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納
」 高納 程涵宇罪惡零嘴3/最糟糕前5名出爐「幾乎天天吃」 冠軍是它!恐影響一生健康
零食品項包羅萬象,專家評選最罪惡的前5名分別是含糖飲料、肉乾、糖果、餅乾、大量生產的麵包,專家認為這5種零食幾乎隨處都可買到,而且許多人甚至會天天吃,其中含糖飲料因容易上癮,所以成為第一名,專家也提醒,常攝取精緻糖會導致肥胖,也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等風險,恐影響一生的健康。營養師程涵宇育有一子,平時不會主動購買零食給孩子,家中出現的零食通常都是親友贈送,而程涵宇會再篩選給孩子吃一些,同時也會藉機讓孩子知道吃零食的份量,標示,有沒有色素、香料怎麼判斷等。「我不主張完全禁止零食飲料,因為完全禁止只對小小孩有效,當他們有自己的學校社交生活之後,完全的禁止反而有反效果。」程涵宇說,完全禁止含糖食物可能會助長對糖的不健康渴望,所以讓孩子知道偶爾吃點甜點或甜點可以成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爸媽自己也可以做到作為孩子的榜樣-甜食和零食適量即可。「我們當然會希望孩子盡可能遠離含糖食品,但我們也希望他們學習一項重要技能:當他們慢慢長大能夠自己做出食物決定時,如何平衡所有的選擇。」不過,部分零食因其健康風險過高,或是容易天天食用,所以最好能免則免。程涵宇認為最罪惡的5類零食分別是含糖飲料、肉乾、糖果、餅乾、大量生產的麵包。含糖飲料是指飲料或含有添加熱量甜味劑(即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濃縮果汁)的飲料,程涵宇認為它非常容易上癮,可能會演變成天天都要喝,不僅會導致肥胖風險,也會增加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肉乾也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程涵宇說,主要是因為鈉含量過高,還有這類以煙燻、鹽漬、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加工肉品,因加入了為肉品添色或延長保存期限的化學物質亞硝酸鹽,恐產生致癌物質,如亞硝基化合物和多環芳烴。各式各樣的零食充斥在生活中,就連夾娃娃機也可夾取零食,而且成為一股潮流。(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其他如糖果、餅乾、大量生產的麵包也都含有高鈉、高糖、高油脂。程涵宇說,選擇這5類零食的原因都是非常容易購買,而且部分民眾甚至天天吃,而這5類零食都屬於超加工食品。「研究顯示,過量攝取超加工食品可能會降低總體能量消耗,不只可能導致肥胖,而且容易累積脂肪,並且會影響終生的飲食習慣。」程涵宇建議從小就要適時控制零食,除了平常多喝水與牛奶、多吃新鮮食品,並限制加工、預包裝食品和飲料,盡量多用水果滿足孩子對甜食的喜愛,也可將切片水果放入水中,提供果汁的替代品,使其具有一定的風味,但不含過量的糖。如果孩子習慣喝甜飲料,那未來限制含糖飲料就會相當困難,同時也要避免用糖作為獎勵。程涵宇說,透過教導孩子糖份的適當攝取量,並使偶爾吃含糖食物成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可能會慢慢發現孩子對含糖食物和零食的渴望減少,並以更加謹慎和平衡的方式享受生活。
罪惡零嘴1/「看似無害」3款點心竟比魔芋爽更雷 糖量多11倍!部分還含防腐劑
中國零食「魔芋爽」味道香辣、又有嚼勁,近來在台灣爆紅,日前因有醫師認為魔芋爽極不健康,因此引發社會關注。事實上,許多乍看之下「較為無害」的零食,查看成分後卻令人震驚!專家表示,大人、孩童都愛的鱈魚香絲就是一例,含糖量竟是魔芋爽的11倍;看似健康的蛋捲含糖量、脂肪也比魔芋爽高;成分同樣有蒟蒻的蒟蒻乾,鈉含量破表、含糖量也更高,而且部分還含有防腐劑!魔芋爽近來成為許多台灣學童的最愛,甚至傳出小朋友偷偷帶去學校「躲在廁所吃」,根據食藥署統計,2022年1/1至2023年10/31間,中國零食魔芋爽共計報驗144批,進口重量515公噸483公斤,包括好市多也進口販售。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日前指出,該零食雖名為「魔芋」(蒟蒻的原料),但細看成分表卻發現,該產品以魔芋粉、澱粉等成分仿造成蒟蒻的口感,再加上大量調味料及添加物,是一款「極度不健康」的食品,其中最「吸睛」的是高鈉,每100克含破千毫克的鈉,幾乎和便利商店販售的最鹹梅肉差不多。許多專家建議別讓孩子吃魔芋爽,但其實更該注意的是「乍看無害」的零嘴!根據mybest網站評選的2023最受歡迎零食,前五名依序為芝麻蛋捲、牛奶小泡芙、花生巧克力、鱈魚香絲、蒟蒻果凍。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其中鱈魚香絲的鈉含量每100公克高達1710毫克,而魔芋爽為1262毫克,相較之下鱈魚香絲更加罪惡!更關鍵的是,鱈魚香絲由於使用魚漿,再加上外型樸素,因此讓許多家長認為比較無害,所以會同意孩子吃,可能不知不覺中就賠掉孩子的健康。「鱈魚香絲雖然含有魚漿,但也添加了很多糖跟澱粉,所以每100公克熱量就高達333大卡,吃完市售的小包裝鱈魚香絲,相當於吃下一碗飯!」程涵宇說,若把鱈魚香絲跟魔芋爽比一比,魔芋爽只有脂肪量比較高,其餘都是鱈魚香絲更雷。「鱈魚香絲的熱量是魔芋爽的2.7倍,含糖量更驚人,足足高出11倍!」另一個看似無害的零嘴,則是蛋捲。程涵宇說,毎100公克的蛋捲就含有30.9公克的糖,脂肪更高達35.5公克,都比魔芋爽高出許多。跟魔芋爽一樣成分都有蒟蒻的蒟蒻乾,除了鈉含量同樣破千毫克之外,糖含量也更高,「更糟的是,許多還含有防腐劑!」程涵宇說。中國零食「魔芋爽」最為人詬病的是鈉含量超高,每100公克含有1262毫克的鈉,孩童吃太多恐增加過動問題。(圖/翻攝哇係國寶捏臉書)程涵宇說,零食等超加工食物熱量高、高糖、高脂、高鈉,並且缺乏纖維,再加上許多添加物,往往會造成肥胖與各種疾病。「根據醫學期刊《Lance》發表的研究,超加工食物攝取量每增加260公克,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9%。」以高鈉為例,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除了要當心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提早報到,6歲以下兒童腎臟代謝發育未完全,若習慣吃重口味零食,可能有過動、學習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及情緒失控不穩定等潛在風險。建議3歲以下每天攝取的鈉以1200毫克為上限,4~8歲1500毫克,9~13歲1800毫克,14~18歲及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都不宜超過2300毫克。另外,程涵宇也提醒購買零食時,千萬不要被包裝行銷字眼迷惑,例如日本進口的高筋麵粉、每日現烤製作的厚肉乾等,建議還是仔細查看成分表,以「能看懂」的成分為優先,其次是避免購買大份量的零食,藉此控制攝取量,然後降低食用頻率,例如一周吃幾天,千萬不要天天吃,以免傷了健康。程涵予營養師建議家長教導孩子辨識成分表,懂得挑選好食物才是長久之計。(圖/程涵予提供)
中秋烤肉派對高鹽食物恐傷身 吐司、果凍、魷魚絲都入列
中秋連假月底即將來臨,泌尿科醫師就提醒中秋烤肉恐吃下眾多高鹽食物,對身體負擔大,並整理出5大種類都內含高鹽食物,就連拿來夾肉的白吐司,都是超級高納高鹽的食物。吐司本身就是高鹽高納的食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維尚泌尿科診所就在臉書粉專分享,中秋烤肉派對恐吃下許多高鹽食物陷阱,若吃太多有了水腫、頻尿、口乾舌燥等狀況,就必須相當注意,因為可能會有腎臟負擔、腰圍變寬、尿結石、高血壓、中風,甚至造成胃發炎、胃癌的狀況。泌尿科醫師就表示,常見的高鹽陷阱食物:●主食類:白吐司、壽麵線、油麵、雞絲麵。●甜點類:零卡果凍、洋芋片、魷魚絲。●飲料類:運動飲料、蔬果汁、楊桃汁、巧克力飲品。●調味料類:沙茶醬、烤肉醬、辣椒醬、蝦醬、雞湯粉。●加工食品:香腸、培根、火腿、泡麵。烤肉醬也是高鹽高鈉食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衛生署也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外食族群可以要求店家烹調食物減少鹽及醬料使用。如:燙青菜少放肉燥、醬油膏;不要連醬汁一併食入,先撥去多餘的醬汁;儘量不要點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餚;不要添加過量的鹽、醬油或調味佐料,如吃牛排時減少黑胡椒醬之添加;口味過鹹或是過於鮮甜的湯不要喝完,或火鍋以白開水取代湯底;儘量少吃含鹽量高的小吃,如:鹽酥雞、重複塗刷醬料的碳烤食物等。購物時也可以多選購新鮮食物,減少購買含鈉量高之加工或調理食品;吃泡麵時,佐料包僅使用1/3~1/2;選擇市售包裝食品時,記得先看營養標示了解食品的含鈉量。
超商飲料地雷「睡前狂喝巧克力牛奶」 小心早上臉就大水腫
不少人都擔心前一天吃太鹹,隔天一起床就大水腫,但泌尿科醫師就提醒,不只吃太鹹容易大水腫,也要小心不鹹但納含量高的飲料,這種飲料都藏著高納陷阱,醫師戴定恩就透露,就連吃麻辣鍋常見的酸梅湯都是高納飲料之一,並列出5種容易讓你水腫的飲料,警告千萬不要睡前狂喝。購買任何食物前都可以看一下營養成分表,就能清楚看到納的含量。(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戴定恩醫師表示,鈉含量超標會造成身體腎臟負擔、增加尿路結石風險、引發水腫、刺激食慾,吃進過多熱量、引發高血壓、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提升失智的機率、骨密度流失,特別是更年期女性髖骨密度的流失。他舉例包含運動飲料、果菜汁、巧克力飲品、酸梅湯、楊桃汁、巧克力飲品,都是不鹹但卻高納的飲品。但他也表示,有一些飲料本身沒有高鈉問題 (如:自己打的果菜汁),市售飲料會額外添加鈉時才要注意,購買前記得確認營養成分表!他也分享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多喝水代謝體內的鈉,少喝加工飲料、少喝湯,尤其是火鍋的湯、減少醬料使用。
餐餐吃超商麵包+牛奶…男大生「4個月就洗腎」 名醫揭地雷族群
現代人生活忙碌,有時連吃飯都沒時間,只好買超商食品解決。不過,曾有一名20多歲男大生,他本身患有先天性腎功能異常,但為了節省時間,每天都到超商買麵包和牛奶果腹,沒想到短短4個月就洗腎。對此,腎臟科醫師說明,麵包並非一定不能配牛奶,而是腎功能不好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高納、高磷飲食。營養師許瓊月先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中透露,一名大學剛畢業的男大生,為了補習正在準備考試,由於本身有先天性腎功能異常,雖然一直以來都有在做追蹤,但他想把時間花在念書上,早餐和午餐幾乎都在便利商店解決,通常選擇麵包加牛奶,拿了就走,結果才短短4個月,病情就演變到需要洗腎的地步。許瓊月解釋,正常來說,慢性腎衰竭要惡化到洗腎的程度,主要需視照顧程度而定,如果照顧得好,約5至15年才可能要洗腎,但該名患者在4個月內就惡化到洗腎的階段,原因在於麵包是高鈉的食物,還含有增加蓬鬆的磷酸鹽,不管是高磷或高鈉,對腎臟都是負擔。《壹蘋新聞網》報導,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顏宗海進一步說明,慢性腎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用藥與飲食,尤其使用止痛藥或其他處方藥前,最好先諮詢醫師,飲食方面則要避免高鈉、高磷及高蛋白等,所以麵包並非一定不能配牛奶,而是腎功能不好的患者要盡量避免。
2022年4波水逆「最快1/14就登場」 命理師揭12星座趨吉避凶撇步
2021年進入尾聲,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水星將有4次逆行,第一次在1月14日登場,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整體運勢提升,必須妥善面對,這會是個蹲下躍起的一年。易經財經專家陶文就分享,12星座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挑戰。陶文在時報出版的《2022虎年開財運賺大錢》提到,「Just do it!」這個運動品牌廣告詞,十分有意境,意思是「去做,就對了!」也就是2022年的流年。同時,他提醒可以參考(國曆1月份)各星座運勢,如何有效地趨吉避凶。易經財經專家陶文提醒12星座運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白羊座: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財務規劃是重點金星逆行,即便是新年新希望的期間,還是要留意金錢的妥善管理。另外要注意,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投資求財部分,可以關注國際財經的動向。※金牛座:擺脫綁手綁腳的繁文縟節,大膽嘗試重新布局規劃是為了提供自己明確的方向、策略和節奏,這是個絕佳執行規劃的時機點,不應該出現任何重要變動。※雙子座:主動學習提升格局,用科學管理自己改寫人生偏財運勢十分理想,值得加把勁努力為農曆過年營造大紅包。火月會相,影響事業宮磁場,合作案件稍安勿躁為宜。事業運勢頗佳,安排學習的課程,今年可望蛻變翻身。※巨蟹座:工作事業有揚升,貴人集結好運自然來四星連結的天象出現在貴人宮位,保持謙虛學習的心,是積累貴人籌碼的大好機會,不過重要合作案件最好在月中水逆之前定案。※獅子座:轉型嘗試難免水土不服,為新模式默默奮鬥工作上的好運勢就是一種新的期待,新年度的事業若想要轉型,是個值得著手規劃的時候。由於木星剛剛移位,夥伴之間的溝通需要耐心。※處女座:愛情是雙向交流因付出而得到,在雙人互動中盡力扮演好角色三星匯聚,有愛人的多愛一些,有伴侶的可以更甜蜜,其餘部分則讓生活更精彩。投資求財運勢頗為理想,逢高納財為先。※天秤座:感情找回自信與魅力,健康可能會流失新年新希望是構築個幸福的家,而執行的好時機在上半月。健康磁場並不理想,減少外出的機率,即便勢在必行也需要做好防疫工作。※天蠍座:建立家庭橫向整合人際,不想受限轉型自立2022是天蠍的開運年,本月的主軸運勢在於家庭,因此大利搬家、入宅、修造與購屋置產。愛情運雖然理想,不過重要事務與抉擇最好在月中前完成。※射手座:財運有投機性的財務收入,貴人扶持提升氣勢旺新年迎接新氣息,最好的策略就是走出戶外,從倒數計時開始,進入人群迎接貴人氣息。財利運勢頗優,逢高調節獲利為先,為了是避免月中之後因為水逆而引起的變數。※摩羯座:問你以前努不努力,把握機會搏出好成績從四星連結而磁場又理想看來,容易擁有個幸運的流年。不過14日開始水逆,健康的維護也隨之重要起來。※水瓶座:貴人就是護身符,急事緩辦欲速則不達今年的第一次水逆,出現在本命宮位,時間是14日至下月4日,除了謹言慎行,重要抉擇與異動也需要緩一緩。不過貴人能量明顯,專家朋友的意見值得參考。※雙魚座:把握機會創造命運,變局中仍努力前進搏出好成績新年新希望,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強。心想事成的能量正巧在這個時候獲得開啟,請為未來的這一年許下心願,設下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水逆14日開始上場,因此許願愈早愈好。
健康罐頭4/保存不當影響性荷爾蒙 午餐肉「惡名昭彰」會致癌
新冠肺炎帶動宅經濟,在家料理成為新趨勢,而罐頭既方便、又能長期保存,也成為熱賣品項,營養師透露,只要選對罐頭,營養成分竟然不輸天然食物!例如番茄罐頭的茄紅素更好吸收,就比番茄更健康,不過,如果能天天攝取新鮮的蔬果,也不必捨本逐末,畢竟「天然ㄟ尚好」。「而且罐頭食品還有雙酚A的疑慮!」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研究顯示部分罐頭會使體內的雙酚A濃度升高,進而干擾性荷爾蒙與增加心血管風險。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選對罐頭雖能吃得健康,但新鮮蔬果的營養更多元,還是「天然ㄟ尚好」。(圖/李婉萍提供)「罐頭的保存是重點。」程涵宇營養師說,有些罐頭的內層塗料使用由雙酚A等合成的環氧樹脂,但正常使用是不會溶出的,只有當材質不穩又受到日照、加熱時才可能溶出,所以應該放在陰涼處,且不可直接加熱罐頭,才能吃得健康。程涵宇提醒,雖然有健康罐頭,但也有「碰不得」的罐頭,除了避免選擇添加物太多的罐頭之外,午餐肉、火腿培根罐頭更是「惡中之惡」,這類加工肉品已被國際癌症研究基金會列為1級(確定致癌)癌症風險因子。國際期刊《Lancet Oncology》顯示,每天吃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約兩片培根或2片午餐肉),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建議以天然的瘦肉類、豆類、魚肉來取代加工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