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眼藥水
」除草遭「微孢子蟲」寄生角膜感染! 醫叮嚀:2活動也要注意
林女士74歲,自述於10天前除草時,疑似有異物噴濺致右眼,導致右眼紅腫、異物感嚴重一個禮拜,前往北市聯醫眼科就醫時視力仍有0.8,而右眼角膜呈現微孢子蟲感染病灶,給予經驗性抗生素眼藥水治療,隨後進展至基質性角膜炎,後續使用抗黴菌眼藥水治療,恢復良好。微孢子蟲角膜炎 造成眼睛發紅、畏光及異物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林育葳指出,微孢子蟲是一種會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是真菌類。這類真菌大約有1,200種,會感染各種動物,而其中有15種與人類感染有關。一般微孢子蟲寄生於動物細胞內,而當沒有宿主時,會以孢子的型態存在土壤或水中,一旦眼睛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即可能罹患微孢子蟲角膜炎;因此常見導致眼睛感染方式是園藝、游泳、泡溫泉等。而眼部感染的症狀通常包括眼睛發紅、異物感、視力下降和畏光,會類似於急性結膜炎,但是治療截然不同,若貿然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反而會導致病情更嚴重。一般來說,眼部微孢子蟲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表現,健康的人群比較會出現間質性角膜炎,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例如愛滋病患者,更常只出現角結膜炎和上皮性角膜病變。感染角膜深層基質 嚴重恐需角膜移植林育葳說,目前有許多種方法來治療微孢子蟲角膜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微孢子蟲角結膜炎可能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許多病例無需治療即可痊癒。此外,絕大多數的微孢子蟲角膜炎是角膜表皮感染,在使用不含類固醇的抗生素藥水治療下,通常早期治療即可治癒,不太會影響視力。亦可用棉棒將受感染部位進行角膜上皮清創術,可成功治癒僅限於上皮的微孢子蟲感染。少數病患為角膜深層基質的感染,不易治療,嚴重時甚至需要角膜移植手術,才能去除微孢子蟲,視力預後也較差。而有些基質性角膜炎的病患使用抗黴菌藥物成功治療,這位病患也是在基質性角膜炎初期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園藝需有護眼觀念 避免土壤污水噴濺林育葳提醒民眾,處理園藝需有護眼的觀念,避免土壤污水噴濺眼睛;夏季游泳、冬季溫泉,也應注意水中含有感染源,避免入眼。
7旬婦除草染「微孢子蟲」眼腫10天 醫揭4症狀:游泳、泡溫泉當心
74歲的林姓婦人10天前除草時,疑似有異物噴濺致右眼,導致右眼紅腫、異物感嚴重1個禮拜,前往北市聯醫眼科就醫時視力仍有0.8,而右眼角膜呈現微孢子蟲感染病灶,給予經驗性抗生素眼藥水治療,隨後進展至基質性角膜炎,後續使用抗黴菌眼藥水治療,恢復良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林育葳指出,微孢子蟲是一種會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是真菌類。這類真菌大約有1,200種,會感染各種動物,而其中有15種與人類感染有關。一般微孢子蟲寄生於動物細胞內,而當沒有宿主時,會以孢子的型態存在土壤或水中,一旦眼睛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即可能罹患微孢子蟲角膜炎;因此常見導致眼睛感染方式是園藝、游泳、泡溫泉等。而眼部感染的症狀通常包括眼睛發紅、異物感、視力下降和畏光,會類似於急性結膜炎,但是治療截然不同,若貿然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反而會導致病情更嚴重。一般來說,眼部微孢子蟲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表現,健康的人群比較會出現間質性角膜炎,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例如愛滋病患者,更常只出現角結膜炎和上皮性角膜病變。林育葳說,目前有許多種方法來治療微孢子蟲角膜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微孢子蟲角結膜炎可能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許多病例無需治療即可痊癒。此外,絕大多數的微孢子蟲角膜炎是角膜表皮感染,在使用不含類固醇的抗生素藥水治療下,通常早期治療即可治癒,不太會影響視力。亦可用棉棒將受感染部位進行角膜上皮清創術,可成功治癒僅限於上皮的微孢子蟲感染。少數病患為角膜深層基質的感染,不易治療,嚴重時甚至需要角膜移植手術,才能去除微孢子蟲,視力預後也較差。而有些基質性角膜炎的病患使用抗黴菌藥物成功治療,這位病患也是在基質性角膜炎初期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效果良好。林育葳醫師提醒民眾,處理園藝需有護眼的觀念,避免土壤污水噴濺眼睛;夏季游泳、冬季溫泉,也應注意水中含有感染源,避免入眼。
醫療糾紛2/女童治療近視竟致失明 「做3件事」可避免醫病雙輸
一位9歲女童只是去診所治療近視,沒想到最後竟一眼失明!女童父母將醫師告上法院,2019年一審獲勝訴,醫師判賠近千萬元,全案仍在二審中,但愛女視力已無法挽回。「這是典型醫病雙輸局面!」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患者就診前先多做功課、醫師應告知風險、病歷要詳實紀錄,若當初做到這3件事,或許能避免憾事。案例中的女童,2013年因治療近視而到眼科診所就診,醫師建議她配戴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但女童配戴之後常常會眼睛癢、發炎,醫師因而開立含類固醇的眼藥水給女童,持續2年後,女童突然視力模糊,到大醫院檢查卻發現眼壓過高、慢性青光眼,左眼已經失明、右眼也只僅剩微弱視力。女童父母認為長期使用含類固醉的眼藥水可能會讓眼壓升高,但醫師卻沒有定期監測女童眼壓,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醫師則表示,每次回診都有檢查女童眼壓,也會叮囑含類固醇眼藥水只能點幾天、幾次,但承認沒有說明可能會導致失明。檢察官調查後,認為醫師沒有醫療過失,所以不起訴,女童父母決定直接向法院提出刑事、民事自訴,最後法官認為醫師未告知副作用,且病歷上沒有註明眼壓檢查,因此在2019年一審判決醫師業務過失致人重傷罪,處有期徒刑6個月,民事則須賠償903萬元。案經上訴,目前由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審理中。一位不具名的眼科醫師表示,「這個案例是典型的醫病雙輸局面!醫師被判刑,而且要賠償近千萬,就算再審翻案機會也不大;而女童雖然勝訴了,但失去的視力再也無法恢復。」這位醫師認為,被告醫師之所以會敗訴,最大的關鍵有兩點,第一是沒有盡到告知副作用的義務,第二是病歷上沒有眼壓檢查紀錄。「很多醫師認為如果講到失明,患者就會很恐懼,再加上覺得機率低,所以就選擇不講,這個案例就是提醒醫師『任何可能性』都要說明。」其次,被告醫師辯稱每次回診都有檢查眼壓,只是沒有寫入病歷,主張女童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青光眼造成失明。「這的確有可能發生,因為兒童青光眼的原因相當多,但如果醫師沒有詳細寫病歷,一旦發生事故,白紙黑字就一番兩瞪眼,因為沒辦法證明你有盡到檢查的責任。」植牙是牙科中最常出現醫療糾紛的項目,除了收費較高,也因為療程時間較長,專家建議民眾事前先做功課,再諮詢醫師意見,較能避免爭議。(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表示,民眾若想避免醫療糾紛,建議在就診之前要「多做功課」。「建議把療程分為前中後來思考,多了解其中的細節,有疑問就可在就診時跟醫師討論。另外,如果是屬於比較長期的治療,也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療意見,對自身會比較有保障。」吳奎彥說,以牙科中最常發生爭議的植牙為例,建議患者要先了解自己治療的需求是什麼?目前牙齒狀況是不是適合植牙?治療醫師在植牙領域是否有相關認證?植牙後的恢復期多長?以及最重要的,植牙費用如何收取?「醫療糾紛的原因,除了最常見的醫病專業落差之外,收費方式不清楚也是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以牙科為例,有許多療程都會預收款項,有些是合理範圍如假牙需要訂製材料,就可以預收款項,這部分是由衛生局來認定。」吳奎彥說,民眾在進行植牙或矯正這類較長時間的療程,一開始就要先想到前中後療程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例如自己可以長期在這邊看診嗎?醫師可以長期配合嗎?會不會有另一位醫師接手的可能性,以及先了解術後可能的狀況,例如植牙後有些人會出現縫隙問題,那植牙前就可以先諮詢醫師意見或後續作法。另外,近年來醫療院所為避免醫療糾紛,療程與手術相關的同意書往往寫得鉅細靡遺、長篇大論,醫療院所應該給患者充足的時間詳閱同意書,不該在手術或療程進行前才讓患者匆忙決定,這也是消費者該維護的自身權益。
70多歲翁被蜱蟲「緊咬眼球」 過來人揭:牠被夾出有輕微爆裂聲
阿根廷一名70多歲老翁日前眼睛不適就醫,在檢查期間被發現,有一隻蜱蟲(Tick)緊咬著他的眼球不放。醫師對此表示,此病的治療方式通常是麻醉眼部後用鑷子夾出蜱蟲,雖未透露老翁目前是否已痊癒,但有過來人指出,當蜱蟲被從眼睛夾出之際,會聽到「輕微的爆裂聲」。據英媒《每日郵報》報導,老翁就醫當下透露,自己的眼睛莫名發癢且紅腫,隨後醫師檢查發現,對方的眼睛內竟然有一隻蜱蟲正緊緊咬住眼白不放,導致組織周圍布滿血絲。相關畫面也被發布至TikTok,引起多名網友點閱。報導指出,醫師雖未透露老翁是否已痊癒,但治療此病通常是先麻醉眼部再用鑷子夾出蜱蟲。另據統計,蜱蟲在4月至9月最為活躍,造成美國每年約有3萬人不慎被叮咬,現蹤區域則以草地、灌木叢為主,還是萊姆病(Lyme disease)的帶原者;一旦寄生的宿主為人類,多半只在皮膚表面活動,若直接鑽入眼睛,就有可能導致視力損傷。醫師發現,有一隻蜱蟲緊咬著老翁的眼球不放,也造成組織周圍布滿血絲。(圖/翻攝自TikTok/@neuquencapitaltiktok)其實,美國肯塔基州一名電工普拉特(Chris Prater)2019年也曾被蜱蟲侵襲眼球,當時爬上梯子準備解開纏繞在樹上電線的他,雖有事先噴了驅蟲劑,工作結束後卻仍產生眼睛刺痛的症狀,沒多久同事便發現他的眼球上方似乎有一個「正在移動的斑點」,赴醫就被查出原來是一隻蜱蟲跑入眼睛。之後醫師利用鑷子將普拉特眼內的蜱蟲夾出,而普拉特對此表示,「當醫生將蜱蟲抓住並取出的時候,我有聽到輕微的爆裂聲。」隨後他就被叮囑按時服用抗生素和點類固醇眼藥水,如今視力未受影響。
虹彩炎合併高眼壓危象 中醫治療三個月眼壓降25%
50歲的陳先生(化名)抽菸30年,工作壓力大,容易失眠、飲食難節制,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三年前突然發現左眼視力模糊、 眩光,至眼科診所測量眼壓超過60mmHg,並伴有虹彩炎現象,醫師緊急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後來效果不佳,眼壓還在40 mmHg上下,再加入口服降眼壓藥物,才把眼壓降為28 mmHg,卻產生胸口、顏面、雙手麻木現象,趕緊停用口服藥,但是又怕停藥之後眼壓繼續升高,轉而尋求中醫治療。台南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醫師經過中醫三個月的調理,陳先生眼壓降為18mmHg,也改善了虹彩炎的症狀,同時避免了視神經萎縮的發生,本次的臨床案例被收錄刊登在台灣知名的《中西整合醫學雜誌》,同樣的治療方式也降低了許多患者的高眼壓現象。郭祐睿醫師指出,青光眼跟虹彩炎的患者在臨床為數很多,光是單一種疾病就很嚴重,因為青光眼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之一,高眼壓會壓迫視神經,導致視神經萎縮;虹彩炎則是虹膜組織發炎,有視物模糊、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症狀,會使用類固醇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但往往因為虹膜與水晶體反覆持續沾黏,而類固醇藥水會使眼壓上升,再度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嚴重傷害。不管是虹彩炎、青光眼、視神經萎縮,中醫都有相應的辨證跟判斷方法,除了常用的清熱活血、清利頭目風熱等方法,在臨床上搭配針灸治療,能維持一段時間的降眼壓效果。近來,郭祐睿醫師發現若是結合分子生物學跟免疫學的現代思路,注意抗發炎跟抗氧化的維持,療效會更好。例如加入眼球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鋅」,可以預防發炎及自由基產生,而含鋅成分的中藥,如:牡蠣、枸杞、何首烏、熟地等藥材,配合辨證並且努力點眼藥水,不但能順利降下眼壓,還可以預防視神經萎縮的發生。
三餐外食竟導致乾眼症 2大原因揭密
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乾眼症不奇怪,但3餐外食竟也會造成乾眼症,這就相當特別了!一位50多歲女士每天使用3C產品且工作長達12小時,加上工作繁忙,時常3餐外食及更年期荷爾蒙減少,出現紅眼、灼熱及眼皮浮腫等乾眼症狀,自行頻點人工淚液長達2年,直到出現雙眼灼熱疼痛、視力模糊,影響工作效率後才緊急就醫治療,經診視後發現其眼瞼邊緣有新生血管,角膜破皮,透過眼表面干涉儀發現,眨眼時眼皮經常不完全閉合,等致瞼板腺膨大或萎縮,診斷為瞼板腺功能障礙,經由熱脈動加熱按摩眼瞼、眼藥水及口服抗發炎藥物治療,並配合眨眼訓練後,眼睛不再腫脹、疼痛,也恢復正常視力。乾眼症是因眼睛乾燥缺水、淚液不足(缺水性)或是過度蒸發(缺油性),使得淚液滲透壓變高並引起發炎反應,最終造成眼表損害、眼睛不適及視力不穩定。國泰綜合醫院眼科杜培寧醫師指出,造成乾眼症的原因除3C產品使用的增加外,年紀老化(40-50歲以上)、女性更年期荷爾蒙失調及服用抗組織胺、精神和神經科藥物等也都會造成。此外,經常外食也是導致乾眼症的原因,因外食飲食不均衡,容易缺乏維他命A、C、E等抗氧化護眼營養素,加上外食多油膩,高脂攝取會干擾人體在必須脂肪酸的利用與代謝導致乾眼症。上述這名女士就是因高度使用3C產品、更年期及3餐外食,眨眼時眼皮常不完全閉合,導致乾眼症加劇之典型個案。杜培寧醫師指出,傳統乾眼症檢查為使用試紙進行淚液分泌試驗,只能檢查淚水分泌量是否不足,但乾眼症患者高達8成伴隨瞼板腺功能障礙,因此,傳統檢查容易低估乾眼症的發生機率,僅使用人工淚水或其他消炎藥水達到症狀緩解,卻無法針對瞼板腺功能障礙達到根本治療目的。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近年可透過眼表面干涉儀測量眼表的脂質層厚度是否變薄、眨眼次數是否正常及閉合不全的頻率及利用紅外線掃描瞼板腺的型態是否擴張或萎縮,達到良好的診斷效果,並對症治療。若檢測出有瞼板腺功能障礙,治療可分保守治療包含:早晚眼瞼熱敷以軟化阻塞的瞼板腺,並配合眨眼訓練;藥物治療包含:人工淚液、自體血清眼藥水、亦可口服四環黴素衍生物、使用免疫調節眼藥水或搭配類固醇眼藥水。近年來發展的熱脈動治療儀,經由12分鐘的眼瞼內加熱和眼瞼外的脈動式擠壓,可將長期阻塞的瞼脂融化排出以疏通瞼板腺,恢復瞼板腺正常的瞼脂性狀與功能,根據研究指出治療效果可達9個月至1年。杜培寧醫師呼籲,預防乾眼症應減少高脂攝取,可多補充魚油等Omega-3食物與維他命A、C、E等抗氧化物,注意室內空調風扇勿正對眼,避免過度用眼,建議每用眼40-50分鐘就要休息5-10分鐘,用眼時眨眼頻率1分鐘不得少於6次,並可於早晚熱敷眼瞼各5-10分鐘,溫度建議攝氏40-45度左右,可舒緩瞼板腺功能,減少阻塞。
女童遇庸醫視力全毀 診所與醫師判賠903萬
台北市1名9歲女童,因近視前往眼科診所求診,在告知配戴角膜塑型片後眼睛不適後,醫師開出類固醇眼藥水讓女童點用,卻未告知有失明風險,更未追蹤眼壓,造成女童長期眼壓過高、青光眼,進而導致左眼失明,案經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宣判眼科診所和醫師均需擔負責任共賠償903萬多元。全案仍可上訴。被害女童父母主張,女童於2013年2月15日因近視到眼科診所求診,但醫師診療後鼓吹他們自費接受「角膜塑型術」,要求購買夜戴型角膜塑型隱形眼鏡,於是女童開始配戴角膜塑型片,但配戴後雙眼不舒服,出現紅腫、癢、痛等症狀,回診時醫師卻囑咐繼續配戴,且持續開出類固醇眼藥水讓女童點用以改善眼睛不適。2年過後,女童於2015年2月,因左眼逐漸看不到,到台大醫院掛急診,經診斷因眼壓長期過高,還有青光眼,造成視神經受損,左眼完全喪失視力,右眼視野僅剩4分之1、視力0.16。北院審理時,被告的眼科診所和醫師均抗辯沒有疏失,還說不能排除是病患未遵照醫囑使用眼藥水。法官認為,藥物仿單上有註明長期使用會導致眼壓升高、青光眼、視神經受損等,依診所處方收據,醫師2年來共開出22次類固醇眼藥水,處方收據卻沒有任何警語或副作用說明,若醫師有告知風險,父母愛女心切,豈有可能任意讓女童長期點眼藥水,認定醫師未盡告知義務。法官指出,女童診所病歷,完全沒有檢測眼壓紀錄,明顯違反醫療常規,認定醫師和診所有醫療過失,判決得應賠償女童803萬多元、女童父母各50萬,合計903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