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珠
」 故宮 嘉慶君遊臺灣 陳亞蘭故宮研究員指《黃河蘭州浮橋圖》原畫未毀院長不認同 前藍委籲吳密察尊重專業
故宮博物院國寶頻頻出包,朝野立委昨日親自前往故宮瞭解狀況,質疑故宮管理出現問題,甚至將古物毀損修復案件一律列為機密,並未定期對外充分揭露,例如此次三件國寶毀損,若非藍委主動揭露,外界恐永難得知,批評故宮的作法與世界級博物館作法相去甚遠,一度讓故宮院長吳密察難以招架,回答的結結巴巴。吳密察今天在立院答詢時則表示,故宮決心在半年內,將1959年以來、4500件(古物修復)的密件,盡可能解密,讓外界檢證。此外,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日前爆料,故宮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也曾在藍營執政時的前院長馮明珠任內,遭人為故意毀損,而破壞畫作的林姓科長在調離職務後,還被拔擢為故宮南院處副處長。不過,朝野立委昨日考察故宮博物院時,故宮書畫文獻處一位盧姓研究員向在場立委說明,畫作的裱褙「照例並不視為文物」,說明10年前黃河蘭州浮橋圖,裁切裱褙事件確實為行政瑕疵,但並非毀損文物,國民黨立委鄭正鈐稍後也對外說明,指《黃河蘭州浮橋圖》原畫並未受損,不應該以此事與故宮三件國寶毀損相提並論。但是吳密察顯然對盧姓研究員的說法相當不以為然,他今天在立院回答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質詢時表示,盧姓研究員認為,裁切裱褙未損及原畫是「非常外行說法」,把文物加以裁切,是非常錯誤的事,一定要嚴格懲處。對此,10年前曾率先揭露《黃河蘭州浮橋圖》裱褙遭裁切的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受訪時也再度強調,當年雖是國民黨執政,但他仍率先公開披露此事,就是抱持「不護短」的心態,希望就事論事讓國寶得到最好的保護。據他當時調查,黃河蘭州浮橋圖的裱褙確實遭到裁切,但原畫未受損是事實,古畫在歷代都可能重新裱褙,故宮應尊重專業,而不是只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了就算。陳學聖指出,古物保管修復是高度專業,並不是官大學問就大,三件故宮國寶毀損事件已經讓外界議論,吳密察院長的專業是否適合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如此重要的位子,如果故宮不趕快比照世界一流博物館建立古物毀損修復透明化的公開監督機制,只堅持按照院長個人想法處理故宮院內講實話的人,恐將影響故宮的專業度,萬一故宮上下人心惶惶,對國寶的保護勢必更加不利。
故宮遞交戰爭緊急撤離計畫 藍委狠酸:寫了等於沒寫
共軍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軍演,萬一台海局勢緊張,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批歷史文物該如何安置?根據故宮昨天送達立法院的「戰爭緊急應變措施及演練」辦理情形,故宮設定戰時情境包括開館期間如遭飛彈襲擊,將緊急疏散遊客並閉館,撤收展區文物至安全暫存點,同時,模擬遊客趁機意圖奪取文物的突發狀況,在戰時危急狀態,為分散風險,緊急將重要文物疏散運送至院外安全地點。戰火無情 缺乏完整因應之道不過,對於院外安全地點等規畫都未交代,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直言,這份故宮標示為「密件」的疏散計畫,一點實質內容都沒有,「故宮似乎覺得戰爭不會發生,或是就算發生也不會攻打故宮」;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則痛批,寫了等於沒寫,只是虛應了事。俄烏戰爭3月爆發時,烏克蘭的利沃夫國家博物館被迫匆促撤離館藏,1.2萬件文物何去何從,引發國際關注。林奕華說,戰爭爆發時,利沃夫國家博物館緊急動員所有員工打包上萬件藝術品撤離,卻找不到安全、合適的地方存放,擁有69萬件寶貴文物的台北故宮,必須提出完整因應之道,包括分散風險、文物運送、有無被掉包疑慮,否則戰火無情,如何在緊急時刻保存珍貴文物?朝野立委3月時要求故宮院長吳密察,備妥故宮文物撤離演練及安全存放計畫。吳密察承諾,最快在7月將此計畫送至立法院。林奕華說,昨天(8月8日)才收到。9萬件精品 傳移置美日遭否認但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在7月30日已有報導指出,吳密察曾透露,故宮7月中旬已做過戰時模擬演練,包括當故宮遭敵方毀損、物件遭掠奪時,如何向軍警求援。吳密察並說,若三軍統帥下令撤退時,近70萬件文物不可能全數遷移,會先搶救9萬件高價值、不占空間的文物。網傳9萬件精品將轉移至美、日尋求保護,故宮副院長黃永泰昨嚴正聲明,「絕無此事,還沒有提出所謂的移置方案,尤其是移置到國外,69萬件文物全部都是精品,每件都是值得我們國人珍惜的。」故宮送至立法院的報告,李德維形容「很薄弱」,只有一頁半,內容分為2種情境,第1若飛彈襲擊變電所,導致院區停電,故宮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疏散遊客並閉館,緊急撤收展區文物至安全暫存點,還要防止遊客趁亂闖入展廳、搶奪文物。另2種情境是故宮庫房遭受攻擊,庫房的典藏功能失效,為分散風險,僅即將重要文物疏散運送至院外安全地點,過程將與憲兵指揮部士林憲兵隊與台北市警方士林分局配合,模擬運送過程遭敵方特工武裝突襲。前院長提議 留在原地最安全李德維痛批,等了近5個月,故宮只是敷衍交代、虛應了事,像是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運送文物?如何運送?「這份報告,全部都是空的」,若故宮不懂,可以請教國際專家,報告寫得如此簡陋,更令人害怕,原來故宮的文物保存措施如此空虛且空洞。林奕華表示,近日來台海局勢緊張,但吳密察因公出國,不在國內,為保存珍貴故宮文物,故宮不能有僥倖心理,應未雨綢繆,盡快提出策略。文化界人士認為,立委應力促故宮現在就盤查清點文物數量,並確定文物都如故宮所言,存放在庫房內。故宮座落在陽明山的安山岩盤上,因此前院長馮明珠認為,即使戰爭爆發,故宮文物留在原地最安全。新黨因此質疑,故宮現在為何覺得戰時文物需要移轉?絕不能讓文物在移轉過程中丟失,故宮收藏的是中華文明幾千來的珍貴文物,但民進黨在去中國化思維下,對故宮文物完全不重視,根本不把這些文物當成國寶,絕不能搞黑箱作業,從而讓人有機會搞鬼。
網傳故宮9萬件國寶轉移美日求保護? 故宮澄清:絕無此事
關於今日網路流傳政府準備自故宮近七十萬件藏品中,挑選九萬件精品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事,對此,故宮回覆表示,「本院嚴正澄清絕無此事,敬請民眾勿聽信及散播假消息。」台北故宮博物院因應立法院要求,在7月底舉行了故宮文物遇上戰爭時的疏散演練,關於細節內容,院長吳密察的院長室表示,「因事涉文物安全,相關細節不便對外說明。」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表示,關鍵點還是要把文物留在原地,「假如發生戰爭,故宮文物留在原地最安全,原有的庫房就很安全,這是所有故宮退休人一致的想法。」而關於今日網路流傳政府準備自故宮近七十萬件藏品中,挑選九萬件精品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的事,故宮則發表公開聲明,表示絕無此事。
故宮國寶最後一位押運人 「索公」索予明辭世
故宮文物最後一位國寶來台的押運人,故宮人稱「索公」的索予明,昨(19)日中午11點半於家中仙逝,享壽103歲。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感傷表示:「當年的文物押運人,索公是存世的最後一位,他的離去,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索予明的兒子「小索」表示父親年歲已長,身體多有衰竭,但「心裡都知道」日前還曾泣訴「想老朋友了!」小索只能安慰父親「大家都很好,都在家睡覺呢!」他表示這兩日將在家設靈堂,因為索公來台後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故宮和他心心念念的文物,家也就在故宮北院的山腳下。小索感慨父親也沒想到跟著國寶來台就再也沒回家,開放探親後雖也返鄉過,但因押運文物來台,文革時被打為「黑五類」。索公一心想念的母親早已天人永隔「回去也找不到了!」索予明是1949年負責運送第三批故宮文物來台的押運負責人,當年隨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來台,一直就在故宮工作直到退休,馮明珠表示,自己這一輩的故宮人,很多都是從還在大學讀藝術史時就認識索公並跟著他工作,「我剛進故宮時,他是圖書文獻處的科長,對後輩客氣且盡心教導。」索公2019年百歲生日時,故宮同仁們還為他辦了一場生日宴。索予明1920年生於湖北江陵,抗戰時考上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1941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落腳四川南溪縣李莊,索予明得知籌備處招募繪圖人員,便姑且一試,從此與故宮結下不解之緣,來台後更專研漆器而為故宮的漆器專家,一直工作至60餘歲退休,但他退休後仍心念國寶,小索表示,翠玉白菜、《龍藏經》在故宮南院展出時,老人家雖高齡仍去嘉義一睹。索公當年運送第三批故宮國寶南渡,原本只要一個多星期的航程卻走走停停20多天,原來是艦長要投奔共軍,他曾回憶表示,當時船往北就是共軍,但他堅持「長官囑我將文物運往台灣,當然是南航!」才確保了國寶順利來台。索予明曾多次提及,當年為了把文物搬上船,許多個人行李都丟了,只剩一件母親給他的藍色背心及一些袁大頭傍身,也成為他與母親的臨別信物。小索表示這件藍背心至今仍保存完好,將繼續留存作為後代子孫的念想與追憶。
陳亞蘭街頭傳愛 老人家喜見「嘉慶君」本尊
陳亞蘭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收視佳評如潮,日前在慶功記者會上,發下豪語若收視破2就要到街頭傳愛,但她今(16日)提前應優質生命協會之邀,與同劇演員紀麗如發送上百份物資給予需要幫助的長輩們,長輩們看到「嘉慶君」本尊現身開心不已,其實陳亞蘭投入公益不遺餘力,往年都會舉辦餐會,邀請弱勢族群用餐,並義演歌仔戲橋段,盼一年365天當中,能有一天溫暖開心。 《嘉慶君遊臺灣》最新「搶救阿娘」劇情,陳亞蘭一句:「我是害死我阿娘的兇手!」牽動全台觀眾的心,促使收視率節節高升,陳亞蘭近日苦思回饋觀眾福利,祭出若4歲以上收視率全體平均破2,她就要與該劇女主角之一的陳怡真合體現身,跳帥氣的情人舞,沒有舞蹈底子的她,日前練兩個八拍就已汗流浹背,直喊:「比拍歌仔戲還難!」打算準備請舞蹈老師一對一指導,喊話觀眾:「最好明天收視率就破2,全台最帥氣的歌仔戲天王小生就會現身。」此外,全台觀眾對於劇中的歷史與文化反應熱烈,陳亞蘭力求讓歌仔戲與時俱進,她指出,該劇邀請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擔任文化藝術顧問,豐富了《嘉慶君遊臺灣》的藝術底蘊。巧的是,馮前院長同時也是她就讀師大GF-EMBA精品鑑賞的老師,「我時時與老師請益,老師也帶著我一一解說清朝文物的相關背景,劇中我兩個阿娘(指葉麗娜、廖麗君)的服裝設計,就是我從清朝鼻煙壺設計中得到的靈感。」《嘉慶君遊臺灣》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台視播出。陳亞蘭街頭傳愛送暖上百位老人。(圖/欣湉國際提供)
陳亞蘭《嘉慶君》龍袍造型帥翻 金曲天后張秀卿喊嫁
台視六十週年歌仔戲大戲、陳亞蘭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今(11日)曝光前導海報,結合古典藝術書、畫、印三合的概念,構成畫面的整體性,呈現東方古典書畫美學的藝術表現,宛如嘉慶君在古典書畫中沈浸悠遊臺灣意境。《嘉慶君》於去年年初拍攝,陳亞蘭運用在師範大學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班(GF-EMBA)所學,她認為歌仔戲就應與時俱進,因此將傳統戲曲與時尚結合,她與臺灣本土設計師秦明英共同討論以「長春花藍」色製作戲服,正是展現她時尚敏銳度。陳亞蘭造型太帥讓張秀卿喊嫁。(圖/欣湉國際提供)她感謝系上教授們的諄諄教誨,並特別感謝前故宮馮明珠院長的文史藝術的指導,讓視覺的運用更貼切於時代背景。陳亞蘭指出主視覺海報設計師Timmy透過不斷地翻閱書籍典故、遊歷故宮自行拍攝書畫尋找素材與繪製璽印、色彩的分析,創新表現出東方美學書畫的境界。長春花藍是Pantone首次創造全新嶄新色票,恰巧,陳亞蘭的粉絲都暱稱她為「蘭帥」,嘉慶君「長春花藍」款戲服,「藍」字如她姓名「蘭」字般帶有嶄新與綻放每一個無限可能面貌。此外,陳亞蘭日前在粉專發龍袍照帥翻天際吸萬人狂讚,就連金曲歌后曹雅雯都直喊:「天哪!帥慘!」另一歌后張秀卿也表示,真的天啊神帥!如果可以嫁第三次,你願意嗎?我!」英氣十足光芒四射,就連金曲歌后都折服。陳亞蘭身兼該戲製作人與主演,她同時正式宣告台視六十週年歌仔戲大戲、陳亞蘭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將於二月底在台視播出,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後製,與進錄音室配唱,希望於農曆年前完工。談到農曆年該如何過?她喊:「當然是要宣傳嘉慶君遊臺灣!」陳亞蘭也說:「楊阿姨(指楊麗花)會體諒我這位徒弟為發揚傳統戲曲的起心動念,但會包一個大紅包給她。」據悉她將視疫情情況,親自領軍安排走透透行程,展現嘉慶君親民愛民的精神。
陳亞蘭新歌仔戲開鏡 龍劭華變清代醫生
陳亞蘭製作並擔當主演的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今天(20日)於台南府城開鏡,她率該劇主要演員紀麗如、廖麗君、葉麗娜、何佩芸、林佩儀、范宏恩、蔡家元、羅育忠、江俊賢、文君、楊淑涵等人出席開鏡儀式,其中金鐘視帝龍劭華接到邀約,二話不說允諾特別演出,今早七點搭高鐵南下力挺。龍劭華17年前應楊麗花之邀在電視歌仔戲《君臣情深》飾演太監,扮女裝取悅皇帝,17年後應歌仔戲天王小生陳亞蘭之邀,這次在《嘉慶君》出演大夫,原以為角色溫文儒雅,沒想到有在診療上取悅嘉慶君的情節,讓他笑喊:「這也是一種傳承!」陳亞蘭師承楊麗花傳承歌仔戲,籌備兩年開拍新作《嘉慶君遊臺灣》,陳亞蘭表示:「《嘉慶君》在製作上為求盡善盡美,視覺藝術禮聘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擔任藝術顧問,歷史考證則邀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擔任文化顧問,豐富該戲底蘊。」她透露此次製作將大幅增加外景比例,要拍出台灣在地文化及人情味。提及拍攝此題材的主因,陳亞蘭說道,多年前與綜藝天王豬哥亮演出短劇《嘉慶君》,觀眾不時私訊敲碗想看她再次詮釋嘉慶君的英氣風範,因此有了這拍攝契機。為了準備角色,她過年期間特別邀好友葉麗娜每日快走近一小時,要把嘉慶君詮釋得更傳神。《嘉慶君遊台灣》獲文化部109年電視節目製作補助3千5百萬,預計明年第一季播出。台南市市長黃偉哲(中)出席《嘉慶君遊臺灣》開鏡記者會。(圖/欣湉國際)
寒假免費讀詩、學歷史 故宮前院長馮明珠領軍開辦朗讀營
兩個月後將放寒假,家長最頭痛的,就是怎麼安排家中寶貝的假期生活,還有即將要面對大學入學考試的高中生,又該如何在假期中充實自我?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領軍的「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特地安排兩項公益活動,分別是畫語朗讀營與歷史科命題研習工作坊,一律免費報名,歡迎師生們報名參加!話語朗讀營,最大的亮點就在列為教材的千家詩,源自於南宋的千家詩,是明清時期兒童重要的啟蒙讀物,本活動將自故宮珍藏明內府寫繪本《明解增和千家詩註》中選讀十二首唐宋詩,配合書中所繪詩意圖,及故宮珍藏名畫,在詩畫合一的情境下,引領學員了解詩意、詩人吟詠時的創作心情,以深入古典詩作凝鍊飽滿的美感世界。詩是充滿節奏韻律的作品,它可以吟唱、朗讀,我們的活動也將帶領大家以聲音引發對詩意的情感共鳴,期能結合讀詩、賞畫、朗誦,領會詩作意境,厚植學員的文化涵養。這是協會在寒假期間(110年1月27-29日)專為國小、國中學生開辦的「朗讀營」。至於「素養導向:歷史科命題研習工作坊」,則以現今最熱門教學方針「素養導向」,配合111課綱推出「歷史科命題研習工作坊」,為高中師生們介紹:什麼是「素養導向」、「素養導向的歷史教學與命題」,並以實例為師生解惑。這是協會為國高中老師及111年大學入學考生所開辦的工作坊,開班時間為110年1月25-26日。「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自108年12月20日,由永久榮譽會長顏錚浩推動成立,經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寶吉祥文史研究院馮明珠院長近十個月的籌備,在109年10月6日獲內政部准予立案設置。又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官網終於在12月10日上午10時正式開站,除介紹協會成立宗旨與任務外,寒假期間亦先行舉辦上述兩項公益活動。寶吉祥集團捐贈178萬餘元予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圖/寶吉祥提供)此外,寶吉祥集團長期從事慈善公益,不遺餘力,適逢歲末之際,12月4日在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見證下,再由集團代表顏麒生捐贈178萬餘元予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除為等家的孩子獻上滿滿的祝福,更盼望藉此拋磚引玉,鼓勵更多人關懷弱勢,讓台灣社會更溫馨。寶吉祥集團發言人楊平表示,集團在總裁仁欽多吉仁波切領導下,時時不忘展現慈悲心,關懷弱勢族群,回饋社會。雖然每個人宗教信仰不同,但總裁秉持眾生平等的理念,在得知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受疫情影響,急需資源挹注,便立即指示,將集團日前主辦之蕭煌奇&葉璦菱演唱會,其門票總收入扣稅後10%,178萬餘元全數捐予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楊平說明,此次受贈單位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是衛福部社家署核可之收出養媒合機構,收容安置0-2歲的嬰幼兒,並提供0-12歲孩子收出養服務。針對無法扶養嬰幼兒之未婚媽媽或其家庭,協助安置,提供生活照顧、護理保育、疾病就醫等服務,自2007年正式立案以來,已照顧近800個孩子,每年平均照顧近60位嬰幼兒,這些小寶寶平均在家園內安置1-2年的時間,等待社工媒合國內外收養家庭,為他們找到一個永遠的家。盼藉由這筆善款,能幫助這些生命才剛在萌芽階段的孩子們,能有個溫暖的避風港,也祝福他們早日找到收養家庭。受邀見證捐贈儀式的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則指出,寶吉祥集團熱心公益,不落人後,今年五月為向防疫人員致敬,曾舉辦寶吉祥交響樂團公益音樂會。九月份,總裁亦以個人身份主動捐贈200萬元予台北市立啟明學校、台中市立啟明學校、私立惠明盲校、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協助身障朋友防疫需求,十月再捐贈百萬資助殘障體育總會,讓參與第16屆在東京舉辦的帕運活動選手,能不受疫情影響,突破自身界限去爭取最高榮譽,為國爭光。
傳故宮要降格更名 前院長憂恐自毀招牌
傳出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故宮博物院將改隸文化部,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日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同時若真更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自毀招牌,愚不可及。馮明珠於2012年9月到2016年5月任故宮院長。她昨日在臉書說,1933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設置開始,故宮便直屬行政院。一方面彰顯政府重視文化,另一方面,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掌理的故宮,也在政府重視與支持下,努力闖出了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她說,故宮若納入文化部,從原有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外界擔憂,名列世界5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編制將隨之受影響。 馮明珠認為,將故宮降級納入文化部,「對故宮未來發展的優勢在哪?若未見其利,又何必改呢?」台北故宮保管維護的近70萬件文物,屬國家重要文化資產,還是應當受到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審計部等層層監督。另外,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完全不能認同,國民黨將在立法院安排專案報告,要求相關官員說清楚,現行編制與運作出現什麼滯礙難行的問題?為何要故宮改名,要故宮降級?他說,故宮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博物館。「故宮」一詞,除了凸顯出其典藏主體來自清宮舊藏的歷史,折射出前人在戰亂中捍衛護送中華文化瑰寶的艱苦卓絕,更已具備國際識別度與品牌價值。他強調,故宮應直屬行政院,能以最高行政機構整合各方資源,保護並善用國家重要文物資產,民進黨政府應審慎而為。
因韓戰散失家產 「前故宮博物院長」馮明珠出生即成敗家女
1950年6月間爆發的韓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是其一。馮明珠的父親馮焱培,湖北黃陂人,13歲就加入國民黨,北京大學機械系畢業,曾在黃埔軍校受訓,在抗戰時期為政府做過情治工作。大陸於1949易幟前一年,馮焱培攜眷來台定居,設籍台北市廈門街,馮明珠強調,「我父母都都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後來馮焱培決定不從政,在1949年又舉家遷往香港。馮焱培與妻子皆來自富裕家庭,他們抵港後,獲得香港殖民政府發的銀行執照,在香港開設工業銀行,並組織船隊、成立航運公司,住在太平山豪宅,即使是在流離遷延的歲月裡,依舊維持著住大戶門面。然而,韓戰改寫了一家人的命運。「我父母一直支持中華民國,韓戰爆發,政府希望我父親協助載送物資到韓國,我父親也照做,在戰爭中,他有兩條輪船被炮火炸沉,消息傳開來,拖累了我父親的銀行,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天,銀行發生嚴重擠兌,媽媽在醫院待產,父親沒告訴她,就把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我媽媽的私房錢、珠寶全部拿出救急,但還是無法應付。」馮夫人在香港法國醫院分娩,完全不知家裡發生變故,待產女後,她就沒有再回去太平山的豪宅。出院後,她從香港最貴族的醫院,直接住到尖沙嘴的小房子。馮明珠說,外婆常戲稱她是「敗家女」,「我家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敗了。」即使如此,父親依舊疼愛她,取名為「明珠」。馮家子女陸續出生,10個孩子,都是一母所生,馮明珠排第5,大哥與10弟相差20歲。家中食指浩繁,經此變故,家裡很難回到韓戰前的光景,但父親依舊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他不願意子女接受香港的殖民教育,特意把孩子們送去調景嶺,就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總)所開設的調景嶺中學。馮明珠說,「我在鳴遠小學部念的課本,全是台灣課本,我們唱的兒歌是反共歌曲『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我們是在台灣教育下長大的。」救總被黨產會盯上,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準備沒入其資產,但是救總當年在調景嶺安置很多難民,為中華民國爭取僑心,並協助難民來台,成為發展台灣的人才,這份苦勞,不被民進黨政府認可。馮明珠說,「我聽哥哥說過,救總在調景嶺每天發飯,很多同學都過得很苦。」調景嶺的學校環境與世隔絕,馮父也明白,孩子一直在調景嶺念書,不是真實的香港,待中三時,把馮明珠轉學至香港本地中學,於是她開始有機會接觸瓊瑤小說。她說,光看書名,就令人盪氣迴腸,例如《幾度夕陽紅》,「我看了以後,就覺得我要去台灣念書。」馮明珠在台灣住了近50年,前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提名她擔任故宮院長時,民進黨以她在香港出生,刻意質疑她對台灣的忠誠度。這件事令她很傷心,「我住在台灣的時間比香港還久,怎麼不是台灣人?」後來,她釋懷了,「這是別人在專業上找不到問題,才在出生地上做文章。」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馮明珠卸任。回首來時路,韓戰的爆發雖然造成家道中落,但是父母的愛依舊讓她的成長之路得以無憂無慮,後來因為喜歡瓊瑤、愛慕阿里山美景,而來到台灣就學、就業、成家,她把一生的精力奉獻給故宮,志業與事業得以相結合,馮明珠覺得自己比很多人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