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益財
」 台驊 顏益財柯文哲糟了!「im.B」承審法官許芳瑜再中籤承審 滿手大案量刑不手軟
台北地院26日下午2點舉行柯文哲等人所涉貪污案公開抽籤分案,由重大金融犯罪專庭法官許芳瑜中籤,合議庭審判長為江俊彥、陪席法官楊世賢。許芳瑜今年審理im.B詐騙案做一審判決,重判主嫌曾耀鋒有期徒刑16年6月,而審判長江俊彥也審理過多起重大案件,包括史上最大詐貸案「潤寅案」,對主嫌楊文虎、王音之夫婦分別判處26年、28年徒刑。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依《貪污治罪條例》收賄、圖利及公益侵占、背信等多項大罪起訴,全案上午中午移送台北地院審理後,北院認定該案為重大貪污且涉及洗錢的金融案件,因此決定由重金庭審理,台北地院下午2點於五樓法官研究室公開抽籤,由重金庭庭長吳承學從8位法官中,公開抽出衛股法官許芳瑜為受命法官,審判長為江俊彥、陪席法官則為楊世賢。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司法官52期的許芳瑜2022年加入重金庭,案運「奇佳」、屢中大案,審過3位律師以不實見證文件護航吸金案,退休刑警吸金6.5億元案。2023年,許芳瑜中籤審理曾耀鋒等人所涉im.B吸金案,密集審理1年將30多名被告陸續判決,期間又經手多件矚目金融案件,包括朱國榮松崗炒股案,在朱逃亡被通緝後,裁定沒收1億元保證金,把朱的林姓女密友判刑4年,又將涉嫌接受貸款客戶招待出國打小白球的兆豐金控前董事長蔡友才,依《銀行法》判刑6月。外型嬌小纖秀的許芳瑜,說話輕聲細語但是非分明,條理相當嚴謹,當她開庭淡淡說出語意很重的質疑,常讓被告與律師不知如何接招,就算想企圖狡辯也很難甩開她追問,量刑更不手軟,頗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風格,審理光電業者吸金上億元,她重判首腦12年徒刑,審理林冠百掏空德信證券案,她判林4年2月徒刑。許芳瑜目前仍有滿手大案待消化,包括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在台肥董事長任內所涉違規放貸案、昌軒建設總經理向可立涉收遠雄建設4億回扣案、百富環球公司涉吸金逾180億元案,11月底她剛審結「航海王」台驊公司前董事長顏益財所涉內線交易案,判刑1年11月,另洗錢罪判刑6月、得易科罰金,均緩刑3年。至於合議庭審判長江俊彥是司法官學院39期結業,也是資深的金融庭審判長,他審理過許多重大矚目案件,審過藝人夏于喬父親夏世紘等富南斯集團成員吸金案,判夏世紘2年4月徒刑,另審理利用勞動基金炒股的勞動部前組長游迺文,依《證券交易法》判刑9年;將非法銷售境外澳豐基金的兆富公司負責人曾奎銘,判刑2年3月,涉及投資詐欺的「華爾街女神」陳莉婷,也被江的合議庭判刑3年。除此之外,還包括白狼案、潤寅案等。江俊彥訴訟指揮常直接闡明案情主要爭點,要被告和律師仔細評估抗辯策略的利弊得失、想清楚再說,庭訊不太容許失焦又漫長的陳述,他還曾命被告必須出庭聆判,用意是打算預防性羈押被重判的被告防逃,但因檢方沒聲請而作罷。另外,陪席法官為55期楊世賢,2024年8月底才加入重金庭、成為江俊彥的庭員,曾審保母虐死6個月大男嬰,判刑9年,審理媒體人彭文正告前總統蔡英文的律師涉嫌妨害名譽,裁定駁回彭的自訴,也曾審老翁不堪長照壓力、親手悶死病妻所涉殺人案,以情堪憫恕為由減刑輕判2年6月徒刑。包括「雞排妹」鄭采勻上網公開網紅陳沂手機門號個資案,也是楊世賢調任重金庭之前所審理,判鄭4月徒刑,另審理資策會告新竹市長高虹安涉犯《著作權法》一案,以資策會提告逾期為由裁定自訴不受理,目前經手的大案包括「台版地面師」律師蔡鴻燊等人所涉貪污案。根據吳承學表示,法院收到案件分為一般案件或金融案件,一般案件原則上是電腦抽籤,或者是經過院長核定的重大矚目案件才會用人工抽籤,如果是金融案件一律都是人工抽籤。吳承學指出,柯文哲案是分為金融案件,金融案件有4大類,包括涉及《銀行法》、《證交法》等金融十法案件,以及被害法益達1億元以上案件,還有涉嫌貪瀆加上洗錢的案件,或者院長核定者,而柯文哲案起訴法條包括《貪污治罪條例》與《洗錢防制法》,所以是屬於涉嫌貪污加洗錢的金融案。吳承學說明,柯文哲案洗錢、公益侵占的金額未達1億元,所以本件不是分「金重訴」字案,而是「金訴」案。
「最懂海的男人」顏益財辭任台驊控股董事長 以創辦人身份繼續支持集團
「最懂海的男人」有新頭銜了!台驊控股董事長顏益財7日主動辭任董事長暨董事職務,並將以「創辦人」身份繼續支持集團長遠發展,董事長一職將由張立秋接任,其擁有豐富金融管理經驗,並且擅長財務規劃和市場分析,能為控股融資、資本結構優化等領域提供支持。台驊控股也將在2024年12月2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顏益財在疫情期間以一句「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看多航運股,加上投資航運股的精準眼光,被股民譽為「最懂海的男人」,他自1984年創立台驊以來,帶領集團穩步成長,在拓展海外市場、垂直整合併購優化事業體、開發創新業務項目及推動上市計畫等方面取得多項重大成就,為台驊集團奠定了穩健基礎。轉任創辦人後,顏益財將繼續以其深厚的經驗和前瞻遠見,協助指導集團長期發展策略,確保其核心價值和品牌願景得以延續,並在穩定經營的基礎上持續推動創新與成長。他的持續參與將為集團在擴展和多元化創新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建立穩固的企業文化和長期目標,使集團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其領先地位。台驊表示,在創辦人的新身份下,顏益財仍然肩負台驊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重責,繼續致力於推動公司在國際物流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及全球業務佈局,確保業務穩健發展並加強競爭優勢。台驊控股將由張立秋接任董事長一職,其擁有豐富金融管理經驗,並且擅長財務規劃和市場分析,能為控股融資、資本結構優化等領域提供支持。此外,張立秋先生的企業整合與跨部門協作專長,以及其在全球市場的洞察力,將幫助公司在國際市場中布局新機會,提升財務穩定性和風險管控。此次人事變動展現了公司未來對經營模式多元化上的長遠規劃,並有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台驊表示,創辦人顏益財與新任董事長張立秋的合作,將發揮各自的專長,攜手為台驊集團在各關鍵領域帶來顯著的成長,有助於在全球市場中立足,並確保集團能在穩定的領導下開創新事業版圖,推動公司業務成長,以持續提升員工信心與股東價值。
獲利近200萬元!「航海王」台驊投控董座顏益財涉內線交易 500萬元交保
被稱為「航海王」的台驊國際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顏益財,驚傳涉入內線交易疑雲!顏男因2020年大聯大公司宣布收購台驊普通股的利多訊息公布前後,以親友、員工為人頭進場買賣台驊股票,估計獲利近200萬元,涉嫌內線交易,台北地檢署12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搜索顏男住處及辦公室等10處地點,並以被告身分約談顏男共9人。檢察官訊後13日凌晨諭令顏益財交保500萬元、董事許俊輝交保200萬元,2人均遭限制出境、出海;另5人各以10萬、30萬元交保,其餘請回。遭檢調約談的顏益財,是業界聞人,他縱橫海運界超過40年,不只包下「海空陸鐵倉」的物流解方,更早在2017年就買進陽明、他因台驊投控因長期持有陽明、長榮等航運股,身價暴漲,各界尊稱他為「真正的航海王」。顏男涉嫌內線交易遭檢調約談,消息震憾業界。2020年5月28日,台驊投控發布重大訊息,指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購台驊公司普通股5至20%。調查局獲報,指台驊董事長顏益財在公司重大訊息公布前後的股票禁止交易期間,為掩飾股票交易,以親友、員工為人頭進場買賣台驊股票,估計不法獲利近200萬元,涉嫌內線交易。調查局懷疑,顏益財涉犯《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嫌,報請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偵辦,北檢今指揮台北市調查處兵分10路搜索,並以被告身分約談顏男共9人。
紅海危機航運股價掀亂流 網友喊買法人滅火兩樣情
紅海緊張局勢升溫,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再度暫停行經紅海,國際運費預計持續大漲,近期海運股交易熱絡,包括長榮 (2603) 和陽明 (2609) 周漲13%,台驊投控 (2636) 周漲11%,網友熱議會成為「大排長榮2.0」的「隨便買隨便賺」戲碼,然而法人和投顧都相對保守,認為短期過熱、引發獲利了結賣壓,股價恐劇烈震盪,要投資人冷靜以待。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無視美方警告,持續引發騷動,航商調度使美國線貨量增加,也推升缺櫃、運費調漲等問題,長榮5日收在162.5元、漲0.93%,陽明收58元、漲幅1.22%,萬海(2615)收57.9元,漲幅1.58%。法人認為近期海運業硝煙四起、充滿變數,獲利先落袋為安。數據顯示,截至1月5日,長榮股東人數降至33.96萬人,為2年半新低,單周跳船10533戶,其中零股人數降至19.98萬戶、減少2229戶,不過200張以上至400張持股大戶反而增加13人至221戶、400張以上至600張大戶增7人至84戶,千張以上大戶另增1人至193戶。陽明的股東人數降至40.19萬人,較前一周減少1萬多戶,創10個月新低;不過持股千張以上大戶增加8人至169戶,散戶與大戶明顯不同調。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日前表示,展望2024年海運業,會受五大變數影響,包括地緣政治、氣候變遷、通膨降息、油價波動、環保新規等,其中地緣政治是最大變數,包括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其中以哈戰爭引發紅海危機頗受關注,隨著各國巡航艦隊開始行動,對運價、股價的影響,應屬短期效應。顏益財認為,在1月底、農曆年前,貨櫃海運運價恐難降溫、但漲幅有限,後續運價要觀察農曆年後,國際情勢與歐美訂單狀況。長期而言,對海運業來說,要看通膨和利率是否下降,需求才會回溫。
最懂海的男人出手! 台驊封關前處分「這2檔」入袋近億元
台驊投控(2636)董事長顏益財被網友視為「最懂海的男人」,日前操作海運股令外界感到佩服。台驊周五(29日)公告,繼日前斥資購入長榮(2603)股票後,洽逢紅海危機、運價上漲,航運股股價連飆數日,處分長榮、陽明(2609)分別2600、6075張股票,總計獲利9967萬元、逼近1億元。台驊公告自9月15日至12月29日期間,處分長榮海運2600張股票,每股平均價格134.4元計算,總交易金額達3.49億元,處分利益5420.4萬元;而12月11日至12月29日也處分陽明海運6075張股票,每股平均價格47.73元,交易總金額達2.89億元,處分利益為4546.9萬元。短短不到4個月,台驊波段操作進出海運雙雄獲利逼近1億元。台驊說明,處分貨櫃雙雄之舉,主要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其中,處分的陽明都是已經配息過後的股票。不過有法人指出,台驊此次精準進出場航運股的時機,再次令外界感到佩服,至於是否再次被投資大眾解讀為看壞海運前景,有待市場反應。長榮29日封關價小幅上漲0.35%來到143.5元,陽明則小幅下跌1.16%至51.3元。
永豐餘金雞母上市1/連台驊顏益財都是永道射頻大股東 KY股上市每股70元釋股競拍
百年造紙龍頭永豐餘(1907)旗下元太(8069)靠著「電子紙」今年大發威,上櫃十五年股價一度衝上255元,集團另一專注無線射頻電子標籤RFID的永道-KY(6863),11月30日獲證交所審議許可上市,再受市場關注,全球快時尚及超商相繼採用RFID後,這支由48歲掌舵手何奕達孵出小金雞即將大爆發。「現在到Uniqlo優衣庫、Decathlon迪卡儂購物,可將一籃子內商品整批結帳付款,不再一件件掃條碼,開車時以ETC通過收費站,拿悠遊卡搭捷運公車等,這些都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早已深入大家生活中。」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副祕書長羅中豪博士告訴CTWANT記者。目前全球採用RFID電子標籤,除了Uniqlo、Decathlon,還有Walmart沃爾瑪、Unilever聯合利華、東方航空等知名品牌,以及宣布2025年全面採用RFID的日本7-ELEVEN超商,都是永道射頻的客戶。Uniqlo等服飾品牌為永道射頻RFID電子標籤客戶。(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永道射頻三廠銷售量從2019年19.57億枚,增加到去年25.7億枚在全球市占率13~14%,2022年度前三季稅前純益3.3億元,已超過2021年3.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03元。這次IPO備受矚目,由永豐餘投控子公司YFYGlobal釋出持有永道-KY記名式普通股1萬100張,占永道-KY股權15.29%,以每股70元為釋股底價透過承銷券商洽策略投資人競價拍賣。而被股民封上「真正的航海王」的台驊控股董事長顏益財,也是永道射頻大股東之一,個人和公司各持股0.58%。永豐餘靠著電子紙及電子標籤,分別立足世界一哥及二哥,並非一蹴可幾。「三十多年前何壽川就思考著永豐餘的轉型,隨著兒子何奕達進入永豐餘,父子攜手併進,從『紙』的材料『紙漿』出發,擴散延伸到衛生紙、包裝紙盒、電子標籤、電子紙書等技術,囊括產業上中下游。」一位RFID同業人士說。為了轉型大業,何壽川領著兒子加入永豐餘是創始成員之一的時代基金會,與美國產學交流新知,因而發現RFID的機會,何奕達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讀書時便投入RFID研究,協助永豐餘成為第一個投入RFID的亞洲企業。何奕達原打算創業,在父親勸說下2003年返台,隔年於永豐餘大陸工紙生產大本營揚州市成立「永道射頻」,為元太科技在英屬開曼群島對大陸投資之轉投資公司(後售予永豐餘設在荷蘭的孫公司YFY RFID)。「永道射頻是全球最早進入RFID電子標籤行業的企業之一,2004年11月東京召開的智能標籤亞洲大會中,時任永豐餘副總裁何奕達就受邀演講RFID對包裝工業未來的衝擊與大中華區市場技術展望,與美英、澳洲、日韓香港新加坡印度等業內分享看法,當年他30歲。」一名RFID業界人士說。永道射頻以「紙」為載體發展RFID電子標籤,應用於服飾、電商零售業等。(圖/翻攝永豐餘官網)何為RFID?羅中豪博士解釋,通常是由感應器(Reader)和RFID標籤Tag所組成的系統,其運作的原理是利用感應器發射無線電波,觸動感應範圍內的RFID標籤,藉由電磁感應產生電流,供應RFID標籤上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波回應感應器。CTWANT調查,RFID能夠廣泛應用於服飾、零售界,起因是2005年Walmart沃爾瑪掀起這一波供應銷售管理系統改革;後來,大陸電商、零售及物聯網大量運用RFID,擴展到火車、機票到白酒、普洱茶餅防偽標籤等,不僅便於消費者迅速結帳,業者也可即時盤點庫存,並可做產品溯源、生產履歷到產品電子身分證等。「大約五、六年前,荷蘭有一家公司就研發出細如頭髮的天線做RFID載體,永道射頻是利用『紙』載體做電子標籤,降低面積與重量,應是永道射頻的最大優勢。」羅中豪博士說。這家由何奕達親自領軍的永道射頻,生產基地以揚州為主設有兩間廠房,台灣有一間土城廠,年產電子標籤合計約30億枚,台灣土城廠則約占10億枚。「他們父子檔一位是工程師教授性格企業家,一位是有著商業敏感高的企業經營特質」一位業內觀察永豐餘投控永續學院院長何壽川、永道射頻董事長何奕達父子的高層說,「他們比一般企業家更能花時間蹲點等待,是百年企業的優勢。」
減資行情失靈? 長榮19日復牌重挫9元陷180元保衛戰
貨櫃股今日齊挫,長榮(2603)今年股東會通過減資6成,每股退回現金6元,9月6日最後交易日股價收盤上漲0.8元或1%,收在80.8元,到9月16日停止交易。今(19)日新股重新掛牌交易,早盤以185.5元開出,下跌1.5元,盤中跌幅逾3%。復牌首日,減資行情失靈,不僅沒有噴還一度重挫9元,跌至最低178元,失守180元整數大關。同時亦拖累同類股陽明(2609)、萬海(2615)連袂重挫逾4%,成為今早盤面走勢最弱的類股。台股早盤開高走低,各類股中僅鋼鐵股、水泥股、電器電纜股表現抗跌,唯航運股最弱勢,陽明(2609)以72元開低後一度下滑至69.5元,盤中跌幅4.21%,萬海(2615)以79.5元開低,一度下滑至76.6元,盤中跌幅3.84%;盤面上以嘉里大榮(2608)、漢翔(2634)、華航(2610)表現較抗跌。根據本土法人最新報告,預估長榮減資後今明年EPS各164.16元、52.04元,按照每股淨值約266元、253元,目標價177元,每股均價127元。長榮上半年每股純益38.49元,法人估在減資後今年每股純益將大幅成長,甚至挑戰百元大關。不過,隨著旺季進入尾聲,市場對未來半年海運景氣普遍看淡,例如中國大陸放十一長假,出貨量還會減少;10月下半月貨量是否開始回升,亦即耶誕節、春節前的小出貨潮,都將是長榮減資後重新掛牌的最大挑戰。儘管市場認為長榮減資股價淨值比來到歷史低點,但在長榮停牌期間,同為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萬海卻逆勢上漲4~5%,有利今早的減資行情表現。有「航海王」之稱的台驊董座顏益財也表示,2年長期投資獲利看3成,但跑短線的今年很難賺錢,且海運貨運旺季確實沒有出現報復性需求。
不迷信大客戶 台驊避開惡性殺價 航向獲利
台驊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顏益財指出,貨櫃船公司過去十年因為追求船舶大型,導致市場船噸過剩,陷入惡性競爭,2020年在疫情壓力下,已學會以量制價;而台驊以海空運承攬35年經驗,學會分散風險,不迷信大客戶,透過一點一滴的耕耘,建立上萬家往來客戶,拉高公司的毛利率。顏益財分析,過去十年船公司迷失在壓低成本所進行的船隻大型化策略,每家都想以規模取勝,結果造成市場船噸嚴重過剩,陷入惡性競爭,船公司長時間在成本以下經營。經過倒閉與整併,船公司都已經學乖了,出現了大者恆大現象,全球五大貨櫃公司的運力超過全球運力的六成四。貨櫃船公司組成三大海運聯盟,這些聯盟合約一簽十年,也展開以量制價的行動,形成半壟斷的狀態。疫情嚴重,貨櫃船公司能夠守住運價,就是靠減班、減供給而來,估計2020年內市場不會再出現成本以下的運價。寧棄長期標案 避免壓低運價顏益財表示,台驊投控則是學會分散風險與不迷信大客戶,大客戶會帶來高營收,但卻不會有高獲利,台驊做的標案很少,因為標案會壓低運價。集團旗下子公司有一家合作多年的大企業,這家企業三年前提出簽三年約的要求,但因運價偏低,公司最後決定放棄,如果那份約簽下去,將會為公司帶來不少虧損。和客戶簽長約,公司原則上僅約一成貨載鎖定運價,其餘採取隨行就市原則,以降低營運風險,公司願意辛苦一點,努力耕耘中小型客戶,這些客戶雖然貨量不大,卻可以讓公司的毛利提高。台驊今年因為疫情,海空運價大漲以至於毛利率降到16.5%,疫情前都有17~18%的水平。多元化也是公司分散風險,拉高毛利的重要策略。經營海空運承攬業務,像近洋線空運價差僅約8%到10%,台驊透過報關、倉儲、物流、揀配包裝等多元化服務經營大陸的內貿物流,毛利率可拉高到二成至二成五。經營中歐鐵路 本季業績喊衝台驊經營中歐鐵路已進入第六年,該鐵路運價、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1/3,運輸成本不到空運一半,今年也因為疫情讓海轉鐵、空轉鐵貨量都大幅成長。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網站消息,上半年中歐班列合計開行5,122列,年增36%,到7月底為止,已經開出8,000列,大幅超出原先估計2020年度5,000列的目標,8月開行1,247列再創歷史新高,而台驊是國內攬貨業唯一長期簽約包艙經營的公司。台驊第二季中歐鐵路貨量較2019年同期成長兩倍、營收成長87%,毛利大增113%,估計第三季台驊中歐鐵路攬貨業務將持續成長。長期在大陸發展,顏益財謹守一切根據當地法規走的原則,他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不要假會(台語),要在地化,現在台驊在大陸每一站的總經理都是當地人。」提供金融服務 掌握物權優勢台驊2019年第二季開始在大陸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在貨運委運期間,以掌握「物權」優勢,在貨物運送期間提供中小企業應收帳款融資、或代墊報關費等服務客戶短期貸款,由於大陸資金融通利差大,可賺取4~5%淨利差,公司撥款人民幣5千萬供借貸,只要周轉六次就做到3億的借貸,這項業務台驊以非常謹慎的態度慎選有信譽的客戶,等疫情結束後,將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因應中美貿易戰,台驊積極拓展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市場業務,第二季台灣及東亞地區營收分別成長24%及11%,由於東南亞多數國家疫情已控制並恢復正常上班,估計第三季東亞地區業務成長將優於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