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大學
」 美國應屆畢業生頭痛了 人工智慧與大裁員導致就業市場「超競爭」
在人工智慧的興起和各大科技巨頭大裁員後,美國整體就業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這也讓許多相關科系的畢業生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人力資源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分析報告,企業目前正採取裁員、放緩招聘以及借助人工智慧來降低營運成本的策略。根據《Bussiness Insider》報導指出,單是在2024年,美國企業已裁員超過60萬人,較去年同期上升0.8%,光是9月就裁減了72,821個職位,比去年增加了53%。除了不景氣的因素外,AI技術的普及也是加劇這一現象的原因。單是在9月份,就有5,616人因AI技術的而失業,全年更是達到12,742人,這些裁員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雖然AI和自動化加劇了裁員,但對於曾經被認為是穩定就業選擇的科技學位來說,現實也是越來越殘酷。像迪亞茲(Alex Diaz)一樣的科技學位畢業生,當年之所以就讀資訊科學是為了保證就業,但如今卻屢屢碰壁,申請數百個符合自己資格的職位卻得不到任何回應。報導中提到,迪亞茲畢業於馬里蘭大學,成績優異(GPA 3.83),但從大四開始找工作至今未果。也有許多畢業生認為,如果沒有內部推薦,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奧布賴恩(James O'Brien)也注意到,如今的科技就業市場正在縮小,且不太可能再恢復到以往的水平。與此同時,企業的招聘計劃也出現大幅下降。美國雇主9月宣布的招聘計劃較去年減少32%,居家工作的普及也對新畢業生的就業產生不利影響。根據LinkedIn的研究,全球有超過七成的Z世代專業人士認為,因職場變化的快速步伐感到不堪重負,而居家工作讓公司難以對新入職的畢業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培訓。企業對於需要大量培訓的新手員工逐漸採取避險態度,轉而選擇有經驗的員工,這使得新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進一步被壓縮。自2022年以來,科技行業的裁員人數不斷刷新紀錄,2022年裁員人數達到263,000人,而2023年則進一步達到262,735人。裁員雖然有所放緩,但對這個向來穩定的行業來說,依然處於高位。根據裁員跟踪器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已有457家科技公司裁員139,534人。不僅如此,人工智慧對低層次工作的取代還在不斷擴大,許多原本由初級開發人員或數據分析師完成的工作現在都已經實現自動化,這使得入門級的職位逐漸消失。而即使是高層次的工作,AI的應用也使得員工的效率提高,公司因此需要的人手反而減少。科技招聘平台Talentful的創始人Chris Abbass指出,由於遠程工作和企業成本控制,畢業生在頭幾個月所需的培訓和指導難以實現,因此公司更傾向於僱用有經驗的員工而非新手。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如今的科技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黎巴嫩Call機爆炸釀多人死亡 專家分析手機爆炸可能性
最近黎巴嫩(Lebanon)真主黨(Hezbollah)成員的傳呼機和對講機發生連續爆炸,造成數十人死亡,約3,000人受傷。這引發了人們對自己的智慧手機是否也可能被遠程設置為爆炸的擔憂。但安全專家表示,普通人的手機像在黎巴嫩爆炸的那些裝置一樣被引爆的可能性極低。根據《CBC》報導指出,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安全和彈性網路物理系統的研究主席卡里米普爾(Hadis Karimipour)表示,民眾會有如此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從技術上講,這的確也有可能發生,但實際上機率偏低,因為爆炸的Call機事前都經由外部人員接觸、修改後,才變成炸彈的。截至目前為止,以色列並未確認或否認在爆炸事件中的參與,但普遍認為該國的情報官員負有責任。據了解,這些裝置可能在製造供應鏈的某個環節被攔截,插入爆炸物和觸發機制,或者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這些裝置是由一家掩護公司製造的。也有專家表示,在智慧手機中添加爆炸物非常困難,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電機與電腦工程教授、無線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喬內特(Josep Jornet)指出,傳呼機使用的技術非常老舊,拆開後可以看到大部分元件,甚至手工添加一些東西。但智慧手機被密封防水,僅僅打開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添加爆炸物了。喬內特認為「要在手機內添加爆炸物而不被發現是非常困難的。」喬內特補充說,即使高技術人員能夠遠程控制你的手機,他們可能發送不需要的圖片或訊息,或清除資料,但無法讓裝置爆炸,除非已經對硬體進行了實體改造。而且現代手機都有過熱保護機制,即使過熱也會自動關閉。報導中也提到,目前主要品牌的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和製造過程,均具有嚴格的安全性。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縣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網路安全中心副主任福諾(Richard Forno)表示,人們可以信任他們的手機沒有被篡改。例如,蘋果(Apple)不會將合約交給任何公司,而是要求嚴格的盡職調查、安全措施和員工審查。他說「蘋果主動監控製造過程的每一步,包括隨機測試生產線上的產品。」福諾(Forno)指出,對於普通使用者,他們的iPhone或Pixel手機,其供應鏈由Google和蘋果監督,是值得信賴的。但他同時也建議,不要從暗網或不可信的經銷商購買手機,因為無法確定其材料來源,可能引起擔憂。為了保護自己的手機,卡里米普爾建議,應選擇知名的製造商和可信賴的零售商,因為這些公司有更好的品質控制,更可能發現任何篡改。
賴政府第三波人事 數位、經濟、國科會、國發會、工程會、金管會首長出爐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16日公布第三波賴清德政府內閣人事,未來數位發展部長將由中研院資訊創新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接任、經濟部長由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出任、國科會主委為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國發會主委是資誠創新諮詢公司前董事長劉鏡清、金管會主委是政大保險系教授彭金隆,宜蘭縣前代理縣長、信賴台灣之友會秘書長陳金德則接任工程會主委。民進黨指出,黃彥男為專業資通訊科技頂尖人才,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大學資訊科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資訊專業背景雄厚,曾是國際著名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研究員(Fellow)、中央研究院資訊安全專題(TWISC)中心執行長、中華民國電腦學會理事長、關貿網路公司董事、立法院資通安全與科技發展策進會秘書長等重要職務。此外,黃彥男也在許多公部門擔任民間諮詢委員,包含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 (DIGI+)、中央銀行、教育部、國科會、外交部、財政部開放資料諮詢委員等,公共參與歷練豐富。郭智輝畢業於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碩士,現為崇越集團董事長,崇越科技為全台半導體材料最大供應商,亦是台積電重要的供應商。郭在業界有超過30年的經驗,所創立的崇越集團橫跨半導體、光電、綠能、環保、生技、大健康等事業領域;曾經擔任台灣管理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企業經理人協進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副理事長,也在台北大學商學院企管系兼任教授。現為新東向產學研聯盟協進會理事長、中華企業經理人協進會常務監事、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理事,以及財團法人十大𠎀出青年基金會理事等職。郭智輝在業界表現獲獎無數,曾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CEO 100強」,更在2023年獲「國家傑出發明家獎最高生技大賞」。劉鏡清專長於策略管理、數位轉型、全球化與整合、流程改善、研發管理等議題。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曾任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以及大中華地區供應鏈顧問服務負責人,2012年加入加入資誠(PwC)企管顧問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及合夥人,隨後創立資誠創新諮詢公司任董事長協助中小企業創新轉型;也曾任行政院國家數位藍圖審議委員、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產業研究委員會召集人、中華郵政數位發展委員,參與多年工業局產業政策專案評審,熟稔政府政策及產業需求。吳誠文現為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年輕時曾是台南巨人少棒隊主要投手,大學就讀台大電機系,並取得加州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系碩士、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工研院系統晶片科技中心主任、經濟部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工研院協理兼南分院執行長、工研院資深副總暨首席技術專家、清大副校長、成大副校長等,曾身兼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致力與政府、學界合作,共推IC設計產業升級。吳誠文長年專注半導體、晶片研發、電機工程、資通訊等專業領域,投身教職、跨足產業、參與公協會組織,資歷相當豐厚完整,現為國家運動科學中心董事長。彭金隆為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保險科技實驗室執行長、參與式教學及研究發展辦公室主任,畢業於政大會計系、政大保險研究所碩士、企業管理博士。長年投身金融保險、風險管理、金融創新等領域,其金融專業背景雄厚,發表多篇論文、期刊,實務資歷涉足公務界、產業界、學術界,歷練相當完整全面。曾先後任職於財政部、金管會、考選部等,擔任過宏泰人壽、臺銀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與中信產險獨董一職,同時身兼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秘書長、理事長、台灣保險法學會常務監事、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秘書長等,兼具金融專業與實務經驗。陳金德為現任信賴台灣之友會秘書長,台大化工研究所及商學(EMBA)雙碩士,具化學工程專業背景,曾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副市長、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與宜蘭縣政府代理縣長。時任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銜命主責處理多項重大環境污染案件,如日月光涉排放廢水事件等;高雄石化氣爆事件發生後,推動石化工廠管線總體檢、建置管線資料平台、管線遷移工作、相關自治條例增修等,曾任宜蘭縣代理縣長。
全球第2例豬心移植手術宣告失敗!患者不敵排斥反應術後6周身亡
9月20日,美國馬里蘭州醫學中心進行全球第2次的豬心移植手術,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一名58歲的男子,他術後1個月狀況良好,心臟機能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在6周後,男子身體出現排斥反應,於10月30日身亡。據外媒報導,58歲的勞倫斯福賽特(Lawrence Faucette)是美國退伍海軍,與妻子育有2子,他因心臟衰竭,身體狀況無法接受傳統心臟移植手術,故決定於9月20日接受豬心移植。「這是他為他人做事的最後機會,」妻子感謝照顧他的醫療人員,「他從沒想過自己能活這麼久。」馬里蘭州醫學中心表示,此次豬心移植手術使用的是基因改造過的豬心,為的就是避免人類免疫系統排斥,而福賽特在手術後狀況良好,第一個月並沒有排斥反應,能夠進行物理治療,雖然最終仍不治身亡,但外科醫生兼該移植計畫主任莫希丁(Muhammad M. Mohiuddin)博士表示,「福塞特的最後願望是讓我們能充分利用這次經驗學習,這樣當人體器官不可用時,其他人可能就有機會獲得新心臟」。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2022年1月曾完成全球首例豬心移植手術,相較首例與第2例勞倫斯福賽特,2人皆患有晚期心臟衰竭,且都無法執行傳統移植手術,但當時的患者術後僅存活了2個月,研究團隊解剖死者,發現心臟內出現了豬病毒,這次重新嘗試,雖然較首例多存活了2周,但最終仍因排斥反應身亡。
紐約大學「異種移植」破紀錄 豬腎在腦死人體內正常運作2個月
雖然「異種移植」在醫學界已失敗幾10年,不過美國近日已經成功把豬腎移植至腦死的男性大體上,而且成功運作61天,更創下在人體內運作2個月的最久紀錄。綜合外媒報導,紐約大學朗格尼醫療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外科醫師表示,已經在7月14日將一顆狀況良好的豬腎與動物胸腺(一種培養免疫細胞的腺體),移植到58歲腦死男性米勒(Maurice“Mo”Miller)體內,且裝上呼吸器。米勒是一名大體捐贈者,他在腦死後因為罹癌所以無法捐贈器官,因此家屬決定把米勒的遺體捐給這項豬器官移植實驗,後來也有收到來自加州一名在等待腎臟移植的病患寄來的卡片,感謝家屬的幫助這項研究。豬腎在米勒體內成功運作1個月後,醫生發現尿量有明顯減少,經過活體組織檢查證實身體開始出現排斥反應,在投放標準免疫抑制藥物後,腎功能逐漸恢復,也證明排斥反應是可以治療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豬腎對於人類激素反應、排出抗生素或經歷藥物相關副作用等方面並無差異。就在豬腎移植到人體的61天後,醫師史騰(Jeffery Stern)在13日將豬腎取出,豬腎保持完好,就像一班的腎臟一樣。後來研究人員就從身體每個主要器官、淋巴、消化道等採集約180個組織樣本,想找出任何一種因為異種移植對身體造成的問題。實行這項實驗的移植外科醫師蒙哥馬利(Robert Montgomery)說明,他對結果感到高興,且表示這次的成功會對下一次更有信心。雖然在大體上進行的短期實驗中,都沒有發現立即性的免疫攻擊,但蒙哥馬利醫師也表示,器官移植後常見的排斥反應,通常需要1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會開始發生。這項研究的相關人員表示,雖然在大體上移植成功,但並不代表在活人身上也會如此。因為在2022年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外科醫師移殖豬心到一名垂死的男病患身上,後來男病患卻因為不明原因器官衰竭,導致男子最終僅多活了2個月。
泰勒絲、碧昂絲造成「明星通膨」 一場演唱會讓物價降不下來
美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日前宣布,明年將到東京、新加坡等多個城市開演唱會,亞洲粉絲可說是又驚又喜,不過經濟學家表示,超級巨星的演唱會正在造成「明星通膨」效應,讓物價降不下來。隨著疫情後泰勒絲等知名歌手重啟世界巡迴,推動多地通膨。根據《CNBC》報導,儘管專家一致認為全球經濟正面臨低迷,但泰勒絲的巡迴仍成功刺激了至今為止所訪問的城市的消費,泰勒絲在美國要舉行52場演唱會,其中3場在費城的林肯金融球場舉行,門票全數售罄,據研究公司QuestionPro表示,泰勒絲光是在美國巡演,預計就創造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55億的經濟活動,這不僅是演唱會的門票銷售,還包括週邊商品、食品和飲料,甚至帶動主辦城市的機票、住宿等相關成本。隨著疫情後泰勒絲等知名歌手重啟世界巡迴,推動多地通膨。就連聯準會在報告中也指出,「儘管該地區旅遊業整體復甦緩慢」,但「5月是自疫情爆發以來費城飯店收入最強勁的1個月,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泰勒絲在該市演場會帶來的大量客人湧入」。《華爾街日報》更將今年稱為「一張演唱會門票1千美元之年」,因為演唱會的票價漲得很誇張,受到通膨影響,再加上許多歌手多年未辦演唱會,因此將演出規劃得更精緻,整體演唱會票價比疫情前貴一成。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德(Klaus Baader)表示,所有演唱會相關商品的價格都飛漲,場館內的可樂、熱狗等食物漲幅尤其可觀。通膨飆,碧昂絲害的。除此之外,全球巡演也同時造成潛在旅費和住宿費變更高昂,像是碧昂絲(Beyonce)2023年巡迴到斯德哥爾摩時,大幅推動瑞典首都的遊客人數成長,碧昂絲的歌迷湧入瑞典,加上當地貨幣較弱、票價較低有關,需求隨後推動機票和飯店價格飆升。為什麼演唱會的威力這麼大?一大因素是疫情期間缺乏這類音樂活動,現在各地解封、社交安全距離成為過去式,人們更加重視體驗,而且偶像的演唱會被粉絲認為完全無可取代的商品,因此願意花高價觀看喜歡的明星現場演出,根據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尼(Melissa Kearney)表示,「這場疫情改變人們思考,什麼對他們真的很重要、什麼會讓他們快樂」。碧昂絲、泰勒絲巡演夯,專家:加劇通膨推手。(圖/翻攝自推特)
北大團隊證實「南韓LK-99」非室溫超導體 美研究人員:是劣質材料
南韓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聲稱可使鉛磷灰石(LK-99)與石墨烯材料在127℃常壓下展現超導特性,在傳導過程完全不耗損電流,放在電子產品中將令用電量大幅下降,也不需要散熱,研究成果引爆全球。不過,大陸北京大學日前發布論文,強調團隊合成出與南韓主成分一致的LK-99材料,發現其不具備超導性。《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ICQM)和國科大等單位發布一篇論文,內容稱該團隊成功合成了類似LK-99的多晶陶瓷樣品,主要成分與韓國團隊的報告一致,且在一些小片狀碎片中,成功觀測到了「半懸浮」。此外,透過對呈現出上述現象的小片樣品及未表現出上述現象的大塊樣品進行磁化測量,該團隊發現,樣品普遍含有弱而明確的軟鐵磁成分,足以解釋在垂直磁場中觀察到的半懸浮現象。團隊表示,「我們的測量沒有顯示樣品存在邁斯納效應或零電阻,故我們認為樣品沒有表現出超導性。」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大陸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上海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研究團隊已經完成了復現實驗,雖然實驗結果存在差異,但均未證實LK-99為室溫超導體。目前公布的各項實驗結果中,都只呈現了某一種特性,比如華中科技大學的視頻展示的,是LK-99的抗磁性,但並未觀測到零電阻屬性;東南大學成功觀測到了110K以下的零電阻,但是並沒有發現完全抗磁性,都無法證明LK-99是室溫超導體。不僅如此,美國馬里蘭大學凝聚態物質理論中心(CMTC)也轉發了最新的研究,稱LK-99不是超導體,甚至在室溫(或極低溫度)下也不是,形容它只是一種電阻非常高的劣質材料。報導指出,馬里蘭州大學在社交媒體平台X發聲後,被認為與超導相關的南韓股票抹去漲幅,周二尾盤下跌。其中Sunam Co.跌到30%的跌停板,早前一度上漲22%;Shinsung Delta Tech收低6.5%,之前一度上漲30%而漲停;Duksung收盤下跌29%,之前一度上漲24%;Mobiis下跌26%,之前一度上漲22%。
向陸洩「高超音速導彈」技術 俄科學家犯叛國罪遭逮
俄烏戰爭戰火持延燒,至今已打了1年多。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外媒爆料,俄羅斯一家科學研究所所長,因洩漏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給大陸,犯了叛國罪遭逮。對此,俄羅斯和北京當局都做出回應。據《路透社》報導,知情人士稱,西伯利亞克里斯蒂安諾維奇理論與應用力學研究所(ITAM)所長希普盧克(Alexander Shiplyuk),涉嫌在2017年的科學會議上,洩露高超音速導彈的機密技術給大陸。而希普盧克其實在去年8月就逮捕,但一直沒有相關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希普盧克堅稱自己是清白的,那些訊息也不是秘密,可以在網路上免費取得。對此,克里姆林宮表示,安全部門正在密切關注叛國案件。而大陸外交部說,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的基礎上。美國馬里蘭大學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勞倫斯(Stuart Laurence)說,他見過希普盧克2次,「看到他被捕,我感到震驚和恐懼,我最後一次跟他聯繫是在2021年1月,他在其研究領域,受人極度尊敬。」據了解,俄羅斯總統普丁一再表示,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在世界上處領先地位,這種尖端武器能用10倍音速酬載,穿透防空系統。報導稱,自莫斯科從入侵烏克蘭至今15個月,越來越仰賴盟友大陸提供的支持。除了希普盧克,另外2名俄羅斯科學家也遭殃。雷射專家科爾克(Dmitry Kolker)去年也被指控向大陸洩露機密,在西伯利亞因叛國罪被捕,遭逮後2天死於癌症。科爾克的律師上周表示,他的家人否認此指控。此外,科學家盧卡寧(Alexander Lukanin)因涉嫌向北京洩露機密技術,在2020年被逮,去年遭判7.5年徒刑。據了解,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俄羅斯議會上個月投票決定,將叛國罪的最高刑罰從20年提高到無期徒刑,俄羅斯議會稱有48名俄國人,在2017年至2022年犯叛國罪。
郭台銘展開12天訪美行程 首站華府智庫赴哈佛演講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今(27)日晚間,展開「科技經濟開拓之旅」,前往美國進行12天的訪問,預計4月7日返台。據悉,郭台銘此趟美國行聚焦推動科技與經濟實質的合作關係,將涵蓋科技(OPEN AI)、經濟、醫療和創新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此行除了前往華府拜會重要人士之外,郭台銘還將前往美國排名前三大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演講,進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討台、美經濟、外交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郭台銘透過辦公室發出聲明表示,隨著國際情勢日漸複雜,台灣區域安全議題,屢次被端上檯面討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啟動科技經濟開拓之旅,以美國為首站,冀望透過12天的訪問,建構台美合作策略、強化台灣與世界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另外,郭台銘也受邀前往馬里蘭大學談論工業 AI、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商學院會見兩院院長及與該校台灣同學會等組織舉行座談,將深入探討有關產學合作模式和創新科技研發等議題。同時在與「玉山科技協會」等台美社團互動時,將針對目前高科技產業所面臨的困局及其真正結構性問題,研討內容包含國際政治的演變、台灣未來國際政策的定位、經濟和科技 (AI) 產業的演變,與台灣轉型升級的發展等議題。郭台銘辦公室指出,郭台銘在美國矽谷長住10年,累積與世界科技領袖共同打拼的實戰經驗,並在全球超過30個經濟發達國家與地區設廠;同時藉著與多家企業和知名學術機構的合作,為台灣目前面臨地緣政治的區域風險,提供因應之道。不僅美國,其他主要的民主同盟國家,也逐漸重視亞太區域安全問題、區域衝突的潛在風險,相對凸顯台灣在全球合作體系,具有關鍵性角色。郭台銘表示,希望透過這次訪美,把過去四十年在美經商、投資所累積的人脈及資源整合,轉化為台灣未來在科技、經濟、產業轉型發展與世界合作全面接軌的養分。
11歲男童跑跑步機扭傷腿! 突出現詭異紫紅斑點感染身亡
美國佛州一名11歲男童布朗(Jesse Brown)在使用跑步機時不小心扭傷腳踝,起初家人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天後布朗的腿出現大量紫紅色斑點,送醫後才發現從A型鏈球菌感染(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演變成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最後不幸身亡。根據《WESH》報導, 11歲男童布朗(Jesse Brown)在使用跑步機時不慎扭傷,而腿上也有一些細小的擦傷,不過第一時間家人僅做了簡單的處哩,沒想到幾天後布朗竟高燒不退,並且腿部布滿大量紫紅色斑點,連忙送往醫院急救。送一急救後醫生發現,布朗原先為A型鏈球菌感染(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沒想到因為當下並未作任何處理,隨後演變成食肉菌(flesh-eating bacteria),經過搶救之後仍回天乏術,不幸身亡。對此,來自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傳染病專家艾倫(Alan Cross)博士表示,如果感染A型鏈球菌,因為它非常容易產生毒素,所以感染迅速,建議大家保持所有傷口的清潔,並隨時關注傷口情形,避免相同憾事再次發生。
史上最強大宇宙「伽馬射線暴」震驚天文界 NASA:超新星爆炸坍縮形成黑洞
全球多個天文觀測站都在10月9日這天觀測到了一束可能是人類天文紀錄史上威力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暴(Gamma RayBurst,GRB),更導致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數顆在軌探測器「暫時失明」,相關發現引發學界轟動。NASA宣稱,伽馬射線暴是已知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現象,被認為是由聯星(Binarystar)等恆星級天體碰撞所引發,或意味著黑洞剛從超新星爆炸中誕生。據CNN的報導,本次的伽瑪射線暴被NASA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尼爾格雷爾斯雨燕天文台首次觀測到,並被命名為「GRB221009A」,引發國際天文學界高度注意。NASA認為,這次的伽瑪射線暴發生在距離我們約24億光年的人馬座,推測應該是一顆質量為太陽好幾倍的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坍縮並形成黑洞,由此產生了這個歷時超過10小時且非常耀眼的脈衝,估計比一般伽馬射線暴還要亮10倍,甚至由於太亮而多次觸發NASA的伽瑪射線偵測衛星,而一般伽瑪射線只會觸發一次。馬里蘭大學博士生歐康納(Brendan O'Connor)表示,「由於這次的爆發是如此明亮和接近地球,我們相信這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現象,可以協助天文學家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例如黑洞的形成,以及暗物質的存在。」
新世代數位車牌,具備「嵌入安全加密晶片」與「全天候精準無線感測」:車輛監理更便民、智慧交通更安全、行動支付更便利
桃園市政府在9月12日舉辦了「未來大型車輛智慧管理及辨識專家座談會」,交通局局長劉慶豐在座談會上表示,桃園擁34處立案工業區,物流公司約占全臺八成,包含貨車、運輸車、砂石車、水泥車等,因行經的工地環境使得車牌髒污難以辨識,在交通單位、警察單位、環保單位等多稽查不易,然數位車牌就能克服此問題,不論是污損、遮蔽或車牌污漬,都能輕易讀取識別,目前先以大型車先行試辦推動,未來更可以直接運用於機車、小型車輛,以及各種特殊車輛和載具。劉局長希望在此次數位車牌試辦計畫,若相關數據與實驗帶來不錯的結果,將推廣至交通安全管理、智慧監理等,提供給交通部與公路總局單位,協助管理單位決策時參考依據,另台灣IC產業完整茁壯,此創舉也促使台灣的數位科技走出另外一片天。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提到,該項目創造了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合作價值,透過新技術、系統整合、大數據分析,提升交通安全管理,不再只是單向通訊,而是車與車之間的雙向通訊連結,特別適用沿線產業聚落、學區、市區等大型車輛行駛的區域,減輕交通壓力,進一步可擴大至所有車輛型態,此次台德合作的科技是雙邊結合的典範,將以台灣為基地,將成功典範推動到印太各國,並將數位應用的經驗反饋至歐洲。桃園市政府舉辦「未來大型車輛智慧管理及辨識專家座談會」未來可以直接運用於機車、小型車輛,以及各種特殊車輛和載具。六位耕耘交通領域數十年的專家,在看待數位車牌這事上,不約而同地看到一致的發展方向數位車牌核心概念是什麼?如何增進交通安全?臺灣大學教授,德國卡斯魯爾大學博士,許添本委員認為,發展數位車牌在台灣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很多車牌容易有辦識盲點,但數位車牌嵌入晶片,具有強烈與車牌黏在一起的數位化概念,不易移動與拆除,當數位資訊與車牌做連結能輕易方便辨識,是數位發展之下的強大監理與管理新概念。中華智慧運輸協會理事,陳國章委員也認同,由大型車輛作為先導實施,將帶動產業效益,十多年前即有車牌數位化的概念,但當時技術不可行,現在技術成熟發達,方便管理車輛與治安提升。現由OT到IT到ET,整個環境的變化產生技術的帶動,進而貫通台灣產業在大型車輛智慧管理的完整體系。車牌的過去與未來,好比紙本護照升級數位護照,實體車牌進化成數位車牌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李克聰委員談到過去他的研究經驗,在民國87年時,當時車牌號是ABC加上4個數字,具容量限制。李委員曾是公路總局規劃「未來號牌設計計畫」的計畫主持人,研究後發現,車牌的容量規劃若糾結於字數限制(數字與英文的組合),不如把「車牌數位化」。民國91年時,為了車牌數位化,進一步探討「智慧化安全化及反光防偽的研究」,計畫結論是將車牌結合晶片達到數位化,亦能落實管理面,當時研究成果完整,也有提出許多具體建議,可惜當時未啟動。中華智慧運輸協會理事,蕭偉政委員也指出,數位車牌核心概念即是去中心化的架構,資料不見得都儲存在監理單位,就像電子護照一樣,具備強大的個資保護能力,並可提升交通運輸應用的服務品質。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蒙以亨委員提到,定位「數位車牌」,解決傳統車牌的限制,數位車牌能因應現行國家數位發展部的與時俱進,找出符合社會效益的定義。再者有些先進國家是不能使用攝影機進行車牌辨識,數位車牌內嵌晶片就是一個安全且獨特的單一識別代碼,即是定義一個資訊與安全的價值與益處。以機車來說,若是能裝設數位車牌,如同機車的護身符,能與周邊的交通感知裝置相互連結,不僅是避免大車的內輪差或是路口碰撞事故,都可以進行運用來改善機車族的交通安全問題。交通專家學者一致認同數位車牌將是實現「數位國家、智慧島嶼」重要的一環。層出不窮的個資議題,車牌數位ID為個資增添防護力場在個資議題上,許添本委員與蒙以亨委員見解不謀而合,都認為數位車牌具獨有單一的識別代碼(簡稱:車牌ID),外層的車牌ID能延伸各種數位資訊使用,深層的個資由主管的公務部門把關與管理,非私人部門可以獲取。然而,資安與資料管理最重要的即是隱私管理,車牌ID與車牌號碼是分開的,資訊管理會較有彈性。數位車牌若再加上行動加值服務,如停車可以自動扣款,所有費用皆可使用晶片完成行動支付,實現各種車聯網場域的運用。另外,像是危險車輛都有一些管制路線,也可以藉由數位車牌進行管理。綜整來看,車牌ID可以設定各種類型車種,無需再使用影像辨識的方式來辨識,而是將其資訊輸入進數位車牌內,透過大數據智慧平台進行管理,是車牌數位化很重要的應用與發展方向。中央大學教授,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吳健生委員也反饋,大數據智慧平台的後台管理設定應與主管單位介接,提供相關單位需要的資訊,進而突破原有既定架構。李克聰委員表示,數位車牌資料庫完全屬於政府,公部門即可按照資料使用的層次,每個使用單位的權限,去讀取需要的資料,提供最高層級的隱私權保障。數位監理新氣象,交通安全新境界蒙以亨委員提出,在交通的數位監理,包含事故鑑定、交通違規,酒駕及拒測累犯、牌照吊銷、違規記點,若是不牽涉到強制性的既定印象,應能快速且容易的推動。李克聰委員回應此次先行推動大型車輛應用數位車牌,對比傳統車牌的使用限制,可再運用數位化車牌的試驗場域加以驗證,並列舉出數位車牌的可行性與效益性,如延伸至各式機動車輛的擴充與相容性,好比機車管理是台灣道路安全很重要的一環,亦是最需要推動的車種,若是將數位車牌應用至機車管理,即可概括全台灣的車種,汽車上可以創新應用如強制險的智慧保單,提醒車主注意駕駛行為的風險性。六位交通專家學者一致認同數位車牌係實現「數位國家、智慧島嶼」其中的一環,公部門也意識到車牌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躍進,現在推動是非常好的時機,讓群體知道數位車牌是將來真正交通安全與智慧化的運輸系統,必須要推動的一個重要指標。資料來源:「未來大型車輛智慧管理及辨識專家座談會」之討論整理與摘錄
血型竟影響中風機率!美研究:這類人最危險
據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College of Medicine ofMaryland)的研究顯示,罹患早發性中風的機率竟然與血型有關!其中A型血的族群在60歲前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而O型血的人在上述年紀前則有最低的機率罹患中風。據《每日郵報》的報導,研究團隊總共蒐集了48項研究資料,將1.7萬名中風患者及將近60萬名未中風的健康人士進行比對,並排除掉了性別、體重及吸煙習慣等眾多因素,結果表明,60歲前罹患早發性中風的機率竟然與血型有關。其中與晚期中風、從未中風的族群相比,A型血罹患早發性中風的機率最高,比其他血型多出16%;O型血罹患同樣疾病的機率則比其他血型低12%;而B型和AB型沒有特別的影響。這項研究報告最早被刊登在《神經病學》(Journal Of Neurology)雜誌上,該實驗的聯合首席研究員奇特納(Steven J. Kittner)指出:「我們仍然不清楚為何A型血會帶來更高的患病風險,但推測可能與血小板、血管內襯細胞,以及循環蛋白質等凝血因子有關。」他補充,這意味著我們還無法針對早發性中風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但這份報告仍然為降低中風風險帶來了極大的參考價值。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A型血的族群其實不用過度擔心,因為其增加的患病風險還在適度的範圍內。此外,該項研究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受試者中只有大約35%的人是屬於非歐洲血統,因此參與者的多樣性不足。
首例豬心移植患者術後2個月「不明原因」去世 家屬感激:讓我們能多陪伴他
史上首位接受豬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班奈特(David Bennett)在手術完成2個月後去世,負責手術和後續治療的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並未透露詳細死因,僅表示班奈特的病情「在數天內惡化」。親屬雖對他的離世感到不捨,仍感謝這項手術「讓我們有機會多陪伴他2個月」。綜合外媒報導,57歲的班奈特因心臟病過於嚴重與其他原因,被判定不符人體心臟移植手術的資格,只能靠葉克膜勉強維持生命的他,同意進行豬心臟移植實驗,且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批准。這項歷史性手術在今年1月7日完成後,班奈特的身體並未對豬心產生任何排斥反應,替全球性器官短缺和異種間移植做出巨大貢獻。據悉,班奈特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上個月還能與物理治療師在病床上觀看美國超級盃(Super Bowl)比賽,之後卻因病情急速惡化,於本月(3月)8日病逝,醫院發言人黛博拉(Deborah Kotz)表示,目前僅知班奈特的情況突然快速惡化,「尚不清楚詳細死因」,團隊將對此進行仔細檢查,並將研究結果發表於期刊。負責手術的醫師格里菲斯(Bartley Griffith)也透過聲明哀悼這位移植先驅,「我們對於失去班奈特感到震驚。他是一位勇敢且高尚的患者,和病魔一路戰鬥到最後。我們向他的家人表達最誠摯的哀悼」。親屬則感謝醫療團隊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陪伴班奈特,「如果沒有這種神奇的嘗試,我們就沒辦法多擁有幾週的寶貴相處時間」。雖然班奈特進行異種間移植後僅活了2個月,仍創下歷史里程碑,上一例進行異種間手術的瀕死嬰兒在1984年接受狒狒心臟移植後只活了21天;另例進行豬腎移植手術的腦死患者也僅維持54小時的生命便宣告死亡。馬里蘭大學人工器官實驗室主任吳忠俊教授更表示:「班奈特術後的存活時間已超出我們的預期。」
小行星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為名 台泥支持多元物種保存成現代方舟
台泥(1101)企業團今(17)日舉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發表會暨授證儀式。台泥表示,早在2007年時,辜嚴倬雲女士與當時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將位在屏東高樹鄉的「泰和農場」部分土地提供出來,由台泥企業團投入經費支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推動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目前「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保育基地,更於2021年正式躍上天際。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將所發現的第526460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Ceciliakoocen),並通過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為2006年08月28日由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5.62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6.46億公里。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此次命名彰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於物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希望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能成為植物諾亞方舟,乘載著永續的希望繼續前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也將此精神化為永恆,在宇宙中照耀大地。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保種中心團隊正協助台泥以原生植物復育花蓮和平、蘇澳太白礦區,已大量繁殖白及與東方狗脊蕨的幼苗。(圖/黃耀徵攝)辜嚴倬雲女士由兩位女兒辜懷群與辜懷如代表出席發表會,並接受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授贈的紀念銘版。張安平承諾,台泥將長期出資支持保種中心的日常運營,勇於承擔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重任,也希望新冠病毒可以消失,2022年可以是更好的一年。張安平於記者會上提到:「老董事長公亮先生儒商風範,為兩岸,亞洲和世界和平然諾一生,將企業的經營宗旨與社會利益緊密相連,心中所念便是謀求人民福祉與回饋社會。辜嚴倬雲女士則熱心公益事業,無償捐出屏東泰和農場2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植物保種中心。從年輕便致力慈善事業及婦女地位的平等均權,支持弱勢團體,從未改變。」張安平指出,保種中心座落的泰和農場原是片種植著瓊麻和甘蔗的畸零地,這塊貧瘠的沙礫地,早年因為辜嚴倬雲女士的苦心經營而留下來,不僅幫助過周遭幾百戶窮苦的農家,還能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保種中心當年以「辜嚴倬雲」為名便是感念她52年來的費心經營。保種中心成立宗旨,契合台泥企業團追求永續地球的經營理念,從生活環境到多元物種的存續,都是台泥努力的方向,台泥從保種中心成立之初便全力支持,至今13年從未間斷。保種中心以熱帶和亞熱帶的瀕危或珍稀植物為主要蒐集項目。從初期的蘭科、鳳梨科等12類植物,後再新增秋海棠、多肉、水生及苔蘚等,保種中心已累積近30類植物,其中有許多世界之最、或野外滅絕的種類,到2021年,已有3.4萬種活體植物。此外,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也針對植物的不同部位,進行液態氮冷凍保存,現已有4000多個物種、2.5萬份組織標本,為下一個世代的科學家準備研究材料。
小行星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命名 成為最「有種」的小行星
中央大學今天表示,將學校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第526460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Ceciliakoocen )」,彰顯其對物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更成為台灣最「有種」的小行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2007年成立,蒐藏超過3.4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活體植物,為全球最重要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保種中心。台泥企業團今舉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發表會與授證儀式,希望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能成為植物諾亞方舟,乘載著永續的希望繼續前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在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及辜嚴倬雲女士大力支持下成立,其使命為保育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植物,以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個保種中心以異地活體保存,學術研究為本,透過國際學術交流,參與世界熱帶植物保育計畫。目前已成功培育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其中蘭花、鳳梨、秋海棠及蕨類收藏更是世界之最。中央大學表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為2006年08月28日由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5.62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6.46億公里。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肯定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於保存物種,以及盡力降低物種消失的危機所付出的心力。中央大學以地球科學起家,在環境永續上與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並肩同行,以科學的專業,守護台灣和地球。
全球首例「豬心移植」者曾把人砍至殘廢 被害家屬批:機會應該給更值得的人
美國57歲男子班奈特(David Bennett)日前因為生命垂危,於月初接受全球首例「移植豬心」手術成功,瞬間成為全球醫界的關注焦點。但消息曝光後,就有一名女子出面指控,班奈特在數十年前曾持刀將人砍至殘廢,認為如此寶貴的機會,應該給予更值得的人。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萊絲莉(Leslie Shumaker Downey)對媒體表示,班奈特在1988年時曾在一家酒吧持刀攻擊他的弟弟愛德華(Edward Shumaker),原因是因為班奈特看到妻子坐在愛德華腿上,當時因為班奈特的攻擊,造成愛德華臟器破裂。後面愛德華雖然撿回一條性命,但是卻落得半身不遂的下場。事後雖然班奈特被警方逮捕,後面也被法院判決10年有期徒刑,同時須賠償被害人340萬美元的費用。但他僅坐牢6年後就假釋出獄,同時也沒有支付任何賠償款給愛德華的家屬。而半身癱瘓的愛德華,最後在2005年因為中風逝世。萊絲莉表示,當他看到班奈特因為接受前所未聞的手術而受到稱讚時,就想到自己已經過世的弟弟。他認為班奈特出獄後就過著正常的生活,也因為接受心臟手術而重獲新生,但這些難能可貴的機會,應該是要留給更值得的人。而負責這起手術的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表示,當時他們是在看過醫療紀錄後,才決定班奈特的移植資格,對於班奈特之前的事情,他們並不清楚。
全球首例 57歲美國男接受「豬心移植」獲救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科研團隊10日宣布,成功將基因改造豬的心臟移植給一位男性心臟病患者,為全球首例,創下異種移植(從靈長類動物和豬等動物身上移植)的里程碑。這項手術將使世界「距解決器官短缺危機更近一步」。接受器官移植的是57歲的班奈特(Dave Bennett),「捐贈」心臟則是一頭1歲大、240磅的豬,牠經過了基因改造,整個餵養過程也都以器官移植為目的。主治醫生說,手術在巴爾的摩進行,時長7小時,目前病患狀況良好。手術於7日進行,截至10日,班奈特已經存活了3天。「它能產生脈搏,產生血壓,成為了他的心臟,」執行手術的醫療中心心臟移植項目主任葛瑞菲斯(Bartley Griffith)說。「它正在跳動,看起來很正常。我們都很興奮,但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這是前所未有的。」家人和醫生說,班奈特處於心臟病晚期,由於病太重,不符常規心臟移植條件,而其他治療方法也難以有助康復,於是決定賭一把,進行實驗性治療。班奈特在手術前一天表示:「要麼死,要麼做移植手術。這是我最後的選擇。」他預後情況仍未知。班奈特的兒子也稱,目前一切處於未知狀態。班奈特已臥床6周,他「期待自己康復後能下床行動」。對於負責手術的醫療團隊來說,這場手術標誌著多年研究的成果,很可能改變全球許多人的命運。數據顯示,美國每天有17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時死亡,而等待名單上的人數超過10萬人。目前,許多國家都在推進基改動物器官移植到人體的相關技術研發,希望未來能夠確保人體移植用器官。去年10月,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醫師成功將豬腎臟移植到人體,且未立即出現排異反應。據報導,這顆腎臟來自一頭經基因改造過的豬,其組織器官內不再含有已知會立即引發排斥現象物質。
每天的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美國「生育率下滑4%」 創歷史新低
少子化成為先進國家趨勢,台灣生育率更在全球殿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5日發布報告指出,去年全美初估僅360萬名新生兒誕生,比2019年少了3.75%,寫下1979年以來新低;總和生育率滑落4%,更寫下史上低點。據CDC報告,2020年美國的一般生育率(GFR)顯示,每1000位生育年齡婦女在1年中生下的新生兒數量,只有55.8名子女。自2014年以來,美國GFR每年都以平均2%的速度持續下降。至於代表每千名女子畢生生育子女數的總和生育率(TFR),去年僅1637.5,創下歷史新低。美國曾是少數生育率高的已開發國家之一,約12年前,美國女性平均生育2.1個孩子,但到2019年已降到1.6。不過自2007年以來,美國就已處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意味每天的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報告並未把出生率整體下降直接歸咎於新冠疫情。雖然美聯社引述專家分析稱,對疫情憂慮和經濟受到衝擊,可能讓許多夫妻認為此時不宜生孩子,但許多2020年生育的婦女,是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當準媽媽。女性晚婚晚生、加上經濟前景欠佳等因素,才是導致生育率持續滑落的原因。不過,以往30至40多歲女性的生育率持續上升,但去年反而下降,報告撰寫人漢米敦坦言,就連年紀較長女性的生育率也在走低,這現象令人震驚。馬里蘭大學社會學家科恩博士指出,依照歷史數據,預期今年(2021年)美國的出生率仍將大幅下降。布魯金斯學院去年12月曾估計,今年美國的新生兒數將再縮水30萬,即將陷入大規模且持久性的生育蕭條。
尷尬!從小洋基迷獎落太空人 火球投手:我必須面對
礙於暗號門事件,休士頓太空人今年前兩輪的選秀籤被沒收,導致他們只能從第二輪的補償選秀籤中開始選人,而他們也在第72順位選進了聖邁克爾山學院的高中火球投手桑托斯(Alex Santos),不過桑托斯在選秀會結束後,卻向媒體坦承自己是一位紐約洋基的球迷,如今被太空人選上,他也只好摸摸鼻子地面對這一切。太空人因為作弊案遭大聯盟懲處,前兩輪選秀籤被沒收,不過他們仍靠著送走柯爾(GerritCole)獲得第二輪結束的選秀補償籤,並在第72順位選進桑托斯,不過桑托斯卻面臨到一個十分尷尬的情形,他說:「我是一位死忠的洋基球迷,但我現在必須面對這一切。」事實上,桑托斯就住在紐約的布朗克斯區,開車到洋基球場也只需要5分鐘,也因為這樣他從小就是一位洋基球迷,如今被太空人選上,他的父親老桑托斯(AlexSantos Sr.)也開玩笑地說:「3年後他來到洋基球場的時候會非常艱難,他將會面對我支持的球隊,你知道的,但我想我應該會穿上太空人的球衣。」與家人討論過,桑托斯預計會放棄馬里蘭大學的獎學金,並和太空人球團簽約,簽約金預計為87萬美元,他也說:「我要前往職棒,去那裡秀出我的實力,我堅信大聯盟會讓我如願以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