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釘
」 林志穎 手術 車禍 骨折 癱瘓60歲翁突雙腳無力!無法站立行走 就醫竟是「脊椎椎體骨腫瘤」險癱瘓
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一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就醫前已無法站立行走。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胸椎第12節有塌陷情形,且已經壓迫神經管,影像懷疑為腫瘤骨轉移導致的非單純骨質疏鬆之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抽血檢查更顯示腫瘤標記數值增高。脊椎椎體骨腫瘤 常見轉移性為主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洪立偉醫師指出,脊椎椎體骨腫瘤的發生原因不明,少數為原發性腫瘤,有些則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腫瘤擴散而來,為轉移性腫瘤。洪立偉醫師說明,轉移性脊椎腫瘤可能來自於肺癌、乳癌、腎細胞癌及前列腺癌,發生率依腫瘤分類各有不同,且脊椎腫瘤通常容易轉移在胸椎及腰椎處。若沒有及時發現、治療,腫瘤可能增生擴大,進而壓迫神經管,此時病人即會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形。減壓及微創釘手術 改善神經學症狀、穩定脊椎神經管受壓迫須進行良好的減壓,才可以讓神經學症狀達到改善,以邱先生為例,醫師在術中除給予良好的減壓外,還進行微創釘固定,幫助穩定脊椎。洪立偉說明,減壓及微創釘手術首先需要將脊椎後側的椎板切除進行完整減壓後移除部分腫瘤,並透過術中X光檢查確認位置,將4根微創骨釘分別固定在胸椎第11節及腰椎第1節,最後再以金屬桿連接兩端,不需破壞很多肌肉層即可達到穩定脊椎的作用。微創釘降低疼痛、破壞少 避免鄰近脊椎節退化又再手術而過去手術通常使用的是傳統骨釘,術中需要劃一20公分的傷口,分離背部肌肉後將8根傳統釘固定於病灶上下各兩節脊椎處。洪立偉指出,微創釘的優點在於病人可以免於大傷口的疼痛,不用破壞很多肌肉就可維持脊椎穩定。此外,相較於傳統釘,微創釘的使用也能夠降低病人之後鄰近脊椎節出現退化而需再次進行手術的機率。
女子在路邊攤打耳骨 耳朵竟長出「乒乓球」
愛美是天性,然而若沒有提前做好功課,則可能釀成悲劇。近日,中國河南鄭州有名女子隨便找了個賣耳環的小攤位打了1個「耳骨釘」,豈料打完後不僅頻繁發炎,不到1年的時間耳洞處還長出了乒乓球大小的肉球,最後只能去醫院進行切除手術,但她屬於疤痕體質,所以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性。據陸媒報導,該名女子起初看到網友分享的佩戴耳骨釘照片,覺得十分好看,即使自己怕痛仍是找到了1個賣耳環的小攤位打了1個「耳骨釘」,豈料耳洞打完不僅頻繁發炎,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耳洞處還長出了1個乒乓球大小的肉球。最後只好去醫院進行切除手術,但醫生也告訴她,由於她屬於疤痕體質,因此肉球有復發的可能性。對此,醫生建議,冬天即將到來,天冷時其實不適合打耳洞,因溫度太低可能會出現凍傷,且穿戴圍巾等保暖物品時也容易觸碰到傷口,導致傷口不易癒合,尤其是耳骨部位,很容易造成凍傷,導致發炎變形,一旦發炎變形可能要終身佩戴義耳。
脊椎側彎影響發育! 中榮最新「AR導航技術」精準治療
彥綺小時候因為發燒而造成生長遲緩,同時合併有脊椎側彎,其側彎角度已經達到90度,心肺功能和生長發育也因此受影響,使得活動力下降,更難以加入群體活動。很幸運地,彥綺在臺中榮民總醫院接受最新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眼鏡搭配術中導航技術的脊椎側彎矯正手術,不但準確地置入骨釘並順利矯正至小於20度的角度,身高從145公分增加到155公分,手術後半年的心肺功能也大量增加,不僅讓彥綺的活動力提升、生長發育追上同齡小孩,也改善在心理上的發育。脊椎側彎分2種 擴增實境眼鏡搭配術中導航改善臺中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楷元表示,脊椎側彎根據側彎的數量可分為C型與S型兩種,都可見於臺中榮總治療的十五個案例當中。分析這十五個案例,病人脊椎側彎的角度平均達79.57度,最大甚至可到124度。而經過擴增實境眼鏡搭配術中導航技術進行脊椎側彎矯正手術,病人最少都有80%以上的角度改善,最大甚至可達到93%,手術中骨釘置入的準確度最少都有95%以上。減少手術時間與出血量 跨團隊合作助恢復陳楷元說明,這項技術讓醫師在手術當下能即時看見解剖構造與骨釘置入的角度位置,避開危險區域以減低手術併發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術前會由麻醉醫師仔細評估麻醉風險,術中結合多位醫師共同手術,並有技術員負責導航儀器操作,放射技術員負責重組病人不同階段的影像作為評估與治療之用,術後復健醫師團隊也會針對病人行走與下背部肌肉安排相關復健治療。目前相關的治療成效也整理並投稿國際期刊中,期許讓世界也能看見臺中榮總這方面的成就。
下肢無力!他花30萬開刀卻沒改善 轉院一查竟開錯地方
彰化1名中年男子因為下肢無力,先後到了2家醫院自費花了30多萬進行脊椎手術,情況卻都未改善。最後他轉診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其第1到第3胸椎受到壓迫,進行減壓手術後,症狀順利獲得緩解。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張尚文表示,近日在門診遇到一名由其他診所醫師轉診過來的患者。該名患者是一名坐著輪椅的中年男子,先前因為下肢無力,先後在2家醫院自費花了30多萬進行脊椎手術,但情況卻都沒有好轉。患者在看診時透露,在這半年期間,他的下肢雖不會痠痛,但卻越來越無力,到最後甚至無法行走、站立,只能坐輪椅。後來張尚文看了患者脊椎手術的影像後,發現患者的5節腰椎都有進行手術,骨釘跟椎間盤支架通通打好打滿。張尚文指出,後續經過問診研判問題應該不是出在腰部脊椎,而是可能在脊椎比較高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胸椎。之後便請實習醫學生與PGY住院醫師對患者做肌腱反射的測試。檢查結果出爐後,果然得到肌腱反射增強的結果,持續大反射幅度痙攣,意味著患者在更高位的神經有壓迫或阻斷的現象,才會導致肌腱反射的增強。之後便替患者安排胸椎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的第1到第3胸椎的地方有壓迫,隨即安排患者入院,進行胸脊椎減壓手術,手術治療的費用健保都有給付。手術過後,患者下肢無力的情況隨即改善,並在手術第7天後出院,持續復健治療,最近1次回診,已經可以自己走進診間,不再使用輪椅。
拇趾外翻不走路也痛 「關節融合手術治療」順暢步行
足部在人體站立與步行時支撐全身重量,足底舒適與平衡不可輕忽,但卻有不少人深受足部拇趾外翻所苦,不走也會痛的苦楚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足部拇趾外翻 嚴重影響甚鉅羅東博愛醫院骨科王秋猛醫師表示,足部拇趾外翻是指腳趾大拇趾呈現往內側傾斜成ㄑ字型的現象,與先天遺傳和鞋型使用有關,發生年齡不一。小幅度的足部拇趾外翻並不至於影響生活,但外翻角度可能隨年紀逐漸加大,且女鞋楦頭窄,也會導致症狀惡化,甚至疊蓋至第二、三指。王秋猛醫師指出,腳骨突出處摩擦鞋子楦頭導致疼痛,病人便會反射性以後腳跟、腳外側觸地走路,此舉長期恐導致腳掌傾斜、無法順暢步行,連帶影響身體平衡,最後膝蓋和下背後腰都疼痛,牽連甚廣。以關節融合手術 治療後宛如新足王秋猛醫師提醒,當疼痛難忍影響生活,則建議盡快安排手術改善,以免愈拖愈嚴重。足部拇趾外翻角度不一,適用不同的手術矯治,現行有蹠骨截骨術、蹠趾關節融合手術與蹠跗關節融合手術等手術方式,由醫師為病人評估適用。蹠骨截骨術適用於矯治幅度輕微的病人,依據外翻角度採取遠端、中端、近端的「截彎取直」,以薄且鋒利的微創骨鋸截骨,能減少骨頭耗損、保留最多健康骨質,截骨後再以骨釘釘回,拇趾歸位,疼痛也能大幅改善。蹠趾關節融合手術與蹠跗關節融合手術則適用於矯治嚴重足部拇趾外翻者,因腳趾大幅度歪斜的病人,關節軟骨多已磨損消耗殆盡,手術過程會以微創骨鋸將部分皮質骨削除、海綿骨融合精準接起,改善外翻角度同時治癒關節炎,讓足部改頭換面宛如新足。行走都會疼痛 盡快安排手術「足部拇趾外翻不宜以拖待變,因為症狀只會愈來愈嚴重。」王秋猛醫師表示,足部拇趾外翻情形千變萬化,建議疼痛者積極求診,由骨科專科醫師評估最適宜的手術,一舉改善宿疾,重拾腳踏實地的人生。
半夜掛兩次急診!「國光女神」愛女突發藥物過敏 專家說話了
「國光女神」蘇心甯(Lala)近期在自己的粉絲專頁透露,近兩個月會推掉多項工作是因為,自己的16歲女兒「萌妹」因藥物過敏而引起全身性重症,讓那段期間的她感到非常焦慮。對此,專家提醒,過敏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皮膚疹,若有過敏症狀應該先回想自己吃的食物及藥物,就醫時才能更好讓醫師對症下藥。蘇心甯表示,女兒在藥物過敏發作的前幾天,因為戴牙套而打了骨釘,原本想吃止痛藥減緩疼痛,卻沒想到吃完藥後,全身起紅疹,蘇心甯一開始以為是食物過敏,帶女兒去醫院掛急診打點滴,回家後病情卻更加嚴重,甚至半夜又再掛了一次急診。蘇心甯強調,女兒並無藥物過敏史,所以在醫師開藥前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她就回答沒有,沒想到止痛藥一吃過敏反應會那麼嚴重,還好萌妹在接受五天類固醇治療後,現在病情已經好轉,並且已經重回學校上課。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黃光永提到,藥物或食物引起的急性過敏,最直接的發病表現就是皮膚疹,其中尋麻疹是較為常見的症狀, 他強調,如果突然出現蕁麻疹時應該在就醫前先追溯是否有更換新藥,或食用新食物,以協助醫師更有效的治療。對於藥物過敏的原因,黃光永進一步提醒,有些藥物本身的性質容易引發過敏,而個人基因也可能成為過敏的誘因。國內每年公布的過敏藥物排行榜中,鎮熱止痛藥和抗生素常居前三,因為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或是抗生素經常被開立來預防或治療疾病併發症,是非常常見的藥物,所以他呼籲,民眾在使用這類藥物時要格外小心,畢竟常用藥物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男子車禍!右腳與身體僅剩皮膚相連 醫「馬拉松手術」精準接合助恢復行走
31歲吳男當時凌晨開車不慎打滑,撞向對向來車,車頭全毀,踩煞車的右腳也連帶受創,劇烈撞擊下腳踝95%斷裂,包含腳骨、血管、肌腱、神經全斷,右腳與身體僅薄薄皮膚相連,斷肢險噴飛,送至醫院急救時情況慘不忍睹。傷口沾滿油污砂石 面臨截肢命運其下肢末端足踝組織複雜精細,重建難度高,且緊急送抵醫院時,吳男斷肢處沾滿油污和砂石,原本面臨截肢命運,但羅東博愛醫院骨科足踝專科醫師王秋猛收案後,評估仍有機會將斷肢接回重建。醫療團隊把握黃金時機,1小時內手術團隊到位後,備妥手術室即展開馬拉松接合手術。清創、縫補骨骼血管肌腱 成功接回斷肢為防止細菌感染,在斷肢接回前,醫護人員花費長時間將沾滿機油、砂石的傷口髒污一一剔除,接著王秋猛醫師將斷骨處以4根骨釘固定,並依序縫補接回肌腱、神經、血管共10餘條組織;一旦骨骼接合錯位或肌腱血管神經對接錯誤,可能導致組織壞死,手術難度極高。王秋猛醫師表示,足踝是下肢重要關節,結構繁複精細,必須對後足解剖構造有十足了解把握才能準確接回斷肢。他將斷肢大部分接回並縫補後,由整形外科林祁岷醫師帶領團隊接續進行血管顯微手術,手術過程將近9小時。術後3天觀察傷口無感染惡化壞死,顯見清創確實、斷肢重建成功、感染科抗生素組合投藥精準。妥善急救+積極復健 恢復正常行走後續吳男配合復健醫學科密集復健,同時進行高壓氧療程,傷口組織修復快速,3個月後就能拆下鋼釘練習走路,4個月後即重回工作崗位,不到半年已能恢復正常行走、重拾生活步調,外觀與常人無異。
85歲老太太多處骨折不知已骨鬆 女兒駝背變矮竟然也同病
85歲苗栗獨居老太太,一年前在浴室滑倒引發髖部骨折,家人考慮老太太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接至台北就醫治療,醫生診察時發現,老太太不但脊椎曾經因壓迫性骨折使用骨水泥,手腕與肩關節也都曾因骨折接受手術治療過,醫師特別檢查骨密度,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就連陪同女兒竟然也是骨鬆患者。遺傳也是骨鬆高風險因子 家人患病最好也確認自己骨質狀況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廷明醫師表示,高骨鬆風險包括高齡、停經後、茹素、運動量少、長期吸菸喝酒等,在各界努力下,很多民眾都已經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其實遺傳也是骨鬆常見成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友罹患骨鬆,就要小心自己骨質是否健康,盡快主動接受檢查。王廷明醫師說明,85歲個案在髖部骨折前數年,就曾因骨折就醫,檢查確認骨密度T值僅有-2.9,但當時並未積極治療,導致後續骨折。此次陪同就醫的60多歲女兒,在診間時也被察覺到駝背,測量身高竟比年輕時矮了6公分,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2.6,雙雙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母女都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1年後母女骨密度都大幅提昇,減少未來發生骨折危險。骨密度小於-2.5就應規律治療 減少流失與加速生成對抗骨鬆威脅王廷明醫師提醒,單純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大部分患者常在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或輕微跌倒讓撞擊部位骨折,才知道骨質不佳,想要在危害發生前治療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先利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質,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最好要長期且規律接受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王廷明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藥物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台灣健保將前者訂為第一線用藥,可避免骨質惡化太快,後者則是第二線用藥,能快速提高骨密度,但假使骨鬆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趕快拉高骨質或骨折手術成功率,可以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不佳做手術增加失敗風險 可先加快骨質生長提高成功率王廷明醫師強調,臨床面對嚴重骨鬆病患要做手術,經常發現骨釘較難鎖在骨頭上,或更換人工關節時,容易發生鬆脫或下沉,導致手術失敗率上升,因此如果病人手術急迫性不高,經濟考量許可下,會建議先用藥物快速增加骨質,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併發症機率也會降低,未來再骨折發生率也會減少。簡單化用藥提高長期規律治療意願 適當營養與預防跌倒也很重要王廷明醫師也說,治療骨鬆如同高血壓,只要中斷用藥,病情很快會打回原點,但獨居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用藥方式容易很複雜,常會影響規律治療骨鬆意願,甚至忘記回診檢查與用藥,因此在診間會不斷提醒老人家,一定要規律回診外,也會根據病人狀況,簡單化藥物使用方式,增加疾病治療意願。王廷明醫師補充,骨鬆患者除了規律穩定接受治療,也要保持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並且預防跌倒也是重要關鍵,居家環境要保持明亮,浴室最好能安裝扶手,如果年紀較長行動不便,外出活動務必攜帶助行器或柺杖,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意外就不出門,適當運動對保護骨質與維持肌力有很大好處。台大醫院致力改善骨鬆醫護治療品質 臨床研究不斷獲國際肯定王廷明醫師提到,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鬆威脅日益增長,台大醫院對骨鬆醫護投入相當多資源,骨科部所有醫師都接受過相關訓練,也累積很多經驗,能根據每一位病患狀況,給予最妥善的治療處置。另外在學術研究上,台大體系醫院也不斷有臨床研究,甚至在世界骨鬆協會發表,並拿到很好的評價,希望能不斷提高骨鬆醫療品質。
30多歲竟然罹患骨質疏鬆症 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悄悄消失
骨質疏鬆症絕非年長者專利,30多歲也會骨鬆找上身!1名32歲紅斑性狼瘡女性病患,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免疫功能,某天在家彎腰撿毛巾,突感到背部疼痛,隔天希望藉著按摩改善,但痛感反而更加劇烈,痛了4周就醫檢查才發現脊椎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立刻使用骨水泥治療後,緊接控制骨密度。罹患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 最好規律檢查骨質小心骨密度流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表示,女性停經後或65歲以上,男性則在70歲以上,就會被歸類在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不僅年長者要小心,年輕族群如果有免疫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容易因藥物副作用導致骨質流失,不知不覺罹患骨鬆,也就陷入高風險骨折危機中。陳德誠主任說明,30多歲個案約在20多歲時,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10多年沒想到已經骨鬆,等到骨折發生才得知,幸好脊椎骨折並未太嚴重,利用骨水泥解除疼痛後,立刻使用治療骨鬆藥物,配合飲食與運動,骨質漸漸恢復,例行檢查已經恢復到骨密度T值-2.0至-2.5,個案也很開始小心骨折危險。骨鬆治療由減少流失與促進生成著手 不要誤信偏方讓自己藥物中斷陳德誠主任指出,治療骨鬆由兩個方面著手,身體維持骨頭新陳代謝,分別有蝕骨細胞與造骨細胞,破壞舊細胞同時也長出新細胞,因此骨鬆治療藥物就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就像水庫節約用水,讓骨質流失變慢,促進造骨細胞活性,就像如同增加水庫進水量。陳德誠主任提醒,骨鬆就是慢性病,治療藥物不能停,臨床會有病人治療幾年後,自認可能痊癒就疏於治療,等到骨質再次變差發生骨折,才體認到使用藥物不能中斷,也有病患看到民間偏方,宣稱能改善骨質,或是誤認改善軟骨營養補充劑,能夠幫助骨質疏鬆症,恐怕都讓自己重陷骨鬆危機。骨鬆未用藥增加未來骨折修復手術難度 高風險族群最好維持規律檢查陳德誠主任補充,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手術難度恐怕隨著增加,如果需要使用骨釘或鋼板,就會像在沙地打地基,非常不穩固手術失敗風險提升,因此在臨床上,假使手術不是很迫切,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兩到三個月,讓骨密度恢復到一定程度,再執行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陳德誠主任強調,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保持規律檢查,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數值,發現骨密度T值在-1.0至-2.5就屬於骨質缺乏,平日生活就要特別小心,要充分攝取鈣質與日曬運動,一旦發現T值小於-2.5,就罹患骨質疏鬆,一定要按照醫囑規律用藥,才能穩定或增加骨質,降低骨折發生危險。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很重要 環境裝設無障礙設施減少跌倒危險陳德誠主任也說,骨鬆病患除了規律接受治療外,充分鈣質與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每天最好維持鈣質攝取至少1200毫克,維生素D則要在800至1000 IU,喝咖啡適量就好,不要超出建議量,但菸酒一定要避免,生活環境預防摔倒措施也要做好,尤其年長者常因浴室濕滑摔倒骨折,做好防護能減少危險。利用微創方式治療骨質疏鬆所引起的骨折近年來由於醫材設計及材質之進步,對於骨鬆性骨折的病人也發展出許多微創方式進行的手術,像是門診中常見的微創骨水泥灌注或嚴重者加上微創骨鬆釘融合手術可以有效解決病患疼痛問題,在有經驗的醫師執行下,經由特殊設計的骨釘及植入物,再搭配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治療,加上病患本身能夠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患者均能有良好的治療結果,有別於以往的錯誤觀念認為骨質疏鬆的病人是無法手術且失敗率是非常高的。對於因為脊椎退化引起神經病變需要手術處理解決問題的骨鬆患者,可以主動諮詢有經驗的脊椎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法。
林志穎大陸工作體力恢復8成 林媽媽捐款340萬做公益
林志穎媽媽林金花、弟弟林志鑫今(22日)一同出席「心瓷傳愛愛心慈善義賣記者會」,林金花透露兒子林志穎體力僅恢復了8成,但還是繼續工作,相當敬業,還要媽媽別擔心他。林志鑫則說哥哥林志穎剛錄完《披荊斬棘》,目前還在補拍一些畫面,身體狀況都OK。林金花近年都在宜蘭醉心陶瓷創作,開啟陶藝人生,她表示:「心瓷傳愛初衷是想拋磚引玉,啟發更多善心人士,沒想到去年碰上兒子志穎在生死關頭且能夠平安度過,彷彿前幾年做的公益都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祝福,讓我更相信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堅定我持續幫助弱勢團體的信念,施比受更有福。」林志穎媽媽林金花將陶瓷義賣所得340萬,分別捐給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宜蘭幸夫愛兒園、美濃憨兒窯手作工房等公益單位。(圖/焦正德攝)堅定傳愛信念,林金花將義賣所得近340萬全數捐給「台灣優質生命協會」、「宜蘭幸夫愛兒園」、「美濃憨兒窯手作工房」等單位回饋社會,希望幫助社會上需要溫暖的黑暗角落,而擔任優質生命協會理事長的陳美鳳與林金花相識40多年,一向視弱勢如親,陳美鳳除了認購其中一幅作品,也加碼捐贈16萬。去年7月林志穎發生嚴重車禍,傷勢已大致恢復,臉部多部骨折,為了修復他臉部而打了20幾個鈦合金骨釘,林金花透露林志穎私下有來跟她道歉,林金花表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以把她生的皮膚弄破,但最後林志穎是傷到骨頭,皮膚沒事,讓她也覺得是萬幸。此外,今優質生命協會理事長陳美鳳也響應樂捐近16萬元,她也表示:「相信這些善款將給需要幫助的弱勢獨居長輩很大的鼓勵,讓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社會溫暖。」
林志穎車禍重擊後「手機看不清字」視力險損傷 為兒子們堅強復出:爸爸不會被打敗!
林志穎去年發生重大車禍,現已恢復演藝工作,今(6日)他出席「愛從1開始-學習障礙學童助學計畫」記者會力挺公益。外界都關注他的身體狀況,除了先前曝光過臉部、手臂植入鈦合金骨釘,他透露視力一度受到影響,「兩個多禮拜恢復視力,能看得到運氣很好!」林志穎當時車禍入院,瘦到逼近50公斤,傷勢嚴重的他,差點半身不遂,臉骨損害最嚴重,鎖了20多個鈦合金骨釘,手臂裝鈦合金板和11個鈦合金骨釘。他表示當時傷重,身體虛弱,在醫院的一個多月都在睡覺,自己也不曉得傷得多重,只是當時連看手機不清楚,2個多禮拜後,視力才恢復正常,他直呼自己運氣很好,「還是要謝謝當初救我的那些人,以及醫療團隊,我才能站在這邊。」復健至今,他覺得進度比想像中慢,原以為半年就可恢復,到現在一年多,覺得康復六、七成,右手仍吃力,無法伸直舉高,他坦言這段時間很脆弱,感覺很容易被擊倒,但他信念很堅定,相信「一定會好」,家人的鼓勵對他也是很大的幫助。他現在每天都要復健,用手壓牆壁,一開始非常痛,但堅信這麼做一天會比一天更好,現在疼痛的狀況也比一開始減輕許多。因為撞擊很大,現在理解事情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他去大陸錄製《披荊斬棘的哥哥3》,坦言需要多花一些時間理解流程,身體的負荷也挺大,體能會比較容易感到疲憊,工作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挑戰。除了身體外,問及心理造成的影響,林志穎坦言是個心理創傷,「發生這樣的事,對我自己是不能接受,這是我最不想發生的事情,尤其帶著家人,我到現在都很難過,如果造成小孩有任何狀況,我絕對不允許自己犯這樣的錯,好在受傷的是我,這件事我們在家裡盡量不提,怕他有陰影。」林志穎坦言,想到載兒子發生車禍,仍很自責難過。(圖/許方正攝)他也想藉自己的經驗,給予大眾力量,「人生過程遇到風雨,不要被打敗!」他也希望做給三個孩子看,「爸爸不會被打敗,會更堅強,有一個榜樣給他們看。」提到未來計畫,他說因為這件意外,很多計畫都被取消暫緩,現在先跟著感覺走,未來仍希望有作品、發單曲。林志穎抽空力挺「愛從1開始-學習障礙學童助學計畫」,傷後復出的他,依然惦記學習障礙孩子的需求,呼籲民眾9月底前到全聯門市投零錢或使用手機捐出PX Pay點數,支持學習障礙孩子相關服務。不忘為公益發聲,林志穎號召支持「學習障礙學童助學計畫」。(圖/許方正攝)
林志穎首揭車禍X光「滿滿釘子」 「鼻→下巴全斷」帥臉靠20顆鈦合金骨釘護住
在演藝圈有「不老男神」稱號的48歲男星林志穎,去年7月駕駛特斯拉發生嚴重車禍,性命一度垂危,他的臉部、肢體受到重傷,不但做了顏面骨折重建手術,手臂還植入11支骨釘固定。還好經過專業診療,加上一整年的積極復健,最近他登上大陸綜藝《披荊斬棘》,與外界分享這一年來受傷跟復健的經歷,他在節目中曝光了幾張自己當時傷勢的X光照片,除了手臂植入11支骨釘,他還因為半張臉的骨頭,從鼻子到下巴幾乎斷掉,臉上現在鎖了多達20幾個鈦合金骨釘,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林志穎表示,在車禍發生當下,他的傷勢十分嚴重,尤其他的顱骨破裂,面部還骨折,差一點點就半身不遂。他並指出,自己顴骨部分碎裂,「這邊都碎掉(顴骨下方),然後這裡…(右邊)上顎從這裡斷裂到這裡(左邊顴骨下方)」,所以臉部鎖了20個鈦合金骨釘。他並在節目上坦言,自己從鼻子到下巴的部位,全部經過手術重建。除了面部傷勢嚴重,林志穎還曝光了自己因為車禍,手臂也裝有鈦合金板和11個鈦釘的X光照片,全是滿滿的釘子。他還透露自己現在雖然能看似康復的出現在螢光幕前,但其實他的手臂目前只能舉到及肩這麼高,傷勢並未完全康復。回首過去這一年漫長的復健之路,林志穎坦言在過程中,他等於從鼻子到下巴,全都經過手術重建,期間自己最大的心靈支持力量,來自粉絲的留言和鼓勵。他也強調,是粉絲的鼓勵跟支持,才幫助他鼓起勇氣站上舞台。
不只外觀!「大拇趾外翻」姿勢、步態、關節都受影響 拖延治療恐需手術
張媽媽平常的運動就是散步、爬山健行,但最近運動完都會覺得腳大拇趾關節刺痛,而且關節處突出,鞋子怎麼換就是不合腳。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表示,這是門診常見的腳趾外翻情形,若症狀進一步惡化,不只有患處、外觀會受影響,姿勢、步態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有繼發性的關節問題。什麼是大腳趾外翻? 會有哪些症狀?大腳趾外翻,又稱為拇趾外翻或Hallux Valgus。劉大永醫師說明,這是一種足部變形的問題,從外型可以發現大腳趾向外彎曲,並且逐漸靠近第二腳趾,較嚴重的病人甚至會跨過第二腳趾。此外,在拇指底部第一蹠趾關節處可能會突出形成腫塊稱為「拇囊炎(Bunion)」。劉大永醫師表示,初期拇趾囊腫發炎會使患者的拇趾根部出現紅、腫、痛、熱等症狀,而且在站立、行走等負重活動時症狀會加劇。若外翻情況持續可能會使前足負重不均,導致相鄰趾節變形,甚至長期摩擦產生厚繭或雞眼增生,增加疼痛、不適。劉大永醫師提到,大腳趾外翻若處理不當或患處長期受摩擦,可能會增加繼發性症狀及其他關節的痛症問題,如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髖關節及腰椎病變等。嚴重變形恐需考慮手術 常用手術方式有2種若腳已明顯變形,無法穿鞋或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劉大永醫師表示,大腳趾外翻的手術治療有上百種手術方式,通常需依照病患變形程度來選擇單一或多重手術來矯正變形狀況,目前常用的手術有2種方式:軟組織修補:將拇趾緊縮內收肌腱放鬆,鬆弛之關節囊縫緊並將贅生骨切除達到矯正目的,適合輕度腳趾外翻治療切骨矯正:將趾骨或蹠骨打斷, 矯正到理想角度後再用骨釘骨板將其固定,適合重度腳趾外翻之治療而隨著手術技術進步,腳趾外翻矯正手術也發展出傷口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劉大永醫師說明,經由3公分的小切口進行手術截骨、固定及韌帶放鬆等步驟,達到最小化創傷和減少疼痛,術後當天可下床,第二天可出院,不需任何石膏固定,可正常行走及淋浴。術後應注意「這些」 醫師籲早期發現、治療不過無論使用哪種手術方式,治療後都需等待傷口癒合,並透過復健恢復足部功能、運動能力。劉大永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傷口疼痛可在1週內消失,但伴隨血循不良引起的腫脹約需1個月恢復。此外,劉大永醫師也提到,合併截骨手術的病患,術後需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直到骨頭癒合,同時需使用足弓鞋墊,以避免行走時足部內翻變形,導致腳趾外翻復發。劉大永醫師提醒,有大腳趾變形、骨突出或足弓塌陷等情形時,應盡快尋求骨科醫師協助,若能早期發現、預防腳趾外翻,就能避免持續變形而需開刀治療的狀況。
車禍險半身不遂!林志穎回首去年重大車禍 進ICU「每小時都被叫起來」
今年48歲,在演藝圈有「不老男神」稱號的男星林志穎,年輕帥氣的形象深植人心。但去年7月駕駛特斯拉發生嚴重車禍,導致他臉骨碎裂,性命一度垂危。所幸經過緊急救治,進行了顏面骨折重建手術,手臂植入11支骨釘固定,加上認真復健,順利撿回一命,也恢復到往日狀態。而車禍過了一年多的他,最近開始恢復演藝活動,受邀參加《披荊斬棘的哥哥》第3季,他在節目中難得提起去年那場意外,坦言自己一不小心就半身不遂,體重也掉了10幾公斤,但很感謝救命恩人,讓他有機會重新回到舞台。林志穎在節目中提到,他其實早在節目的第一季就收到邀約,但因為想陪伴孩子成長,只好婉拒。去年本來他想來參加節目,沒想到遇到重大車禍。回憶當時,他提到,自己車禍當下真的傷得很重,差一點就會半身不遂。 林志穎還原當時的急救內幕。(圖/翻攝自微博)林志穎並提到,當時在加護病房急救時,基本上每個小時都會被醫護人員叫起來,「因為他們怕我整個意識不清楚、有什麼任何狀況」,他並表示:「那個疼痛很難去形容,只要不吃止痛藥,就痛得不得了。」至於現在的身體狀況,林志穎日前坦言,他至今仍在復健中,參加這個節目時,家人難免反對、擔心他身體狀況無法負荷,不過他還是堅持要來試試看,也想透過節目,公開謝謝當初救他的那些人,「真的很謝謝你們救了我,讓我可以重新站在這個舞台上,讓我能夠勇敢的、再次的面對大家。」
實支實付停售潮3/本想提高住院日額卻遇一窘困 「保單下架」要增額就太遲了
「現在手術自費項目變多,醫材費也墊高,原本想在已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提高住院日額、限額給付,結果去電問業務員才知道已經下架停賣,想增額也來不及,得改買其他張,保費也變貴了。」一名保戶感慨地說。「實支實付險」是一種醫療險,多為一年期附約險,分醫療險實支實付、意外險實支實付這兩種,2019年11月8日起,保險局規定每人最多各可購買3張實支實付險及1張自負額實支實付;至於參加公司團體醫療險、旅平險、學生平安保險等,皆不計入上述規定內。基本上,這兩種類型的實支實付險各有不同給付條件、理賠上限、購買限制等,大部分都有每日病房費用、手術費用、住院醫療費用(俗稱雜費)等三大項保險金給付,理賠範圍包括病房差額費用、醫療雜費、自費醫療器材、手術費用等。很多民眾問,有健保還需要實支實付醫療險嗎?要買多少才夠?「答案其實在評估自己財力,不僅買一張實支實付、雙實支或到三實支,每年要支付為數不少的保費;若想用新型且昂貴的治療,例如上百萬元的免疫細胞治療,還要看買的額度真的夠用嗎?」壽險公司主管說。CTWANT調查,從壽險公會統計個人險有效契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底,保戶購買個人醫療險實支實付「日額給付」1千元以下、2千元、3千元、3千元以上者,佔比平均各約25%上下;「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佔46%,10萬元~50萬元的佔39%;個人傷害險實支實付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高達96%。「這幾年來疫情爆發後,提升民眾健康醫療觀念,帶動商業醫療保險投保率,民眾規劃的『實支實付』限額有調高到30萬元以上趨勢,經濟較佳的甚至買到50萬元。」磊山保經公司業務總監林玲慧說。過往直腸癌切除肛門的患者,現在透過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手術能成功保肛,圖為中醫大新竹附醫。(圖/報系資料照)一名保險界主管分享買的實支實付險,「限額給付」就超過30萬元,「我看到現在很常見自費醫材或是高手術費用,覺得額度恐怕要20萬元以上,才比較足夠。」華瀚保經副總經理蘇桔明說,「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術基本上約15萬元或者更高,人工椎間盤一片也要20萬元起跳,人工髖、膝關節至少10萬元,鈦合金骨釘一支5到8萬元,每支心臟塗藥支架、一隻眼睛人工水晶體也約3到8萬元等,這些都是健保之外須由保戶額外自費可選擇的醫材。」至於很多民眾以為買了「實支實付險」,只要住院醫療所做的任何開銷都會全部理賠,這個解讀就大錯特錯,也造成許多理賠爭議案。蘇桔明說,根據實支實付保險單示範條款規定,「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給付(即雜費給付)」,是指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發生,且依全民健保規定「應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範圍」的費用。保戶申請「雜費」給付時,首要,須符合住院期間內的「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譬如自費癌症標靶用藥,就是在保單條款定義理賠範圍內;像是看護費、衛生用品費、營養品、個人用品、購買的輪椅、拐杖等輔具費用,就非雜費給付必要項目。
2寶媽遭尪「酒瓶砸頭」骨折全身傷 淚崩:要不是鄰居我已經死了
家庭暴力時有耳聞,不容姑息養奸。越南有一名33歲人妻,和老公常因為金錢發生爭吵,日前竟遭到對方拳打腳踢,左手因此骨折,甚至被酒瓶敲破頭,全身都是傷,幸虧鄰居出面阻止,否則她可能已經死了。根據《docbao》報導,這名人妻結婚10年,育有2個女兒,夫妻倆常為了家中經濟吵架,日前又發生矛盾,她便回娘家住了幾天,直到4月4日才回去。當天吃過晚飯後,她和女兒躺在床上,大約1小時之後,老公回到家,這時她趕緊叫2個女兒快睡覺,以免在孩子面前大聲喧嘩。老公看到老婆在家,立刻開始飆罵,還動手動腳,將椅子舉起壓在她身上,接著還拿玻璃酒瓶朝她的頭砸下去,讓她感到劇痛又恐慌,儘管她苦苦哀求,老公仍不停施暴,一直到她向鄰居求助才停手。事後,人妻被緊急送醫動手術,打了6顆骨釘和1個支具,好固定左手骨折的骨頭,另外她的身上還有許多瘀青和傷口。老公對人妻拳打腳踢,不斷施暴。(圖/翻攝自docbao)至於為何爆發衝突?人妻解釋因為最近自己的豬肉生意遇到困難,賺不到錢,2人就常常爭吵,「我們在多年前湊了一筆錢蓋房子,每隔15天要交500萬越南盾(約6500元新台幣),但這次我沒錢,要老公出錢,他馬上就生氣了,邊罵邊打我」。據悉,人妻被毆打的文章、照片和影片在社交網路瘋傳和討論,警方目前仍在調查以釐清案情。◎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林志穎車禍後秀「鈦合金手臂」健身照 11支骨釘曝光…他認:說不痛騙人的
在演藝圈有「不老男神」的男星林志穎,今年7月發生嚴重自撞車禍,震驚國內社會,他因為及時被路過民眾救出送醫,歷經兩次大手術而保住一命。最近這幾個月,他除了休養身體,也積極復健跟健身,昨天(14日)他更在臉書分享自己在健身房鍛鍊肌耐力的照片,並對外公開自己手術後的手臂X光片,並幽默表示:「鈦合金手臂需要時間訓練」。粉絲們看到他受傷的手臂,被釘了至少11支骨釘,看了令人心疼。林志穎在歷經重大車禍後,經過休養已經恢復不少,而從他最新分享的健身房照片,他穿著一身黑衣黑褲、黑口罩、黑帽子,認真進行手臂鍛鍊復健。他還在留言區PO出手臂X光片,看看到他的手臂被放了鈦合金的樣子,包括多支鋼釘、鋼板,全部在X光片的顯像下一清二楚。林志穎曬出自己的手臂X光照與術後健身照。(圖/翻攝林志穎臉書)林志穎表示,自己的鈦合金手臂,目前還需要花一點時間訓練,他並在限時動態中指出:「我的鈦合金右手,說不痛是騙人的」,可見他的復健過程,也是充滿疼痛與辛苦。不少網友看到林志穎復健的過程與手臂X光片,有「過來人」就透露,自己或家人同樣受過嚴重的傷,分享復健的經驗給他。而林志穎看到大家的經驗談,還反過頭來關心粉絲,「一起加油喔,痛也要堅持下去」,讓粉絲非常溫暖。
澎湖漁民遺體漂流日本海灘 家人感謝法醫所鑑識返鄉安置
澎湖西嶼漁民章文德去年出海遇到船難,遺體漂流日本長崎海域被人發現,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和日方憑藉右大腿一根骨釘確認章文德身分,章的家人11月14日到日本認領,昨(22日)迎進西嶼納骨塔安厝。章的遺孀泣訴終於能夠安心了,並對法醫研究所和日方表達謝意。76歲漁民章文德去年7月駕船出海捕撈小管失蹤,獨留船隻在空殼嶼附近,政府發動海空搜索都無所獲,去年11月20日,日本長崎縣五島市海灘發現一具無名屍,遺體僅剩脊椎骨、髖骨及左右股骨等,頭顱、上肢骨、脛骨及腓骨等均滅失,日方發現右大腿骨有骨折固定醫材髓內骨釘1支及螺釘4個。日方根據遺體腿骨的醫材編碼發現銷售地點是台灣、大陸、印度及南韓。日方將無名屍DNA型別資料比對日本檔存DNA資料,並無相符者。今年8月12日,函請我方刑事警察局行比對,仍未發現相符者。刑事局轉而函請法醫所協助比對。法醫所所長侯寬仁指示將資料鍵入法醫DNA比對系統,赫然發現與檔存尋親的章姓男子家屬具有一親等血緣關係。法醫所將本案DNA鑑定報告函覆刑事警察局,再傳送日方參辦。刑事局及外交部日前聯繫日方與章男家屬,並派人偕同家屬赴日辦理認領遺體相關事宜,章男遺體終於在11月16日返國並於昨天安厝。
終於落網!台中越獄暴力要犯陳坤和遭逮 妄圖自殘相逼警方
台中監獄受刑人陳坤和於昨日晚間掙脫腳鐐逃跑,台中地檢署接獲通知後第一時間已發布全國通緝令,如今被發現逃逸至桃園市中壢區,在中山東路一段時落網,陳坤和一度想以自殘方式威脅警方,最終警方對空鳴槍以示嚇阻,成功將其逮捕歸案,目前陳坤和送醫中,並無大礙。據調查,陳坤和16日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拆除腳上骨釘,隔日趁休息時用鐵線破壞腳鐐逃走,跑到一旁殯儀館變裝後偷車,不料在行駛一段路後被巡邏員警發現,棄車後繼續逃逸,同時台中地檢署也緊急發布全國通緝令。事後陳坤和一度被發現出沒在桃園市,因此桃園和台中警方合力於中山東路一段將其逮捕,然陳坤和一度以自殘相逼,警方只好空鳴槍,趁其不備將其圍捕,如今陳嫌已落網並送醫,無生命危險,後續將對其追究脫逃等罪責。
骨釘害半殘1/和平醫誤將固定器插入神經 熟女痛爆生不如死
台北市1名蔡姓女子(43歲),為了治療脊椎壓迫神經的問題,找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下稱:和平醫院)的蘇姓骨科醫生開刀治療,豈料,蔡女即使已過了開刀的復原期仍會半夜痛醒,而蔡女到別間醫院檢查後發現,原本應該打在脊椎旁的固定器,卻被打入蔡女脊椎的神經中,如今她得靠著大量的止痛藥、安眠藥才能度日,甚至無法正常行走。本月2日下午3時許,身形消瘦的蔡女因為長期服用止痛藥物、類固醇讓她白髮蒼蒼,拖著一跛一跛的腳步行走,讓她的身影更顯滄桑,講起開刀之後承受的無盡折磨,蔡女語氣中充滿無奈。「只能說當初選錯了醫生,開刀後的那段時間,那種痛真的是生不如死。」蔡女回想,去年6月間在家中摔倒後,腰間時常傳來痠痛感,雖然不至於影響生活,但她仍希望找出病因並治療改善,豈料這個決定卻讓她下半生幾乎毀掉。本刊調查,蔡女在網路上搜尋關於椎間盤手術的資訊,並參考網友留言,最後鎖定了和平醫院的蘇姓骨科名醫,經過X光等詳細的檢查後,蘇醫師查出她第四、第五節脊椎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在脊椎加裝固定支撐器,將脊椎撐開,不讓骨頭壓到神經。蔡女術後因為疼痛難耐,到別間醫院檢查,這才發現蘇醫師將固定器釘入她的神經中。(圖/讀者提供)「麻醉藥一退,我全身都在痛,就算全身不動,避免拉扯到傷口,但還是超級痛,那個痛是會讓你很想死。」蔡女表示,經過大型手術後,蔡女好不容易熬過手術恢復期,腰間仍存在劇痛,蔡女向醫師反映後,蘇醫師仍稱那是正常的。「我那陣子可能有半年吧,每天都要吃很多的止痛藥,還有打嗎啡才能睡覺、走路。」蔡女說,手術後,因為腰椎持續疼痛,她又到雙和醫院、苗栗大千醫院做檢查,這才發現蘇醫師開錯刀、脊椎固定器裝錯位置的驚人真相。現在雖然再次開刀將固定器重新調整,已經受損的神經卻已經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嚴重影響蔡女生活起居。她目前除了向和平醫院投訴外,也不排除對該名醫師提告。對此,和平婦幼院區陳重榮副院長表示,該名病人蔡女因長期下背痛併下肢神經痛,於110年9月12日至9月24日至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接受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施行減壓及脊椎後固定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疼痛指數下降,術後建議使用背架保護至少3個月以上,及避免激烈運動造成恢復不良或鋼釘移位。針對醫療疏失部分,院方還在調查當中,未來會持續和相關科別以及主治的蘇姓醫師釐清。其他醫院骨科醫師表示,蘇醫師將固定器釘在神經上,已經造成蔡女神經不可逆的傷害。(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