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家族史
」改吃素食血脂仍超標!營養師曝「一關鍵因素」 掌握3原則能吃得健康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指數才是最重要。一名高血脂症患者向營養師沈宛徵尋求建議,表示為有效控制膽固醇,已自行戒除最愛的海鮮及肉類,改為多吃素食。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儘管如此努力,血脂依然持續超標,卻不知道原因為何?沈宛徵在臉書發文透露,素食料理中為提升食材風味,通常會用較重、較油的調味,但卻成為「油脂」攝取過高的主要因素,這些會讓肝臟生合成膽固醇原料「充足」,進而影響血脂肪。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很重要。(圖/翻攝自沈宛徵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沈宛徵也提到高血脂症飲食的三大原則,包括避開過多飽和脂肪酸食物、減少膽固醇攝取、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像是對於有高血脂家族史的朋友,應留意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選擇多吃「粗食」原型食物,同時確保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再吸收。她更鼓勵高血脂患者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和體重管理,同時切記節制甜食和飲酒,以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準。認識CSI值(升膽固醇指數)對於「吃」其實相當重要。(圖/翻攝自沈宛徵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
大學生體檢1/膽固醇超標2倍「眼皮還長瘤」 醫驚喊:以前只有老人家才有!
年輕世代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如今少子化已讓勞動人口逐漸吃緊,但更令人憂心的是連健康狀況都拉警報,本刊調查全台6000多位大一新生的體檢報告,發現膽固醇超標是最嚴重的紅字冠軍。甚至有一位同學眼皮甚至長出黃色瘤,讓醫師大吃一驚,直呼「以前只有老人家才有!」專家憂心表示,從大一新生的體檢報告中,「完全理解心血管疾病是如何年輕化」,若不及早改善,未來恐怕愈來愈多30-40歲爆發心肌梗塞的案例!最近各大學新生陸續收到體檢報告,若發現有紅字,千萬記得進一步回診,或許就能救自己一命!吳同學(化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因體檢報告顯示低密度膽固醇數值異常,因此至家醫科就診。「我第一眼看到他時,真是嚇了一大跳!」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泰潤表示,吳同學眼皮上方、手肘、手掌都長了黃色瘤,仔細查看報告,發現他的低密度膽固醇竟然高達350mg/dL,正常值應在100mg/dL左右,換句話說,吳同學足足超標2倍多,而身上那些黃色瘤也是因為膽固醇過高而沉積的後果。盧泰潤說,過去這種黃色瘤一般都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如今卻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因此讓他印象深刻,尤其吳同學體型瘦瘦的,實在難以想像體內如此「油」,一問之下,原來是吳同學有高血脂家族史,再加上本身飲食不忌口,所以年紀輕輕就膽固醇超標。膽固醇嚴重超標時,會沉積在皮膚表面形成黃色瘤,過去比較常在老年人身上見到,如今竟有年輕學生患者,讓醫師相當驚訝。(圖/翻攝自林旻憲醫師部落格)根據台南市立醫院進行的2000多位大一新生體檢結果,顯示紅字前三名分別為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尿酸。台大醫院針對台大約4000多位大一新生的體檢抽血報告,同樣顯示約有2-3成學生膽固醇偏高,是最常見的異常項目,其次依序為蛋白尿、尿酸等。盧泰潤說,膽固醇可細分為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膽固醇」,會將膽固醇由肝臟帶往血管堆積,使得動脈管壁狹窄,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並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高密度膽固醇則被稱為「好膽固醇」,主要功能是將週邊組織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有助於清除血管內皮發炎產生的血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體檢報告結果,台灣大一新生普遍血脂都偏高,「看到報告,就知道為何台灣心血管疾病會年輕化了!」盧泰潤說,以前心肌梗塞大多發生在60-70歲的年齡層,但現在卻愈來愈多40多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但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不會是40多歲時才發生,往往是更早之前,例如大學時期就可能已有跡可循。盧泰潤以上述吳同學為例,「幸好他還有回診,如果他不理會體檢報告的提醒,繼續讓膽固醇肆無忌憚的累積下去,一定很快就會爆發心血管疾病,那可能就是無法挽回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