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挫感
」新車試駕/越野車的魔幻行李箱 Range Rover Sport裝滿山川和海洋
說到兼具優雅外型、越野性能的休旅車,腦海中立刻閃過的就是LAND ROVER這個英國品牌,尤其是旗下的Range Rover Sport。去(2022)年5月原廠發表全新第三代Range Rover Sport,台灣捷豹路虎也在今年3月底引進459萬的柴油D300Dynamic SE,以及471萬的汽油P400Dynamic SE雙車型。Range Rover Sport與Range Rover一樣採用MLA-Flex平台打造,剛性比以往提升35%,不過Range Rover Sport擁有更活潑、樂趣的駕馭體驗。本次導入的雙車型,除了動力差異外,配備完全相同,本刊記者也實際駕駛P400 Dynamic,感受這既運動又奢華的不凡魅力。Range Rover Sport車身尺碼為4,946 x 2,209 x 1,820mm、軸距為2,997mm,雖然有著近5米的車長,但原廠透過線條修飾,整輛車看起來圓潤而不笨重。雖然有著將近5米的車長,開起來和看起來卻不笨重。(圖/趙世勳攝)由於車款將傳統把手改成隱藏式,加上車頭平整化的設計、類隱藏式頭燈和低調的水箱護罩,讓整車更增添極簡感受還降低風阻;不過略傾斜的車頂設計,和整車的肌力線條,和連貫式的尾燈設計,又強化了Range Rover Sport不容忽視的存在感。簡單來說,就是一台男生會覺得有個性,而女生會覺得很高尚的豪華休旅。本次試駕車將標配的21鋁圈選配成23吋,看起來更霸氣、動感。(圖/趙世勳攝) 值得一提的是,Range Rover Sport的先進照明科技採用高達130萬組數位矩陣微鏡裝置,最多可針對16個不同物理進行遮蔽,保持最佳行駛視覺效果。坐進車內,雖然內裝鋪陳與Range Rover大致相同,但是坐進去的瞬間,仍感覺被其中的奢華質感包圍。駕駛座前採用13.7吋數位儀表板、抬頭顯示器,搭配使用全新Pivi Pro系統的13.1吋中控螢幕,不僅操控反應靈敏、直覺,且配有畫面精緻的原廠導航,還會顯示包含車輛狀態、越野資訊、環景影像畫面等詳細資訊。車內搭載13.7吋數位儀表板、13.1吋中控螢幕。(圖/趙世勳攝)中控螢幕使用起來相當直覺,且顯示許多車輛資訊。(圖/趙世勳攝)全車座椅採溫莎皮革包覆,雙前座具備20向電動調整(選配),連後排都能進行椅背調整,還有加熱以及通風功能。同時整車配有英國鑑賞級Meridian音響系統,加上PM2.5過濾系統、nanoe X科技,和讓人一坐就捨不得下來的寬敞後座空間,讓人真的只想好好享受整車的舒適、寧靜。後座空間寬敞、舒適,且選配12萬6800元的11.4吋雙螢幕娛樂系統。(圖/趙世勳攝)在動力方面,RangeRover Sport搭載3.0升直列六缸Ingenium渦輪汽油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8前速ZF手自排變速,具備400匹馬力與56.1公斤米的最大動力,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僅5.7秒。不論在爬坡、海線或是高速公路的行駛,都能感覺到豐沛的動力,加上48V輕油電的輔助,更可填補引擎轉速提高的空窗,讓動力輸出更順暢。搭載的3.0升直列六缸Ingenium渦輪汽油引擎和48V輕油電系統,具備400匹與56.1kgm最大動力。(圖/趙世勳攝)同時,車頭指向性也相當清晰,雖然是一輛中大型休旅,受惠標配的雙氣室動態氣壓懸吊系統,在每個彎道都能不拖泥帶水的轉向,提升彎道操控性能,也降低煞車時的頓挫感。雖然是一輛中大型休旅,但是受惠標配的動態氣壓懸吊系統,提升彎道操控性能。(圖/趙世勳攝)這次試駕車款有選配「Stormer Handling Pack」,具備主動式後軸差速器、四輪轉向、可調式地形動態反應設定系統,及進階氣壓懸吊含動態反應系統。不過受限原廠產能有限,目前在台銷售的Range Rover Sport暫時無法選配此配備。試駕車款有選配「Stormer Handling Pack」,但目前在台銷售的Range Rover Sport無法選擇。(圖/Land Rover提供)為了安全考量,試駕過程中並不開放媒體進行越野活動,因此沒機會體驗到Range Rover Sport驚人的實力和運動感。不過在發表會上,台灣捷豹路虎特地播放一段長達6分鐘的影片,是Range Rover Sport在特技駕駛Jessica Hawkins的駕馭下,挑戰冰島每分鐘具有750公噸洶湧激流的水壩溢洪道。在這挑戰極限的冒險中,一旦失去循跡性,車輛極有可能從90米高的溢洪道墜落山谷。這令人目不轉睛的6分鐘影片,不僅被冰島夾雜冰雪、岩石與激流的嚴苛地形震撼,更對於Range Rover Sport無所畏懼且背水征戰的成功表現驚艷。在特技駕駛Jessica Hawkins的駕馭下,Range Rover Sport成功征服冰島溢洪道。(圖/截圖自Land Rover Taiwan YouTube)比起Range Rover,Range Rover Sport價格更親民,並保有原本的質感和奢華,外觀更年輕、動感的設計,加上同樣令人驚豔的性能,Range Rover Sport就像一個魔法行李箱,裝滿越野愛好者清單裡的山川和海洋。可以透過中控螢幕調整行駛高度、地形反應等。(圖/趙世勳攝)本次試駕Range Rover Sport P400 Dynamic SE規格及售價。
新車試駕/MG HS車系全到齊 2.0T AWD配備稱霸同級
中華(2204)汽車代理生產的MG汽車,去(2022)年首度發表國產中型休旅HS,便以親民售價、豐富配備打動許多消費者。不論是百萬內的入門1.5T,或是同級唯一插電式混和動力的頂級PHEV車型,都強烈展現出進攻國內市場的決心。現在再導入2.0T AWD四驅系統,讓HS車系動力布局更完整。本刊記者剛好3種動力都試駕過,這次的2.0TAWD以外觀來說其實變化很少,車身尺碼也全部相同,只能從車尾的HS AWD銘牌辨識差異。同時也比照頂規PHEV版本,採用更大的19吋輪圈,且是米其林PS4跑胎。3種動力的外觀大致上相同,只有車尾右下角的AWD可以判斷為2.0T車型。(圖/方萬民攝)輪胎部分比照頂規PHEV版本,採用19吋輪胎。(圖/方萬民攝)坐進車內,可以感受到2.0T AWD延續HS的內裝布局,配有12.3吋數位儀表、支援AppleCarPlay/Android Auto的10.1吋懸浮式觸控多媒體螢幕,滑起來十分順暢也很直覺。加上無線充電板、全景天窗、方向盤Super Sport按鍵、256色氣氛燈、後排雙USB充電口,及雙前座電動調整等,都是全車系標配。車內配有12.3吋數位儀表,還有操作起來很直覺的10.1吋懸浮式中控螢幕。(圖/方萬民攝)由於價格還是比入門版高一些,因此也新增具有9支揚聲器的BOSE音響、感應式雨刷,還有針對AWD四驅系統設定,在排檔附近多了「Start-Stop智慧啟停系統」及「AWD強制四驅模式」。2.0T AWD車型新增9支揚聲器,更能讓乘客感受車內視覺饗宴。(圖/方萬民攝)因應AWD四驅系統設定,在排檔附近多了兩種模式。(圖/方萬民攝)其中「Start-Stop智慧啟停系統」與一般的怠速熄火最大差異就是多了記憶功能,車輛在每次啟動會延續上次的設定,不像其他品牌每次上車都要重按怠速熄火的按紐;不過,原廠為了安全考量,擔心駕駛會忘記熄火就下車,因此在解開安全帶或開車門時,引擎會自動熄火。Start-Stop智慧啟停系統在啟用時會在數位儀表板上顯示,並且會在下次啟動時維持原本設定。(圖/方萬民攝)因為MG HS 2.0T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適時四驅」,也就是系統會依照路況、車況,在省油的前驅行駛(前軸100%出力)或循跡性更強的四驅(前軸/後軸各50%出力)中自動切換。而駕駛可以透過「AWD強制四驅模式」,當車輛在時速60公里以下時,可以強制開啟,增加行駛在山路、碎石路段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若時速高於60公里,則系統又會自行判斷。強制四驅在時速60公里以下時可以開啟,在非平面路段行駛上有著更優異的操控性。(圖/方萬民攝)整體來說,車內的質感和配備完全不馬虎,原本不到110萬的價格已經打破市場行情,現在又更加放大HS高CP值的優勢,難怪當天試駕時本刊記者隨手發了一個試MG的限動,就引來許多朋友回應「好開嗎?路上看到很多車」的留言。所以這輛搭載MEGA Tech 2.0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的2.0T AWD好開嗎?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最大輸出為223ps、37.8kgm,比起1.5T車型多了43ps、8.7kgm。而當天在前往陽明山的路上,不僅起步相當輕快、爬坡也更加輕鬆,只是並不會有所謂的運動感,甚至在大力踩下油門時,引擎聲會比動力更早一步,需要等一下才會有充沛的動力湧現。搭配的全新6速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在市區以低速前進時,換檔反應也偶有頓挫感。行駛山路非常輕鬆和輕快,但是低速行駛時可以感受到偶爾的頓挫感。(圖/方萬民攝)引擎室包覆完全,裡面藏的是MEGA Tech 2.0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圖/方萬民攝)HS標配SACHS避震器,整體懸吊設計以舒適取向為主,即使按下Super Sport模式,仍缺乏貼背和排氣聲浪的感受。本刊記者認為,與其強調2.0T AWD車型的性能表現,不如說它是一部全方位的家庭用車。後座空間寬敞,乘坐起來相當舒適。(圖/方萬民攝)加上配備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科技MGPILOT 2.0 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具備ACC智慧型全速域主動車距巡航控制以及LKA車道保持輔助,並且搭載AEB自動緊急煞車、TJA交通壅塞輔助、360°環景影像輔助、BSD盲點偵測、LCA車道變換輔助、RCTA後方盲區偵測、DOW開門盲區警示、SAS智能限速、IHC遠近光燈自動調節、HDC陡坡緩降控制、HSA陡坡起步輔助等安全系統,又將車款更帶往家庭乘車的定位。車內標配Level 2等級的主動安全科技MG PILOT 2.0 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增加停車和開車時的安全感。(圖/方萬民攝)整體表現來說,除了內裝配備令人印象深刻外,HS 2.0TAWD的外觀和動力輸出表現屬於中規中矩,雖然沒辦法主打激情、熱血的表現,但是在休閒、舒適的條件下,額外增加四輪驅動的優勢也是一種加分。即使這輛2.0T AWD動力版本不是HS車系最主流的選擇,但憑藉打破同級距對手120萬元價格帶的吸引力,依舊能打動不同客群的消費者。
新車試駕/唯一首款插電式混合休旅 MG HS PHEV接單破2,500台
MG重返國內市場後話題度不斷,首款作品HS除了引進1.5T汽油版外,更導入國內首款國產插電式油電混合車HS PHEV,目前兩款車型累計接單超過2,500台,繳出不錯的成績單。本刊繼1.5T汽油版後,也特別試駕售價118.9萬元的HS PHEV,看看兩款車的主要差異在哪裡?MG HS PHEV馭電版和HS 1.5T旗艦版最主要的差異就是動力系統,其他在尺寸、外觀、內裝、配備方面則大同小異。比較有趣的是,過去的油電車多給人較斯文的印象,但HS PHEV卻透過直瀑式水箱護罩、賽道之眼LED大燈,以及鍍鉻雙出尾管,更強化運動感。從車側和車尾能看出兩台車的差異,包含將輪圈從旗艦版的18吋升級為馭電版的19吋戰斧式鋁圈,且換上米其林PS4配胎,以及葉子板上的PHEV專屬銘牌、車尾的大型擾流尾翼等。車色上,PHEV版本也不像1.5T具有紅、黑色可選,僅有此次試駕的「電掣白」和「電幻灰」兩色,較為單調。從車側輪胎和葉子板可辨別1.5T和PHEV車型。(圖/黃耀徵攝)輪圈升級為19吋戰斧式鋁圈,並換上米其林配胎。(圖/黃耀徵攝)車室的鋪陳和油車相似,同樣標配12.3吋全數位儀表和10.1吋懸浮式觸控螢幕,重點在PHEV搭載9支BOSE劇院級環艙音響(含Richbass重低音揚聲器),以及可在中央扶手前方快速開關的空氣淨化器,相當方便。1.5T和PHEV車款車室空間大同小異。(圖/黃耀徵攝)8支BOSE音響分布在車內,Richbass重低音揚聲器在後車廂底板下方。(圖/黃耀徵攝)不僅如此,油車具有的舒適且便利的配備,像是手機無線充電、有線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連接、雙前座電動座椅調整、全景天窗、防夾電動尾門等,也都完全拉到PHEV車款上。為更強化車款的辨識度,PHEV車款還有限定的冰峰白配色。目前僅提供有線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功能,尚無法無線連接。(圖/黃耀徵攝)全景天窗可增加車室空間亮度。(圖/黃耀徵攝)在動力上,PHEV採用MEGA Tech 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搭配Hair-Pin高功率永磁同步馬達與鋰離子電池,可輸出291ps最大綜效馬力與49kgm最大綜效扭力。搭配的是10速智能電動變速箱,此變速箱原理是引擎連結6個固定齒比、馬達連結4個固定齒比,並藉由10個固定齒比互相搭配,電腦會自動切換至最佳檔位組合來傳遞動力,因此換檔快速不會有頓挫感,行駛很順暢。採用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馬達與鋰離子電池。(圖/黃耀徵攝)同時因為搭配16.6kWH電池,除了擁有72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以外,平均油耗表現更高達75.2km/l,只要透過排檔旁的EV鈕,就能輕易切換油電或純電行駛模式。排檔旁的EV鈕可切換油電或純電行駛模式,相當便利。(圖/黃耀徵攝)雖然HS PHEV比油車版重234kg,不過受惠於充沛的性能表現,試駕可以感受到起步和加速都非常得心應手,過彎的穩定度也超乎預期,並不會有太嚴重的側傾,行經山路爬坡時也能感受源源不絕的動力。加上本身優異的隔音工程,可有效阻絕高速風切聲和嘈雜聲,創造出寧靜的車室空間,試車時聽不到車外的聲音,只有連接Apple Carplay後從BOSE音響傳出的音樂聲。可惜的是,HS PHEV捨去Drive Mode功能、方向盤換檔撥片以及Super Sport按鈕,所以無法切換到運動模式,少了點操駕樂趣。受惠於充沛的性能表現,開起來相當順暢且得心應手。(圖/黃耀徵攝)不過HS PHEV在EV模式下,可以切換至Auto智慧充電模式,會主動在怠速時利用引擎回充電量,補充電能表現。充電規格是台灣最常見的J1772(美規),使用原廠附的隨車充電線(220V、12A),約6小時即可充電完成;若是家用充電樁(220V、16A)更只需要4.5小時。充電規格是台灣最常見的J1772(美規)。(圖/黃耀徵攝)PHEV車款在台灣多以豪華進口品牌為主,入門的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 和Toyota Prius PHEV也都是進口車,因此MG HS PHEV做為台灣首款國產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在市場上並沒有同級距的競爭對手。整體而言,72km的純電行駛里程可以滿足平日通勤以及基本需求,加上可油可電的特性,能滿足車主想要有電動車的寧靜感、又不用擔心里程焦慮,同時具有完善的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能在120萬以內購入符合「節能和性能」的插電式混合休旅車,其實是在進入電動車時代,值得嘗試也很超值的新選擇。將撥桿網駕駛方向撥動,即可開啟駕駛輔助系統。(圖/黃耀徵攝)規格表。(資料整理:劉芯衣)
新車試駕/科技取向回歸 HONDA Fit e:HEV
在幾個月前上市的第四代HONDAFit,一推出隨即造成了熱烈的討論,無論褒貶確實是造成了不小的迴響,而眾所期待的Fit e:HEV油電版終於在去年底推出,倚著當家的油電技術回歸在台小車的市場之外,更加入了多種的科技配備只需不到新台幣80萬元就能入手。HONDAFit以移動簡約美學為設計語彙,一眼看去的第一印象充滿了可愛與科技相融合的姿態,設計靈感取自於日式「柴犬」,也因此有著「人類好夥伴」的意象,首先在車身以較為圓滑的車身鈑打造。車頭處以內凹的方式詮釋,更以一道鍍鉻飾條配上藍色線條包覆的本田LOGO,替Fit e:HEV營造出了更加前衛的面孔。或許會有些讀者認為這樣的水箱護罩與曾經的本田炸子雞CR-V三代有點神似,但兩旁的LED大燈又使整個神情更加的傳神,首先在頭燈內的U型日行燈替Fit e:HEV畫上了科技語彙更加鮮明的下眼線。撇頭一瞧就像是在對你笑一般的表情,真是會讓人無故的開心起來,車尾的尾燈也呼應了前方的U型理念,使得前後的造型得到一致的平衡。在廠徽部分使用了象徵科技感的藍色線條,並意味著油電時代的來臨。(圖/張文玠攝)進入車室之後即感受到那極簡的日式風格,搭配上平整化的內裝!中控台上的8吋觸控螢幕以懸浮式設計,內建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連接,搭配了7吋TFT彩色液晶顯示的數位儀表,為了判讀的準確度甚至在角度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儀表板不易有光線的反射。除了看得到的技術層面外,在主被動的安全上,當家的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也不缺席於這次的Fit e:HEV之中,以最新100度超廣角攝影機及新世代影像處理晶片,一改過往傳統的雷達配置,而透過這具鏡頭最多可偵測到橫跨3個車道的道路實況,但在ACC車距維持巡航系統中仍非全速域配置,時速在30至180km/h時才會作動。也有著夜間行人辯識、對向左轉車碰撞預防及自行車對應等輔助功能,對於平時路況混亂的台灣可說是非常的便利。尾燈呼應了車頭的U型設計,使得前後的造型得到一致的平衡。(圖/張文玠攝)長久以來以科技研發技術聞名的本田,已經有段時日沒有在此區塊驚艷眾人了,而此次的Fit e:HEV端出了更加新穎的油電技術,首先在全球現行的油電技術皆是來自於TOYOTA,然而油電技術確實是通往純電化的過程,先需擁有此項技術才能往電化的方向前進。需要選配的冰河白內裝,更將日式的節儉風格添增了些層次感。(圖/張文玠攝)本田借鏡了以往HONDAAccord上所搭載的油電技術,並加以研發出第三代IMMD系統,以馬達作為主要輸出,15升的引擎則是輔助電動馬達的作動,並且於低速至中段速域行駛時以電腦自動選擇EV模式不啟動引擎,並且透過電腦的演算下可自動搭配合適的模式行駛,當然在適時的啟動引擎增加行駛的功率也替鋰電池充電。在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可說是有著大滿配的安全輔助。(圖/張文玠攝)在高速巡航下也同樣透過電腦的推算,來選擇當下恰當的模式,引擎將會透過離合器直接驅動車輪,並可同時為電池續電,也因為本田採用了壽命較長,且成本高昂的鋰離子電池的緣故,使Fit e:HEV若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純電的方式行駛到時速100公里。在動力編成上Fit e:HEV採用了1.5升的四缸引擎搭配著鋰離子電池的油電輸出,可達到107hp的帳上數據,雖說如此的動力真的不高,但在扭力表現上可創造出25.8 kgm可謂是有著如同2400.cc氣油引擎輸出的大扭力。 搭載1.5升四缸引擎,輔以鋰電動力輸出使綜效馬力達107匹馬力。(圖/張文玠攝)此次試駕地點位在台中的麗寶國際賽道,實際在賽道中全油門踩下時絲毫感受不到油電轉換的段落感,更可說是線性到一個不易察覺的感受,當進入到麗寶賽道中的每個彎道時,也因為短軸距的配置,可運用走線加上輕巧的車尾來修正!畢竟定位在小型都會車,因此後座空間稍嫌侷促,但短途接送小孩、買菜仍相當便利。(圖/張文玠攝)雖說在原廠的設定下並不足以應付賽道的刁鑽跑法,但整體來說Honda Fit e:HEV仍保有了當初本田對於車輛操控的初衷,也同樣創造出深刻的操駕體驗;整體來說Fit e:HEV是輛偏向電驅為主的經濟小車,也會讓人想到了前幾年有則美國特斯拉車主,於路邊向人借油使用Honda發電機替車輛充電的事件,直指Fit e:HEV就是輛自備發電機的電能小車也不為過。 Fit e:HEV導入油電動力後,平均油耗達到26.9km/ltr,已經排在最省油小車前3名。(圖/張文玠攝)
新車試駕/科技取向回歸 HONDA Fit e:HEV
在幾個月前上市的第四代HONDAFit,一推出隨即造成了熱烈的討論,無論褒貶確實是造成了不小的迴響,而眾所期待的Fit e:HEV油電版終於在去年底推出,倚著當家的油電技術回歸在台小車的市場之外,更加入了多種的科技配備只需不到新台幣80萬元就能入手。HONDAFit以移動簡約美學為設計語彙,一眼看去的第一印象充滿了可愛與科技相融合的姿態,設計靈感取自於日式「柴犬」,也因此有著「人類好夥伴」的意象,首先在車身以較為圓滑的車身鈑打造。車頭處以內凹的方式詮釋,更以一道鍍鉻飾條配上藍色線條包覆的本田LOGO,替Fit e:HEV營造出了更加前衛的面孔。或許會有些讀者認為這樣的水箱護罩與曾經的本田炸子雞CR-V三代有點神似,但兩旁的LED大燈又使整個神情更加的傳神,首先在頭燈內的U型日行燈替Fit e:HEV畫上了科技語彙更加鮮明的下眼線。撇頭一瞧就像是在對你笑一般的表情,真是會讓人無故的開心起來,車尾的尾燈也呼應了前方的U型理念,使得前後的造型得到一致的平衡。在廠徽部分使用了象徵科技感的藍色線條,並意味著油電時代的來臨。(圖/張文玠攝)進入車室之後即感受到那極簡的日式風格,搭配上平整化的內裝!中控台上的8吋觸控螢幕以懸浮式設計,內建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連接,搭配了7吋TFT彩色液晶顯示的數位儀表,為了判讀的準確度甚至在角度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儀表板不易有光線的反射。除了看得到的技術層面外,在主被動的安全上,當家的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也不缺席於這次的Fit e:HEV之中,以最新100度超廣角攝影機及新世代影像處理晶片,一改過往傳統的雷達配置,而透過這具鏡頭最多可偵測到橫跨3個車道的道路實況,但在ACC車距維持巡航系統中仍非全速域配置,時速在30至180km/h時才會作動。也有著夜間行人辯識、對向左轉車碰撞預防及自行車對應等輔助功能,對於平時路況混亂的台灣可說是非常的便利。尾燈呼應了車頭的U型設計,使得前後的造型得到一致的平衡。(圖/張文玠攝)長久以來以科技研發技術聞名的本田,已經有段時日沒有在此區塊驚艷眾人了,而此次的Fit e:HEV端出了更加新穎的油電技術,首先在全球現行的油電技術皆是來自於TOYOTA,然而油電技術確實是通往純電化的過程,先需擁有此項技術才能往電化的方向前進。需要選配的冰河白內裝,更將日式的節儉風格添增了些層次感。(圖/張文玠攝)本田借鏡了以往HONDAAccord上所搭載的油電技術,並加以研發出第三代IMMD系統,以馬達作為主要輸出,15升的引擎則是輔助電動馬達的作動,並且於低速至中段速域行駛時以電腦自動選擇EV模式不啟動引擎,並且透過電腦的演算下可自動搭配合適的模式行駛,當然在適時的啟動引擎增加行駛的功率也替鋰電池充電。在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可說是有著大滿配的安全輔助。(圖/張文玠攝)在高速巡航下也同樣透過電腦的推算,來選擇當下恰當的模式,引擎將會透過離合器直接驅動車輪,並可同時為電池續電,也因為本田採用了壽命較長,且成本高昂的鋰離子電池的緣故,使Fit e:HEV若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純電的方式行駛到時速100公里。在動力編成上Fit e:HEV採用了1.5升的四缸引擎搭配著鋰離子電池的油電輸出,可達到107hp的帳上數據,雖說如此的動力真的不高,但在扭力表現上可創造出25.8 kgm可謂是有著如同2400.cc氣油引擎輸出的大扭力。 搭載1.5升四缸引擎,輔以鋰電動力輸出使綜效馬力達107匹馬力。(圖/張文玠攝)此次試駕地點位在台中的麗寶國際賽道,實際在賽道中全油門踩下時絲毫感受不到油電轉換的段落感,更可說是線性到一個不易察覺的感受,當進入到麗寶賽道中的每個彎道時,也因為短軸距的配置,可運用走線加上輕巧的車尾來修正!畢竟定位在小型都會車,因此後座空間稍嫌侷促,但短途接送小孩、買菜仍相當便利。(圖/張文玠攝)雖說在原廠的設定下並不足以應付賽道的刁鑽跑法,但整體來說Honda Fit e:HEV仍保有了當初本田對於車輛操控的初衷,也同樣創造出深刻的操駕體驗;整體來說Fit e:HEV是輛偏向電驅為主的經濟小車,也會讓人想到了前幾年有則美國特斯拉車主,於路邊向人借油使用Honda發電機替車輛充電的事件,直指Fit e:HEV就是輛自備發電機的電能小車也不為過。 Fit e:HEV導入油電動力後,平均油耗達到26.9km/ltr,已經排在最省油小車前3名。(圖/張文玠攝)
飆上路/熱血銷魂鴨 TOYOTA GR Yaris
一部身價179萬元的Yaris會是什麼樣子?這輛手排六速、馬力高達261匹的暴力小鴨,喚醒不少人心中的熱血小男孩,是許多中年人重溫舊夢的大玩具。不過車太紅,首批到車僅80輛,上市不到半月即累積500多張訂單,想要一親芳澤,至少得等半年。GR Yaris在WRC的賽事表現優異。(圖/Gazoo Racing提供)飆上路/熱血銷魂鴨 TOYOTA GR Yaris(圖/趙文彬攝)被暱稱為「暴力鴨」的TOYOTAGR Yaris,無疑是近來討論度最高的車子,不管是179萬元的售價、261匹大馬力,或是轉單現賺50萬元的火紅程度,都是網路討論區的熱門話題。本刊也向總代理和泰汽車借了這隻小鴨,一探他的暴力程度。試駕之前,先來了解GRYaris的身世背景。GR Yaris可說是TOYOTA參與賽車活動的衍生作品,由於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簡稱WRC)規定,參賽車型必須是市售量產車,所以2017年TOYOTA便由賽車部門GAZOORacing研發Yaris GRMN參與WRC賽事,GRYaris便是其市售版本,GR也成為TOYOTA 旗下的動力品牌。因此嚴格說來,GR Yaris和一般的Yaris只有車名一樣,骨子裡根本是完全不同的車。WRC賽車血統源自於賽車基因,GRYaris的外觀自然脫不了動感流線的霸氣框架,擁有大口方型氣壩的車頭、寬體造形的車側、碳纖維車頂、誇張外擴的輪弧搭配BBS18吋鍛造鋁圈、無窗框車門,以及雙邊單出排氣尾管等設計,等於將坊間改裝廠的所有工作在出廠前就全搞定。前對4、後對2的煞車卡鉗,為煞車細膩性能加分不少。(圖/趙文彬攝)專屬的麂皮運動座椅包覆感極佳。(圖/趙文彬攝)無窗框車門設計,依舊是跑車元素。(圖/趙文彬攝)在安全防護方面,GR Yaris則標配了TOYOTA Safety Sense安全防護系統,提供ACC車距維持、PCS預警式防護、LTA車道偏離警示、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S-VSC轉向輔助、TRC循跡防滑控制、HAC上坡起步輔助等10多項安全科技,大概是TOYOTA 房車頂級車型的規格。至於內裝,由於車的屬性問題,只能說「很一般」,能說得上嘴的,約莫就是專屬運動式座椅及方向盤、加大加寬的鋁合金踏板、全彩HUD抬頭顯示器等,細緻度恐怕還不如售價只要三分之一的Yaris。不過GR Yaris本就以操駕樂趣為主,舒適配備自然遜於正常房車,何況多數買家應該都還有其他座駕。電腦幫你跟趾為了向難得一見的手排小鋼砲致敬,本刊記者戴上賽車手套,穿上賽車鞋,儀式感十足地踩下離合器,開始一整天的熱血試駕。搭載1.6升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高達261匹。(圖/趙文彬攝)整體車室鋪陳與Yaris相似,中控台配置7吋的多媒體觸控主機。(圖/趙文彬攝)搭配六速iMT手排變速箱,能在換檔時自動補油,減少頓挫。(圖/趙文彬攝)GR Yaris搭載的是TOYOTA專為WRC賽事開發的1.6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 搭配六速iMT手排變速箱及GR-Four四輪傳動系統,最大馬力261匹,峰值扭力為36.7公斤米。此外,從靜止到時速100公里僅需5.5秒,這個實力已毫不遜於BMW M Power或M-Benz AMG。實際上路後,可以感受到離合器與排檔桿的行程都比較短,而且檔位分明,換檔相當靈活,是一部很好開的手排車。最大的驚喜則是來自於iMT自動補油功能,過去開手排車在山道過彎時,為了不讓換檔時轉速降太低,有的駕駛右腳會同時踩住「煞車」「油門」兩個踏板,以腳尖煞車、腳跟補油,這個動作稱之為「跟趾」,不過這個車手等級的動作並非人人都練得會。駕駛GR Yaris,只要按下「iMT」鍵,在換檔時電腦便會在最佳時機自動補油,本刊記者在山道上實際測試,發現使用iMT模式在快速換檔時,幾乎沒感受到太多頓挫感,著實是一個好用又安全的功能。外擴的輪弧十分霸氣。(圖/趙文彬攝)金屬材質的踏板是性能車款的基本配備。(圖/趙文彬攝)由於車長不足4公尺,GR Yaris的後座空間並不寬敞。(圖/趙文彬攝)完美四驅系統另一個讓本刊記者驚豔之處,則是GR Yaris具有一般(Normal)、運動(Sport)與賽道(Track)三種可調模式的四輪驅動系統,這套系統會根據行駛模式調整前後扭力分配比例,增加車子出、入彎的穩定性,再搭配Torsen LED前後軸防滑差速器, 來提升操控性能。在一般模式下,GR Yaris的前後扭力分配為6比4,比較偏前驅車的特性;賽道模式前後扭力分配為五比五, 在長直道重踩加速時非常過癮;運動模式則為3比7,在山路操駕時可說爽度破表,完全沒有轉向不足的現象。而且配備18吋的寬胎以及前對4、後對2的煞車卡鉗,在抓地力與煞車細膩度上也都加分不少,整體來說,是一輛調校得很完美的熱血鋼砲。就現實使用考量,擁有賽車血統、手排的GR Yaris本就屬於稀有車款,但竟有500多人願意花179萬元去買一台配備有限的小車,確實曾讓本刊記者匪夷所思。直到試駕結束後換回自己自排掀背車,當左腳踏下卻踩不到離合器的空虛感湧上心頭,才終於明白,那叫「真愛」。TOYOTA 首度在市售車上使用碳纖維材質車頂。(圖/趙文彬攝)三眼式設計的LED頭燈組。(圖/趙文彬攝)BOX熱血小鋼砲比一比(圖/趙文彬攝、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熱血銷魂鴨 TOYOTA GR Yaris
一部身價179萬元的Yaris會是什麼樣子?這輛手排六速、馬力高達261匹的暴力小鴨,喚醒不少人心中的熱血小男孩,是許多中年人重溫舊夢的大玩具。不過車太紅,首批到車僅80輛,上市不到半月即累積500多張訂單,想要一親芳澤,至少得等半年。GR Yaris在WRC的賽事表現優異。(圖/Gazoo Racing提供)飆上路/熱血銷魂鴨 TOYOTA GR Yaris(圖/趙文彬攝)被暱稱為「暴力鴨」的TOYOTAGR Yaris,無疑是近來討論度最高的車子,不管是179萬元的售價、261匹大馬力,或是轉單現賺50萬元的火紅程度,都是網路討論區的熱門話題。本刊也向總代理和泰汽車借了這隻小鴨,一探他的暴力程度。試駕之前,先來了解GRYaris的身世背景。GR Yaris可說是TOYOTA參與賽車活動的衍生作品,由於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簡稱WRC)規定,參賽車型必須是市售量產車,所以2017年TOYOTA便由賽車部門GAZOORacing研發Yaris GRMN參與WRC賽事,GRYaris便是其市售版本,GR也成為TOYOTA 旗下的動力品牌。因此嚴格說來,GR Yaris和一般的Yaris只有車名一樣,骨子裡根本是完全不同的車。WRC賽車血統源自於賽車基因,GRYaris的外觀自然脫不了動感流線的霸氣框架,擁有大口方型氣壩的車頭、寬體造形的車側、碳纖維車頂、誇張外擴的輪弧搭配BBS18吋鍛造鋁圈、無窗框車門,以及雙邊單出排氣尾管等設計,等於將坊間改裝廠的所有工作在出廠前就全搞定。前對4、後對2的煞車卡鉗,為煞車細膩性能加分不少。(圖/趙文彬攝)專屬的麂皮運動座椅包覆感極佳。(圖/趙文彬攝)無窗框車門設計,依舊是跑車元素。(圖/趙文彬攝)在安全防護方面,GR Yaris則標配了TOYOTA Safety Sense安全防護系統,提供ACC車距維持、PCS預警式防護、LTA車道偏離警示、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S-VSC轉向輔助、TRC循跡防滑控制、HAC上坡起步輔助等10多項安全科技,大概是TOYOTA 房車頂級車型的規格。至於內裝,由於車的屬性問題,只能說「很一般」,能說得上嘴的,約莫就是專屬運動式座椅及方向盤、加大加寬的鋁合金踏板、全彩HUD抬頭顯示器等,細緻度恐怕還不如售價只要三分之一的Yaris。不過GR Yaris本就以操駕樂趣為主,舒適配備自然遜於正常房車,何況多數買家應該都還有其他座駕。電腦幫你跟趾為了向難得一見的手排小鋼砲致敬,本刊記者戴上賽車手套,穿上賽車鞋,儀式感十足地踩下離合器,開始一整天的熱血試駕。搭載1.6升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高達261匹。(圖/趙文彬攝)整體車室鋪陳與Yaris相似,中控台配置7吋的多媒體觸控主機。(圖/趙文彬攝)搭配六速iMT手排變速箱,能在換檔時自動補油,減少頓挫。(圖/趙文彬攝)GR Yaris搭載的是TOYOTA專為WRC賽事開發的1.6升直列三缸渦輪增壓引擎, 搭配六速iMT手排變速箱及GR-Four四輪傳動系統,最大馬力261匹,峰值扭力為36.7公斤米。此外,從靜止到時速100公里僅需5.5秒,這個實力已毫不遜於BMW M Power或M-Benz AMG。實際上路後,可以感受到離合器與排檔桿的行程都比較短,而且檔位分明,換檔相當靈活,是一部很好開的手排車。最大的驚喜則是來自於iMT自動補油功能,過去開手排車在山道過彎時,為了不讓換檔時轉速降太低,有的駕駛右腳會同時踩住「煞車」「油門」兩個踏板,以腳尖煞車、腳跟補油,這個動作稱之為「跟趾」,不過這個車手等級的動作並非人人都練得會。駕駛GR Yaris,只要按下「iMT」鍵,在換檔時電腦便會在最佳時機自動補油,本刊記者在山道上實際測試,發現使用iMT模式在快速換檔時,幾乎沒感受到太多頓挫感,著實是一個好用又安全的功能。外擴的輪弧十分霸氣。(圖/趙文彬攝)金屬材質的踏板是性能車款的基本配備。(圖/趙文彬攝)由於車長不足4公尺,GR Yaris的後座空間並不寬敞。(圖/趙文彬攝)完美四驅系統另一個讓本刊記者驚豔之處,則是GR Yaris具有一般(Normal)、運動(Sport)與賽道(Track)三種可調模式的四輪驅動系統,這套系統會根據行駛模式調整前後扭力分配比例,增加車子出、入彎的穩定性,再搭配Torsen LED前後軸防滑差速器, 來提升操控性能。在一般模式下,GR Yaris的前後扭力分配為6比4,比較偏前驅車的特性;賽道模式前後扭力分配為五比五, 在長直道重踩加速時非常過癮;運動模式則為3比7,在山路操駕時可說爽度破表,完全沒有轉向不足的現象。而且配備18吋的寬胎以及前對4、後對2的煞車卡鉗,在抓地力與煞車細膩度上也都加分不少,整體來說,是一輛調校得很完美的熱血鋼砲。就現實使用考量,擁有賽車血統、手排的GR Yaris本就屬於稀有車款,但竟有500多人願意花179萬元去買一台配備有限的小車,確實曾讓本刊記者匪夷所思。直到試駕結束後換回自己自排掀背車,當左腳踏下卻踩不到離合器的空虛感湧上心頭,才終於明白,那叫「真愛」。TOYOTA 首度在市售車上使用碳纖維材質車頂。(圖/趙文彬攝)三眼式設計的LED頭燈組。(圖/趙文彬攝)BOX熱血小鋼砲比一比(圖/趙文彬攝、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é 集性能美感於一身
2020年的Mercedes-Benz很不一樣,第二季先是端出入手價不到200萬元的GLB 5+2人運動休旅,打亂同級車市場,第三季緊接著推出3款長尾SUV的GLE Coupé,並囊括柴油及性能油電混合車款,完全燒到追求CP值及性能的SUV潛在客戶。與GLE相比,GLE Coupé最大的差別,在於車側B柱後的線條。Coupé的軸距稍短、車高略低,視覺上更有流線感,當然也會稍微犧牲行李廂及後座的上下空間。但原廠將車型做出鮮明的區別,讓消費者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座駕。扁平的車體加上大尺寸輪圈,大幅降低極速操駕時的風阻。(圖/趙世勳攝)首代GLE Coupé,由賓士首席設計官戈登瓦格納(Gorden Wagener)負責操刀。(圖/翻攝自網路)此次台灣賓士引進三款GLE Coupé,本刊記者試駕的是AMG GLE 53 4MATIC+,全車搭載近90萬元的實用配備,無論舒適度、視覺感受及駕駛體驗,都更上一層樓。車身肌理 流暢迷人AMG GLE 53 4MATIC+ Coupé的水箱罩,採用只出現在AMG車系的直瀑式設計,視覺更顯霸氣,也能降低風阻,並提供引擎足夠的進風;水箱罩下方的保桿格柵及空力套件,同樣是根據空氣力學而設計,以大幅降低風阻。頭燈組標配的是雙鉤型LED智慧頭燈,雙鉤的LED日行燈條,在行駛時增添不少銳利感。不過此次的試駕車,選配了GLE 63S的多光束智慧型LED,在天候惡劣時仍有相當清楚的照明。畢竟不是主打越野運動,因此輪拱並未採用防刮材質,而是以和車色相同的飾板呈現。與輪拱同高的前後車門,以內凹設計呈現肌肉感,車門手把上方的摺線,則是由前葉子板延伸至C柱,大幅增加車側的美感。去年Mercedes-AMG GLE Coupé在法蘭克福車展登場時,就吸引不少目光。(圖/IAA提供)迷人翹臀搭配雙側四出尾管,倒車鏡頭則隱藏在三芒星廠徽下方,巧妙地將美感與性能融為一體。(圖/趙世勳攝)但最吸睛的,還是車尾的翹臀。由於車頂從B柱就一路延伸至車尾,因此導流板的設計可以增加橫向線條,以點綴車尾,加上雙環式的尾燈組、撞色後保桿及AMG雙側四出尾管,讓人看了就知道,這是一輛美麗的性能野獸。車室質感 極盡奢華進入車室最先看到的,是黑紅撞色麂皮Nappa跑車座椅,在劇烈操駕時,能將駕駛牢牢地抓在座位上。車室內大量採用色彩鮮明的皮革及消光金屬材質,搭上選配的碳纖維飾板,鎖定的是重視質感的高端買家。雖然標配的AMG平底Nappa真皮方向盤,已相當有質感,但選配以DINAMICA麂皮包覆,更加提升抓握的舒適感。方向盤的左側按鍵,可調整駕駛輔助等相關設定,右側則是多媒體相關按鍵;方向盤的八點鐘位置,又增加了兩處撥桿,能調整聲浪或懸吊等設定;五點鐘處的旋鈕則可以切換駕駛模式,是相當直覺式的設計。進入車室後最吸睛的,就是搭配Nappa真皮黑紅雙色皮革的跑車座椅。(圖/趙世勳攝)雙12.3吋的整合儀表板,搭配AMG平底方向盤相當合拍,在方向盤的8點鐘及5點鐘位置,還有相當便捷的按鍵。(圖/趙世勳攝)中控搭載的是新世代整合儀表板,採用12.3吋雙螢幕,其中駕駛座前的螢幕除了顯示時速及轉速,任何智慧輔助駕駛的資訊,都能呈現在其中,甚至可以檢視轉彎時的G力值(移動時承受力道的單位)。至於車機則是MBUX多媒體系統,同樣有Mercedesme connect互聯網路,以及基本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導航、駕駛模式和車內氛圍燈等設定,都可透過螢幕調整。雖然原廠揚聲器已表現不俗,但試駕車選配了Burmester揚聲器,不僅高低音分明,更支援降噪功能,高速行駛時也能沉浸在音樂中。在車機下方的鞍座,滑開飾板後,就能看到配置了角度相當漂亮的無線充電座及兩個TYPE-C連接埠。再往下檢視,就是相當人性化的觸控板以及各式快捷鍵。動力表現 穩重舒適由於是Coupé車型,後座的上下空間免不了較為侷促,不過坐進176公分高的乘客後,頭頂空間其實相當充裕,膝蓋和前座也有兩個拳頭的距離。由於選配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後座乘客可以自行調整溫度,連B柱也多了出風口。雖是Coupé車型,但一七六公分高的男性坐進後座,頭部及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圖/趙世勳攝)由於軸距和車身夠長,後行李廂的空間多達655公升。(圖/趙世勳攝)行李廂的空間雖不比休旅車型寬敞,但因為車身夠長,仍有655公升的容量。將後座倒平,容量更提升到1790公升,一家四口來趟三天兩夜的行程,行李也能輕鬆負載。本刊記者這回試駕AMGGLE 53 4MATIC+ Coupé,從台北市直奔西濱快速道路,在市區難免走走停停,但即使車重達2300公斤,起步仍相當輕快。雖然維持3.0升直六汽油引擎,但因搭載48V EQ Boost輕油電動力,加上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及AMG Speedshift TCT 九速手自排變速箱,所以從低速到高速的換檔間,依然毫無頓挫感。行駛至彎道時,會微微感受到選配的主動車身穩定系統作動,車身側傾及G力沒有預期中的感受,緊急剎車時也不會明顯感到車身劇烈前後晃動,可見Mercedes-AMG在這部分,確實下足了功夫。AMG GLE 53 4MATIC+ Coupé內建多種駕駛模式,即使在海灘上行駛也不怕會刁車。(圖/趙世勳攝)3.0的直六引擎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加上48V輕油電馬達,讓2300公斤的車體開起來依舊輕盈。(圖/趙世勳攝)4MATIC與4MATIC+大不同4MATIC在賓士各式車系都能看到,大致分為Mercedes-Benz及Mercedes-AMG兩個系列。第四代普通版的4MATIC,在行駛間可以將前後輪動力輸出調整為前45、後55,AMG的4MATIC,可調整為前31、後69,使車輛動力更偏向後驅。至於4MATIC+,則是Mercedes-AMG的最新設計,可針對駕駛模式智慧分配四輪動力,甚至可讓前後輪動力的分配比例,達到前0、後100,直接變身為後驅性能車。.豪華進口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é 集性能美感於一身
2020年的Mercedes-Benz很不一樣,第二季先是端出入手價不到200萬元的GLB 5+2人運動休旅,打亂同級車市場,第三季緊接著推出3款長尾SUV的GLE Coupé,並囊括柴油及性能油電混合車款,完全燒到追求CP值及性能的SUV潛在客戶。與GLE相比,GLE Coupé最大的差別,在於車側B柱後的線條。Coupé的軸距稍短、車高略低,視覺上更有流線感,當然也會稍微犧牲行李廂及後座的上下空間。但原廠將車型做出鮮明的區別,讓消費者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座駕。扁平的車體加上大尺寸輪圈,大幅降低極速操駕時的風阻。(圖/趙世勳攝)首代GLE Coupé,由賓士首席設計官戈登瓦格納(Gorden Wagener)負責操刀。(圖/翻攝自網路)此次台灣賓士引進三款GLE Coupé,本刊記者試駕的是AMG GLE 53 4MATIC+,全車搭載近90萬元的實用配備,無論舒適度、視覺感受及駕駛體驗,都更上一層樓。車身肌理 流暢迷人AMG GLE 53 4MATIC+ Coupé的水箱罩,採用只出現在AMG車系的直瀑式設計,視覺更顯霸氣,也能降低風阻,並提供引擎足夠的進風;水箱罩下方的保桿格柵及空力套件,同樣是根據空氣力學而設計,以大幅降低風阻。頭燈組標配的是雙鉤型LED智慧頭燈,雙鉤的LED日行燈條,在行駛時增添不少銳利感。不過此次的試駕車,選配了GLE 63S的多光束智慧型LED,在天候惡劣時仍有相當清楚的照明。畢竟不是主打越野運動,因此輪拱並未採用防刮材質,而是以和車色相同的飾板呈現。與輪拱同高的前後車門,以內凹設計呈現肌肉感,車門手把上方的摺線,則是由前葉子板延伸至C柱,大幅增加車側的美感。去年Mercedes-AMG GLE Coupé在法蘭克福車展登場時,就吸引不少目光。(圖/IAA提供)迷人翹臀搭配雙側四出尾管,倒車鏡頭則隱藏在三芒星廠徽下方,巧妙地將美感與性能融為一體。(圖/趙世勳攝)但最吸睛的,還是車尾的翹臀。由於車頂從B柱就一路延伸至車尾,因此導流板的設計可以增加橫向線條,以點綴車尾,加上雙環式的尾燈組、撞色後保桿及AMG雙側四出尾管,讓人看了就知道,這是一輛美麗的性能野獸。車室質感 極盡奢華進入車室最先看到的,是黑紅撞色麂皮Nappa跑車座椅,在劇烈操駕時,能將駕駛牢牢地抓在座位上。車室內大量採用色彩鮮明的皮革及消光金屬材質,搭上選配的碳纖維飾板,鎖定的是重視質感的高端買家。雖然標配的AMG平底Nappa真皮方向盤,已相當有質感,但選配以DINAMICA麂皮包覆,更加提升抓握的舒適感。方向盤的左側按鍵,可調整駕駛輔助等相關設定,右側則是多媒體相關按鍵;方向盤的八點鐘位置,又增加了兩處撥桿,能調整聲浪或懸吊等設定;五點鐘處的旋鈕則可以切換駕駛模式,是相當直覺式的設計。進入車室後最吸睛的,就是搭配Nappa真皮黑紅雙色皮革的跑車座椅。(圖/趙世勳攝)雙12.3吋的整合儀表板,搭配AMG平底方向盤相當合拍,在方向盤的8點鐘及5點鐘位置,還有相當便捷的按鍵。(圖/趙世勳攝)中控搭載的是新世代整合儀表板,採用12.3吋雙螢幕,其中駕駛座前的螢幕除了顯示時速及轉速,任何智慧輔助駕駛的資訊,都能呈現在其中,甚至可以檢視轉彎時的G力值(移動時承受力道的單位)。至於車機則是MBUX多媒體系統,同樣有Mercedesme connect互聯網路,以及基本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導航、駕駛模式和車內氛圍燈等設定,都可透過螢幕調整。雖然原廠揚聲器已表現不俗,但試駕車選配了Burmester揚聲器,不僅高低音分明,更支援降噪功能,高速行駛時也能沉浸在音樂中。在車機下方的鞍座,滑開飾板後,就能看到配置了角度相當漂亮的無線充電座及兩個TYPE-C連接埠。再往下檢視,就是相當人性化的觸控板以及各式快捷鍵。動力表現 穩重舒適由於是Coupé車型,後座的上下空間免不了較為侷促,不過坐進176公分高的乘客後,頭頂空間其實相當充裕,膝蓋和前座也有兩個拳頭的距離。由於選配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後座乘客可以自行調整溫度,連B柱也多了出風口。雖是Coupé車型,但一七六公分高的男性坐進後座,頭部及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圖/趙世勳攝)由於軸距和車身夠長,後行李廂的空間多達655公升。(圖/趙世勳攝)行李廂的空間雖不比休旅車型寬敞,但因為車身夠長,仍有655公升的容量。將後座倒平,容量更提升到1790公升,一家四口來趟三天兩夜的行程,行李也能輕鬆負載。本刊記者這回試駕AMGGLE 53 4MATIC+ Coupé,從台北市直奔西濱快速道路,在市區難免走走停停,但即使車重達2300公斤,起步仍相當輕快。雖然維持3.0升直六汽油引擎,但因搭載48V EQ Boost輕油電動力,加上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及AMG Speedshift TCT 九速手自排變速箱,所以從低速到高速的換檔間,依然毫無頓挫感。行駛至彎道時,會微微感受到選配的主動車身穩定系統作動,車身側傾及G力沒有預期中的感受,緊急剎車時也不會明顯感到車身劇烈前後晃動,可見Mercedes-AMG在這部分,確實下足了功夫。AMG GLE 53 4MATIC+ Coupé內建多種駕駛模式,即使在海灘上行駛也不怕會刁車。(圖/趙世勳攝)3.0的直六引擎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加上48V輕油電馬達,讓2300公斤的車體開起來依舊輕盈。(圖/趙世勳攝)4MATIC與4MATIC+大不同4MATIC在賓士各式車系都能看到,大致分為Mercedes-Benz及Mercedes-AMG兩個系列。第四代普通版的4MATIC,在行駛間可以將前後輪動力輸出調整為前45、後55,AMG的4MATIC,可調整為前31、後69,使車輛動力更偏向後驅。至於4MATIC+,則是Mercedes-AMG的最新設計,可針對駕駛模式智慧分配四輪動力,甚至可讓前後輪動力的分配比例,達到前0、後100,直接變身為後驅性能車。.豪華進口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東洋小鋼砲 Toyota Corolla Sport 正名解放衝勁
Toyota Auris在2018年Q4導入台灣市場後,補齊了中型掀背車的銷售車型,直到今天仍每個月名列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榜前十強,總代理和泰汽車在今年7月導入該款車至台灣後,開始與日本原廠同步,正名為「Corolla Sport」,並將車頭廠徽改為僅在日規車出現的特殊Logo。近年來台灣汽車市場除了休旅車銷量居高不下,五門掀背車市場也始終是各大車商的一級戰區,因此和泰汽車在去年10月推出新年式Auris,就配置Safety Sense2.0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升級為全速域ACC(主動巡航控制系統),並加入LTA(車道循跡輔助),提升不少競爭力;此次試駕的就是正名後的Corolla Sport旗艦版。車側的折線及下車門的內凹設計,將歐系小鋼炮的特色融入其中。(圖/黃耀徵攝)總代理和泰汽車7月將Toyota Auris正名為Corolla Sport,車頭廠徽改為特殊Logo更吸睛。(圖/黃耀徵攝)車頭廠徽 跟進日規在車頭的部分,Corolla Sport與原本的Auris完全一樣,不過車頭廠徽從原本的三環圍繞,改為僅在日規車種出現的特殊廠徽,在Corolla的C頂部增添三個花冠,讓車主更有買進精品的感覺。特殊廠徽的左右側以黑色塑件延伸至燈具組,車頭的上半部線條因此看似連貫相當和諧;燈具部分則將日行燈以兩個白色光條呈現,大燈藏身在兩光條中,使得車頭具侵略感。車頭下半部有大面積的格柵進氣壩,上半邊框採用半消光的鍍鉻飾條作為分割,下緣卻又以與車體同色的塑件包圍進氣壩,並將霧燈設計在進氣壩的角落,整體相當有層次,且帶有濃厚的運動風格。至於車側的手把上折線,則從前葉子板一直延伸至後車門,兩車門的下半部用向內收折的圓潤線條呈現,雖然不清楚這樣的設計是否有效降低風阻,但在視覺上有著歐系小鋼炮的既視感。後常駐燈以開口朝內的紅色燈條呈現。(圖/黃耀徵攝)排檔桿座後方為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按鍵;旗艦版配備7吋數位儀表板。(圖/黃耀徵攝)排檔桿座後方為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按鍵;旗艦版配備7吋數位儀表板。(圖/黃耀徵攝)車尾的廠徽雖與車頭不同,以相當立體的三環圍繞中置在尾門,然而設計上卻呼應車頭的銳利,常駐燈採用類似日行燈的開口朝內紅色光條,方向燈及倒車燈則是在紅色光條中間。一體式的保險桿下方,以撞色的黑色塑件呈現,讓車尾看起來不會太過厚實,畢竟這是一台以操控為主打的小鋼砲。原本以為Corolla Sport應該不至於配置太大的輪圈,但仔細一看,輪胎的尺寸為225/40/R18,採用的是較罕見的跑車胎,讓操控更上一層樓;為了貫策運動風格,搭載了雙色V幅十爪鋁圈,該輪圈即是知名日系輪圈大廠ENKEI所代工。進入車室一眼就發現,許多設計及細節與其他新世代主流車款相同。這次試駕的旗艦款搭載七吋數位儀表板,左側顯示當前的引擎轉數,右側則為油溫及剩餘油量。搭載主流的懸浮式八吋螢幕,當然也標配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圖/黃耀徵攝)搭載主流的懸浮式八吋螢幕,當然也標配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圖/黃耀徵攝)當前時速設計在數位儀表板的中央上方,此外,包括車外溫度、油耗、ACC和LTA等設定,都在此呈現。由於旗艦版搭載大面積的HUD(抬頭顯示器),也將當前時速、ACC和LTA等作動訊息呈現其中,因此享受操駕的過程,不會頻頻分心注視數位儀表板。後座支撐 稍嫌不足Corolla Sport的中控車機採用主流的八吋懸浮式螢幕,標配WIFI連線,也可以加價購買4G聯網功能,不過在標配的WIFI版本中,已配置了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的連線功能,一般使用功能已足矣。中控台下就是冷氣出風口及溫度控制版,在向下內凹的部分,設計了一處置物凹槽,左右兩側則是駕駛座及副駕駛的電熱座椅開關,車機的USB連線孔也隱藏在旁。電熱座椅開關的下方就是排檔桿座,上方配置循跡防滑、Sport模式開關,下方則是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自動駐車系統)的按鍵。Corolla Sport與前代Auris不同,前代座椅採用「紅黑撞色」設計。(圖/黃耀徵攝)雖然Corolla Sport並非以空間為主打,但後座坐進167公分高的正妹膝蓋與前座仍有兩顆拳頭的距離。(圖/黃耀徵攝)正名後的Corolla Sport,當然不可能把跑車座椅拔掉!有別於前代「紅黑撞色」的設計,Corolla Sport採用的是較沉穩的深色麂皮跑車座椅,在進行激烈操駕時,更能把駕駛牢牢抓在座位上。雖然Corolla Sport的強項並非空間,但是後座坐進167公分高的正妹,膝蓋與前座仍有兩顆拳頭的距離,美中不足的是,在大腿支撐的地方仍須加強,否則在長途駕駛時,後座乘客可能會不太舒適。操駕順暢 反應靈敏除了看得到的地方,看不到的配置才是重點。Corolla Sport搭載的是TNGA底盤(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是Toyata新世代的模組化底盤)、和第五代Rav4相同的引擎,即使沒有渦輪,最大動力輸出仍有170匹馬力;變速箱則是採用Direct Shift CVT,在換檔時不會有明顯的頓挫感,且油耗相當漂亮。燈具組裡頭的日行燈以白色雙光條呈現,頭燈則是藏在其中。(圖/黃耀徵攝)該鋁圈由日系輪圈大廠ENKEI所代工,內側刻有小銘牌驗明正身。(圖/黃耀徵攝)本刊記者實際將Corolla Sport從台北市中山區開上陽明山,在市區道路行駛時,能感受到ACC及LTA的便利性,由於採用的是TNGA底盤,且軸距僅2,640mm,因此在操控上相當直覺,反應非常靈敏。在行駛仰德大道陡坡時,最大轉數只需3000轉上下,就能流暢地爬坡,需要動力時,僅需加重油門,就能立即感受到線性回饋;由於原有的Auris已經補強了所有不足的地方,新世代的Corolla Sport更是將需要改裝的部分再次增強,價格卻只有微幅調升,CP值已經是進口掀背車的魁首。《奇摩汽車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BOX1 達人說法 謝寶兒(《奇摩汽車機車》特約編輯)一直以來就相當關注這台Corolla Sport,主要是它的小車身及短軸距,相當適合都會女性駕駛,在擁擠的台北市,穿梭在巷弄、還是停進狹窄的停車位都遊刃有餘;雖然沒搭載渦輪引擎,但是170匹馬力在日常使用或者出遊都相當夠用,是一台適合年輕男女駕馭的小鋼砲。日系進口掀背車PK(圖/黃耀徵、鄭清元攝)
飆上路/東洋小鋼砲 Toyota Corolla Sport 正名解放衝勁
Toyota Auris在2018年Q4導入台灣市場後,補齊了中型掀背車的銷售車型,直到今天仍每個月名列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榜前十強,總代理和泰汽車在今年7月導入該款車至台灣後,開始與日本原廠同步,正名為「Corolla Sport」,並將車頭廠徽改為僅在日規車出現的特殊Logo。近年來台灣汽車市場除了休旅車銷量居高不下,五門掀背車市場也始終是各大車商的一級戰區,因此和泰汽車在去年10月推出新年式Auris,就配置Safety Sense2.0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升級為全速域ACC(主動巡航控制系統),並加入LTA(車道循跡輔助),提升不少競爭力;此次試駕的就是正名後的Corolla Sport旗艦版。車側的折線及下車門的內凹設計,將歐系小鋼炮的特色融入其中。(圖/黃耀徵攝)總代理和泰汽車7月將Toyota Auris正名為Corolla Sport,車頭廠徽改為特殊Logo更吸睛。(圖/黃耀徵攝)車頭廠徽 跟進日規在車頭的部分,Corolla Sport與原本的Auris完全一樣,不過車頭廠徽從原本的三環圍繞,改為僅在日規車種出現的特殊廠徽,在Corolla的C頂部增添三個花冠,讓車主更有買進精品的感覺。特殊廠徽的左右側以黑色塑件延伸至燈具組,車頭的上半部線條因此看似連貫相當和諧;燈具部分則將日行燈以兩個白色光條呈現,大燈藏身在兩光條中,使得車頭具侵略感。車頭下半部有大面積的格柵進氣壩,上半邊框採用半消光的鍍鉻飾條作為分割,下緣卻又以與車體同色的塑件包圍進氣壩,並將霧燈設計在進氣壩的角落,整體相當有層次,且帶有濃厚的運動風格。至於車側的手把上折線,則從前葉子板一直延伸至後車門,兩車門的下半部用向內收折的圓潤線條呈現,雖然不清楚這樣的設計是否有效降低風阻,但在視覺上有著歐系小鋼炮的既視感。後常駐燈以開口朝內的紅色燈條呈現。(圖/黃耀徵攝)排檔桿座後方為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按鍵;旗艦版配備7吋數位儀表板。(圖/黃耀徵攝)排檔桿座後方為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按鍵;旗艦版配備7吋數位儀表板。(圖/黃耀徵攝)車尾的廠徽雖與車頭不同,以相當立體的三環圍繞中置在尾門,然而設計上卻呼應車頭的銳利,常駐燈採用類似日行燈的開口朝內紅色光條,方向燈及倒車燈則是在紅色光條中間。一體式的保險桿下方,以撞色的黑色塑件呈現,讓車尾看起來不會太過厚實,畢竟這是一台以操控為主打的小鋼砲。原本以為Corolla Sport應該不至於配置太大的輪圈,但仔細一看,輪胎的尺寸為225/40/R18,採用的是較罕見的跑車胎,讓操控更上一層樓;為了貫策運動風格,搭載了雙色V幅十爪鋁圈,該輪圈即是知名日系輪圈大廠ENKEI所代工。進入車室一眼就發現,許多設計及細節與其他新世代主流車款相同。這次試駕的旗艦款搭載七吋數位儀表板,左側顯示當前的引擎轉數,右側則為油溫及剩餘油量。搭載主流的懸浮式八吋螢幕,當然也標配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圖/黃耀徵攝)搭載主流的懸浮式八吋螢幕,當然也標配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圖/黃耀徵攝)當前時速設計在數位儀表板的中央上方,此外,包括車外溫度、油耗、ACC和LTA等設定,都在此呈現。由於旗艦版搭載大面積的HUD(抬頭顯示器),也將當前時速、ACC和LTA等作動訊息呈現其中,因此享受操駕的過程,不會頻頻分心注視數位儀表板。後座支撐 稍嫌不足Corolla Sport的中控車機採用主流的八吋懸浮式螢幕,標配WIFI連線,也可以加價購買4G聯網功能,不過在標配的WIFI版本中,已配置了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的連線功能,一般使用功能已足矣。中控台下就是冷氣出風口及溫度控制版,在向下內凹的部分,設計了一處置物凹槽,左右兩側則是駕駛座及副駕駛的電熱座椅開關,車機的USB連線孔也隱藏在旁。電熱座椅開關的下方就是排檔桿座,上方配置循跡防滑、Sport模式開關,下方則是電子駐車開關及Auto Hold(自動駐車系統)的按鍵。Corolla Sport與前代Auris不同,前代座椅採用「紅黑撞色」設計。(圖/黃耀徵攝)雖然Corolla Sport並非以空間為主打,但後座坐進167公分高的正妹膝蓋與前座仍有兩顆拳頭的距離。(圖/黃耀徵攝)正名後的Corolla Sport,當然不可能把跑車座椅拔掉!有別於前代「紅黑撞色」的設計,Corolla Sport採用的是較沉穩的深色麂皮跑車座椅,在進行激烈操駕時,更能把駕駛牢牢抓在座位上。雖然Corolla Sport的強項並非空間,但是後座坐進167公分高的正妹,膝蓋與前座仍有兩顆拳頭的距離,美中不足的是,在大腿支撐的地方仍須加強,否則在長途駕駛時,後座乘客可能會不太舒適。操駕順暢 反應靈敏除了看得到的地方,看不到的配置才是重點。Corolla Sport搭載的是TNGA底盤(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是Toyata新世代的模組化底盤)、和第五代Rav4相同的引擎,即使沒有渦輪,最大動力輸出仍有170匹馬力;變速箱則是採用Direct Shift CVT,在換檔時不會有明顯的頓挫感,且油耗相當漂亮。燈具組裡頭的日行燈以白色雙光條呈現,頭燈則是藏在其中。(圖/黃耀徵攝)該鋁圈由日系輪圈大廠ENKEI所代工,內側刻有小銘牌驗明正身。(圖/黃耀徵攝)本刊記者實際將Corolla Sport從台北市中山區開上陽明山,在市區道路行駛時,能感受到ACC及LTA的便利性,由於採用的是TNGA底盤,且軸距僅2,640mm,因此在操控上相當直覺,反應非常靈敏。在行駛仰德大道陡坡時,最大轉數只需3000轉上下,就能流暢地爬坡,需要動力時,僅需加重油門,就能立即感受到線性回饋;由於原有的Auris已經補強了所有不足的地方,新世代的Corolla Sport更是將需要改裝的部分再次增強,價格卻只有微幅調升,CP值已經是進口掀背車的魁首。《奇摩汽車機車》特約編輯謝寶兒(圖/謝寶兒提供)BOX1 達人說法 謝寶兒(《奇摩汽車機車》特約編輯)一直以來就相當關注這台Corolla Sport,主要是它的小車身及短軸距,相當適合都會女性駕駛,在擁擠的台北市,穿梭在巷弄、還是停進狹窄的停車位都遊刃有餘;雖然沒搭載渦輪引擎,但是170匹馬力在日常使用或者出遊都相當夠用,是一台適合年輕男女駕馭的小鋼砲。日系進口掀背車PK(圖/黃耀徵、鄭清元攝)
最完美變速箱 X-CVT模擬8速
身為NISSAN在台灣的旗艦房車,Altima從外觀、內裝到動力,每一部分都是準買家注目的焦點。而本刊記者在試駕途中休息時與其他媒體閒聊,眾人一致對於新Altima的加速性能讚不絕口。Altima所搭載的心臟,是與INFINITI QX50相同的2.0升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48匹最大馬力與38.8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可模擬8速的X-CVT無段變速箱,中後段的加速極為順暢,尤其轉速到5,000轉後,簡直是人車合一的境界。在北宜公路的山路試駕,切換手排模式,雖說變速箱是模擬8速,但透過換檔撥片在彎道前後迅速切換檔位,卻沒有任何頓挫感,動力的支援依舊源源不絕。比起過去曾經接觸過CVT無段變速箱,真如天壤之別。和入門版相比,頂規Altima貴了12萬的原因,多半在於安全配備。卓越旗艦版擁有10顆氣囊、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ABS+BAS+EBD+BOS四合一煞車輔助、NIM先進主動駕駛,以及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等科技。至於ICC智慧定速巡航、行人、車輛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P-FCW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盲點偵測、後方車側警示等系統,都是全車系標配。實際測試LDP車道偏移預防系統,Altima的反應也比NISSAN其他車種配備的相同系統進化不少,當車輛即將偏移車道時,在方向盤震動提醒後,若沒有即時回復,系統並不會像過去那樣激烈的介入,而是較平順的稍微拉回。整天試駕下來,讓我對Altima該如何定位覺得困擾,它擁有旗艦房車的乘坐舒適,卻又不算奢華;它擁有充沛的動力,但也不夠熱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Altima連年輕人都喜愛。搭載2.0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248匹最大馬力與38.8公斤米最大扭力。(圖/黃耀徵攝)
CLA對手2-Series Gran Coupe 明年中引進台灣
新CLA目前引進CLA 200與CLA 250兩款車型,價格維持與改款前相同,分別為188萬元、229萬元;另有限量30輛的首年度限定版CLA 250 Edition 1,售價243.2萬元。僅引進30輛的CLA 250 Edition 1,擁有專屬的橘色套件,塑造更強烈的運動風格。(圖/張文玠攝)記者所試駕的CLA 200,搭載1.3升的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是目前車壇較先進的小排氣量、大馬力動力設定,可輸出163匹最大馬力與25.5公斤米最大扭力,排氣量雖比上一代小,但動力提升了7匹馬力。搭配的是雙離合器7速自手排變速箱,加上0.23Cd的低風阻係數,由靜止到時速100公里的加速需8.2秒。實際上路,記者從台北市東區出發,行經高速公路集蜿蜒的濱海公路到福隆。雖然CLA 200懸吊設定偏向舒適,但225/45 R18的低扁平比輪胎規格,以及長車身所帶來較佳的後輪動態穩定性,整體操控性能比小鋼砲A-Class來得穩重。而且搭配的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在低轉速域就可發揮最大扭力,也補足了馬力不若CLA 250的遺憾。若要挑缺點,就是換檔時稍有頓挫感,而低扁平比設定的輪胎也給予過多的路感反饋。不過,CLA也不是完全沒有對手,BMW 2-Series Gran Coupe四門轎跑車,也預計在今年11月的洛杉磯車展亮相,最快明年中就有機會引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