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維他命D
」保密防跌存骨本1/台灣50歲以上女性33%有骨鬆 一搬重物就可能骨折
你知道台灣五十歲以上女性,每三位就會有一位罹患骨質疏鬆,其中有一半可能因而導致骨折。醫師提醒除了要有「保密防跌」的觀念外,年輕女性更要有存骨本的觀念,千萬別讓骨折三兄弟(脊椎、髖骨、手腕)危機發生在自己身上。JOY是不到四十歲的上班族,每天待在辦公室時間至少八個小時,過著「坐式生活」的型態。每天因為工作非常忙碌,幾乎根本沒有時間運動,假日也乎都是窩在家。沒想到在一次公司健檢發現,自己的骨質密度竟然是負二點五,嚇得她趕緊去看醫師。現代人因辦公長期坐著,缺乏運動,導致骨質迅速流失。(圖/焦正德攝)經過醫院檢查確定,自己已經進入到骨質流失階段,再不注意就可能骨質疏鬆。醫師也提醒她要改變生活型態,每天要減少久坐並增加運動時間,同時要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他命D合成,如此才能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根據2019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與指引指出,台灣超過五十歲以上女性,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男性則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主要原因為女性三十五歲後,骨量每年至少會以1%速度減少,五十歲更年期後更會以會以3%至5%的速度快速下降。脊椎是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圖為脊椎骨折X光影像。(圖/李炫昇提供)高雄長庚骨科教授級醫師李炫昇表示,門診中觀察四十歲以下罹患骨質疏疏鬆的比例有增加現象;分析其中原因,以運動量與日曬不足為主要因素。如果再加上日常飲食不均衡,沒有補充足夠鈣質,都是造成骨鬆疏鬆增加的原因。李炫昇指出,骨質疏鬆可能年輕時還沒感覺,但是一旦進入到五十歲後,就可能成為骨折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骨鬆所造成的骨折主要常見部位為脊椎、髖關節與手腕關節,甚至有病患因為打個噴嚏就造成骨折。嚴重骨質疏鬆者,可能會因搬個重物就造成骨折。(圖/123RF)中山醫院骨科醫師陳文哲也說,根據調查,五十歲以上民眾,女性有二分之一,男性有八分之一機率,會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骨折最為常見,估計全台每年約有六萬人因骨鬆造成脊椎骨折。醫師陳文哲指出,傳統「人工骨泥椎體成形術」易有椎體崩塌的可能,若改採EVA微創手術則能降低風險。(圖/陳文哲醫師提供)陳文哲說,當骨頭骨質減少時,脊椎相對脆弱,容易產生腰痠背痛或是開始慢慢駝背,嚴重時就容易因搬重物、跌倒等狀況產生骨折。而更令人擔心的是,有八成病患是在骨折發生後,才意識到自身骨密度出現問題,陳文哲表示,針對脊椎骨折,傳統保守治療會採臥床休息、止痛藥物或穿著背架等方式,若保守治療無效,最終會選擇以手術治療;而近年外科手術將骨水泥灌入支撐,雖可強化脊椎,但仍無法有效恢復椎體高度、矯正駝背,且有骨水泥滲漏、椎體塌陷的風險。穿著背架是治療脊椎骨折的傳統保守方法之一,若仍然無效,可能需進行手術。(圖/翻攝自醫療資源分享站臉書)
開工好鬱卒1/年假症候群纏身 飲食失調、慢性發炎是主因
「好累喔!明明已經上班好幾天了,怎麼都還是懶洋洋提不起勁上班!」每每春節假期一過,不論家醫科或是身心科的門診人數都上升約兩成。但其中可能有五成以上其實沒有真正生病症狀,而是以感覺疲累、腸胃道消化不良等為大宗。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指出,所謂的年假症候群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而是諸多病徵綜合症狀,最常見的有疲倦、精神不濟、感冒、腹痛、便秘、嘔吐、腹瀉、痛風及肩頸下背疼痛等症狀,經常好發於年節前到年節後,所以才會被稱之為年假症候群。醫師康宏銘表示,年假症候群成因複雜,但主因是飲食不當與生活節律紊亂。(圖/醫師康宏銘提供)「年假症候群的原因跟症狀一樣複雜,不過基本上可以區分成飲食生活作息不當與心理兩大類。」康宏銘指出,現代人雖然比較養生,但過年期間難免還是會吃吃喝喝,攝取比平常更大量的食物,整個年假累積下來,自然就比較容易增加腸胃道負擔。康宏銘表示,臨床上疾病以胃食道逆流、腸胃道發炎最常見,不過,還有更多是只有感覺單純腸胃不舒服、疲倦等。「其實這就是一個警訊,身體已經在告訴你,腸胃道負擔已經過重,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代謝甚至是修復。」年期間,親友聚會場合多,在大吃大喝之下,容易讓腸胃負擔過重。(圖/報系資料庫)康宏銘解釋,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都是來自腸胃道,又有人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這些都說明了腸胃道健康的重要性。過年期間如果大吃大喝沒有節制,即使沒有發炎生病症狀,腸胃道過度負擔不僅會減緩代謝速度,甚至也會造成體內慢性發炎,長時間處在發炎狀態會讓人覺得懶洋洋的,甚至容易感染疾病。「腸胃道還是人體重要免疫系統,飲食不當影響腸道菌叢生態,免疫功能容易低下。」康宏銘說,人體免疫細胞有七成來自腸胃道,一旦受影響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細菌病毒就容易入侵。腸胃道除了與免疫系統相關外,也與自律神經運作有關。康宏銘說,人體自律神經系統與腸胃道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過年期間如果生活作息比較不規律,交感神經就會比較活躍,時間拖得一久,交感神經就會變得比較疲乏;相對的,副交感神經調節能力就會變得比較差。「這就是年假症候群後容易讓人覺得疲倦的主因。」康宏銘醫師強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像是彈簧一樣,如果長時間劇烈變化,就容易造成彈性疲乏,當身體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疲倦感就會變得更為明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正常。咖啡雖有提神效果,但長時間依賴,恐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圖/宋岱融攝)康宏銘在門診中曾經遇過,為了解決問題使用提神飲料或是猛灌咖啡。他說,提神飲料只能發揮短時間的效用,如果過量使用還可能造成交感神經過於於活躍,因此,還是應該回歸正常的作法,而不能只依賴咖啡或是提神飲料。春節過後若還是出現疲累,康宏銘建議,可以找一些自己有興趣或是可以專心投入的事物,這樣可以提升身心的專注程度,協助更快速拉回一些生理節律。生理節律恢復正常,包括自律神經、內分泌代謝等,也會慢慢恢復功能,可以較為全面的改善身心狀況。如果是上班時間覺得疲累,康宏銘說,可以趁著中午午休時間,讓自己吃得健康一些或是清淡一些,飯後搭配快走散步讓身體輕微的流汗,不僅有助消化,提升身體的代謝狀況,也會讓大腦感覺身體負擔少一點,比較不容易出現下午昏昏沉沉的狀況。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同時讓大腦紓壓,有利於提升專注力。(圖/林士傑攝)「適度的運動對於提升工作專注力其實非常有幫助!」康宏銘強調,運動不僅可以提升身體代謝機能,運動時也會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感到愉悅,如果運動時曬太陽還能增加體內維他命D合成。所以年後一定要趕緊讓身體動起來,才能遠離年假症候群纏身的夢靨。康宏銘提醒,除了自我計畫解決年假症候群外,如果過年後超過一周,若年假症候群狀持續出現,就建議要找醫師協助,讓專業人員幫助你解決問題,而不要等到身心都出狀況了才能就醫,就浪費了黃金治療期。
【病毒最愛誰5】多曬太陽真的有效 流感重症率下降近7成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與全台9大兒童醫學中心合作,追蹤2012~2016年流感季、共1514名6個月至5歲的病童資料,分析兒童感染流感病毒住院的危險因子。首先是施打流感疫苗,因流感住院的嬰幼童中,高達85.7%未接種當季流感疫苗,相反來說,若有接種流感疫苗後,住院風險會下降近6成;此外,8歲以下孩童首度接種流感疫苗,應追加接種1劑。本次研究也顯示,如果完整接種2劑流感疫苗,對抗A、B型流感的效果都相當顯著,若是只接種1劑,無論年齡或哪種型別流感,防護效果都比較差。另外,研究也意外發現日曬時間也會影響流感重症機率。「我們依照每周日曬7、14、28小時去分析,發現每周在太陽下活動7小時,流感住院率下降1/3,如果增加至每周28小時,更是下降6成的住院率。」黃瑽寧推測,經常在曬太陽,體內維他命D濃度會比較高,可能因此提升免疫力,而且在戶外活動,也可保持愉快心情,這都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抗流感病毒。「不過,這不代表多曬太陽就能抵抗流感病毒,畢竟疫苗的保護力更為明確。」研究顯示,孩童若有接種流感疫苗,住院風險會下降高達6成。(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