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下降
」 新冠肺炎 確診石英過世/石英老化病逝很平靜! 醫揭4徵兆即為壽終正寢
資深藝人石英10月27日因自然老化病逝於台大癌醫中心,享壽82歲,石英的一對子女稍早發出聲明表示,父親在10月27日下午3點45分自然離世,「相信家父已經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散播快樂、散播愛了」,並感謝醫護人員的照顧。對此,醫師指出,自然衰老離去者,一般有4種情況,首先是食慾下降,接著是睡得多跟尿量變少,最後則是血壓、血氧濃度下降,當上述階段漸近出現,也代表這個人快要進入臨終,也就是壽終正寢的階段。《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說法,所謂自然衰老離世者並沒有嚴重的器官疾病,例如癌症、慢性肺病、腎功能衰竭、末期失智,頂多有點高血壓,宛如電腦關機般,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休息,走完生命旅程。關於自然衰老者,張舜欽指出,最常見開始衰竭的系統是腸胃系統,老人家會吃的越來越少,食慾變差,就是不想吃;接下是神經系統,睡覺時間越來越長,因為神經系統要休息了,再來就是泌尿系統,自然衰老的年長者,小便量會越來越少,甚至變得一天只有一點點,照超音波膀胱都都沒有漲,也不是因腎衰竭所導致的少尿。張舜欽表示,最後一個要衰竭的為心肺系統,這像電腦主機板要壞掉般,心、肺漸近衰竭,若是有量血壓與血氧濃度,會發現出現往下降的趨勢。若發現家中的長輩有上述4個階段,並漸近出現了,經檢查也查不出原因,則意謂將進入自然衰老臨終階段,也就是壽終正寢時間快到了。另外,張舜欽還表示,很多來門診的年長者都會詢問,自己大限是什麼時候?他會以颱風來比喻,當有出現上述徵兆就可以預測,家屬也可以預做好心理準備,但沒有辦法準確說出颱風何時登陸?有些長輩可能在睡夢中就離世,劃下人生句點。
餐餐西莎害慘牠1/老病犬胃中驚見滿滿異物 竟是罐頭藏63顆塑膠和石頭
國際寵物食品品牌「西莎」靠著「餐餐西莎寵愛牠」廣告詞走紅多年,也成為飼主眼中高級狗食代表,飼主阿國(化名)卻控訴,表示自家18歲的老狗因病而食慾不振,只吃得下西莎,但狗兒近期身體卻每況愈下,甚至僅能喝水,緊急送醫後發現其胃中滿是異物,回家檢查愛犬吃的西莎罐頭,竟在其中找到大量塑膠片和石頭,阿國氣憤不已,提醒其他飼主小心。據了解,西莎創立於1989年,與「寶路」同屬瑪氏食品旗下,多年來靠著明星犬西高地白梗,以及「餐餐西莎寵愛牠」廣告詞成為飼主眼中的高級狗食,近期卻負面消息不斷,而台灣可買到的西莎狗食罐頭則是在澳洲生產製造,且強調是「優質鮮肉澳洲原裝進口,每一口都是原味享受」。阿國表示,家中的約克夏犬已屆18歲高齡,因個性貼心、長相可愛而成為全家人的心頭寶,但狗兒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有老人痴呆、糖尿病和白內障等疾病,每日都要定時測血糖及打胰島素,也因胰島素而食慾下降。18歲的約克夏犬吃下西莎後,竟有大量異物停留胃部,毛孩也因而食欲不振,體重大幅減輕。(圖/讀者提供)狗兒食不下嚥讓阿國一家心急如焚,因而買來各種鮮食包、寶寶食用雞肉泥和雞胸肉等罐頭,甚至自己準備雞胸肉鮮食,用心良苦只盼愛犬能「賞臉」進食,但狗兒最終只願意接受西莎「蒔蘿焗烤菲力牛」罐頭。該罐頭每餐要價約40元,阿國一家為了讓愛犬補充營養而甘之如飴,狗兒每日飲食則只有西莎罐頭和糖尿病處方籤飼料,在連續食用3個月後,狗兒的狀況卻每況愈下。「食慾開始越來越差,甚至只願意喝水。」阿國說,狗兒近期開始體重狂降,連平常喜歡的食物都不願張口,且連續數天都沒有好轉,他立刻帶著狗兒去寵物醫院就診,並進行血檢和X光檢查,其結果卻讓他又驚又怒。X光片中發現狗兒的胃裡藏有大量碎骨頭及異物,醫生詢問阿國近日是否讓狗兒吃到骨頭,但狗兒的飲食都有經嚴格把控,阿國一家原先百思不得其解,上網搜尋後發現西莎的飼料2023年就曾出包,他們回家後打開罐頭這才真相大白。飼主在西莎罐頭內發現63個塑膠片、碎石頭和骨頭,這些異物傷害狗兒的消化系統,讓飼主又驚又怒。(圖/讀者提供)「用手按壓,發現罐頭裡有大量尖尖的東西。」阿國說,檢查後發現,內容物約100公克左右的罐頭,當中竟藏63顆異物,當中包括疑似碎骨頭、塑膠片和石頭等異物,被自家愛犬吃下肚的更不知凡幾。大量異物進入狗兒體內,也導致原本就身體虛弱的約克夏腸胃消化系統受到影響,堆積體內更可能造成腸胃炎或腸胃阻塞,目前醫生已開藥讓狗兒自行排出,但老狗消化系統變慢導致代謝速度更差,遭此橫禍也讓阿國全家人心疼不已。阿國說,西莎2023年同款罐頭就被爆出摻雜異物,沒想到此現象至今竟沒有改善,呼籲業者注意狗兒身體健康,並提醒給家中愛寵吃西莎的飼主多加小心,別因餵食罐頭導致毛孩受罪。針對飼主控訴,西莎公司發出聲明回應,表示目前正與飼主聯繫中,而西莎對於產品品質有嚴格把關,該產品也經過高溫高壓處理,如消費者有遇上問題,可透過消費者服務中心與公司連絡。2024年10月21日更新西莎公司發表示,「依據公司的標準作業流程,本公司於10月14日即啟動專案處理並展開與消費者聯繫。我們的消費者服務中心已於10月17日已聯繫上該名消費者,並獲得其同意收回受影響的產品內容物,待取得後將交由內部進行調查檢測並進行釐清。」
開朗4歲兒突變易怒!食慾下降狂啃指甲 醫生揭原因:缺乏父母抱抱害的
大陸4歲男童小宇(化名)原本活潑開朗,最近突然變得易怒,不僅食慾下降,還喜歡啃指甲。經過醫生檢查,孩子竟得了「皮膚飢餓症」,主要是太少得到父母的擁抱或親暱互動引發的病症,嚴重恐怕會影響發育。對此,醫生提醒,父母適時的抱抱是避免孩子產生「皮膚飢餓症」的良藥。《滄州晚報》報導,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小宇大多數時間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連放假期間也住在爺爺家。2位老人平時精心照顧小宇的生活,覺得孩子有吃有穿就沒什麽問題。有時,小宇和小夥伴玩累了跑回家,想讓爺爺、奶奶抱一抱,但祖父母覺得不能太慣著孩子,經常會擺擺手拒絕。暑假快結束時,父母把接小宇回家後,發現他有些不對勁,孩子不僅食慾下降,吃東西比以前少了很多,還常常獨自在一旁默默啃指甲。起先,小宇媽媽還以為兒子缺鈣,特意買來一些鈣片讓他服用。沒想到,小宇回到幼兒園沒幾天,老師就反映小宇易怒、敏感,跟小朋友發生小摩擦就會大發脾氣,甚至還會推其他同學,上課時也常心不在焉。媽媽趕緊帶著小宇到市中心醫院兒保科就診。兒保科主任高超經過詳細檢查和耐心詢問發現,小宇得了「皮膚飢餓症」。醫生解釋,「皮膚飢餓症」是孩子小時候極少得到父母的擁抱、親昵造成的,建議小宇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適時給予擁抱和互動,觀察他心理狀態,並定期複查。高超進一步說明,幼年時代缺少撫愛,缺乏身體觸摸的孩子,往往會有咬手指、啃玩具、哭鬧不安等症狀,這就是「皮膚飢餓症」的表現,多數孩子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進而導致身體發育受影響。「最嚴重的後果是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他們常常會有孤獨、膽小等情況。」高超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需要抱抱,父母一定要適時給孩子擁抱,避免他們產生「皮膚飢餓症」。
北市動物園傳噩耗!白犀牛、孟加拉虎同日離世 最後1隻美洲野牛也走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最後一隻美洲野牛「角娃」(24歲10個月)在6年多前陸續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胃腸道消化吸收效率逐漸變差等症狀。保育員及獸醫師觀察到牠的體重持續減輕、伴隨著腳部關節病變,「角娃」在今天(4日)平靜離世。另外,前幾日白犀牛「犀敏」和孟加拉虎「新春」同樣因年老多病也相繼離去,讓照顧與陪伴牠們一生的保育員及獸醫師們難過不已。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美洲野牛「角娃」(雌)1999年10月在園內出生,在動物園已度過了24個年頭邁入老齡,是臺北市立動物園老齡的個體之一。隨著歲月的增長,「角娃」視力漸漸老化、牙齒磨損且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加上年老運動量少,整體肌肉結實的程度不若年輕時的狀態。「角娃」6年多前被診斷出白內障、青光眼及胃腸道消化吸收效率差、體重減輕,照養團隊針對眼部疾病開始投與用藥降低眼壓,提供葡萄糖胺等藥物保養四肢關節。今年初,國際大動物專家米勒博士(Michele Miller)來臺進行野牛麻醉教學時,曾參與討論「角娃」照養狀況,建議提供老年動物在飲食及環境上需要的特別照顧,如每日給予新鮮狼尾草,增加適口性,引導動物能進食足夠的營養,添加草食獸益生菌,維持腸胃道健康。44歲的雌性白犀牛「犀敏」。(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園方在日糧添加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動物所需;地面保持乾燥,鋪設牛床墊緩衝趴下對關節的壓迫感,也考量其視力不佳,盡可能保持環境少變動,讓「角娃」可以透過其他感官,在熟悉的環境中穩定生活。可惜臺北動物園美洲野牛家族的最後一位成員「角娃」,仍於今天在平靜中與世長辭。保育員表示,「角娃」是隻很敏感的動物,動物園獸醫團隊中有位照顧牠特別長時間的獸醫師,在臺灣規定偶蹄獸打口蹄疫疫苗的年代,正好都是這位獸醫師在照顧「角娃」。每年到了打疫苗的時間,只要「角娃」聽到這位獸醫的車輛聲音靠近,馬上會躲到牆後面讓獸醫找不著。而其他獸醫過來看牠時,卻都一副沒事的樣子,可以觀察到牠所有正常的活動。這麼聰明的「角娃」今天離開了,讓長期照顧牠的照養團隊都非常難過。臺北動物園非洲區最資深的住民之一,44歲的雌性白犀牛「犀敏」,也是園內數一數二高齡的白犀牛,在今年1月開始出現進食障礙及營養狀況變差、體重減輕等問題,體重從去年8月1750公斤左右持續下降,單今年內就少了300公斤。孟加拉虎「新春」。(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犀敏」因為老化與吞嚥困難,在1月進行檢查發現牙齒磨損及口腔軟組織肥大,照養團隊調整食譜、定期投予營養劑及消化道粘膜保護藥物,持續監測評估健康狀況,期間也曾與國外大動物及犀牛專家透過線上及實地勘查討論「犀敏」病歷,直到前幾天「犀敏」開始出現呼吸囉音、食慾減退、行動緩慢及器官逐漸衰竭情形,在9月2日上午因呼吸器官衰竭離世。同日,熱帶雨林區也傳來令人難過的消息,保育員觀察到孟加拉虎「新春」(23歲8個月)右側髖骨再度出現褥瘡,食慾下降、體型跟體態自老化以來一直偏瘦。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新春」,終究走上所有高齡動物必須面對的生命旅程,在保育的陪伴下與世長辭。
甜點飯後吃更好! 醫曝「這關鍵」:增加幸福感又能減重
吃甜食是許多人紓壓的方法之一,平常也會聽到「吃甜點有第2個胃」的說法,若想要在享受的同時減少負擔,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就指出,由於正餐大多會攝取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可延緩胃的排空,增加飽足感,此時食慾下降後,選擇在「飯後吃甜點」,就不需一直與意志力對抗。王威迪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提到,甜點選在飯後吃對人體負擔更小,係因甜點非人體必要的養分,只有含糖分、精緻澱粉,吃多就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諸如肥胖、糖尿病、三高風險,並隨著吃的量變多,繼續增加身體的負擔。不過,王威迪也表示,根據相關研究,吃甜食可增加人體血清素的分泌,而血清素更號稱「幸福賀爾蒙」,可讓人擁有幸福感。王威迪接著說明,為了在幸福的同時減少負擔,應選擇在飯後吃甜點。他解釋,平常在吃正餐時,多少會吃進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可以延緩胃的排空,讓人較有飽足感,同時會增加腸泌素分泌,進而抑制食慾,降低想吃東西的慾望,「這時候你再去吃甜食,可以滿足你的口慾,又可以控制這個量,就不用一直跟自己的意志力對抗」。最後,王威迪舉例,他曾遇到一名重度肥胖的40歲女性患者,抽血發現肝指數GPT高達90幾(正常約為30),經過問診後才知道,她很少吃正餐,卻一定會攝取甜食;因此他建議患者,除了三餐務必正常吃外,應該將甜點移到飯後吃,再搭配上藥物、運動等療程,一段時間後,患者順利減重20公斤,肝指數也恢復正常。
她試168斷食法瘦了 身體出現2症狀…7個月後離世
近年來流行起「168間歇性斷食法」,有許多民眾為了身體健康或減重都紛紛嘗試。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近日在節目上聊到,曾有一名女病患試「168斷食減重,真的瘦了好幾公斤,但出現臉色蒼白和噁心感的症狀,就醫檢查才知道罹患「癌王」胰臟癌,治療7個月後仍未好轉,不幸離世。劉博仁醫師在節目《健康晚點名》分享多起癌症病例,並介紹10大罹癌徵兆,「體重莫明減輕」就是其中一項;劉博仁醫師的一名女病患,她跟風嘗試168斷食,短短3、4個月就瘦了好多公斤,卻也時常感到噁心和臉色蒼白;她就醫檢查後,劉博仁醫師發現他血液的CA19-9指數很高,掃超音波後確定是胰臟癌併發肝臟轉移。對此,劉博仁醫師說明,無論透過何種方式控制體重,凡是出現臉色蒼白、食慾下降和體重短時間減少4至6公斤,都得提高警覺,因為有很大機率是癌症。劉博仁也補充,女病患因已發生肝臟轉移,接受化療7個月後病逝,無奈胰臟癌有癌王之稱,發現不易,通常發現時已經很難挽回。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會刊中曾提到,胰臟癌相對於其他癌症發現不易,目前唯一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但臨床上只有15%病患有機會開刀,又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無法手術的患者,則只能用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節目中劉博仁醫師指出的10大罹癌徵兆,包括體重莫明減輕、耳朵莫明痛不停、食慾不振噁心想吐、身體長出不明腫塊、聲音突變沙啞、傷口久不癒合、大小便不正常出血、皮膚癢找不出原因、痣發生明顯變化和更年期後陰道出血等。而168間歇性斷食法,指的是1天當中8小時可進食,其餘16小時禁食,可喝水、茶和黑咖啡等沒有熱量的飲料。
他全身長滿瘀青又嚴重腹瀉 竟是因「手受傷切豬肉」感染豬鏈球菌
廣東東莞一名男子平時負責處理生豬肉,日前他在切豬肉時,因手上有傷口而感染「豬鏈球菌」,導致他開始嘔吐、腹瀉,全身上下更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瘀點瘀斑,所幸經過治療後,病況已趨於穩定。根據陸媒《廣州日報》的報導,56歲的付姓男子從事餐飲業,日常工作室處理生豬肉,但有次他帶傷切肉時,不慎感染了「豬鏈球菌」,並開始嘔吐、腹瀉,甚至一度昏厥,緊急送醫後便進了加護病房治療。報導指出,「豬鏈球菌」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皮膚的傷口感染,也可能因食用未煮熟的豬肉、豬血和豬內臟而中招,其臨床表現為高熱、畏寒、寒顫或食慾下降等病症,嚴重者則可能引起腦膜炎、敗血症等。醫師指出,該疾病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3日以內,也曾出現從接觸至發病僅4小時的案例,而「豬鏈球菌」會侵襲大腦,對患者的腦膜、腦脊膜造成感染性損傷,同時也可能感染耳部和上呼吸道等處。對此,醫師就建議,如果是需要長期接觸豬和豬肉的人員,應常配戴料理專用手套,避免讓細菌經傷口進入身體,進而引發致命的敗血症。
台北驚傳「9隻貓疑吃同飼料亡」 動保處開罰代工廠6萬元
台北市傳出9隻貓咪食用同款貓咪飼料出現低血鉀症死亡,新北市動保處日前也接獲相同舉報,經查該家位於新北的飼料品牌廠商,與北市查驗的業者都是向同一家代工廠取得飼料,由於該廠商未能完整提供相關資料及成分標示不符,動保處已開罰6萬元。為維護寵物健康與寵物飼主權益,農業部將設寵物食品專法,增訂有害物質項目,讓寵物食品規範更完善。動保處日前接獲舉報,寵物貓因食用貓咪飼料,造成低血鉀死亡或就醫情形,經查問題飼料商有1家設立於新北市,經連日稽查,要求該公司提供民眾所疑批號產品、總生產數量、各銷售通路銷售及庫存數量,該公司迄今無法提供,已違反《動保法》第29條第1項第11款規定。另將問題產品送至中央畜產會檢驗中心進行檢驗,發現水分、omega-3及omega-6含量與商品外包裝袋標示不符,外包裝標示與實際檢驗結果誤差值最高已達3倍,超出誤差或偏差值範圍,違反《動保法》第22條之5第2項規定。據了解,動保處針對該廠商兩項缺失裁罰完畢後,於追蹤廠商缺失改善情形時,發現該公司已於5月底搬離新北市。此外,飼料代工廠因位在台南縣,新北市亦已發文請台南縣追查。據農業部日前召開專家學者會議,造成低血鉀症狀因素多重且複雜,針對此次案例的血檢報告及臨床症狀,未能歸納出單一導致低血鉀的原因,雖無法直接證實,但也不排除任何可能。動保處表示,飼養寵物風氣盛行,依據農業部去年統計家貓數量暴增,較前年大幅增加50%;寵物食品安全應有全國一致性標準,俾利業者有所依循。為維護寵物健康與寵物飼主權益,農業部將設寵物食品專法,增訂有害物質項目,讓寵物食品相關規範更加完善。動保處提醒,家中毛寶貝食用飼料後出現身體不適,如食慾下降、精神不濟、肌肉無力、多渴多尿等低血鉀症狀,應停止使用該飼料並盡速就醫,保留完整產品包裝、購買資訊及就診資料等,並將寵物相關資訊通報動保處。
48歲男肚大宛如懷有3胞胎 他登山休克昏倒一查「心臟出問題」
彰化有一名48歲的黃姓男子因心臟問題,身體內的水分無法排出,早成肚子萬如懷了3胞胎般腫脹,為了讓肚子消去,他曾赴醫院在1天內打了31針利尿劑,並排出1萬cc的尿,所幸黃男後來接受EECP體外反搏治療,1個多月下來,身體狀況明顯改善。姓男子因心臟問題,身體內的水分無法排出,肚子腫得像懷了3胞胎。(圖/員榮醫院提供)根據《中時》報導,黃姓男子在今年初發覺肚子愈來愈大,甚至被太太嘲笑說像懷了3胞胎,為了健身,黃男友爬山習慣,未料有次他爬到一半突然休克昏倒,求診後才發現,原來是心臟出了問題。黃男到員榮醫院求診時向院方表示,年初肚子愈來愈大,甚至會愈來愈喘,連躺著睡3分鐘都會喘不過氣,自1月起只能坐著睡覺。後來因腹脹難耐,他還就診1天內打了31針利尿劑,排出1萬cc的尿,肚子才消下去。當時醫院告知黃男心臟有問題,因此他想藉由爬山健身,3月間到苗栗爬山,沒想到山頂坐下休息喝水時竟心臟病發昏倒,所幸有一位背著神像爬山的男子,幫他做了30分鐘CPR後,再由消防人員送醫救治,據黃男表示,「冥冥中似有神助」讓他挽回一命。經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檢查發現,黃男的左心室無力連帶引發右心室無力,導致右心衰竭,郭勛南指出,血液滯留在身體的靜脈會造成肝腫大,食慾下降,下肢腫脹以及腹水無法排出等情況,黃男的肚子因此才會像孕婦般腫大。黃男後來接受EECP體外反搏治療,據郭勛南表示,所謂的EECP,功能如同1個體外馬達,患者治療時不需打針也無需住院,治療期間可以讓心臟獲得適度休息並減少負荷,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改善心肌功能。黃男經過1個多月下來的EECP體外反搏治療和藥物治療,狀況明顯改善。
注意!腸病毒單周就診「再創10年新高」 1歲童染腸毒、新冠併發腦炎
國內腸病毒持續升高!疾管署今(14)日發布最新監測統計,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多達1萬7895人次,再創十年同期最高。且北部上周出現一名一歲多男童,疑因同時感染腸病毒、新冠病毒併發腦炎,一度被收治加護病房,所幸已退燒,轉至一般病房持續治療中。疾管署公布最新腸病毒監測資料,國內上周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7895人次,較前一週的1萬6564人次,再上升8%。全國上周停班課班級也增加,達到256班,比前一週的226班,再多出30個班級。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目前實驗室監測顯示,國內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國內至今累計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克沙奇A10型,另外有11例A71型及2例D68型輕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上週腸病毒的門、急診就診人次多達1萬7895人次,是十年同期新高,且已經超過流行閾值,預估疫情還會持續上升,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一例北部1歲多男童,同時感染腸病毒及新冠病毒,沒有潛在疾病,5月上旬出現間歇性發燒、口腔潰瘍,就醫診斷為腸病毒,開立口服藥後返家休息,但後續又出現食慾下降、四肢水泡,發病後4天抽搐送醫,新冠快篩陽性,研判感染腸病毒加新冠病毒併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目前轉入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強調,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幼童頻繁互動傳播,幼兒照顧者應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及做好環境消毒與通風。
7歲女童「A流轉重症」…連8天高燒40度掛急診 醫示警:過年小心大爆發
最近氣溫變化頻繁,天氣依舊冷颼颼,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出現了多起流感轉重症病例,而一名7歲女童小馨(化名)連續高燒8天近40°C,不僅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又感到全身無力,後來至急診就醫,診斷出腺病毒和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轉往加護病房後,終於在10天後健康狀況回穩,得順利返家過年。據了解,小馨被送往醫院時,心跳急遽每分鐘達160下(正常值為60至100下),白血球數值、急性發炎指數均爆增,肺部X光更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在進一步接受呼吸道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後(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了腺病毒及A型流感。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表示,小馨被診斷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是為咽喉病毒培養出的A型流感,急送加護病房後,經由戴上正壓呼吸器和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於10天後症狀皆改善,能夠順利回家。女童照肺部X發現有重度肺炎。(圖/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提供)另外,有位4歲男童小康(化名)也連續高燒1週,並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與輕微腹瀉的症狀,雖然之前就已經在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也使用過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卻還是持續高燒、精神活力下降,趕緊送往醫院急診後,經過X光顯示,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及縱膈腔積氣,心跳更達每分鐘156下,最終他被轉至加護病房接受治療,於住院的第8天順利出院。對此,衛琇玫指出,秋冬本就為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校園中大流行,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從去(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4個月內更有63例死亡。衛琇玫醫師呼籲,應小心流感大爆發,並注意孩子是否出現症狀。(圖/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提供)衛琇玫也提醒,過年期間應更加小心流感大爆發,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因此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若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2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流感重症「4個月爆63人死」 孩童易快速惡化!持續高燒要警覺
近來氣溫驟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門急診出現多起流感轉重症,甚至發生敗血症跡象,經緊急轉加護病房加強照護,孩童皆康復出院。7歲女童小馨(化名)出現連續八天高燒近40°C,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及全身無力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小馨心跳急遽每分鐘160下(正常值60~100下),白血球數值暴增至16100/ul(正常值6000~10000/ul),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2.43 mg/dl,肺部X光顯示左側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胸水,再進行呼吸道病原體多標的核酸檢測(Respiratory panel PCR),驗出腺病毒及A型流感,咽喉病毒培養出A型流感,由一般兒科、兒童感染科衛琇玫醫師進一步診斷小馨為A型流感併發重度肺炎,急送加護病房,經戴上正壓呼吸器及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等治療,小馨十天後症狀皆改善,順利回家。另一位4歲弟弟小康(化名)連續高燒一週,最高燒超過40°C,小康就醫前一天出現呼吸費力、劇烈咳嗽,加上輕微腹瀉,雖然之前已經於診所快篩出A型流感並使用口服流感抗病毒藥物4劑,但仍持續高燒、呼吸喘且精神活力下降,送中醫大兒醫急診,醫師經肺部X光診斷為肺炎且疑似合併左側少量胸水,另有明顯頸部皮下氣腫以及縱隔腔積氣。心跳每分鐘156下,呼吸次數每分鐘72次,血氧濃度76%(正常值:95%以上),白血球分類報告異常(band:13.7%),急性發炎指數上升至11.17 mg/dl,小康被緊急送加護病房積極接受治療,恢復體力於住院第八天出院。衛琇玫醫師指出,秋冬原本就是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全球新冠疫情解封後,學校及社區逐漸發生感冒病毒大流行,中醫大兒醫病毒培養資料顯示,自2023年開學季以來,腺病毒普遍在幼兒園托嬰中心、國小與國中校園大流行,至於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也在人群中大傳播。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月統計,季節性流感每年導致全球300至500萬人罹患嚴重併發症,每年約29至65萬人因此死亡。台灣新冠疫情前每年流感重症約1000-2000人左右,因流感死亡人數每年約150-400人左右;疫情後流感季自2023年10月以來已累計405例流感併發重症,四個月內已有63例死亡,顯示流感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過去有流感重症合併腦炎的病童病程快速惡化甚至死亡,父母往往措手不及,無法相信原本健康無慢性病的小孩,從此出現肢體或意識障礙,家長都需特別提高警覺。衛琇玫醫師也呼籲,過年期間應小心流感大爆發,社交活動增加會加快病毒傳播速度。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家中長輩或幼兒應儘速接種,疑似出現流感症狀時,應立即接受治療。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兩天,孩童卻仍高燒不斷、出現意識改變(如反應變慢、癲癇發作)、呼吸費力、胸痛或異常腹痛時,都應儘速就醫!
2歲男童腺病毒引發「咽喉結膜熱」 醫一查:3兄弟交叉感染都中標
台中一名兩歲男童上週高燒不退,家長帶來到大甲李綜合醫院看診,醫師發現他喉嚨化膿,合併結膜炎,沒想到2天後,男童的4歲哥哥也來就診,同樣出現嘔吐、高燒不退住院治療。,同樣出現高燒不退還嘔吐,根據小兒科主治醫師余秋霖指出,兩名男童是因為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結膜熱」,由於活動力不足、食慾下降、高燒不退,須住院治療觀察,由於他們家中還有1歲多的小孩,進一步篩檢也中標,所幸病狀較輕微,醫師提醒,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相互感染。這名兩歲男童在家高燒不退,家長帶來就診後,檢查發現喉嚨化膿,合併結膜炎,而且出現明顯的分泌物與眼屎,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結膜熱」,由於活動力不足、食慾下降、高燒不退,住院治療,沒想到,過了兩天後,4歲哥哥也高燒不退,還不停嘔吐,檢查後也感染腺病毒,同樣病狀嚴重,也住院治療。余秋霖指出,4歲的哥哥感染腺病毒,不像傳統病狀,一般感病後會高燒合併出現結膜炎、淋巴腺腫大,病症會一起出現,但是,他發高燒住院2後天,才出現眼睛紅;目前已診治過3起類似腺病毒病症顛倒的症狀。由於該兄弟家中還有一個1歲多的弟弟,出現感冒徵狀,擔心也被傳染腺病毒,果然一篩檢中鏢,還好病況不嚴重沒有住院,給予用藥治療,至於兩位住院患者,給予用藥、支持療法,補充電解質,在高燒退了後可產生抗體、逐漸痊癒。余秋霖還表示,腺病毒好發大部分是6個月到6歲的孩童,傳統一般病狀是發高燒3至7天,還有喉嚨痛、扁桃腺紅腫、化膿,也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現象,有的會皮膚長疹子,呼籲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相互感染。
腸胃炎吃「這款吐司」超雷! 兒科醫:清淡飲食≠白色食物
隨著天氣漸涼,病毒性腸胃炎、腸胃型感冒也日益猖獗。對此,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表示,許多家長帶孩子回診時都會疑惑,為什麼飲食有清淡了,肚子還是在痛、拉肚子也不會好?「大家都知道要飲食清淡一點,最近我一問才發現彼此認知大不同。」歐淑娟近日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發文分享,醫生腦中的「清淡」飲食是指:營養均衡但「烹調方式、口味清淡」的正餐,例如:白飯、稀飯都可以,但不建議配肉鬆,清蒸的魚是可以吃的,但炸魚排不行;滷雞腿去皮吃ok,口味偏重的宮堡雞丁就不太妥;水煮蛋、茶葉蛋可以 ,加了奶油的美式炒蛋就不太好;水果可以吃,含鉀豐富的香蕉、番茄是不錯的選擇。但歐淑娟指出,病人以為的「清淡」飲食是指:只吃白色的食物,其他5大類食物都不敢碰,所以常見的作法是吐司、白粥、白饅頭。雞蛋、牛奶、水果都不敢吃,「其實不管是大人、小孩,腸胃炎期間確實需要比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才能兼顧好吸收、補充營養的需求。但清淡不代表只吃特定幾種食物,這完全偏離了「均衡」的方向,反而可能讓病程拖更久喔!」歐淑娟也強調,生病時人體需要更多的「軍糧」,免疫大軍才能跟病菌作戰,因此各種營養素都是很重要的,「最近發現很多家長為了讓食慾下降的孩子願意吃更多,就買了口感比較好的『生吐司』,結果孩子吃了肚子更痛、拉得更多!我一問之下發現家長以為名字是『吐司』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選了孩子最喜愛的口味,生吐司、芋泥吐司、丹麥吐司之類的⋯⋯結果可想而知,病情加重了。」歐淑娟解釋,生吐司是日本人發明的,比起一般白吐司,生吐司要用到更多鮮奶油、牛奶、糖和蜂蜜,利用鮮奶油做出來的口感較濕潤棉軟,但含油脂量較高,其實不太適合腸胃炎患者食用。事實上,歐淑娟也比較推薦病人在腸胃炎期間吃米食,並減少麵食類的攝取,原因在於「加工程度」不同,愈接近「原型食物」且烹調清淡的選項,愈適合患者食用。營養更多、既好消化又兼顧不易過度刺激脆弱的腸胃,有助病情及早恢復,「簡單來說,腸胃炎期間吃粥比吃吐司好唷!」
平時愛吃燒烤竟感染「E型肝炎」 醫師提醒孕婦與老人要特別小心
愛吃燒烤的人要注意了!南京一名男子平時喜歡吃串燒,尤其是烤腰子(豬腎臟),但在日前,他突然感到身體無力、噁心想吐,甚至出現了低燒反應,緊急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自己感染了「戊型肝炎」,俗稱「E型肝炎」。根據陸媒《937江蘇新聞廣播》的報導,「戊型肝炎」是由一種「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疾病,算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若食用受感染動物並未被煮熟的肉類,亦可能不小心感染。此種病症好發於春夏,潛伏期一般為2至8周,主要病症表現為食慾下降、疲乏,甚至出現黃疸。報導指出,感染戊型肝炎者亦可能出現急性肝衰竭或致死,尤其是孕婦,更將導致流產風險提高,死亡率更會高達20至25%。另外,對於抵抗力差的族群,特別是老人,更要注意食品的衛生狀況,包括不要食用不乾淨、未煮熟的貝類或肉品,加強清洗蔬菜水果等等。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相關資料顯示,對於戊型肝炎來說,預防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患者不需要住院,但若是孕婦、猛爆性肝炎則要住院治療;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應徹底清洗雙手,盡量使用公筷母匙,也應妥善儲存食物,並確定肉類、內臟、海鮮等有確實煮熟才開始食用。此外,也應特別注意齧齒類動物的衛生環境,避免直接赤手接觸,或選擇在接觸過後盡速清洗消毒。
男子肺癌化療噁心、嘔吐! 中醫治療大幅改善不適感
53歲林先生被診斷出第三期肺癌,接受西醫治療,於放化療期間身體不適,因而尋求中醫協助。經中醫師診治,林先生噁心嘔吐感減少、精神改善、多夢鬱悶減輕、白血球提升,不僅撐完辛苦的放化療療程,平時也能外出散步,稍作放鬆提升生活品質。中醫介入治療 緩解放化療副作用不適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奕任認為,肺癌治療仍以西醫為主,中醫則根據體質及患者化放療副作用,給予相應的調理與治療。林先生的生白血球偏低,免疫力下降伴隨疲憊,噁心嘔吐、口臭喉嚨痛、眠差難入眠、大便偏硬不順、多夢鬱悶,都是常見的副作用。而這些不適也經常使病人顧慮與煩惱,甚至對放化療產生卻步,而中醫的介入治療,能緩解不適讓病人有信心完成療程。喉嚨痛、口破熱毒治療 疲憊無力補肺氣優先陳奕任醫師表示,肺癌治療期間常有局部發炎及喉嚨痛、口破的問題,中藥治療熱毒常以散腫潰堅湯或甘露消毒丹加減;噁心、嘔吐需考慮從腸胃著手;口乾多夢兼有情緒抑鬱,則以滋陰疏肝為治療方向;疲憊無力、免疫力低下可以補肺氣優先,而體重減輕、食慾下降則選擇補養腸胃為主。依照個人體質調配藥方給予治療,減低放化療副作用,讓病人有信心完成治療。運動及調整作息 按摩穴道增強免疫力陳奕任醫師建議,適當運動散步,調整規律作息及睡眠,穩定情緒適時紓壓,都是重要的自我保養。平時也可按摩足三里穴、內關穴、合谷穴、三陰交穴,可緩解腸胃不適與疲憊,增強免疫力。此外,也提醒癌症病人,遵循西醫治療計畫,配合中醫調理,勿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立夏在即!4生肖未來2週留意健康 當心交通、出行安全
本週六(6日)將迎來24節氣之一的「立夏」,命理師楊登嵙表示,屬蛇、馬、猴、豬的民眾在此期間切勿暴飲暴食,也要留意交通、出行安全與血光之災。他並提醒,逐漸炎熱的天氣,難免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下降,因此無論如何,務必要謹記養「心」。楊登嵙在《旺好運》指出,隨著「立夏」節氣到來,溫度會逐漸攀升,人們難免會覺得煩躁上火。他提醒,此時務必要心平氣和,無論做什麼都先堅持養「心」為上、養「心」為先。楊登嵙並說,悶熱的天氣,人們的食慾也會有所下降,導致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飲食應以順「心」為主,不妨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多吃蔬果和粗糧。此外,楊登嵙表示,在5月6日至21日期間,屬蛇、馬、猴、豬的民眾在健康方面要多加留意,切勿暴飲暴食,否則容易腸胃受損,進而引發各種疾病;身體也容易受傷,所以萬萬不可參與危險性的活動,還要慎防引起血光之災、注意交通安全,開車過馬路都要小心時刻謹慎。
2類人好發「春節症候群」 精神科醫師教「方塊呼吸」因應
春節是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不少人在團圓之際,也面臨臨著春節症候群的困擾,因擔心被親友關切、見長輩等種種因素,出現焦慮、心情低落、心悸、睡眠障礙等。專家建議不妨試著從自己開始做起,對別人的關心要恰到好處,緊張時可以「方塊呼吸」放鬆,吸氣4秒、暫停4秒、吐氣4秒再暫停4秒,讓情緒跟著暫停重整。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春節是華人特有的節日,部分民眾在面對親友相聚、社交互動的狀況,會出現春節症候群。情緒方面,會有焦慮、心情低落、容易生氣、壓力感。身體上,則以自律神經失調來表現,症狀包括心悸、頭暈、肩膀痛及腸胃道不適。生活上,則會有作息混亂、容易疲倦、食慾下降,亦可能出現代償行為如過度飲食、熬夜等。如本身就有精神疾病,病情也可能在此時加劇,出現幻覺、妄想等。曾有1名新婚護理人員,夫家在南部,先生希望她除夕夜跟著他回家,扮演好賢妻的角色。個性追求完美的太太壓力非常大,出現焦慮、失眠的症狀,甚至向醫院要求春節回來上班,藉此逃避見長輩的壓力。經與醫師、先生溝通,夫妻倆最終決定,等假期過了,親友變少了,再一同回去拜訪長輩。楊聰財表示,春節症候群好發的族群有幾種,第1是面臨生活重大轉變,如事業、閃婚、感情問題者,因春節期間親友常關切生活,而導致壓力出現。其次則包括經濟困難、個性因素、慢性病患、久病不癒、對社交有畏懼感的人。要因應春節症候群,不妨試著從自己做起,對別人的關心要恰到好處,將心比心,避免製造壓力,也要轉念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尊重自己與他人。生活方面,也應維持正常的規律。楊聰財說,新春不見得要堅持熬夜守歲,尤其是身體不好的人,另也要避免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以免心情更不穩定。春節期間,應讓自己外出走動,呼吸新鮮空氣,避免久坐、過度使用手機,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空間,雖然熱鬧的氣氛有幸福感,但人也會需要獨處,讓情緒有喘息的機會。壓力出現時,楊聰財建議調整呼吸,瑜珈有種方式是「方塊呼吸」,民眾可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先吸氣4秒、暫停4秒、吐氣4秒再暫停4秒,1個循環共4次,每次做4個循環,讓情緒跟著暫停重整。而患有慢性病、潛在疾病者,春節也要把藥物準備好,別忘了服藥。對於沒有家人、喪偶、離婚者,新春期間容易觸景傷情,身邊的人也應多給予傾聽和陪伴。
台灣出現史上第2例豬流感 「中部7歲女童確診」症狀曝光
疾病管制署今(5日)表示,今年10月接獲醫院通報,一名住中部之7歲女童流感輕症病患之呼吸道檢體分離出無法次分型之A型流感病毒,經該署進一步檢驗並進行基因定序為H1N2v流感病毒。經調查個案密切接觸者6名,其中2人有類流感症狀,經檢驗均未發現H1N2v流感病毒感染,經邀集農政單位及相關醫學專家召開會議討論,依上述現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研判,本案應屬散發個案,與國際過去案例類似,無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現象,衛生及農政單位亦將持續加強人類、動物與環境之監測。疾管署指出,本案為我國第二例H1N2v流感病毒案例,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家中從事禽畜養殖業,今年9月24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食慾下降、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9月26日因高燒就醫,COVID-19快篩陰性、流感快篩A型陽性,經醫師評估無需住院,開立流感抗病毒藥劑後返家,目前已康復。疾管署進一步指出,10月18日自該名女童呼吸道檢體分離出H1N2v流感病毒,另針對呼吸道感染常見病毒如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及鼻病毒等進行檢測,均呈陰性反應。此外,農政單位亦自病例家族經營之養豬場豬隻採集檢體檢驗,結果未檢出H1N2流感病毒。針對我國出現第2例確診個案,疾管署將同步透過IHR聯繫窗口通報世界衛生組織。疾管署說明,我國首例H1N2v新型A型流感案例於去年4月檢出,為一名住中部之5歲女童,家中亦從事禽畜養殖業,經調查兩家養殖場位置、飼料及豬隻來源、飼養家畜所送屠宰場、運送車輛行走路線及病毒基因等皆不相同,研判兩案無關聯性。H1N2v為存在於豬隻之低病原性流感病毒,偶有人類感染報告案例,且多為輕症 。全球自2011年迄今累計至少45例H1N2v流感確診病例,以美洲地區41例為多,病例多具豬隻接觸史或暴露於受汙染環境,尚無透過食用肉品感染案例。本次由病患所分離之病毒基因序列,與本土過去於豬隻分離之H1N2病毒株較為接近,但不相同,對目前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敏感。疾管署提醒,防範新型A型流感,民眾應遵守「5要6不」原則,「5要」:肉類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畜、不將飼養禽畜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壅擠的場所。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