保健食品直銷起家的仙妮蕾德集團創辦人陳得福,剛以2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77億元)資產拿下2023年《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20名。7月初陳得福返台,接受CTWANT記者獨家專訪,暢談集團3年變化,包括美國工廠大搬家以及全球5間飯店裝修和接班計劃,「如今影響全球經濟的變數太多,不像以前掌握經濟動脈就能經營好事業,未來5年我們將專注研發,求穩紮穩打、長線布局。」因疫情停辦3年的仙妮蕾德亞太區域經銷商大會,13日拉回台灣,在關係企業茹曦酒店登場,由已接班的陳家小女兒、首席執行長Sunny Beutler陳君華與4名兄姊弟一同以太鼓表演,打頭陣揭開序幕,來自韓國、澳洲等11國家地區、約450名經銷商參與盛會,有些甚至穿著傳統服飾進場,儼然像萬國博覽會,會場後方搭起7間翻譯室同步音譯,場面相當壯觀。陳得福以草本植物開發各種濃縮食品、化妝品、保養品,征服全球50個地區國家,此次亞太直銷大會共11國、約450名經銷商出席盛會。(圖/趙世勳攝、仙妮蕾德提供)仙妮蕾德由陳得福與妻子陳徐愛蓮於1982年創辦,迄今41年,全盛時期年營業額高達2400億元,一度躋身全球前5大直銷商,直到1998年中國官方開始取締直銷,轉型零售後,門市擴增到銳減,業績已大不如前。據美國DSN(Direct Selling News)公布的全球百大直銷企業,仙妮蕾德2010年營業額掉至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3億元)。據仙妮蕾德最後一次在台公布業績,2017年集團營收400億元;而《直銷世紀》發布2022年排行,仙妮蕾德在全台約350家直銷公司中排名第21~50名(僅公布區間),保守估計在台年營業額逾2億元。儘管如此,陳得福屢屢登上富豪排行榜,實力仍不容小覷。仙妮蕾德直銷事業遍及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共6個先進廠房自行研發生產,加上陳得福投資房地產快速累積財富,目前旗下經營的飯店有北京天倫王朝酒店、北京天倫松鶴大飯店、SLS比佛利山豪華精選酒店、倫敦聖爾敏酒店、台灣茹曦酒店等全球5家飯店。除了直銷本業,陳得福在全球擁有5家飯店,圖為位於英國倫敦的聖爾敏酒店,加盟萬豪國際旗下傲圖格精選品牌。(圖/仙妮蕾德提供)4年沒有回台的陳得福,接受專訪分享3年來近況,一開口就提到,「飯店業在疫情中的影響非常大」,他在2006年以70億元接手「環亞飯店」,更名「王朝酒店」,3年前不堪疫情衝擊,以268億元出售後再回租經營,去年更名「茹曦酒店」,前後砸逾6億元針對大廳、餐廳及客房的軟硬體設施做改裝,此外,另4家全球飯店也在疫情中做了不同程度的翻新。 而直銷事業最大的變化,則是完成保健食品和保養品生產工廠的遷移,從加州搬到德州,占地71英畝的新工廠已於2022年9月啟用。但中間歷經員工招聘不及、疫情停工、產品缺貨、供貨不順等,甚至疫情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疫情中我們也不鼓勵加盟商去外面推廣,唯一帶來的好處,或許是身體保健意識的增加,與我們的產品理念有較大的關聯。」不過陳得福不願對去年業績有所透露,只提到,「正負影響相抵後,沒有太大變化。但對一個企業來說,沒有成長就是後退!」陳得福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醫大)藥學系畢業,並取得美國楊百翰大學化學博士,陳徐愛蓮也是醫學博士,在美國擁有醫師執照。「很多人以為COVID-19結束了,但我很肯定地跟你說,這只是個開始而已!」陳得福大膽推測,未來不只是COVID-19延伸出的變種,還可能會再冒出更多新型病毒。陳得福從小體弱多病,他跟著祖父學習各種草本植物醫藥知識,後來念了高雄醫學院藥學系。右圖為德州新擴建的工廠。(圖/仙妮蕾德提供、翻攝自仙妮蕾德臉書)他解釋,身體健康是需長時間維持,過去有不少直銷的健康食品都宣稱能醫病、抗癌等有種種神奇療效,「以前還有面膜、衛生棉稱可避免子宮頸癌,很厲害,那些看起來幾乎都能拿諾貝爾獎了,但現在看看這些公司哪裡去了?幾乎都不見了!」陳得福將自家產品定位成「餐桌上蔬菜」,不能醫病,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疫情逐步解封後,也會是我們強力成長期!」陳得福話鋒一轉,中規中矩將產品界定在「保健」,這也是仙妮蕾德保住40多年長春的秘方。面對疫情產品缺貨、經銷商無貨可銷的困境,陳得福表示,這幾個月已逐漸恢復正常供貨,未來5年,會把精力集中在新產品的研發,同時加強和經銷商的溝通,希望營業額可以有5~10%的年增長率。在這位直銷老將操盤下,仙妮蕾德在疫情後、二代接棒之際,不求快速擴張,選擇穩紮穩打,不偏不倚朝永續的道路前進。
狗吠聲結怨飼主尋釁反被父子檔暴打 事後就醫不治法院這原因輕判
高雄市周姓父子因為狗叫聲與呂姓男子發生芥蒂,後來雙方在旗津一處餐飲攤碰頭,兩邊一言不合爆發衝突,呂男持球棒叫囂,反被周姓父子檔合力暴打一頓,呂男被打到送醫,住院1個多月後過世,呂男的罹癌妻子悲痛不已拒絕治療,不久後也去世,檢方依傷害致死罪起訴,高雄地院審理後,法官認為呂男死因與鬥毆無關,依傷害罪判處父子6月及3月徒刑,可易科罰金。判決書指出,周姓父子經過呂姓男子家門前被狗兒吠叫,2人不爽與呂男起口角,2020年10月27日晚間,呂男撞見周姓父子正要進入旗津區某餐廳吃飯,於是拿著木質球棒向周父叫囂,雙方又大吵起來,呂男持球棒揮擊,被周姓父子擋住奪下,兩邊空手互毆,一陣衝突過後,呂男臉部、腹部、手腳多處受傷送醫治療。呂男出院返家後隔天感到腹部疼痛,當晚轉診到高醫大附設醫院,緊急動手術治療,但1個多月後因腸穿孔併發腹內出血、腹膜炎、敗血症及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呂男罹癌妻子因傷心過度拒絕治療,不久後也跟著病逝,家屬則認為呂男死因與被周姓父子暴打脫不了關係,檢方偵辦後依傷害致死罪起訴。高雄地院審理時,法官根據現場監視器畫面發現,呂男先動手攻擊,後來球棒被周姓父子奪走後,又出手推擠、並拿安全帽毆打呂男,確實有傷害呂男行為,而高醫的檢驗報告指出,呂男受傷後轉診至高醫已超過25小時,周邊組織因腸穿孔合併發炎、出血,腸道浸泡於大量腹水、出血中等因素,呈現嚴重受損狀態,然而根據病理報告難以判斷是否因外傷、外力導致。法官認為,雖然周姓父子造成呂男腹部鈍傷,但前兩次就醫都未發現腸穿孔狀況,且鈍傷造成小腸破裂機率僅0.06%,經過鑑定認定呂男死亡與周姓父子下手並無因果關係,今天僅依傷害罪判處周姓父子6月、3月徒刑,均得易科罰金,可上訴。
台灣嬰兒死亡率「高於日韓2倍」 3大主因錯失守護寶寶第一時機
台灣2022年新生兒數達62年來新低,不僅生得少,資料更顯示每千位嬰兒就有4.1位死亡,高出許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更已連二十年超過日、韓2~3倍。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部主任表示,寶寶健康狀況是家長最關心話題,但大多數遺傳性或先天異常疾病在寶寶出生時不會有明顯症狀,因此需要透過新生兒篩檢來把關,且所篩檢出來的疾病可透過藥物或飲食控制,及早降低疾病對身體或智力的損害,能有更好的預後。新生兒篩檢每年診斷出超過三千名異常個案數,但2023年「新生兒篩檢暨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疾病認知調查」卻指出,不少家長為了守護寶寶的未來選擇犧牲現在。在願意讓寶寶進行加選篩檢家長中,超過95%家長會為寶寶保險,但卻近5成會延後篩檢時間,恐成寶寶健康的隱憂。調查中更發現,晚於常規時間才進行新生兒必選篩檢且為寶寶購買保險的家長中,卻有5成不清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民國101年已頒布「新生兒篩檢之政府指定執行21項檢驗項目,皆排除於保險等待期的規範」。簡穎秀部主任提醒,別因商業保險迷思錯失拯救寶寶的機會!新生兒篩檢應在甚麼時間點進行?簡穎秀部主任表示,新生兒出生48小時即可篩檢,採取一次足跟血就可以進行必選及加選檢查。目前衛福部國健署有補助新生兒必選篩檢項目,包含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苯酮尿症、楓糖尿症、半乳糖血症等21個項目,也可以額外加選檢測約10項新生兒罕見疾病,為寶寶健康雙重把關。簡穎秀部主任說,家長一般會在生產後48小時內收到新生兒篩檢的勾選表,決策時間短,因此建議要提早了解。而篩檢時間也很重要,因為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一出生就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及時篩檢有機會及早治療。但觀察願意進行篩檢的家長中,高達5成晚於常規時間才進行篩檢。進一步觀察原因,前三名分別為:決策進行篩檢時間太短、篩檢衛教資訊太少、太晚才開始了解篩檢項目,更有25%家長表示已進行產前帶因者檢驗或產前胎兒診斷,認為寶寶很健康。他補充,帶因檢驗並非100%準確,而產後新生兒篩檢更能直接確認寶寶的健康。以2022年出生率數字推估,高達一萬五家庭未進行加選篩檢!進一步觀察不進行「新生兒加選篩檢」原因,34%認為21項必選篩檢已足夠、近3成認為費用昂貴、近3成認為決策時間太短!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秘書長、部立雙和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郭雲鼎秘書長提醒,罕見疾病當中,高達8成為基因遺傳導致。新生兒加選篩檢涵蓋多種可治療的罕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黏多醣症(MPS)、龐貝氏症(PD)等疾病檢測。以發生率高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為例,篩檢準確度高。若延遲篩檢或未篩檢,恐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醫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鐘育志理事長補充,在新生兒眾多遺傳性疾病中,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為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每10,000-17,181位新生兒中就約有1位會患病。調查顯示,家長不進行加選SMA篩檢的三大主因為:1.不懂篩檢原因:4成因為沒有SMA相關家族病史、37%因為不理解「新生兒篩檢加選SMA項目」內容而不進行篩檢。2.不懂嚴重程度:8成不知道SMA是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3.不懂有藥可醫:78%不知道SMA確診後有藥物可治療。鐘育志理事長說,SMA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6成患者會在6個月內發病,因負責製造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的基因SMN1發生突變,使脊髓的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產生肌肉無力、萎縮及行動困難等症狀。現在SMA不再是無藥可治的疾病,若能及早篩檢、發現與治療,即有更好的預後。目前台灣有三種治療藥物已通過藥證。一種為脊髓腔內注射藥物,每四個月施打一次;一種為口服藥物,每日服用;以上兩種藥品機轉為能改變或修正SMN2基因的剪接,以增加完整的SMN蛋白。另一種基因治療,採用緩慢靜脈輸注一次性給予劑量,終身施打一次,機轉為將SMN1基因導入患者細胞內,代替缺陷基因的功能以生成完整的SMN蛋白。健保署今年將放寬SMA治療藥物給付範圍,期盼下一步能透過健保的幫助,讓不同族群的病患都能獲得急需的治療。
台灣抗防疫有目共睹 邀國內外大師討論戰傷救治議題
台灣外科醫學會今年成立第56週年,112年度外科聯合學術演講會在高雄醫學大學暨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舉辦,主題訂為「讓台灣醫療的好被看到」,除邀請國內外大師專題演講外,並針對烏俄戰爭周年與烏克蘭醫師線上討論戰傷救治議題。抗防疫有目共睹 樂在學習獲得在COVID-19疫情肆虐之下,台灣醫護人員在抗疫防疫上,展現舉世有目共睹的高紀律與高效率,其中的視病如親和仁心仁術,更寫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此次會議有26個外科系醫學會合辦,發表學術論文超過1000篇,近7000位醫界碩彥參與,另有28位來自世界各國的重量級外賓與會,為疫情解封之後匯聚最多國內外學者的最大型學術討論會,整合了各專科領域的翹楚、大師與會,內容精彩可期。侯明鋒理事長認為,同道樂在學習,也會樂在獲得。除基礎教育與臨床研究外,特別演講部份安排新任健保署石崇良署長分享再生醫療專法、新光醫院洪子仁副院長分享智慧醫療;另邀請獲獎者分享他們的得獎心得與研究成果,包括:年度終身成就獎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最佳研究論文獎林口長庚醫院莊垂慶教授,以及青年學者論文獎高醫大蔡政宇醫師。同時安排美國外科學術學會(AAS)交換教授Mehul V. Raval主講「改善手術室對環境衝擊之道」,以及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榮譽院長分享「活體肝臟移植」,賴春生教授則榮獲「教學典範獎」。國際戰爭議題 全球醫療趨勢侯明鋒理事長及臺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長精心安排下,大會針對烏俄戰爭屆滿一年之際,舉行線上戰傷特別論壇,邀請飽受戰火之苦的烏克蘭KazonovPavlo醫師現身說法,以及美國軍陣醫學專家Professor Mark Bowyer主講戰傷救治的議題,希望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能鼓勵台灣外科醫師更加精進戰傷救治的能力。年會主委郭耀仁醫師表示,掌握全球最新醫療趨勢、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為主軸,希望讓年輕外科醫師不僅能夠學習新技術,也能夠觸及跨專科多領域的整合,更希望讓世界看到台灣醫療進步的日新月異。為展現「醫者仁心」,大會還規劃了公益攤位,讓會員發揮愛心、善盡社會責任。
王朝酒店求生術3/LOGO、餐廳名暗藏玄機 仙妮蕾德二代接棒是「她」
近日王朝酒店更名「茹曦酒店」,幕後老闆仙妮蕾德創辦人陳得福再度登上新聞。仙妮蕾德為一家保健食品、保養品的國際直銷公司,由今年74歲的陳得福與妻子陳徐愛蓮40年前在美國所創,目前已交棒給小女兒、全球執行總裁陳君華Sunny。「台灣仙妮蕾德及王朝酒店都更換了總經理,二代接班新人新氣象。」一位業界人士觀察。陳得福1948年出身於嘉義朴子鄉下,家境清寒又體弱多病,他曾跟著祖父學習各種草本植物醫藥知識,也因為這樣的家學淵源,陳得福後來念了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醫大)藥學系,與香港出生的妻子陳徐愛蓮在大學相識,後來一起遠赴美國深造。不過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國外生活肯定吃了不少苦頭,他曾在便利商店打工、賭場當荷官,一次窮到沒錢吃飯,突發奇想用毛線在溪邊釣魚;為了省錢,陳得福常趁打折時買進大批冷凍漢堡,吃了很長一段時間,讓他往後看到漢堡就想吐。仙妮蕾德今年成立40週年,於台灣時間2022年2月2日在加州托倫斯的仙妮蕾德世界總部舉行剪綵活動。(圖/截取自仙妮蕾德臉書)在取得美國楊百翰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後,陳得福進入一家直銷公司擔任產品研發,他自製的保健食品在同事間頗受好評,促使他於1982年以4萬美元資本創辦仙妮蕾德國際機構,他以東方藥理結合美國科技,以草本植物開發各種濃縮食品、化妝品、保養品,征服全球50個地區國家,創造了年營收逾10億美元的直銷王國。愛買地產的他,還將事業往飯店擴張,除了2006年斥資70億元買下環亞飯店,還曾以人民幣11億元人入股北京天倫王朝酒店及北京天倫松鶴大飯店,曾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全美最有錢華人,2022年最新富比士全球億萬富豪榜,陳得福也以25億美元財富位列第1238名。陳得福(右3)與夫人陳徐愛蓮(中)共有5個孩子,目前由法學博士陳君華(右2)擔任全球執行總裁,么子陳冠傑(左1)則為全球生產營運總裁,其餘兒女皆掛董事職位。(圖/仙妮蕾德提供)陳得福育有3子2女,分別是長女陳君瑜、長子陳冠群、次女陳君華、次子陳冠傑、三子陳冠文;集團事務已於去年第三季正式宣告交棒二代,由法學博士的陳君華擔任全球執行總裁,隨後王朝酒店和台灣仙妮蕾德的總經理,也先後於去年10月及今年4月新上任,頗有重新點燃台灣市場的意味。據了解,陳君華在美國長大,小時候就被父親陳得福帶進總公司見習,大學畢業後在不同部門歷練,也被安排在中文客服部鍛鍊中文。從仙妮蕾德LOGO的太陽標誌,到王朝酒店一樓的自助餐和咖啡廳的命名,都看得到與陳君華英文名字Sunny有相當大的關聯,可見陳得福對這位小女兒的重視。遠在美國的陳君華透過書面回應,台灣直銷產業受到疫情反而帶來正向影響,台灣仙妮蕾德2020年營業額成長7.3%,2021年持平,2022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成長12.3%,疫情下我們更重視以科技的方法,加強人與人的連結,帶給人們正面向上的力量,此外,2022年仙妮蕾德在德州占地71英畝的新工廠也即將於今年9月啟用。對於二代接班,陳君華也回應,未來經營發展的核心價值不變,但會因應局勢,以創新和年輕的策略來發展台灣市場。仙妮蕾德二代接班後展現新氣象,以創新和年輕的策略來發展台灣市場,圖為台灣區總經理陳冠宇。(圖/林榮芳攝)台灣仙妮蕾德總經理陳冠宇進一步說明,過去一代經營多是以產品為出發,所有事務由陳博士和夫人共同決定,二代接班最大的不同是,Sunny在各地請專業經理人共同經營,並且尋求專業分工;而德州擴建新廠就是為了因應產品能用最新科技及機器生產,因此同步做軟硬體的升級更新。陳冠宇也坦言,仙妮蕾德的企業家(會員)年齡偏長,公司也安排社群媒體的培訓課程,去縫合世代間的落差;在企業識別和行銷宣傳上也走向年輕化的調整,包括LOGO設計更簡約,在臉書、IG等社群媒體開設專頁接觸不同年齡層等,讓40年老品牌再活化!
七賢版洪仲丘1/「小胖之死」校方封口 家屬不堪謠言盼司法給真相
高雄市七賢國中一名14歲暱稱「小胖」的黃姓棒球隊員,去年9月20日操練過程中,身體不適昏倒,經送醫搶救12天後不治,引發各界譁然,而校長羅振宏和教練團對案發過程三緘其口,導致謠言滿天飛,外界謔稱此為「校園洪仲丘」翻版,直到家屬得知死因相當憤慨,希望透過司法幫小孩討一個公道。小胖爸爸直言,他知道現在很多體育班家長不諒解他為何要控告教練們,有家長甚至質問他為什麼要報警,羅振宏校長本來處理本案還算積極,報警後態度上也轉為被動,「這都不怪他們,只是已經出人命了,調查真相,並不為過吧。」小胖爸爸淡定地說,這些家長未歷經喪子之痛,他們難以理解為父的那股撕心裂肺感受。高雄市七賢國中校長羅振宏和教練團對黃姓棒球隊員操練過程三緘其口,家屬最後只好透過司法尋求真相。(圖/黃威彬攝、合成圖)據了解,七賢國中棒球隊去年9月參加「台中市金龍盃全國少棒菁英賽」,前兩場預賽時大勝對手,但緊接著在9月19日上午的32強賽時卻大輸給對手,整隊打包回家,回程車上,教練團與球員之間就已瀰漫著緊張氛圍。隔日一早7點半,教練團中的一名盧姓教練召集所有隊員至勝利棒球場開始暖身訓練,當天早上氣溫從攝氏29度起跳,直到10點時氣溫已升高至攝氏32度。根據部分隊員家屬轉述孩子們的說法,由於氣溫持續升高,盧教練原有意放隊員們回家休息,但沒想到,呂教練卻臨時加碼要模擬連續比賽兩場的情境,要求隊員們休息5分鐘後繼續操練。隨後,由教練團開始和球員們練習打擊、防守,只要有人漏接,球員們就要從守備位置依序跑到本壘、折回全壘打牆,再回到原守備位置,以此反覆練習快20趟次,中間還有低年級的球員受不了,被教練訓斥哭了出來。小胖事發關鍵的時間點約11點左右,他趁空檔跟同儕打招呼說要去教練休息室裝水,但過了約20分一直沒有返回,後來小胖被人發現倒地昏迷,教練們緊急打電話通報救護車到場,11點50分被送抵「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急診治療,下午就直接住進小兒加護病房,最後不幸在10月2日上午5點53分離世。至於小胖實際昏倒位置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倒在球員休息室門口,另一說則是倒在有飲水機的教練休息室裡面,由於校長羅振宏和教練團始終對於「確切位置」和操練過程三緘其口,讓家屬悲憤不已。家屬為了真相只好向警方報案,由檢察官深入調查;同時,高雄市政府也組成獨立調查小組,但事發後將近5個月,至今仍未向家屬說明。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泌尿科主任蔡秀男事發後曾在臉書公開發文,指出9月20日早上10時,高雄氣溫已高達32度,濕度69%,中暑危險係數經計算為38.9,屬於需警戒注意補充水分,並避免激烈運動的等級。小胖爸爸當時一心期待孩子趕快康復,因此也單純地認為或許只是單純中暑,過兩天就會醒,沒想到10幾天後,小胖連開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通常都是少年送老的,怎會是老的送少年的。」他邊回憶邊感嘆說,那陣子小胖為了比賽訓練,已經三周沒回家,9月19日回到高雄宿舍,他送零用錢去給兒子加油打氣,沒想到那是最後一次對話。小胖爸爸還透露,高醫發出的死亡證明書,死因寫「熱中暑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種類則是「病死或自然死」,那時他也不懂,好好的一個小孩怎會突然自然死亡,護理師才跟他說明,「小孩出事過程,我們沒在現場,死亡證明也只能這樣開。」然而一名熟稔刑案經驗的警察私下表示,一般只要是活力旺盛的青少年死亡,醫院都會持審慎保留態度,不會輕易開出死亡證明書,而會通報警方報呈檢察官會同法醫相驗,再由法醫建議解剖分析死因,該案處理流程的確啟人疑竇。之後,還有人傳出小胖本身就有糖尿病、還在洗腎,這分明是一種推拖之詞,小胖爸爸被逼得只好去報警求真相,檢察官勘驗、解剖,今年1月18日才由檢察署發出鑑定為「意外死」的證明書。小胖爸爸強調,校方不談真相,他只好讓司法來調查,而高雄市政府所謂的獨立調查,當時確實有5、6個人來問他事情,但現在結果好像「卡彈」,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因此,他將最後的希望放在司法上,他曾經很誠實向檢察官訴說,「假如沒有你,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真相」。高雄市教育局體健科長陳綉藝表示,獨立調查報告已完成,教育局也已依照調查報告建議事項,研擬完成「學生運動訓練安全建議事項」函知學校參考依循,並規劃運動教練熱中暑防制相關研習,以避免類此憾事再次發生。
七賢版洪仲丘2/「最靈活胖子」操練致橫紋肌溶解死亡 高大成:教練難辭其咎
高雄市七賢國中一名3年級暱稱「小胖」的黃姓棒球隊員,去年在取水的過程中,突然身體不適昏倒,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搶救12天後,仍然回天乏術,院方雖開具自然死亡或病死證明書,最後被檢方打臉改定為「意外」;對此,知名法醫高大成從小胖生前的病況斷定,一個小朋友沒有先天疾病就突然死亡,不脫意外或他殺之嫌,縱使教練不是故意造成悲劇,也難辭其咎,只是罪責輕重大小之分而已。「第一時間接到學校告知小胖暈倒了,要我趕去高醫急診室,我毫不遲疑地衝了過去。」小胖爸爸回憶指出,一到現場就看到臉色凝重的教練們,醫師直接說小胖很緊急需要插管治療,然後下午就轉到ICU(加護病房)。第二天醫師問說,「你兒子體格狀況看起來很好,怎麼送來醫院時這麼嚴重?」小胖爸爸被醫師這一問,他也愣住了,因為從學校通報後,還沒有時間了解事情過程。黃姓棒球隊員父親指出,小孩子從就國小3年級開始參加棒球社團,之後升學至七賢國中體育班打球,身手矯健被同儕稱為「最靈活的胖子」。(圖/黃威彬攝)14歲的小胖155公分、80公斤左右,體型壯但很靈活,家住高雄市仁武區,就讀登發國小3年級開始參加棒球社團,小5因緣際會到鼓山區參加「熊快樂社區棒球隊」,表現亮眼,更是隊上的開心果,同儕稱他為「最靈活的胖子」;小胖熱愛棒球又有天份,家境雖屬清寒,爸爸仍鼓勵他只要有心就去拚,因此他選擇到七賢國中念體育班,升學國中的身體檢查也很正常,而且曾長達一年時間,每天清晨從仁武區騎腳踏車到8公里外的鼓山區七賢國中上課練球,單趟時間就要40分鐘,晚上練完球再騎回家,體能狀況相當好。「當時醫師叫我天天到醫院待命,教練在旁則一味道歉,卻從未透露小胖倒下那天到底發生什麼事。」小胖爸爸困惑地表示,羅振宏校長安撫保證校方會負責醫藥費,確實做到了,但就是沒有真相,從小胖9月20日住進醫院到10月2日離世,整整12天,校方人員天天來醫院,就是沒人敢開口談小胖怎麼會變成這樣。 小胖爸爸表示,有次羅振宏校長在場,醫生直接解釋,小胖病情為「橫紋肌溶解症」,觀察指標「肌酸磷酸」(CPK)持續飆升,正常人數值是200,小胖最高竟然到6萬,需要洗腎排解毒素。過程中,病情曾一度和緩,只是一個禮拜後,醫護人員說小胖深層腦出血,昏迷指數是3分(為重度昏迷的最低分數),救回來可能也是植物人。他說,那時聽到這消息,簡直晴天霹靂,原本還想說小胖年輕,可以拚拚看能否搶救,但最後真的不忍心,只想不要再讓小胖病痛了。知名法醫高大成一聽到小胖的CPK值曾飆到6萬,「害呀!」他第一時間就冒出這句話,當人體肌肉受到破壞時,會產生磷酸酶,接著跟特定蛋白結合的產物會卡在腎臟,無法排尿、排解毒素,造成腎衰竭,並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數值飆到6萬,除非洗腎處理得很好,不然一般人死亡機率很大。高大成說,當訓練操到人體磷酸酶大量分泌出來,這是一定有罪的,教練難辭其咎,不用多講了,只是罪輕重大小之分而已。他也解釋,一個14歲的小朋友,沒有先天疾病就突然死亡,不是意外就是他殺,縱使教練不是故意造成悲劇,但也可能是過失致死,醫學判讀為外部造成的死亡沒有錯,但這外部力量,到底有沒有故意行為,需要由司法官的智慧來判讀。知名法醫高大成強調,橫紋肌溶解症為人體肌肉受到破壞時,產生的磷酸酶跟特定蛋白結合的產物會卡在腎臟,造成腎衰竭,嚴重時會致死。(圖/報系資料庫)
2021爭議盤點/變性網紅瞎扯沒子宮靠「腹腔懷孕」 罔腰越挨罵人氣越高
變性網紅「罔腰」,2017年到泰國接受變性手術,如願變成女兒身。但她在今年2月突然在IG大動作曬出自己凸肚照,還有胎兒超音波照,聲稱透過人體試驗,成功以「腹腔懷孕」方式「有喜了」,還稱腹中胎兒已經12周大,除了引發外界質疑,許多臨床醫師紛紛跳出來打臉「沒有子宮怎麼懷孕」,更引來高雄市衛生局約談,整個變性懷孕的事件,延燒了快一個月,後來罔腰才發文道歉,坦承自己「沒懷孕」,當時被眾多網友罵翻。回顧2021年的爭議網紅,不能不提到瞎掰自己有懷孕的變性網紅罔腰。她先是透過IG發出一張手拿著寶寶超音波照片,男友站在她身後,環抱她孕肚的溫馨照,罔腰發文報喜表示,「最近不太跟朋友出門的原因,準備閉關。」罔腰之前大動作宣布懷孕,但事實證明她說的並非事實。(圖/翻攝自罔腰男友IG)結果照片一出,網友紛紛跳出來質疑,沒有子宮和卵子,為何還能懷孕?當時罔腰男友還跳出來護航,表示正在進行腹腔懷孕的人體測試;還陸續秀出了高醫的檢驗單,引來高醫大動作澄清,指罔腰手中拿的,是內科檢驗單,並不是婦產科開的,全台沒有任何醫院進行無子宮者受孕的人體試驗,高醫也沒有;高醫婦產部更出面駁斥,該院產科完全沒有罔腰的就診紀錄,直接狠狠戳破罔腰的謊言。後來高雄市衛生局,更因為罔腰傳出懷孕一事介入調查,最後認為罔腰涉及不實部分,依違反社維法第63條「影響公共安寧之謠言」函送後續偵辦,並將予以開罰。衛生局當時是依照第63條的第5項「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將針對其宣布懷孕一事開罰罔腰;同時衛生局更大動作發布新聞稿,強調「依據罔腰其意見陳述內容自承本人未懷孕、超音波等懷孕照片非本人所有」。高雄市衛生局日前對罔腰造謠懷孕一事,進行約談與開罰。(圖/翻攝wen810615 IG)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罔腰卻自拍一段頭搖來搖去貌似裝傻的限時動態回嗆:「我有說那是我的嗎?」同時附上6個笑到哭的貼圖。還有網友嗆她,「從沒說自己懷孕,那時不時錄自己摸肚子、說愛睡覺,不也是影射自己懷孕?」罔腰則不客氣反駁:「發文摸肚子,發文一直睡,請問我摸你?睡你老公?」後來過了一周多的時間,罔腰突然在某天深夜發文向大眾道歉,坦承自己並未懷孕,並發文稱,「前陣子媒體報導的懷孕新聞事件,對於關心這件事的所有朋友及網友,在這邊跟所有人道歉。起先是因為得知家人有喜事,替家人感到開心,想著如果是在自己身上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和男朋友拍了摸肚皮的照片,體驗自己當媽媽的感覺。」不過罔腰的道歉聲明和過去發文邏輯與寫作方式相差很大,遭網友質疑她疑似連道歉文都「找打手代寫」。後來她瞎掰懷孕的行為,遭到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高雄地院認為,罔腰的行為應不會導致社會大眾對跨性別者產生敵意,最後裁定不罰。不過罔腰的爭議形象已經深植人心,在2021年掀起話題。
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新突破 1.5小時就知結果「精準度95%以上」
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Omicorn來襲,導致歐美多國可能聖誕節、元旦跨年假期必須加強防疫措施。為了讓民眾即時掌握體內抗體效價及保護力,因應不斷演變的疫情,國內生醫產學聯手抗疫再傳佳音!由高雄醫學大學團隊研發成功的COVID-19抗體檢測平台進行技轉元樟生技,將於場域評估後送衛福部食藥署認證,希望在獲得認證後很快商業化,讓民眾能在家或在各地醫療機構、檢驗所透過簡單的測驗,就能知道自己的抗體保護力,為防疫做最好的準備。元樟生技董事長蔡宜儒指出,獲得高醫大團隊研發的COVID-19抗體檢測平台授權技轉,就後續商業化進行部署,對元樟和高醫大來說是在產學合作抗疫上,邁出重要一步。針對高醫在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平台的商轉,蔡宜儒表示,把研發成果商業化,重點不在營利或市場,重點在把此一技術推廣、授權給醫事機構、檢驗所使用,提供給全國民眾更方便、簡易的檢驗流程,讓更多人能夠用比國際抗體檢測試劑低的價格,獲得最迅速、精準的檢驗結果,對自己的抗體效價、中和保護力有最正確的認識,因應未來疫情變化。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始施打第三劑加強劑,台灣第一劑、第二劑疫苗接種覆蓋率分別破80%、65%之際,Omicorn新變種病毒的流行,讓歐美多國疫情再起,也讓很多完整接種疫苗的民眾,對於自己體內抗體效價及保護力能不能抵抗Omicorn?充滿焦慮。除了戴口罩、打疫苗,了解自己的「抗體濃度」成為未來個人防疫的關鍵。日前,高雄醫學大學(以下簡稱高醫大)發表新聞稿表示高醫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王聖帆教授團隊經科技部場域計畫補助成功研發兩項COVID-19抗體檢測技術,分別是用抽血檢驗的SARS-CoV-2 Spike IgM/IgG ELISA,及Spike抗體ELISA中和試劑檢測平台,能精準、有效、迅速檢測患者在大於14天的恢復期血清檢體以及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體內抗體效價的評估,1.5小時知道對抗COVID-19病毒(包括變種病毒Delta)自體抗體效價及中和保護力,精準度達95%以上,為群體免疫評估、民眾個人防疫提供最新利器。對於與高醫大完成這項技轉合作,蔡宜儒表示非常感謝高醫大對元樟生技的肯定。蔡宜儒指出,雙方的合作除著眼於COVID-19抗體檢測平台的商轉,也希望透過此技術在醫療機構、檢驗所的廣泛應用,能建立全國性的後續數據統計分析系統及數據庫,協助了解未來疫苗接種的成效,有望幫助規劃未來的防疫策略與疫苗施打方式。目前,高醫大團隊已與元樟生技完成此兩項研發之技術轉移合約,未來將由元樟生技協助進行台灣食藥署(TFDA)認證,依造衛福部相關規定來供臨床端COVID-19抗體效價與中和力的檢測與診斷,對於評估施打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效價、不同變異株的保護力以及目前群體免疫力的評估,提供了重要的利器。元樟生技近日因研發出有效抑制COVID-19病毒的新型抗生素YUAN-13,備受關注。作為新創藥研開發公司,2019年在高雄成立的元樟生技致力在找尋與研發新型抗生素,以因應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病菌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重大威脅。
港男不爽高醫大教授中文授課 寄百封郵件嗆「英文爛」下場慘了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香港籍芮姓研究生不滿蘇姓男教授上課常用中文,課程規畫及評分方式有瑕疵,竟多次寄電子郵件向校長等人批評蘇男「英文程度低」、「Poor English 」、「你的英文很爛」,遭蘇男提告求償50萬元還需登四大報、寄信向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說明道歉。高雄地院認為事涉妨礙名譽,判芮男須賠償7萬元,可上訴。芮男來台就讀高醫大,選修蘇男開設的「心理衡鑑專題研究」、「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專題研究」等課程,疑似蘇姓助理教授多用中文授課,害他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多次當面表達不滿,也曾向高醫大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申訴,就課堂內容向學校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申訴,強調「我已發超過100封電郵及提醒了他超過22次…」。芮男另也寄電子郵件向校長、教務處反應,信件還同時寄送副本給其他學院院長、醫生、教授及行政人員等,表示蘇男「英文程度低」、「Poor English 」、「你的英文很爛」。蘇男事後氣炸,向芮男提告妨害名譽,求償50萬元還得登四大報道歉,同時向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相關單位說明。芮男辯稱,他是針對考試題目及出題者所為陳述,若非蘇男自行對號入座,根本無從侵害他的名譽權。法官認為,芮男的用字遣詞毫無疑問是指英文能力差勁,具有負面評價的意義。另也查出,芮男也曾直接寫電子郵件嗆蘇男「如果你不懂英文,這一句我寫中文給你」,已經不是客觀討論蘇男的英文能力,而是以斷言方式貶低及羞辱蘇男。法官衡量芮男患有疾病,審酌他故意侮辱、侵害蘇男名譽程度,最後判賠7萬元,仍可上訴。至於蘇男另要求芮男登四大報道歉,還需寄信向中山大學、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香港辦事處、海華基金會等單位澄清說明的要求,法官認為沒必要,判駁回。
父親過世今火化!侯友宜強忍淚水送最後一程 低調未舉行公祭
新北市長侯友宜的父親侯溪濱往生,侯家今天中午在嘉義縣朴子市殯儀館低調辦家祭,僅至親家人參加,沒有舉行公祭,家祭後由侯友宜捧著父親遺照,與兄姊一起送父親靈柩到嘉義市立殯儀館火化,再到朴子市高明寺入塔。侯父靈柩車抵達嘉義市殯儀館火葬場火化。(圖/廖素慧攝)侯父20日過世,享耆壽93歲,靈堂設在朴子市殯儀館,當天侯友宜接到消息趕回老家見父親最後一面,今天中午家祭,以傳統佛教禮儀舉行,侯友宜與3位兄姊、親人跟著法師誦經,瞻仰遺容後,恭送靈柩上車,莊嚴肅穆,靈柩車約下午1時50分許抵達嘉義市殯儀館火葬場火化。侯家治喪低調,婉謝各界奠儀、輓聯及花圈花籃,治喪期間侯友宜仍在新北處理公務,今天回嘉送父親最後一程。侯父住在老家,平時多由長子及女兒就近照顧,侯友宜的二哥侯明鋒曾任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侯友宜公務忙碌,仍會抽空回朴子老家探望父親,10月4日全國運動會聖火抵達故宮南院時,他南下迎聖火,還特地空出時間陪爸媽吃一頓午餐。
紅斑性狼瘡治病關鍵找到了! 國衛院揪出「基因兇手」助及早診斷
自體免疫疾病是我國十大重大傷病第三名,也是門診第三常見疾病。它是一種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往往難以早期診斷出來,因而延遲了治療時機。患者飽受病痛之苦,必須終生治療與用藥,承受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因此自體免疫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醫界長久以來的挑戰。臨床上很難及早診斷症狀輕微的全身性紅斑狼瘡(SLE),並且發現SLE患者多為女性(占9/10),病患家族中也常發現不只一位家人罹患SLE。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譚澤華特聘研究員與莊懷佳助研究員團隊,與台中榮總副院長藍忠亮醫師(現中國醫副院長)、高醫大顏正賢前院長組成合作研究團隊,以及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洪維廷醫師、陳一銘醫師共同研究,證明MAP4K3 (又名GLK)蛋白激酶基因變異為SLE關鍵致病因子。此項研究已在今(2021)年10月發表於全球知名、風濕病醫學領域研究型第一名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國衛院譚澤華特聘研究員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再歷經7年研究,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之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然而,GLK過量表現於SLE病患中的成因,多年來仍懸而未解。為了增進統計分析之信賴度及研究結果之廣效性,研究團隊結合了中榮及高醫兩端的SLE病患檢體,以深度次世代基因定序(30萬reads/ gene)分析健康者、SLE病患、病患家屬之DNA樣本共431例。研究發現高達四成的SLE病患帶有GLK基因之體細胞性基因變異(somatic variant)或遺傳性基因變異(germline variant),這些基因變異造成GLK之mRNA或是蛋白質過度穩定而增量,因而誘發IL-17A細胞激素產生,導致自體免疫疾病。若能定期追蹤帶有GLK基因變異的女性家族成員,可望藉由基因檢測篩檢,提早在輕症時即診斷出SLE,以利及早治療。除了鑑定出SLE疾病相關之基因變異,國衛院免疫醫學中心團隊乃全球首度為MKRN4基因驗明正身,推翻科學界既往認定MKRN4為「假基因」(pseudogene)的概念。研究證明MKRN4實為帶有重要功能之泛素酶,MKRN4泛素酶負責將過多之GLK泛素化且引發GLK降解而減量。然而帶有特定的GLK基因變異時,則會逃脫MKRN4調控之GLK降解作用,造成GLK在T淋巴球中過量表現,誘發IL-17A導致之自體免疫反應。目前國際上研發的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療法著重於生物製劑,如:抗IL-17A抗體目的在抑制細胞外過量的IL-17A,然而抗體藥發展成本較高。譚澤華特聘研究員研究團隊已開發可精準鎖定GLK之小分子抑制劑,直接從源頭關掉使IL-17A無法產生,具有潛力發展為成本較低的自體免疫疾病小分子標靶藥物,期待進一步推展臨床試驗。此次多機構長年不懈的合作研究,帶來高度臨床應用價值的發現,GLK基因深度定序期待推動成為全身性紅斑狼瘡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精準個人化醫療基因檢測項目,嘉惠自體免疫疾病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