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視
」 近視 青光眼 白內障 高度近視 視力3C產品進入校園 國高中視力不良率攀升
新北市112學年度學生視力不良率,國小生不到5成,但國中生卻突破7成,普通及綜合高中女學生更逾8成,年齡愈長、視力不良率愈高。教育局解釋,不良率愈來愈高為全國一致性趨勢,主因升學壓力及接觸3C頻繁。議員則促市府要鼓勵學校採取適當的休息,給孩子足夠的放鬆時間。據統計,新北市2023年共有20萬8971名國小學童,接受視力檢查比率為99.4%,其中男學生的視力不良率46.38%、女學生47.04%,合計平均為46.7%,視力不良比例皆不到5成,但國中階段,視力不良率急速攀升近3成,平均視力不良率飆漲到74.83%。高中階段平均值則微幅上升到78.95%,普通科及綜合高中男女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都高於平均值,其中女學生更突破8成,達到83.91%,而職業學群學生則是比平均略低,職業學群男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還比國中整體平均略降0.47%。學生視力不良率隨學年愈高急速攀升,教育局分析,國高中階段因升學壓力及接觸3C產品頻繁等因素,導致視力受影響程度更高,但視力不良率愈來愈高為全國一致性趨勢。教育局強調,新北市112學年度各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率均較前1學年度下降,且高中職學生視力不良率低於全國平均81.68%,各校也全面落實「高度近視高危險群個案管理」及各項護眼措施。民眾黨議員陳世軒表示,教育局及老師在學校課堂應做更多呼籲,甚至與家長接觸時,多加宣導相關觀念,也希望在暑假時,多安排戶外課程給孩子,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民進黨議員張維倩認為,視力一直是學生最大問題,雖然教育局、衛生局針對視力保護都有宣導,但看起來成效不彰,歸咎其原因,主要是學習時使用很多3C產品及學校使用大螢幕,對眼睛有較大刺激。張維倩說,要鼓勵學校採取適當的休息,給孩子足夠的放鬆時間,眼睛保健是一輩子的事,未來除了結合衛生局及教育局督促學校外,也希望結合驗光師公會等民間團體,深入宣導眼睛保健的重要性跟方法。
國中生嚴重畏光急送醫! 檢查竟是「散瞳劑濃度過高」
許姓國中生在戶外活動時,出現畏光和流眼淚的情況,於是緊急就醫。經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眼科部主任李致名醫師問診後發現,該名國中生使用了中濃度散瞳劑控制近視,致使雙眼過度畏光,影響戶外運動。視力保護 減少高度近視引發併發症風險在現今醫療技術中,已有多種近視防控方法,然而許多家長對高度近視的潛在風險仍認識不足。李致名醫師指出,高度近視不僅會導致視力模糊,同時與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眼疾有密切關聯。因此,從兒童階段預防高度近視,至關重要。雖雷射手術能矯正成年後的視力,但無法修復由高度近視引發的眼軸增長。現階段的防控措施應聚焦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保護,減少未來高度近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 多種方法避免近視加重李致名指出,常見的防控方法包括各種低至高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週邊離焦眼鏡等。長效型散瞳劑可根據年齡、近視加重風險及速度、畏光及模糊副作用的程度,而使用不同濃度預防及治療;角膜塑型片為夜間佩戴,通過硬式鏡片調整角膜形狀,防止近視加重;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周邊離焦眼鏡則為日間配戴,都證實可有效控制近視加重。閱讀拼圖、玩樂高恐加重近視 應多增戶外活動機會在充斥3C產品的現代,家長對近視的迷思層出不窮。許多人認為僅僅減少3C產品使用就能避免近視,實則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如閱讀、拼圖或玩樂高等)也會加重近視度數。家長應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動時間,盡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時凝視遠方或閉眼休息,放鬆眼睛睫狀肌,有助於延緩近視惡化。此外,增加戶外活動也非常關鍵,因陽光中的自然光線,能促使視網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抑制眼軸增長,有效減少近視進一步加重的風險。視力檢查不可少 及早防治是關鍵李致名醫師強調,及早進行視力檢查和防治措施,是避免高度近視及其相關眼疾的關鍵。對於沒有近視的孩子,應保持良好的視力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期望在18歲前維持良好視力;而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則需積極採取防控措施,減少度數加深成為高度近視及各種相關眼疾的風險。
小一生視力檢查…家長看名單崩潰「幾乎全班淪陷」 原因曝光:很正常
現代人使用3C電子產品過度導致近視,兒童的數量也逐年攀升。有家長近日收到小一孩子做視力檢查的結果,需要去看眼科追蹤,沒想到幾乎全班淪陷,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結果。原PO在臉書《小一聯盟》大喊:「夭夭夭…………夭壽喔~~~」,透露孩子班上昨(24日)做視力檢查,老師在群組公布視力不及格名單,宣導家長找時間去眼科追蹤,並繳交回條。原PO解釋,家中孩子現在已經在點散瞳,本來就會定時追蹤,但一部分原因是爸媽都高度近視,也有高度散光,因此多少都有遺傳,只是全班的檢查結果讓他跌破眼鏡,看了名單發現幾乎全班淪陷,每個學生都有近視的問題,忍不住想問:「台灣的孩子是怎麼了…」。家長發現,小孩全班幾乎都有近視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消息一出,引來其他網友討論,「過早接觸3C產品,城市中放眼望去根本沒有什麼地方10公尺內沒有東西眼球一直處於緊繃,加上戶外活動太少」、「現在是電視和3C時代不近視都難」、「小孩的眼睛和牙齒,真的很花心思」、「遺傳真的佔很大一部份」、「只有我覺得很正常嗎?不論是面對課本、作業、3C產品,用眼時間過長,戶外活動時間少之又少,大量用眼不近視也難」。另外,也有許多家長崩潰求救:「我兒子裸視0.3,暈倒」、「我們小一就300,散光就200了呢」、「我女兒班上只有3、4個合格,文明病了,這環境不近視很難」、「很神奇,幼兒園大班測量視力還沒問題,進小一後量視力只剩0.6、0.7,一個暑假在正音班就近視了」。
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 醫曝「5大高危族群」
白內障的主要成因為老化,是年長者視力不良的最大威脅,但隨著國人長期依賴3C,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示警,高度近視患者、眼睛受傷過的患者、曾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糖尿病患等,也容易提早出現白內障,其中的高度近視族群,由於眼軸過度拉長,造成眼球內代謝變差,天然水晶體容易發生混濁,因此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白內障。許粹剛指出,白內障主要症狀為視力模糊,不少患者憂懼手術治療,其實手術與否端看病患的症狀是否需要立即處理,若病患的視力模糊造成上下樓梯行走困難,或是開車時視線不清晰,上述症狀已影響日常生活安全,建議盡快至眼科門診檢查;一般眼科醫師會採用裂隙燈檢查,並評估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目前健保可給付矯正後視力低於0.5者進行白內障手術,建議及早就醫治療。許粹剛提到,目前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音波水晶體乳化囊外摘除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其將原本混濁之水晶體以超音波乳化儀在小切口下進行摘除並置換一個人工水晶體進入眼球。至於人工水晶體多樣化,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許粹剛表示,依據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性,主要分為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加上散光矯正及抗老花人工水晶體;病患就診時,可以詳細與眼科醫師討論日常生活視距需求差異、夜間行駛(夜間眩光)和散光等因素,有助於醫師進行專業且全面性的考量,選擇最適合病患的人工水晶體,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許粹剛也提醒,早期白內障病人的視力尚未嚴重惡化,但仍需要改善生活習慣、注意保養眼睛以避免惡化,例如,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戒除吸菸以避免菸草中的有害物質傷害眼睛;定期至眼科門診檢查、掌握白內障病情,另外,糖尿病可能會引發白內障,須特別留意。
大陸跳水隊「水花消失術」爆紅 粉絲跟風右眼模糊…醫曝嚴重後果
巴黎奧運圓滿落幕,大陸跳水隊這次不僅包攬8枚金牌,選手展現出的「水花消失術」也再度驚艷全球,同時吸引了無數忠實粉絲嘗試模仿,導致多人受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姜波透露,自己最近才遇到一名因跳水引起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雖然已進行手術,仍可能對視力造成影響,提醒其他民眾切勿模仿。《人民日報》報導,小張(化名)是大陸跳水隊的忠實粉絲,最近看了幾天的奧運會跳水比賽,讓他有了嘗試一把的想法。2週前,小張約朋友在一條河上體驗跳水,從5、6米高的橋面上直接跳進水中,回家就出現了右眼視力模糊、眼前有閃光和遮擋感等症狀,睡了一覺後情況沒有緩解,趕緊前往醫院檢查。姜波通過檢查發現,小張雙眼高度近視、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左眼周邊視網膜存在變性竈及裂孔,而跳水就是誘因,「如果把眼球比做氣球,視網膜就是氣球壁,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就像是被吹得很大的氣球,氣球壁要比小氣球薄很多,更容易產生薄弱區,也就是變性竈或裂孔。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本就比一般人高7、8倍。當有外力對視網膜造成壓力或者牽引力時,會瞬間把裂孔拉開,導致視網膜脫離。」姜波提醒,跳水是一項非常專業的運動,無論是近視患者還是視力正常的普通人,都不建議在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嘗試跳水,「普通人視網膜周邊存在病變的情況也是有的,只是近視患者的概率更大。」醫師表示,對於高度近視患者,除了跳水外,高空彈掉、跳傘、拳擊等對眼部、頭部有直接衝擊力或明顯震蕩的活動都不適宜嘗試,「此外,做過近視矯正手術的患者尤其要注意,手術並不能改變眼底病變,同樣不適合從事激烈運動。視網膜是我們看清東西的重要部位,一旦發生脫離將嚴重影響視力,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更是一種急症,發生後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視力喪失,眼球萎縮。」
「1眼疾」常誤以為是近視或老花! 眼科醫教夏日護眼重點:最好戴上太陽眼鏡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開數據,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達41.3%,伴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上升,台灣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其中六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以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皆為白內障高風險族群。白內障常見8大症狀 應盡早就醫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的疾病,意指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白內障的8大警訊包含: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或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等症狀,都應即早治療。夏季眼睛防護莫輕忽 食補+日常這樣做延緩發生炎夏逼近,台灣的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的紫外線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對此眼科陳矜芸醫師給予幾個夏日防護建議,除了能夠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也可以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另外,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的傷害,來延緩白內障的發生時間。把握治療黃金關鍵期 高階手術設備助恢復清澈視野陳矜芸說,白內障的唯一治療方式便是更換人工水晶體,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目前主流的白內障手術方式,能夠僅以筆尖大小的微創方式進行此手術,有別於以往需等白內障成熟變硬才可治療的舊觀念。目前引進德國3D高階白內障科技,更於2024年4月獲邀於泰國曼谷授獎認證,由德國原廠頒發高階白內障設備認證中心殊榮,肯定其專業與精準度的把關堅持,透過完整的醫療設備,以精準測量晶體度數、有全景高解析光學設備,及AI全智能晶體導航,精準定位提升術後視力品質。術後這些事情要留意 避免眼睛受刺激手術過程中只需以局部麻醉藥水點眼睛,再以超音波乳化術吸取出混濁的水晶體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即完成此手術。若術後對光線較為敏感,陳矜芸建議,白日配戴墨鏡防止眼睛受到紫外線刺激、術後患者也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周的時間便可恢復日常。
台灣成「眼鏡王國」?500度以上近視人口居全球之冠 專業醫示警「慎防4病變」
不知曾幾何時,在台灣,眼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標配」,反而是沒有近視的人成為十分罕見的少數族群。而眼科醫師林宜鴻也表示,台灣近視人口為全球第一,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更佔據近視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也提醒,近視如果高達800度,有4種眼部疾病必須注意。眼科醫師林宜鴻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視度數深,代表眼球老得快」,可能現在年紀30多歲,但眼睛就已經與80幾歲的長者相差無幾。而林宜鴻也提醒,如果近視度數超過800度,很有可能會導致下列的眼睛病變:早發性白內障不到50歲就出現白內障症狀,導致視線模糊和視力下降。視網膜剝離眼睛內的視網膜從其正常位置脫落或分離開來的疾病,發生時不會痛,但屬於急症,發生要盡早治療,否則可能會視野缺損。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或失去中央視力,對閱讀、開車或認人,都會造成影響。青光眼神經逐漸損壞、周邊視野受損,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失明。林宜鴻也提醒,眼睛是很寶貴的資產,近視代表眼睛處於不同程度的風險環境。林宜鴻也列舉數據,點出近視與沒近視正常人相比,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如下:低度近視 (50-300度),14倍風險中度近視 (301-600度),73倍風險高度近視 (600度以上),845倍風險林宜鴻也呼籲民眾,應當每年去眼科做檢查,包含散瞳檢查、眼軸測量、眼壓及視神經盤檢查等,畢竟有些眼睛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病根、及早治療。
宋芸樺近視太深鬧笑話 竟把「他」認成柯震東
宋芸樺今年剛完成韓國電影《無人知曉的家》的拍攝,長期以來往返各地工作,常因高度近視感到不便,近日終於下定決心完成近視雷射手術,今(27日)出席記者會,表示先前眼睛常常感到乾澀和疲勞,「過去拍戲經常需要戴隱形眼鏡,但長時間佩戴導致眼睛乾澀不適,後來決定進行近視雷射手術,現在工作和生活都方便了許多。」宋芸樺曾因近視把小應認成柯震東。(圖/許方正攝)宋芸樺的近視約550度,「戴隱形眼鏡已有十幾年,雖然習慣了,但總是會在日常的某些時刻感到不便,比如工作時,只要演哭戲或情緒很激動的戲,隱形眼鏡很容易隨著淚水掉出來,再加上工作時間不固定,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眼睛也比較容易乾澀。」也曾發生認錯人的糗事,先前拍攝《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時,因為柯震東和小應的造型相似,竟拍了小應的肩膀叫:「柯震東!」宋芸樺計畫出國進修。(圖/許方正攝)宋芸樺最近將出國進修,這是她考慮了10年才終於決定完成的計畫,「沒有買回程機票,第一次讓自己沒有太多計畫的去旅行,想脫離舒適圈,找一些表演工坊上課。」她表示應該這半年內會出發前往美國,希望在加州落腳,當地本來就有許多親友,也想到紐約找過去合作過的導演和表演夥伴,更大方表示會帶著男友當書僮。
台灣兒少近9成近視 角膜塑型片夯!醫提醒「定期追蹤防角膜潰瘍」
台灣近視高居世界之最!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在30%,臺灣18~24歲者每100人就有73人近視,18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盛行率約87.2%,被列為世界近視前三名!國健署統計顯示,106年兒童青少年在國三已達89.3%;高度近視兒童青少年 (度數>500度),小六有10.3%、國三竄升到28.0%,台灣兒少高度近視比例直逼1/3。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謝宜靜醫師指出,近年全球疫情間大家都缺少戶外活動,台灣不論老少近視度數都有快速加深的趨勢,採用近視雷射、角膜塑型片矯正等都是治療近視的選項,然而成人與兒童治療近視方針不同,在選擇近視治療時必須與醫師進行詳細評估,以保護自身的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表示,年紀滿18歲的成人,在眼角膜健康的前提下,皆可考慮近視雷射手術,由於角膜的結構非常脆弱,近視手術與矯正,謝醫師提醒需經由角膜專科醫師執行手術,除了熟悉角膜結構,也能儘早處理相關併發症,例如表皮癒合不良、發炎、感染等狀況,才能提供術前、術中、術後嚴謹安全的照顧。29歲的陳小姐,近視700度,下班閒暇喜愛投入潛水活動。但戴隱形眼鏡下水又要承擔感染風險,至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諮詢近視雷射,在謝宜靜醫師的評估建議下接受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於今(113)年農曆年後接受手術,術後第一天雙眼裸視即可到1.0,可正常上班,術後第七天雙眼裸視可到1.2,可以完全擺脫近視束縛、自在潛水!謝宜靜醫師說,施做雷射手術時,最擔心眼球定位時眼球移動產生位移,造成雷射位置偏移影響成果,中醫大附醫近視雷射中心備有最新式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及trans-PRK (全自動導引零接觸近視雷射),以SMILE Pro雷射時間快,單眼平均僅需8~10秒,代表病人需要保持眼球注視的時間變短,因此,術中發生眼球偏位的風險也會降低,對於容易敏感緊張、怕眼球亂動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另一特點是加入視軸與散光軸輔助導航的功能,讓整體精準度提高。謝宜靜醫師進一步指出,SMILE Pro利用雷射在角膜內掃瞄出近似超薄隱形眼鏡的形狀,稱之角膜透鏡,醫師取出角膜透鏡,讓角膜呈現凹透鏡的形狀,達到視力矯正效果。另一個案為8歲的星星,小小年紀近視達150度,一開始遵照醫師指示,每晚點低濃度長效的散瞳劑來控制近視度數增加。醫師除了糾正星星趴著寫字、滑手機的壞習慣,也建議星星多去室外跑跑跳跳、曬曬太陽、舒緩用眼過度問題,一年後仍發現星星近視度數又增加100度。苦惱的父母經過與謝宜靜醫師討論後,選擇角膜塑型片治療,中醫大附醫耗費整個下午,精密確認散瞳度數、眼球構造檢查及角膜特殊檢查,與一系列鏡片試戴,檢查星星角膜與鏡片是否合適。治療一年過後,星星不僅度數沒有增加,也沒有出現角膜的併發症。謝醫師仍然提醒,各式各樣的近視控制至少要到15歲,希望星星及同接受近視治療的學齡兒童都能努力堅持視力控制,也需持有兒童眼科專科的醫師來治療,確保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說,角膜塑型片及近視雷射均與角膜接觸,若無定期追蹤或及早處理,可能產生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等嚴重併發症,需轉診至醫學中心做進一步處理,若未及時發現及處理,常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傷害,門診中亦不乏遇有配戴塑型片後,造成嚴重角膜潰瘍,至謝宜靜醫師門診時眼睛又紅又痛,視力只有0.08,根本無法上學,細菌培養結果為綠膿桿菌感染,幸好經過治療後能恢復到1.0,但因角膜結疤,也無法再配戴塑形片了。謝宜靜醫師呼籲,近視是疾病,須及早防治!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有10%可能導致失明。除了減少3C產品使用外,更要增加戶外陽光接觸時間及注意用眼習慣,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1分析歸納了幾種控制方式,包括行之有年的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及新興的軟式多焦點隱形眼鏡、光學離焦蜂巢式鏡片,都可諮詢醫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連環企業爆炸案」犯嫌桐島逃亡49年投案5天病逝 檢方不起訴處分
日本重大通緝犯桐島聰在逃亡49年後於今年1月25日在癌末之際投案,然而警方都還未確認他的真實身分,他就在5日後病逝。警方事後透過DNA鑑定確認就是桐島聰,並以嫌疑人死亡的狀態將其函送檢方偵辦。東京地方檢察廳21日予以不起訴處分。1975年桐島聰居住的公寓。(圖/達志/美聯社,下同)《日本新聞網》報導,桐島聰是激進派團體「東亞反日武裝戰線」的成員,涉嫌於1974至1975年間,在日本犯下多起大型企業連環爆炸案,如在東京都銀座的韓國產業經濟研究所大門附近裝置定時炸彈,導致建築物受損,並釀成8人死亡、數百人輕重傷。桐島聰當時被通緝,但他在與住在廣島縣的父親聯絡後便行蹤成謎,甚至逃亡了49年,都完全無人知曉他的下落。1975年桐島聰居住的公寓。(圖/達志/美聯社,下同)過去他一直使用「內田洋」作為假名生活,甚至還有穩定工作,直到近日因為身體不適就醫,並被診斷出胃癌末期。不過桐島聰1月25日在住院期間向醫療人員透露真實身分,並希望院方能夠代為通報警察,因為他自知所剩的日子不多,想用本名迎接生命的最後一刻。警方獲報後,隨即通知桐島聰的家人,雖然桐島聰已70歲,外貌與被通緝時有巨大變化,儘管如此,警方仍從部分特徵判斷是桐島的可能性極大,包含身高160公分、嘴唇厚實、高度近視以及年齡已7旬等。警方同時採集了「內田洋」的DNA,打算驗明正身,然而桐島病情持續惡化,最終在1月29日病逝,警方直到2月初才正式確定桐島聰的身分。警視廳公安部隨後前往桐島聰潛伏的神奈川縣住處搜索,並依違反爆炸物取締法與殺人未遂等嫌疑,在嫌疑人死亡的狀態下,將桐島聰函送檢方偵辦,不過東京地方檢察廳21日宣布,該案予以不起訴處分。
眼壓正常也有可能青光眼! 7危險族群應每年定期做「這些」眼睛檢查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已突破45萬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過去5年青光眼確診人數成長22%,3C產品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青光眼發展有如「雪球效應」,越晚期惡化越快,而且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有青光眼,因此呂大文理事長提醒,7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青光眼7危險族群注意 眼壓高也可能青光眼青光眼分為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呂大文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患者都屬於慢性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略,但青光眼惡化速度如滾雪球般,一開始沒有感覺,中期周邊視野開始缺損,可能影響生活但還過得去,但中晚期惡化速度會加快,最後可能因此失明。由於青光眼主要是因為房水無法排出,使視神經受到壓迫漸漸萎縮所產生的疾病,因此許多人認為眼壓高才會青光眼,但呂大文醫師強調,亞洲85%的患者屬於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他們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所以即使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會罹患青光眼,因此建議以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直系血親罹患青光眼者,其罹病機率會多7-9倍)年長族群高度近視(近視度數≥500度)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過傷特殊族群: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 女性、55歲以上身高少於160公分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呂大文醫師建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包括眼壓檢查、眼底檢查、視神經及視野檢查等,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治療不只有眼藥水 應積極治療避免加速失明目前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青光眼患者並未持續用藥。張珮瑤醫師分析,未持續用藥的可能原因包含病識感不夠、對治療及疾病認知不足、覺得視力沒改善又有副作用就放棄治療,或是因為太忙碌、有時合併許多用藥而忘記點藥錯失治療。不過其實現在青光眼有許多治療方式,像雷射、傳統手術(如:小樑網切除術、濾過管植入術)、微創支架手術等,張珮瑤醫師表示,若控制不佳或無法忍受藥水副作用,應考慮下一步治療,雖然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是不可逆的,但可以減緩視神經惡化的速度,避免持續萎縮最後失明。
青光眼患者5年增22% 一旦輕忽「斷崖式惡化」恐失明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更已突破45萬,5年成長22%!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惡化速度如小雪球自山坡上滾下,初期緩慢但隨著越滾越大,惡化速度就會加速。因此青光眼早期患者常「無感」,且視野缺損通常從周邊開始難以察覺,等到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半已進展到中後期,此時視神經可能已死亡50%,且惡化速度已加快,患者會感受到視野有如斷崖式的大幅退步。若此時才積極治療,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除了面臨失明恐懼,患者生活更是處處挑戰。走路、閱讀、開車等日常都可能因視野缺損發生意外。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提醒,視野缺損雖不可逆,但當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目前除了眼藥水,還有雷射、傳統手術以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等方式,最重要的是積極穩定治療、維持良好作息。隨著青光眼病情惡化,若未積極治療,視野缺損擴大恐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發生車禍風險高1.65倍,一年內跌倒的風險更高出常人2.3倍。呂大文醫師強調,許多患者以為「眼壓過高」才會青光眼,但亞洲85%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意即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因此容易被忽略。建議高風險族群如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三高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等,皆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檢查,包括視神經眼底檢查、眼壓檢查、視野檢查,才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青光眼患者未持續使用藥物!青光眼病友張先生分享,他使用眼藥水治療長達17年,由於藥水種類多,且一天可能要點兩到三次,因本身是不孕症醫師,很容易因忙碌而忘記點藥,長時間下來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僅能勉強維持視野。另外,患者難以適應藥水副作用如乾眼症、眼睛紅癢等現象,也是擅自停藥常見原因。由於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視野大多正常,因此患者常自行中斷治療,突然從門診「消失」,等到三、五年後再回到門診,視野已經黑掉一塊。張珮瑤醫師表示,青光眼的視神經損傷不可逆,擅自停藥若眼壓起伏將加速視野缺損。假使患者無法耐受眼藥水副作用,或是眼藥水眼壓控制成效不佳,可考慮進一步採取雷射或手術治療。不過,多數患者對手術持有錯誤迷思,例如以為手術可恢復視野缺損或是誤會手術會導致失明而遲遲不敢治療。張珮瑤醫師強調,壞死的視神經無法再生,已喪失的視野也無法恢復,青光眼任何治療都只能延緩惡化速度。若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本身的惡化速度就比較快,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僅能延緩,最終還是有可能失明;為避免視神經持續損傷,定期追蹤檢查,若控制不佳,及早接受進一步治療,才是正確面對疾病的態度。目前有傳統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傷口小且組織破壞較少,可為病人在往後預留更多的治療選項,但每位患者適合的手術不同,微創支架手術並不見得適合每位病友。青光眼患者面對視力一點一滴喪失不免感到恐懼,也容易對治療感到灰心。身為公司主管的病友魏先生分享13年治療經歷,表示他從以淚洗面到勇敢面對青光眼,是了解到青光眼無法治癒,所以更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不甘讓青光眼侷限人生的他更重拾運動興趣,不只完成數場馬拉松,去年更完成「一日北高」共360公里的騎乘挑戰,今年還要再挑戰單車環島,他也藉自身經驗鼓勵其他病友積極治療,別讓青光眼影響工作與生活興趣。
「致盲殺手」青光眼年輕化!醫曝7大危險族群:早期眼睛症狀不明顯
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眼睛疾病,更是世界第二大致盲原因,且近年來青光眼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不小心無聲的視力殺手恐找上門,就有眼科醫師示警,年齡超過40歲、糖尿病患者、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更可怕的是早期眼睛並無明顯症狀。根據醫院衛教資訊顯示,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可導致眼盲的眼部疾病,臨床特徵為眼壓升高、視神經盤凹陷萎縮、視野缺損及縮小,且由於多數青光眼病患通常難以自我覺察,直到視神經嚴重損傷時才會發現異樣,因此導致後天失明的風險相當高。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表示,除了眼壓過高容易造成青光眼外,包括眼睛受過外傷、高度近視及遠視者、年齡超過40歲、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值得關注的是,高眼壓普遍被認為是引起青光眼的主因,醫師也會透過測量眼壓協助診斷是否患病,不過即使是眼壓正常的人,仍有可能罹患青光眼,而此類病患則是所謂的「低壓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壓並非是誘發病變的唯一條件。
青光眼不可逆! 七種人有失明危機應小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青光眼破壞視神經不可逆 眼壓過高是主因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臨床上會呈現視神經盤凹陷擴大、視神經退化及視覺功能受損,視神經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的視覺功能喪失。因青光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等到察覺異狀時,視神經通常已遭相當程度破壞,因此若太晚發現,才接受治療,視神經難以恢復,會增加失明的風險。然而大眾普遍對青光眼認知意識不足,仍有許多民眾認為青光眼疾病是可以恢復治癒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會導致眼盲的疾病,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也逐漸年輕化,將對個人、家人與社會造成嚴重衝擊。」造成青光眼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眼球內部壓力過高。眼球內部充滿了房水,負責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而當眼球內作為排水管的「隅角」塞住,房水排不出去,就會引起眼壓升高,因而造成青光眼的風險。但高眼壓並不是青光眼的必要條件,即使眼壓正常,仍然可能患有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分享,青光眼除了眼壓影響之外,還有下列危險因子。1. 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2. 年齡超過40歲3. 糖尿病患者4. 患有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5. 高度近視者與高度遠視者6. 長期使用類固醇7. 眼睛受過外傷者青光眼規律點藥水未改善 應考慮手術介入青光眼雖是不可逆眼睛疾病,但仍然可以透過治療延緩疾病的惡化。現在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雷射或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上,治療青光眼可以使用眼藥水或服用口服藥,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減少房水的生成或促進房水的排出,進而降低眼壓,使青光眼得到良好的控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部主治醫師蕭雅娟醫師說:「藥物治療通常是青光眼的第一線治療,點眼藥水的確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若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可以透過雷射或青光眼手術達成眼壓控制。」青光眼治療手段其中之一為手術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第一反應會感到擔心害怕,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美如分享:「當藥物及雷射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便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現階段廣被採用的手術叫小樑網切除術,是在眼睛黑白交界的輪部開一洞口,將房水引流到結膜下。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達到更低與更平穩的眼壓,減緩疾病惡化,掌握治療黃金期守護靈魂之窗。」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頻率計畫,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帆醫師說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初期就診時,需觀察用藥反應,約1~3個月需回診,兩年內約4~6月安排一次相關檢查評估,兩年後若病況穩定,檢查的頻率就可延長,但最終仍須依據主治醫師的評估診斷為主。」民眾熱烈響應世界青光眼週 拯救視界刻不容緩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級主治醫師劉瑞玲醫師說到:「世界青光眼週就是要讓大家多認識青光眼,青光眼會導致失明,但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失明,與青光眼共存,定期追蹤,才是最好的方式。」青光眼雖然是一個可能導致失明的疾病,但只要及早發現,以正向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與醫師同心協力運用可行的治療方式,儘可能穩定控制眼壓,並不必然會導致失明。定期回診追蹤檢查,掌握疾病的進程以調整治療策略,是青光眼治療必經之路,期望青光眼病友能以正向的心態與醫師共同努力守護靈魂之窗。
Janet自曝近視高達1450度! 授5妙招守護孩子視力
女星Janet(謝怡芬)5日出席台灣近視病醫學會新版兒童近視衛教手冊記者會,擔任形象大使宣導保護視力,笑說:「我跟別人打賭誰的近視度數比較深,輸的要請吃飯,從來沒輸過,因為我的近視1450度!」她自幼飽受高度近視之苦,擔心兩個兒子會遺傳到近視,不讓孩子過多接觸3C用品,也盡量安排戶外活動、鼓勵吃胡蘿蔔跟枸杞等,守護孩子視力健康。近視是病 高度近視恐產生多種病變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近視列為全球「流行病」,根據統計,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小一時達到19.8%,小六更大幅增加到70.6%[i]!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吳佩昌表示,近視的成因是由於眼睛肌肉痙攣,無法對焦造成眼軸拉長,因而形成近視。目前醫學研究認為,近視無法自行恢復,只能控制度數增加,年紀越輕罹患近視,度數增加會越快速。尤其近視度數超過500就屬於「高度近視」,會增加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甚至有失明風險。呼籲家長定期帶孩子檢查視力,多到戶外走動,遵守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原則,對於視力保健都有幫助。「什麼都看不到」 自幼眼鏡不離身 Janet分享自己從小就飽受高度近視之苦,從5、6歲開始就因為800度的高度近視要戴厚重的眼鏡,練習小提琴或是日常活動都很不方便,甚至無法參加最喜歡的游泳比賽。後來8歲時改用硬式隱形眼鏡,戴一整天讓人又硬又痛。由於平常工作都戴隱形眼鏡,外界不知道Janet的近視高達1450度。遺傳是近視的成因之一,她感嘆:「跟很會念書的姊姊比起來,我算蠻愛到外面玩的小孩,居然也變成大近視。我早上起來就是那種,如果沒戴眼鏡,真的是什麼都看不到,我只看得到顏色,輪廓都看不清楚,好像殘障一樣。」避免影響孩子 Janet分享守護視力Janet和丈夫George育有6歲和3歲的兒子,身為二寶媽的她特別注重孩子的視力健康,前陣子聽到6歲的老大說視線濛濛有點看不清楚,立刻到眼科請醫師檢查,所幸目前小朋友視力正常。Janet也笑說,要是自己在家帶小孩,一聽到他們的叫聲,還得先「摸到」眼鏡才能過去查看究竟,好在George視力非常好,比她更能勝任「1打2」的工作。Janet分享:「我很擔心我的小孩,會不會跟我一樣高度近視,所以我們真的是會定期讓他們在外面跑來跑去,當然也不是擔心近視就不能看電視,我們也是會大家一起看電視,看最久只能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在看電視的過程,我們會一直提醒說,不要離太近。」從小就定期讓孩子給眼科醫師檢查在家中會適時提醒看電視要保持適當距離目前還不讓小朋友使用接觸電腦平日鼓勵小朋友到戶外玩耍,有空的時候更主動帶小朋友到戶外活動,去海邊、爬山,看綠色風景。飲食部分鼓勵小朋友多吃對眼睛好的食物,例如胡蘿蔔跟枸杞等。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家長重視近視是一種疾病的觀念,從孩子幼兒期開始就應該建立正確護眼123習慣,定期就醫掌握及控制度數,打造孩子的好視力,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能降低近視病之威脅,奠定國家未來發展之競爭力。[i]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5
全台逾7成小六生近視! 眼科醫曝:約5成家庭未落實近視「控制」
近視被世衛(WHO)列為全球「流行病」,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小一時達到19.8%,小六更大幅增加到70.6%[i]!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吳佩昌表示,根據調查,發現5成家長沒讓孩子進行近視控制,且高達9成家長未及時帶孩子到眼科檢查。度數>500度 1/5機率恐失明吳佩昌指出,近視度數會逐年增加,從幼兒園開始到國中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約100度;上了高中後約每年增加50度。而高度近視後(度數>500度),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5有失明風險。台灣近視病醫學會透過線上民調,蒐集3000份家中有6至15歲學童的家長,針對家中學童近視狀況進行分析。受訪家長中超過5成的家庭,兒童罹患了近視,且9成以上近視度數已經超過100度,甚至有高度近視兒童(度數>500度)的家長人數將近100位!從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多數家長有近視控制的觀念,但隨著科技進步,大眾對新的近視控制技術認知度不足。僅5成家長帶家中學齡兒童進行近視控制,且只有1成家長有根據國健署建議,在3歲時帶小孩到眼科檢查,顯見近視對兒童的重要性並未普遍被家長重視。近視控制 vs 近視矯正有何不同?吳佩昌表示,台灣自2018年開始推動近視病防治,2022年與2017年相比,高三高度近視人口以下降12%,便是因為台灣已正視近視是一個疾病的問題,也相對應的提出有效的保護眼睛政策。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說,減少10%人高度近視,等同於減少上百萬人的失明風險。由於近視無法逆轉,兒童應於適當年齡開始做近視控制,而非單純近視矯正,以免度數飆升,發生嚴重眼睛併發症。近視控制配戴傳統鏡片或隱形眼鏡,矯正近視的度數,達到視力清楚的效果。但視力矯正並非治療控制,度數仍然會持續惡化與增加,不良的用眼習慣更會加速惡化。近視矯正經由醫師診斷進行近視矯正,包括低濃度散瞳劑藥水、角膜塑型術,也有加入新光學技術的治療性鏡片或日拋軟式治療性隱形眼鏡,可以在矯正近視的同時,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速度。護眼三要123定期就醫檢查。每日盡量 2 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吳佩昌呼籲,若小朋友真的近視了,及早開始就醫近視控制,愈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家長除了注意兒童平日作息,盡量每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並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跟均衡飲食之外,特別要注意小朋友用眼時間跟看書的姿勢,保持眼睛與書本35至45公分的距離,用眼30分鐘也要記得休息10分鐘。[i]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5
近視千度!視力僅剩0.1 新型飛秒雷射手術助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白內障不只是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最大殺手,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中標。一位女性患者近視高達2,000度!年紀輕輕就產生早發性白內障,視力僅剩0.1。知名眼科診所院長謝旻蒼親自進行新型白內障微創手術,使用高科技飛秒雷射儀器精準定位,不僅取代傳統手術器械,更安全、傷口小,患者恢復迅速,找回「睛」彩人生。白內障主要成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由於水晶體的功能是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楚的成像,類似照相機鏡頭。當水晶體產生混濁的時候,聚焦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效果就會變差,導致視力模糊。眼藥水有用嗎?手術很痛? 破解白內障3大迷思Q:眼藥水可不可以治療白內障?A:藥水沒有辦法直接治療白內障,頂多只能延緩惡化,要改善視力仍需進行手術。Q:白內障手術很痛?A:傳統手術傷口較大,術前須先施打麻醉針,過程會有點不舒服。現今已進展到微創的超音波乳化術,只需要在眼球表面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麻醉,手術過程也僅有一些痠脹感,因傷口如筆尖大小約0.2公分,痛感也不大明顯。Q: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就好?A:白內障放到熟,水晶體會過硬,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導致手術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超音波能量才能震碎水晶體,會影響術後效果跟恢復時間。建議患者若感到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高科技儀器輔助新型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手術前醫師會先進行眼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檢查,並藉由高科技儀器,如OCT電腦斷層掃描、角膜地形圖、光學式水晶體測量儀器、角膜內皮細胞儀等,提供治療建議。謝旻蒼院長說明,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先於角膜製作一個0.2左右的小截品,接著利用超音波探頭將水晶體震碎再吸出來,再置放人工水晶體,約20分鐘就完成,當天即可回家休息、不需住院。有別於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需以手術器械製作截口,新型「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以電腦自動化程式操作,利用雷射於角膜表面製作截口及於水晶體前囊製作正圓形的囊袋,並利用飛秒雷射預先分解晶核,這些動作不只更加精準安全,還可降低術中所使用的超音波能量,減低角膜水腫機率、加速傷口復原。另外還有影像導航系統協助精準定位,縮短手術時間。擁有醫術更重視醫德!謝旻蒼醫師每年都會深入偏鄉進行義診。由於診所位處嘉義,考量阿里山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患者罹病經常延誤就醫,為了照顧當地居民健康,他特別率領團隊為民眾檢查視力,確認是否有白內障、青光眼或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問題,及早發現有助及早治療。醫師最後也提醒國人,長時間使用3C會導致近視度數急遽上升,建議看近距離保持40公分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且定期做視力檢查,才能保護靈魂之窗,遠離白內障的威脅。
眼壓正常也會青光眼 膽固醇高低也密切相關
青光眼是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其潛在危害在於患者發現任何異常之前,悄悄偷走你的視力與視野。目前全球青光眼人口約有8000萬人,而在台灣青光眼患者約40萬人,相較於過去十年,約增加6成,其中青壯族群的比例逐年增加。顯示青光眼已非老年人專屬疾病。眼壓不高、HDL濃度較低 都可能青光眼 臺中榮總眼科部王俊元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漸進性的視神經的病變,伴隨有視野的缺損。正常人的眼壓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間。青光眼造成視神經產生病變的可能是因為「高眼壓」產生壓迫,眼壓正常之民眾,但仍可能因血液循環等因素,讓視神經產生退化,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台灣就有1/3患者屬「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部分患者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影響青光眼視神經的血液循環等因素,始終是眼科醫師努力研究的重點。過去研究指出,血中膽固醇太高,會影響到視神經的血液循環,是造成青光眼的危險因子。膽固醇大致可分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結果發現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其HDL血中濃度比正常人低,青光眼嚴重患者,其HDL濃度越低,已刊登於最近一期眼科國際期刊Molecular Vision。推測HDL對眼睛有保護作用,但青光眼病患HDL含量較少,可能的機轉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被譽為“好膽固醇”不足,影響眼部血液循環的順暢。這項研究可提醒病患,保持正常的膽固醇,有助於降低青光眼惡化的風險。控制三高有氧運動 早期檢查早期治療范小姐一年前診斷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視神經退化併視野缺損,接受青光眼藥物治療,當時合併三高,配合內科醫師的治療,穩定的控制膽固醇、血糖、血壓,經過一年追蹤,目前青光眼保持穩定。另一青光眼病患劉小姐,原本低血壓與心跳太慢,常手腳冰冷,為了改善血液循環,聽從醫師有氧運動的建議,而投入馬拉松慢跑,按時點藥,規律的作息,這五年來青光眼控制得很穩定。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是一種慢性、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的疾病。超過35歲,建議每年做一次詳細的眼睛檢查。若有高度近視或有青光眼家族史,更應提早到18歲接受青光眼檢查。利用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簡稱OCT),可以檢查出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與變化,診斷出早期青光眼。青光眼患者,應遵循醫囑接受治療,定期回診,與內科醫師配合,控制好內科疾病,透過有氧運動,規律的作息,可減緩青光眼的惡化。
天王周杰倫送上43歲生日大禮 彈頭左眼白內障驚爆失明
「南拳媽媽」彈頭出道19年終於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時光女伶》,特別選在自己43歲生日,也就是12月20日這天發行,對他來說意義非凡。彈頭說這張專輯含金量之高,不僅有天王周杰倫、張震嶽加持,幕後製作團隊名單更是驚人,每一位都是華語音樂流行樂頂級老師。邀來鍾興民、李庭匡、曹登昌、周自從、丁天牧、于冠華、劉芳志、凃凱傑等一流好手共同打造個人專輯,彈頭說:「我現在是最資深的歌壇新人,出道19年才推出個人首張專輯,一切都要感謝杰倫。」重感情的彈頭永遠記得,周杰倫在2015年1月1日許的願望:「希望彈頭有朝一日能推出個人專輯。」經過多年累積音樂能量,彈頭答謝周董的厚愛和看重,在43歲生日前夕交出了這張充滿個人特色重量級的音樂作品《時光女伶》。彈頭感性透露:「這一切我回頭來想,就是命中注定的,杰倫根本不知道,我因為他8年前元旦許下的願望,我戰戰兢兢、一步一腳印真的做出了這張專輯,我非常感謝他,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我要用我的音樂作品向他致敬。」此外,彈頭在生日前驚爆失明危機,據了解,因為高度近視導致早發性白內障,彈頭的左眼長達兩年幾乎看不見,滿滿的演出行程兩岸三地四處飛行,日前將專輯完成製作之後,終於下定決心面對眼睛的問題,「我近視高達900度,還沒開刀前,看周圍的人都好朦朧,每個女生都像是林志玲,經過這一次的開刀手術,深知健康是最重要的,呼籲大家要好好愛惜身體」。出道19年才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彈頭說一切都要感謝好友周杰倫。(圖/翻攝自彈頭臉書)
別再因害怕手術延誤治療白內障 衛教大使林心如籲40歲以上定期眼科檢查
白內障是相當常見的眼睛疾病,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越來越混濁,便會出現視力模糊、眩光、重影、色彩度降低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更會加速失能風險。不過,許多人常會因為害怕白內障手術而延誤就醫,甚至等到白內障「熟了」水晶體完全混濁,不得已才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眼科醫療品牌舉辦發佈會,讓民眾了解事實上白內障手術有更安全的「SMART飛秒雷射」可以選擇,並邀請藝人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這些」都是白內障危險因子 嚴重影響視力、生活白內障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老化,使得眼睛水晶體漸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蔡德中表示,除了老化以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等)或外傷都有可能是白內障產生的原因。另外,3C產品的使用也是白內障的危險因子之一。蔡德中醫師提到,像手機的光源通常都是LED,LED光源的藍光比例比較高,現在使用手機的機會增加,藍光傷害也成為目前很注重的危險因子,此外高度近視也是誘發早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白內障的症狀會漸進式進展,許多患者一開始可能會不以為意,但當水晶體混濁到一個程度時,視力障礙嚴重,生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蔡德中醫師表示,開車、走路等都會受到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安全考量而不敢出門,社交活動減少變得很消沉。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 SMART飛秒雷射具3特性提升手術安全目前手術是根治白內障的唯一方法,隨著科技發展白內障手術也越趨進步,除了一般飛秒雷射外,現在還有具備低能量、小光斑、高頻率3大特性的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能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蔡德中醫師說明,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跟其他飛秒雷射,最大的不同在於SMART飛秒是低能量雷射,而低能量雷射的優勢因為它的小光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會較少,手術的安全性更會大幅提高,這是最大的差別。醫師認為,對於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民眾,或是本身角膜有缺損、退化,以及水晶體有受傷、不完整等手術較困難的個案,如果有飛秒雷射的輔助,能讓醫生更有信心地處理困難之處,另外像高度近視對於視覺品質、散光等屈光的預後要求較高的話,配合高階人工水晶體以及飛秒雷射會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 攜手醫師籲40歲以上定期檢查隨著近視人口增加、3C使用等影響,早發性白內障也逐漸增加。擔任SMART飛秒白內障衛教大使的藝人林心如也提到,自己工作關係常常會面臨攝影棚內的強光、相機的閃光燈等,再加上家人曾罹患白內障,讓她更早意識到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在發佈會上,林心如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掌握適當手術時機,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蔡德中醫師也特別提醒,高度近視的民眾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若度數有明顯變化,很有可能是早發性白內障徵候,應前往眼科醫療院所由醫師進一步確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