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尿
」 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癌50歲後男性約5成「攝護腺腫大」 醫示警:3症狀及早就醫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機率顯著提升。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的常見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統計,約有50%至60%的60歲男性出現良性攝護腺增生(BPH),而在7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更高達80%至90%。這種增生會導致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而影響排尿功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擾。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也分享了兩個真實案例,一名72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因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及餘尿感,上廁所後下腹仍有脹滿感,嚴重影響生活,但他因擔心手術風險,選擇長期忍耐;另一名59歲的高先生則因夜尿問題影響睡眠而就醫,接受了攝護腺手術,短期內效果良好,但一年後卻因膀胱頸攣縮導致排尿更加困難。張醫生也說明,手術雖能改善症狀,但可能伴隨併發症,需謹慎評估術式的選擇。張醫師強調,男性如出現頻尿、尿流減弱、餘尿感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評估並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攝護腺肥大的挑戰,才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影響健康與心情。攝護腺肥大雖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但透過合適的治療與術式選擇,患者仍有機會恢復排尿順暢,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事實上,台中榮總泌尿科也曾科普,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骨盆腔的最底部,連接膀胱、包覆著尿道,鄰近尿道外括約肌。其生理功能除了是下尿路必經的通道外,分泌的腺體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組織學上呈現良性攝護腺增生,發生率在60歲的男性約在50%到60%之間;若超過70歲以上,更可達80%到90%。良性攝護腺增生後可能形成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台中榮總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多數老年男性都會遇到的課題,只要活得夠久、就可能會遇到攝護腺肥大產生的困擾。除了要先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外,需視攝護腺肥大程度及其造成的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從生活型態改變,藥物及手術治療中,考量患者健康狀況及其他共病用藥,選擇對患者副作用最少、療效最好的方式來治療,以達到改善排尿症狀,減少尿滯留、腎功能及膀胱功能惡化風險,促進生活品質的目的。
怕公廁髒! 她如廁「這姿勢」反傷膀胱慘住院14天!
多數公廁都有清潔人員定時整理環境,不過仍有許多女性顧慮衛生問題,因而選擇半蹲解尿,避免觸碰馬桶坐墊,但據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節目中分享,有女子安排到離島旅遊,行前就有排尿不適的症狀,到了當地深怕公廁不乾淨,因此半蹲著尿尿卻導致發炎,甚至引發腎盂腎炎還要住院治療。歸家豪在《醫師好辣》中分享,該名女子當時半蹲著尿尿,此時尿道開口括約肌無法很好地放鬆,導致「尿到一半就斷掉」,造成骨盆底肌無法好好放鬆,膀胱內的餘尿變多,若裡頭是乾淨的尿還無妨,但女子膀胱裡是帶有細菌的尿液,時間一久就造成膀胱發炎。該名女子返回本島後出現血尿、發高燒的症狀,除此之外,尿液甚至逆流回腎臟,確診為腎盂腎炎,最終收住院治療打了14天的抗生素。對此,他強調,「半蹲式尿尿」大腿無法放鬆,骨盆底肌會不由自主地收縮,就沒辦法把尿排得很乾淨。歸家豪建議,如廁前先沖水也可避免上一位使用者殘留的尿液噴濺到自己身上。不過,他表示,沖水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沖完後可降低馬桶當下的細菌數量,只要馬桶水不直接接觸尿道口附近,基本上是不會感染。另外,也有人會直接「踩在坐式馬桶上」如廁,曾有女大生在《Dcard》呼籲千萬不要!原來她父親的同事患有嚴重的腸胃問題,推估是便祕,因此在家排便時都習慣蹲在坐式馬桶上以便出力,未料馬桶長期被重壓不堪負荷,某天突然爆裂,他整個人從馬桶上摔下,「我爸同事的腳踝直接被馬桶的碎片割斷,僅剩一層皮連著」。
66歲老闆攝護腺肥大「排尿耗半小時」 水蒸氣消融術幫大忙
一位66歲企業老闆長期受攝護腺肥大之苦,因擔心傳統手術恢復期長及對後遺症疑慮而僅選擇吃藥。拖到後來,幾乎每次尿尿都要在馬桶前硬擠半小時才勉強排出一些。後來在兒子建議下接受水蒸氣消融術,術後三個月已從重度症狀減為輕度,更開心說道:「此生排尿沒這麼順暢過!」餘尿也明顯減少到剩約60ml,也不用再吃一堆攝護腺和膀胱藥物。此為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近期收治的病例。患者找上他求診時,經檢查已幾乎是膀胱無力,膀胱餘尿300ml,只能勉強擠出50~60cc,再不手術很可能隨時都得放尿管。顧芳瑜表示,病患之所以主動找上他做蒸氣消融術,是因為他兒子說在美國一起打高爾夫的老闆們幾乎都是做此手術。因水蒸氣消融術的術後恢復期短,後遺症少,可以快速恢復正常生活,深受許多無法輕易從公事抽身的企業主青睞。顧芳瑜解釋,「攝護腺水蒸氣消融(Rezum)」的治療原理是利用水蒸氣讓攝護腺組織消融達到排尿順暢的效果。好處是消融攝護腺體積,病患術後超音波檢測,體積有明顯縮小;缺點是需要放置大約7-14天尿管。所以通常會建議攝護腺體積較大或有中葉(median lobe)狀況的病患考慮使用此療法。該手術有以下幾項主要優點:1.手術時間大約30分鐘,術後免住院。2.免插管麻醉,麻醉風險低。3.可保留性功能,也不太會有逆行性射精。4.漏尿、尿道狹窄風險低,可維持生活品質。不過顧芳瑜也提醒,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方式有很多。輕症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像是甲型腎上腺素阻斷劑及男性賀爾蒙抑制劑,缺點是少數病人可能會有姿勢性低血壓或鼻塞情況。有些醫師則會開立一些抗男性賀爾蒙,透過減低患者體內的男性賀爾蒙讓攝護腺慢慢縮小。然而這樣的藥有個缺點,就是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至於更嚴重的患者,則需要以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手術包含電刀、雷射及近年來歐美新型的水蒸氣消融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時間,水蒸氣消融術連同麻醉只需要3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甚至可省去5-7天的住院期。只是此手術有條件限制,需經醫生判斷,並非人人皆合適。而攝護腺肥大若長期不處理,可能會併發性功能障礙甚至引起腎衰竭。建議如果有相關問題,還是得由醫師做出正確的判斷並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9旬翁重度攝護腺肥大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功治療!
96歲的陳伯伯患有攝護腺肥大,16年前進行內視鏡手術,近年排尿緩慢,夜尿與殘尿感影響生活與睡眠,竟是攝護腺肥大復發,即使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考量患者年事已高,心臟瓣膜亦有問題,北市聯醫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執行「新世代綠光雷射汽化剜除術」,25分鐘即完成手術,術後20小時即拔除尿管,順利恢復順暢小便,也無明顯血尿。陳伯伯直說:「好久沒有這麼暢快的尿了!」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攝護腺肥大是熟男通病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是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都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症狀輕者會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造成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甚至腎衰竭需洗腎。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的藥物可治療改善症狀,但若服藥出現副作用,如: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或者中重度以上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i]結合汽化與剜除技法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為主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在2023年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中表示,攝護腺雷射的選擇相當多,有鈥雷射、銩雷射、綠光雷射等,比傳統電刀刮除術更安全,復原期也較短。但經過多年的研究顯示,單純雷射汽化與剜除術相比,後者的復發率較低,因此逐漸成為主流術式。以往綠光雷射第一代以汽化為主,第二代進入汽化切除術,如今第三代綠光雷射發展出汽化剜除術,具有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恢復快、復發率更低等的優點。許富順進一步解釋,攝護腺雷射汽化剜除術已是當前主流,利用高能量第三代綠光雷射來進行手術,術中幾乎不出血,安全性高。汽化加上剜除技法,能夠移除更多的肥大組織,亦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中度攝護腺肥大者手術時間僅約20分鐘,極重度肥大者以往需耗費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手術,現在利用綠光雷射剜除術,也僅需1個小時左右,且能取得攝護腺組織進行病理化驗。據統計,進行綠光雷射剜除術的病人,95%都可在手術20小時後移除尿管,數天後即可恢復靜態的工作。且經過臨床研究,患者排尿障礙明顯改善,小便通暢,夜尿次數大幅減少,餘尿感明顯減少,急尿感消失,相較於銩雷射剜除術的患者,術後短期尿急感較少(綠光雷射2%,銩光雷射10%),研究中無人發生術後失禁的現象。對於性功能的影響,有些患者射精量會減少,但是勃起功能平均而言會較術前更佳。▲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各國治療新選擇 陸續引進台灣來自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米勒醫師(Nicole Miller)在大會中也整理了各種攝護腺雷射手術的技法和療效,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此次大會中,各國醫師還同步發表更多有關於攝護腺肥大手術的新選擇,包括水蒸氣消融術、尿道支架、攝護腺拉提術等。這些新科技都將陸續引進台灣,長期療效尚待確認。 水蒸氣消融術(Rezum)手術過程簡單,可以局部麻醉下進行,不必住院,缺點是術後要插尿管兩週。 尿道支架(iTIND)可將攝護腺尿道撐開,術中完全不出血,術後不必插尿管,一週之後再取出支架。優點是適合高風險不能手術的患者,缺點是長期的尿流速和排尿症狀的改善有限。 攝護腺拉提術(Urolift)是類似像釘書機一樣將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的狀況拉開,材料是鎳鈦合金,優點是快速、可採局部麻醉,術後不必插尿管。缺點是術後血尿和尿道疼痛會有一段時間,費用較雷射手術來得高。[i]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51/News_Content.aspx?n=535FED1409A8AEF2&sms=72544237BBE4C5F6&s=1AF9BCBDCE3B0470
攝護腺癌術後小便失禁好困擾?2手術可改善 7旬翁靠「它」揮別漏尿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74歲何先生是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風險後,決定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術後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PSA)無復發狀況,但術後只要稍用力便有漏尿情形。少數攝護腺癌患者在術後可能會有小便失禁、漏尿問題,大大影響生活品質。黃志平主任表示,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能改善患者控尿問題,而且手術已有健保給付,共有8項健保適應症,對於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後有尿失禁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少數攝護腺癌術後尿失禁 2男性控尿手術可使用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是男性前四大癌症之一。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手術攝護腺、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結構,使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黃志平主任提到,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較高的攝護腺癌,術後仍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2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尿道懸吊帶系統: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適合較輕中度的病人。而何先生經過藥物、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便於今(2023)年6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不需要使用尿片,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 8項健保適應症可調式懸吊手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有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中醫大附醫表示,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8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中醫大附醫提到,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因此,民眾若有相關治療需求都可與醫師討論,經過評估後選擇最適當的方式進行改善。
74歲男攝護腺癌術後竟小便失禁 「可調式懸吊手術」終結漏尿人生
身體一向硬朗的74歲何先生,兩年多前因攝護腺抗原指數(PSA)上升至12.3 ng/mL,在進行肛門指診、攝護腺切片以及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及風險後,選擇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病理檢驗結果為筴膜侵犯的攝護腺癌第三期,術後兩年多定期回診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無復發狀況(PSA<0.2ng/mL)。無奈何先生在術後,稍有用力,便會有漏尿狀況,在經過藥物及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何先生於今年六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經不需要任何尿片使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的攝護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與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術中攝護腺及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生理結構,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比較高的攝護腺癌,手術後仍然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兩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與「尿道懸吊帶系統」:前者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後者為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較輕中度病人。 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每年新增人數已將近8000人,近三分之一病人初診斷時已是第四期(末期)。此名列男性前四大癌症的攝護腺癌,好發於50至80歲男性,但根除性手術治療的前、中期病人卻常常無明顯癌病相關症狀,若無經PSA檢測、肛門指診或攝護腺磁振照影(MRI)等相關檢查,不易被發覺診斷。傳統剖腹手術數十年來一直為標準的治療選項,但術後的尿失禁風險較高 (5-20%)。「可調式懸吊手術」有兩處小傷口,其一是會陰部,另一個是恥骨上。透過會陰部小傷口劃開,將人工吊帶固定在尿道中段,並於恥骨上,皮下置入一個調整閥,可以調整吊帶緊度。手術一段時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以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的努力下至今已協助中部地區30餘例攝護腺癌根除合併尿失禁病人進行懸吊手術。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研究顯示,局部侵犯性攝護腺癌(第三期),病人5年存活率高達100%,僅約有部分(17%)病人術後需接受放射線或賀爾蒙等輔助性治療。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八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
孩童夜間尿床不是長大就會好! 「睡前注意這些事」有效預防
尿床是兒童很常見的症狀,但家長常以為「尿床長大就會好、尿床是孩童調皮搗蛋的表現方式」,這樣錯誤的觀念往往造成孩童的心理壓力增大,進而影響治療。根據統計,大約7%的小學生、1.5%的國中生、1%的成人有尿床的困擾。泌尿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男生好發率高世界兒童尿失禁協會對尿床的定義為五歲(含)以上的幼童,夜間無法經意識控制而漏尿,而「夜間多尿」、「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則為三大容易造成尿床的原因。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緒棣副院長提到,孩童在成長過程中,泌尿神經系統會慢慢發育成熟,要是泌尿神經系統未完全發育,大腦與膀胱的連接就容易失誤而造成尿床,且男生好發率為女生的兩倍。先寫「小便日記」推估膀胱功能 以便對症下藥楊緒棣副院長表示,大部分的孩童從六歲開始參與社交活動、建立人際關係,因此尿床的黃金治療期在六歲,家長帶孩童來看診前,可以先透過「小便日記」紀錄孩童兩天的時間、喝水量、排尿量、排尿狀況,藉此讓醫生推估小便製造量、膀胱功能是否正常。看診時再安排非侵入性的尿流速圖、膀胱餘尿檢查排尿狀況,透過上述檢查將尿床分為「單一症狀尿床」、「非單一症狀尿床」。單一症狀尿床會先以行為治療約束孩童的飲食、生活習慣,若治療無效再使用抗利尿激素或抗乙烯膽鹼藥物治療,治療成效近九成;而非單一症狀尿床則可能伴隨泌尿道感染、便秘、打鼾等症狀,需長期觀察、依症狀採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夜間遺尿有解 日常飲水量要注意飲水量、飲水時間是造成夜間遺尿的主因之一,每位孩童依照體重有不同的小便製造量,而小便製造量約莫等於孩童一天的飲水量,舉例來說,以正常標準來說,每1公斤需排出30-40C.C的尿液,因此30公斤的孩童,一天的小便製造量需要達到900-1200C.C,飲水量也須控制在此範圍內,避免因飲水過量造成尿床。楊緒棣副院長提醒,想要減少尿床的次數,家長須依孩童體重控制攝水量、睡前兩小時不要喝水,更應以鼓勵代替責罵,讓孩童有健全的心理,以增加治療成效。而若是每週尿床四次(含)以上、有日間尿失禁或者到國中還在尿床者,就應盡速就醫尋求適切的治療之道。
夜尿常見3多尿症診斷 病因、治療、改善方法一次看!
55歲陳先生天天受夜尿困擾,無法好好睡覺,上班哈欠連連影響到工作效率,甚至開車上下班時因為精神不濟,不小心發生車禍擦撞分隔島,還好人並無大礙。不過夜尿問題持續困擾,讓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臺安醫院泌尿科醫師葉亭均表示,夜尿診斷包括全面性多尿症、夜間多尿症、與泌尿道相關的夜尿等,不同診斷有不同的治療、改善方式。診斷一:全面性多尿症 如何治療、改善?依多尿型態與病因等評估,夜尿有全面性多尿症、夜間多尿症、與泌尿道相關的夜尿等不同診斷。關於「全面性多尿症」,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當24小時排尿總量超過病人體重(公斤)X 40ml 時,則可以診斷為「全面性多尿症」。葉亭均醫師表示,全面性多尿症的病人可能習慣性攝取太多水分,需衛教病人除非運動、天氣太熱等,流了很多汗或懷孕哺乳要另外多補充水份外,1天合理的喝水量約為「體重(公斤)X 30-35ml」。不過,葉亭均醫師提到,如果病人已經盡力控制飲水量,但效果不佳夜尿情況未獲得太大改善時,則須考慮是否有尿崩症,應將病人轉介到內分泌科或腎臟科做進一步評估治療。診斷二:夜間多尿症 3常見病因治療、改善而「夜間多尿症」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65歲以上的民眾,夜間總尿量超過全天總尿量的三分之一,或年輕人夜間總尿量超過全天總尿量的五分之一時,就可診斷為夜間多尿症。夜間多尿症常見有3病因,包含傍晚過度水分攝取、周邊下肢水腫、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葉亭均醫師表示,很多夜間多尿症的患者習慣夜尿完又喝水,建議要避免,並應減少睡覺前4小時的喝水量,可有助於減少夜間排尿,而有些病人常擔心晚上不喝水容易中風,但原本無阻塞性中風病史的人,並不會因為減少夜間水分攝取就增加中風風險。此外,有水腫情形的病人,睡覺時可以平躺抬高腿部,並在白天穿著彈性襪,葉亭均醫師指出,這樣可以幫助腿部循環,減少水份囤積在下肢,避免夜間睡眠平躺時,體液回流心臟,導致夜間尿量增加。另外,葉亭均醫師也提醒,傍晚攝取糖分高的水果,同樣容易增加夜間尿量,應盡量避免在傍晚食用。而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的病人需進行睡眠評估,也可以使用「持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器(CPAP)」改善夜尿。葉亭均醫師表示,有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男性使用CPAP後,夜尿次數可從3.8次減少到0.7次。診斷三:泌尿道相關夜尿 釐清原因對症下藥至於,與泌尿道相關的夜尿,包含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等問題。葉亭均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可以使用甲型阻斷劑來放鬆攝護腺改善膀胱出口阻塞,降低餘尿,增加膀胱容量。若是合併膀胱過動症患者,葉亭均醫師提到,可以使用抗膽鹼類藥物或β3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來減少膀胱過度敏感或逼尿肌過動導致的膀胱容量下降,增加膀胱容量進而改善夜尿。民眾若有夜尿困擾,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夜尿不僅會影響健康、生活、工作等,甚至會對安全造成危害。葉亭均醫師表示,病人應了解導致夜間尿量增加的原因,經過診斷、評估後,有些時候其實自我調整,甚至不用吃藥就可解除夜尿症狀。
嫩妹 「不接觸馬桶上廁所」出現血尿泌尿道感染 醫檢查驚呆:膀胱都是細菌
說到馬桶,雖然是每天都需要用到的用具,相信不少人在外面會厭惡碰到馬桶;尤其出門在外也非得要真的忍不住才願意上公共廁所,長期下來很容易影響健康!一名嫩妹在旅遊回程時居然出現血尿、尿尿疼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狀,她不能解的是,由於她「不敢接觸馬桶」屁股懸空尿尿為何仍中鏢?經醫師檢查靜發現,細菌正以「驚人速度繁衍中」。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分享,一名嫩妹在旅遊回程時居然出現血尿、尿尿疼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狀。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女子就診一驗發現她膀胱內「都是細菌」,但她不解的是,自己「都不敢接觸馬桶」屁股懸空尿尿仍中鏢?經醫師用超音波一掃,發現她體內仍有50c.c.餘尿,「女生尿道短、尿道口本來就有些細菌,這些細菌進到膀胱泡在這50c.c.尿裡面,每半小時就繁衍一代」,膀胱裡都是發炎與細菌。經醫師用超音波一掃,發現她體內仍有50c.c.餘尿。歸家豪表示,標準的如廁姿勢為「屁股坐在上面」,膝蓋和腳踝呈90度,穩穩地踩在地上,才能使屁股和大腿內側「鎖尿」的肌肉達到放鬆,使尿流得乾淨。不過,他也指出「蹲著尿」是較好的排尿姿勢,但若蹲在馬桶壁上可是相當危險,因為可能會滑倒甚至跌入馬桶。歸家豪表示,「蹲著尿」是較好的排尿姿勢,但若蹲在馬桶壁上可是相當危險,因為可能會滑倒甚至跌入馬桶。另外,據北醫附醫婦產部婦科主任金宏諺《健康2.0-名醫觀點》曾分享,很多人只敢以半蹲或屁股懸空姿勢在公廁上廁所,但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提肛肌繃緊,導致尿道無法放鬆、膀胱收縮,出現「膀胱尿道共濟失調」,金宏諺表示,當膀胱必須花更大力氣完成解尿動作,長期下來會造成膀胱壁肥厚、纖維化,最後導致排尿障礙,小便解不乾淨因而反覆膀胱炎,甚至有尿失禁等情況。
尿出一身病2/男性「坐著尿」更健康 犯2錯誤年輕也會「內褲濕答答」
走進男廁,眼前首見的是一排站立式小便斗,後方才是坐式馬桶區,傳統印象中,男性大多選擇站著尿尿,除了方便快速,或許還有顯示雄風的心理因素,不過,專家指出,其實坐著尿不只更乾淨,對身體健康也更有好處。此外,雖然年長男性較易有排尿問題,但若是生活作息不佳、壓力過大,就算是年輕男性也會有「漏尿」問題,尿騷味纏身非常尷尬。日本生活用品業者「獅王LION」曾針對1500名20至60歲的男性做「小便姿勢」的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6成的男性是坐著小便,而且5成是從「站著尿」改成「坐著尿」,轉變的理由主要是「尿漬易弄髒環境」。「獅王LION」同時指出,若以男性每天小便7次來算,若是站著尿,無論瞄準的是馬桶中央或內壁,「水花四濺」的情況都一樣嚴重,估算大約會有2300滴尿飛散,不只造成惡臭,也可能引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因此近年來愈來愈多男性開始坐著小便。其實,坐著小便不只比較乾淨,研究顯示也會讓身體更健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旻鑫說,「如果是一個身體健康的男性,採取哪種尿尿姿勢都沒有關係,但如果年齡超過50歲以上,坐著尿尿會更好,因為可以尿的更乾淨。」關鍵就在於體力,楊旻鑫說,站立尿姿的好處是速度快,但站立時兩腳需要支撐體重,括約肌無法好好放鬆,甚至肚子還需出力才能排尿,無法好好完成解尿,容易殘留尿液在膀胱內,長期就會衍生膀胱過動等疾病。加州大學泌尿外科系教授傑西·米爾斯博士(Dr Jesse N. Mills)指出,對於那些難以長時間站立的男性來說,坐著小便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能夠更多地使用腹部肌肉,把最後幾滴尿排出來,徹底排空膀胱內的尿液。若是已有排尿困難的問題,楊旻鑫建議坐在馬桶上時,腳下還可以踩凳子讓膝蓋高於肚臍,可讓括約肌更放鬆、小便解得更順利,不會殘存尿液。男性若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也會有解尿困難的相關症狀,例如尿不乾淨、或是內褲沾到餘尿等。(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庫)另外,隨著年齡增長,男性也會逐漸出現攝護腺肥大的問題,更容易在解尿完一陣子後,才又漏出些許尿液。楊旻鑫說,「這就是台語俗稱的『閃尿尾』,意思就是最後會尿一些在內褲上,導致整個人散發一股尿騷味,門診時我們會教患者解尿後,再按壓會陰部擠出殘餘尿液,就能避免這樣的情形。」別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有這狀況,楊旻鑫透露,門診時也遇過年輕男性有「閃尿尾」的狀況,推測可能是生活作息不佳、壓力大,造成括約肌無法放鬆,所以才導致這種尷尬的結果,建議要調整生活步調,避免括約肌過度緊繃,就能逐漸恢復健康。
護爸安康2/不想麻煩孩子!老父忍病痛「一就醫已需洗腎」 北漂兒自責不已
準備吃父親節大餐了嗎?陪爸爸吃飯之餘,也要記得關心老人家的健康狀況,許多長輩為了不麻煩孩子,總是習慣獨自忍耐病痛,覺得年紀大本來就會有一些小毛病,殊不知拖延病情可能會重創身體健康,尤其攝護腺肥大是每位男性必定會經歷的疾病,一輕忽竟可能導致洗腎,令人相當訝異。一位住在南部的老父親,長期以來,小便時總是滴滴答答,一直有尿不乾淨的感覺,但老人家覺得這是年紀漸長的自然現象,也不想讓「北漂」的兒子擔心,於是便一直獨自承受生活上的諸多不便,直到有一天完全尿不出來,兒子聽聞後才趕緊帶著爸爸北上就醫,結果為時已晚,作夢也沒想到只是尿不出來,竟然導致下半輩子都要洗腎,讓父子倆都相當難過。「攝護腺肥大是每個男人的必經道路,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逐漸增生組織,因此堵塞膀胱出口、壓迫尿道。」國泰醫院泌尿科醫師蔡樹衛說,男性40歲後就開始會面臨攝護腺肥大的問題,50歲後更高達9成男性都已罹患,也是許多爸爸們最困擾的毛病,會出現頻尿、尿不乾淨等症狀,但許多人並不以為意,總覺得是老化的自然現象,直到最後惡化至尿不出來,才會就醫。蔡樹衛提醒,攝護腺肥大會造成「餘尿」問題,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膀胱感染,尿液更可能逆流到腎臟造成發炎、水腫,長期下來就會影響腎功能,甚至最後需要洗腎。也不要以為只有老人家才可能如此嚴重,40、50歲中年男性若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又患有攝護腺肥大,多重因素也可能使腎臟功能迅速惡化,「類似這樣洗腎的例子,每年不勝枚舉!」蔡樹衛說。攝護腺肥大雖是每位男性注定需要面對的疾病,但病況輕重還是有所分別,最關鍵是基因!有些人的攝護腺增生組織就是長得很快,蔡樹衛說,「爸爸有多嚴重,未來你就多嚴重!」常吃大魚大肉會使攝護腺肥大病況更惡化,建議多吃蔬果,尤其是含有豐富茄紅素的番茄,具有保養攝護腺的作用。(示意圖/黃耀徵攝)雖說如此,還是可以調整飲食來保養攝護腺,飲食要避免油膩、或吃太多紅肉,因為這些食物大多含有動物荷爾蒙,會更加速雄性荷爾蒙分泌,使攝護腺肥大更惡化,建議減少脂肪攝取、多吃天然蔬果,尤其是富含茄紅素的番茄與南瓜子,優異的抗氧化能力,能延緩攝護腺的組織增生速度。攝護腺肥大也會增加結石的機率,這也是爸爸們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尿液更容易結晶沉澱,最近患者人數就比冬天多了2~3成。」蔡樹衛說,一旦有過結石經驗,5年內再復發的機率高達7成,多喝水除了能預防結石,小於0.5公分的結石,也能透過多喝水幫助結石排出體外;大於0.5公分的結石則需要體外震波碎石或輸尿管鏡手術,另外也需要定期追蹤。
男人天注定1/好掙扎!難纏疾病不理恐洗腎 治療又怕影響性能力
陳伯伯尿尿速度慢,上廁所常要站個3~5分鐘,一般人每秒排尿15毫升以上,最多1分鐘就會排尿完畢,相較之下陳伯伯時間拖得很長,但他覺得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一直不以為意,經年累月之後,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尿量少得太誇張,才到醫院檢查,結果竟然發現已經需要洗腎,而原因正是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攝護腺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因為具有殺菌作用,除了能保護精子達到生孕功能,也能大幅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國泰醫院泌尿科蔡樹衛醫師說,攝護腺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增生組織,這就是所謂的攝護腺肥大,會堵塞膀胱出口、壓迫尿道。攝護腺緊鄰膀胱及尿道,一旦增生組織體積過大,就易造成排尿困難、感染。台中榮總泌尿外科洪晟鈞醫師說,「尤其是那些身體一向健康的人,例如上述的陳伯伯,更會把這些症狀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但攝護腺肥大會造成『餘尿』問題,進一步造成膀胱感染、結石的問題,尿液更可能逆流到腎臟造成發炎,長期就會導致洗腎。蔡樹衛說,別以為只有老人家才可能如此嚴重,40、50歲中年男性若同時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又患有攝護腺肥大,多重因素也可能使腎臟功能迅速惡化,類似這樣洗腎的例子每年不勝枚數。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洪晟鈞提醒,不要認為排尿速度慢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否則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圖/翻攝自台中榮總官網)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初期以改善症狀為主,「最重要是讓排尿更順暢!」洪晟鈞說,第一線用藥是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主要是讓攝護腺、膀胱的括約肌放鬆,尿道的閘門就打開了,自然能順利排尿,7成患者服藥後就能明顯獲得改善。目前有特殊劑型的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與傳統劑型相比,特殊劑型能使血中藥物濃度更加平穩,一天僅需服用一次,即可持續二十四小時且緩慢釋出藥劑主成分。如果第一線藥物效果有限,就會再加上抑制雄性荷爾蒙的藥物,平均使用3個月後,能讓攝護腺增生組織縮小2成左右,阻塞情形就會改善。「不過,這個藥物也有可能影響性能力。」洪晟鈞提醒,所以年輕男性大多不會考慮。具殺菌作用的攝護腺液,可以保護精子(右圖),若攝護腺出狀況,不僅可能導致不孕,也會使性功能下降。左圖為生殖中心。(圖/黃耀徵攝)
男人天注定4/年輕男術後發射「空包彈」 怒告醫師「沒講清楚」!
如果攝護腺肥大病況嚴重,例如導致反覆泌尿道感染、餘尿大於50c.c.,甚至尿不出來的次數超過2次以上,或是因為頻尿嚴重影響睡眠,就可考慮手術刮除增生組織。國泰醫院泌尿科蔡樹衛醫師說,如果增生組織過大就會完全堵塞尿道,曾有一位老伯伯增生組織大到100立方公分,令他印象相當深刻。「攝護腺肥大嚴重會導致餘尿很多,例如膀胱中有500c.c.,但只能尿出100c.c.,但老伯伯又擔心頻尿影響睡眠,所以睡前就吃了安眠藥,所以沒有起來上廁所,最後膀胱擠滿700~800多c.c的尿,涨到不行,但此時括約肌已經過度緊繃,因此導致完全尿不出來的情況。」這種情況就要採取內視鏡手術,從尿道進去刮除攝護腺增生組織,「不過,由於手術會影響攝護腺組織,可能會有性功能障礙、逆行性射精等風險,所以一般來說年輕患者大多不會考慮手術,比較適合60、70歲以上的年長男性。治療攝護腺肥大的口服藥以改善解尿等症狀為主,特殊劑型每天只需服用1次,相當方便。(圖/廠商提供)蔡樹衛透露,十多年前,曾有一位40多歲的男性因此決定動手術治療,但或許是醫師沒有解釋清楚,抑或是男子自己理解錯誤,結果手術後,攝護腺肥大的問題解決,但男子卻驚訝發現「自己無法射精了」。這是因為手術時難免會破壞攝護腺組織,因此會導致精液逆流,所以才造成「空包彈」,男子不滿生孕能力受影響,因此一狀告上法院。「現在手術前,我們都會說明的非常清楚,所以不會再有類似事件了。」年紀太大動手術也會有風險,所以台中榮總泌尿外科洪晟鈞醫師建議要及早就醫,一旦需要手術就可趕緊刮除攝護腺組織,否則口服藥物效果不佳、又無法動手術,最後就只能插尿管,外出時必須攜帶尿袋,會造成生活不便。治療攝護腺肥大的口服藥以改善解尿等症狀為主,特殊劑型每天只需服用1次,相當方便。(圖/123RF)洪晟鈞說,「有一位患者分享,以前跟朋友去爬山,大夥一起去上廁所時,他總是站最久的那一個,手術治療之後,他變成第一個走出洗手間的人,讓他感到十分的得意。」可見積極治療不只能改善生活品質,也可以提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