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
」 骨折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 跌倒 骨科名嘴張友驊散步跌倒過世!衛福部揭「老人常摔地點」 骨科醫:7類人注意了
資深名嘴張友驊在夜間散步時不慎跌倒,重創頭部,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多日救治後,於昨(11)日上午過世,享壽70歲。事實上,衛福部過去曾指出,107年的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對此,骨科名醫也示警,這「7類人」容易跌倒,請務必要特別注意。衛福部表示,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1年曾跌倒者有495人,這也代表著,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1年內有跌倒經驗。衛福部也提醒,分析長者最容易發生跌傷意外的地點,於室內分別是臥室、客廳、浴室;室外則是街道、公園、農地。而從長者跌傷的原因來看,第1位是滑倒或絆倒,其次是失去平衡或頭昏,第3位則是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衛福部強調,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另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主治醫師楊榮森曾經在《健康2.0-名醫觀點》頻道中說到,「俗話說衰老從腳開始,死亡從跌倒開始」,跌倒後可能引起骨折,骨折後很容易造成死亡。楊榮森提到,調查統計發現,若因跌倒後造成髖部骨折,會引起很高的死亡率,其中男性在跌倒後1年內死亡率達22%、女性則15%,雖經過幾年來大家的努力,女性已降至11~13%,「假如說跌倒造成的是腦出血,或是其他傷害的時候,死亡率會更高」。對此,楊榮森警告,臨床上有7種人容易跌倒,包括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視力不良、肌少症、平衡感不好以及骨質疏鬆症患者。若想要好好預防、強健骨骼,楊榮森建議,首先要好好休息保存充分的體力,再者要有適當的保護,除了運動使肌肉、骨骼更加強壯外,也要注意環境的安全保護,必要時可安裝扶手;最後,要適當運動,不僅對肌肉、骨骼、腦部組織、腸胃蠕動等等有益處,也會改善整體的力量及平衡功能,身體更強壯、健康後,也比較不容易跌倒,降低死亡風險。
陸女打完蚊子「手超痛」!蚊子沒打到 手指骨折了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一名35歲女子日前打完蚊子之後,左手食指腫脹、疼痛不已。到醫院一檢查,發現食指中指節的指骨,竟然「撕脫性脆性骨折」,讓醫生都感到吃驚不已。中國湖南「長沙第三醫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表示約一個月前,一名李姓女子因為左手食指腫脹疼痛就醫,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於是詢問女子最近有沒有受傷。醫師替女子檢查後發現,女子食指中節指骨撕脫性脆性骨折。(圖/翻攝「長沙第三醫院」微信公眾號)面對醫師的醫詢,女子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來,自己日前因為晚上不堪蚊蟲叮咬,曾用力拍打過蚊子,不過一個撲空,蚊子沒打到,事後想起來左手就是那之後開始不適。醫生進一步詢問後發現,女子曾經做過甲狀腺癌根治手術,術後長期服用優甲樂,以至於骨量減少,骨質脆性增加,即使是打蚊子這種日常動作,也可能導致骨折。甲狀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為甲狀旁腺是調節鈣、磷平衡的重要激素,甲癌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時,可能會傷及到甲狀旁腺,破壞甲狀旁腺功能,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調,使骨質大量丟失,骨密度下降,進而出現骨質疏鬆。術後為了防止甲癌復發,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服用超生理劑量的左甲狀腺素片(優甲樂),以滿足代謝的需要。而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會導致骨代謝活躍,加速骨量丟失,造成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自然大大增加。最後,醫生對李女的食指中節進行了夾板外固定處理,並建議女子可以透過服用鈣片、增加日曬等進行補鈣治療。醫生表示,骨質疏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後女性。而對於合併有內分泌疾病、結締組織疾病或者血液系統疾病者,即使是年輕人,也會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可能。因此這類患者應定期複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質;如果發現自己日漸駝背、脊柱伸展受限,或出現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甚至發生過脊柱、腕部、髖部骨折等,建議儘早就醫。
背部突然「啪」一聲 看護幫患者翻身竟致腰椎骨折
63歲的李太太是一位居家看護,平常的工作是照顧長期臥床需要翻身的患者。某次幫患者翻身時,突然聽到自己背部發出「啪」的一聲,感覺身體突然震了一下,這個背部的疼痛越來越嚴重,甚至痛到有點挺不直腰,至診所求診,服用止痛藥後雖有改善仍隱隱作痛。李太太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顏秉辰醫師,X光檢查發現第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並安排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與李太太討論治療計畫,決定壓迫性骨折採保守治療,並進行藥物治療來避免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持續追蹤三年,李太太的骨密度從原本的-3.1(T-Score)進步到-2.4(T-Score)。顏秉辰醫師表示,大多數人以為骨折是要承受很大的力道才會發生,但壓迫性骨折大部份並非承受大力道,有時甚至只是輕微的傷害就出現。而這其實跟骨頭強度跟品質變差有關,也就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骨頭變得比較脆弱易斷,造成的主要原因為年齡、性別、體重過輕、髖部、脊椎骨、腕部骨折、身高減少 (超過4公分)、父母髖部骨折史、抽菸、飲酒過量、長期臥床、衰弱症或少動;而其中年齡則為一個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以下主要族群,建議應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65歲以上的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65歲以前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50至70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脆弱性骨折者。 顏秉辰醫師表示,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20%),而骨質密度與年齡具有高度關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醫療照護,建議符合應檢族群都該接受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此外,也要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及鈣質,並視自己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司馬中原病逝/鬼王跌倒後驟逝 醫揭「7族群」是跌傷高危險群
「鬼王」司馬中原今(4日)傳出摔傷住院後因急性肺炎離世,享耆壽90歲。衛福部數據指出,2021年全台有1482人因跌倒跌落致死、2017年3280名受訪的65歲以上長者中,每6人就有1人在1年內跌倒。有醫師指出,跌倒致髖部骨折引發的後遺症或感染致死率可達50%,臨床上又以7種人最容易跌倒骨折。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曾在節目《健康2.0》表示,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視力不良、肌少症、平衡感不好及患有骨質疏鬆者,是臨床上最容易跌倒的族群,且這些人除容易因跌倒引發骨折,還會有更嚴重危害。楊榮森指出,俗話說「衰老從腳開始,死亡從跌倒開始,跌倒後可能骨折,骨折後就容易造成死亡。」調查發現,跌倒導致髖部骨折有極高致死率,男性跌倒後1年內死亡率達22%、女性15%,跌倒若造成腦出血或其他傷害則死亡率更高。復健科醫師林頌凱則表示,長輩常出現的關節退化、失智及3高等疾病中,最需注意的就是跌倒,跌倒致髖部骨折的致死率可高達5成,尤其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因此「不是死於骨折,而是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因感染致死」。楊榮森也分享增強身體與降低跌倒風險的撇步,除了要運動強健肌肉與骨骼外,也要好好休息補充體力,與做好適當保護,如在環境中增置扶手,且適度運動不僅對肌肉、骨骼有益,對腦組織、腸胃蠕動及人體力量與平衡功能都有幫助,身體健康不易跌倒,也能降低死亡風險。
78歲老婦力抗大腸癌卻因背痛受挫 一檢查竟是骨鬆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1名78歲罹患大腸癌老奶奶,想保護生命力抗癌症,但時不時感覺到背部劇痛,用止痛藥改善也有限,常讓情緒大受打擊,因此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不但身體多處壓迫性骨折,也有髖部骨折,骨密度僅有T值-5.2,立刻使用藥物與手術治療,僅數月後狀況大幅改善,甚至能夠遠渡美國探親。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之後開始下滑 高齡者體態有異小心骨鬆纏身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外科部部長吳長晉表示,人類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就開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紀是骨質疏鬆關鍵因子,女性在停經後,或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另外身體若有特定疾病,需要長期使用特定藥物,也會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質流失加快。骨鬆就像無聲殺手悄悄接近病患,沒有發生骨折前,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在體態改變上能夠發現端倪,如果身高比以前矮3到4公分,或靠牆站立後腦勺無法貼到牆壁,就是骨鬆常見矮與駝徵兆,如果再加上經常感到下背部疼痛,很可能已有壓迫性骨折,須立刻前往檢查治療。DXA骨密度檢測T值小於-2.5確診骨鬆 兩種類藥物協助提升骨質目前檢查骨質健康,會利用DXA骨密度檢測,以20至30歲女性骨質量做為基準,如果檢測T值在-1.0至-2.5,就已骨質缺乏,假使T值小於-2.5,就確診罹患骨鬆,78歲個案治療前T值只有-5.2,屬於嚴重性骨質疏鬆,須馬上接受治療,目前有兩大類藥物,能幫助骨鬆病患提升骨密度。人體憑藉兩種機制,維持骨頭新成代謝,蝕骨細胞破壞老舊不佳骨頭,造骨細胞製造出健康新骨質,原則上蝕骨與造骨速度應維持平衡,但骨鬆患者蝕骨作用太快,造骨速度跟不上,導致骨密度減少,因此治療上有「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協助病患提升骨質。骨鬆治療先促進骨質生成澳洲已實施 降低骨折手術複雜度加快復原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減緩蝕骨細胞作用,就像水庫減少出水量,等待造骨細胞慢慢長出骨質,目前健保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作為第一線用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造骨細胞作用,讓骨密度能快速提升,目前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健保規劃為第二線用藥,但國際治療骨鬆方針已有改變。澳洲醫療系統已考慮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作為治療骨鬆第一線用藥,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會因骨密度太低,增加手術複雜,例如使用鋼釘或鋼板,可能就要配合骨水泥固定,以免未來鋼釘鋼板鬆脫,手術後如果需要石膏或背架穩固骨折處,也會比其他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拆除。抉擇第一線用藥與醫師充分討論 治療骨鬆也要小心肌少症假如骨質疏鬆太嚴重,或骨折後要趕快恢復,在經濟條件許可下,可短期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等到骨質狀況改善,再回到健保第一線給付的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有助於快速減少骨折的生命危害,78歲老奶奶個案確認骨折後,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快速回升至-3.2。臨床治療常會發現,骨鬆時間一久常伴隨肌少症,因此除了攝取充足鈣質與維生素D外,最好也要充份補充蛋白質,也要有適量運動訓練,藉著身體活動穩固骨質與肌肉,恩主公醫院成立骨微創暨骨質疏鬆照護中心,就是希望不僅醫療支持病患,也能在生活中協助病人遠離骨折危害。
85歲老太太多處骨折不知已骨鬆 女兒駝背變矮竟然也同病
85歲苗栗獨居老太太,一年前在浴室滑倒引發髖部骨折,家人考慮老太太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接至台北就醫治療,醫生診察時發現,老太太不但脊椎曾經因壓迫性骨折使用骨水泥,手腕與肩關節也都曾因骨折接受手術治療過,醫師特別檢查骨密度,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就連陪同女兒竟然也是骨鬆患者。遺傳也是骨鬆高風險因子 家人患病最好也確認自己骨質狀況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廷明醫師表示,高骨鬆風險包括高齡、停經後、茹素、運動量少、長期吸菸喝酒等,在各界努力下,很多民眾都已經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其實遺傳也是骨鬆常見成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友罹患骨鬆,就要小心自己骨質是否健康,盡快主動接受檢查。王廷明醫師說明,85歲個案在髖部骨折前數年,就曾因骨折就醫,檢查確認骨密度T值僅有-2.9,但當時並未積極治療,導致後續骨折。此次陪同就醫的60多歲女兒,在診間時也被察覺到駝背,測量身高竟比年輕時矮了6公分,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2.6,雙雙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母女都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1年後母女骨密度都大幅提昇,減少未來發生骨折危險。骨密度小於-2.5就應規律治療 減少流失與加速生成對抗骨鬆威脅王廷明醫師提醒,單純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大部分患者常在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或輕微跌倒讓撞擊部位骨折,才知道骨質不佳,想要在危害發生前治療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先利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質,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最好要長期且規律接受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王廷明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藥物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台灣健保將前者訂為第一線用藥,可避免骨質惡化太快,後者則是第二線用藥,能快速提高骨密度,但假使骨鬆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趕快拉高骨質或骨折手術成功率,可以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不佳做手術增加失敗風險 可先加快骨質生長提高成功率王廷明醫師強調,臨床面對嚴重骨鬆病患要做手術,經常發現骨釘較難鎖在骨頭上,或更換人工關節時,容易發生鬆脫或下沉,導致手術失敗率上升,因此如果病人手術急迫性不高,經濟考量許可下,會建議先用藥物快速增加骨質,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併發症機率也會降低,未來再骨折發生率也會減少。簡單化用藥提高長期規律治療意願 適當營養與預防跌倒也很重要王廷明醫師也說,治療骨鬆如同高血壓,只要中斷用藥,病情很快會打回原點,但獨居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用藥方式容易很複雜,常會影響規律治療骨鬆意願,甚至忘記回診檢查與用藥,因此在診間會不斷提醒老人家,一定要規律回診外,也會根據病人狀況,簡單化藥物使用方式,增加疾病治療意願。王廷明醫師補充,骨鬆患者除了規律穩定接受治療,也要保持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並且預防跌倒也是重要關鍵,居家環境要保持明亮,浴室最好能安裝扶手,如果年紀較長行動不便,外出活動務必攜帶助行器或柺杖,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意外就不出門,適當運動對保護骨質與維持肌力有很大好處。台大醫院致力改善骨鬆醫護治療品質 臨床研究不斷獲國際肯定王廷明醫師提到,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鬆威脅日益增長,台大醫院對骨鬆醫護投入相當多資源,骨科部所有醫師都接受過相關訓練,也累積很多經驗,能根據每一位病患狀況,給予最妥善的治療處置。另外在學術研究上,台大體系醫院也不斷有臨床研究,甚至在世界骨鬆協會發表,並拿到很好的評價,希望能不斷提高骨鬆醫療品質。
5旬女擔心副作用堅持不用藥 骨質疏鬆一跌倒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
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偏方,訛傳以形補形的療效,目前依然有民眾深信不疑!在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文明病的今日,部分病患因為擔心長期使用西藥所帶來副作用,依賴這些民間偏方,最後反而陷入反覆骨折危機。一名居住在鹿港的50多歲女性,因經常腰酸背痛到醫院求助,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願意接受手術但不願治療骨質疏鬆,堅持使用民間偏方。幾個月後,在一次不小心的跌倒,導致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患者才終於點頭同意用藥治療。擔心用藥副作用反而招來更大傷害 骨質疏鬆後骨折易誘發併發症致命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志鎧表示,骨質疏鬆平常幾乎沒有徵兆,通常都是就醫後發現骨折,也意外發現骨質疏鬆。一旦醫師建議用藥治療,多數病人會提出質疑,骨折治療好就好,為什麼要一直吃藥?更多的是擔心副作用傷害身體!但事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不只手術較困難,也容易有併發症的產生,例如髖部骨折後,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良於行,嚴重者甚至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併發肺炎,褥瘡,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敗血症等致命問題。陳志鎧醫師進一步說明,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以上,-1到-2.5之間為骨量缺少,小於-2.5為骨質疏鬆,-3以下則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為骨折的高危險性患者!此50多歲個案即便接連發生多處骨折,仍不願意接受骨質疏鬆治療,最後因生活照護十分不便,在家屬勸說下勉強接受骨密度檢查,果不其然T值僅-3.8!不外乎年年骨折!高風險族群應及早關心骨質健康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陳志鎧醫師再次強調,人體骨質從3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如果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民眾就該及早接受檢查:包含早發性停經,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就要小心骨質受荷爾蒙與年紀影響,造成的大量流失;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喜歡靠大量咖啡或者是含糖飲料提神的夜貓子,或是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陳志鎧醫師也說,骨質疏鬆診斷目前標準檢查為DXA雙能量骨質密度檢測儀,當檢測T值小於或等於-2.5,就是骨質疏鬆,就應該接受治療;如果是-1到-2.5之間,骨量缺少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預防性用藥;如果骨質正常的患者,平常也應規律生活和運動,適切的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促進骨質生成已成骨鬆治療趨勢 長期用藥才能穩定骨質健康目前健保給付兩類藥物,分別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傳統藥物為減少骨質流失,可以擋住骨頭流失,但因為新生骨頭較緩慢,導致新舊骨頭交陳,骨質相對硬脆不健康。促進骨質生成是新一代的藥物,不只能加快骨質的生成,還能加速老舊骨頭的移除,所以新生的骨頭相對傳統藥物所產生的骨頭較為穩固。目前世界骨質疏鬆治療的趨勢已是超前佈署的概念:當T值小於-3.0或是不小心跌倒就有骨折產生的患者,就建議直接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但台灣健保給付規定仍較嚴苛,須曾經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但效用不佳,T值小於-3.0外,還要加上合併兩處骨折才核可給付。陳志鎧醫師提醒,不管是哪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使用藥物就是比沒有使用來的有保護骨質的效果!而且骨質疏鬆症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樣,都是慢性病的一種,需要持續的治療,最忌中斷!一旦停藥,不只骨質會流失打回原點,還有可能引發更厲害的骨折,造成手術的複雜與困難。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最新研究指出,在美國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Medicare),分析近50萬名接受治療骨鬆病患,骨質疏鬆的長期治療不只有助降低骨折發生機率,還有延續壽命與生活品質的邊際效益。治療骨質疏鬆需多科合併照護 有助減少共病危害生命陳志鎧醫師提到,治療骨質疏鬆不只侷限在骨科,許多內分泌疾病,腎臟病也會導致骨質流失,導致許多共病且惡化。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多個科別,且有中西醫共同照護,委由個管師協助病患,除了提醒回診用藥外,也會協助瞭解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產生,聯繫多個科別一同治療,提倡全人醫療照護,讓病人能整體性維持健康,盡快遠離骨質疏鬆造成的不便與危害。
八旬嬤背痛又變矮 及早發現免於骨折捱刀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並接受治療,可以避免後續因發生骨鬆性骨折而必須開刀治療!臨床有一名年近80歲的阿嬤,經常有下背痛情況,且發現自己變矮、亦有駝背而求診骨科。醫師安排阿嬤接受DXA骨質密度檢測後,發現阿嬤的T值(T-score)竟然為-3.5,是屬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於是以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為主、並輔以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在連續使用12個月後,醫師再追蹤她的骨質密度時,T值已經回到正常值-2.3。萬芳醫院骨科部主任郭宜潔指出,該名病患的配合度高,在服用骨鬆治療藥物時,也同時補充鈣質、維生素D並嘗試規律運動,且在獲得成效後,至今仍持續使用骨鬆藥物以保骨本。也幸虧發現得早,得以免除因不小心跌倒而造成骨折的危險。骨鬆性骨折會造成高齡髖部骨折,死亡風險高一旦因骨鬆而發生骨折,最典型的情況就是高齡髖部骨折。根據萬芳醫院過去5年來的追蹤,平均一年約有200例高齡骨鬆髖部骨折患者,等於幾乎2天就有一名病患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在全世界的文獻資料,髖關節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超過10%,其他將近有6成患者是喪失自理能力,無法恢復原本的生活,在萬芳醫院五年追蹤資料中,也發生相近的結果。」郭宜潔強調,因骨鬆而導致的高齡髖關節骨折,對於醫師手術、術後照護、病患及家人都是很大的挑戰。骨鬆的高危險族群以停經後婦女、年齡逾80歲,或有體重過輕、營養不良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居多,他提醒若是發現身高矮了兩、三公分,有駝背、莫名背痛時,有可能是骨鬆症狀,要提高警覺定期測量骨密度。骨鬆治療要儘早,可討論最適合的治療藥物臨床治療骨鬆的藥物種類很多,光是使用方式就有口服藥物、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等,郭宜潔提及,如果以治療的作用機轉來分,也有「減少骨質流失」、「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醫師會依照病患的狀況與需求來選擇或合併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對於輕度的骨鬆患者比較合適,也適合長期使用;倘若是骨質密度不夠、且嚴重的骨鬆患者,一般會建議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這兩類藥物就像開源節流概念,前者為節流、後者為開源。」郭宜潔表示,即使是需要開刀的病患,在使用骨鬆治療藥物後,也能增加術後骨頭的癒合,提高骨質密度、減少再次骨折的風險。根據臨床研究證實,對於嚴重的骨鬆患者,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再接續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能帶來較好的骨密度提升效果,達到降低骨折風險的目的。近幾年萬芳醫院已成立骨鬆肌少症治療特別門診,每周有不同科別專科醫師針對骨鬆狀況進行評估治療,他提醒,如今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在預防三高下,也要預防骨鬆性骨折,提早治療才能讓高齡生活更有行動力,也能活得健康無拘束。
骨質疏鬆症躍全球第2大流行疾病 有氧或肌力運動可有效預防
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質疏鬆症危機。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於全球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行疾病,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易被忽視,直到跌倒骨折才驚覺事態嚴重。骨質疏鬆問題 鈣質流失過多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解釋,骨質疏鬆主要是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過多,骨骼變得脆弱且容易斷裂。由於骨質疏鬆症幾乎是零症狀,往往是發現身高變矮才有所察覺,值得注意的是,當骨質疏鬆達到一定程度,只要稍一不慎跌倒,就會出現嚴重骨折,骨折正是隱藏在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機。常見髖部骨折 小心復發風險骨科部王柏堯醫師指出,骨折好發於髖部、脊椎與手腕處等3個部位,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骨鬆骨折後除了急性疼痛外,部分病人需面臨長期住院、臥床且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生活無法自理,以髖骨骨折的病人為例,約有40%無法獨立行走,不僅影響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質,更可能是壓倒老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王柏堯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停經婦女、有骨折史、營養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民眾,曾有慢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疾病等,臨床上也會有跨科別照護,包含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家醫科及新陳代謝科等。足夠原料建骨本 預防骨質疏鬆症營養室蘇秀悅主任建議,民眾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建議每日有1-2杯牛奶、1-2片起司、豆腐半盒、豆乾2片,搭配高鈣食物如小魚乾、黑芝麻等,必要時補充鈣片。預防骨質疏鬆症應配合有氧或肌力運動,且需適當日曬。至於坊間流傳喝大骨湯補鈣,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聯想,以為「吃骨頭,補骨頭」。大骨湯的鈣質只有牛奶的10分之1,喝湯得不到足夠的鈣。
骨質疏鬆無積極治療! 老翁跌倒釀全身七處骨折
骨質疏鬆是高齡社會下最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尤其當跌倒後造成的骨鬆骨折,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是導致長期臥床、行動受限,以及肌力萎縮的兇手,這類患者容易出現肺部及泌尿道感染,有極高的死亡風險。仁愛長庚醫療聯盟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提醒,骨質疏鬆是值得關注的老年疾病,而年齡在75歲以上、有糖尿病或有帕金森氏症、中風等長者,一旦跌倒所造成的髖關節骨折,更是危險。醫師警告,髖關節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30%,對於骨鬆的預防與治療,必須及早介入。高風險骨鬆患者,跌倒易造成多處骨折黃贊文部長分享前陣子有名老翁只是整理花圃不小心跌倒,就發生脊椎多達七處骨折而送進急診,問診後得知老翁屬於極高風險骨鬆患者,因為疫情期間沒有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跌倒後才會如此嚴重。「骨鬆骨折在接受手術治療後,必須持續使用骨鬆藥物,可減少下次骨折的發生機率。」黃贊文部長說,對於骨鬆高風險的族群,應該要有術前優化的觀念,雖然目前健保規定必須出現骨折後才能開始以骨鬆藥物治療,但從臨床來看,提前使用能促進骨骼生長的骨鬆藥物,除了能減少骨折機率外,即使不幸發生骨折,傷害程度也比較小,手術也較好處理。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Bone》的資料顯示,「長效型骨鬆藥物可以顯著提升髖部骨折病患的10年存活率,使用藥物滿一年以上,可降低4成死亡風險,使用滿3年以上更能降低7成以上的死亡風險。」因此,髖部骨折後建議務必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可降低再次骨折的發生,也能降低整體死亡風險。讓骨品質變好,是治療骨鬆的效益之一他提醒,嚴重骨鬆患者,應該優先使用促骨生成劑,快速拉高骨密度,改善骨頭品質,減少骨折發生風險,也能增加骨癒合改善背部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目前促骨生成劑也有生物相似藥可以使用,對於自費患者多了較可負擔的選擇。「此外,骨鬆治療不能中斷。」黃贊文提及,上述老翁就是因家庭因素無法固定回診,導致藥物服用中斷,「如果解決不了病患無法定期回診問題,可以選擇長效型針劑,一年施打一次不容易忘記,能減少舟車往返次數,並有效降低反覆性骨折的發生。」當然,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日也需打好基礎,多補充鈣片、維生素D,曬太陽、適度運動等都不可少。他呼籲,即使是健康、活動度高的長者,也可能會發生骨鬆,千萬不要輕忽;對於有高骨折風險的族群,務必與醫師討論骨鬆治療,以避免發生骨折的憾事。
臺灣髖部骨折亞太第1 人口老化骨折率居高不下
老年人骨質疏鬆髖部骨折的人數因人口老化而逐年上升,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亞洲骨折率為全球第一,而臺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0.45%,亞太國家排名第一,堪稱為「骨折王國」。「老人殺手」髖部骨折 一年內死亡率高達36%髖部骨折對老年人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危害,骨折後除引發急性疼痛症狀外,也可能導致長期臥床、住院等活動受限及生活功能喪失等情況,不但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增加死亡率。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4%-36%,甚至比罹癌死亡率還高,被稱為「老人殺手」的髖部骨折嚴重程度絕對不容小覷。手術加復健時間冗長 經濟壓力與併發症風險高過去髖部骨折術後短期內無法獨立生活,搭配後續的復健治療,整體療程約需耗時3個月以上,不但造成病人與家屬時間上負擔,更有經濟上的壓力,且多數患者預後也難以恢復到原本的狀態。術後儘早負重與活動目前已被證實能減少肺炎、深部靜脈血栓、意識混亂、肌肉萎縮等併發症、降低死亡率,並減少日後失能風險,過去傳統術後限制負重則會影響功能恢復。精準骨折復位 術後立即負重降低併發症 亞東醫院一般骨科陳江山主任分享,有位左近端股骨轉子間骨折的76歲長者,在精準骨折復位後,隔天持助行器下床,術後第二週即可自行步行返診拆線。陳江山主任表示,老年髖部骨折術後立即負重為符合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術後加速康復療程)的新復健策略,藉由評估患者術前功能狀態、骨折型態,結合微創骨折手術之精準骨折復位,透過跌倒風險評估篩檢出適合立即負重的病患,可以讓髖部骨折患者術後48小時內負重行走,不但大幅縮短患者臥床時間、減少因限制負重及不活動造成的併發症,也能儘早讓病患恢復肢體功能與自主生活能力。
骨質疏鬆慎防跌倒 嚴重恐危及生命
根據調查,國內婦女有三分之一會在一生中發生一次骨鬆性骨折、男性也有五分之一的風險,加上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危機愈來愈高。雖然骨質疏鬆不是病,但可怕之處遠比你想得更嚴重!一名50歲左右的百貨櫃姐,只是下樓梯不慎踩空一階,就造成嚴重髖部骨折,險些失能。收治該櫃姐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謝尚霖分享案例時不禁感嘆,該病患僅50歲、髖骨骨密度卻如七、八十歲的老人般;細問才知因極少曬太陽也不愛運動,又有早發性停經現象,「這些剛好都是骨鬆高危險因子,所以即使只是輕輕跌倒,就造成嚴重傷害。」骨鬆跌倒好危險,嚴重恐威脅生命骨鬆有多可怕?謝尚霖醫師說,它是造成髖部骨折的主要原因。「骨鬆所造成的髖部骨折,不見得需要遭受高強度的撞擊,有時只是不小心跌坐在地上、騎乘機車遇到路上顛簸就可能發生脆弱性骨折;且一旦發生髖部骨折,最嚴重的是一年內死亡率近20%。」髖部骨折即使撐過死亡高峰期,後續導致的失能不僅降低生活品質,也會造成家人與社會的經濟負擔。況且骨鬆導致的髖關節骨折不只對生理心理的影響都大,「要及早發現骨鬆並及早介入,避免發生骨折事件,才能避免後續的遺憾。」骨鬆治療不能中斷,藥物使用至少需一年臨床來看,許多病患是在骨折後經由檢查才知道自己是骨鬆患者,這時都有點亡羊補牢了。謝尚霖醫師強調,骨折發生後除了處理骨頭問題外,也要同時治療骨鬆以避免未來再發生新的骨折事件。「有研究指出,髖部發生第二次骨折,死亡率會提升2至4倍。」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指引中指出,任何骨鬆藥物都需要使用一年以上才能看到降低骨折的效果。「實際上有很高比例的病患即使用了骨鬆藥物,卻會因各種原因擅自停藥。」他表示,當藥物順從性低於50%以下,骨鬆骨折的機率與未用藥前是沒有差別的。目前第一線的骨鬆藥物主要功用是預防骨質流失,藉由減少流失來累積骨本,這類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單株抗體以及選擇性雌激素接受體調節等最常見。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Bone》的研究指出,「長效型骨鬆藥物可以顯著提升髖部骨折病患的10年存活率,使用滿一年以上,可以降低4成死亡風險,使用滿3年以上更能降低7成以上的死亡風險。」此外,發表於國際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有骨質缺乏的病患,以長效型雙磷酸鹽類藥物,能有效預防病患往骨鬆發展,也可大幅降低脆弱性骨折機會。「使用長效型藥物,連續治療三年就能降低七成脊椎骨折發生率,髖部及非脊椎骨折發生率也能降低。最大的好處是不用經常跑醫院。」謝尚霖醫師提醒,骨鬆有往年輕化發展的趨勢,骨本必須要及早儲存,包括做好基本功如補充鈣質、維生素D、遠離菸酒、規律運動曬太陽等;而女性停經超過五年,建議要做骨密度檢查;若已經使用骨鬆藥物則要持續,中斷治療等於前功盡棄。最後他呼籲,若有任何與骨鬆相關的疑問,都可以找骨鬆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
【好康情報】寵愛媽咪從健康開始!阿瘦推「動齡保養」搶攻母親節商機
母親節腳步近了,不知道要送什麼母親節禮物嗎?健康與美麗就是送給媽媽與犒賞自己最好的禮物。台灣健康機能鞋領導品牌「阿瘦皮鞋」集結熱銷經典機能鞋款及精選保健、保養、食品等美好生活商品,搶先推出母親節專屬優惠,即日起至5/16(四)全館鞋包商品全面第二件65折,並祭出尊寵滿額贈、滿額抽獎及LINE好友專屬好禮等好康。4月7日是WHO所訂的「世界健康日」,根據統計,台灣民眾髖部骨折發生率為高居亞洲第一,五十歲以上女性平均每三位就會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跌倒機率約為男性的兩倍,對健康危害甚鉅,WHO更因此將骨鬆症認定為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A.S.O足醫健康顧問、南港復健科診所院長李佳誠醫師指出,骨質疏鬆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民眾都是在骨折之後才發現自己有骨鬆,加上國人普遍久坐缺乏運動,也會加速骨骼強度的下降,而登山、健走都有助於增加骨密度,並應穿著合適健走鞋、適當肌肉鍛鍊加強安全防護。阿瘦皮鞋雖以皮鞋起家,不過其訴求健康機能又舒適的氣墊休閒鞋款,運用多項機能設計穩定步態,搭配專利奈米抗菌皮革及輕量超彈力大底,幫助行走平衡省力,是不少國人心目中的走路神鞋。後疫情時代「精準健康」成為趨勢,如何正確運動、避免衰弱老化,幫助父母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給長輩最好的母親節禮物。李佳誠醫師提醒,近來郊山健行風氣盛行,有些人會穿著支撐力與抗震不足的布鞋、涼鞋,長時間穿著容易造成足部疲勞,甚至引發關節炎等問題。足部保健達人、於阿瘦皮鞋內湖店擔任店長的葉小芳表示,在不同的運動場地,例如一般的柏油路、PU跑道、郊山步道的路面特性迥異,適用的鞋款也大不相同。郊山健行需要走在草地、泥地、砂石等不同環境介面,建議選擇鞋底面積較大、具備較深的底紋與排水設計、後跟有環狀包覆、以及有足弓支撐的結構設計的鞋款,增加安全性與步伐穩健。以阿瘦的氣墊休閒鞋款為例,就運用了多項機能設計穩定步態,搭配專利奈米抗菌皮革及輕量超彈力大底,幫助行走平衡省力,提供舒適的穿著體驗。此外,葉小芳也分享登山健行選鞋四要點:1.護跟:用虎口握住鞋後跟,護跟夠硬才能在腳跟落地時減少晃動。2.鞋底:鞋底剛性要夠強,折起來非常有彈性或是折不太動,加上鞋頭前翹設計,保護走路過程中折動腳板 的行為,往前推進也更輕鬆省力。3.鞋身:若舊鞋內側明顯凸出,代表走路時腳會往內倒壓垮鞋身,鞋身內外側的強度要夠,就像多了一堵牆 幫忙擋住。4.鞋墊:透過「動態足壓量測」等個人化的步態檢測,根據量測結果客製化最適合自身步態的鞋墊,達到穩 定步態的效果。足部保健達人葉小芳提醒,不同的運動場地的路面特性迥異,適用的鞋款也大不相同,並大方分享登山健行選鞋四要點。阿瘦皮鞋表示,想讓媽媽由內而外維持「動齡」的保養,穿對鞋是關鍵的第一步。而瞄準百萬會員保健、保養的需要,阿瘦積極開發包括:筋膜槍、面膜、足膜等自有品牌商品,透過提供多元的美好生活用品,從足開始,寵愛媽媽的全身健康。歡慶母親節,即日起至5/16(日),全館鞋包商品第二件65折,單筆消費滿6千元即贈送好禮三選一,包括法國絢麗櫻花餐具三件組、樂美雅凝彩玻璃壺三件組、西班牙初榨橄欖油;滿1萬元送500元商品抵用券;LINE官方帳號好友獨享加碼回饋,活動期間當日不限消費金額,即可抽e-Moving電動機車、iPhone 12。更多優惠詳情及相關活動內容,請至阿瘦皮鞋官方網站或粉絲團查詢。
樓梯間激戰15歲女友遭逮 14歲少年跳17樓躲警奇蹟保命
俄羅斯莫斯科一名14歲少年伊薩姆(Isam),5日送自己15歲的女友返家時,在樓梯間和女友發生親密行為;此時,少女68歲的祖父因等不到孫女回家而外出尋找,在樓梯間發現衣衫不整的兩人,誤以為孫女遭性侵,憤而將伊薩姆抓回家並報警。伊薩姆見事情鬧大嚇得跳17樓逃走,經警方緊急送醫,目前仍在治療中。根據《Strana》報導,伊薩姆日前送女友回家時,因性致高昂,遂在電梯旁和女友求歡;女友本來認為不妥而拒絕,卻因無法抵擋小男友的熱情最後終於同意;然而,少女的祖父因為在家中遲遲等不到孫女返家,擔心得外出找人,沒想到在樓梯間卻發現了半裸的孫女正和一名男生激戰。少女的祖父認定孫女遭到對方性侵,氣得將伊薩姆拖回家中關在廚房內後報警。待警方抵達後,伊薩姆因害怕竟打開窗戶,自17樓高的少女住家一躍而下,墜落在地面夾雜樹枝的積雪中。警方見狀趕忙將伊薩姆送醫急救。經醫生診斷,伊薩姆不但骨盆、髖部骨折,胸部也因撞擊導致瘀青,另有腦震盪等情況,所幸伊薩姆雖傷勢嚴重,但仍奇蹟似的撿回一條命,目前還在住院治療中。事件曝光後,少女父母氣不過,打算安排女兒轉學,而對於少女家人所提出的性侵指控是否成立,則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骨折冠軍1/銀髮族9成陷中高風險 竟僅有2%接受骨鬆治療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以雲林縣為例,老年人口已近13萬,佔縣市總人口約19%,相當於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名是超過65歲的長者!年長者罹患慢性病的機率高,骨質疏鬆症更是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國人罹患的慢性病排行第四位。不只如此,台灣65歲以上婦女人口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約等於乳癌3、4期的死亡率,且每年至少有2萬名髖部骨折患者,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名。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有鑑於此,從去年起便與臺灣楓城骨科學會、台灣安進攜手合作,推動雲林縣老年族群骨折風險暨骨質疏鬆篩檢計劃,深入四十間長日照機構,篩檢千名長者,並針對骨質疏鬆患者主動追蹤治療,持續為雲林地區長者骨質健康把關。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醫師傅紹懷帶領醫護團隊,除了針對40間長照、日照機構長者進行評估篩檢之外,也和長者們分享日常保健課程。傅紹懷醫師表示,透過本次篩檢調查竟發現,雲林縣長照、日照機構中,高齡族群有9成以上身處骨折中高度風險,但卻僅有2%長者接受骨鬆治療,仍有許多暴露於骨折風險的長者並不自知。骨質疏鬆症依發生原因分為兩大類,其中較常見的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有三項:第一:彎腰駝背,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第二,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導致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第三,下背疼痛,會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骨折的發生,一旦發生過骨折,有50%患者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不只伴隨急性疼痛、增加住院臥床機率及需要長期復健等,有可能影響未來生活品質,也會增加死亡風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劉宏輝副院長表示,下一步更希望透過遠距與數位方式,提供更多長者骨質問題諮詢,主動出擊前進社區替長者健康把關,提高醫療的可近性,如果發現需要更進一步處理的狀況,便能直接聯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即時諮詢並安排轉介治療,真正落實「活潑、快樂、健康與在地老化」願景。
骨鬆致死率不輸乳癌 鍾欣凌化身長輩圖做衛教
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10/20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提倡民眾增加骨質疏鬆症疾病認知,關心骨質健康。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第四名,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男性高出三倍以上,尤其對停經後婦女的影響更甚。台灣65歲以上婦女人口因骨鬆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約等於乳癌3、4期的死亡率,且每年至少有2萬名髖部骨折患者,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表示:「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50歲以上民眾約有95.6萬名婦女以及36.3萬名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有高達八成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未察覺到已經罹患疾病,未來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更預估會有約150萬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提升民眾相關疾病認知更為重要。」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調查指出,每三位50歲以上的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症。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骨組織含有兩種重要細胞,一種是蝕骨細胞,一種是造骨細胞。蝕骨細胞會分解舊的骨組織,而造骨細胞藉由原處新骨的形成,使骨頭有新陳代謝的機會。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可以抑制噬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質破壞與吸收,停經後因雌激素的缺乏,造成骨質以每年3~5%的速度急遽流失,大大增加骨折風險,建議停經5年內的女性都要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避免後續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狀況的發生。」骨質疏鬆症依發生原因分為兩大類,其中較常見的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有三項:第一:彎腰駝背,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第二,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導致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第三,下背疼痛,會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骨折的發生,一旦發生過骨折,有50%患者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不只伴隨急性疼痛、增加住院臥床機率及需要長期復健等,有可能影響未來生活品質,也會增加死亡風險。黃駿豐醫師分享,每天診間都有許多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就醫,大多數為停經後婦女,曾有一位約50歲的媽媽,因長期下背疼痛前來就醫,原以為是做家事導致的腰酸背痛,經X光檢查後為壓迫性骨折導致的疼痛,最終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患者回想過往的相關症狀,才發現骨質疏鬆症早已找上門。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今年特別邀請有「最可愛婆婆」之稱的藝人鍾欣凌擔任「骨事名嘴」,提出骨事抗跌關鍵:「牢記骨鬆駝矮痛,保密防流不骨折」,鍾欣凌也特別以趣味方式詮釋「駝矮痛」三大症狀,以押韻、打油詩等文字內容,創作出寓教於樂的「骨事抗跌三大關鍵」知識性趣味梗圖,如「人生七十古來稀,你卻五十骨來稀」,加上充滿長輩圖能量的圖像進行設計,希望透過婆婆角色深入人心的名人力量,希望在世界骨鬆日提醒骨質疏鬆症高危險族群的婆婆媽媽們都可以獲得正確的骨質疏鬆症知識,及早發現、檢測,預防骨折發生。黃駿豐醫師提醒民眾:「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是及早檢測與藥物治療,除平日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建議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囑使用適當藥物治療,避免骨質繼續流失,才能維持骨事健康,保密防流不骨折!」
朋友酒駕 美知名網紅25歲生日變忌日
美國知名YouTuber寇瑞(Corey La Barrie)10日正是他25歲生日,沒想到卻發生車禍身亡,弟弟傑瑞德(Jarrad)難過證實此消息。傑瑞德在社群網站發文,「上天太不公平,我會非常想念你!」並指稱寇瑞坐上朋友酒駕的車子,才釀成悲劇。洛杉磯警察局昨(12日)證實,肇事駕駛為刺青師丹尼爾(Daniel Silva),依謀殺罪被逮捕。據《Us Weekly》報導,洛杉磯警方指出,丹尼爾在事發當時駕駛著跑車,車上載著好友寇瑞,但車輛卻失控撞到了路牌,隨後將2人送往醫院搶救,後來寇瑞被宣告死亡,而駕駛人丹尼爾沒有生命危險,僅髖部骨折。警方表示,丹尼爾曾試圖逃離現場,但被目擊者攔下。警方11日以謀殺罪將丹尼爾逮補。丹尼爾因酒駕釀成好友寇瑞死亡車禍,被警方依謀殺罪逮捕。(圖/翻攝自IG)寇瑞的弟弟傑瑞德在IG上難過表示,「我的哥哥寇瑞昨晚在車禍中離世,因為他的朋友酒駕」、「在沒有你的情況下,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我好想你,上天太不公平了,謝謝你一直扮演一位最好的哥哥。」寇瑞母親得知消息後,在自己IG心碎發文,「在我兒子25歲那天,我心碎了,他非常醉,與喝醉的司機上了車。言語無法能形容失去兒子的悲傷,這一切都太虛幻了,我現在簡直不知所措。」許多粉絲得知寇瑞的死訊後,紛紛在寇瑞影片留言,「真不敢相信,你居然離開了」、「好喜歡看他的影片,他就像我的朋友一樣」、「我好難過,哭到停不下來」。寇瑞弟弟傑瑞德與母親在IG難過發文。(圖/翻攝自IG)
在家悶太久!妻遭「丟下8樓陽台」 夫神遊2hr「合掌祈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許多人都待在家中悶壞了,不過泰國竟有一名46歲英籍男子因在家悶了好幾個月,壓力過大,和他的泰籍妻子發生爭執,疑似將妻子從8樓陽台扔下去,之後雙手合十在原地禱告,2小時後他才向警方坦承自己因在家悶太久,壓力過大才會和妻子發生口角。根據泰媒報導,泰國羅勇府(Rayong Province)一名56歲的泰籍女子蘇坎達(Sukanda)從8樓陽台摔下,跌落在7樓,女子被送醫後被診斷出髖部骨折,左手臂脫臼,所幸女子意識清楚,並向警方表示,她是被丈夫推下樓的。當地警方及救援小組抵達現場在搶救傷患時,只見女子的46歲的英籍男子戴夫(Dave)一直站在陽台,沒有任何動靜,且雙手合十似乎是在禱告,不管旁人說甚麼,戴夫仍毫無反應,相關單位只能找來戴夫的友人來勸說。友人先是在對面陽台不斷對戴夫喊話,但他仍沒有反應,直到2小時後,戴夫才回過神,主動將家門打開並和大樓管理員與移民局官員談話,並透露自己因為在家悶了好幾個月,壓力很大,才會和妻子發生爭執,造成墜樓意外。據悉,戴夫是合法入境,但目前因疫情關係尚無法回到英國。目前警方將待蘇坎達傷勢復原後再進行談話,以釐清真正墜樓原因。
99歲駝背老爺爺「繞花園100圈」 為醫護募得6億元鉅款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大爆發,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飆破200萬,日前英國一名99歲的老爺爺,為了感謝醫護人員抗疫的辛勞,他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為國民保健署(NHS)募款,該活動獲得全球53個地區的民眾響應,最後募得英鎊1,765萬元(約新台幣6億多元),甚至讓老爺爺成為網路的話題紅人。綜合外媒報導,住在貝德福郡(Bedfordshire)馬斯頓莫爾汀(Marston Moretaine)的老爺爺摩爾(Tom Moore),是曾參與過二戰的退伍老兵,年事已高的他因髖部骨折、癌症等病症經常進出醫院,受到醫護人員百般照顧,他都謹記在心,因此摩爾也做出一個決定,要靠自己的雙腳為醫護人員募款。摩爾最後甚至提早達成走完100圈的壯舉。(圖/達志/路透社)摩爾目前走路得仰賴助行器,但他打算在25公尺長的花園內,每天走上10圈,並於4月30日他的100歲生日前,達成全程2500公尺的目標。沒想到影片一曝光,便在網路上獲得廣大支持,還被媒體爭相報導,就連英國首相強生及王室也紛紛讚賞。摩爾16日也開心宣布,他已經提早走完100圈。原本計畫募款英鎊1,000元(約台幣3.7萬元),最後的款項遠遠超出預期,共募得英鎊1,765萬元(約台幣6億多元),摩爾謙虛的表示,「我很驚訝能獲得如此的榮幸,真的難以置信,我不認為自己是全球偶像,只是一個在自己花園繞圈的老爺爺。」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支持,摩爾未來也會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