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內容
」 減肥 糖尿病 飲食 血糖 營養師一週3次鹹酥雞改成一年吃3次!43歲王宇婕全身皮膚都在發光靠7個保養秘訣
養膚有成的童顏女星王宇婕今年43歲但皮膚依舊彈潤,即使長時間熬夜拍戲也沒有什麼歲月痕跡!這篇就要來看看王宇婕的保養、凍齡秘訣有哪些?想要維持漂亮皮膚就趕快做好筆記囉!王宇婕保養方法:愛喝水、吃原型食物王宇婕透露以前一週大概會吃三次鹹酥雞,但現在改成一年吃兩三次而已,感覺身體容易疲累就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慢慢調整身體大概維持了兩年多,現在身體的狀況越來越好,她也會提醒自己多喝水,只要做到保持乾淨飲食+多喝水就會很有感,除此外她起床會「空腹」喝膠原蛋白來保養。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一天吃兩餐,早午餐11點吃、晚餐盡量6點前吃完採訪王宇婕的時候她說自己一天吃兩餐,然後會吃飽避免感覺饑餓會想吃零食,早午餐在11點吃,晚餐大概就是6點,晚餐後盡量維持到隔天早上11點再吃。飲食內容幾乎都是在家裡煮,最喜歡煮大鍋菜那種比較方便,早午餐比如香菇、雞蛋炒一起,晚餐可能就烤牛排旁邊再放一些青菜,如果不是為了工作要刻意節食的話就會搭配「五穀飯」,或者更懶惰的方法就是煮一鍋味增湯然後把想吃的「原型食物」丟進去就可以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保養最重視保濕,因為保濕做好皮膚就好肌膚的最好狀態都是從保濕開始做起,擁有水潤的肌膚能讓妝容更服貼,也能有效調理細紋和乾燥問題,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是關鍵。因為皮膚沒有做好保濕就容易乾、過敏、容易有細紋,保濕只要做好就會讓皮膚澎潤、亮亮的感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挑保養品一定要看成分,越溫和越好王宇婕膚質屬於容易敏感的類型,特別在秋冬很容易因乾燥而泛紅、脫皮,甚至會暗沉和粗糙的她,在換季時挑選保養品時格外講究,會先看成分是否溫和無負擔比如無添加酒精、色素,同時也追求效率,最好是多效、一瓶搞定的保養品!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厚敷保養品當晚安面膜連脖子都不放過儘管工作很忙碌,也會特別在意睡美容覺的王宇婕,盡量讓自己保持規律的作息,讓肌膚有足夠時間修復,更大方分享私心愛用的小妙招~在晚上厚敷一層「OZIO蜂王乳凝露EX」當作晚安面膜,運用夜間的黃金保養時刻發揮功效,美容成分浸潤吸收一整晚,隔天早晨臉感覺超滑嫩,妝容也特別服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冬天利用泡澡來幫助身體循環代謝她還加碼透露最近天冷常泡澡,除了泡澡完會幫全身擦乳液,還會敷厚厚一層連脖子都會敷,利用蒸氣幫助吸收,泡完澡再一起沖洗掉,彷彿像做完SPA般肌膚感覺特別水嫩有彈性,王宇婕笑說真的皮膚會發亮,而且她分享密集使用兩週後眼周細紋就有感覺變淡一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王宇婕保養方法:泡澡後全身使用身體油、乳液因為天氣變冷,王宇婕就分享自己就常常泡澡,除了可以幫助身體循環外也可以順便做保養,尤其泡澡後趁毛細孔比較張開時,再幫身體皮膚擦身體油、乳液,這樣皮膚就會非常滑嫩,現場看王宇婕的身體肌膚真的嫩到發亮。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血糖數值竟破千!病患自曝3餐飲食「含糖飲料當水喝」 營養師:大開眼界
一般人空腹血糖正常值應該小於100mg/dl;如果是100-125mg/dl之間,屬於糖尿病前期;126mg/dl以上,就是糖尿病。營養師陳怡婷分享自己首次看到血糖檢測值破千,並分享這位病患的三餐,令她大開眼界。營養師陳怡婷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己擔任營養師8年多以來,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血糖破千,並PO出這名病患血糖檢測結果單,數值竟高達1226mg/dl。陳怡婷分享這位病患的三餐飲食內容,早餐為山東大饅頭1顆或是肉包2顆,搭配含糖五穀芝麻粉沖泡飲加香蕉1根。午餐為大乾麵加上滷蛋或是自助餐(飯2碗,蔬菜少許,喜愛吃爌肉)加香蕉2至3根。晚餐吃白飯2碗+肥肉+蔬菜少許+南瓜湯/蓮藕湯/山藥湯2-3碗+橘子/芭樂2-3顆。此外,病患以含糖茶裏王取代白開水喝,並且隨身攜帶糖果,嘴饞就吃,也沒有運動習慣。陳怡婷分享首次遇到病患血糖值破千。(圖/陳怡婷營養師臉書)貼文一出後,引發網友、醫事人員們討論,減重醫師蔡明劼留言:「哇!還能走著進門診的話也很不簡單」,陳怡婷回應:「所以住院了,我去病房看他…」其他人也紛紛表示,「看到這數據只能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呢」、「是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嗎」、「看到這個血糖值,真的打破我的三觀,幾十年的醫事生涯,首見。不過從他的飲食看起來,攝取醣類的份量還蠻高的,真的是血糖的恐怖份子」、「全穀類跟水果類好驚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指出,「高血糖」可能對心臟、血 管、腎臟造成傷害;需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健康狀況,以避免腦中風、 心臟病、腎病變、失明、截肢、洗腎等嚴重併發症。
55歲婦自認吃超健康 營養師檢查菜單驚見「滿滿地雷」
一名55歲的婦人,因糖化血色素偏高,再加上有家族糖尿病史,重度脂肪肝、腎結石等問題,因此找到營養師夏子雯詢問飲食內容。雖然該名婦人自述自己是吃得「相當健康」,但其中還是有不少食物讓夏子雯看的是瘋狂搖頭,更直言是「滿滿地雷」。營養師夏子雯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該名婦人自述,日常早餐幾乎就是吃水煮蛋搭配無糖豆漿,而詢問當天剛好吃鹹豆漿搭配油條,假日偶爾會去吃速食店的蔬菜滿福堡、薯餅與柳橙汁。而午餐的部分,通常就是魚排便當搭配一碗白飯,或是吃鐵板燒,而飯後絕對會吃水果。下午如果公司同事有叫外送的話,則會選擇吃炸雞排當作點心。而晚餐是四分之一碗白飯搭配兩樣蔬菜,同時還有沒有蒜泥的蒜泥白肉,以及筍片湯與水果。雖然該名婦人表示,自認自己吃得算是健康,但是在夏子雯眼裡,婦人的飲食習慣中其實也暗藏不少地雷。夏子雯建議,如果想要改善血糖、重度脂肪肝、體脂肪過高的狀況,早上鹹豆漿配的油條,改成煎荷包蛋比較好。夏子雯認為,速食店的蔬菜滿福堡可以吃,但飲料不該選擇滿滿糖分的柳橙汁,應該是選擇無糖茶飲或黑咖啡,如果想吃薯餅的話,建議在自家中用氣炸鍋炸。日常的糖類飲品也該減少,改喝白開水搭配純無糖的茶飲。午餐的部分雖然沒有太大問題,但膳食纖維不足,建議要食用膳食纖維粉來補充,同時飯後也不要馬上吃水果。晚餐的部分,地雷則是蒜泥「白肉」,因為蒜泥白肉的豬肉是滿滿的油花,想吃膠原蛋白,直接補充膠原蛋白粉CP值真的最高。夏子雯也提醒,萬別一直吃雞皮、豬皮,膠原蛋白都還沒補到,反而瘋狂吃到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不利於脂肪肝,也會對飯後血糖有影響喔,而且白木耳沒有膠原蛋白。
10天大一次便!女子怕胖「只吃1物」 醫師愣住:不吃哪有東西拉
據統計,全台有超過500萬人深受便秘所苦。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近日在健康節目中就曾透露,一名23歲女子就醫時自曝約7到10天才大一次便,嚴重時甚至得靠灌腸才能排便,讓她困擾不已。經賴依伶提問,才得知她因為怕胖,因此一天只吃一餐,吃的還是許多人運動後會喝的「高蛋白飲」,讓醫師聽了直搖頭。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女病患因解便非常疼痛而求診,並透露排便頻率為7到10天才拉一次,有時還得靠灌腸幫助排便。經賴依伶提問,她才透露自己因為怕胖,一天只喝一次高蛋白飲,但液體蛋白質進入人體後容易被吸收,使得殘存的固體渣渣少之又少,一週下來根本沒什麼糞便,也因此解便異常困難。賴依伶說明,便秘者往往只想到先把大便大出來,卻鮮少檢視自己吃進的食物量到底夠不夠。她當下建議患者要增加進食,並且調整飲食內容。如果擔心變胖,進食順序可先從蛋白質、青菜開始吃,最後再攝取澱粉;此外,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也曾在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說明,正常的排便頻率為3天一次至一天3次,只要一坐上馬桶能在5至7分鐘內上完都不算便秘;反之,若每天得坐在馬桶上等、每次排便都得擠5至7分鐘以上,用力到臉紅脖子粗,就算是便秘。鍾雲霓表示,曾有網友提問:「平時都有吃菜,為什麼還便秘?」鍾雲霓指出,壯漢和女性雖然食量不同,但驅動腸道所需的纖維量相差不大;女性受荷爾蒙影響,有時甚至需要更多的纖維。既然食量小、總蔬菜量吃不到那麼多,就要吃纖維含量高的蔬菜,如菠菜、地瓜葉等綠色蔬菜更好。鍾雲霓還指出,青菜類的非水溶性纖維,是形成糞便蓬鬆的骨架;而水果類的水溶性纖維,則能幫助大便潤滑排出,因此蔬菜/水果採2:1分量攝取,是最佳的攝取方式。她進一步解釋,當發現糞便乾硬,甚至造成破皮肛裂,通常是缺乏水果類的水溶性纖維;若大便很水、很軟,腸道沒有驅動力,需要全身出力來擠,那麼一般是蔬菜吃太少了。
身體1問題顯老「提早飄老人味」 增5疾病風險
肥胖會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尤其一個部位的脂肪過多,不僅會顯老,還可能提早出現「老人味」,甚至增加罹患三高、癌症、失智等疾病風險,死亡率也會提高,不可輕忽。營養師陳嫚羚在臉書粉專分享「打擊內臟脂肪懶人包」,提到不少朋友都有體脂肪過高的問題,而體脂肪可以分為2類,皮下脂肪大多在四肢及臀部、內臟脂肪集中在腹部。如果內臟脂肪過多,肚子會很大,不只看起來老態,還容易肩膀僵硬、腰酸背痛,甚至提早出現老人味,「只要肚子大1寸,死亡率就增2倍,也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癌症、失智症,以及還有心血管病風險」。內臟脂肪過多,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風險。(圖/翻攝自營養嫚嫚說-嫚嫚 營養師臉書)不過,內臟脂肪比起皮下脂肪,較容易代謝消除,只要正確調整飲食內容,搭配運動及正常作息,很快就能看到成效,但是請勿使用錯誤方式減脂。常見的3種錯誤習慣包括:1.過度節食:會減掉肌肉,復胖則堆積肥肉。2.只靠運動:只運動不控制飲食,真的很難瘦。3.斷醣飲食:復胖機率高,長期不吃醣類死亡風險增加。打擊內臟脂肪飲食調整有3招:1.改變吃飯順序:湯菜肉飯或菜湯肉飯都可以,每餐至少吃15分鐘。2.拒絕添加糖類: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甜點、餅乾、糖果。3.每餐菜要比飯多,豆魚蛋類比肉優:將蔬菜、主食、豆魚蛋比例調整為2:1:1,若有困難,則至少蔬菜量要比主食多,豆、魚、蛋類、脂肪量通常比肉類少,優先選擇。
退休後血糖、血壓服藥都控制不了! 「1調整」成功控制慢性病
70歲的黃先生,退休後出門機會減少,睡眠作息與飲食規律大亂,血糖、血壓即使增加藥物也越來越難控制。深受困擾的他在醫師協助下逐步調整飲食內容與睡眠作息、控制菸酒,並安排了很多團體活動。結果在藥物減少的情況下,血壓、血糖與各種生理指數反而改善了。新生活型態介入 降低慢性病風險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暨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說明,全球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超過四千萬。這些病症是由基因、生理、環境和行為因素長期累積造成的。而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實際可降低這些風險。生活型態醫學是以基於醫學證據的生活方式介入,包括以飲食模式、身體活動、睡眠、壓力管理、避免危害物質以及正向社會連接這六大面向,由受過訓練的臨床醫師給予治療建議,它的獨特在於它將生活方式改變視為疾病治療和逆轉的第一和最重要的療法,達到預防、治療及扭轉疾病的目標。打造生活小撇步 全方位健康模式蔡岡廷主任指出,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關鍵因素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有效壓力管理、充足睡眠、避免有害物質攝入和積極的社交互動。這些要素的融合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許多慢性疾病,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強免疫力和心肺功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膽固醇飆高沒吃藥!女患者出國「2原因」降回標準 醫也推:真的有效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指數相當重要。彰化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表示,一位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近日突然降到不到120 mg/dL,由於降低幅度有點大,自己詢問生活習慣是否有改變,不料竟是因去歐洲玩。莊武龍醫師在臉書粉專透露,「今天門診有個來追蹤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她已經來追蹤快要一年了,我請她從飲食及運動習慣改起,暫時先不使用藥物治療。她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然後飲食介入追蹤後,開始降到150+mg/dL,這次經過暑假後再回診,沒想到這次回診的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竟然降到不到120mg/dL」。醫師提到,「因為降低的幅度有點大,我問她最近還有改變什麼飲食嗎?結果她回答說因為她最近去歐洲自助旅行,每天吃的早餐跟中餐變得比較沒有那麼油膩,也有多吃一些蔬菜,當然偶爾還是會吃得比較好一點,然後因為是自助旅行,每天都要走很多路,所以運動量也拉高了」。莊武龍指出,「沒想到患者因為去了歐洲玩,比以前改變的飲食內容還多,再加上運動量的調升,讓她這一次的抽血報告LD低密度脂蛋白進步非常多。通常要純靠飲食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是有可能的…但是每個人能降低的幅度會有所不同,有的人降得多,有的人降得少」。醫師說明,「我是跟患者回饋說,可能她有提早發現高膽固醇血症,所以及早改善飲食之下,改善的幅度就非常大。」莊武龍提醒,「改善飲食運動習慣還是有機會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的,而且不一定要飛到法國,才能改變飲食運動習慣喔!」(圖/翻攝自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臉書)
年終狂吃大餐 51歲男腹痛嘔吐急掛急診…3指數飆高「酮酸中毒」
時值冬至將屆,寒流一波波來襲,台灣民眾習慣進補禦寒,加上年終尾牙聚會旺季,大宴小酌應酬不斷,難免過度攝取高糖和高油脂食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提醒,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應多注意餐食份量和用餐細節,以免血糖失控飆升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潘立昕建議,糖尿病患者在年節、宴飲期間的飲食,三餐要定時定量,應以蒸煮、滷、清燉或燒烤的方式烹調食物,肉類須去皮,以減少油脂攝取,每餐還要增加非澱粉類蔬菜及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以纖維量較多的糙米飯、五穀飯或紫米飯取代白飯,飯以不超過一碗為原則,若有進食澱粉類蔬菜,當餐飯量則須減半。進食的順序也會影響血糖上升的速度,如果可以,建議由蔬菜及肉類開始進食,最後進食澱粉類,同時放慢用餐速度。另外水果與乳製品也都含有糖分,會升高血糖,因此在食用水果方面,建議以碗盛裝,裝到八分滿為一份水果量,每日攝取建議不超過兩份,而且兩份水果須分散於一天內不同時間吃完;有關乳製品的食用,則建議一天飲用不要超過360-480 c.c.,可搭配燕麥或其他穀類製品,但必須注意榖類製品不可泡太爛以免造成血糖飆升;在飲酒方面,建議盡量避免飲酒以免血脂肪升高,若為應酬所需,則須隨餐適量淺酌,不要過量或空腹飲酒。潘立昕也提醒,飯後一小時左右可以從事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瑜珈、打太極拳等等,持續30分鐘以上,可有效的降低餐後血糖與血脂肪;然而,上述飲食與運動的原則,仍需要患者與醫師及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討論後,依照個人的病況,訂定個別化的治療計畫,透過相關的追蹤與提醒,即可時時保有健康愉快的生活。潘立昕舉一個案例說明,一名51歲的男性和朋友一起吃大餐之後,突然發生嚴重的腹痛,伴隨著噁心和嘔吐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肪及胰臟指數皆嚴重升高,血液呈現酸化現象且驗出酮體,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併發糖尿病酮酸中毒,以及嚴重高血脂。潘立昕解釋,即便糖尿病患者已規則服藥,若進食過量,仍可能誘發高血糖,血糖太高將加重胰島素抗性,造成血脂肪上升,若血脂肪上升幅度過高就有可能引起急性胰臟炎,而急性胰臟炎又會加劇血糖升高,進一步演變成糖尿病酮酸中毒;急性胰臟炎的症狀為飽餐後上腹部劇痛,疼痛可能會輻射到背部,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而糖尿病酮酸中毒的表現則再包含口渴、尿多、體重減輕與氣促。潘立昕提到,歡樂年關將近,糖尿病患者只要能妥善掌握飲食內容與份量,仍然可以開心參加各式宴會,享受美食和佳餚,與親朋好友們談笑歡聚,並同時保有控制良好的血糖與血脂肪,若民眾有相關問題,則建議前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門診諮詢或就診。
小紅書瘦身術2/秋天最狠減肥法「7天10萬人按讚」 循序漸進打造小鳥胃
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內容,其中名為「秋天最狠減肥法、月減10公斤」詳列4周的飲食控制與運動計畫,獲得廣大網友青睞,9月26日PO上小紅書,至10月3日短短7天已有10.6萬人按讚,專家分析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縮小胃口的方式,有些類似168斷食法,再加上搭配運動,瘦身效果因此更快。「秋天最狠減肥法」主要分為4周的作戰計畫。第一周正常飲食,但用餐前都要先喝水,不能吃甜點、喝飲料,晚上6點後禁食。第二周早午餐正常吃,但晚餐不吃,消耗內臟脂肪,建議喝2000毫升的水。第三周增加蛋白質攝取,早餐吃雞蛋與牛奶,午餐正常吃,晚餐少吃或不吃,同時增加運動,建議可跳繩或跑步、快走。第四周飲食方式與第三周相同,此時胃容量已減少,再增加運動強度,建議每天跳繩2000下,晚上則可泡腳促進代謝。「其實這方式有點像早鳥版的168斷食法!」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從第一周的晚上6點禁食、再到晚餐禁食,原理類似於168斷食,只是時間再往前提早一些,當禁食時間超過16小時,體內的能量完全被消化之後,身體就會進入「燃脂狀態」,而且時間提早效果更好,可以讓身體校正平衡重新設定,把代謝的開關打開,讓身體好好的消耗熱量,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三餐前先喝一杯水,不但可增加飽足感,也可促進身體代謝,讓減重更順利。(圖/123RF)「其實飲食習慣都是慢慢造成的!」程涵宇說,這個「秋天最狠減肥法」的飲食內容,正是循序漸進的減少胃容量,後天養成「小鳥胃」,這樣的方式也可幫助荷爾蒙穩定,減少飢餓感。不過,程涵宇提醒第三、四周的飲食內容缺乏水果,建議再適時補充。營養師Ricky也PO文表示,小紅書上充斥各式各樣的減肥知識,但許多其實並不正確,舉例來說,小紅書上許多文章、影片都言之鑿鑿地說「飢餓時吃糖可消除飢餓感」,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不管吃糖還是高GI食物,都會讓你的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上升會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會使血糖快速下降,結果血糖下降後變成低血糖,又會想繼續吃甜食,變成惡性循環。其實飢餓時應該要吃蛋白質或蔬菜,這些低GI食物才不會讓血糖大幅波動,所以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意見,不要隨便相信網路文章。
夏日減重好時機 選擇合法減肥藥迎接蜜曲線
炎夏來臨,想到海邊或泳池消暑一下,低頭看看自己身材卻上不了檯面,不禁懊惱,每天都努力地克制食慾、少吃多動,怎麼瘦就是瘦不下來?難道減重也有撞牆期?知名整形醫美集團鄒政家醫師指出,吃太少達不到基礎代謝率,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生理機能出狀況,影響身體健康,日後一旦回復正常飲食,更會發生體重反彈之溜溜球效應,體重與脂肪便開始不受控制!想要告別脂肪,應了解體重失控成因,並選對享「瘦」方法,就能輕鬆秀出超HOT線條!「腦饞」救星 同步控制飢餓大腦及情緒飢餓加速減重效率鄒政家醫師提到,「飲食行為是體重失控的關鍵原因之一,多數人認為,熱量消耗大於攝取就能減重,卻不一定了解自身進食行為與能量消耗的類型。」而口服減重藥物,特別對情緒進食型和食慾失控型肥胖有不錯的效果,可同時降低飢餓感及食物渴望,進而使體重減輕。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有 85% 的受試者在使用後第 56 週內減輕了至少 5% 的體重。同時,已獲得美國 FDA、歐盟 EMA 以及台灣衛福部的核准上市。減重利器 從根本抑制食慾塑造輕纖感鄒政家醫師補充,若肥胖是因食慾過盛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可選擇減肥筆,其透過抑制食慾的GLP-1類似物,讓人產生飽足感並減緩胃部排空速度,來降低進食量。對於那些不想依靠手術抽脂來減重的人,可以經過專業醫師的全面評估後,使用GLP-1類似物藥物進行夏日減重管理,並結合飲食習慣的調整,可以進一步加速減重效果。「蜜曲線」最後養成,音浪脂雕成就迷人外表、窈窕體態即使透過飲食習慣、輔助藥物配合,順利讓體重及脂肪降低,但對於特定部位的脂肪是無法消除的,例如小腹、上臂的掰掰肉和大腿內外側等。傳統抽脂手術因破壞性大,修復期較長,愛美人士常因出血量多、疼痛度高、術後腫脹及瘀青多日不退等情形,而裹足不前。知名整形醫美集團陳依凡醫師提到,近年來抽脂儀器不斷的更新,與傳統抽脂手法大不相同,新一代音浪脂雕安全性高、恢復期短,特別針對骨架較小的亞洲人改良設計。音浪脂雕利用直徑僅0.9mm的超微細超音波探針溶解脂肪細胞,同時保護周圍組織完整。此外,由於音浪脂雕之超音波探針極小,可選擇性融化脂肪組織,有利於作臉部抽脂手術,連最難減的雙下巴,都能讓皮膚不平整之副作用降到最低,從臉到身體都能進行全方位脂雕,讓您實現窈窕迷人的蜜曲線夢想。▲知名整形醫美集團鄒政家醫師(左)、陳依凡醫師(右)。留意三大原則,慎選衛福部認證診所,安心享「瘦」免煩惱無論用哪種減重方式,需先留意以下原則:吃超過基礎代謝率:每餐熱量不低於基礎代謝率,並搭配健康飲食內容,讓自己瘦得健康也不容易復胖。不要只看體重:減重除了定期觀察體重之外,也要全面了解身形變化及體脂變化。不要快速減重:給自己訂個時間(最好是3-6個月為一循環),避免使用速效及極端的減重方式反而失了健康。陳依凡醫師最後提醒,在接受治療前,慎選衛福部認證診所,並留意診所之療程項目應使用原廠認證正貨,安全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進行前都應先充分諮詢專業的醫師,由醫師來建議專屬的方案,方可使減脂成果更加理想。
醫分享「完美早餐」照著吃 3個月瘦10公斤又改善脂肪肝
一日之計在於晨,營養均衡的早餐也是新陳代謝的鑰匙。而一名40歲的電子工程師有輕度肥胖、不喝酒,但有肝功能低下的症狀,報名減肥班卻遲遲未見效果,醫師調查診斷才知有吃宵夜、不吃早餐的壞習慣,後經過3個月的「早睡早起吃早餐」訓練後,不僅成功瘦了10公斤,更改善了肝功能問題。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於節目「健康好生活」介紹,早餐能夠使得人體能正常的運作,均衡的飲食更是關鍵,而完美早餐應遵守3比例原則,包括:主食(全穀類)50至60%、蛋白質20%、油脂30%。對此,他也公布了自己維持5年之久的早餐食譜,如高纖無糖豆漿、地瓜等等,以及1把堅果,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蕭敦仁醫師分享了自己的均衡早餐食譜。(圖/翻攝自YouTube/蕭敦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對於早餐的重要性,蕭敦仁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40歲的電子工程師,身高160公分、體重70公斤,還有輕微脂肪肝發炎,因為報名了減重班體重卻掉不下來,求助醫師後,便被要求記錄1周21餐的飲食內容。了解後才知道,男子因為工作寫程式的關係,總是晚睡又吃宵夜,並在隔天捨棄掉早餐便跑去上班,7天就有5天沒吃早餐,導致肝功能不好又減不了重。後來,蕭敦仁醫師強烈要求男子早睡早起,並且一定要吃完早餐才去上班,而起初男子對養成新的習慣感到相當痛苦,但在堅持了3個月後,便成功瘦了將近10公斤,肝功能也恢復正常。另外,蕭敦仁醫師參考了美國網站的數據,是關於減重成功且1年無復胖者的心得分享,發現他們會至少每周1次量測體重,並計算食物熱量(低熱量、低脂飲食),再加上每周需有大於300分鐘的運動,而「每天都吃早餐」更為長期成功控制體重者的重要關鍵。
20多歲女吃很清淡卻沒瘦? 醫調整飲食關鍵半年瘦10公斤
尋遍坊間減重方法,卻還是敗在體重機前,細數吃過的食物,明明都很清淡,體重跟體脂卻沒有降下來的跡象。減肥是許多人頭疼的問題,外科陳榮堅醫師在社群媒體上發佈一則曾在《醫師好辣》分享的案例,有一名20歲女性去看他的減重門診,女子表示她吃得很清淡,但都沒有瘦下來,醫生表示,其實減肥不是單看熱量,現在重要概念是「減醣」。後續醫生幫女子調整飲食內容後,半年後這位女子就已經瘦了10公斤。在了解這這名女子的飲食狀況時,女子稱自己「吃得很清淡」,都吃糙米飯跟水果,後來陳榮堅醫師發現,雖然她吃糙米飯,但幾乎每餐都吃「一碗半」的量,且每餐都會搭配水果,喝果汁的頻率也很高。陳榮堅醫師表示,因為糙米飯是碳水化合物,且「醣」類的吸收率特別好,反而醫師常常強調含有蛋白質的肉類、海鮮以及纖維素,這位女性都沒有好好攝取。而醫師告知她可以多吃一點肉時,她卻覺得肉的熱量很高,會容易變胖。其實減肥不單單只是看熱量,陳榮堅醫生指出,現在很重要的概念是「減醣」,有些食物你覺得它熱量很高,但它吸收率不見得好;相反的,有的食物你覺得它熱量沒有那麼高,但它的吸收率很好,反而會有變胖的問題。後續陳榮堅醫師提及,他們幫那位女性調整飲食後,女子一個月就少了2公斤多;調整半年後,就已經瘦了10公斤。國民健康署表示,坊間有許多減重方法,但有些方法不但瘦不下來,還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同時也提醒民眾,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多喝白開水,並養成良好的的生活習慣,才是健康減重且不復胖的最佳方法。
熱湯保存「少做1動作」害全家集體食物中毒 醫:很多人都太急
你在煮完一大鍋熱食後,是會放涼後保存,還是一煮完就放進冰箱存放呢?有一名男子的妻子,煮好了一鍋熱湯後,男子因為怕天氣炎熱,湯放在室溫下會因高溫腐敗,於是在舀好家人當天所需要的份量後,沒等熱湯放亮,就急著把剩餘的湯放入冰箱。結果就是少了這個沒把熱食放涼的步驟,一鍋熱湯放進冰箱,讓冰箱處於高溫,反而害得其他食物腐壞,進而引發全家集體中毒。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日前《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提到一起食物中毒的個案,他提到收治過一名洗腎10多年的男子,本來身體狀況還算可以,但某天男子突然掛急診,後來家裡的其他5名成員,也陸續因食物中毒被送來急診室,當醫護人員詢問這家人,當天吃的飲食內容,才慢慢推測出,引發一家六口掛急診的根源,可能來自於一鍋湯。江守山醫師提到,剛煮好的一鍋湯,本該吃下肚是無礙的,但後來一問才發現,男子因擔心天氣熱,湯鍋放在室溫下,會導致湯品滋生細菌,所以他在妻子一煮好湯,馬上舀好當天家人所需的份量後,沒等湯放涼,就急著把整鍋湯放進冰箱。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保存舉動,導致冰箱冷藏室溫度過高,影響了其他食物的保存,僅而造成其他食物的腐敗,引發全家食物中毒。醫師提醒,湯品主要是由水組成,水一旦處於高溫,要降溫一般得耗上較長時間。而家用冰箱不是快速降溫庫,太熱的湯會使得冰箱溫度過高,提高其他食物腐敗的風險。建議還是要先把煮好的食物徹底放涼,再放進冰箱保存,才不會讓冰箱得花上更多時間降溫,提高其他食物腐敗機會。
現代人壓力大 動態酸鹼值監測助改善胃食道逆流
40歲的金融業謝先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才進食,長期下來造成每晚「火燒心」,不僅併發乾咳無法入睡,導致隔日精神不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一度想輕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醫師蕭望德為患者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調整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內容、戒除宵夜,謝先生的火燒心症狀終於改善。胃食道逆流三大類症狀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至4成的人口,病例激增的原因與現代人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一、典型症狀: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二、其他症狀: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三、食道外症狀: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相關。蕭望德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主要分布於50歲至59歲,以及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這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的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仍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有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何謂「動態酸鹼值監測」?一般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然而,臨床上約有6成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藉著動態酸鹼值檢測,可以找到6成5胃食道逆流患者。蕭望德解說,「動態酸鹼值監測」(ambulatory pH monitor)是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由於管子很細,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謝先生經檢查發現,症狀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調整為空腹2小時候後服用制酸劑,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謝先生胃酸逆流在夜間非常嚴重,調整服藥時間以及用餐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症狀明顯改善。(圖/中國附醫提供)適合作動態酸鹼值監測的對象,除了胃鏡找不到的患者,也適合想做抗酸手術的病人。蕭望德表示,很多病人在門診主動表示想直接做「食道抗酸手術」,以為如此能解決火燒心困擾,但其實比較建議先做動態監測,避免讓病人動手術又無法完全改善病況。不過,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醫師最後呼籲,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與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並且不要熬夜,進食後2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有助於避免胃食道逆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
4成國人火燒心!男子一躺就驚醒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揪病因
40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4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6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80kg小六生只吃蒸煮食物竟罹「中度脂肪肝」 2食物最大禍首…一堆人常吃
脂肪肝算是多數國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是釀成疾病的關鍵原因。一名就讀小學六年級,體重原本70公斤的男童,因為過胖戒了油炸物,過去這一年都改吃清蒸、水煮的食物,但飲食明明調整了,體重卻還是不減反增,一年後體重飆到80公斤,還被查出有中度脂肪肝。後來醫師仔細檢視這個男童的飲食,發現這孩子所謂的都吃「清蒸食物」,吃的都是熱量不低的湯包、水餃,導致脂肪肝問題始終沒有好轉。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到,一名小六生因為體重過重,被媽媽帶來看診。男童媽媽在診間對醫師說,一年前她因為看到孩子體重重達70公斤,開始不准孩子吃油炸物,改吃清蒸水煮食物,但一年後孩子的體重居然更胖,來到80公斤的歷史高峰,媽媽擔心是腎臟出問題,趕快帶來看診。後來經過抽血與超音波,洪永祥醫師發現,這名小六男童肝功能異常,且患有中度脂肪肝。他便詢問男童日常的飲食內容,這才發現,原來這位小六弟弟戒掉油炸物不吃,但一天到晚常吃水餃、湯包等蒸煮食物,有時一餐吃20顆水餃,再搭配一碗有勾芡的酸辣湯,熱量超破表,難怪會罹患中度脂肪肝。後來洪永祥醫師建議他,將飲食調整為高纖低熱量,多吃蔬菜。半年後,這位小六弟弟的體重,總算從80公斤降到60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轉為輕度。洪永祥醫師也提醒家長,若發現家裡小朋友有過胖問題,多數是飲食內容不良導致,調整後像是脂肪肝等問題,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改善效果。
明星推崇「無麩質飲食」 專家:跟減肥沒有直接關係
夏天快到了,許多人越來越在乎體態,想靠飲食來減重。而近年來,不少歐美明星推崇「無麩質飲食」,包括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女神卡卡(LadyGaga)等都有採用無麩質飲食。而女星張韶涵也曾表示,自己出道17年卻能維持纖細身型,就是靠「無麩質飲食」。不過,究竟什麼是無麩質飲食?無麩質飲食真的有減肥效果嗎?余朱青營養師帶民眾一同了解。什麼是麩質? 無麩質飲食又是什麼?「麩質(Gluten)」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蛋白質成分。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平時常吃的麵食產品會有Q彈的口感,就是因為含有麩質的關係,另外像是傳統素食中經常出現的「麵筋」指的也是麩質。然而,有些人會對麩質過敏並產生許多不適症狀,或是因為「麩質不耐症」腸胃無法吸收麩質而產生「乳糜瀉」。為了避免這些不適症狀產生,針對有過敏體質的人所設計的「無麩質飲食」就此誕生。余朱青營養師提到,其實「無麩質飲食」主要就是以不含麩質的全穀類、根莖蔬果等,來取代小麥製品作為主食的飲食內容,而首先就是要拒絕將麵食當成主食,改用米飯或其他穀類或根莖類食材來取代。「無麩質飲食」明星超愛用 真的能減肥嗎?另外,麵粉製成的麵包、蛋糕、餅乾、甜點等也必須禁止。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零食產品會特別標示出是否含有麩質,提醒民眾在選購時可以特別留意一下。不過,「無麩質飲食法」真的有減重效果嗎?余朱青營養師指出,因為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女神卡卡(LadyGaga)等明星推波助瀾下,讓不少人把無麩質飲食跟減重飲食劃上等號,但其實並不真的是這樣。余朱青營養師解釋,採取無麩質飲食法,會大量減少麵包、麵條、甜點的攝取量,減少食用這些高澱粉、高糖分的食物,每日攝取的總熱量一定會減少,所以施行一段時間後,體重當然會減輕,不過這跟所有飲食控制是一樣的,所以並不是真的透過無麩質飲食就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無麩質飲食對於減重沒有直接的效果,而是因為少吃高油、高糖、高澱粉等食物才讓體重獲得控制、身體更加健康。因此,民眾若想要減重,應注意飲食均衡、控制熱量、減少高油高糖食物等,再配合運動才是更有幫助的減肥方法。資料來源:余朱青 營養師-無麩質飲食
中醫師曝胃腸保養應避免3類食物 自我觀察4點有助治療
情緒壓力往往是加重腸胃道症狀的兇手,例如腸躁症就是情緒壓力使得神經失調,表現出腹瀉、便秘的症狀。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也有可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等問題產生。而相同的問題治療方式卻有所不同,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中醫師李育權表示,即使同樣是胃食道逆流或腸躁症診斷的病人,中醫卻可能開出完全不同的治療處方。李育權中醫師以中醫理論帶領民眾了解消化系統、治療及保養方法,其中有3類食物胃腸不好者應盡量避免,並提醒民眾出現腸胃道症狀後應觀察4點腸胃情況,才能幫助醫師更充分地評估、提供專業治療與協助。胃腸症狀治療大不同 加強自我察覺4項觀察同樣是胃食道逆流或腸躁症的病人,中醫卻可能開出完全不同的治療處方。李育權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在中醫理論,消化系統屬於「脾」臟腑,與其相關的疾病基本上要考慮到寒、熱、氣滯、痰瘀、氣虛,以及與其他臟腑的關聯。李育權中醫師提到,像是體質偏寒卻有胃火,或是肝氣鬱結導致脾氣虛弱,其中的病理機轉大不相同,治療藥物理所當然也會大相逕庭,而中醫就會根據每次診察結果的不同,來開立個人化的藥物。當民眾出現腸胃道症狀時,李育權中醫師提醒,首先就是要加強自我察覺,觀察項目包含:腹痛、腹脹的確切位置症狀在飯前或飯後更為明顯打嗝或排氣的頻率與味道平時排便的習慣和性狀(大便軟或硬、是否成條狀等等)李育權中醫師表示,藉由蒐集這些蛛絲馬跡,中醫師才有更充分的線索能幫助病人診斷、治療。腸胃道保養注意飲食 3類食物應避免除了就診外,腸胃道的保養也很重要,尤其是平日的飲食內容。李育權中醫師提到,傳統理論認為「過食生冷」會損害脾陽,而「辛溫的食物」傷胃陰,「甘肥厚味」則會聚濕釀痰。李育權中醫師進一步說明,「辛」代表芳香性,例如:生大蒜、生洋蔥、胡椒、辣椒、柑橘類、淺焙咖啡等等都屬於中醫所定義的辛香性質,對胃的刺激性較大;「甘肥」意指甜和油,如高溫煎過的蔥油餅、香甜的奶油蛋糕都屬這類食物。以現代中醫理論來說,李育權中醫師建議,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應減少對油脂、甜食和太酸甜水果或飲料的攝取,主要是消除痰濕這類的病理產物,症狀多半就可緩解。此外,李育權中醫師也提醒,胃腸不好的人吃飯務必要記得細嚼慢嚥,一方面能減少胃腸消化食物的負擔,同時也藉此放慢步調、放鬆心情。中醫師強調,進食不只是在吃飽,更是一種品嚐的儀式,應專注在用餐的當下,藉此緩和情緒對胃腸的壓力。
50歲養生女狂嗑蔬果…突「急性腎衰竭」全身水腫 醫揭原因:補過頭
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某天突然出現頭暈、全身水腫現象,急忙就醫。醫師經過詳細檢查,初步判定患者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經詢問生活習慣,醫生發現患者每天大量補充保健食品,造成鈣質攝取過量,才會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旻皞表示,該名婦人就醫時血壓高達170/104(mmHg),血中肌酸酐5.47(mg/dl),比正常人約1(mg/dl)高出許多,血鈣指數則高達15.1(mg/dl),正常值約8至10.5(mg/dl),初步判定為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鈣,經大量輸液及利尿劑治療後轉入病房。醫師提到,該患者非常自律,每天吃不到2餐,飲食內容以大量蔬果為主,不太吃肉,再加上額外補充鈣和鎂及維生素D,造成鈣質攝取過量,引發腎鈣化及產生腎結石。住院過程中除了持續降低血鈣的治療,也密集追蹤腎功能及鈣離子,並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其他引發腎臟衰竭的病因,最後診斷為乳鹼症候群(Milk-Akali Syndrome),就是攝取過多的鈣和可吸收的鹼,引發高血鈣和代謝性鹼中毒,如果不治療,最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及死亡。一名50歲女性沒有內科病史,非常重視養生,卻突發急性腎衰竭。(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林旻皞表示,補充鈣質可先從飲食著手,根據衛福部資料,日常飲食例如黃豆製品,白菜、空心菜,花椰菜等都有一定含量的鈣,吸收率也高,其中白花椰菜吸收率是乳製品的2倍,健康民眾如果真的要從保健食品補充鈣質,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大約每天2-3片鈣片(400毫克/片),更重要的是切勿超過每日上限2500毫克,以免補過頭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過年隱疾2/熬夜放肆吃!胃食道逆流恐來「拜年」 專家曝7大NG飲食
過年期間吃不停,當心胃食道逆流報到!專家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春節期間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要避免吃7大NG食物,以免「火燒心」讓你吃不下睡不好,同時也要保持生活規律、不要熬夜,否則自律神經失調也會讓胃食道逆流更嚴重。根據健檢數據顯示,高達7成民眾都有嚴重程度不一的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而過年期間的大魚大肉、零嘴甜食、飲酒,都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發作。當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若是症狀持續未改善,長期下來就可能導致食道灼傷,甚至演變成食道腺癌。FiTLO品牌營養師何埻安提醒,首先要調整飲食內容,高糖、高油的飲食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一定要少吃這類食物,同時盡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空腹攝取咖啡因、少碰菸酒,才能避免胃酸分泌過於旺盛。甜食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發作的原因之一,建議過年時要控制吃零嘴、糖果的份量,才不會過度刺激胃酸分泌。(圖/劉耿豪攝)高敏敏營養師分享胃食道逆流的7大NG飲食。第一,咖啡因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奶茶等,因為這類飲料會減少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刺激胃酸分泌;第二,難消化食物如糯米、麻糬、米糕、油飯;第三,酸味食物如檸檬、鳳梨、葡萄柚、百香果、柳橙汁。第四,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大蒜;第五,高油高糖食物如炸物、甜點、含糖飲料;第六,香菸,會傷害食道黏膜、減少口水量,加重胃酸逆流;第七,酒精,會降低賁門壓力、造成胃酸逆流。除了飲食之外,何埻安說,許多人過年時熬夜打牌、聚會,生活作息大亂,若是經常日夜顛倒,就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胃部佈滿自律神經叢,當生理時鐘錯亂就會使胃酸分泌異常,建議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睡前吃宵夜及過於亢奮、熬夜打牌。如果已有胃食道逆流,但又必須長期服用特定藥物,高敏敏建議要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因為包括降血壓藥如鈣離子阻斷劑、乙型阻斷劑,或者像氣管擴張劑、嗎啡類止痛藥、一些精神科用藥等,都可能讓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何埻安則提醒,若有胃食道逆流要趕緊就醫,不要自行服用制酸劑藥物,若是吃過量,反而容易導致胃酸分泌不足,也會引發胃部不適症狀,所以建議由醫師開立藥物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