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反送中 台灣 大學台灣女婿薄瓜瓜曾任跨國企業分析師 被哈佛教授誇「聰明固執具自信」
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今(15)日傳出低調來台,迎娶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作為中共「紅三代」的他,曾因顯赫家世而備受矚目,但薄熙來因2012年爆發的王立軍事件而遭到調查,薄家也隨之從政壇高峰迅速跌落谷底,而後薄瓜瓜長期滯留海外生活。在學時期,哈佛教授曾誇薄瓜瓜「聰明固執具自信」,過去還有外媒報導,他曾在加拿大知名集團擔任分析師。現年37歲的薄瓜瓜自1998年起赴英國求學,剛開始經由友人介紹,進入貴族寄宿學校學習,2006年時正式進入牛津大學就讀,攻讀哲學、政治、經濟,2010年畢業,其中的哲學獲得一等榮譽獎。薄瓜瓜在牛津留學期間一度因成績不佳休學,並因多次失序行為引發爭議,例如曾對著牛津大學圍欄撒尿,或親吻外國女孩,這些行為傳回中國,讓他留下不良印象。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當薄瓜瓜準備要申請進入哈佛大學時,但牛津大學的導師卻不願意幫他撰寫推薦信。之後薄瓜瓜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讀公共政策,2012年碩士畢業。相較於牛津大學,薄瓜瓜在哈佛老師則持相反意見,他表示「根據個人接觸,我認為他是典型的英式學校產物,聰明、固執、有自信」,並透露薄瓜瓜在哈佛讀書時相對認真,還曾協助校方組織訪華活動。薄瓜瓜在英美兩國過著奢華生活,如高檔餐廳、豪車、派對、馬術活動等等,引來不少關注,紐約時報也曾大幅報導。知情人士指出,中共高層對貪腐與奢華有一定的容許,但前提是避免曝光。而薄瓜瓜一連串高調的炫富享樂行為,違背了中共「政二代」低調行事的潛規則,引發許多不滿,紐約時報甚至直言,薄瓜瓜的行為加速了薄家在中共政壇的沒落。根據《環球時報》報導,薄瓜瓜曾在加拿大金融服務商鮑爾集團(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擔任2年半的商業分析師。報導指出,雖然薄熙來家族仍擁有一定影響力,但中國政治專家認為,薄家與外界來往有潛在風險。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和立指出,薄熙來過去曾是習近平的競爭對手,因此鮑爾集團雇用薄瓜瓜讓他十分驚訝。對此,鮑爾集團時任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勒梅(Stéphane Lemay)曾發出聲明透露,薄瓜瓜是透過「實習計畫」加入公司。
大突破!醫生靠「電玩手把」動手術 跨9300公里取得豬胃壁活組織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並取得胃壁活組織。這項跨越9,300公里距離的手術,由分別身處香港手術室的醫生負責現場監督,並由身處瑞士蘇黎世的專家經控制台遙距操作。中大表示,研究成果凸顯了這項嶄新技術的效用和潛力,能為偏遠地區的病人爭取更快的診斷和手術治理,對缺乏相關醫療專家或服務的地區尤有幫助。研究已於國際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發表。在遙控系統中,操作員能夠透過控制台操作和監察系統,醫療機械人則將操作員的指令轉換成手術的實際步驟,兩者之間必須由可靠且高速的網路連接。這項研究由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手進行,團隊在香港手術室手術台旁邊放置了一部伺服器電腦,並透過有線網路連結名為「Navion」的可臨床使用便攜式磁性導航系統,以及可磁控的內窺鏡兼整套機械人系統。在蘇黎世的控制台上,操作員透過可提供實時數據傳輸的網路傳輸協定「WebSocket」,與位於香港手術室內的機械人系統溝通。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整套機械人系統放置在香港「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的混合手術室(HybridOperating Room)。該中心是中大在香港特區政府InnoHK資助下成立的研究中心之一,其混合手術室專門為研發新型手術機械人及醫療設備而設,為全亞洲獨有的設施;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則是該中心的海外合作機構之一。這次研究中,蘇黎世的操作員透過當地電腦控制香港手術室內的內窺鏡,同時透過視訊監督過程。術後X光影像顯示,系統使用的磁控內窺鏡能夠在豬模型的胃內完成「後屈」(retroflexion)。「後屈」是內窺鏡檢查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大幅度屈曲是磁性內窺鏡的一大挑戰,成功「後屈」反映其克服了操作限制,並能夠如標準設備般於體內流暢地移動。此外,團隊順利於研究中利用系統取得足夠體積的胃壁組織進行活檢。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醫生表示,「遙控內窺鏡技術除了有助進行跨地域的外科訓練和指導外,更可為偏遠地區病人提供迅速的診斷和手術護理,缺乏有關外科技術的地區尤其受惠。透過此平台,經訓練的護士甚至可在專家遙距指導下執行所需程序。隨著內窺鏡技術的普及化,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消化道癌症患者有望能獲得更快的診斷和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納爾遜(Bradley Nelson)補充,「我們將繼續發掘遙距內窺鏡技術的潛能,下一階段的研究將使用人的胃部進行。我們希望透過進一步研究,繼續將相關技術擴展到更多方面,除了癌症篩檢的內窺鏡檢查外,還可應用於消化道的其他器官、神經血管系統,以及進行胎兒手術等。」中大醫學院院長、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總結,「透過建立一個機械人平台網絡,遙距手術能夠大大提高醫療服務的普及性,促進全球外科專家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交流合作。今次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進行的研究,不只為推動醫療技術創新提供了一個合作平台,亦彰顯了兩所院校的專業實力,將研究轉化至臨床應用,為病人福祉帶來重大貢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聯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全球首次利用豬模型,成功進行遙距磁控內窺鏡手術。(圖/翻攝自香港中大官網)
教育部規劃培育AI人才 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
教育部8月6日、7日辦理「2024數位學習國際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教師分享該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現況,並共同討論「生成式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雙語數位學習的趨勢和做法」。教育部政務部次長葉丙成表示,教育部正在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葉丙成於致詞時表示,感謝各國學者來台分享經驗,讓我國與國際接軌,未來將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加深加廣。接著提到,教育部正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強化公私協力完善數位內容開發,並舉辦AI競賽來普及中小學AI教育。未來將持續透過大手牽小手與公私協力產官學研合作推動培育我國AI人才,推升我國數位科技實力。教育部表示,自111年起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全面提供中小學免費使用,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中小學順利導入數位學習,並且教育部因材網已經結合生成式AI,開發自然探究、自主學習及學科領域等學習夥伴功能,即將開放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郭伯臣分享推動成果,他表示,教育部建立教育大數據資料庫,透過蒐集學習載具及數位平臺使用數據,並結合學生全國性測驗成績進行分析,使用教育部因材網學習三個月累計4小時以上的學生,在國教署109~112年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國、英、數三科成長測驗通過率結果,以及縣市學力檢測成績均高於未使用學生,證明善用數位學習平臺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而調查結果也顯示參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時間越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提升。教育部指出,這次邀請到日本教育ICT政策支援機構JEIPO(Japan Education ICT Policy Advisory Organization)谷正友代表董事,分享日本GIGA學校計畫(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改善設備環境、學生學習狀況以及學校教職員工作方式的改變;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徐正元科長介紹韓國數位驅動的教育改革計畫(Digital-driven Education Reform Plan)的AI教科書、推動適性化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學支持系統及推動示範學校的五個策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龍翔博士提到疫情加速了新加坡個人化數位學習計畫(Personalised Digital Learning Programme, PDLP)的進程,以學者的觀點探討教育科技總體規劃的框架提供學校支持,改變課程設計,來幫助學生能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教育部接著表示,特別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生AI素養框架」重要推手Natalie Lao、澳洲Monash大學的Dragan Gasevic教授、香港理工大學胡祥恩教授分享AI教育應用的相關議題,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何世敏專業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浩然特聘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吳慧珉副教授、王雅茵副教授以及多位教師討論生成式AI的教與學應用及及運用數位輔助雙語學習,共同探索如何讓科技成為教育最有效的助力。教育部表示,臺灣完整全面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策略領先許多國家,展現了臺灣在教育科技的前瞻性和創新力,近期將發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及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並辦理生成式AI教學應用增能培訓,引導教師運用課堂教學。最後教育部說明,透過論壇各國的數位學習推動經驗交流與了解國際人工智慧在教育的趨勢,開拓我國教育界的視野,為數位學習注入新的動力與新意,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和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嶺南畫派宗師辭世…傳葬儀社見「死亡超過1天」報警 兒曝:亡父交代
嶺南畫派宗師歐豪年今年4月25日辭世,享耆壽90歲。如今傳出家屬發現歐豪年死亡後並未通報警方,而是直接打給葬儀社;葬儀社人員到場,驚覺往生者已死亡超過1天,不敢大意,決定通報警方。對此,歐子解釋,父親因信仰因素,離世前曾交代希望死後能在家多待幾天,並拿出亡父親手寫的字條佐證。文化部表示,歐豪年1935年生於廣東,出身書香門第,家學底蘊深厚,後因侍從父母移居香港,1952年師從嶺南畫派名家趙少昂,用心學習嶺南派技法,並以寫生自我鍛鍊,於筆墨章法皆有獨到之處,年少即於各地參與美術展覽,1960年受聘為崇基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中文系國畫科講師。歐豪年於1968年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來臺舉辦伉儷聯展,自此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1970年獲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敦聘,於美術系任教並遷居臺灣,而後獲頒為中華學術院哲士、華岡教授、董事會董事,並亦曾出任系主任職務,於華岡校園作育無數英才,並使嶺南畫派拓展於臺灣畫壇。歐豪年先後獲頒法國國家美術學會巴黎大宮博物館雙年展特獎,以及韓國圓光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州波里斯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輔仁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東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校名譽博士,並於2000年成立歐豪年文化基金會。2002年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成立,歐豪年受聘為永久榮譽館長,亦慨然捐贈收藏予中國文化大學及輔仁大學成立歐豪年美術館,並數次舉辦展覽及學術研討會等,為推動與傳承嶺南畫派不遺餘力。其繪畫題材廣泛,遍及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走獸等,對於書法與詩文亦多有研究,藝術成就多元而豐富。沒想到,正當藝文界悼念大師離世之際,卻傳出歐豪年的告別式現場沒有布置,經禮儀公司告知才知已取消,且遺體已火化,甚至傳言檢警懷疑歐豪年死因。據悉,歐豪年離世後,兒子沒有通報警方,而是直接打給葬儀社處理。禮儀人員到場後,發現歐豪年躺在臥室,房內開著冷氣,明顯死亡超過1天,才通報警方。警方獲報到場勘驗,初步排除外力介入跡象,死者身上也無明顯傷痕,遂報請檢察官相驗。由於距離死亡時間可能超過3天,加上歐豪年生前較少就醫,沒有病歷供參考,法醫難以判斷死因。歐子解釋,父親因信仰因素,離世前曾交代希望死後能在家多待幾天,並拿出亡父親手寫的字條佐證。檢察官得到家屬同意後,本月3日會同法醫進行解剖,並將相關檢體送交法醫研究所進行化驗以確認死因,遺體則在解剖後請家屬領回。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出爐 台灣7校進前百名「台大排26」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於日前公布2024年亞洲大學排行榜,其中台灣有7所學校進入前百名的名單中,而台灣大學則排名在第26名,比去年上升3名。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的資料顯示,在這份亞洲大學2024年的排行榜中,前五名分別是中國清華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而在台灣的部分,則有7間學校進入榜單,台灣大學名列第26名,中國醫藥大學名列第56名,陽明交通大學名列第64名、台灣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則並列第71名,臺北醫學大學名列83名,而成功大學則名列94名。報告中提到,中國清華大學已經是連續6年位列榜單第一名,而北京大學則是連續5年位列第二。而整份榜單中,第五至第十名的院校分別是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陸AI領域傑出代表 商湯科技創辦人湯曉鷗逝世
大陸AI企業商湯科技湯曉鷗治喪工作組在微信公眾號發訃告指,該公司創始人、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15日晚上11時45分離世,享年55歲。訃告指出,湯曉鷗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傑出代表。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富有家國情懷和戰略眼光,把全部精力奉獻於電腦科學研究,積極推動原創技術發展,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科技事業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商湯科技稱,向湯曉鷗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慰問。湯曉鷗的智慧、熱情和對科學無盡的探索,將永遠激勵著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湯曉鷗制定的公司使命「堅持原創,讓人工智慧引領人類進步」將激勵所有商湯人,勇攀高峰,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此前有網傳消息稱湯曉鷗因跳樓去世,商湯科技內部人士回應鳳凰網科技稱,此消息不實。據公開訊息,湯曉鷗出生于遼寧鞍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工程學院傑出學人。湯曉鷗於1990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1991年獲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之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工作。2001年創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2005年至2007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擔任視覺計算組主任;2008年在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多媒體集成技術研究室工作,擔任主任和研究員。湯曉鷗主要從事電腦視覺相關領域的研究,包括多媒體、電腦視覺、模式識別及視頻處理。2021年12月上旬,美國政府宣布將商湯集團的旗艦子公司「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黑名單,明令禁止美國企業或個人投資該公司,原因是該公司曾協助中共政府侵犯人權、迫害新疆維族人。當年,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研究員黃基禎對美國之音表示,商湯的科技主要是在中國做城市臉部辨識系統,是中共所謂「天網」工程的幕後推手,該公司還為中國的銀行及警方開發一些臉部AI辨識軟體服務。
大陸軍方學者稱 台海軍演將成常態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29日至31日舉行,出席與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29日表示,台灣問題就是中美關係的「灰犀牛」,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在中國人心目中重於泰山,認為美方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阻止灰犀牛事件的發生與危害。另一位出席的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何雷受訪時更表示,解放軍的軍艦軍機在台海周邊演習,是在自己領土演習的正當軍事行為,在未來會成為常態。大陸外長王毅7月在雅加達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曾表示,中美需拿出實際行動,爭取關係重回正確軌道,要堅決阻止「灰犀牛」,妥善處理「黑天鵝」,徹底搬掉「攔路虎」,排除中美關係干擾。孟祥青29日在論壇上表示,中美關係當中確實有許多灰犀牛,台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且台獨危險性確實在上升, 他說美國近年一方面表示一個中國政策不變,雖然官方宣稱不支持台獨,另一方面卻大打台灣牌,實質發展與台灣關係升級、對台軍售不斷升級且常態化,甚至去年發生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嚴重事件。孟祥青說,這些情形嚴重破壞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這就是中美之間的灰犀牛,也是王毅所說的必須堅決阻止。但中美關係確實也正在回溫、恢復溝通,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認為,美國對華政策要在幾個真正核心問題上尊重中國,包含主權領土完整如第一道核心紅線的台灣問題,並尊重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制度,包含以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式實行民主促進人權等,無論美國如何表態「幾不幾無意」,關鍵態度要在這幾個根本問題上觀察。此外,中共中央智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也就二次「拜習會」的可能性發表看法,他認為這不僅是中美的期待,也是整個世界的期待。他指出,舊秩序在動搖,世界面臨轉折點,就像近年積極討論的「全球南方」趨勢。
中國恒大在美聲請破產保護 衝擊大陸房地產業的信心
至今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的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離在大陸摘牌下市只剩33天、等待重組或破產裁決之際,外電報導,恒大與旗下景程、天基控股於美東時間17日,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美國紐約曼哈頓破產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根據該規定。企業安排在其他地區重整時,位於美國的資產也能得到保護。專家認為,此舉可讓美資銀行無法提訴訟,恒大可換取時間緩衝債務,以完成中國「保交樓」任務,但無論如何,已衝擊外界對大陸房地產業的信心。中國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圖/路透)衝擊外資對大陸房地產信心恒大則澄清,向美國法院聲請的是境外債務重整程序,不涉及破產。當前恒大正在進行境外債務重整。這項在今年3月提出的債務重整方案,在7月時獲得香港法院批准,債權人將在8月底表決離岸債務重整計畫,可望在9月第一周獲得香港和英屬維京群島法院批准。據悉,恒大提議在9月20日舉行破產保護聽證會。昨天中國恒大發布了公告稱:「本公司目前正在正常按照計畫推進境外債務重組(整)。由於本集團的美元債券受紐約法管轄,本公司根據《美國法典》第11篇第15章,向美國法院聲請承認香港和英屬維京群島(BVI)法律體系下的境外債務重組(整)協議安排,係正常推進境外重組(整)程序的一部分,不涉及破產聲請。」中國恒大剛在16日晚公布,為讓恒大協議安排下的債權人有時間考慮擬議認購及其對恒大協議安排債權人的影響,決定延期並重新召開恒大協議安排會議,日期從23日延至28日,也被視為恒大有意爭取更多時間考量新的重整計畫。在恒大提交法院文件中表明,該公司正在尋求對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的重整談判,恒大最近負債已達3300億美元。旨在讓美資銀行無法提訴訟《星島日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恒大在美聲請破產保護,旨在讓美資銀行無法提訴訟,緩衝債務,以完成中國「保交樓」任務。如果成功,另一陷入財困的大陸房企碧桂園也會仿傚,但可能會影響外資對大陸房企信心。至於恒大為何不在中國聲請破產,李兆波指牽涉政治問題,因恒大作為中國的房地產龍頭企業,如果「出事」,會引起銀行動盪,購買恒大物業的民眾拿不到房,影響深遠。另外,根據恒大在美聲請破產保護的文件披露,恒大目前發行在外的美元債面值為142億美元,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計餘額為168億美元。此外,該份文件主要目的是向法庭解釋,為何恒大目前的情況符合破產保護,並指恒大在海外並沒有重大資產;主要由子公司分紅來償還美元債。重整成功有助集團起死回生大陸京哲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澤楓稱,恒大聲請破產保護,意味企業已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還償能力。如果恒大能重整成功,那麼企業就能起死回生,在把管理人費用等開支扣除掉後,債權人會按照順序按照比例分配。根據香港交易所提出的復牌指引,恒大已推遲5次的清盤呈請聆訊,需要在撤銷或者解除後,中國恒大的股票才能復牌交易。距離中國恒大股票停牌18個月的最後日期9月21日,只剩33天,若恒大此前無法解決清盤呈請問題並成功復牌,上市主體將被摘牌。大陸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18日指出,雖然部分大型房地產企業面對債務風險,因而影響市場預期,但問題是階段性的,「風險化解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場要給予一定的耐心。」
招生指南自稱「長相比較可愛」28歲女副教授爆紅 本人發聲了
大陸西北工業大學一名28歲女副教授的招生指南近日在學術圈爆火,引起各方熱議。副教授邵典在招生訊息中列出自身優勢和劣勢,在優勢部分表示自己「長相:比較可愛,圓臉,顯小,大致可以參考院系裡給我拍的形象照」。學生透露,「邵老師每天實驗室最早到,經常為了實驗室的小夥伴們跑東跑西,真的是一位特別用心的導師」。《澎湃新聞》報導,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邵典副教授在知乎賬號和學校官網教師主頁發布了這一則《不正經招生指南》。根據西工大官網提供的簡歷顯示,邵典在北大獲得學士學位,此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博士學位,博導是深度學習與計算機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達華教授,2023年1月入職西工大。對於招生的要求,邵典寫道「正直、善良(做人的前提),不怕吃苦(做科研不是容易的事情),有學術道德(這個是底線),有研究基礎(不喜歡數學計算機寫代碼的就算了),對人工智能有自發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要變成我天天逼你去看論文),容易溝通(我就是有啥說啥的性格)。」最收到關注的就是邵典對自己列出的優勢和劣勢,在優勢部分表示自己「長相:比較可愛,圓臉,顯小,大致可以參考院系裡給我拍的形象照」,在劣勢部分則包括「語速快:懟人小鋼炮,不喜歡事事悶在心里不溝通的學生,希望你能表達、能交流」。對於一些網友質疑,邵典在透過知乎個人帳號發布了12點回應,「我本人已婚,我和我老公是鐵一中高中、以及北大同學。我們倆很恩愛。他在努力舉報一些低俗的評論,請大家不要傷害他」。對於發布這一則招生信息,邵典透露,「我發招生貼之前向院長請示,這樣是否可以,院長說支持年輕人新的表達方式,我很感動……除了知乎招生貼,我本人目前未進行任何額外的營銷。之前的營銷號、抖音、b站等視頻平台提到我,都沒有經過本人的許可。包括這次莫名其妙的熱搜,讓我很困擾」。
營養師盤點6種營養素 可助增強免疫力
提升身體自我保護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均衡的飲食」以及「健康的作息」。免疫力是維護人體健康的關鍵角色,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調控免疫力呢?營養師江欣樺盤點6種營養,包括蛋白質、Omega-3、益生菌、維生素D、維生素C與鐵鋅硒,攝取充足有助提高身體的保護力。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不只在健身的時候需要補,它是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重要角色,也是構成白血球與抗體的主成分。在挑選蛋白質時,建議以高生物利用值的蛋白質為主,例如雞肉、豬肉、牛肉、魚肉、蛋、乳製品以及黄豆。0mega-3魚油中的w-3脂肪酸能夠調節免疫反應,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根據2020年美國加州醫療中心調查研究,從100位Covid-19重症患者抽驗血中Omega-3含量,發現Omega-3含量低者與發病率、死亡率有顯著的相關性,且Omega-3含量越高,存活率越高。因此,定期的補充魚油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提高身體免疫力。omega-3來源包括沙丁魚、鯷魚、蜻魚、鱸魚、鱒魚、旗魚、鱈魚、秋刀魚等。益生菌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腸道好菌可以調節免疫反應,提升免疫力,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分別100名Covid-19患者及78名疫情爆前的健康者,探取其糞便做微生物分析,結果發現患者身上能促使身體啟動免疫反應,對抗病毒的微生物比健康者少。因此,平時定期補充好菌的攝取,有助增強免疫能力。益生包括植物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苗、嗜酸乳桿苗、比菲德氏苗等好菌。維生素D維生素D具有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如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幫助人體消滅細菌、病毒,所以生素不足,會影響免疫細胞能力,感染細菌和病毒機會就會增加。維生D來源包括黑木耳、香菇、蘑菇、秋刀魚、吳郭魚、鴨肉、雞蛋以及豬肝等。維生素C根據研究指出,大約有82%的Covid-19患者體內缺生素C,給予維生C補充後有一定的程度的益處。維生素C在體内扮演抗氧化和多種酵素(enzyme)的輔因子,可以幫助提升免疫力並且促進特定免疫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對抗細菌或病毒。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芭樂、釋迦、龍眼、奇異果、木瓜;蔬菜類如青花菜、花椰菜、芥籃菜、甘籃、豌豆苗等。鐵、鋅、硒免疫系統的維持,除了維生素C、維生素D、Omega-3以及蛋白質。若身體缺乏微量營養素,就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根據《Health Promotionc》期刊文獻研究指出,鐵、鋅、硒對於維持免疫力的重要性。鐵來源於豬肉、雞肉、肝、雞蛋、小麥胚芽等;鋅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牡蠣、豬肉、牛肩、牛腿、魚、海產品、豆類及穀類;硒可從巴西堅果、鱈魚、鰹魚、大蒜、磨菇、木耳中攝取。
香港型男作家改當算命師!教「紫微斗數」月收上看26萬 網揭:中文系有「這一優勢」
現年46歲的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及演員王貽興,自從在2020年參演ViuTV劇集《黑巿》後,就甚少出現在螢光幕前,近日有香港網友發現,王貽興時不時都會在Facebook上分享紫微斗數的分析,才知道他疑似由作家和影視圈改行教風水,讓網友大嘆,作家在香港等同乞丐。據《香港01》的報導,王貽興Facebook上的每一篇貼文都與紫微斗數有關,而且還會搭上香港當下發生的熱門時事,例如2月2日正式上映的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爆出疑似涉及偷拍及欺詐等不道德手段拍攝,而鬧得沸沸揚揚,王貽興當時就發文指出:「今年是太陰化科,大家要小心女人,會有很多女人的紛爭和問題。這起跟女校有關的爭議,被拍攝的學生、導演和校長都是女人,然後又有個女人在街裡賣身葬父,接下來還會爆出哪些跟女人有關的事情,各位真的要預先做好心理準備。」王貽興還在貼文的最後附上由自己擔任導師的紫微斗數班相關資料,只見他1個月會開2班、一班15人,2堂合計5小時的課程收費2380港幣(約新台幣9137元),以此推算,若入門班的報名人數滿員,1個月將會賺進逾7萬港幣(約新台幣26萬元)的學費。報導一出,也引發香港網友熱議,有網民表示文學才子變成風水家相當可惜,直言:「在香港做作家等同乞丐啦,不過沒想到轉變會那麼大」,不過亦有網民為王貽興平反,表示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畢業,學習風水有一定的優勢:「讀中文系教風水,比一些不識文言文的風水佬,顯得高幾個檔次」、「講真的還確實有優勢,學風水要看很多古書」。
香港外匯基金表現差 去年慘賠7764億台幣
具有調節港幣匯價功能的香港外匯基金,香港金融管理局上月30日公布創下歷來最大虧損的2024億元港幣(約新台幣7764億元),投報率-4.4%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一年。對此,港府分析原因是美國升息和俄烏戰爭,但也有香港財經學者說,去年虧損也與大陸封城防疫衝擊、中美關係緊張等因素相關。不僅是外匯基金大幅虧損,香港去年GDP表現也明顯失色。據香港政府統計處1日公布預估數字,2022年GDP實質衰退3.5%。但展望今年則保持樂觀。港府發言人表示,預期香港經濟將在今年復甦,雖然先進經濟體成長放緩將繼續對香港出口帶來挑戰,但預期大陸經濟加快增長與跨境貨運限制放寬,應可提供一些支持。此外,港府指出,當香港與大陸恢復通關,預計入境旅遊強勁反彈,將支持服務輸出的復甦,並隨著經濟恢復日常而提振私人消費,也會對勞工市場提供支持、讓固定資產投資受惠。而外匯基金是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用以支持港幣匯率穩定,從最新公布的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摘要顯示,去年總資產減少5591億港幣,由2021年底的4兆5702億元港幣,減至2022年底的4兆111億元港幣。尤其去年更罕見成為近50年以來,外匯基金唯一出現股票、債券和主要非美元貨幣匯兌同時負報酬的一年。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去年初爆發的俄烏衝突觸發能源和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加上各地疫情不穩,導致主要經濟體通膨飆升,同時美國聯準會大幅升息、單年合計425個基點,也引發全球債券和股市大幅拋售。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外匯基金嚴重虧損確屬罕見,主因來自多項負面因素同時發生,與俄烏戰爭、中美緊張當然有關,但大陸疫情封城危及供應鏈、消費也損及企業股價股市,並影響跨國企業和外資在陸布局。
盤點/凍齡男神昔風靡台港萬千少女 孫耀威藝海浮沉30年…跨界當直播主「2小時撈8位數人民幣」
台灣凍齡男神林志穎日前因為車禍重傷住院,讓外界擔心「小旋風」的帥氣臉蛋,是否受到影響。當年與林志穎同期出道,今年已經49歲的港星孫耀威,1992年闖蕩演藝圈,以一首《認識你真好》,在台灣、香港打開知名度,曾經一度大紅,擁有「香港四小天王」的美譽;還跨足戲劇圈,演出電視劇《懷玉公主》,在兩岸三地都擁有超高知名度。但後來他的事業進入沉潛期,在演藝圈浮沉多年;感情世界更是到了44歲才開花結果。近年他選擇跨界當起直播主,結果卻為他意外開拓一片天,甚至被大陸直播平台挖角,不但造成伺服器癱瘓,更讓他在短短2個多小時,賺了快7千萬人民幣(約3億1100萬台幣)。孫耀威曾在港台風靡萬千少女,還被譽為香港四小天王。(圖/報系資料照片)在還沒正式踏入演藝圈之前,孫耀威還是香港中文大學的高材生,但他不但會念書,也很會唱歌,本來只是在學校參加創作歌曲大賽,但一路參賽拿講,還得到了到台灣參加音樂大賽的機會,孫耀威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吸引到台灣唱片公司注意,後來在比賽後他被簽下當歌手,在19歲時就出道當明星。後來孫耀威在台灣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認識你真好》,其同名主打歌《認識你真好》更幫助他從台灣一路爆紅,紅回了香港,當時的孫耀威學校都還沒畢業,就已經嘗到成名、飛黃騰達的感覺,成為了許多少女心中的夢中情人。香港媒體還評選他,在除了古巨基、李克勤和方力申,另一個香港四小天王的成員。孫耀威的戲劇作品中,以《懷玉公主》的討論度最高,他當時還跟同劇的鄭家榆傳出緋聞,但他始終否認。(圖/報系資料照片)後來孫耀威在出道大約4、5年後開始電影、又接演電視劇,其中以演出《懷玉公主》裡的康熙皇帝,更讓他聲勢一飛衝天。不過後來他被爆出與經紀公司鬧翻,孫耀威開始陷入低潮,後續再拍的電視劇等作品,反應跟成績都平平。不過雖然事業有一段時間進入沉潛階段,但孫耀威卻獲得了人生真愛,他與小他8歲女星陳美詩交往,兩人交往多年,一直到2017年終於修成正果結婚。其實長相凍齡又帥氣的孫耀威,也是個演藝圈的「多情種」,他當年拍《懷玉公主》,和女主角鄭家榆傳出緋聞,但他始終否認;後來拍《美麗傳說2之星願》,被港媒爆料和同戲女星應采兒,兩人過從甚密,但最後鬧得不歡而散;2007年孫耀威被爆戀上女星楊秀惠,還被指他包養女方,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後來與陳美詩拍戲墜愛河,飄忽已久的感情世界,才終於開花結果。孫耀威最後與陳美詩愛情長跑多年後,在他44歲時結婚了。(圖/翻攝微博)而近年孫耀威雖然沒有太多的戲劇或音樂作品問世,但他跨界當直播主的成績表現不俗,還在被大陸直播平台挖角下,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就讓他賺進快7千萬人民幣的收入,也幫助他就算不活躍於娛樂圈,也能快速累積財富。
MIRROR舞者被傳已出院 她出面闢謠曝真相是「轉院治療中」
香港夯團MIRROR28日在紅磡演唱會發生重大意外,重達600公斤的大螢幕從天而降,造成三名舞者受傷,包含李啟言(阿Mo)、張梓峯(阿峯)、羅德智(Zisac),而傷勢最嚴重的阿Mo則是尚未甦醒,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另一位阿峯則是傳出輕傷出院,但就有人發現並不是已出院,而是轉院繼續治療。香港教育界人士代舞者家人發聲,表示阿峯並未出院,澄清他已出院的消息。(圖/翻攝自夠薑子 呂校長 貓貓校監臉書)一名跨媒體傳媒文化人呂詩慧在自己粉專貼文,指出「8月1日傷者家人証實『阿峯並未出院』」,並稱有部分媒體與網路報導張梓峯輕傷出院有誤導成份,「家人與呂校長連續兩天商討後決定在此平台交代張梓峯意外經過及傷勢」,以正視聽。港媒《香港01》就報導,阿峯出院是轉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繼續治療,而阿峯的妻子也回應,「我們家人同意由呂校長發放相關訊息給大家。」,證實自己老公仍在治療中。先前MIRROR演唱會的23名舞群發表聯合澄清聲明,就提到受傷之舞蹈員李啟言(阿Mo),張梓峯(阿峯),羅德智(Zisac)之健康狀況請以其本人,其家屬或官方單位發放之訊息作準,請勿誤信任何未經證實之消息,並希望繼續為三人祈禱,望他們早日康復。
香港不排除年底累積600萬人確診 教授:此波死亡率遠高於流感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香港市民接種第3劑疫苗的比例偏低,不排除到年底將累計600萬人染疫。此外,香港此波疫情死亡率仍遠高於流感,社會要為第6波疫情做好準備。據《星島日報》報導,郭健安強調,接種疫苗仍是應對疫情唯一手段,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未來均要接種第4劑。他指出,隨著第二代疫苗有望於下半年面世,年底前有望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郭健安說,由於大部分香港市民已感染新冠,或已經接種疫苗,社區出現進一步大幅感染可能性不高。但是市民接種3劑的水平仍偏低,加上80歲以上長者第2劑接種率僅約4成,憂慮確診數字預計持續徘徊在三位數,甚至出現反彈,隨時間推移累計或有600萬名港人確診。對於未來疫情的走勢,郭健安坦言這輪疫情難像過去幾輪般完結。他表示,只要社區中有病毒存在,相信又會再有市民受感染。而隨著7至8個月後疫苗的抗體效力下跌,相信又會再有市民受感染。郭健安說,接種1劑或2劑疫苗「頂不住病毒」,數據顯示接種3劑的保護力會較高,他相信大部分市民最終都要接種第4劑疫苗。他還預計,半年後藥廠會研發第二代疫苗,效力會較之前好,相信隨著新疫苗面世,確診的住院率會減低。香港疫情確診數連續數日下降至三位數,社交距離措施將從本週四(21日)起放寬。
多元能源前進一大步 台港大學研究「廚餘發電」初見成果
303大停電,引發各方對多元能源的討論,台港兩地大學也已投入廚餘發電並獲一定成果,例如逢甲大學綠能中心團隊,將廚餘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沼氣發電,技術並輸出東南亞國家;香港中文大學則打造「廚餘再生俠」系統,以廚餘發電,並將技術推廣至社會。依環保署統計,台灣全年可回收超過52萬噸廚餘,若將廚餘桶堆疊起來,約為1萬2000座台北101大樓高度。事實上,廚餘可透過厭氧發酵技術,把有機物轉換成沼氣、天然氣使用。我國能源9成以上仰賴進口,發展再生能源應當成為重要政策。逢甲大學設有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在講座教授林秋裕的帶領下,打造「高效率厭氧生物產製氫烷氣技術」,成功將有機食品廢水、廚餘、農業廢棄物作為發電原料,並協助印尼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打造先導型工廠,同時也長期與台中大里的養豬場合作,將養豬場廢水透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作為發電自用。逢甲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賴奇厚表示,歐洲在30年前尚未發展天然氣時,已利用農業廢棄物、工業有機廢棄物與廚餘作為料源,打造商業化規模沼氣場;鄰近台灣的日本、南韓與新加坡等國家,更將廚餘發展成沼氣發電,達成處理廢棄物、提供能源,甚至將沼渣、沼液循環做成肥料等多重目標。香港中文大學則是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環境保護署等政府單位支持下,研發全港首座能自動分解廚餘成漿液的廚餘轉化系統「廚餘再生俠」,並在學校餐廳試行,成功將25噸廚餘轉化成電能,現已對外推廣,且頗受好評。「廚餘再生俠」系統操作簡單,只要將廚餘回收,放至系統回收點,便能自動地分隔垃圾,將廚餘分解成漿液,再定期由吸缸車抽取,運至中央系統轉化成電能。另外,系統設有除臭機組,減低分解廚餘及抽取廚餘漿液時產生的臭味。
多吃菜有益健康 英國研究:降低心血管疾病成效有限
常聽到多吃蔬果對身體有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攝取進食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不過近日有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未必能降低罹患心臟疾病風險,更重要的是透過均衡飲食、足夠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項由英國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共同研究,研究團隊透過近40萬的受試者配合參與研究,紀錄受試者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並進行長達12年的長期觀察,特別針對心血管疾病追蹤,結果顯示,受試者平均每天吃兩湯匙的生菜和三湯匙的煮熟蔬菜,雖然吃最多蔬菜的人比攝取量少者,減少了15%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研究人員表示,搭配生活習慣與其他數據來看,還是不足以證明蔬菜就是低心臟疾病的萬靈丹。除此之外,攝取較多蔬菜者的健康情況和無不良嗜好,譬如吸煙或飲酒者不同,研究認為,攝取蔬菜量與心血管系統保護無關,均衡攝取應該更重要。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萊西(Ben Lacey)教授指出,研究結果對血管疾病的飲食成因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不過,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薩塔(Naveed Sattar)則認為,透過上述的實驗數據能表明,攝取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仍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疾病。薩塔更指出,研究結果不代表民眾忽視攝取足夠蔬果的建議,應當更重視均衡飲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報復式近視1/視力檢查報告出爐 慘兮兮!紅字比例暴增3倍
疫情世代的孩子,最快又明顯的變化就是「近視」!香港一項研究發現,2019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香港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飆升2.5倍。台灣也有同樣狀況,根據連鎖眼科診所統計,與前5年相較,學童近視率最多增加近3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2019年初針對709名6歲至8歲的兒童進行研究,觀察的8個月中,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學校停課,這些學童改成在家進行線上課程,每天近距離接觸電腦。研究指出,這些孩子每天平均使用電子螢幕7小時,比疫情前多了4.5小時;小朋友戶外活動時間則由每天平均75分鐘減到24分鐘,在這段期間內,這些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達到3成,是疫情前同齡兒童的2.5倍,估計每年近視加深80度,是疫情前的2倍。居家防疫期間,孩子待在小小的家中,眼睛又緊盯著電腦螢幕上課,也讓眼睛的睫狀肌持續處於緊繃狀態。(圖/宋岱融攝)台灣雖然沒有進行相關研究,但隨著今年9月開學,學校進行例行視力檢查後發現,許多學童近視竟快速惡化,甚至原本視力正常的孩子,經過2個多月的居家防疫後,再檢查竟然一口氣近視200度,出現「報復式近視」的狀況。台中市市議員江肇國就針對110學年第一學期的視力不良率進行調查,發現台中市公私立國小共有241校,其中有136校的視力不良率較前一學年提高,高達56.43%的學校,近視學童人數都增加,比例為9.2%~18.78%。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也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這學期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居家線上授課到底帶給學童眼睛多大負擔?9月開學後,各中小學陸續公布視力檢查結果,近視率竟然比往年增加3倍!(圖/馬景平攝)以小學四年級的陳小弟為例,原本兩眼視力都是1.0相當標準,但5月本土疫情爆發停課後,陳小弟每天在家線上教學,兩眼盯著平板電腦的時間相當久,也沒辦法經常到戶外活動,結果10月學校進行視力檢查時發現左眼已經變成0.7。陳媽媽急忙帶孩子去眼科診所檢查,結果更慘,經過一連串驗光、散瞳檢查後,確認陳小弟兩眼都已近視200度。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6公尺以內都算近距離,而一般人的家大多3~4公尺寬,如果整天都待在家中,那麼眼睛的睫狀肌就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更何況是使用電腦或手機,眼睛的負擔當然更大。」杜培寧說,其實還有很多孩子沒有到眼科診所檢查,所以實際情況可能比想像中更加嚴重,建議家長們應該定期讓孩子檢查視力,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近視。
學霸女星驚傳退出演藝圈 爽當「月領240K」公務員
兼具亮麗外表與知性內涵的33歲香港女星黃穎君,是演藝圈少見的學霸型藝人,她在人氣節目《東張西望》中深入淺出探討社會現象,不僅引發香港民眾熱議,更讓她人氣飆漲。然而,黃穎君卻在此時宣布退出演藝圈,改行去當月領24萬的公務員。據《香港01》報導,曾出版過散文集、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文學碩士學位的黃穎君,是扎扎實實的學霸型才女,出道近10年的她,不久前才因深入探討香港大埔富亨邨的蟑螂屋問題,被封為「張東女勇士」,沒想她卻在前景大好之際,在個人IG宣布離開TVB電視台與演藝圈。黃穎君因探討香港蟑螂屋問題獲得觀眾讚賞。(圖∕翻攝自burmiewongwingkwan IG)她日前受訪時坦承,自己已獲聘為香港民政事務局媒體主任,月薪為港幣幣6萬7,595元(約台幣24萬3,679元),黃穎君透露,當初是從朋友得知此職缺,並一邊工作一邊念書準備考試,由於她從未提起此事, 因此她錄取的消息把大家都嚇了一跳。不過黃穎君也坦言,面試的時候覺得自己勝算不大,因為「從沒在這麼大機構工作過,壓力很大」。事實上,黃穎君出道的原因並非追逐星夢,而是因為家中經商失敗,為了償還鉅額債務才踏入演藝圈,不過,她也強調,雖然退下《東張西望》主持棒,但未來會以另一種身分來關注社會。黃穎君在參加《2012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後進入演藝圈,由於外表近似藝人謝安琪而備受關注。之後她雖保持高產量,接演多部電視劇與客串綜藝節目卻未見大紅,直到2017年在電視劇《降魔的》飾演「龍貓嫂」一角獲得關注,並在2019年擔任《東張西望》主持人後才真正竄紅。
港專家拋出「科興疫苗」抗體較弱 完整接種疫苗應改為3劑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接種兩劑科興及BNT疫苗半年後,中和抗體水平出現差距,接種科興人士,只有一成六的抗體濃度維持「合格水平」,BNT則有八成「合格」。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今(8)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建議更改科興疫苗的「完成接種」定義,由兩劑改為三劑。許樹昌說,BNT疫苗的抗體水平較高,下跌速度較慢,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表現較理想,不過科興疫苗在預防重症及死亡率的表現,則比BNT優秀,他強調,年紀愈大,接種疫苗的抗體水平愈差,因此長者無論接種哪一款疫苗,都應該要打第三劑加強劑,很多地區都已經更改科興疫苗的「完成接種」定義,由兩劑改為三劑。對於來勢洶洶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許樹昌說,根據現有的數據,Omicron的殺傷力及死亡率似乎不及Delta變種病毒,但數據仍然未足夠作定論,只能肯定Omicron的傳播力高,擴散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