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式裝置
」 蘋果 元宇宙 Vision Pro Meta美股飆高蘋果AI亮相反跌近2% 外媒:「11年來發表會後最大跌幅」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發表會在11日凌晨舉行,推出他們最新的AI人工智慧技術,然而投資人不太捧場,在美股四大指數齊步收紅的同時,蘋果股價卻跌1.9%,被美國媒體稱為11年來、歷屆發表會後最糟糕的表現。道瓊工業指數收在38868.04點、漲0.18%;標普500指數收在5360.79點、漲0.26%;那斯達克指數收在17192.53點、漲0.35%;費城半導體指數收在5362.40點、漲1.42%。標普與那指收盤都締造新高紀錄。近期在台灣掀起黃仁勳旋風的輝達,面臨拆股生效後首個交易日,盤初跌3.2%後轉漲,盤中最高觸及123.1美元,終場收報121.79美元,漲幅0.75%。而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登場,公布了備受矚目的AI領域,將適用於iPhone、Mac、由ChatGPT-4o驅動的AI平台 Apple Intelligence,以及公布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的新版本操作系統VisionOS 2,使用AI將普通照片轉換為與Vision Pro相容的空間照片,並宣布Vision Pro也將自本月28日起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上市。但蘋果AI戰略未能驚艷市場,使其股價收低1.91%,收在每股193.12美元,盤中更一度狂跌4.5%。《華爾街日報》表示,這個走勢已刷新2016年WWDC開幕當天1.5%的跌幅。外媒認為,這次發表會中的智能協助場景很不錯,但並非所有功能都有顛覆性,有待開發者發掘;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認為,長期來看,正向看待Apple對AI的投資有助於硬體換機潮與服務業務,但短期內可能不容易看到AI對營收與利潤有顯著幫助。
造車計畫停止庫克賣股進帳10億元 蘋果傳跨足居家機器人
日前蘋果(Apple)決定宣布終止長達10年的電動車開發計畫,不過根據《彭博社》報導,蘋果的團隊正秘密開發家用機器人「Personal Robot」。電動車開發計畫停止以後,蘋果試圖拓展iPhone以外更能夠創造營收的項目,不過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距離獲利還有一段路要走,因此傳將跨到家用機器人領域,只是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最後是否會正式上市還不確定。匿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蘋果目前推進的項目有2種,包含居家機器人及桌上型家用設備,前者用於在家中移動,提供居家服務;後者則固定在桌上,不過可透過機器人技術移動顯示角度、方向。在造車計畫及智慧手錶螢幕Micro LED計畫中止以後,蘋果向加州提交8份不同的裁員報告,報告顯示共有超過600名員工遭解僱,其中有87名與智慧手錶螢幕研發有關,而其他則是汽車項目部門。同時,蘋果位於加州聖克拉拉與研發汽車相關的約371名員工被解雇,而其他相關部門員工則調往其他團隊,包含AI及家用機器人,外界也猜測,之後蘋果將把重心轉移至這兩塊領域。對此傳言,蘋果發言人拒絕回應。同時,蘋果高層近期頻拋售股票也引發外界關注,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本週合計出售19.64萬股公司股票,價值超過3,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
蘋果Vision Pro開賣11萬元起跳瞬間售罄! 今年出貨上看60萬台
蘋果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於美國時間周五(19日)正式開售!晚上九點才開售五分鐘,就擠爆伺服器,預售半小時實體店面直接售罄。有機構預估2024年Vision Pro出貨量有望上看50至60萬台,較原市場預估銷售量多出五成。預計2月2日上市,提供256GB、512GB、1TB三種容量,售價分別為3499、3699、3899元(約新台幣11萬、11.6萬、12.3萬元)。蘋果Vision Pro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消費電子設備,為了這一天,蘋果整個團隊籌劃了7年之久。正如庫克所稱,這將開啓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時代,足見Vision Pro對所有人來說意義非凡。隨著預購開始,庫克發佈了影片展示了一台Vision Pro是怎樣生產出來的,與此同時,蘋果還發了長達9分鐘的官方演示,教你如何使用Vision Pro。據TrendForce表示,Vision Pro是Apple 擴大虛擬頭戴裝置市場規模的重要布局,同時也可藉該產品躋身VR/AR市場,成為技術創新的先驅。若首購熱烈,預估2024年Vision Pro出貨量有機會達50至60萬台。Apple Vision Pro配備一對高解析度的micro-OLED顯示器,支援2300萬畫素、廣色域、高動態範圍與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可以讓用戶通過錶盤在VR和AR之間自由切換。在查看「空間」影片時,甚至可以移動身體從不同角度觀看,彷彿身臨其境一般。當用戶正沉浸時,只要把頭轉向說話的人,就能立刻看到並實現交流。生產力方面,不僅可以直接在Vision Pro上體驗超大的工作空間。而且,它還可以把電腦的顯示器瞬間變成一個巨型螢幕。當然,這個價值3500美元的設備,修起來一點都不便宜。僅僅是更換前玻璃面板,就需要支付799美元;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壞,費用更是高達2399美元。不過,對於購買了AppleCare+的用戶來說,只需要299美元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天網上已經不斷有人實測體驗過,目前最曝出的最大問題,就是裝置的重量太重,讓人頭疼。畢竟主機的重量就已達600 g,而這還沒算上353g的外掛電池。國外知名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就曾吐槽說,「Vision Pro什麼都好,顯示螢幕很棒、眼動追蹤簡直像魔法一般未來感十足,還有一些很酷的應用,非常有沉浸感,但是就是太重了。」其實之前就有人表示重量將是Vision Pro的最重大的問題。此前在聽到大家反饋後,蘋果已經將頭部的單綁帶改成了雙綁帶,但隨著佩戴時間加長,仍然會讓不少用戶感到頭疼。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的記者寫道,自己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發現,Vision Pro跟Meta Quest等VR頭戴顯示器沒有什麼顯著的不同,而一旦戴上它,就感覺「它坐在了你的頭上」。
iPhone 15 Pro釋出「空間影片」新功能 蘋果為明年上市Vision Pro暖身
蘋果於6月的WWDC 23開發者大會發表首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預計將於明年年初正式發售。近日據外媒MacRumors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蘋果正著手開發第二代Vision Pro,預定2025年進入正式產品驗證階段,發表時間可能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據報導指出,第二代Vision Pro的定位會較為平價,目前仍處於開發階段,內部開發代號為「Project Alaska」。且在外觀造型變動不大,主要變化是在硬體規格,首先是喇叭孔與固定綁帶將採用更加平坦、簡約的設計,以便大量生產,而第二代Vision Pro也會有專用電池配件組,但電量規格仍是未知數。第二代可能會採用兩片microOLED螢幕,同時還會搭載1個TrueDepth深度感測鏡頭、4個Computer vision(電腦視覺)鏡頭、2個RGB鏡頭、2個低光紅外線照明器、半自動瞳距(IPD)調整、環境光感測器、指南針、磁力計、加速度計、陀螺儀等。此外,蘋果稍早釋出最新iOS 17.2 Beta 2測試版,其中最顯著的亮點為iPhone 15 Pro、Pro Max兩款機型,新增空間影片拍攝的功能。據了解,空間影片需搭配Vision Pro使用,才能享受沈浸式的3D效果體驗。外媒報導,蘋果公司已邀請多家媒體體驗空間影片拍攝功能。有記者反饋,「我看著一盤壽司在我面前製作,廚師能一邊工作一邊和我說話。它看起來非常逼真」;另有記者指出,這可能是蘋果Vision Pro的「殺手級應用」,並表示,「如果你還未擁有Vision Pro,空間片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應用。」分析師指出,針對空間影片拍攝,該功能有望進一步擴展VR的使用場景。在過往的VR的應用場景中,內容多為電影、遊戲等,當VR拍攝功能嵌入手機,設備與技術將不再是限制大眾生產VR內容的門檻,更多使用者生成內容(UGC)有望豐富應用場景,拓展VR受眾。有證券公司近期發佈研報指出,Meta每年在元宇宙領域投入超過140億美金,疊加其AI領域大模型Llama 2開發經驗。隨著AIGC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出現,極大的降低了3D內容的製作門檻,提高製作效率,AI的發展將推動VR/MR設備進入成熟快車道。
放棄了!知情人士爆料 Meta將裁元宇宙部門
Meta在上月27日在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才剛推出新一代的頭戴式裝置Quest 3,近日知情人士卻向外媒爆料,元宇宙部門即將裁員,該團隊主要在研究客製化晶片。據《路透社》報導,Meta內部討論論壇3日的一篇文章,和員工通報了裁員訊息。一位消息人士稱,貼文說在4日清晨前會收到公司相關通知。對此,Meta發言人拒絕回應,目前也無法確定元宇宙「臉書靈活晶片團隊」(FAST)的裁員程度。男子試用Meta Quest 3。如果削減幅度很大,可能會阻礙執行長祖克柏的開發項目,元宇宙項目旨在建立虛擬實境產品,讓人們進入沉浸式虛擬世界。祖克柏表示,他們將重定義AR眼鏡技術。據了解,FAST部門有600名員工,致力於開發客製化晶片,讓Meta 的設備能夠獨立執行任務且有效運行,也讓它跟新興AR/VR市場的其他裝備有所區隔。Meta在上周的年度開發者大會,發布了最新頭戴式裝置Quest 3。消息人士表示,公司還在開發更有挑戰性、體積更小的AR眼鏡,看起來更像普通眼鏡,也在研究相關智慧手錶。消息人士表示,AR眼鏡的第一個版本,本來預計明年完成,儘管公司說不打算廣泛提供給消費者。Meta自從今年春請了一位新高層來領導該部門,FAST的重組似乎一直在預料之中。負責Meta獨立晶片的高層,也在上周宣布離職。 自去年11月以來,Meta已裁員2.1萬人,因為該公司曾向投資者保證,在營收放緩和高通膨等情況下,公司會控製成本。祖克柏3月說,今年的大部分裁員將在春季進行,不過在少數狀況下,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完成。
Meta推AI聊天機器人搶佔市場 緯穎2日聞訊站上1640元亮燈漲停
臉書母公司Meta日前在加州舉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由公司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發布了一款名為Meta AI的數位助手,並宣布未來旗下所有App將加入AI聊天機器人。業者指出,臉書大舉導入生成式AI,明年相關資本支出建設上看千億元,有助帶動其資料中心AI伺服器代工業者,廣達、緯穎、奇鋐及川湖等有望受惠。AI概念股在中秋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多強勁走揚,緯創(3231)旗下小金雞緯穎(6669)今日(2日)盤中大漲6%,站上1640元亮燈漲停,緯創盤中也漲約4%至111.5元亮燈,廣達漲3%多,英業達與技嘉漲2.5%左右。法人指出,今年AI伺服器產能上看17萬台,一台售價約在新台幣1000至1200萬元以上。其中,全球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微軟、google、亞馬遜及臉書訂單約在2至4.5萬台,隨各大廠大舉拉高生成式AI建置,四家CSP大廠明年AI伺服器需求約上看4至10萬台,呈跳躍式成長。祖克伯召開Meta開發者大會,一如外界所料,除了發布新一代的頭戴式裝置Quest 3及和智能眼鏡新品,更聚焦在該企未來AI藍圖。這場開發者大會更凸顯了Meta對人工智慧的關注,這項策略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公司股價自去年11月大幅下跌後就開始持續反彈。Meta也宣布新的聊天機器人Meta AI將與微軟合作,將Bing搜索彙整到Meta AI聊天機器人中,這代表著用戶能更輕鬆地和AI對話,獲取資訊。Meta表示,Meta AI已經美國推出測試版。用戶可以通過Meta的社交媒體和聊天服務使用,包括WhatsApp、Messenger和 Instagram。此外,Meta還發布了最新版本的Ray-Ban智慧眼鏡,其中整合了Meta AI。同時也公佈了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Meta Quest的更多細節。這兩款產品預計將於10月開始販售。
Meta推新模型EMU搶圖片AI生成 1.7萬元Quest 3頭戴裝置10月出貨
今年適逢 Meta Connect 十周年,Meta 創辦人暨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在28日凌晨的 Connect 大會上,分享 Meta 在3大方面的進展,包含Meta Quest 3 將 MR 帶至大眾市場、推出圖像生成模式 Emu、與 Ray-Ban 聯名智慧眼鏡系列。Meta Quest 3為全球首款針對大眾市場的 MR 頭戴式裝置,採獨立式一體機設計,無需連接電腦、主機,沒有外接電池,同時可連結到龐大的內容庫,今年更預計新增 100 多款全新與改版遊戲,其中多數結合 MR 技術。台灣定價 529.99 美元(約新台幣1.7萬元)起,推出 128 GB 版本,即日起開放預購,並於10 月 10 日出貨。Meta正式推出圖像生成模式 Emu (Expressive Media Universe)。在輸入文字提示後數秒內,將生成擬真的圖像也可在聊天中使用 Emu 即時創造客製化貼圖。(圖/Meta提供)Meta 也正式推出圖像生成模式 Emu (Expressive Media Universe)。在輸入文字提示後數秒內,將生成擬真的圖像,更可在聊天中使用 Emu 即時創造客製化貼圖。此外,也推出Restyle與Backdrop,Restyle 可依照使用者描述的視覺風格改造圖片,例如輸入「水彩」等關鍵字,或更詳細的描述,像是「報章雜誌的拼貼圖,邊緣撕紙效果」來說明想像中的外觀與風格,都能生成圖像。而Backdrop則運用影像分割基礎模型 Segment Anything Model 的學習結果,專門針對風景照或圖片背景的編輯功能。不過使用 Restyle 與Backdrop產出的圖像,將會顯示是「由 AI 生成」,減少被誤認為是人們創造的內容。Instagram也即將整合這2項新功能,運用 Emu 的技術讓人們自創圖像,甚至與朋友共創 AI 圖像。Meta正開發全新平台AI Studio,可依據工作或娛樂用途創造客製化AI助理,支援WhatsApp、Messenger與Instagram私訊聊天;Meta AI 是接近與真人互動的全新 AI 助理,採用基於Llama 2技術發展的客製化模型,並與搜尋引擎Bing合作,即時獲取最新資訊。Meta 攜手 EssilorLuxottica 設計新一代智慧眼鏡,不需拿出手機,也能隨時保持連線與捕捉眼前畫面,再直接分享給親朋好友甚至全世界,更首次結合直播功能,透過智慧眼鏡直接在 Facebook 與 Instagram 開直播與好友和追蹤者互動,這也是首款內建 Meta AI 的智慧眼鏡。北美地區將率先體驗隨時隨地、免手持使用先進 AI 技術。明年透過免費更新,智慧眼鏡將能理解使用者注視的畫面並提供對應的協助。若想知道眼前建築物的資訊,或立即翻譯標誌內容,Ray Ban Meta智慧眼鏡將提供答案。智慧眼鏡是未來很重要的技術平台,除了讓人們得以自然地看見實體世界中的數位全像投影 (digital holograms),AI 也會同步注視與聆聽,讓智慧眼鏡隨著時間累積而更聰明。Ray Ban Meta 智慧眼鏡系列將於10月 17 日上架,定價 299 美元(約新台幣9,613元)起。
按兵等5G殺手2/宏達電連20季吃筍拚VIVERSE卡位虛實整合 王雪紅樂等蘋果眼鏡露曙光
宏達電(2498)董事長王雪紅在今年6月16日股東會上,面臨小股東的質問和連20季虧損壓力,仍信心十足地回應,「公司為打造一個有長遠願景的VIVERSE生態系持續投資」,「AI生成應用,是宏達電非常重要的產品」。她樂觀地說,「科技正做出生態系改變」。王雪紅是經營之神、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父親抓住塑膠的興起創造石化王國,她不遑多讓地參與每個科技轉換時刻。今年64歲的她在29歲時便自行創立IC設計威盛集團,打造的晶片做成CPU,一度能和英特爾、AMD匹敵,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曾表示:「HTC的創新總是在我們前面,我們追著HTC。」這句話成為王雪紅在科技發展史的最佳註解。威盛在2000年以股價629元登上IC設計股王,但同年出現網路泡沫,到2015年股價縮水剩不到百分之一、僅5元。而王雪紅創立的手機品牌HTC,曾囊括安卓系統4成市佔率、在10年前是比蘋果還紅的手機第一品牌,宏達電股價2011年一度衝上1300元天價,隨著智財權紛擾、不敵中國品牌機海戰術,2017年進一步把Pixel團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手機代工業務以11億美元(約330億台幣)賣給Google。宏達電董事長暨VIVE創辦人王雪紅,手拿年初發表VIVE XR Elite,VIVERSE亦衝刺內容,打造全球首創「多重場域沉浸式」元宇宙戲劇《華燈初上》,並與羅浮宮、實踐大學等合作。(圖/報系資料照)王雪紅近年將眼光轉向頭戴式裝置,瞄準元宇宙商機,去年推出頭盔VIVE XR Elite,在國際級大展CES及MWC獲多項大獎。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陳子昂觀察,「5G雖然開始商轉,頭盔/眼鏡這樣的穿戴裝置確實是5G環境下最適合發展的硬體,但目前還沒出現殺手級應用,她跑得太前面。」Meta第一個頭盔在2019年發表、並能使用Horizon Home社交服務,可惜未出現實際生產力需求,HTC第一代頭盔2021年出現,目前僅在遊戲使用,今年六月蘋果推出首款頭盔Vision Pro,挹注更大的想像空間。工研院半導體資深研究員王智宣認為,儘管Vision Pro一台要價超過10萬元,進入門檻超高,但蘋果的新品推出,定義規格、體驗價格、為市場帶來參考方向,產業會加速靠攏,「以蘋果的產品規格,Pro是最頂規,拿掉Pro就是一般版,還有SE版」,「下一代大家應都會推出差不多的功能,以現在科技,價格COST DOWN很快」。 APPLE推出Vision Pro定義產品規格、體驗價格,帶來參考方向,產業會加速靠攏。(圖/APPLE提供)王宣智指出,目前兩大元宇宙(虛擬空間),一個是使用者體驗天花板蘋果、但今年Vision Pro預估最多賣50萬台,另一個是頭盔銷量高達1000萬台的META,加上宏達電VIVERSE等,未來將走向彼此相互聯通,大家在虛擬空間有自己的分身(avatar),可以在各元宇宙中流動,概念像手機攜碼、漫遊。王智宣指出,台灣在電子製造業的優勢是元件與硬體開發、多功能軟硬整合,但這多是一次性交易;若是能走到平台生態系以及多元加值服務應用,就能以訂閱制、固定長期需求獲得穩定收益。而長期穩定的元宇宙服務,是王雪紅想要爭取的商機,不再只做硬體頭盔,還有配件,同時也發展軟體和平台,因此她持續「投資願景開發VIVERSE生態系」;陳子昂預估,眼鏡/頭盔的殺手級應用可能在2025年出現。小股民可能要多點耐心。
頭盔大戰台廠補3/台供應鏈成軍火供應商 法人看光學、聲學廠最受惠
「透過這次Apple Vision Pro的命名中有「Pro」就可以得知,這是一款旗艦版的裝置,所以在配置上也相對式選用最新、最高規格的零組件,依據目前台廠有機會受惠的不外乎鏡頭光學股,包括玉晶光(3406)、揚明光(3504)、大立光(3008)以及聲學零組件美律(2439)等可以觀察。」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分析。范振鴻認為,蘋果以往推出新品時,都將成為該消費品品項的產業領導者,然而頭戴式裝置目前身處於導入期,所以現階段並非討論誰贏誰輸的時候,反而較傾向於期待VisionPro是否有機會將該領域的市場打開,也就是把餅變得更大。隨著各家廠商陸續推出XR頭盔產品,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也預估,全球XR頭盔出貨量出現大幅躍昇,2022年約為1800萬台,2025年將突破1億台大關來到1.1億台,2030年更將達10億台。蘋果Vision Pro作為一款旗艦版頭盔,需要高規格的零組件和最先進技術,這有機會帶動技術領導廠商的需求,並提高相關供應鏈的利潤,但現階段需求量仍小。然而,Meta Quest的定價策略較為親民,在成本控制和零組件選擇上較具有彈性,以確保價格的競爭力。因此,一些中小型供應商可能會更有機會受惠於Meta Quest的需求。要使VR/AR產業持續擴張,法人指出,關鍵要素還是內容及軟體,畢竟硬體的提升只能吸引消費者來嘗試,但是能不能長久使用,內容才是關鍵,不管是影音娛樂、遊戲等,或是類似像蘋果一樣,讓頭盔可以滿足消費者工作、休閒需求,才能可長可久。但畢竟台灣還是以硬體為主,台股中有哪些廠商可望受惠?除了光學族群外,法人也指出,包括MEMS麥克風廠鈺太(6679)、面板貼合廠GIS-KY(6456)、Mirco LED廠富采(3714)也值得注意。其中語音辨識是穿戴式裝置導入AI的關鍵,而鈺太的庫存去化也已接近尾聲;GIS-KY成都廠負責蘋果MR頭盔的鏡頭貼合;另外Mirco LED則是這次Apple VisionPro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也將是影響頭盔出貨的關鍵零組件。Apple Vision Pro採用Micro LED,法人預期蘋果勢必需要更多的供應商提供,富采將有機會打入供應鏈。(圖/劉耿豪攝)
蘋果AR眼鏡「Reality Pro」最快6月亮相 搭載雙4K螢幕要價「3000美元」
之前有消息傳出蘋果會在今年3月左右舉辦的春季發表會上,推出準備多年的頭戴式裝置,但這項產品的發佈似乎已延後。據彭博報導,蘋果的首款混合實境()裝置將於今年6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WWDC 2023上發佈,並採用「Reality Pro」此名稱。有報導指出蘋果曾打算在春季發表會就公佈新品,不過卻需要多一點時間處理軟、硬體上的問題,但終究趕及先讓開發者嚐鮮。消息指Apple Reality Pro定價將會高達3000美元,內建許多先進技術是其他品牌高階機種所沒有的,包括雙4K螢幕、免控制器互動和更先進的身體追蹤等,同時內建M2和另一圖像晶片,並由外置電池供電;軟體系統則是預載iOS式的xrOS,同時會有多種健康追蹤功能,也有全身式的FaceTime視訊,甚至會有利用Siri創作app的能力。它還將通過十多顆鏡頭來分析穿戴者的身體、眼球運動和外部環境。有業界人士認為Apple的首款混合實境裝置是針對創作者和發燒玩家而來,WWDC的亮相則是讓開發者能先認識這種產品。真正走大眾向的,據指要到2024年才會推出,同時價格也似乎會參照市場對手的1500美元水平。雖然業界人士認為,有朝一日,AR/VR將會催生iPhone的替代產品,雖說毫無疑問,它比市面上的任何一款產品都更加神奇、先進,但對多數消費者來說,這款裝置不划算也不實用。因為它單次充電續航只有2小時,無法在室外使用,發佈時的內容有限,設計舒適感也不足。類似的失敗已經不勝枚舉。包括微軟的Hololens、Meta的Quest Pro在內的現有裝置都沒有開拓足夠大的市場。起價3500美元的HoloLens已經基本宣告失敗。微軟最近的降價表明,這已經不再是它的重點。對目前的VR市場而言,更令人擔憂的資料在於:作為目前最熱門的裝置,400美元的Quest在購買半年後,有超過一半遭到閒置。雖然蘋果的裝置比現有眼鏡更精緻、更先進,但它仍然無法擺脫微軟和Meta面臨的挑戰:價格過高,使用受限,多數消費者持謹慎態度。為避免Reality Pro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蘋果可能需要將其定位為未來世界的預覽產品。但這也並非易事。蘋果的行銷部門不太擅長低調發佈新品,畢竟他們之前沒有必要這樣做。AR/VR眼鏡仍處於發展初期,蘋果必須要對消費者進行充分的勸說,才能更讓消費者嘗試這樣的產品。但即便按照蘋果自己的計畫,新產品只有望在第一年生產約100萬台。與現有產品相比,這款眼鏡也缺乏明確的優勢,且很少會有消費者願意為此花3000美元買單。倘若蘋果推出在價格、功能和電池續航方面媲美iPhone的AR眼鏡,或許能利用突破性技術改變當前科技行業格局。
耗時7年研發 彭博:蘋果頭戴MR裝置2023春季亮相秋天開賣
彭博時事通訊記者Mark Gurman在《Power On通訊》撰文指出,蘋果的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將於今年春季發佈,比外界原先預期6月於WWDC現身更早。事實上,早在2017年就傳出蘋果將推出擴增實境(AR)相關產品的消息,搭載自己的操作系統、App Store和專用晶片,當時蘋果計劃在2019年發表、2020年出貨,但隨著時間過去,蘋果已多次推延這項計畫。Gurman表示,從2020年一直到最近,蘋果還計畫在2023年1月推出這款裝置,並在今年內出貨。據悉,現在蘋果的目標是在6月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之前,在今年春天推出。至於開始販售時間,早前知名蘋果分析員郭明錤估計可能會在今年秋季正式販售。而選WWDC之前發佈,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到蘋果對這產品的重視。外媒曝,在經過7年的研發後,科技大廠蘋果即將在今年發表首款MR頭戴式裝置,蘋果內部將此裝置的作業系統稱為Borealis,這項全新的產品預計將成為蘋果今年的焦點。至於首款產品的名稱雖然暫時仍未確定,但蘋果已註冊Reality Pro及Reality One,市場預期「Reality」這個字會成為重點。Gurman稱 AR/VR 頭戴裝置的原型機已送交測試,然而,該設備距離完成仍有一定距離,蘋果仍需解決硬體和軟體中的幾個問題。外界預期這款裝置會帶來Mixed-Reality體驗,頭戴裝置定價會在2000美元至3000美元,而處理器將配M2高端處理器,並有超過10組鏡頭,及史上最高解像度的螢幕。據報導,數名軟體開發人員正針對這一設備進行測試,當中使用全新被稱為「xrOS」作業系統,內部開發代號為Oak,它內置的Message、FaceTime以至Map的應用也為Mixed-Reality MR頭戴裝置而重新設計。雖然蘋果在這一裝置上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硬體、軟體和服務,以及他的廣告和銷售,蘋果仍寄望這項產品能成為今年的熱銷商品。Gurman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蘋果已從多個軟硬體工程部門調動資源,此舉影響了一些其他的計畫,其中一些計畫因經濟放緩出現延誤、預算削減,Gurman認為,這代表著蘋果今年值得關注的重大突破可能更少。
要價5萬Meta新款頭盔10/25開賣 今年跌逾六成的股價後勢受關注
META於10月發表一台要價5萬元的QUEST PRO的新型VR穿戴式裝置,對於META從今年初以來下跌61.59%股價,是否有助益?專注美股大數據研析的股股App團隊觀察,發布當天股價還微幅下跌0.71%,可以觀察10月25日正式開賣Quest Pro後續銷售量與股價連動關係。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META的VR產品終於亮相了!於2022年10月13日凌晨一點的年度Connect大會,祖克柏發表了名為Quest Pro的新型VR穿戴式裝置,美國售價1,499 美元、台灣售價1,650 美元(相當於新台幣49500元左右,以實際價格為主)。META Quest Pro一出,網路論壇就引發話題,論壇上有人看好,也有人反對,有網友說「有維持正常運作,推個Quest2是真神機,其他沒一家能比擬」「頭戴裝置根本就不會成為主流」「元宇宙太花錢」「太多人把元宇宙和VR劃上等號,真正有在實現元宇宙是像ROBLOX這種遊戲吧」股股App團隊也整理此產品亮點,在「成像」上,頭盔能追蹤「眼部」與「臉部」表情;「影像」上的解析度更高,有專屬訂製鏡頭;傳送上更高品質,以及可自我追蹤的控制器。在硬體上,META靠著自身投入十億元發展,但是因為客群鎖定高單價的商業需求,因此請來了深耕商用市場多年的軟體大佬:微軟,一起攜手打造商業會議的解決方案,與微軟合作使用Microsoft Teams、Microsoft 365、Xbox Cloud Gaming等,讓META的元宇宙有更實際的應用。黃佳文表示提到,目前市場對META的VR產品的期待,自從2021年改名META後,市場就一直關注META的發展,幾乎可以把META看作是元宇宙的發展重點,因此這次發表會備受矚目!股股團隊也認為,META能不能甩開過去的陰霾,從新出發也是這次發表會的重點,過去的陰霾包括:2021年的吹哨者事件、日活躍用戶持續下降、市場不信任元宇宙...等等,因此這次發表會是祖克柏「元夢想」實踐的第一步!因此受到投資者們高度關注。不過,有一點讓META Quest Pro最為人詬病,就是「續航力」,花了3小時充電,竟然只能用1-2小時,雖然有45w的充電座,還可關掉某些功能來節電,但是這個致命傷也重傷了Quest Pro,你可以想像開會到一半,所有人得下線充電,或是一個人得買兩隻輪流替換嗎?內部消息甚至指出,META內部開會也不喜歡使用VR裝置開會,現META集團技術顧問約翰·卡馬克也直言:「 Quest Pro使用者體驗並不友善」。黃佳文表示並從「社群巨人與蘋果的戰爭」一點觀察,過去FB身為廣告媒體,是全球最大的社群媒體龍頭,但如今META賣起了科技產品,此時競爭對手逐漸浮出檯面,首先最明顯的是蘋果(APPL), 蘋果執行長庫克更是坦言:「元宇宙是個失敗的方向,擴增實境(AR)才是重點。」股股團隊分析出三項證據,證據1為蘋果表示XR設備Q4會開始量產,證據2是2023年將會發表頭戴式裝置,證據3為庫克公開表示:「很快的,我們將回顧沒有AR的生活,就像我們現在回顧沒有手機或網路的生活一樣。」雖然有傳言2030年的VR裝置將會變得很貴,但是別忘了蘋果粉絲的信仰,而且過往蘋果的使用者體驗總是深深打中消費者,蘋果的威脅肯定會挑戰Quest Pro的銷售。綜合以上的觀察與討論,元宇宙是個概念,遠遠超過一兩台VR銷售,但是近期META的路可能會越來越坎坷?股股團隊建議可以關注,過去META是媒體出身,現在轉型成賣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經營發展策略走向,且METAV先發展企業端,未走向平民化,在攜手微軟發展的功效有多少?而且企業會願意砸錢買一個Google Meet的替代品嗎?META擅長的廣告競爭優勢是否能延伸到元宇宙,可否有助挹注整體營收,套用祖克柏的話說:「我深信元宇宙將會成為下個世代的智慧型手機」,這也關注投資人意向。
「元宇宙夯」林俊傑、陳零九搶當地主 Roundhill球元界ETF規模成長540倍
就連藝人也買地搶當元宇宙地主,金曲歌王林俊傑以12.3萬美元買下3塊虛擬土地,創作歌手陳零九也花了新台幣34萬元投資一塊虛擬土地,期待在元宇宙開演唱會,全球首檔元宇宙概念Roundhill球元界ETF在今年6月於美國掛牌上市,短短5個月基金規模已成長將近540倍,國內也有類似的科技ETF的成分股,相同度多達20家企業。全球首檔元宇宙概念Roundhill球元界ETF的成分股,包含輝達、微軟、蘋果等科技巨頭共40檔。國泰投信基金經理人游凱卉表示,對比全球首檔元宇宙概念ETF的成分股,截至11月底,國泰北美科技ETF(00770)成分股中有20檔就與Roundhill球元界ETF重疊,權重占比為54%,囊括最新的MAMAA,從基礎建設、半導體到元宇宙、AI、電動車、5G、支付科技、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社群平台等創新應用皆有布局。游凱卉表示,自Facebook宣布將改名為Meta之後,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首字母縮略詞來取代尖牙股 (FAANG),那就是MAMAA,由Meta (原Facebook)、Alphabet(Goog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 (Amazon) 和蘋果 (Apple) 的首字母縮寫詞。市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2年全球VR/AR裝置出貨量將上看1,202萬台,年成長率達26.4%,2025年出貨量成長至2,576萬台,其中Meta(原Facebook)旗下的頭戴式裝置品牌Oculus與微軟(Microsoft)分別占據消費與商用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預估Oculus Quest系列產品明年市占率可提高至66%。
智慧醫療防猝死 打造虛擬病房解決醫護人力問題
疫情肆虐之下,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症狀,若無及時就醫,可能發生猝死之憾事。為避免因「快樂缺氧」猝死再傳,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聯手台灣微軟、工研院及泰博科技等多方共同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並與桃園市政府、部立桃園醫院合作,本週已於醫院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上線使用,幫助醫護人員即時監測隔離患者的生理變化,更結合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打造「混合實境病房」,透過物聯網傳送影像,讓遠端醫師也能接收到病房真實畫面,零接觸的診療方式,不僅大幅減少醫護感染風險,也改善疫情下第一線醫護人力不足問題。 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透過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回傳畫面,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實景,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圖/業者提供)科技部防疫計畫總主持人、台大醫學院倪衍玄院長表示,這次「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的推出,是產官學合作「科技防疫」很好的範例,透過物聯網科技,可以連續即時上傳新冠患者生命徵象的數據量測,同時雲端的資訊平台,也可以使醫師在遠端監控,將可更為精準地掌握病情的變化以降低猝死風險。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則指出,對於到院前的隔離者或潛在患者來說,由於無法時刻監測生理變化,一旦病情快速惡化,醫護也無法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置,因而容易發生猝死情況。此外,新冠肺炎具有高傳染性,照護人員因為需要測量患者的生命徵象而反覆接觸病患,反倒提高感染風險,遠距診療將能大幅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進而避免院內感染情況發生。台灣微軟協同工研院的血氧數值AIoT量測專業,泰博科技及皇漢科技攜手開發的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結合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透過額溫槍、血氧計、血壓機等裝置監測患者的生命徵象,在偵測到一旦血氧濃度低於正常值95%,系統能即時發出預警、通知醫護介入處置。除了即時監測平台外,也搭配衛武資訊及微軟的HoloLens裝置及Teams,護理人員透過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可將視線所見的環境影像傳送回遠端,讓遠端醫師不需要進到病房接觸患者,也能看到相同且立體的現場畫面,給予即時的醫療診斷。負責本次合作計畫的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教授說明,輕度或中度新冠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可能短期間快速惡化,因此早期識別患者病情惡化對於疾病管理至關重要。面對病毒的高傳染性,傳統住院病人的病況監測仰賴醫護人員定時手動測量生命徵象,頻繁的接觸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個人防護設備 (PPE) 的穿脫也形成護理工作龐大的負擔。李建璋教授指出,「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搭配HoloLens的混合實境診療方式,不但減少了更多人員暴露於病毒中的機會,一旦出現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聯合專家會診時,更可透過遠距協作讓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加入診斷,大幅改善疫情下的診療品質。於現階段的計畫中,透過收集患者連續性的血氧濃度、生命徵象,透過Microsoft Azure IoT及 AI平台,持續累積後形成大數據並學習這些事件,幫助醫護人員及大眾推測未來什麼樣的人可能帶有疾病危險,甚至在危急情況之前先行預警,達到提醒的作用。「血氧系統監測平台」、量測醫材設備及微軟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已進駐部立桃園醫院提供給集中檢疫所以及微負壓隔離病房來使用。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表示,此套系統可協助在集中檢疫所及微負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隨時追蹤病患的血氧變化,省去醫護人員需時刻監測及接觸病患的負擔,可以更有效率照護確診患者。
VR中重逢「過世女兒」一起慶生!母眼淚潰堤:好想抱抱妳
韓國1名張姓母親,她的女兒因血癌在3年前病逝,而近日技術團隊成功利用虛擬互動情境,讓母親和女兒再度「重逢」,影片在網路上吸引了9百多萬人觀看,並紛紛留言「太令人感動了」、「完全止不住眼淚!」綜合外媒報導,南韓張姓母親表示,女兒娜英在7歲那年診斷出血癌,1個月後就因病去世,張姓母親希望能再見女兒一面,並為她煮海帶湯,說聲「我愛你」後,好好道別。(圖/翻攝Youtube)而南韓MBC電視台紀錄片《遇見你》製作團隊得知後,斥資1億韓元(約新台幣250萬元),耗時8個月,蒐集了娜英的照片、影片,並了解她的日常生活,找了個和娜英身形相仿的孩子當替身,讓她模仿娜英的動作、神情和口吻,再透過人工智慧讓這個虛擬的「娜英」可以與家人簡單交談;製作團隊也細心的建構出娜英生前喜歡的服飾及食物,場景也設定在張姓母親和娜英熟悉的公園內。(圖/翻攝Youtube)在娜英生日這天,張姓母親的丈夫和其他兒女陪著她一同到了工作人員搭好的綠幕攝影棚,接著張姓母親戴上VR頭戴式裝置和觸控手套,在VR互動情境中見到了娜英,張母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並伸手哽咽說著「媽媽好想抱抱妳」。接著母女兩一起在虛擬情境中吹蠟燭、喝海帶湯慶生,最後互相說「我愛妳」,2人也約定好在未來相見。現場的工作人員及家屬看見整個過程,眼淚也忍不住流下。(圖/翻攝Youtube)影片於6日上傳後,至11日截止,已超過9百萬人觀看,網友們看完後也都忍不住流下淚水,「我在2013年失去了女兒,我完全理解這位女士正在經歷的事情,這種痛苦難以承受」、「我的天!我沒辦法停下眼淚」、「這是我看過最讓人感動的虛擬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