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
」 痛風 尿酸 糖尿病 痛風石 余光輝小心!這種「蛋白質」吃多會出事 醫師警告:腎功能惡化風險高40%
想要減重增肌,蛋白質必須要吃夠。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別吃太多牛排、豬排等紅肉,可能會給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還強調「真的不是危言聳聽」。蕭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紅肉吃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他建議可選擇植物性蛋白、白肉、乳製品等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上分享案例,表示有一名學員之前為了「吃夠蛋白質」,狂吃紅肉,特別是牛排,結果不僅體重沒降,還出現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狀況,讓他提醒「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蕭捷健指出,根據國外科學期刊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經過追蹤了超過60000名參與者,發現吃紅肉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對此,蕭捷健給出建議,可以將紅肉換成豆腐等植物性蛋白,雖然體重只減一點點,但整體的心血管風險、腎功能都能大幅改善。蕭捷健還透露,後續該名學員減重6公斤,回診時抽血檢測,結果腎功能、高尿酸的問題都已改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降回了正常值。此外,蕭醫師還在另外一則發文中指出,又想要吃蛋白質,又想要保護腎臟,可以選擇白肉、乳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對腎臟的負擔比較小,甚至蔬菜與水果的蛋白質還可能有保護腎臟的功用。 蕭捷健表示,「當我們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紅肉,會產生較多的酸性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由腎臟過濾和排出體外,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腎臟的工作負擔,進而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還有,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問題, 會進一步影響腎功能。至於水果、豆類、蔬菜等,則是相對偏鹼性食物。」蕭醫師還提醒:「怕有些人不知道,還是介紹一下。『紅肉』指的不是紅色的肉,而是『四隻腳動物的肉』,『白肉』指的是雞,鴨,魚和海鮮。雖然豬肉煮熟呈白色,還是算紅肉。而鮭魚雖然是紅色,卻算是白肉。堅果、干豆和扁豆,含有高蛋白質。肉類、魚類、牛奶和雞蛋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圖說
三餐狂吃2食物!一家人竟「全罹糖尿病」 醫驚:罹病率100%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過去的糖尿病看診經驗,其中有一家人先後來找她看診,結果通通都確診糖尿病,罹病率高達100%,她進一步詢問才發現,這一家人每天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楊智雯醫師提醒,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忽略了吃進去的食物種類,長期偏好特定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影響了身體健康。楊智雯醫師日前在粉專「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發文指出,60歲以上的台灣人,每5個人就有1個得糖尿病,機率是20%。她也分享曾遇過的案例,表示有一家人全部確診糖尿病,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三餐都吃炒飯、炒麵,而且一定加辣椒醬、醬油,甚至「一個人可以連吃3碗」,也不需要有配菜和蛋白質,等於一餐吃下10份的醣,血糖立刻飆高到4、500mg/dl。楊智雯醫師指出,只吃大量的醣很快就有飢餓感,因此又會再進食,造成持續的高血糖,再加上醬料裡的鈉含量高,會增加脫水的風險,容易引發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這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分成兩型,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則與家族遺傳有高度相關,所以常會看到一家人都有糖尿病的情況,但她也提醒,不是家裡有人得糖尿病,其他人也一定會罹患糖尿病,糖尿病也可能是吃出來的,「當飲食採取高碳水飲食,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肥胖」。至於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為何?楊智雯醫師說明,通常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的脂肪堆積、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素有關。若想改善胰島素阻抗,她也分享3招調節方法,分別為「減少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多吃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增加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
全家陸續確診糖尿病 專業醫解釋:三餐都「這樣吃」釀禍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解釋,其實很多人的糖尿病都是「吃」出來的,他就分享自己曾經歷過一個案例,一家人陸續確診糖尿病,細查之後,才知道原來與他們家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聯。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自己在出席電視節目錄製時曾提到,台灣60歲以上人群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0%。但是在他的診療經驗中,曾遇到一個家庭的糖尿病患病率竟達到100%,這引發他對飲食習慣與糖尿病之間關係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這個家庭的飲食習慣後,楊智雯醫師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們的日常飲食,這個家庭的每日三餐幾乎都以炒飯、炒麵為主,而且每次都會大量使用辣椒醬和醬油調味。楊智雯醫師表示,家庭成員中有人因為食物太過美味,常常一餐能吃下三碗加了辣椒醬的炒飯或炒麵。但這種飲食方式導致每餐攝入的醣量相當於10份之多,遠超健康標準。更糟糕的是,這戶人家的餐食中幾乎沒有配菜和蛋白質,這也導致血糖迅速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由於缺乏其他營養成分,這種高醣飲食很快會引發飢餓感,促使他們再次進食,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當的飲食習慣引起的。楊智雯醫師以台中人喜愛的炒飯、炒麵為例,指出過度使用辣椒醬和醬油等調味料可能導致血糖急劇上升。他同時也提到,有些患者一餐可以攝入相當於10份醣的食物,導致血糖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楊智雯醫師也提到,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和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和肥胖等健康問題。楊智雯醫師特別提醒,雖然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與家族遺傳高度相關,但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疾病的發展。楊智雯醫師還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代謝率下降,加上不當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不利於血糖的調節,其中造成胰島素阻抗的主要原因,包括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脂肪堆積、以及壓力和睡眠不足。為了應對胰島素阻抗,楊智雯醫師提出了三個關鍵的調節方法,分別是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以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楊智雯醫師建議降低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的攝入,同時強調運動,特別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的重要性。
湯圓熱量大公開!排名第一竟是「這口味」 醫:吃4顆得快走1小時
今(24)日為農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除了提燈籠、賞花燈外,許少人也準備吃元宵、湯圓,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朱姵穎針對市售湯圓的熱量進行排名,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芝麻湯圓」,她提醒大家,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過量食用可能給腸胃帶來負擔,因此在享用這些美食時應留意攝取的熱量。朱姵穎透露,不久前在門診收治一名75歲奶奶,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長時間以來定期檢測血糖,且在飲食上也保持控制,然而在前幾天,突然感到頭暈,血糖值升至200比平時還高,後來得知,這是因為她在近期元宵節,一時沒有抵擋住誘惑,飲用了紅豆湯和湯圓,引發高血糖。朱姵穎表示,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吃多了不僅容易造成腸胃過大的負擔,例如脹氣、胃痛,糖尿病者食用過多的湯圓,也可能因為糯米外皮及甜內餡,使血糖飆升,她進一步解釋,若一位50公斤的民眾食用四顆芝麻湯圓的熱量,估計也需要進行快走(6公里/小時)1小時又8分鐘的活動才能消耗掉熱量,若是騎腳踏車(8公里/小時)則需1小時又33分鐘才能消耗掉。朱姵穎指出元宵、湯圓皆屬於全榖雜糧類,攝取4顆甜湯圓或5顆鹹湯圓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因此一般民眾吃湯圓也要留意熱量攝取,若當餐有吃湯圓,可將湯圓代替為主食,避免額外攝取其他碳水化合物食品,就能減少澱粉、熱量攝取過多,同時附上一張市售的湯圓熱量排行給民眾作為參考依據。朱姵穎提到,若是在煮鹹湯圓可增加蔬菜攝取,例如茼蒿、香菇、小白菜等,並以洋蔥、昆布等蔬菜湯底取代大骨或油蔥酥爆香的高湯底,可以減少油份與熱量攝取,飯後也可站起來輕鬆走走,幫助消化,輕鬆避開高熱量。朱姵穎提醒,胃腸消化功能不佳者,則應細嚼慢嚥並淺嚐即止,避免因食用過多的糯米與甜食,導致腸胃不易消化,產生胃痛、胃脹、胃食道逆流等狀況。三高患者要經常控制均衡飲食,尤其是糖尿病者,若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腎病變,因此建議糖尿病者選擇無餡湯圓,搭配代糖或是無糖紅茶、玫瑰茶或豆漿,或是搭配枸杞、桂圓或薑汁攝取,用來代替傳統甜湯。若為高血壓、腎臟病及高尿酸者,朱姵穎說,應避免食用高鈉與高鉀的鹹湯圓湯底,含磷量高的甜湯圓內餡如芝麻,花生等,也盡量避免;可選擇無餡湯圓、避免喝湯,或是可搭配白木耳、蒟蒻,以增加飽足感及減少熱量攝取,讓美食不至於造成身體負擔。朱姵穎建議,可自行製作低磷低鉀的水晶湯圓,主材料可挑選以低氮澱粉為主的樹薯粉、西谷米粉,內餡可選擇搭配紫心地瓜、黃心地瓜、紅心地瓜等,並選擇無糖沾粉,糖尿病、洗腎病人都可以吃,但也都要避免食用過量。家中若有長輩、小孩或吞嚥困難者,家裡煮湯圓可善用蓮藕粉﹑地瓜粉將湯汁芶芡,並且在食用湯圓前,先將湯圓剪成小小塊,能方便吞嚥、降低嗆、噎到的風險。
豐盛年菜要注意!專業醫提醒4高鈉年菜要迴避 3款水果恐引發痛風危機
9日為除夕夜,相信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十分豐盛的菜餚,這對於一些罹患慢性疾病,長年需要進行飲食控制的民眾而言,無疑是個致命的誘惑。但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先後在FB發出兩篇文章,指稱民眾這幾日在吃年菜的時候,4種含有高鈉的菜餚其實要稍微注意,同時另外也點名有3種水果是有引發痛風的可能性。戴定恩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他先是點名冷凍食品、精緻肉類、加工醃漬物與火鍋湯底,其中都含有高鈉,更表示高鈉飲食容易誘發泌尿道結石,對長輩身體有很大的負擔,戴定恩醫師針對這些食材的詳細說明如下:冷凍食品為了在過年期間求方便、求新鮮,許多食材都會使用冷凍方式來製作,無論是冷凍調理包還是冷凍生鮮,為了保鮮與口感,經常會加入解凍時除濕用的磷酸鹽,湯底也會使用大量醬料調味,美味之餘,鈉含量也是非常恐怖的!精緻肉類常見的加工肉類,像是罐頭肉品、鮪魚罐頭,鈉含量都是不低的哦!除了罐頭之外,年節時祭祀、年菜熱門的臘肉、肉乾、鴨賞,也都是經過加工的肉品,別看它份量不多,小小一片肉乾鈉含量都有可能超標!加工醃漬物越好吃的食物,往往有可能越危險!除了加工肉品之外,過年桌上常見的點心蜜餞、一鍋好吃筍乾,都屬於加工醃漬物哦。這些醃漬物在製作過程都可能會加入大把的鹽與糖,吃太多都可能會影響健康。火鍋湯底過年圍爐,餐桌上必定少不了來一鍋熱騰騰的火鍋,雖然熱湯暖心也暖身,還是要留意當中的鈉含量!除了湯底與高湯塊在製作過程添加不少的鹽巴與味精,烹煮時加入的火鍋料也會增加湯底的鹹度,都會增加身體代謝負擔! 除此之外,戴定恩醫師也在另外一篇文章表示,年節飲食除了要注意高鈉問題外,其實也是有些食物會產生高尿酸。戴定恩醫師解釋,尿酸是食物裡普林代謝後的產物,當普林攝取過多,就會導致尿酸無法排出。這些狀況又特別容易在長輩身上發生,也是需要特別留意。而針對容易誘發尿酸的飲食,戴定恩醫師的說明如下:海鮮攝取要小心海鮮粥經常被大家戲稱為痛風粥不是沒有道理的!海鮮類的食物雖然有充足的營養,不過同時也含有較高的普林,平常適量攝取沒事,一但過量很可能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高糖水果別貪心雖然水果是有助身體健康的食物,不過大多數水果都含有糖分,糖會加速尿酸合成,一但攝取過多高糖分的水果,像是香蕉、葡萄、梨子,都容易導致痛風。建議大家可以多吃芭樂、李子這類的低糖分水果哦!少量酒精才安心過年團聚想要盡興,不少人會開瓶陳年老酒來慶祝團圓,不過大量的酒精代謝容易抑制尿酸排出,加上年節無節制的飲食,容易使得痛風情況發生!沒事喝水好放心「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過年大魚大肉,更是需要多喝水來維持身體健康。喝水除了能夠幫助尿酸排出,比起含糖飲料富含果糖增加普林合成,無添加的自然飲品更能避免尿酸和痛風發生。
尾牙痛風祭2/痛風不治療!40歲男竟領殘障手冊 「符合3條件」醫師:一定要吃藥
一位40歲男子罹患痛風卻始終不治療,全身關節處陸續長出痛風石,最後竟導致無法行走,只能領殘障手冊。醫師透露,若一年發作2次以上痛風,或已長出痛風石、或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就建議要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否則不只關節變形,甚至會導致洗腎、心肌梗塞猝死。「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土城醫院風濕過敏科蔡秉翰主任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大約僅有2~3成患者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因為很多人都是久久才發作一次痛風,如果要他們因此天天服藥,當然多數人都不願意!」蔡秉翰建議,如果2年左右才發作過1次痛風,可先從調整飲食著手,但如果一年發作2次以上,或已有痛風石、或因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那就務必要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關節時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蔡秉翰透露,曾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坐著輪椅就醫,原來他全身上下都長滿痛風石,因此導致他無法走路、也難以生活自理,甚至領了殘障手冊。「後來他服用降尿酸藥物之後,隨著尿酸濃度降低,全身的痛風石也逐漸縮小,雖然部分骨頭已壞死無法恢復,但最終他可以自己『走』出醫院了。」另外,如果已經發生腎結石,不僅會阻塞尿路影響生活品質,而且也會損傷腎臟功能,所以建議要趕緊服藥控制。過去認為長出痛風石才代表病況嚴重,但近年研究顯示,透過超音波檢查體內有結晶沉積時,尿酸就已經影響身體健康。(圖/報系資料照)腎功能差會影響代謝,所以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蔡秉翰建議痛風患者要定期就醫檢查,急性發作時服用止痛藥如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也要多加注意,若劑量過大,腎功能不佳者、B肝患者都可能因此病況惡化,建議還是諮詢醫師意見較有保障。
痛風者吃火鍋必閃食材出爐 乾香菇、納豆、蟹黃上榜
近期氣溫驟降、天寒地凍,相信火鍋、羊肉爐等熱騰騰的鍋類美食已經成為許多人聚餐的首選。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就臨床經驗而言,在冬天10個發作痛風的病人,有4個就是因為吃火鍋造成的。林軒任也分享了許多食材的普林值排行,其中乾香菇、納豆、蟹黃都被歸類在高普林值的食物中。林軒任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民眾不知道痛風發作到底有多痛,他曾聽聞病人解釋,那種痛的程度,連一陣風吹過都會痛!「所以痛風發作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啊!」林軒任醫師也提到,痛風好發於大拇指近端指節、膝蓋、腳踝、手肘,發作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且痛到幾乎無法活動。至於為何會造成痛風,林軒任解釋,主要是水分突然減少,或是體內的尿酸值突然升高。要治療痛風的話,要判斷是否為急性,如果是急性痛風,主要是採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秋水仙素、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如果痛風沒有發作,這三類藥物不建議長期使用。而如果是慢性痛風保養,主要是透過降尿酸藥物,像是第一代 allopurinol、第二代 benzbromarone、第三代 feburic acid藥物,但如正處於痛風發作期,但沒吃過降尿酸藥物,不建議此時開始服用。林軒任也分享容易讓痛風發作的地雷食物,其中高普林值得食物有牛、豬、鳥禽、文 蛤、牡蠣、花枝、 蝦、章魚、鯖魚、鯛 魚、鮪魚、蟹黃、乾香菇、納豆、肉汁、雞精、湯底等,這些食物每100克都有100至1000mg,務必要特別留意。林軒任醫師也在文章中表示,民眾如果痛風發作時,應該吃消炎藥物、秋水仙素,或類固醇。而民眾如果是長期高尿酸,又伴隨三高、腎臟、結石,或痛風石等問題,應長期服用降尿酸的藥物。而如果長期吃降尿酸藥物的民眾,面對到痛風發作時,應該繼續吃降尿酸藥物,如果在此之前沒有吃過,則是等到痛風緩解後再服用。接著最重點的地方就是,平時都要避開容易誘發痛風的地雷食物。
誤會大了?高尿酸與香菇無關 營養師揭「這4物」才是最大元兇
誤會香菇了?營養師陳嫚羚表示,過去香菇經常被誤會會影響尿酸,但最新研究指出菇類攝取量與高尿酸血症較低風險有關,真正易讓尿酸提高的食物則是,肉類、海鮮、含果糖飲料及酒精,但她也強調並非鼓勵高尿酸者多吃菇類,任何食物都一樣,適量才是最好的,正常食用的情況下,並不用擔心吃香菇影響尿酸。陳嫚羚於臉書專頁「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發文指出,根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台灣成年男性將近有5分之1屬於高尿酸;女性則約為10分之1。尿酸正常值參考範圍則為,男性3.4至7.0mg/dL,女性2.4至5.7mg/dL,太高或太低都容易引發健康問題,但目前大多數尿酸異常為高尿酸。陳嫚羚解釋,普遍大眾對於高尿酸印象較深的是與痛風有關,但實際上高尿酸的族群中大約有9成都不會引起痛風,反而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會提高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臟病風險,所以若發現有高尿酸問題,建議還是需要配合治療。事實上,飲食對血中尿酸的影響僅佔20至30%,其餘大多為體內製造。而容易會造成尿酸提高的食物為,肉類、海鮮、含果糖飲料及酒精。陳嫚羚說,過去香菇經常被誤會也會影響尿酸,但今年最新發表的研究同時以美國及日本的資料做分析,僅在日本的調查中發現,日本中年男性飲食中,菇類攝取量與高尿酸血症較低風險有關。推測原因是美國人菇類食用量少每年約1.4kg;日本人菇類食用量每年約13kg,其次是食用菇類不同,美國人較常吃蘑菇,日本人則常吃香菇、舞菇、杏鮑菇、秀珍菇,所以才在美國的資料中沒有看到相關性。至於食用菇類與較低高尿酸血症相關的原因,學者推測可能是因為菇類中含有黃嘌呤抑制劑,可幫助降低血中尿酸含量。但陳嫚羚強調,確切的機制還不清楚,所以並非鼓勵高尿酸者多吃菇類,任何食物都一樣,適量才是最好的,正常食用的情況下,並不用擔心吃香菇影響尿酸。
大雪將至!4生肖注意健康多休息 開運養生小秘訣看這裡
2023年12月7日17點34分節氣來到「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北方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關於「大雪」的養生,從中醫角度來看,此時已經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這裡的進補並不是一般所說的隨便吃點營養價值高的補品,而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冷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要有「去寒就溫」的意識與行動,遠離冰冷、寒冷的東西和環境,讓身心處在溫暖的狀況下。「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五行養生重點都是要順應天地寒熱的變化,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2023年「大雪」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龍、猴,注意飲食衛生,戒吃生冷油炸食物,避免病從口入。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此外要特別留意心臟血液循環系統方面的毛病,稍有不適便要去醫院做一下全面檢查。以下為國際命理學專家楊登嵙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雪」開運養生及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孫真人《修養法》曰:「是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咸,補理肺胃,閉關靜攝,以迎初陽,使其長養,以全吾生。」可以多食帶苦味的食物,如豬肝、雞肝、鴨肝、萵筍、芹菜、桔梗、西洋菜、牛蒡、枸杞、白果等。2.應適當吃些溫熱食物,以祛寒補氣血:牛肉、花生、核桃、大棗、桂圓肉、羊乳等。同時也得搭配些白菜、蘿蔔、茼蒿、荸薺、冬筍、橙子、柑、蘋果、梨等,清熱,消食通便。3.室內氣候乾燥,不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生、冷食物也要少吃,如蔬菜沙拉、冰鎮飲品等。4.《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天「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冬天養腎正是時候,以黑色食物養腎符合陰陽五行養生論。比如黑豆、黑刺參、何首烏、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物。5.現代人在生活中緊張焦慮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點,身體活動少,還有室內多使用冷暖氣等等狀況,容易造成「外寒內熱」或是「寒熱夾雜」型體質,若隨意採用進補的藥方,反而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所謂「上火」的症狀。另外,身體出現「四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體狀況異常,如感冒時,也不能驟然進補,否則可能使病況加重。二、衣的開運大法:1.一些人喜歡把圍巾當口罩,由於圍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纖織物,如果把圍巾圍在嘴上,呼吸時纖維和細菌等就會被吸入肺部,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2.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三、住的開運大法: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這個節氣,其實不能緊閉門窗。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如果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有人為了滋潤嘴唇,冬天常喜歡用舌頭去舔乾裂的嘴唇,結果越舔越乾、越裂。這是因為唾液是用來滋潤口腔和消化食物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層漿糊,風一吹,水分蒸發了,使嘴唇更加乾燥,甚至乾裂流血。2.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忌熬夜。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五、育的開運大法:1.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2.適當的戶外活動,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免疫力。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六、樂的開運大法: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閒適地散步、運動和活動,可以補充人體的骨本、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冬天的太陽是無價之寶,冬天養生,要多和陽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讓憂鬱遠離,讓人身心更愉悅。
男星「四高病史」病痛纏身外加脂肪肝 醫師警告「離猝死差一小步」
藝人林道遠過去因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打響知名度,身為美食老饕也曾經營燒烤、炸物店等副業跨界當老闆,他透露當時一天得吃上5片雞排,長期累積脂肪量驚人、嚴重影響健康,日前到《聚焦2.0》分享自身四高病史。林道遠同時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病痛纏身外,還有20年痛風史,現場醫師透過超音波實際檢測發現有「輕度脂肪肝」,被警告再不健康管理恐「距離猝死只差一小步」。36歲林道遠年紀輕輕就全身病,被檢測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前就已有發病徵兆,當時身體經常口乾、口渴,精神也異常疲憊,駕駛2小時車程無法直接抵達,需要中途停靠休息,在愛妻堅持下送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飆到330、三酸高油脂高達1063,是正常人的7倍,讓醫生直呼:「太誇張!這是可能突然猝死的!」林道遠驚覺事態嚴重,才讓他在4個月內勤勞運動瘦下20公斤,事後反省過去飲食習慣不良,年輕時手搖飲料必點全糖、又愛好家庭號碳酸飲品,經歷這次教訓讓他再也不敢暴飲暴食。林道遠近期忙於拍攝新戲,僅睡2小時就來錄影,因為睡眠不足、身體過於疲憊等因素,讓中醫師檢測不出林道遠的肝經,體能和自律神經皆是呈現異常狀態,被醫師警告「生活太爆肝」要避免常態性熬夜,中醫師也提醒民眾,平時若出現頭暈嗜睡、眼瞼出現黃斑瘤、小腿容易抽筋等狀況,就要注意是否為「高血脂」跡象,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六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男子腎結石疼痛不堪! 進行「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隔天即出院
50歲江先生,某天突然出現右側腰痛,疼痛持續不斷,而且開始出現血尿,讓他幾乎無法正常工作,就醫檢查後,發現右側腎臟有一顆1.5公分的結石,同時合併腎臟積水的情況。經與醫師討論,他透過「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沒有傷口,手術隔天就出院回家,也馬上回到職場工作,維持日常生活。腎臟結石 這些人易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醫師戴盟哲指出,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很常見的疾病,人體的尿液經由腎臟產生後會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排出體外,當尿液內出現結晶沉積就易形成尿路結石,絕大部份的結石都是從腎臟產生再順著尿液前往輸尿管、膀胱。其盛行率約為10%,有家族史、高鈣高鈉飲食、水分攝取過少、代謝性疾病、缺乏運動高壓力生活的病人較易發生;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疼痛、血尿及泌尿道感染。治療腎臟結石方法多 依據結石大小、形狀及位置目前治療腎臟結石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及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三種手術並沒有孰優孰劣,而是要根據結石的大小、形狀及位置來選擇最適合的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 侵入無傷口、術後恢復快戴盟哲說明,介於1~2公分這種大小的腎結石目前在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及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的指引,並沒有特別建議要使用哪一種手術,端看醫師跟病人討論而決定。不過,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在這種大小的結石有許多好處,它是一種侵入性但無傷口的治療方式,因不像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需從後腰畫一個傷口進而一路挖洞進到腎臟做手術,病人術後恢復很快,不需特別休養即可回到日常生活,也可以降低感染、出血和腎臟損傷等手術相關風險。尿路結石病人應定期追蹤 充足水分攝取與飲食控制戴盟哲建議,有過尿路結石的病人,除了定期追蹤外,更關鍵是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飲食方面要注意控制鈣、鈉和蛋白質攝取,避免高尿酸飲食,並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並限制氧化物攝取(如咖啡、茶和巧克力),保持適當運動以減少結石的復發。
母親節送禮小心!8款滴雞精大檢測 這款「廣告打超大」竟不合格
母親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選擇營養豐富的滴雞精作為禮物孝敬雙親,而新北市消保官針對市售8款滴雞精大調查,並委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檢測,發現所有產品均未檢出四環黴素或氯黴素等動物用藥及塑化劑,無食安疑慮,但「活沛多熬雞精」、「娘家常溫滴雞精」2款的成分標示不符規定,已請相關主管機關依法處理。消保官表示,「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規定營養標示值之容許誤差範圍為正負20 %,且食安法第28條規定食品包裝之標示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但調查卻發現有2款滴雞雞精成分誤差較大、不符規定。消保官指出,「活沛多熬雞精」標示其蛋白質含量為每100毫升5.2公克,實際含量卻是每100毫升3.8公克,未達其標示的80%,其標示的鈉含量為每100毫升21毫克,實則為100毫升56.8毫克,已達其標示的170%。此外,在各平台和狂打廣告的「娘家常溫滴雞精」標示其蛋白質含量為每100毫升8.6公克,實則每每100毫升6.5公克,未達其標示含量的80%,新北市消保官請業者陳述意見後,已將業者陳述內容彙整移送主管機關做後續查處。消保官指出,雞湯、雞精與滴雞精常被視為珍貴的補品,因各廠牌的雞精與滴雞精之原料雞品質、製程及萃取技術不同,價格也有很大差異,而雞精或滴雞精含有蛋白質、支鏈胺基酸、普林、鉀、磷、鈉等,對於有高尿酸血症、痛風、慢性腎臟病或高血壓等特定疾病之消費者,仍應謹慎注意。消保官提到,滴雞精性質屬農產品,可能因為每批雞隻生長狀況不同,影響產品營養成分,目前市售產品多為代工廠製造,呼籲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定期確認產品品質,以確保商品標示與實際內容相符,以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選購前要注意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清楚標明食材內容及來源,是否有營養標示、檢驗合格證明、「健康食品標章」或「SNQ國家品質標章」等,才能吃得營養又安心。
25歲女子解開鈕扣露出「大肌肌」!嘆腎功能老化至50歲 醫師震驚揭真相
一名25歲的年輕女子日前就醫,表示她的腎絲球過濾率只有75分,類似老化到50歲!並在診間解開衣服胸口釦子,露出手臂右側的「大肌肌」,詢問醫師如果肌肉太大塊會不會影響腎功能?對此,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指出,結實的肌肉應該就是腎絲球過濾率偏低的原因,但這只是假性偏低不是真的偏低。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日前門診出現一名有點害羞的25歲女性,帶著公司的體檢報告來看診,「她公司體檢抽血的腎絲球過濾率竟然只有82分,她不信邪又去另外一家驗了一次,這一次更低只有75分,他上網去查了一下,這個分數就類似老化到50歲的腎功能,他真的非常擔心。」洪永祥表示,該名女子沒有任何慢性病,也沒有家族遺傳病史,平常非常重視養身,也不太會長期吃中草藥止痛藥或含糖飲料加工食品等,「我幫她作了一系列檢查抽血驗尿超音波,等她回來看報告,除了腎絲球過濾率偏低,並沒有驗出任何的蛋白尿尿潛血或其他的腎臟異常,也沒有任何腎水腫、囊泡、結石腫瘤等,是一個健康的年輕腎臟。」正當洪永祥百思不得其解時,女子小小聲地問「如果肌肉太大塊會不會影響腎功能?」接著她解開長袖襯衫胸口上面3顆鈕扣,把長袖襯衫解開一半,拉下襯衫領口露出右側上臂肌肉,洪永祥坦言心裡震了一下,「哇好強壯的女生…。」但她隨即表示,肌肉應該就是腎絲球過濾率偏低原因,但這是「假性偏低不是真正偏低。」洪永祥向她解釋,一般抽血看腎功能,會抽血看血液中尿素氮跟肌酸酐的濃度,所謂的「腎絲球過濾率」是從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去回推腎絲球過濾率,肌酸酐是我們腎臟排出的,當你腎功能過濾率下降,你的血液中肌酸酐濃度就會累積越高,換算來的腎絲球過濾率就越低。既然肌酸酐來自肌肉,當然男生女生肌肉量不一樣,所以肌酸酐標準值男女也不同,女生標準值是0.9男生是1.3,一對男女若抽血出現同樣的肌酸酐數值,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男生是高的女生是低的,「但因為她的肌肉很大塊,比較像是男生的肌肉量,那我試著把他帶入男生的數據好了,果然換算出來是109.28分(這數據就好看多了),但她病歷基本資料寫的性別就是女生,當然換算出來就是偏低的女生數據。」此外,洪永祥也提醒,肌酸酐是肌肉內肌酸的分解產物,人體產生的速率大致是固定的,但有些常見因素會干擾肌酸酐檢驗值,包括:全身肌肉量大,如健美重訓者。某類的蛋白質攝取過多,如大量補充乳清蛋白與肌酸、動物性肉蛋白。服用某些會抑制腎小管分泌肌酸酐的藥物,有一些抗生素、胃藥會抑制腎小管分泌肌酸酐。上述原因都會使測得之肌酸酐數值「假性偏高」,造成腎功能被低估,無法真實反應出腎功能。「想當然耳這位強壯的女生符合了前面2個因子,因此她的血液中肌酸肝會偏高,用偏高的肌酸酐去估計腎功能,腎功能就被『低估了』。」洪永祥還補充,這類肌肉重訓者還是帶有腎衰竭的風險,如長期攝取太多的加工類高蛋白食品、過多高蛋白含高油脂高尿酸高磷酸鹽等、或是運動受傷橫紋肌溶解、痛風發作、水分攝取過少等…的確也會造成腎功能惡化,還是要請腎臟科醫師評估。因此他也建議最好做到下列幾件事,可以兼顧練肌肉又保護到腎功能:一定要攝取足夠的飲水(每天喝足體重的4%水量,運動每30分鐘多增加250ml)。降低所有傷腎的習慣,如熬夜、抽菸、含糖飲料等。多增加的蛋白質來源以植物性蛋白為主。增加腸道排毒(多攝取腎性益生菌與膳食纖維),不能便祕,每天固定時間排1至2次大便。每年至少一次驗血驗尿評估腎功能,若跟自己去年比明顯腎功能降低,就要減少蛋白質攝取量了。
真的冷死人!寒流急凍花蓮4人猝逝 這些人要注意保暖
入冬首波寒流報到,今天凌晨時分,花蓮感受到明顯寒意,未料上午又傳出1高齡長輩猝死家中,累計這4天濕冷天氣已有4人在家猝死,低溫天氣,尤其對長輩健康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威脅大;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按時服藥、做好頭部及身體保暖,如出現頭暈胸痛等不適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花蓮縣消防局資料顯示,連日氣溫變化,14日至15日上午10時,接獲3起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包括50歲女性、77歲女性及92歲男性。今天週末寒流襲台,花蓮上午又傳出93歲男子,在輪椅上無呼吸,消防局救護人員到場確認OHCA,最後家人選擇不送醫急救。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提醒,氣溫驟降,增加急性腦血管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有三高、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做好血壓監測、飲食控制,務必要按時服藥及落實保暖。陳翰興表示,睡醒後別急著下床,可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關節、暖和身體後再下床,若有開暖氣、暖爐設備,建議室內及戶外溫度溫差維持5至7度,避免溫差過大血管急遽收縮。溫度低、血管容易收縮,陳翰興指出,若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等症況,很可能是急性心臟病;若發現家人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平舉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中風徵兆,要及早就醫。天冷,民眾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或火鍋進補。陳翰興提醒,這些鍋物往往都是高鹽、高鈉,過量攝取會造成高尿酸、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也不利心血管,甚至還有引發腦溢血風險;建議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與忌口。消防局長林文瑞也提醒,寒流報到許多人在家門窗緊閉,建議最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尤其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中時,也要小心電熱毯、電暖器使用,勿靠近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災意外。
節氣「大雪」必須「吃苦當吃補」 4生肖身體不舒服忍不得
2022年12月7日11點47分節氣來到「大雪」,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2年「大雪」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戒吃生冷油炸食物,除了避免病從口入,還要特別留意心臟血液循環系統方面的毛病,稍有不適便要去醫院做一下全面檢查。俗諺道「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此時已經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這裡的進補並不是一般所說的隨便吃點營養價值高的補品,而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冷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黃帝內經》上也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特別整理了食、衣、住、行、育、樂的「大雪」開運養生及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孫真人《修養法》曰:「是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咸,補理肺胃,閉關靜攝,以迎初陽,使其長養,以全吾生。」可以多食帶苦味的食物,如豬肝、雞肝、鴨肝、萵筍、芹菜、桔梗、西洋菜、牛蒡、枸杞、白果等。2.應適當吃些溫熱食物,以祛寒補氣血:牛肉、花生、核桃、大棗、桂圓肉、羊乳等。同時也得搭配些白菜、蘿蔔、茼蒿、荸薺、冬筍、橙子、柑、蘋果、梨等,清熱,消食通便。3.室內氣候乾燥,不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生、冷食物也要少吃,如蔬菜沙拉、冰鎮飲品等。4.《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天「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冬天養腎正是時候,以黑色食物養腎符合陰陽五行養生論。比如黑豆、黑刺參、何首烏、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物。5.現代人在生活中緊張焦慮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點,身體活動少,還有室內多使用冷暖氣等等狀況,容易造成「外寒內熱」或是「寒熱夾雜」型體質,若隨意採用進補的藥方,反而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所謂「上火」的症狀。另外,身體出現「四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體狀況異常,如感冒時,也不能驟然進補,否則可能使病況加重。二、衣的開運大法:1.一些人喜歡把圍巾當口罩,由於圍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纖織物,如果把圍巾圍在嘴上,呼吸時纖維和細菌等就會被吸入肺部,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2.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三、住的開運大法: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這個節氣,其實不能緊閉門窗。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如果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有人為了滋潤嘴唇,冬天常喜歡用舌頭去舔乾裂的嘴唇,結果越舔越乾、越裂。這是因為唾液是用來滋潤口腔和消化食物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層漿糊,風一吹,水分蒸發了,使嘴唇更加乾燥,甚至乾裂流血。2.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忌熬夜。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五、育的開運大法:1.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2.適當的戶外活動,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免疫力。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六、樂的開運大法: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閒適地散步、運動和活動,可以補充人體的骨本、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冬天的太陽是無價之寶,冬天養生,要多和陽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讓憂鬱遠離,讓人身心更愉悅。
大學生體檢2/膽固醇超標已不妙「尿酸高更母湯」 心肌梗塞風險飆3倍
根據6000多位大一新生體檢報告,發現年輕人普遍體重過重、膽固醇偏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尿酸值異常也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專家提醒,膽固醇超標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若再加上尿酸超標,還會增加3倍的心肌梗塞風險,層層風險加下來,相當可怕。為何年輕人膽固醇超標?台大家醫科醫師詹其峰表示,主要還是飲食西化跟肥胖。「根據台大新生的體檢報告顯示,大約有1-2成學生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可能跟高中三年長期久坐讀書、準備考試有關。」不只如此,飲食內容也是關鍵。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泰潤說,「很多人以為是吃太多肥肉或海鮮,事實上食物所含的膽固醇影響很小,反而是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影響較大。」盧泰潤說,過度烹煮的食物大多含有反式脂肪,例如烘焙、油炸、鹹酥雞。飽和脂肪高的油脂如椰子油、棕櫚油,常使用於製作餅乾、蛋糕中,動物性油脂如牛油、豬油,則常存在於麻辣鍋、吃到飽這類食物中。食物的影響,不僅讓年輕人的膽固醇偏高,尿酸超標的情況也不少。詹其峰表示,根據4000多位台大新生的體檢抽血報告,除了膽固醇超標之外,排名第二是蛋白尿,但多數是泌尿道感染引發的暫時現象,排名第三就是尿酸值偏高。台南市立醫院所進行的2000多人體檢顯示,排名一、二分別是高密度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異常,排名第三同樣是尿酸值偏高。盧泰潤說,台灣人屬於南島語系基因人種,天生代謝尿酸的能力就比較差,如果飲食又攝取普林較多的食物,例如海鮮、濃湯、內臟、火鍋湯等,很容易導致尿酸值偏高。高中三年幾乎長時間坐著讀書、缺乏運動,讓許多大一新鮮人有過重問題,建議要調整飲食,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才能減去多餘贅肉。(示意圖/非當事人,林士傑攝)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國人三高盛行率可看出,台灣18歲以上成人有21.63%為高血脂族群,平均每5人之中就有一人的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超標,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詹其峰說,中小學的例行體檢大多是檢視發育的狀況,相較之下,大一新生體檢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此時孩子們已經「登大人」,透過報告上的數值,可以了解整體的健康狀態,對於未來可能衍生的疾病,也能早一步開始預防,或許就能改善成人高血脂的高比例現象。
「第四高」不自知?腎病變恐來襲 9大族群應定期抽血驗尿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結果,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再度盤據十大死因之一,腎病變與第四高「高腎壓」息息相關,不僅影響患者自身腎臟功能惡化、帶來後續透析風險外,更可能連帶提升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機率,加劇死亡風險,提醒民眾不得不多加注意。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說明,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與體內過多的液體,能承受的壓力有限,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時,可能加重腎臟代謝功能負擔,進而造成「高腎壓」,因此,三高患者於日常更應多加注意自身罹患腎臟病的風險。陳宏麟理事長分享,曾遇過一名60多歲的阿婆本身患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佳,4年前轉介抽血、驗尿後竟發現腎臟功能僅有40分,幸好在經過生活型態與治療的積極介入之後,至今三高仍控制良好,腎臟功能也恢復至60分及格程度,更顯示定期檢測與及早發現、及早控制的重要性。早期慢性腎臟病症狀可透過五字訣觀察,也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然而,陳宏麟理事長指出,通常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展至腎臟病中後期,因此,民眾除了隨時注意身體警訊外,最保險的做法是定期抽血、驗尿檢查腎功能,即有機會早期發現並控制高腎壓,便能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來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避免後半輩子需面臨透析等生活與經濟壓力負擔。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副理事長分享,國健署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已行之有年,其中便有「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等腎功能檢查,然而,民眾在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識感不足,加上許多中高齡者竟不知道自家附近診所即有提供成人健檢服務,常常誤以為要到大醫院才能進行健檢,反而因為懶惰或疫情限制等原因而拖延不願出門、錯失定期檢測機會,國健署統計也指出,往年成人健檢使用率竟只有約3成!黃振國副理事長提醒,40歲以上民眾皆應善用成人健檢服務,尤其是9大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家族腎臟病史、心臟血管疾病史、抽菸、肥胖者,應每一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並由臨床醫師持續追蹤。 台灣腎臟醫學會於今年發起「腎力倍增」計畫,號召各相關學會共同支持,盼能提升全民的腎臟健康識能,並提高風險族群的篩檢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長年推廣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透過基層診所專業評估,有助民眾及早揪出腎病變風險,而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也於下半年推動「2022全民腎力篩」計畫,深入全台近400間基層診所,提供腎臟功能檢查服務,讓民眾在自家附近診間便能得到充分的慢性腎臟病衛教資訊以及檢測資源,陳宏麟理事長也說明,期待能藉此鼓勵更多診所突破跨科別的限制、賦能所有基層醫護人員外,也達到「醫院診所、各有特色、各司其職」的目標。黃振國副理事長提醒,無論是否為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民眾只要前往自家附近診所,即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視自己身體狀態並在第一時間揪出疾病徵兆,如有發現異常或出現蛋白尿,即可及時轉介給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評估,並搭配生活型態調整及適當治療介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中年男痛風卻皮皮…拖1年才回診血壓飆高 驚覺罹患「致命心臟病」
痛風又稱代謝性關節炎,當涉及到蹠趾關節時也稱為足痛風,經常被描述為週期性發作的刺激性關節炎,造成關節紅、軟、熱、腫等現象,也會導致痛風石、腎結石,或者急性尿酸腎病。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近日在節目中透露,一名50多歲男子飽受痛風所苦,卻未按時回診,最後罹患高血壓心臟病,須放置支架。柳朋馳日前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個案,該名男子年約50多歲,曾因痛風到診所治療,但未規律回診,某次卻跑到大醫院掛號,希望領取效果更強的止痛藥,以緩解痛風症狀;經過相關檢查,醫師發現患者的收縮壓已達150毫米汞柱,腎臟功能也明顯變差,隨即提醒對方要多注意,避免病情繼續惡化。沒想到,男子依然不以為意,直到1年多後才回診,主述運動時有胸悶感,還會喘個不停;醫生當時先替患者做初步檢查,驚見其血壓已飆至180毫米汞柱,連忙安排運動心電圖,再轉至心臟科,結果顯示對方的血管嚴重阻塞,已達高血壓心臟病程度,需置放支架,否則有生命危險。柳朋馳提醒,痛風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所導致,而高尿酸不僅會誘發痛風性關節炎,也會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進一步引發痛風腎病變;由於腎臟功能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兩者互為因果,醫生也強調「民眾勿輕忽偶爾發作的痛風,嚴重都可導致致命的高血壓心臟病。」
工作忙沒時間喝水…中年男「左腹劇痛」臉刷白送醫 醫照X光驚:石頭卡住了
一位40歲男性上班族,經常一忙起來就是3-4小時,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雖然他偶爾感到腰背痠痛,只認為是工作姿勢不良,就不以為意,直到有天左下腹部突然劇烈疼痛伴隨噁心感,臉色蒼白又痛得動彈不得的他,緊急被同事送到急診,經X光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原來是之前1.5公分大的腎結石滑落到輸尿管裡卡住了。(圖/翻攝自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臉書)泌尿科醫師陳偉傑及羅詩修在臉書粉專表示,「尿路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結石形成的原因很多,水分攝取不足就是最常見的成因,水分過少導致尿液中草酸鹽、磷酸鹽、鈣鹽濃縮而析出成小結晶,日積月累之下就形成較大顆粒的結石。結石在腎臟形成,就可能隨著尿液移動至輸尿管、膀胱或尿道,而輸尿管和尿道比較細小,阻塞的現象和症狀就更明顯。」(圖/翻攝自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臉書)除了水分攝取過少的因素外,以下情形也是好發的高危險族群:年齡:好發於30-50歲正值事業衝刺的青壯年,其中以男性居多遺傳:約有30%的家族遺傳因素飲食:經常食用太鹹、太甜、鈣含量過高者其他疾病:尿路異常、前列腺肥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痛風者(圖/翻攝自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臉書)醫師指出,結石依照成分大致分為4種,首先是草酸鈣結石,草酸鈣結石是尿路結石中佔比最高約80%,形成於酸性尿液中;磷酸鈣結石,常形成於鹼性尿液中,好發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尿酸結石,常見於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胱胺酸結石,多為遺傳因素,常見於胱胺酸尿症患者。(圖/翻攝自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臉書)據了解,尿路結石的症狀有時候不明顯甚至沒感覺,一旦發作痛起來,有人形容「比生產還痛」;至於治療方式,醫師提到,一般是根據結石的位置、大小、影響尿路或腎臟功能,以及結石大小來判斷,目前有體外震波、開孔取石、微創內視鏡碎石手術等療法,提醒民眾若有腹部悶痛、腰酸背痛、排尿不順或血尿等情形,應盡速就醫。
27歲男「一天僅一餐」胖到130公斤 醫揭真相:他吃高達10人份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一名27歲男子近日因為下肢水腫、頭暈胸悶而住院治療,醫師發現男子的體重胖到130公斤,BMI值高達43,屬於重度危險性肥胖,由於男子宣稱自己一天只吃一餐,問題體重怎會如此「重量級」,經醫師事後揭露,這名男子雖然一天只吃一餐飯,但那一餐卻高達10人份。27歲男子胖到130公斤,原來那一餐他吃10人份。(圖/翻攝自白鹿視頻)據中國《白鹿視頻》引述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李露的說法,這名身高177公分,體重130公斤的男子從事夜間工作,白天幾乎都在睡覺,但他的飲食習慣相當差,「他一天只吃一頓飯,他一頓飯可以吃我們將近10個人吃的飯」。這名患者除了吃飯時會坐到床邊外,其他時間幾乎都不動,明顯就是生活習慣問題,近日男子是因為下肢水腫、頭暈胸悶而住院治療。經檢查,男子有高尿酸血症、肥胖相關性腎病,以及肥胖導致的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等疾病,經過一系列治療後,目前患者已經好轉出院。醫師李露。(圖/翻攝自白鹿視頻)很多人在瘦身時會選擇間歇性斷食法,藉由縮短用餐時間讓身體有更多時間消化、分解脂肪,在用餐的時間和範圍內則可不受限制隨便亂吃。不過這名男患者的案例也說明了就算一天吃一餐飯,但份量沒有控制好一樣會超過身體負荷。李露就提醒,減重並非減少一天的用餐時間和間隔就能達成甩肉的效果,份量與餐點內容也要好好選擇,以免造成身材和健康受影響。除此之外,有肥胖問題的民眾應該多運動、加上控制飲食,以免肥胖導致肝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