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排
」 經濟部罷樑沒過四接仍強闖? 環團痛批能源政策不改電廠接氣站蓋不完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答詢時強調,2030年完全不會缺電,包括綠電也不會缺,但「如果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對此,堅決反對基隆港蓋四接的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經長突又拋出新論述,印證經濟部、環境部已再次聯手,準備在12月以「光速環評」鎮壓民意布局。王醒之強調,中火二期環評案才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顧中部民眾抗議下強勢通過,而今又想在協和四接爭議故技重施,輾壓基隆人民意,這就是典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政策霸凌。他並怒批,郭智輝在立院「不缺電,但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的說法不僅自打嘴巴、否證其過往多次宣稱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更是再度以缺電恐懼威脅民眾、欺騙立委,是沒有政治道德、沒有能源專業可言的愚民論述。王醒之強調,台灣若毫無節制過度依賴高碳排的天然氣發電,對於外界長期呼籲檢討高耗能產業的配置,以及能源政策的合理性,未來台灣就算蓋再多電廠也不夠用!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更只會讓台灣廣大中小型的產業、基層製造業勞工走進死胡同,唯有現在懸崖勒馬直接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才是中央、地方、產業三贏的方案。反四接曾是「反罷樑」的主軸之一,藍委羅智強在綠營推動罷樑案時,就曾質疑,罷樑案的目的,就是要搬走基隆市長謝國樑這塊「反對四接」的大石頭,讓繼任市長不要再反對四接。立委也曾質疑,台電當時突然將四接送環評的時間推遲到年底,就是擔心四接會影響「罷樑案」的通過。但因為罷樑案最後遭民意否決,環團原本還以為「四接」環評也會順勢推疑,沒想到,就算罷樑案遭否決,經長卻仍強調「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是四接要蓋」,讓環團相當憤怒。 為何環團反對四接,並直言能源政策如果不檢討,未來天然氣接收站、電廠恐怕蓋不完? 王醒之解釋,光是北部,近期桃園大潭電廠7、8、9號機陸續商轉後,不僅將使大潭電廠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氣火力電廠,且新增裝置容量316萬瓩,更超過北部近期除役的基隆協和電廠3、4號機與桃園長生電廠1、2號機合計的190萬瓩。此外,長生電廠並非單純除役,而是「更新擴建」,擴建後將較現況增加30萬瓩,為何經濟部一直以台灣可能缺電威脅民眾?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指出,賴清德總統提出「深度節能」政策,經濟部設定「2027年節電207億度」之行動方案,以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23億度估算,節能目標相當於9座協和燃油電廠發電量。經濟部不積極推動實現節能目標,反用粗暴的「缺電」論述,意圖逼國人放棄「協和轉再生」的盼望,在忍受燃油電廠半世紀污染後,再次面對高碳排、高空污的燃氣火力電廠,著實令人失望。蔡雅瀅說明,依據112年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我國2024至2033年燃氣發電累計將淨增加1,786萬瓩,就算扣除協和新燃氣1號機130萬瓩,仍將淨增加1,656萬瓩!而同期燃煤與燃油發電僅卻減少830萬瓩,政府的能源政策,根本就是大增氣小減煤!她同時表示,協和新燃氣1號機預計2030年6月始商轉,2 號機商轉時程更是預計在2034年之後,而2030年後,夜間備用容量率均超過23%,即使扣除協和新機組仍超過20%,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要求經濟部出面針對環團的質疑,把話說清楚。
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 成公私協力推手 擴大氣候金融影響力
國泰金控挺進聯合國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與國際共同面對氣候變遷關鍵挑戰,為台灣唯一前進COP29藍區(Blue Zone)舉辦會議的金融業,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orld Climate Foundation,WCF)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AsiaFinance Event)。身為連續第四年參與COP的國泰金控,COP28、COP29皆於藍區與全球產官學界深化交流與對話,自亞洲觀點參與全球氣候討論,展現國泰金控在國際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國泰金控前進COP29藍區,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 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總監Anjali Viswamohanan、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資深顧問Filipe 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投資長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共同舉辦藍區周邊會議「亞洲氣候金融會議」,氣候融資對於全球推動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會議以「透過公私協力促進氣候金融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亞洲觀點」(CatalyzingClimate Finance vi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pectives from Asia)為題,期望擴大公私部門攜手協作,為亞洲的低碳轉型打造穩健的發展環境。由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開場,投資長程淑芬進行短講、擔任主持人,邀請專家小組共四位,包含氣候金融領域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AIGCC)總監AnjaliViswamohanan、聯合國倡議代表人人享有永續能源倡議(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SEforALL)資深顧問FilipeB. Oliveira、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Hiro Mizuno)、開發基金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 (InternationalFinance Corporation,IFC)永續金融資深經理Laila Nordine,探討如何加速氣候金融的成長,包括亞洲氣候金融的公私合作關鍵趨勢,聚焦於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化工及運輸)及能源部門低碳轉型過程的現況與挑戰、成功經驗,強調創新機制及公私合作能幫助取得轉型過程中所需的氣候資金。李長庚開場表示,「透過此會議探索新的投資工具及金融模式,以增強氣候金融的影響力,同時借助現場重量級與會人士的經驗與知識,分享以公私協力模式擴大氣候金融規模見解,希望今天我們齊心協力,為亞洲甚至世界找到氣候難題的務實解決方案。」共同主辦單位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表示,國泰金控是永續發展與氣候行動的典範,已連續四年與世界氣候基金會合作,透過勇敢行動、創新解決方案與承諾,在全球氣候行動扮演關鍵角色,成為亞洲金融業的標竿,世界氣候基金會很榮幸能持續與國泰合作,共同面對極具挑戰的淨零之路。國泰金控向國際發聲,投資長程淑芬於COP29藍區「亞洲氣候金融會議」中表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從亞洲低碳轉型困境談起,全球超過70% 的電力成長需求高度集中於亞洲;預期在明 (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半數的電力。此外,高碳排產業雖佔亞洲超過4成的GDP,該產業就業人口同樣超過4成,種種風險使亞洲在公正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透過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提高轉型誘因,讓轉型行動更具投資可行性。目前亞洲氣候資金仍多仰賴公部門資金,這也使實現2030年前全球達到每年9兆美元的水準更具挑戰性。對此,程淑芬認為達成淨零轉型需要有效的公私合作金融模式,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加速轉型進程。四位不同領域專家小組對談隨後登場,為亞洲低碳轉型帶來新的建言與方針,第一,關於金融機構克服投入公私協力的障礙,Hiro指出混合金融的設計相當複雜耗時,經常讓投資人無所適從,應盡可能標準化,參考過往成功案例避免過於標新立異,並讓在地專家參與,讓案件從起始到投資審查所需的時間縮短,才可能擴大規模。Filipe則從碳市場的經驗發現,即便全球許多企業已設下淨零承諾,因市場對於濫用碳權、漂綠無統一的定義,導致企業不願投入更多在碳市場,各國政府應建立明確碳交易市場規則或標準,才能加速並擴大氣候金融規模。第二,關於亞洲加速能源轉型與難減排產業轉型的關鍵,Anjali認為,除政府應建立清楚轉型目標以及具體時程外,更需針對各難減排產業(如水泥、鋼鐵等)規劃產業別轉型路徑,讓企業與投資人更具信心加速轉型。此外,Laila提醒邁向淨零也伴隨公正轉型問題,政府應把關社會保障規範,建立規則以平衡轉型過程中各方利益與犧牲。Hiro也補充金融機構過去主要針對投融資對象進行議合,現在則應轉向與政策制定者進行議合,驅動政府建立更清晰的轉型路徑。第三,關於建構全面的公私夥伴關係,擴大氣候金融規模,Laila提醒,公私部門應以更整體的角度規劃資金用途,避免一方面投資綠能,另一方面持續補貼或投資高碳產業,同時,應建立全面的夥伴關係,以凝聚共識並採取一致的行動。最後,程淑芬總結,應打造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金融平台,讓知識經驗交流,拉近更多有行動意願的各國政府與私部門,共同探索具投資可行性的專案,以促成系統性改變。Hiro呼應並提醒,永續行動成本雖然很高,但氣候行動失敗的成本更為巨大,應立即加速行動,同時肯定國泰的氣候領導力。國泰長年來積極落實永續金融的經驗,除加入RE100、通過SBTi碳排減量目標,持續擴大低碳投融資規模,同時積極與各利害關係人合作,拓展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2024年更加入亞洲公益創投協會(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AVPN)啟動的「亞洲再生能源轉型倡議(Asia's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itiative, ASCENT)」,期待促進亞太地區資本流向公正、公平能源轉型方案。
財劃法3分鐘出委員會 陳其邁沒機會發言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6日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相關修正草案,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祭出甲動,國民黨籍召委陳玉珍在藍委保護下,將法案送出委員會。立委林岱樺說,國民黨版的修法草案對高雄有三大不公平,高雄市長陳其邁特地北上參與財劃法討論,但國民黨僅花三分鐘就將法案送出委員會。林岱樺說,陳其邁今早來到立法院,就是想充分表達高雄的聲音,提出疑問,為什麼台北可以無條件就拿到3%,高雄承受空污、重工業及高碳排,分配的比例卻最少。但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卻僅用一分鐘時間,把財劃法送出委員會,幾千億攸關中央及地方的錢,在沒有公平及充分討論下,就這樣送出一分鐘委員會,三分鐘散會。林岱樺指出,看到國民黨團提出的財劃法對高雄有三大不公平:台北無條件拿3%,這是對高雄的第一個不公平。高雄65歲以上人口,比台中多8萬人、比桃園多18萬人,忽略人口結構老化,這是對高雄第二個不公平。高雄土地面積比台北大近11倍,在這幾次颱風搶修經費,都比台北多很多,所以忽略土地面積的計算,是對高雄第三個不公平。「財劃法可以修,前提是要經過充分的討論、好好的修,千萬不能草率立法,必須考慮到地方區域均衡及國家財政健全的發展。」林岱樺向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喊話說,柯昨天說會站在高雄角度看待財劃法,但今天卻被陳玉珍、傅崐萁給沒收了嗎?林岱樺呼籲柯志恩應以蒼生為念,為高雄的未來及產業發展好好想一想。
業界鬧綠電荒! 經長曝:擬去菲律賓蓋綠電廠「再送回台灣」
因應淨零碳排,企業綠電需求大增!經濟部長郭智輝昨(14)日出席「印太戰略智庫」成立酒會時突然宣布,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色電力帶回來台灣。他今(15)日受訪進一步透露,確實是要在海外設綠電電廠,再透過船隻或海底電纜運輸回國內。他今日受訪強調,菲律賓設電廠,「是滿足台灣廠商的綠電需求,也就是在菲律賓設電廠,然後再把電帶回來。」對於要在菲律賓蓋什麼樣的綠電電廠,郭智輝說,「太陽能、風能及地熱能都可能是選項。」談到詳細進度,他也表示,「現在才是剛發想而已。」但郭智輝話鋒一轉,「使用綠電的廠商是不能夠等的,所以要為這些廠商找到一個能快速達標的方法。」郭智輝透露,參考新加坡在澳洲買綠電案例,「兩國相隔4800公里,但呂宋島到台灣只要300多公里,所以找一個可以發展綠電國家,在該國土地上請廠商蓋電廠,再接回來,然後我們來買這些綠電。」郭智輝也提到在「境外關內」政策,希望高碳排產業可以到海外發展。他表示,台灣很多高耗能、高耗電的傳產,可以趁「乾坤大挪移計畫」,轉移到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並以大代小,「主要的目的讓我們台灣的廠商,不是只有考慮在台灣的銷售,也同時具有國際競爭力」。經濟部提出「境外關內」的構想就是由政府主導成立的「投資開發服務公司」出面,在外國設置園區,協助台灣廠商在當地設廠,並解決其人才、融資、商機,甚至是租稅等跨境營運問題。至於2026年碳費課徵對於產業影響,郭智輝強調,經濟部的立場就是幫助所有的產業具有競爭力,「最重要是淨零減碳,目的讓所有廠商具有國際競爭力,相信碳費的部分,未來會讓所有的廠商得到滿意的答覆。」
碳費費率拍板!環團痛批比茶葉蛋還便宜 學者直言「看不見國家減碳雄心」
經歷6次審議,碳費費率審議會最終建議,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起徵、2種優惠費率為50、100元,因高碳洩漏風險行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及0.2的「排放量調整係數值」,最低碳費是每公噸10元的銅板價,讓環團痛批,比茶葉蛋還低價,如何達成環境部長彭啟明喊出的2032年減碳40%;學者也直言,看不見國家減碳雄心。環保團體7日一早就到環境部大門召開記者會,抗議經濟部與碳排大戶產業,以綠色通膨及維護產業競爭力為由,欲將碳費優惠費率打2折後的碳底價壓低至20元以下。費率公布後,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等7個環團更透過聯合聲明指出,根據美國環保署資訊,每1噸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約新台幣6100元,然我國碳費折扣後,高碳洩漏風險行業每公噸價格僅10、20元,比茶葉蛋還低,也未遵守《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所訂「排放者責任」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精神,明顯違法。環團也認為,環境部不斷強調碳費是經濟誘因,卻聯手經濟部、工商業團體迴避討論碳排放對環境、社會造成的損害,刻意忽略《氣候變遷因應法》要求的排放者責任,有失身為碳費主管機關的職責。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則直言,企業實繳碳費在環境部折扣優惠機制底下變成銅板價,看不到國家減碳雄心,且我國碳費制度過度向高碳排傳產傾斜,同等級排放量的非高碳洩漏行業要繳的碳費,比起高碳洩漏行業高出2.5至4倍,尤其對於台灣主力ICT電子產業,已是明顯不公平,建議環境部想辦法改善。他也指出,歐盟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為特定產業設定溫室氣體排放上限,允許購買其他企業未使用的排放額度,藉此抵銷超排的量,是一種利用市場機制驅動減碳、決定碳價的機制,台灣應實施該制度,便能解決綠色通膨、碳價太貴的問題,並有助推動2050淨零排放、維繫產業競爭力。
碳費拍板每公噸300元 經濟部:短期難達標衝擊企業競爭力
歷經半年討論後,環境部7日召開第6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拍板一般費率為每公噸300元,企業可進行自主減量、就會有優惠費率50元與100元,預計10月底預告碳費費率,2025年1月1日生效,2026年開始收費,這次針對碳費建議值,訂出一般費率為每公噸300元,技術標竿指定目標的優惠費率B為100元,若是國際減碳最高標準的行業別指定目標,適用費率A方案50元。經濟部表示,現場經濟部代表已明確表達不同意見,高度希望費率能考量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應對標日、韓等主要出口競爭國的費率標準,除SBTi標準對一般產業而言是短期難以達標的標準外,優惠費率B訂定100元,明顯較日韓更高,對部分企業會造成財務衝擊。經濟部表示遺憾,這次產業意見未能被委員會採納,未來會持續爭取。工總也表示,各產業對碳費的負擔能力差異頗大,且景氣循環及產業執行減量措施需成本投入,應讓企業將資金留作低碳轉型投資,碳費費率不應過高。這次建議費率偏高,不利產業低碳轉型。工總表示,碳費制度設計應通盤考量對經濟、社會的衝擊,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形成沉重負擔。且目前碳費規劃沒有與台版CBAM同步,沒辦法對國外進口高碳排的產品課稅,無異於鼓勵進口國外高碳排產品,傷害台灣相關產業,更無助國內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呼籲政府應儘早實施台版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7日表示,台版CBAM正在跨部會協商,預計明年要求進口的鋼筋、水泥等試行申報碳排放係數及碳足跡,來保護國內產業,同時也會觀察明年歐盟CBAM公布細節,會盡快進行。依2022年的碳盤查結果,初步碳費收費對象約500家工廠,共計281家公司,其中141家是上市櫃公司,收費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是155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總排放量54%。
00922擁台積電超過三成10/17除息! 配息1元、年化配息率逾9%
持有台積電逾3成的00922國泰台灣領袖50 ETF,今年以來的漲幅32%,10月17日為除息交易日,最新公告第一階段預估配息每受益權單位擬配發金額1元,超越前二次的0.57元、0.38元,以昨天收盤價計算年化配息率9.22%;今天(1日)開盤最高來到21.80元,現來到21.63元。想參與除息的投資人的最後買進日為10月16日之前,股利則將於11月12日入帳。追蹤MSCI台灣領袖50指數的00922,成分股前十大為台積電(2330)占比達32.09%最多,其次為鴻海(2317)的6.69%,聯發科(2454)則為5.25%,台達電(2308)3.18%,富邦金(2881)2.52%、廣達(2382)2.46%、國泰金(2882)2.26、中信金(2891)2.01%、聯電(2303)1.82%、日月光投控(3711)1.74%。此外,00922的成分股還有元太、仁寶、技嘉、力旺、大聯大、英業達等。00922的受益人數已經超過7.3萬人,規模已達132億元,今年以來成長超過3成,為市值型ETF熱門標的之一。國泰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表示,根據集保所統計,00922聚焦市值型、獲利佳的50檔台股領袖級企業,其中半導體和電腦電子等相關類股超過六成,包含占比32.53%的台積電、6.61%的鴻海和5.46%的聯發科等權值股;金融股則占15.85%,相較其他過度倚重台積電的市值型ETF,配置更為均衡。相較一般傳統的市值型ETF,00922指數規則主動剔除高碳排標的,且與台灣加權指數相比,00922的傳產比例比較低,拉高科技和金融類股的權重,且00922追蹤指數更重視的是企業在低碳領域的「轉型能力」或「產業內相對轉型表現」,而並非只是依據單一碳指標,就將某些產業直接剔除。
台泥減碳新招超狂! 進軍非洲連「這東西」都拿來當燃料
台泥(1101)低碳水泥布局全球版圖,正式進軍非洲中部的喀麥隆。台泥葡萄牙子公司CIMPOR在19日於喀麥隆啟用全球第一個創新水泥製程、「沒有水泥窯的水泥廠」,此廠大量使用低碳鍛燒黏土替代傳統水泥廠使用的高碳排熟料,也因為使用鍛燒黏土,生產過程不需高溫、減少能源使用,讓台泥喀麥隆廠生產的低碳水泥,比傳統水泥少40%的排碳量。特別的是,喀麥隆廠也使用非洲當地的可可果殼、腰果殼作為生質燃料,取代傳統水泥廠使用的煤炭,不僅生產可以大幅減碳,溫度消耗也可減少40%。台泥喀麥隆新廠位於Kribi,由喀國總理約瑟夫、台泥總經理程耀輝、CIMPOR執行長Suat Calbiyik共同宣布啟動。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希望藉由喀麥隆充沛的綠色能源,讓這座新廠成為全世界最低碳的建材工廠,生產全球最低碳的水泥。張安平表示,二十多年前造訪喀麥隆時,發現喀麥隆是一個美麗、充滿發展潛力的國家,有很好的農業基礎與礦物蘊藏,居民也非常友善,很高興20多年後能回到喀麥隆來建廠,實踐低碳生產也協助當地經濟發展。台泥喀麥隆廠將優先僱用當地人,上下游產業鏈預計將帶動創造一萬個就業機會。台泥表示,喀麥隆新廠具有三項特色:使用低碳鍛燒黏土,當地有充沛水力發電之綠電,以及使用生質燃料。台泥目前100%持有的葡萄牙CIMPOR公司擁有獨步全球的鍛燒黏土生產技術deOHClay,此次在喀麥隆廠使用之主要原料即為鍛燒黏土,煅燒黏土因成份中不含碳酸鹽,故在熱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只會釋放水蒸氣和一些微量排放物。台泥受惠今年3月完成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完成交割,截至今年6月為止已為台泥貢獻約近200億營收。台泥企業團所屬的達和航運也增添新船生力軍!台泥表示,達航近日與中國大陸造船廠江蘇海通簽約,訂造二艘6.35萬噸Ultramax新式環保散裝船,預計於2026年竣工交付,能成為台泥擴大經營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的助力。達和航運在2015年開始積極汰換舊船,汰換率達七成,至今有新式水泥及散裝環保船共9艘加入營運,符合國際海事組織新式環保船佔全船隊81%,優於多數台灣同業。目前擁有7艘8萬載重噸以上的卡薩姆型節能環保散裝貨船,主要為全球化的期租營運,客戶範圍包括礦業公司、農產品出口商、能源公司等,皆為外部世界知名租家。此次新購入的2艘Ultramax新式環保散裝船,較現有達航散裝船船型及承載噸數相對較小,對東協等新興市場水深較淺的港口,達航此次採購之Ultramax適航性上更靈活。
淨零碳排是一場持久戰! 國泰蔡宏圖:能源跟資金是轉型重要關鍵
國泰金(2882)董事長蔡宏圖3日表示,台灣要做到「淨零碳排」目標雖然是一場持久戰,很辛苦打仗,日前賴清德總統已提出要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提高至國家層級,未來公私部門合作,相信可以一步步地往目標邁進並達成。國泰人壽在今年6月底,其位於台中烏日大樓,率先完成相關評核取得建築能效最優「1+」等級,成為「近零碳建築」,相較其他商辦節能50%,更將其餘用電全數導入綠電,進行能源碳中和至零排放,成為全台首棟通過「淨零建築」評定大樓。蔡宏圖今天出席已連續八年舉辦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他致詞時提到,繼2017年「台灣氣候變遷圓桌論壇」以來,國泰金每年都在思考如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協助台灣應對淨零碳排,陸續將國際趨勢帶回台灣做討論,從過去氣候變遷、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本到2024年更聚焦在全球氣候金融的發展,以及能源、產業轉型等議題。「能源」跟「資金」是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需要金融生態圈與產業鏈企業投入資源,發揮台灣在國際間的關鍵影響力。特別是促進高碳排產業如何成功轉型淨零,以及協助循環經濟創新等,我們也舉辦相關工作坊讓投融資對象,讓其更加瞭解實務上應具備哪些知識,或者是實務上的工具運用等。蔡宏圖強調,國泰2023年參加在杜拜舉辦的COP28,創下連三年參加正式周邊會議紀錄,是唯一進入藍區舉辦論壇的台灣金融業,從第一次參加迄今,我們觀察,全球領導人討論的議題從減碳共識到氣候基金,再到全球盤點,就是未來十年內要加速減碳排,「能源」和「資金」這兩個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金融資金更是氣候項目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今年四月底G7氣候峰會的結論也是能源與金融,和今天論壇的主題互相呼應。國泰金控秉持「永續金融說到做到」理念,承諾2050年全球營運據點達100%再生能源使用,截至2023年底,集團再生能源使用量已達1795 萬度、投融資太陽能裝置容量1504MW、低碳投融資金額共計3305億元新台幣,展現帶領跨產業推動能源轉型與具體成果。淨零是一場持久戰,也考驗著企業的決心,因為各個國家、各個區域和專案所面臨的挑戰等等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非常需要金融生態圈跟產業鏈,讓我們構建一個高效率且永續的資金資源和體系。
蕭美琴談黃仁勳數位孿生AI地球「難以想像」 需金融界成產業後盾
副總統蕭美琴5日上午出席「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她提到近期台北國際電腦展聽到令人振奮的科技與想像,包含黃仁勳演講中用AI來創造一個地球digital twin(數位孿生);臺大風險中心也向新政府提出建議成立跨部會強有力的工作小組,包括碳定價、碳費實施期程、加速檢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用電大戶條款,透過該平台可加速驅動政策創新與鼓勵企業往前走。蕭美琴出席論壇致詞並聽起第二場「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政府與企業面對淨零轉型遲滯的挑戰」報告,提到大家很關注黃仁勳演講當中,一些過去所連她都無法想像得到的觀念,譬如說用AI來創造一個地球digital twin(數位孿生),讓我們對未來整個環境變遷趨勢的掌握,透過政策和科技的導入,減緩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的衝擊,台灣既然在全球電子供應鏈扮演如此角色,更需要金融界成為產業淨零減碳的後盾。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則說,從調查結果可以觀察到「政治治理、企業治理轉型」兩個層面上的落差,前者可看到「政策法規遲滯導致溫水煮青蛙」、「再生能源推動力道薄弱」,後者為「掌握氣候機會關鍵時刻」、「金融業正因應氣候轉型策略」。周桂田說,氣候相關揭露金管會政策路徑明確,驅動企業轉型步伐;碳費及其實施期程一再拖延,導致企業實施資訊不明、觀望,影響競爭策略;碳定價缺乏前瞻治理規劃與施行,無法超前CBAM,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契機。用電大戶條款檢討一再延宕,導致企業持續觀望;政府與企業需雙向整合前瞻、綠色治理、快速因應國際供應鏈綠能要求;缺乏氣候揭露、碳定價、再生能源總體治理戰略,將導致台灣競爭危機。而且半數企業無相關人力進行氣候風險評估、使用氣候情境分析與圖資,電子高碳排製造業氣候實體風險評估偏低,顯示競爭警訊;企業可掌握薪酬與ESG績效連結,培育人才已落實氣候風險管理、財務揭露量能。金融業的多軌策略提出氣候金融商品、要求氣候資訊揭露、落實ESG責任;建構優惠融資條件上的鼓勵企業氣候揭露、低碳產品與製程創新;驅動氣候與綠色金融部分,旅行氣候減碳與調適支柱,促進金融公正轉型。就政府淨零碳排治理上,我國政策法規未能貫串整合,並且經常遲滯拖延,導致企業在國際淨零競爭上產生系統性風險。雖然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方案2.0至3.0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企業氣候相關揭露有依序進步提升;但碳費與其實施期程一再延宕,導致企業資訊不明、維持觀望,且大部分未擬定內部碳定價。因缺乏前瞻之碳定價機制,無法超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逐步流失臺灣產業轉型契機。同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用電大戶條款檢討進度落後,同樣導致多數企業持續觀望、未能即早進行能源轉型相關佈局。總體而言,政府政策面上在氣候相關資訊揭露、碳定價、能源與低碳轉型缺乏整合與前瞻,導致企業在低碳產品與製程創新、貸款融資等也緩步不前。周桂田總體分析,缺乏低碳創新氛圍,企業進行氣候相關的實體與轉型風險評估、財務影響評估、情境分析與圖資使用等,都未能大幅進步。並且,企業也面臨人才培育挑戰,薪酬與氣候相關績效之連結也有待強化。同時,金融業正履行推動氣候變遷之重要支柱角色。
產量不足+需求復甦 外媒:銅價漲勢不斷每噸上看1.5萬美元
外媒報導,銅生產大國智利創下一年多來最低的月度銅產量,對今年突破1萬美元重要關卡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價格來說,可謂一大利好。全球銅產量不足,加上需求可能因全球經濟復甦、能源轉型以及全球企業佈局AI的大浪潮而增加,供不應求這一預期可能將刺激LME銅價不斷上漲。華爾街大行高盛將今年銅價的預期從每噸1萬美元上調至1.2萬美元,表示銅價明年必須漲到每噸1.5萬美元才能避免不斷擴大的供給缺口。高盛指出,全球精煉銅供應日益緊張,而終端市場需求卻持續穩健,可能導致將來出現銅供應急劇短缺。隨著國際社會對高碳排放的採礦行業抵制越來越強烈,現有礦山產量將在未來幾年大幅下降,以及高質量銅礦越來越難找到,且開採成本高昂,全球銅供應不足可謂持續發酵。全球最大規模銅供應國智利統計局,在上週五(5月31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智利礦商們在4月份的銅金屬產量比3月份減少6.7%,一舉降低至一年多以來的新低。包括全球最大規模銅供應商「智利SQM」在內的礦商們仍在努力應對銅礦投資不足、礦石質量低下和經營挫折等難題。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旗下的Radomiro Tomic在3月份發生致命的礦災事故後,仍在逐步重啟。此外,跨國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集團表示,將在2024、2025年大幅削減銅產量,以降低經營成本。LME銅期貨價格為全球銅價基準,在全球銅供應不足、AI熱潮持續火爆以及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等因素催化之下,今年5月份突破1萬美元大關,且險些突破1.1萬美元,但是自5月20日以來有所回調,目前徘徊在1萬美元附近。全球最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員之一、有「原油交易之神」稱號的避險基金經理安杜蘭(Pierre Andurand)預計,由於供應難以跟上需求激增,銅價仍有巨大上漲空間,在未來幾年內或將翻兩倍,達每噸4萬美元。另一華爾街大行花旗目前的基本預測是,未來三至六個月銅價將盤整,但認為銅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這取決於聯準會的寬鬆程度和全球製造業的復甦。表示銅價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漲至每噸1.2萬美元,在該行牛市預測中,銅價將漲至每噸1.5萬美元。
賴清德520上任在即 國民黨籲新內閣檢討錯誤能源政策
國民黨副書記長林思銘、羅庭瑋委員、張智倫委員、林沛祥委員3日召開「撥補四千億,造就減碳世界排名倒數,錯誤能源政策還是不改嗎?」記者會。國民黨團呼籲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切勿重道覆轍,走回錯誤的道路,應當正視能源危機問題,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林思考銘指出,民進黨政府已經撥補台電4000億元發展綠電,朝向淨零碳排的方向前進,可實際上,面對全世界氣候變遷的排名卻是每年往下掉,一年不如一年,政府宣稱的目標,淪為不切實際的口號。綜觀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 CCPI,台灣從2016年的52名跌落至2024年的61名,在67個國家排名第61名。倒數第七的名次 只贏了產油國,著實心酸又悲哀。「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可以說是既不環保又非常浪費錢,然後我們換來的是光電弊案叢生、電價上漲、供電不穩定,可以說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苦果全民買單。」林思銘進一步表示,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躁進的非核家園政策,完全忽視世界以核養綠,穩定轉型的策略,導致能源缺口用火力發電來補充,並且高估再生能源的發展,僅僅只有達到一半的目標。林思銘說,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灣愈來愈依賴高碳排的發電方式,並且造成電網韌性不足,導致全台容易大停電,讓經濟與民生都面臨巨大挑戰。世界先進國家已不再反對核能,就算本國不選擇核能,也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G7公報提到的「核能作為/清潔零排放能源的潛力」,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解決氣候危機,並改善全球能源安全。林沛祥表示,過去八年來所謂的「非核家園」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該政策與蔡英文政府在國發會所推行的「2050年全面無碳社會」的承諾是背道而馳的。他呼籲即將在520上任的賴清德總統切勿重蹈覆轍,走向錯誤的道路。人民需要一個負責任的中央政府,能夠帶領台灣與世界同行,正視能源危機,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倘若執政團隊固步自封,不願改變的話,國民黨將會盡全力監督,爭取全民最大福祉、捍衛全民的權益。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重要倡議 第一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City-COP登場!
務實韌性,實踐力最強,突破困境提升台灣能見度全球超過二分之一人口居住在城市,卻製造超過全球三分之二排碳量,以城市為單位的減碳行動,務實且有韌性,成為今年高雄智慧城市展的重要倡議!率全球創舉,「第一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今(22)日高雄登場,以數位韌性城市與淨零永續城市為兩大論壇主題,號召多國城市產學研團體,以高雄智慧城市展為平台,落實氣候變遷解決方案。高雄以重工業高碳排城市轉型為高科技城市,也朝向淨零城市邁進,號召國際城市倡議CityCOP,以城市為主角的氣候峰會在高雄舉辦,正是天時、地利、人和。議題討論(圖/高雄市政府提供)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致詞時提到,減碳是國際趨勢,我們深知淨零碳排,不是一個國家就可以獨善其身的,更是需要所有的組織、團體、個人與城市,一起來做,才能成功。目前所有減碳議題,都偏向「國家層面」的淨零轉型政策,我們需要一套適切「城市發展」的目標框架,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生態和挑戰,邀請國內外代表探討城市級的淨零減碳!我們也期待透過國際組織的網絡,將這理念擴散至每一城市,共同嚮應!第一屆「City COP-數位韌性城市論壇」邀請WeGO祕書長Jung-Sook Park與英國國家創新局新創主管Kara Cartwright進行專題演講,此外,由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帶領討論「COP28議題中,城市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加速目標達成」,與談者有英國愛丁堡大學企業與新創領導者Mr Patrick Kilduff、加拿大楓葉嶺市長Dan Ruimy、斯洛伐克舊城副市長Dana Kleinert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顧洋。下午安排「City COP-淨零永續城市論壇」,討論「國際低碳發展經驗交流」及「永續生活推動策略分享」,分別由高雄、杜拜、斐濟、史瓦帝尼、科索沃、菲律賓、韓國等城市代表,分享如何兼顧城市發展與減碳策略、智慧電網發展、城市碳中和規劃、生活面向淨零推動策略、都市廢棄物智慧管理等內容,透過國際各城市代表分享其永續生活轉型推動策略,共同攜手創建永續且具有韌性的城市。參與者合影(圖/高雄市政府提供)自2018年起每年3月智慧城市展期間,台北市電腦公會與醫策會共同辦理「全國智慧醫院院長大會」,今年首次移師高雄舉辦!來自全國120多位醫院院長及60多位科技醫療企業共襄盛舉,探討淨零排放及數位轉型整合醫療照護體系的新發展策略,醫界高層人才交換意見,為台灣醫療轉型重要的一頁!除了室內展覽與論壇,高市府亦規劃實地參訪,帶著國際貴賓親身體驗高雄數位科技落地應用,今天下午是數位創新行程,參訪團瞭解智慧運輸中心的系統整合運作,看到輕軌全線無架空線以保留城市美麗天際線,以及凱旋醫院的去識別化設備,當個案跌倒時,立即警示護理人員;另一條路線為農業科技實地觀摩,參訪大寮鳥松的農場及農業合作社、鳳山農業試驗所等,深入瞭解AI、物聯網、影像識別、冷鏈等技術如何應用在農地土壤偵測、作物保鮮等,減少用藥增加產收。高雄智慧城市展明天最後一天,國內外買家與業者均可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高雄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人場,把握機會到現場與展攤互動交流,瞭解最新科技應用發展,活動詳情可參見「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官網。
疑減碳目標不夠積極 環團聲請憲法訴訟「應以40%為目標」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上路,環團質疑立法者未盡保護人民基本權的義務,未訂定短、中期目標,且2030年減碳目標僅有24±1%不夠積極,應以40%為目標,30日向憲法法庭聲請氣候憲法訴訟,盼大法官能增加人民對立法、行政政策計畫疏漏的救濟制度,強化民主制度增進對人權的保障。環境部長薛富盛回應,2030年減碳23%至25%的目標為務實的作法。憲法訴訟聲請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表示,聲請憲法訴訟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台灣民主制度,過往環權會在推動《氣候法》修法時,曾建議將氣候公益訴訟條款入法,就是擔心行政部門在減碳方面過於保守,遵循過往經濟發展思維,保護高碳排產業,所以主張人民可對氣候議題有更強的司法救濟,可惜當時無法得到執政黨的支持,氣候公益訴訟條款未修入《氣候法》。薛富盛表示,COP 28提及目標一致,但應該要容許差異性存在,且每個國家及地區的產業結構及現況都不一樣,考慮台灣產業特性、民生等各方面後,目標也要務實可達到,「2030年的24±1%為務實的作法」。為達到蔡政府所訂的能源配比目標,台電提出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審查中,原本補件期限為1月底,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蔡孟裕表示,台電發公文予環境部稱為補充環評委員書面及現勘提出意見,盼展延6個月至7月31日為止,依過去慣例,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就會同意展延。
五大金控永續金融聯盟滿周年 中信金陳佳文:綠色採購總額成長
由中信金、元大金、玉山金、第一金與國泰金組成的「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立滿周年,今(10)日舉辦首屆成果發表會,首屆輪值主席、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由於先行者聯盟每季召開會議凝聚共識,透過金融業淨零推動工作平臺的工作群會議持續推動,才能達到此次斐然的成果,接下來第二屆輪值主席則由玉山金控總經理陳茂欽接下。「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第二屆輪值主席由玉山金控接下,10日由玉山銀行總經理林隆政代表接受。(圖/李蕙璇攝)陳佳文並進一步分享,首年先行者聯盟成果,2022年綠色採購總金額近新臺幣15億元,較2021年成長67%;透過投融資,實際投入前瞻戰略經濟活動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之關鍵戰略產業總金額逾新臺幣5,800億元,較2021年成長24%。此外,先行者聯盟成員致力透過永續個人金融等面向,2022年共推出7項創新永續應用分析工具。元大金控總經理翁健、中信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亦與會說明各成員致力永續淨零的相關作為。金管會2022年成立先行者聯盟,期許擔任臺灣淨零排放的重要推手,凝聚並發揮影響力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先行者聯盟成立至今屆滿一年,黃天牧主任委員致詞表示「五根手指合起來便成為一個拳頭,團結成為巨大力量」,比擬推動淨零永續從金融業、民眾到金管會都扮演重要角色,今日成果顯見五家業者不負所託,為先行者聯盟打下良好基礎,對金融同業起示範作用。中信金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指出,中信金控擔任主席期間呼應先行者聯盟承諾,於永續報告書公布以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方法學完成投融資財務碳排盤點結果;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保險公司2022年對高碳排授信戶的議合達到財務碳排占比60%以上,且議合企業均訂定2050年減碳目標,其他非高碳排產業之企業議合家數達145家,成功促使其中53家企業啟動減碳評估。先行者聯盟成員亦加入由金管會及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成立的工作平臺,分別擔任政策與指引工作群、資金與統計工作群、資料與風控工作群、培力與證照工作群、國內外推廣工作群等五大群召集人。中信金控負責資料與風控工作群,協助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建置「企業ESG資料平臺」,協助彙整及辨識淹水、乾旱、颱風等氣候風險資料需求,提供會員機構查詢企業客戶之環境相關數據,改善金融機構及一般企業編製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報告書時,實體及轉型風險評估資料不足問題,並增進氣候風險管理品質,後續將由聯徵中心依此需求建置「金融業實體風險資料平臺」,協助金融同業更有效掌握其氣候風險。
國慶演說扯「中華民國台灣」是全民共識 藍委列蔡英文「5大政績」嗆:都妳夢見的
總統蔡英文日前在國慶演說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台灣」,強調這是2300多萬國民共識,同時細數過去7年在國防、年金、居住正義、勞工權益以及綠能政策的政績。但鄭麗文在《庶民大頭家》怒批蔡英文信口開河,直指「這是妳創的,妳夢見的」;謝龍介也感歎,他的家鄉台南被錯誤的綠能政策、被官商勾結的黑手弄得破碎不堪。對於蔡英文自豪的「中華民國台灣」是民意主流,鄭麗文不解直呼,一來對內從沒做過民調,二來我國的外國使館、辦事處都寫中華民國,完全沒有中華民國台灣,狠嗆蔡英文嘴巴講不會台獨,卻對國民開中華民國台灣的巧門。(圖/翻攝自《新聞大頭家》YouTube)鄭麗文認為,蔡英文之所以不敢大聲說台獨,只敢偷渡取巧,是因為包含美國、日本在內,世界各國都不敢踩大陸的台獨紅線,一個中國原則是全世界的最高共識。資深媒體人鄭師誠也指,蔡英文一方面抱緊美國大腿,砸大錢買武器、延長兵役期限,一方面不斷挑釁大陸維護與主導的「維持現狀」,又不認九二共識,會害人民陷入烏俄戰爭、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火悲劇。鄭師誠強調,他現在最在意的不是蔡英文,而是一旦賴清德當選,就會「蔡規賴隨」延續蔡英文路線,陷全台國民於水火之中。謝龍介則感歎,蔡英文及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害他美麗故鄉台南市變成「穿山甲市」,無數太陽能板從高空上看,就像穿山甲的鱗片劃開台南鄉土,謝龍介泛淚控訴民進黨不只用錯誤政策,更用官商勾結殘害國家百姓,除了能源開發弊案,還賺國難財、開後門,疫情時賺疫苗、快篩、口罩,缺蛋賺蛋,缺豬肉補助進口豬肉打擊本土業者,還有砍核四,卻力挺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圖/翻攝自《新聞大頭家》YouTube)鄭麗文也說,蔡英文在國慶演說讚揚國造潛艦,但台灣真的需要國造潛艦嗎?國造潛艦不是早在馬英九時代就提出,卻被民進黨強力反對嗎?且這次國造潛艦有討論空間、有監督空間嗎?最後還不是在連能否下水都不知道情況下,爆出許多黑幕。此外,蔡英文演說時對年金改革得意洋洋,卻不敢走完最後一哩路,幫軍公教轉型正義;喊居住爭議、賣芒果乾,吸引年輕人搞出817,卻政策跳票;「心中最軟一塊」勞工改革更是不敢改革;還有缺電成日常,卻高喊不再缺電、砍核四喊非核家園,卻擁抱高碳排的用肺發電、搞綠能卻養出一堆「綠友友」。這些扭曲、跳票、中飽私囊的政策,讓鄭麗文不免嘲諷直呼「真是蔡英文偉大的成績單」。
富邦金發布2022氣候財務揭露TCFD報告 「已提前達標」2025年綠色金融2.45兆
富邦金控(2881)最新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2022年提前達成2025年綠色金融目標2.45兆後上調目標14%,增加為2.8兆元;董事長蔡明興說去年可說是企業淨零轉型直球對決元年,富邦金在完成國內首宗金金併後,合計客戶數涵蓋台灣總人口數58%更責無旁貸,將透過四大策略邁向Zero。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以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的話,「大部份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度所影響」,展現富邦金控持續以「正向力量 成就可能TM」的品牌精神;富邦持續增加ESG主題投融資,低碳及再生能源投融資金額延續成長趨勢,顯現責任金融之執行績效。截至2022年底,富邦金主要子公司(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台北富邦銀行、富邦銀行(香港)、富邦證券)ESG碳排敏感性產業授信及投資暴險約3,542億,以石化業暴險最大,其次為電廠,對煤礦業無暴險,碳排敏感性產業暴險佔富邦金整體暴險低於5%(4.8%)。富邦金控於7月31日最新發布的2022年TCFD報告書,首度委請第三方機構英國標準協會BSI進行TCFD符合性查核認證,符合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的TCFD框架。該報告有三大亮點,富邦產險率業界之先,全面揭露商業保險和個人車險之碳排放量,做為全台首家制定脫碳承保策略的保險公司,目標2050年不再承保煤炭開採/相關基礎建設等企業;富邦金控2022年財務碳排量較2021年降低約8%等。富邦金面對氣候風險控管及協助推動淨零排放的四大策略面向,辨識氣候因子與傳統風險之連結計算財務衝擊;盤點自身營運及財務碳排放量;修訂「永續金融政策」,針對高碳排敏感產業,設定准入/撤出門檻,積極輔導客戶轉型,以及自身營運低碳策略落實和增設太陽能板。富邦金控2022 TCFD報告書連結:https://bit.ly/富邦金控2022TCFD報告書
李長庚赴英談國泰淨零轉型3策略 倫敦司機吐苦水難覓充電樁
國泰金(2882)總經理李長庚近日親赴英國倫敦證交所參加「氣候投資高峰論壇」(Climate Investment Summit)擔任與談人,成為首家演講的台灣企業,他提到在當地聽到司機吐苦水,呼籲「低碳轉型」需要各界投入更多資源外,也分享國泰金控淨零轉型三大策略。李長庚從機場前往倫敦市區搭車時,司機知道是參加氣候論壇後,開始跟他吐苦水說,「政府要推動淨零轉型,用政策鼓勵購買電動車,但他買了電動車卻很難找到充電樁。」引發現場人士會心一笑。這段故事也凸顯出,低碳轉型需要強化相關基礎建設,政府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公私協力」,將私部門資金挹注並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國泰金控是亞洲第六家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審查的金融機構,今年則代表亞洲金融業參加本屆氣候投資高峰論壇,扮演歐美與亞洲在氣候投資議題的橋樑,更象徵台灣金融業對氣候投資的投入與成果,已受到國際矚目與參考。李長庚並就國泰金控淨零轉型三大策略,進一步說明,首先密切關注投融資企業的氣候轉型路徑與發展,藉由務實的高碳排企業投融資組合管理,達成投融資組合的「再平衡」。再者,支持發展潔淨能源以及氣候解方,以國泰世華銀行來說,為台灣第一家提供太陽能與離岸風電融資的銀行,而且身為全台最大商辦房東的國泰人壽,也推出「綠房東」綠色租賃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採購綠電門檻等。李長庚並說,第三即是「協力共好」,李長庚表示,台灣多家大型高碳排企業,即是在國泰金控議合努力下提出淨零承諾與做法,「我們動員全集團之力支持低碳轉型,更相信合作的力量,因為要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
開發金控承諾2040年全面退出燃料煤相關產業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致力於實踐永續淨零願景,持續從自身營運減碳與投融資組合管理兩面向著手,強化減碳強度。今年已簽署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完成第一階段綠電採購及轉供,發布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更鼓勵集團子公司推展多元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開發金控今(6)日表示,已擬定具體去碳化策略,目標於2040年全面退出(phase-out)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為台灣首家承諾於2045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碳排的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亦積極將淨零轉型融入業務發展。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國人壽國外綠色債券投資餘額達新台幣(以下同)263億,凱基證券在ESG及環保綠能相關承銷及股權籌資金額達700 億,凱基銀行綠能科技產業授信累計餘額約151億,2022年推出「綠色存款」募集金額亦逾60億;中華開發資本更已率先自有資金投資部位全面排除燃煤與煤礦產業的目標。開發金控期待在2023年將增加15%綠色產業投資組合,擴大金融影響力。為進一步落實減碳作為,開發金控訂定永續金融承諾,並建立相關去碳化時程,逐步限縮煤礦、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以及其他高碳排產業之投融資部位;同時並展開產業與客戶議和,鼓勵高碳排產業客戶著手減碳轉型計畫,預計於2040年達成全面退出(phase-out)全球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積極邁向ESG永續願景的實績,榮獲國內外獎項與機構肯定,日前揭曉的2022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開發金控勇奪四項大獎,除入選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更憑藉永續報告的揭露完整性、可信度及溝通成效上獲得肯定,取得白金獎殊榮;同時透過推動綠色投資、購買綠電及參與國際倡議等積極作為,四度蟬聯氣候領袖獎的得主;亦在資安領域有傑出表現,首度獲得資訊安全領袖獎。 開發金控表示,開發金控致力於為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提供永續的金融解決方案,並透過資金與金融服務創造正向的永續影響力,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企業。推動淨零轉型不僅是開發金控的核心策略,更是為全人類共好的使命及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