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混放
」天熱小強超活躍!北市餐廳病媒出沒「半年187件」 衛生局加強稽查
近期新聞報導多起餐飲業者食品變質(發霉)及病媒出沒事件。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臺北市1月至6月平均月均溫逐年上升,已較前年上升0.72℃,隨著夏季來臨氣溫逐步上升,7月月均溫將超過30℃,而最常見的病媒(蟑螂),於氣溫24至32℃時最為活躍,分析同期民眾陳情病媒出沒案件數也逐年增加(111年41件、112年76件、113年187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針對食品業者病媒防治及食材保存2大重點加強稽查,若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即依法裁處,並於衛生講習中加強向業者宣導防治及查核重點如下:一、病媒防治:1、定期清理食品殘渣和垃圾,廚餘桶、垃圾桶是否加蓋且避免堆積,不成為病媒的食物來源。2、廚房及垃圾處理區是否定期清潔和消毒,是否有實施病媒防治的紀錄,不出現病媒出沒痕跡。3、出入口、門窗、各式孔道是否有防止病媒侵入設施,尤其是排水孔(溝),不讓病媒趁機潛入。二、食材保存:1、存放生鮮食材的冰箱溫度是否符合規定(冷藏0~7℃及冷凍-18℃以下),熱藏溫度應高於60℃。2、食材運送過程中是否使用保冰箱或保冷袋等措施,避免太陽直射及運送時間過久,使食材溫度上升。3、工作場所內的食材是否妥善覆蓋或密封,避免病媒和灰塵的污染。4、廚餘是否存放在密封且防蟲的容器中,避免孳生細菌,如無法當日將廚餘丟棄,可冷藏存放避免變質發生異味,但需落實分區管理,不得與食材混放以避免誤用或交叉污染。5、是否隨時檢查食材品質,並掌握「先進先出」原則,不使用變質或過期之食材。衛生局再次提醒食品業者,台灣夏季氣候潮溼炎熱,適合病媒及細菌滋生,業者於夏季應更積極落實病媒防治措施,不得有病媒或其出沒之痕跡,同時避免食品在高溫下保存不良導致變質,以提供市民安心的用餐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夏季保存食品要特別注意「溫度」及「時間」,攝氏7℃~60℃為危險溫度帶,易使微生物生長繁殖,切記不要讓食品在此溫度範圍中放置太久,調製食品後勿放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若室溫超過30℃時更不要放置超過1小時。若在外用餐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藥粧網路地圖(iMAP)」查詢臺北市餐飲業者歷次稽查結果及場所相關資訊,即時掌握餐廳食安情報,並作為選擇餐飲店家的參考。
寶林案不只A13?王必勝留伏筆 廚房管理鬆散是主因「沒食材進出SOP」
台北市遠百A13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北市府今(2)日公布最新環境檢體檢驗,負責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出面透露,確定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這代表可以知道當天案發時毒素在寶林A13,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3月30日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但強調該地點為非A13,且採檢14個檢體,似乎為調查留下伏筆。王必勝說明採檢時序,並表示3月30日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14檢體,但強調該地點為非A13。(圖/衛福部提供)《三立新聞網》報導,翁德怡表示,3月28日採集到首位死者身上有米酵菌酸毒素後,就開始從環境中尋找哪裡還可採集到米酵菌酸毒素,但食藥署採集3月26日的東西都是陰性,無法直接證據該家店有測到毒素,此案無法成立,「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很聰明,想到3月24日採集、用來培養細菌的檢體,搞不好可以來檢驗」,因此也將檢驗靈敏度提高,最後才從廚師的手上驗出米酵菌酸毒素,證實米酵菌酸毒素曾經出現在寶林A13店。另外,王必勝被問到3月30日某處採檢一事是否為有突破性進展?王必勝僅說對檢警提議,但採檢不一定就能培養出來,因檢方辦案有其邏輯、人證物證有一套方法且案情進行中,要尊重檢方,目前不便進一步說明。不過,他也說到此環境採檢地點非A13、採檢14個檢體,這樣做是為了還原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來龍去脈。王必勝下午也在臉書發文,關於寶林案食材及環境檢驗做個說明,方便大家了解。以下為全文:3/24 台北市衛生局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菜刀、水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的採樣拭子四件。該檢體由衛生局送台大驗米酵菌酸,北市今天已說明結果。3/26 食藥署會同北市衛生局再次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現場35樣食材,經檢驗皆未驗出米酵菌酸。3/28 因得知法醫解剖不幸病逝者時驗出米酵菌酸,疾管署立刻再前往寶林A13店做環境採樣,目的是做關鍵的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4/1 食藥署收到台北市3/24採樣的四件拭子檢體,北市希望做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同時食藥署也對該四件檢體做米酵菌酸檢驗,結果與台大相符,僅廚師手部檢體陽性,其他三件陰性。另3/30,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某處做環境採檢,因案件偵辦中,暫不便說明。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圖/三立新聞網)除此之外,北市衛生局上午舉行記者會,台北市長蔣萬安說3月24日北市衛生局接獲新北市通報第一時間前往寶林A13店採集,採集內容包含食材、刀具、砧板及相關人員的生物及環境跡證,昨晚獲知台大法醫所檢驗的跡證中有米酵菌酸陽性,因此第一時間告知警察局,也向地檢署通報。雖然目前食材檢驗結果都是陰性,但檢警調查認為是廚房管理沒有標準的SOP,疑似有新舊食材混放問題,所以讓代班廚師用了有毒食材。北市衛生局也強調,在現場稽查時,確實有發現標示問題以及新舊食材混放,還有放在常溫的粿條,現在都是檢警追查重點。至於外界擔心這起案件會變成懸案,薛瑞元強調,一定會從現有證據推出一個結論,作為後續預防的依據。寶林案胡姓代班廚師和周姓主廚,全都列為被告,現在檢警調查認為,廚房管理鬆散是問題主因,研判寶林因為租約在3月31日到期,即將結束營業,加上廚房沒有標準作業流程SOP,要求食材「先進先出」。甚至周姓主廚將新舊食材混放問題,導致代班廚師誤用已經出現毒素的待銷毀食材,才會釀禍。根據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表示,「第一線稽查人員的回報,就已經有跟我提到這樣子的情況,產品的一些標示,雖然有標示,但是據說稽查人員抹了一下,那個標示的漆就掉了。所以稽查人員的回報是,看起來它的食物的保存等等不是很完善,所以在這方面也有限它限期改善,而且的確當下也有看到一些粿仔條,它是放在室溫之下的」。薛瑞元強調,一定會有結論,給大眾一個交代。(圖/三立新聞網)另外,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指出,「判斷起來,可能是這個已經用完的粿粉 ,或者其它物質啦,這是主要的元凶。所以,再過來的話就是要去瞭解說,整個烹調跟貯存的過程當中,是否有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說比較異常的現象」。他並表示,代班廚師誤煮過期,或是粿條退冰放太久,都是檢警追查方向,「這個老實講,到目前為止來看的話,我們並沒有把握說,直接去做這方面的證明,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可做一個推論就是,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擔心寶林中毒案演變「食安懸案」,薛瑞元強調,一定會有結論,給大眾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