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胡蘿蔔素
」 葉黃素 免疫力 水果 營養 雞蛋抗衰老、防止癌細胞轉移 醫曝茄紅素「4大健康益處」
隨著科學對健康益處的深入研究,茄紅素的神奇功效逐漸被揭示。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茄紅素能幫助我們對抗衰老、減少炎症,以及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同時他也列出,4個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李思賢在臉書《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茄紅素(Lycopene)是一種重要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色素,擁有多種生理功能和潛在的健康益處,它以全反式(all-trans)茄紅素的形式最為常見,並因其獨特的結構和特性受到食品、營養和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不僅僅是一種天然色素,茄紅素還被認為具備強大的健康作用。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包含:1.抗氧化作用茄紅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清除自由基,減少蛋白質、脂質和DNA的氧化損傷,從而降低氧化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2.心血管健康茄紅素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風險,幫助降血壓,預防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氧化,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3.抗癌作用高濃度的血液茄紅素與前列腺癌、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風險的降低有關。茄紅素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並防止癌細胞的轉移。4.其他潛在的健康益處茄紅素可能還具備神經保護、肝臟保護、骨骼健康、皮膚護理和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李思賢也提到,茄紅素是脂溶性物質,因此與脂肪一同攝取能更好地被吸收,相較於其他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的熱穩定性更佳,加熱反而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包含番茄及其製品(如番茄醬、番茄汁,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西瓜、紅葡萄柚、紅甜椒、紅番石榴。
平民人參登場!42歲乳癌患者吃「這一物」19年沒再復發 專業醫:可抑制多種癌症
在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現代,要如何防癌、抗癌成為當代的飲食顯學。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就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2歲罹患位三陰性乳癌第3期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後,每天食用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至今已19年未見癌症復發。而江守山也提到,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江守山醫師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詳細分享這起案例,他回憶表示,該名女患者在完成乳房切除、化療和電療後來到診所,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陪伴年幼的孩子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守山醫師建議該名患者必須要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晚上關燈睡覺,避免接觸塑膠等有害物質,並且每天至少食用一次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江守山醫師解釋,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葉酸、鉀和膳食纖維,是個十分營養的食材,除此之外,其中最大的價值在於白蘿蔔含有琉代葡萄糖苷,該物質在人體內會轉化為吲哚類和蘿蔔琉素等抗癌物質。而為了能最大化白蘿蔔內的抗癌成分,江守山醫師建議民眾在烹飪白蘿蔔時,可以先將白蘿蔔切塊「靜置10分鐘」後再下鍋。此舉雖然會讓白蘿蔔口感稍微變辣一些,但能讓白蘿蔔產生更多的抗癌物質,顯著提升其健康效益。江守山醫師也提到,白蘿蔔的抗癌效果不僅限於乳癌,除了血癌和白血病外,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蘿蔔還含有維生素E、多酚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能降低胰島素阻抗,並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再加上其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江守山醫師將其譽為「平民人參」。
中秋文旦挑選技巧大公開 農糧署:買回去別馬上吃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這時候也是應景水果文旦登場的時候。為此,先前農糧署就曾分享挑選文旦的三大重點,當中更表示,新鮮的文旦買回來不要馬上吃,應該要放置2至3周,這時候文旦的口味才會香甜濃郁。農糧署先前曾於FB發文表示,文旦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它含有多種抗氧化植化素,如類黃酮、酚酸和類胡蘿蔔素等。此外,文旦柚還富含膳食纖維、鉀和維生素C,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圖/翻攝自農糧署FB)至於要如何挑選文旦,農糧署也建議從三個方面著手,:形狀、外表和重量。理想的文旦柚應呈現端正的果型,底部開闊,整體外觀像不倒翁。外表應光滑,果皮上的油胞密集而細緻。此外,手感沉重的文旦柚通常代表果肉發育紮實,含水量豐富。(圖/翻攝自農糧署FB)文旦柚的成熟程度也是食用時的重要考量因素。農糧署建議,文旦買回家後不要急著食用,可以先放置幾天進行辭水。辭水過程通常需要5到10天,在此期間,文旦柚的水分會逐漸蒸發,表皮會變得皺縮,果肉會略微軟化,甜度也會隨之提高。這個過程也被稱為「清水」,是讓文旦柚風味更佳的關鍵步驟。民眾可以通過觀察文旦柚的顏色來判斷其成熟度。濃綠色的文旦柚果肉較為硬脆,建議再放置2至3週;黃綠色的文旦柚已經成熟多汁,可以再放置約一週;而淡黃色的文旦柚則香甜濃郁,可以立即食用。(圖/翻攝自農糧署FB)農糧署也提到,在剛買回文旦後,先將其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進行「辭水」。如果撥開文旦後,一時無法食用完,可以將文旦柚放入保鮮盒或用保鮮膜密封後,置於冰箱冷藏。(圖/翻攝自農糧署FB)
吃太多蛋影響膽固醇? 醫揭真相:2類人要注意
雞蛋擁有高品質的蛋白質,因此是許多人偏好的食品之一,但很多人擔心一天吃太多蛋會使膽固醇過高。對此,初日診所的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李唐越指出,其實食物中的膽固醇對體內膽固醇濃度的影響不大,不過他建議膽固醇偏高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與醫生或營養師討論適合的蛋白攝取量。李唐越醫師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中的影片中表示,雞蛋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許多人會擔心一天吃太多蛋會使膽固醇過高,不過人體約80%的膽固醇是自身合成的,人體中只有約20%的膽固醇來自食物,因此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膽固醇濃度的影響相對有限。李唐越補充說明,雞蛋還含有卵磷脂,適量食用對心臟健康有益。一般來說,健康成人一天吃幾顆雞蛋並不會有問題,例如有些健身增肌的人一天吃5、6顆蛋也可以,然而他也建議蛋白質的攝取應該多樣化。李唐越也提醒,如果膽固醇偏高或患有心血管疾病,建議與醫生或營養師討論適合的雞蛋攝取量。事實上,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許多研究發現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自身生成,飲食中的膽固醇較不易引起血中膽固醇的升高,有文獻指出,健康成年人每日適量食用雞蛋並不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增加。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攝取雞蛋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沒有相關。因此在美國最新的飲食指南中已將每日限制攝取300毫克膽固醇的建議移除。衛福部指出,但這也因此引起民眾對於雞蛋攝取量的誤解,認為既然都不會影響膽固醇,且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亦可提供葉黃素、類胡蘿蔔素等營養價值,所以可以不限制的食用雞蛋。衛福部提醒,對於一般健康的民眾而言,雞蛋確實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在平時飲食中,除了雞蛋以外,也應更多元化的攝取不同食物種類的營養,如同為豆魚蛋肉類的豆製品、魚、海鮮類及禽畜瘦肉等,並增加蔬菜、水果的攝食比例、減少加工食品、飽和脂肪的攝取。衛福部說明,對於已有高膽固醇血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飲食中的飽和脂肪來源,記得以堅果、白肉等食物與雞蛋互相搭配,並依照「豆魚蛋肉」一掌心的建議,避免過度食用單一食物帶來的健康風險。任何一項單一食物過與不及皆不利於人體的利用,建議以多元化的飲食原則,均衡攝取每樣食物。
還能吃什麼1/「7類高風險食物」恐染蘇丹紅 雞蛋油品都上榜
蘇丹紅風暴持續擴大!多家知名食品業者都中鏢,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由於蘇丹紅具有致癌性,還會引發孩童過動,令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專家提醒,蘇丹紅常見於辣椒粉、辣油、咖哩醬、豆腐乳、各式調味粉、棕櫚油、蛋等7類食物中,建議平時多吃天然食物、同時避免選用顏色過於鮮豔的食材,才能趨吉避凶。 1月30日,雲林縣衛生局在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製售的「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檢出蘇丹紅,也掀起至今仍延燒的食安風暴。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因此回溯抽驗去年12月11日前輸台的63批中國辣椒粉,3月1日公布檢驗結果,從高雄市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佳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驗出蘇丹色素,至此,已累計3家上游業者進口的辣椒粉出包。受到牽連的下游廠商,從一開始的蝦味先、菜䔕餅、白胡椒棒、香辣豬肉絲,到近日報出的多家食品、餐飲業者,包括海底撈、八方雲集、維力食品等,連環爆的速度令人膽戰心驚,也讓民眾不禁想問:到底吃什麼才安全?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蘇丹紅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工業染料,用於紡織品、塑膠、蠟、地板拋光劑的著色,顏色鮮豔且成本低廉,還可以用來掩蓋因乾燥、儲存不當或真菌感染而導致的色素降解,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食品被驗出添加蘇丹紅。」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蘇丹紅是脂溶性的偶氮類芳香族化合物,常見的有蘇丹紅1、2、3、4號,而根據食藥署的食品添加物規定,所有種類的蘇丹紅都不能添加於食物中,關鍵在於蘇丹紅可能致癌。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致癌物風險分為四級,第一級為人類致癌物;第二級為動物致癌物,對人類則無充分致癌證據;第三級則是沒有證據顯示致癌;第四級為不會致癌。顏宗海說,蘇丹紅風險雖屬第三級,但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屬於二級致癌物的胺類代謝物,因此禁止食用。由於蘇丹紅可能含在各式調味粉中,各地方政府紛紛下令校園營養午餐暫緩使用辣椒粉、咖哩粉。圖為新北市政府稽查營養午餐物料管理 (圖/新北市政府提供)「不只具有致癌性,研究顯示,蘇丹紅也與兒童過動症有關,對兒童的注意力、行為和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程涵宇說,除了近期食藥署、地方衛生局稽查的辣椒粉之外,包括辣油、咖哩醬、各式調味粉、豆腐乳、棕櫚油、蛋都可能含有蘇丹紅。2017年台灣就曾在月餅的鹹蛋黃中檢出蘇丹紅,「許多人有『蛋黃越紅,營養越多』的迷思,正規做法是讓雞鴨吃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這樣蛋黃顏色就會比較深,但許多不肖業者把蘇丹紅被非法添加到飼料中,藉此改變蛋黃顏色。」程涵宇說,不論蛋黃顏色是黃或紅,其實都有很好的營養價值,挑選時若發現蛋殼、蛋黃顏色過紅,反而要多加小心。此外,棕櫚油是源自油棕果實的中果皮(紅色果肉),由於β-胡蘿蔔素含量高,棕櫚油自然呈現紅色,許多業者為了讓油品色澤更好看,也會添加蘇丹紅。程涵宇說,不過台灣的棕櫚油都是精煉過的,所以比較不會有違法添加的問題。顏宗海說,雖然蘇丹紅事件持續擴大,但不可能建議民眾完全不吃顏色偏紅的食物,不過若食品顏色太亮、太鮮豔,或沒有標示的散裝食品,建議盡量避免。程涵宇則建議,優先吃天然食物就能減少「中鏢」機率,同時不買價格過於低廉、或無法溯源的食品,然後盡量多樣化攝取各種食物,才能降低風險。
青蔥買成蒜苗成「婆媳導火線」 專家揭差異:沒少挨罵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年菜,青蔥是常見的佐料,卻是「婆媳間的導火線」,因為媳婦很容易把蔥買成蒜苗,對此專家便透露辨識方法,同時分享挑選原則,以避免衝突發生。新北市新莊公有市場菜販廖炯程在臉書指出,很多少婦到菜市場的第一課是買蔥,買回來卻發現是蒜苗,雖然聽起來很荒唐,但卻很常發生,「賣蒜苗算青蔥的價格就知道罵沒少挨」,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青蔥直挺挺的,髮尾是抓髮臘尖尖的;蒜苗的根部有個小球狀,裡面是一瓣蒜頭,髮尾的寬版飄逸的軟髮。青蔥和蒜苗外觀相似,但有很大的不同。(圖/翻攝自廖炯程臉書)廖炯程說明,蔥是五葷菜之一,生食生瞋,熟食助淫。大意就是生吃口氣大、火氣大、脾氣大,煮熟吃則會發淫,增加慾望,不利修行。站在科學角度看,其實很有道理,因為五葷大多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主要來自蔥壁內的黏液,十分的刺激嗆鼻,口氣會大,但含有丙烯基、鋅,具有增慾作用,又可以血液通順,不利修道但助於雙修。蒜苗的根部有個小球狀。(圖/翻攝自廖炯程臉書)廖炯程提到,很多人買青蔥時,會要求把蔥尾切掉,但這個動作等同切掉過半的營養價值,雖然蔥白氣味更濃更甜更脆口,但蔥葉中含有葉綠素、類胡蘿蔔素等,是蔥白中沒有的營養。最近蔥價見底,整株都可以利用,廖炯程呼籲下次請老闆直接折起來就好,不要切掉。另外,挑選還有4大原則,包括葉子尾巴盡量翠綠、蔥白飽滿越長品質越好、無腐爛襙搭現象、蔥葉無蛀蟲孔洞,越綠越嗆辣。
3C使用過度好負擔!「葉黃素+蝦紅素」雙游離型膠囊保養再升級
現代人人手一台3C,無論讀書、工作或是休閒娛樂都會用到,這對我們造成不小負擔,更嚴重可能需要就醫。也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補充葉黃素,但是市面上產品這麼多,要如何選到合適的保健機能食品才是關鍵。擁有26年保健機能食品經驗的「穩眾企業」董事長李先生及研發技術總監邱先生和我們談談關於葉黃素、蝦紅素保健機能食品的重要性。「穩眾企業」董事長李建鴻先生和我們聊聊日常補充保健機能食品的重要性。(圖/黃耀徵攝)李先生有感於家人因癌症化療十分痛苦,認為:「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就該進行營養補充」。他幾年前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研發技術團隊,體驗之後也決定創立公司,造福更多人的健康。穩眾企業位於桃園的研發廠,以密閉的生物發酵系統生產,可以免除生產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風險,同時又具備永續生產特質。(圖/黃耀徵攝)查看更多詳細介紹:https://lihi.cc/MeWG9加入line好友了解更多資訊:https://lin.ee/9tKpmsO根據《台大醫院》vol.177專題報導提到,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但是人類無法自行合成類胡蘿蔔素,必須得從飲食中取得,深綠色蔬菜像是菠菜、甘藍、南瓜等。但由於日常飲食中蔬果攝取量經常不足,加上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飲食中若含有太多膳食纖維反而會影響吸收,導致血中類胡蘿蔔素的濃度下降,也因此許多人會直接選擇補充保健食品。穩眾研發技術團隊擁有多年研發經驗,除取得美國FDA新膳食成份核准上市,產品在台灣亦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殊榮。(圖/黃耀徵攝)「穩眾」攜手技術團隊研發出市面首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比起知名度已經很高的葉黃素,「蝦紅素」還比較少人知道。蝦紅素也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主要存在於藻類及海洋動物上,但其實鮭魚、甲殼類動物是因為攝取富含蝦紅素的紅球藻,才會讓身體自然形成紅色。「穩眾」透過皿培精煉生物發酵技術(生物合成),不會破壞生物鏈,可以達到友善地球效果。「穩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較市面上常見的酯化型葉黃素Xangold®吸收率高出23%。(圖/穩眾提供)「穩眾」雙游離型葉黃素FloraGLO®+蝦紅素LemnaRed®膠囊和市面上常見的酯化型葉黃素Xangold®,最大的差異在於分子大小,游離型分子較小不需轉換就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吸收率高出23%。不僅如此,該產品同時添加MIT高純化印加果油,幫助營養補給。左:游離型蝦紅素分子較酯化型小、右:穩眾游離型蝦紅素未檢測出酯化型蝦紅素成分。(圖/穩眾提供)查看更多詳細介紹:https://lihi.cc/MeWG9加入line好友了解更多資訊:https://lin.ee/9tKpmsO
葉黃素、蝦紅素幫幫忙,螢幕霧茫不要來!游離型、酯化型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隨著現代生活的高節奏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及挑戰。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螢幕…等3C,這一切都可能對我們的造成不小的負擔。因此,3C重度使用者該如何保養成為當務之急。一般大眾在保養方面,通常會採用遠視休息、充足的睡眠,以及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等方法。避免藍光的傷害也變得愈發重要。然而,這些傳統方法可能無法滿足保養的多元需求。專家建議,除了日常保健措施外,要攝取一定量的葉黃素和蝦紅素。穩眾蝦紅素+葉黃素產品圖(圖/穩眾提供)。葉黃素:自然防護屏障葉黃素是一種天然存在於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曾刊出的「葉黃素在保養上的重要性」一文中曾指出,葉黃素又被稱為「黃斑色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也曾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它與玉米黃素都是形成黃斑部的重要成分,不過人體無法製造,只能透過外部攝取。蝦紅素:提供所需的營養蝦紅素跟葉黃素一樣,也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是一種天然的紅色色素。在充滿壓力環境,蝦紅素可說是現代人必備的營養素!雙游離型2.0的科學結合,營養全面呵護台灣研發團隊「穩眾企業」多年保健機能食品的經驗,不管在葉黃素、蝦紅素以及益生菌上的開發,成效顯卓。在今年,穩眾企業研發了目前市面「首款雙游離型2.0」葉黃素FloraGLO® x蝦紅素Lemnared®產品,非傳統「酯化型」。市面上不少可見的葉黃素或蝦紅素都為「酯化型」,兩者最大差異便是分子大小,「酯化型」在人體攝取後需經過轉化過程方可消化運用,較不好吸收。而「游離型」則不需要經過中間轉化的過程,能夠直接被吸收,其中游離型葉黃素含量從10毫克提高至30毫克。而蝦紅素則是採用皿培精煉生物發酵技術(生物合成),並非市面常見的藻類萃取,做到友善地球愛護環境。以100克而言,純度高達80%,相較於天然紅藻來說,每100克紅藻,約莫只有6克左右。同時更添加了MIT印加果油,富含維生素E,其omega3更是比橄欖油或魚油高出許多。每一顆的成分與來源標示,最高標準製程穩眾的葉黃素x蝦紅素的優勢,不僅在於成分的純度和來源,更在於科學結合,也確保每一顆都能發揮最佳效果。研發團隊透過密閉無汙染的系統反應器,採用生物技術發酵生產,產品均通過SGS重金屬檢測,生產環境更通過ISO22000以及HACCP驗證,更取得美國FDA通知同意上市,品質有保障。其實不光是3C重度使用者,像是戶外工作需長期接觸紫外線、需大量閱讀的學生、長期面對電腦的上班族與長戴隱形眼鏡的族群,都有面臨過度使用的危機,不管是透過食補或是仰賴相關食品的協助,都該有「長期補充營養」的概念。穩眾研發團隊不僅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還透過科學結合,從根本上滋養,善待自己可是不能馬虎。穩眾研發團隊一次將葉黃素與蝦紅素結合,今年再推出市面「首款雙游離型2.0」葉黃素x蝦紅素膠囊,讓保養更升級。(圖表/穩眾提供。)查看更多詳細介紹:https://lihi.cc/MeWG9加入line好友了解更多資訊:https://lin.ee/9tKpmsO
破除芭樂籽迷思! 對人體竟有「4大好處」 營養超乎想像
相信許多人曾聽過長輩告誡,「吃水果要小心別把籽吞下肚,對身體不好」但其實這是錯誤迷思,並非每種水果籽都對人體有害。營養師指出,像是芭樂連籽一起吃更健康,芭樂籽具有4大好處,營養高得超乎想像!芭樂籽口感堅硬不好咬,因此有些人會在吃之前先去籽,不過可別小看芭樂籽的功用,丟掉就太浪費它的高營養價值了。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在每100克的芭樂籽中,含有熱量182大卡、蛋白質11.19 克、膳食纖維63.94克、維生素C87.44 毫克、總類胡蘿蔔素1.25毫克、鐵含量:13.8毫克、鋅含量:3.31毫克,以及不飽和脂肪酸達87.06%。芭樂籽雖然堅硬,但具有高膳食纖維、吸水力強,若搭配充足水分,反而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高敏敏分享,芭樂籽總共有4大好處,分別是「幫助減肥」,具有高纖維、0膽固醇,讓人有飽足感,在餐前吃能幫助墊胃;再來是「舒緩發炎體質」,因含有豐富維他命C,能幫助中和自由基,降低發炎;還有「疏通便秘」,芭樂籽的纖維如果搭配足量水分,能刺激腸胃,進而幫助通便,最後是「降低血壓」,由於芭樂籽富含鉀,可以幫助調節血壓,更有利尿消水腫之功效。雖然芭樂籽好處多多,但有3種人在吃芭樂籽要多注意攝取量,包含不習慣高纖飲食者、腸胃消化不佳者、剛動腸胃手術者,這些人就要特別注意先把籽挖掉不吃,避免引起腸胃不適。高敏敏提醒,除了上述的特殊情況,建議大家每天可以吃一顆芭樂,不用刻意偏頗,連果肉帶籽一起吃。另外,畢竟芭樂和蔬菜所提供的營養不一樣,千萬不要用芭樂取代蔬菜喔!芭樂籽的營養檔案。(圖/翻攝臉書/高敏敏營養師)
「這蔬菜」恐讓汗味更重! 營養師曝「6方法」減少體味產生
濕熱的天氣總讓會人汗流浹背,不少人也擔心自己是否會出現難聞的體味。營養師李立慈就分享到,影響體味的原因有荷爾蒙、情緒、氣候等等,可以藉由保持環境乾燥、加強個人衛生和健康飲食,以及減少肉類、十字花科食物的攝取,來降低異味的產生。營養師李立慈在臉書粉專「Liz營養師飲食日常」介紹,體味是由大汗腺、小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物綜合而成,其中小汗腺分布於全身,大汗腺則分布於腋窩、外耳道、乳頭、生殖器等部位。不過,汗腺的分泌物其實是沒有任何氣味的,是由於汗腺分泌物中,固醇類物質和胺基酸經過皮膚表面細菌作用,產生了短鏈脂肪酸、硫化物等,才會出現異味。關於飲食是否能改善汗味的問題,李立慈提到,有實驗把一些可能影響汗味的食物拿出來做比較,如大蒜、洋蔥、發酵乳製品等等,卻發現與體味之間並沒有關聯性,反而是多食用了肉類、含硫化物的食物(十字花科家族),其代謝產物可能會影響到體味。不過,李立慈也表示,蒜科家族和十字科花家族雖然可能使人產生異味,但由於食物內含大蒜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U等營養素,有助於免疫力提升、抗發炎、抗病毒及保護細胞黏膜等作用,並不建議直接完全戒除。另外,李立慈指出,相較於飲食,包括性別、荷爾蒙、年齡、基因、情緒、性格、疾病、衛生習慣和氣候等等,更是會影響體味的的原因,僅依靠飲食是不容易改變體味的。對此,她也建議可以藉由加強個人衛生、保持環境乾淨與乾燥、適度除毛與更衣等方法,來減少體味的產生。
他第一次看到「白色蛋黃」引熱議 營養師這樣說
一般蛋黃都是黃色或橘黃色,近日一位網友卻說,他吃到白色蛋黃覺得很新奇,該貼文也引發大家熱議,也有人給出有白色蛋黃的原因。營養師表示,這其實跟母雞吃的飼料有關。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發文說,「覺得新奇,這輩子活了這麼久,第一次看到清一色白色蛋黃。」此文曝光後,也有許多人留言「白子,很值錢,跟白小強一樣值錢」、「這叫做雞屎白」、「白化的,你這個蛋真貴」、「我上次吃也是這樣,不知道為什麼」。也有網友說,「白色蛋黃很少見,因為蛋黃的顏色主要是由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決定的。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與植物色素相關的化合物,負責給食物和動物組織染色的作用。」營養師程涵宇曾在粉專發文解釋,「給母雞吃什麼,蛋黃的顏色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給母雞越多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食物,像是玉米、苜蓿、萬壽菊花和辣椒粉提取物,蛋黃的顏色會變得越橘,呈現了大家普遍較喜歡的夕陽顏色深橘色蛋黃,也就是蛋黃顏色是橘紅色或是黃色取決於母雞飲食中類胡蘿蔔素的含量。」程涵宇強調,「顏色越橘,表示類胡蘿蔔素含量較高,類胡蘿蔔有助提高視覺表現,降低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的風險,不論是哪種顏色的蛋黃,都是維生素A和鐵的良好營養來源!」
均衡飲食搭配「彩虹選食法」 吃出免疫力
疫情降溫,口罩政策逐步鬆綁,提升免疫力成了後疫情時代的一大課題。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怡文建議,可以透過攝取天然食物增強自身免疫力,搭配現今最夯的「彩虹選食法」,攝取5種顏色的蔬果,可以有效達到抗氧化、抗癌與提升免疫力等效果。蔬果中富含「植化素」,能減低罹癌風險、促進心血管保健、提升抗氧化能力(免疫力)並且具有調節賀爾蒙等優點。陳怡文表示,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為基礎,搭配彩虹選食的技巧,於料理中加入「多顏色」、多樣化的新鮮食材,增加天然植化素的攝取,吃出免疫力。紅色(茄紅素):番茄、紅甜椒、甜菜根、火龍果、蔓越莓等。橘黃色(類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玉米黃素、葉黃素):紅蘿蔔、黃甜椒、南瓜、玉米、柑橘類、木瓜等。綠色(葉綠素、兒茶素):綠色蔬菜、青椒、奇異果、芭樂、茶等。白色(多酚類、有機硫化物):大蒜、洋蔥、蘑菇、香蕉、山藥等。黑紫色(花青素、檞皮素、白藜蘆醇):海藻類、黑木耳、茄子、藍莓、葡萄等。兩種族群要慎食彩虹選食法強調多蔬果,因此有血糖、腎臟疾病的病友們需特別小心。糖尿病友:需留意每日水果的攝取量,建議大約控制在每天2碗內,每次1碗,一天2次,於餐間當點心。腎臟病友:需注意鉀離子的攝取,忌食生菜、菜湯及高鉀水果。詳細的使用份量仍需請營養師評估,並依個案狀況做另行調整。▲輔大醫院營養師陳怡文建議,「彩虹選食法」可以有效達到抗氧化、抗癌與提升免疫力等效果。除了採取彩虹選食法外,也可以搭配攝取其他營養提升免疫力。陳怡文表示,蛋白質是構成細胞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每天仍需吃足「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C、D、E多與免疫調節及抗氧化相關,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強化免疫系統;Omega-3脂肪酸中的EPA,能降低慢性發炎反應,每週可攝取兩次深海魚。最後,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補充含有益生菌、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達到提升全方位的免疫力。
大雄跟蠟筆小新都討厭 醫:吃青椒有4大好處
青椒是許多人討厭的食物,可能是無法接受它的味道。近日一名牙醫師表示,「許多動畫裡常有小孩子討厭吃青椒的片段」,但吃青椒可以幫助消化、保護心臟等4好處。牙醫師蔡雅藍在臉書個人粉專發文說,「許多動畫裡常有小孩子討厭吃青椒的片段,像是大雄跟小新都很討厭吃青椒,但其實吃青椒有以下這4種好處喔!」1.幫助消化:青椒中的豐富纖維素,有助於消化系統健康,吃青椒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青椒中的消化酶,也能幫忙消化食物。2.保護心臟:青椒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6,可以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青椒中的鉀和鎂等礦物質,也可以幫助調節心臟節律。3.改善免疫力:青椒中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青椒還有類胡蘿蔔素和生物類黃酮等特殊的學成分,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和保護也非常重要。4.改善眼睛健康:青椒中的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有助眼睛健康,維生素A可以保護視網膜、預防夜盲症等;類胡蘿蔔素可以降低眼睛受到光線和氧化損傷的風險。此外,也有網友發問,「彩椒算不算。」蔡雅藍回說,「青椒甜椒是同一種喔,只是青椒是幼果期就採收的番椒,甜椒是成熟期採收的番椒。兩者其實營養素成分不會差很多,但比起來的話青椒的纖維會多一些些,甜椒的維生素A、E會多一點。」
女童膚色突泛黃 全因「這營養素」補過頭造成
4歲的陳姓女童,成長過程都很健康,但最近家長發現孩子膚色有點泛黃,尤其是臉跟掌心,先帶去鄰近診所就醫檢查,發現雖然膽紅素沒有上升,但是鹼性磷酸酶指數(Alkaline phosphatase)上升,擔心是不是肝臟出了問題,便帶至小兒腸胃科門診診療。每天補充額外葉黃素 罹胡蘿蔔素血症女童精神活力都很好,但是膚色的確有呈現微黃,童綜合醫院小兒腸胃科胡書瑋醫師執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沒有發現明顯異常的地方,再進行問診及身體理學檢查,發現女童的眼睛鞏膜並沒有變黃。胡醫師再仔細追問平時有沒有常吃胡蘿蔔之類的黃橘色食物或是吃綜合維生素,爸爸才想起女童每天都有補充額外葉黃素。胡醫師研判應該是色素累積在皮膚,是罹患了胡蘿蔔素血症,肝臟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停止補充葉黃素,過陣子就會自行恢復,家長聽完就安心多了。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 過量易累積於皮膚胡書瑋醫師表示,因為這幾年3C產品盛行,而3C螢幕產生的藍光會傷害黃斑部,所以市面上有很多相關的保健食品,尤其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屬於類胡蘿蔔素,對眼睛視網膜黃斑部有好處,許多家長也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而購買。但是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營養素,在人體內比較容易累積,平常攝取的許多食物(例如:菠菜、地瓜葉、南瓜、綠花椰菜、胡蘿蔔等)中也含有豐富的葉黃素,所以當食物加上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後,會使得每日總攝取進去的葉黃素過量,便會容易在皮膚累積,產生胡蘿蔔素血症。葉黃素服用有上限 皮膚出現泛黃應就醫胡書瑋醫師呼籲,葉黃素在歐洲食物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的每日可接受總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毫克;衛福部食藥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6-10毫克即可。文獻上目前關於葉黃素過量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危害,不過膚色泛黃還是比較常見的困擾,所以建議適度攝取即可。當孩子出現膚色泛黃或是肝臟相關的指數異常,建議就應給小兒腸胃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與檢查,才能給予正確的建議與治療。
抗通膨精準吃1/打破「每天都要吃雞蛋」迷思 「這個食物」比起來更健康
「你有買到蛋嗎?」這是近來許多家庭主婦最熱門的話題,許多人也苦惱於無法每天吃到雞蛋,總認為這樣有損健康,但實際上真的需要天天吃蛋嗎?就連專家也無法給出明確答案,因為少吃、多吃都有研究證實不利於心血管健康,所以「適量吃」就好,而且專家認為相較於雞蛋,黃豆製品如無糖豆漿、板豆腐、嫩豆腐等營養價值更好,更重要的是價格更親民。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今年1月最新統計,民眾常買的漢堡、三明治,比去年漲了8%,若一份套餐50元換算,平均要多4元,豬肉、麵包通通漲超過7%,而中式麵食、炒飯、小籠包也都漲4%以上。近日「缺蛋」更鬧得沸沸揚揚,無論是菜市場、全聯等超市,蛋架上幾乎都空蕩蕩的,但若要買蛋,看到價格也有些下不了手。2/13起雞蛋產地價從每台斤40.5調漲到42.5元,批發價從50元漲至52元,市場蛋行的零售價最便宜58元、最貴甚至到70元,已經重返去年7月的巔峰。什麼都貴,怎麼吃才能兼顧健康與荷包?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許多人有「每天都要吃雞蛋」的迷思,但實際上或許不是如此,一天吃1顆雞蛋、或一周吃1~5顆,其實都可以。「雞蛋攝取量一直以來都是專家們最常爭論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雞蛋含有飽和脂肪(3克/100 克)和膽固醇含量(370 毫克/100克),似乎不利於心血管健康,但是雞蛋的營養成分又非常優秀,包括優質蛋白質、鐵、可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和類胡蘿蔔素等。」程涵宇說,若以實際科學數據來看,也呈現出兩種不同結果。2019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顯示,每天吃半個雞蛋會增加6%心血管疾病風險。同一年《食品科學與營養評論》研究卻顯示適量的雞蛋(最多一天1顆)不會影響心血管風險,而每周吃1~5顆雞蛋與心血管疾病更沒有顯著關聯。 2020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則發現,每周吃7顆蛋(或以上)及每周幾乎不吃蛋比較,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中風,及血脂濃度都沒有相關。但2022年《營養學期刊》研究追蹤長達10年,結果發現每周吃1~3顆雞蛋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60%,而每周吃4~7顆雞蛋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降低75%。價格較親民的黃豆製品如無糖豆漿、豆腐等,營養價格完全不遜於雞蛋,專家建議優先攝取。(圖/CTWANT資料照)程涵宇說,《營養學期刊》的這次研究發現,在低飽和脂肪酸/植物性健康飲食的型態之下搭配吃蛋,長期看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若沒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多吃雞蛋到底是好?是壞?恐怕難以下定論,因此建議每天1顆或每周1~5顆蛋都可以,不必執著一定每天都要吃到蛋,但建議一天不要超過3顆蛋,否則膽固醇、飽和脂肪就過高。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雖然雞蛋營養價值高,但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順序為豆>魚>蛋>肉,雞蛋排行第3順位,代表每天攝取的蛋白質中,建議以黃豆製品為第1順位,其次是魚類、海鮮等,再來才是雞蛋、肉類,所以價格較親民的黃豆製品,如無糖豆漿、板豆腐、嫩豆腐、豆干等,建議大家可以天天吃。夏子雯說,如果食物來源多樣化、均衡,雞蛋中的營養素就可由其他食物補足,就不必糾結於每天到底要不要吃雞蛋囉。
研究:茹素者染疫重症率降低逾7成 慈濟證實65歲長者差異更顯著
台北慈濟營養師侯沂錚的研究團隊,最近展開了一項研究,特別針對茹素長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比例進行回顧,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茹素患者,確實能有效降低重症發生率,而且差異比起其他年齡層尤其顯著,這項研究成果目前也已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其實之前就有英國醫學雜誌曾針對6個歐美國家收集了2884個擁有不同飲食習慣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素食、海鮮素主義、葷食進行研究,研究發現:茹素者竟然可降低73%的重症比例。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的研究團隊,也基於這項研究進行了一個茹素與降低老年得新冠重症機率的相關研究。而新冠疫情至今,台北慈濟也總共收治了1千7百多位染疫者。慈濟研究團隊參考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分類標準,將病患分成輕症、中症、重症3組。最後根據邏輯性回歸統計出:茹素的患者中,重症人數都比葷食者明顯降低,尤其在65歲以上的患者差異更顯著。侯沂錚的研究團隊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飲食對於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極為重要,更與傳染病的風險和嚴重程度有相當的關連性。尤其過去的研究指出,素食營養豐富,其中包括高濃度的多酚、類胡蘿蔔素、纖維素、維生素A、C、E、葉酸、鐵、鉀和鎂等。「茹素飲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預防高血壓、發炎及氧化壓力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侯沂錚說可能是這次研究發現茹素者重症發生率較低的主因,將來相關研究也會納入疫苗施打狀況、是否食用營養補充品等因素來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吃減肥餐好痛苦? 營養師打破迷思揭「6色蔬果」好處
夏天到了,許多人下定決心減脂減重,但是一想到要吃減肥餐,人生瞬間變黑白。對此,營養師余朱青破除迷思,透露減肥並不是只能吃一些白白的、沒味道的食物,但其實很多健康的食物,充滿了各種香氣和顏色,含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植化素」,對人體的好處多多。余朱青在臉書指出,植化素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各種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抗發炎及抗過敏,降低病毒感染、增強抵抗力、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血管、維持視力、保護皮膚等,但是沒有一種蔬果可以囊括所有的植化素,所以要均衡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營養。(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余朱青說明,最簡單分辨各種植化素的方式就是用「顏色」區分,有相同功能的植化素會呈現類似的顏色,並舉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植化素及食物。※紅色蔬果主要含有的植化素為茄紅素、花青素,可以強化心血管、減少泌尿道感染、降低罹癌風險,番茄、紅甜椒、蔓越梅、西瓜等都有。※黃色蔬果主要植化素為類黃酮素、葉黃素、玉米黃素,可以強化心血管、維持視力健康,玉米、地瓜都有這類的植化素。※綠色蔬果植化素有葉綠素、葉黃素、兒茶素、類胡蘿蔔素,可以維持視力健康、強化骨骼及牙齒,綠色蔬菜類、奇異果、酪梨中也有。※紫色蔬果主要植化素有花青素、酚酸類、白藜蘆醇,可以強化泌尿系統、強化記憶力、抗老化,紫色葡萄、紫高麗菜、藍莓、桑椹都有。余朱青表示,用顏色來分類,讓餐桌上的食物都好吃了起來,視覺和味覺同時得到滿足,多種顏色類別的攝取,讓身體補充到各種不同的營養素。
地中海飲食6招「再加5營養素」 防感染也降低「長新冠」機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民眾確診後都得在家居隔,此時確診者的營養狀況、免疫力和從疾病中恢復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可降低「長新冠」機率。當感染新冠肺炎時,發炎反應和氧化反應都會升高,導致免疫力降低,也會對營養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營養師林怡妏建議,可採取抗氧化和抗發炎的飲食模式,再搭配5大關鍵營養素補充,以幫助增加自體免疫力,對抗體內新冠病毒,加速身體恢復健康。想要抗氧化、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可以採取地中海飲食,飲食重點如下1.攝取足夠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及植化素。」2.以富含魚油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或是雞蛋取代紅肉如牛肉,以及加工肉食品如培根、貢丸。3.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及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取代高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棕櫚油、奶油以及豬油。4.以全榖雜糧類為主要澱粉來源,並減少甜食攝取,如十穀、糙米、地瓜、玉米、燕麥等食物來取代精緻型澱粉如白飯、麵包、麵條、糕點等。5.每天適量攝取乳製品,特別是發酵乳製品,如優格與天然起司。6.每天足夠水分攝取,建議攝取量約為30~40ML乘以每公斤體重。另外也加強以下特定營養素:1.維生素D 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與新冠病毒接受體相互作用,阻擋新冠病毒結合,同時維生素D可以通過破壞體內的病毒附著來幫助保護肺部。:常見食物來源為蛋黃、沙丁魚、鮪魚、曬乾香菇。2.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皆具抗發炎特性,研究發現可能對治療新冠肺炎和呼吸道感染有幫助,且維生素A可減少發炎炎症和氧化反應,增強免疫反應,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常見食物來源為肝臟、紅蘿蔔、地瓜、胡蘿蔔、南瓜、菠菜。3.鋅研究發現鋅缺乏與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增加和預後較差有關,鋅可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並降低ACE2受體的活性(ACE2受體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靶標攻擊目標),還可以保護肺組織的健康,且鋅為具有抗發炎特性的必需礦物質,可能有益於新冠肺炎患者。常見食物來源為海鮮、牡蠣、黑巧克力、南瓜籽。4.Omega-3脂肪酸Omega-3多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和新冠肺炎中產生“細胞因子風暴”的可能性(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且另一個潛在好處還能改善確診者的情緒、焦慮和抑鬱方面的作用。常見食物來源為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鱈魚。5.維生素C 研究發現給予新冠肺炎患者服用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在疾病過程中恢復和改善,維生素C為一種抗氧化維生素,可增加免疫健康及降低患肺炎的風險。常見食物來源為芭樂、奇異果、彩椒、花椰菜、香椿。林怡妏說,現代人因工作及飲食模式多為外食,或有食物購買、烹飪上的困難,適度使用營養品輔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因每個人身體狀況及營養素缺法不盡相同,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員後再進行補充會比較安心且安全。
不喝牛奶也能防骨鬆 營養師教吃4大類水果
現代人長期久坐缺乏運動,骨質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而中高齡患者骨鬆症狀不明顯,出現身高變矮、駝背,或是走路摔倒等,才會知道原來自己有骨鬆,營養師朱瑞君和大家分享4大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多吃可以預防骨鬆。根據衛福部2016年統計,人體骨骼的骨量約在20歲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下降,女性停經後因荷爾蒙減少,骨量流失速度會加快。如果骨量流失過多,骨骼會呈現中空疏鬆變得又脆又弱,成為「骨質疏鬆症」。平常中高齡骨鬆患者不會發現自己有骨鬆,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造成骨折,嚴重會引發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營養師朱瑞君教大家如何預防骨鬆。(圖/翻攝朱瑞君臉書)朱瑞君近日在臉書分享,「其實吃水果也可以達到強化骨的功能,特別是對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她也列出了4大水果,第一類是檸檬、柳橙、橘子,此水果富含檸檬酸,「鈣質在酸性環境下吸收率較高」,第二類是柑橘類、鳳梨、奇異果含有維生素C,「提高鈣質的吸收率,還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有助骨骼強化。」朱瑞君說,第三類是木瓜、芒果、番茄,該類水果有類胡蘿蔔素,「可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生存和骨吸收功能,並促進骨合成作用」,最後一類是香蕉、鳳梨、榴槤有鉀元素,「有助維持骨骼礦物質密度,降低骨質酥鬆危險。」
春節年假天天黏3C 補充葉黃素防黃斑部病變
春節連假出遊在外時,愛美女性總不忘擦防曬乳保護皮膚,但除了皮膚,靈魂之窗更需要防曬,尤其許多人假期時幾乎天天盯著3C用品,更讓眼睛陷於危機之中。科學家研究,當雙眼暴露在強烈的光照下,距離光源愈近、時間愈長,視網膜中小小5%的黃斑部就會受到傷害,光照愈強受傷越深。當然,藍光的來源不僅僅是太陽,像是回家吃飯就打開的電視、上班時需要長期注視的電腦,甚至是每天不離身的手機,都是高能量藍光的來源。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曾發布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指出,我們每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達了10.7小時,等於是一整天超過1/3的時間都在注視著藍光,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的安欣瑜醫師指出,人體中「黃斑部」含有大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能幫助中和抵擋光線強烈的能量子彈,形同左右護法,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黃斑部病變已經不再只是老年疾病,近10年來黃斑部病變40-50歲的病例增加3成,伴隨著眼部衰退或是營養攝取不足,頭號晶亮成分的葉黃素就不足夠達到防護作用。保護靈魂之窗,除了適當休憩外,及時給予正確、充足的葉黃素是維持晶亮感的最好方式。葉黃素屬於類胡蘿蔔素,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一種營養素,通常可以從綠色蔬菜(如菠菜、茼蒿、芥藍菜等)中攝取,而因為葉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並且助於過濾藍光,避免光線侵害。安欣瑜醫師表示,如果飲食無法均衡,就可考慮選擇保健品補充,挑選葉黃素保健品時,首先注意是否挑選通過專利認證以及國家認證第三方檢驗單位合格,其次建議選擇具有專利製程的游離型葉黃素,因為市面常見的酯化葉黃素帶有脂肪結構,需先經過消化酵素作用,分離脂肪酸後才能被吸收,而游離型葉黃素已預先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所以可直接被小腸吸收,吸收率較高。另外,葉黃素的劑量不是越高越好,每日6-10mg的量持續補充以及飲食均衡更為重要。另外,目前葉黃素保健品的選擇種類很多,有錠狀、膠囊、粉包、飲品及果凍等等,錠狀劑型是所有營養品中最普遍也最便利的劑型,製作過程需要將有效成分、賦形劑及黏著劑打成錠狀,打壓成型,有些外層還會有膜衣,能保護成分、控制在消化道分解的速度,對有些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可能會影響吸收效果。膠囊通常是兩片明膠外殼,將成分密封在裡面,在胃內崩解的速度比錠劑快。膠囊及錠劑穩定度較佳,但對於某些不愛吞服錠劑或膠囊的成年人會影響其吞服意願,而對於有些老人和小孩可能會造成吞嚥困難,果凍型態便適合這些族群,食用方便,且口感好,甚至可當作下午小點心,達到每日補充的目的。安欣瑜醫師提醒,葉黃素需要定期服用,兩週血液濃度會增加,但要到兩個月後,黃斑部的濃度才會有顯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