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治療
」 癌症 疫苗男友爬山全程幫異性朋友背包包 眾人搖頭:一定對她有意思
一位網友表示,男友有位異性朋友,每次都跟有女友的男生去爬山,社群沒任何女生合照,「後來我才知道,我男友爬山全程都幫她背包包。」一票人表示,「你男友一定對她有意思。」原PO在論壇《Dcard》發文,「我男友有位異性朋友,每次都在IG曬跟有女友的男生去爬山,最怪的就是這個女生的IG沒有跟任何女生合照,但標記的男生都有女友。」原PO說,後來她才發現,男友爬山全程都幫異性朋友背包包,「他們三男一女,三個男生都有女友,為什麼偏偏是我男友幫她背呢,原來他不是只對我體貼入微。」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女生一定很正,三個工具人,還都有女友,敲開時間陪女生爬山」、「無緣無故幫女生背包包,還是爬山全程,對女生沒有好感,我是不信啦」、「愛爬山的女生包包自己揹真的不難啦」、「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但如果是我的男朋友我會非常不爽」、「妳要小心,預防勝於治療」,「山上一定有好玩的事發生,但建議妳不要問,山上的事就留在山上」。不過也有人認為,「說一定有怎樣太武斷了,妳直接跟他問會比在這裡問好,這裡都是勸分的,我也幫男生背過背包難道我喜歡男生?啊如果換成女生有需要,難道我要跟他說『抱歉我有女友了』?這樣反而很奇怪,就只是單純有需要幫忙而已。」
5旬男子2個月反覆血便 醫拿大腸鏡檢查「督進去」就找到病因
一名54歲的中年男性日前前去醫院就診,主訴反覆血便近2個月,並伴隨食慾不振及排便習慣改變。雖然家族中並無大腸相關疾病史,但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認為,病人主訴的這些症狀已經是明顯的警訊,加上病人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為此立刻安排檢查,沒想到大腸鏡剛放進去,就馬上找到血便的原因。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時大腸鏡檢查一進入肛門,就發現血便的原因為「直腸癌」。而且癌症侵犯範圍和深度相當嚴重,所以導致直腸黏膜極其脆弱,經常出血。檢查完成後,該名病患被立刻轉診到林口長庚進行後續癌症治療。張靖醫師表示,這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原本希望病患所遭遇到的是痔瘡所引起的血便。張靖醫師後來也提到,該名病人目前需確認其他器官是否受到癌細胞的侵犯,以及是否能保留肛門等治療相關問題。張靖醫師也希望他接下來的治療能一切順利平安。張靖醫師解釋,大部分血便的原因都是良性的腸道疾病,如痔瘡、肛裂或腸道發炎等。然而部分血便的原因則來自於「大腸直腸癌」。尤其當血便伴隨排便習慣改變、便中有黏液、體重減輕或有家族史等情況時,更需謹慎小心。「大腸直腸癌」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下,張靖醫師認為民眾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多攝取蔬菜水果,及早發現並切除腸息肉,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能遠離大腸直腸癌,也有助於減少其他癌症的風險。
《黑白大廚》看健康3/「阿姨無菜單料理」父親腦出血後改變人生 醫:一症狀最關鍵
Netflix《黑白大廚》人生料理比賽時,參賽者「阿姨無菜單料理一號」端出安東湯麵,原來她小時家境富裕,但父親事業失敗、大受打擊腦出血而半身不遂,眼看家道中落,母親只好賣麵扛起家計。腦出血相當致命,存活下來約半數失能,經常造成家庭一夕崩塌,醫師提醒,腦出血的主因是血壓,而頭痛是最關鍵的症狀!「阿姨無菜單料理一號」本名金美玲,在《黑白大廚》8強賽時端出一碗樸實美味的安東湯麵,她含淚哽咽道出人生故事,原來她原本家境富裕,但父親事業失敗後又爆發腦出血,雖然撿回一命卻半身不遂,母親為了養育孩子便在市場角落賣麵,金美玲說:「我學生時期非常討厭吃那道湯麵,因為那給人一種貧窮的印象,我當時就是如此厭惡。」沒想到母親也接著病倒,金美玲只能一肩扛起賣麵的養家工作。她說:「我曾經極度厭惡的湯麵,卻成為我人生最棒的恩人。這碗麵對我而言,就像奇蹟與命運般的存在。我們全家人因為這碗麵,能過著幸福的日子。」令人感動的人生故事,逼哭大批觀眾。「腦出血總是發生得很緊急,而且死亡率高、失能機率也很高!」林口長庚腦中風中心主任張庭瑜說,所以預防最重要,其中血壓就是最大的關鍵,幾乎8~9成的腦出血都跟血壓有關。但血壓無聲無息,所以很多人血壓高也不自知,以致於許多腦出血患者都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送進醫院。「尤其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去年有一位35歲的腦出血患者,由於是嚴重的腦幹出血,所以發生的當下就立刻全身癱瘓、意識不清,雖然當時搶救回來,但最終還是不幸過世。」《黑白大廚》參賽者「阿姨無菜單料理一號」本名金美玲,她的父親因腦出血而半身不遂,導致家道中落,也促使她走入餐飲業。(圖/翻攝自Netflix)張庭瑜說,這位年輕男性血壓過高、工時過長、又有菸酒習慣,推測是這些因素才讓他爆發腦出血。「他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家中除了父母,還有一位原本就失能的哥哥,他離世後家庭處境變得更艱難。」張庭瑜嘆道,腦出血絕對是預防勝於治療,而預防方式也很明確,就是控制好血壓。「尤其已經逐漸進入秋冬,每到冬天腦出血患者就增加約3成,除了溫差大會刺激血管收縮,天氣冷也容易讓血壓上升,增加腦出血風險,所以首先要定時服用血壓藥,同時做好保暖工作,再來就要注意症狀。」張庭瑜說,雖然腦出血沒有症狀可提早警覺,但血壓高可以預先知道的,建議要養成固定監測血壓的習慣,血壓過高就要趕緊就醫,同時若出現頭痛、頭暈等高血壓症狀,也要有所警覺,多一份留心就能保護自身健康與家庭幸福。
男子吞嚥困難狂瘦7公斤!檢查竟是「雙癌」 醫「三階段治療」成功保命
50歲李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每天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達廿多年,直到察覺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讓他決定就醫,結果醫師先查出下咽處有腫瘤,深入檢查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原來李先生同時罹患兩種惡性腫瘤,分別是第四期上的下咽癌及第三期的食道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好發50-60歲男性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指出,下咽癌及食道癌都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吃檳榔跟酗酒,由於整個口腔、喉嚨、食道都會接觸到同樣致癌物質的刺激誘發,容易造成「區域癌化效應」(Field Cancerization),因此約有1到2成的病人會同時或接續罹患頭頸部及食道惡性腫瘤,因此多半會建議患者務必接受進一步檢查,這才順利揪出雙癌病灶。跨團隊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化療、放療、手術為了讓這類多癌症病患能得到較佳的癌症照護品質,院方安排頭頸癌及食道癌跨團隊溝通,由耳鼻喉科徐俊傑醫師、胸腔外科呂庭聿醫師、消化內科陳政國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吳偉榤醫師等人,共同擬定並執行三階段治療計畫。首先是針對下咽腫瘤及食道腫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後續再針對治療反應良好的食道腫瘤,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最後再以口服化療藥物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疫苗接種莫輕忽該名患者治療後迄今定期回診,追蹤三年也無復發,同時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吳偉榤也呼籲,頭頸癌與食道癌都十分注重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遠離致癌因子更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癌方式,包括拒絕菸檳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同時定期口腔篩檢(可預防口腔癌),必要時可考慮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咽喉癌)等,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遺憾終生。
醬油瓶見「1現象」快倒掉! 營養師示警「全是細菌」:恐會拉肚子
外出用餐時,不少餐廳常常會提供不同的調味料供顧客自行選擇,營養師林冠良就提醒,在加醬油之前應該先看清楚,若醬油瓶上有「白色點點」,其實都是菌落,「所以有時候你在外用餐後拉肚子,不一定就是食物的問題,也可能是醬料不衛生的問題」。林冠良日前在臉書粉專「林冠良營養師Siin」發文指出,醬油瓶裡的白點,都是菌落,也就是「菌的部落」,可能是細菌,可能是黴菌,每一個小白點裡面有數不清的菌,所以有時候在外用餐後拉肚子,不一定就是食物的問題,也可能是醬料不衛生而導致。林冠良表示,如果醬油瓶的瓶身、瓶口上面出現「一顆一顆的東西」,可能是鹽粒、鹽結晶,「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些顆粒是有棱有角的,不是圓形的那一種,這種就是鹽了,同時我也有注意看他瓶子內也都沒有圓形的菌落,那這種就可以放心用了」。林冠良也強調,上傳相關貼文並非叫民眾不要使用外面餐廳的醬油,而是提醒大家在使用前「看一看」,這一個動作有時候就可以避免一次慘烈的食物中毒,鄉民們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對此,網友也紛紛留言道,「有時醬油瓶的倒出口還會有蒼蠅蛋」、「我遇過酱油瓶口黏有壁虎屎的」、「辣椒醬、番茄醬、蠔油瓶口每次也是會有」、「好嚇人,以後我一定要看清楚,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養成使用前檢查的好習慣,就像我們會看看餐具有沒有乾淨才使用」、「其實自己家裡的也要看,也是會發霉的」。另外,有網友提問,若發現醬油瓶已出現菌落,僅清洗蓋子是否妥當,林冠良則回應,此時必須要整瓶倒掉,而放冰箱的醬油也可能會有這種狀況,「預防勝於治療」。
東京「這1病」爆發!破2400例 皮膚科醫師提醒:一期容易被忽略
近日日本東京都內梅毒感染病例超過2400例,感染情況比去年的3701例嚴重,且數量持續增加,其中感染者有70%是男性。對此,皮膚專科吳明穎醫師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提醒,雖然在一般場域,沒有傷口感染率很低,不過仍需多加注意,如果真的出現症狀,還是要趕快尋求醫療協助。皮膚專科醫師吳明穎11日在自己的Threads上發文,表示東京梅毒感染爆發,對此她指出,梅毒的一期表現是無疼痛感的潰瘍,約持續2-6週,因為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二期的表現則相當多樣,但常有四肢手腳的特殊紅疹,有經驗的皮膚科醫生往往可以直接鑑別。另外,吳明穎表示,也有些人是以掉髮方式呈現。並表示「梅毒早期治療其實反應很好,如果有懷疑還是趕快尋求醫療協助」。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表示「所以不要亂搞。預防勝於治療」、「謝謝善意的提醒,到東京不要亂跑喔」。也有網友求問「請問泡澡堂感染機率高嗎?」、「其實一般正常的旅客是比較害怕公共廁所。請問醫師,酒精或是抗菌噴霧先消毒過廁所有用嗎?」而吳明穎也在留言區回應「梅毒主要是體液(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傳染的疾病,一般場域如果沒有傷口,感染機會是很低的,過去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報導案例。」、「70%酒精、消毒水、和清潔液都能有效的殺菌」
爸媽帶幼女桃園車站乞討!她雙腳赤裸拿紙碗 「非第一次」原因曝光
一名網友直擊,桃園火車站前有父母帶著小孩乞討,希望小孩可以獲得協助。對此,桃園市議員黃瓊慧直言,經過了解後,此父母非第一次帶小孩乞討。黃瓊慧表示,此案件是在Threads上脆友的貼文,桃園火車站前有父母帶著小孩乞討,令人十分不忍心,接獲民眾告知之後馬上連絡社會局,請他們介入,畢竟讓這麼小的孩子赤腳踩在破碎的磁磚地上,可能會受傷,車站路邊的環境也不是合適的育兒空間,結果得知,此父母非第一次帶小孩乞討。黃瓊慧指出,社會局回報,此案目前已聯絡到該家庭,是先前有協助過的家庭,已非第一次有帶小孩乞討的狀況,之前社會局有協助過,讓爸爸有暫時工作並且有持續領取補助,近期是因為爸爸受傷,導致無法去工地工作,才又重操舊業做起了乞討。黃瓊慧質疑,案件難道後續都不用列管追蹤的嗎?若社會局曾將此家庭列管為脆弱家庭,是否有定期訪視?目前情況是父親受傷之後失去工作能力,才會讓他帶著孩子在外餐風露宿乞討、民眾看不下去PO網才讓整起事件曝光。黃瓊慧認為,若社會局有確實定期訪視,就能提前知道父親生病及養育孩子上的困難,才能避免讓孩子受苦、或家長做出近一步違反兒少法的行為,「照片中看到父親帶著孩子乞討,是否有利用孩子、引發民眾同情心的疑慮?預防勝於治療,希望社會局能確實做好個案追蹤訪視,並且要清楚告知此舉是遊走在兒少法的灰色地帶,後續孩子的安置及照顧,還是要協助爸爸讓孩子回歸到正常環境成長。」
流感不再是秋冬限定!全台逾400萬長輩陷流感重症危機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第1週至第32週累計之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為去年2023年同期的1.7倍,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表示,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醫師分享,不少65歲以上長輩認為身體還勇健,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分別為「流感冬天才會有」、「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以及「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黃立民醫師建議,因應NG觀念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一為「提前施打」、二為「分齡施打」。今年6-7月流感甫創高峰,黃立民醫師提醒,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8月9日高達1,231人,超過去年全年累計人數,夏季流感威力不可輕忽。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在大家嚴格防疫之下,免疫系統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病毒,缺乏刺激生成免疫力,導致回到正常生活後,出現免疫負債的情況,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也就是已經「流感全年化」。張峰義醫師提醒,流感全年化的趨勢下,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屬於流感容易併發重症的高危族群。研究也顯示,本身有氣喘的成人,若罹患流感重症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5倍;40-64歲糖尿病患因流感重症進入ICU病房的風險則較一般人增加4倍。此外,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換算全台逾400萬65歲以上長者為流感高危族群,由於免疫系統自然老化,較難產生抗體,進而增加流感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甚至是死亡機率,更需要提高警覺!黃振國醫師表示,5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7成流感重症死者沒有接種疫苗,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即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尤其65歲以上民眾可評估自身狀況,選擇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以增強免疫力。然而根據最新流感疫苗接種成果顯示,仍有近半數65 歲以上流感高危族群尚未接種流感疫苗。張峰義醫師分享,診間不少65+長輩認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NG觀念1:流感冬天才會有:台灣已經流感全年化,夏季也要提高警覺,流感疫苗可提早預約施打,確保擁有足夠免疫力。NG觀念2: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接種疫苗約二至三週才能生成足夠的抗體濃度與免疫力。如果到了流感高峰期才接種,身體沒有足夠保護力,仍暴露於流感風險中。NG觀念3: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目前國內可取得的流感疫苗種類包含「(傳統)雞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疫苗」,與「佐劑疫苗」,不同種類疫苗不僅有不同效力,也有不同年齡的適用對象,可依照自身狀況挑選保護時間較長的疫苗。黃立民醫師提醒,目前「免疫負債」大約還要再一年才會回到常態,民眾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原則一:「提前施打 保護力不間斷」一般傳統流感疫苗保護效力約4到6個月,其效力隨時間下降,儘管去年有接種流感疫苗,仍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建議民眾可以至社區鄰近醫療診所預約流感疫苗,以應對未來的流感高峰。原則二:「分齡施打 打造完整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因為免疫記憶退化,其病毒防禦力不如青壯年。黃立民醫師建議65歲以上長輩,可考量自身狀態,與醫師討論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相較於傳統雞蛋流感疫苗,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可以提供長達12個月的保護力,對抗常見的H1N1其抗體效價是傳統疫苗的1.4倍、H3N2抗體效價為1.6倍。6個月以上至65歲以下民眾,也能考慮施打較為穩定不突變的細胞流感疫苗,其保護力達6-8個月。此外,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兒女需要照顧的三明治(中壯年)族群,更應該確實接種流感疫苗,阻斷家庭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家庭醫療支出。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隋棠公開43歲維持少女肌的最強保養法!出道20多年靠「這招」擁有緊緻輪廓線!
時常在IG上大方公開素顏照的隋棠,是很多人心中的逆齡女神代表!從緊實臉蛋到纖瘦體態,光看照片誰能猜得出她是三寶媽?而被網友問到她的逆齡秘訣?隋棠也說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當然很重要,她自己每週都會固定以有氧搭配無氧運動循環,在吃的方面則會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降低身體累積的負擔。隋棠每個禮拜都會找時間固定運動。(圖/取自隋棠IG)吃的東西也要慎選,避免高油高熱量。(圖/取自隋棠IG)另外因為隋棠實在太熱愛戶外活動,所以在保養上她很重視產品有沒有即時修護力&是否可勻亮膚色;而過了40+之後,臉部線條也容易因為齡增長而逐漸鬆弛下垂,所以隋棠也會加強"緊緻輪廓線"!每天的Me Time時光,她都會用雅詩蘭黛的「白金級黑鑽松露賦活微導金萃」和「白金級黑鑽松露逆時煥顏霜」來呵護肌膚,隋棠說為了避免歲月痕跡提早出現,一定要預防勝於治療,才能隨時保持最滿意的狀態!隋棠大讚雅詩蘭黛的「白金級黑鑽松露賦活微導金萃」,讓她的曬斑也被明顯淡化,即使前一天因緊湊工作連夜拍攝,暗沉膚況也能一抹發光,真的很好用!(圖/品牌提供)隋棠的逆齡神拍檔-白金級黑鑽松露逆時煥顏霜,質地輕盈好吸收,推薦給給未使用過頂級乳霜的粉絲,作為人生「第一瓶輕奢逆齡乳霜」很適合。(圖/品牌提供)
恙蟲病疫情來勢洶洶 金門已有7例確診
時序入夏蚊蟲活躍,恙蟲病疫情來勢洶洶,金門縣衛生局統計至26日止,已有7例確診,衛生局呼籲,民眾若從事郊外活動,易接觸到蚊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將大幅增加感染恙蟲病風險,提醒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染病。衛生局表示,金門縣恙蟲病高感染期為每年5至10月,據統計,至26日止已有7人確診恙蟲病,確認感染地點後,除請所轄鄉鎮公所協助村落周邊除草及清理環境外,並對社區民眾衛教宣導,提升民眾防治恙蟲病認知,共同預防恙蟲病發生,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目標。衛生局呼籲民眾,避免進入雜草叢生的小徑,因其平時人煙稀少,常是老鼠出沒地,而老鼠正是恙蟲的主要宿主。尤其現正值恙蟲病高感染時期,無論登山或其他戶外活動,應避免進入草叢及樹林,並注意不暴露皮膚。衛生局提醒,恙蟲病主要透過恙蟎叮咬傳染,未穿著長袖衣褲等防護措施,容易在穿越草叢時遭到叮咬。恙蟲病潛伏期約9到12天,患者可能出現高燒、頭痛,皮膚出現紅色丘疹等症狀,叮咬處會焦痂,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相當高。離開草叢後應盡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如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相關活動史,以便及時診斷治療。
出遊小心「這五種蚊蟲」 6月「恙蟲高峰期」...被咬到60%致死率
端午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計劃著外出旅遊,然而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氣溫也越來越高,這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提醒,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黃軒指出,在端午節過後,各種小蟲開始亂竄,外出郊遊自然會增加被蟲咬的風險,自己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蟲蟲類型和防護措施,供大家參考。1. 蚊子(Mosquitoes)天氣變熱,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叮咬會引起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有過敏反應。重要的是要注意環境清潔和個人防護,建議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2. 小黑蚊(Lasiohelea)小黑蚊的叮咬常常會造成劇癢,它們通常會在你忽略的小腿或手肘上叮咬,建議穿著適當的衣物,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產品。3. 跳蚤(Flea)跳蚤叮咬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常常成一直線或一圈,建議保持寵物和家中清潔,遠離雜草和灌木叢。4. 禽蟎(Bird Mites)禽蟎通常是與鳥類接觸後傳染,叮咬會造成紅腫癢,建議避免接觸鳥類、清潔鳥窩。5. 恙蟲(Chigger)恙蟲叮咬會造成劇癢,並可能引起恙蟲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使用防蚊劑。黃軒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盡量不要在草地或灌木叢中停留,特別是那些未經修剪的地方;最好可以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並把褲腿塞進襪子裡,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蟲劑,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氯菊酯的驅蟲劑。此外,還可以穿著淺色衣服,這樣更容易發現附在身上的蟲子,從戶外回來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腳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在端午節期間,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樂趣,也要做好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蟲的侵擾」。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臨床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嚴重咳嗽、伴隨呼吸困難,以為新冠後遺症 一查竟是「氣喘急性發作」
從事科技業的李小姐從小有氣喘病史,新冠確診後又出現嚴重咳嗽的情形,還伴有呼吸困難、喘鳴和胸悶的症狀,於是到醫院門診看診。藉由胸部X光、抽血和肺功能檢查,診斷為氣喘急性發作。經由一段時間的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呼吸道的症狀漸趨穩定。出現呼吸系統疾病 應盡快就醫診治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胸腔內科胡耕寧醫師表示,胸腔內科是一個專注於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醫學領域,這些疾病包括慢性咳嗽、支氣管擴張症、肺炎、肺結核、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及間質性肺病等。許多人可能會在生活中遇到呼吸系統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經常感到呼吸急促、胸部疼痛、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建議民眾不要焦慮,可至胸腔內科門診進行評估,並接受最妥適的治療。另外,預防勝於治療,若有家族病史、長期吸菸習慣或長久暴露在污染、有毒物質的環境中,也建議可至胸腔內科進行檢查,掌握己身的健康狀況。身體理學檢查加上必要測試 釐清正確病灶胡耕寧醫師說明,針對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評估,通常醫師會詢問病人的病史和症狀,並進行身體理學檢查及肺功能測試、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胸部超音波、支氣管鏡等必要的檢查。評估後會根據病情和症狀,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向,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呼吸復健運動、正壓呼吸器等。胡耕寧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呼吸系統相關的症狀要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確保及早發現疾病,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20+女生「抗初老」這樣做!從洗臉開始鎖水保濕、保養品選擇輕盈質地、留意乾燥小細紋、認真補防曬!
抗老這件事可不是30歲以上的姐姐專屬,現在就連20出頭的女孩也開始有抗老需求,但因為這個年紀的膚質、在意的膚況問題,都跟熟齡肌不一樣,必須慎選產品,才能真正對症下藥喔。雖然年輕膚質大多屬於混合肌或油性肌,但洗臉可不能追求太過乾澀的緊繃感,這樣時間一久反而會油水失衡!如果洗顏產品內的成分能夠是高保濕抗老配方,洗完之後臉上能摸得到滑嫩Q彈感,就可以從保養第一步驟開始先穩定膚況,還有櫻花妹表示長期使用後臉上的細紋減少了,臉也更亮白!在日本紅翻天的白美茸滑嫩洗顏球,內含白美茸多醣體、褐藻醣膠的抗老雙星,果凍透明般的圓球外型,為肌膚注入滿滿精華後再起泡按摩帶走髒汙,為肌膚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呼吸感。(圖/品牌提供)在日本紅翻天的白美茸滑嫩洗顏球,內含白美茸多醣體、褐藻醣膠的抗老雙星,果凍透明般的圓球外型,為肌膚注入滿滿精華後再起泡按摩帶走髒汙,為肌膚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呼吸感。(圖/品牌提供)像是很多人都覺得抗老好像一定要擦非常潤澤豐厚的保養品?但面對接下來台灣的濕熱高溫氣候,建議輕盈好吸收的質地才是首選,不怕因為黏膩油悶肌膚無法負擔,反而導致冒痘長粉刺的窘境。雪花秀專為抗初老需求設計的「極致臻秀精萃水」、「極致臻秀精萃乳」,除了以人蔘果的蔘果能量精萃結合山茶花賦活精萃實現重啟肌膚新生的心願,採用微顆粒技術更讓質地變得極為細緻,一抹上臉會發現吸收度非常快。(圖/吳雅鈴攝)同系列還可搭配精華、乳霜跟眼霜一起使用。(圖/吳雅鈴攝)另外因為有熬夜或是大量使用3C產品的不良生活型態,很多人都發現臉上開始出現乾燥細紋,尤其20歲之後臉部膠原蛋白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下滑,要記得預防勝於治療!先提前抗皺撫紋,才能讓肌膚可以真正停留在最美的那一刻。皺效奇蹟全新進化的「超級意外胜肽皺效霜」,運用高科技醫美級成分幫肌膚提供支撐力與澎彈力,比起前一代妳會發現平紋效果更快速,甚至連毛孔粗大的現象也被改善了,很值得一試。(圖/吳雅鈴攝)現在很多年輕女孩都有戶外運動習慣,卻以為只要出門前把防曬擦好擦滿就OK?但其實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補擦防曬」這件事!建議可挑選兼具方便攜帶的輕巧包裝和可以輕鬆擦的不沾手設計,才能專注防曬=精準抗老喔。連奧運國手吳佳穎都力推的AHC極致防禦零油光防曬棒,不只包裝設計完全符合方便性的需求,更棒的是擦起來還是沒有油膜感的霧面效果,非常適合油性肌或容易流汗的人!(圖/吳雅鈴攝)
智能障礙男在家跌撞滿身傷! 就醫才知原來雙眼都白內障
「診間門剛打開,一口氣進來3個人,仔細一看…患者是由面帶愁容的家人左右攙扶進來的。」台北市一位40歲智能障礙男子,多年來由父母悉心照料,日常生活都可簡單自理。但日前卻狀況連連,逐步變成一日三餐都無法自行進食,連在熟悉的家中行走也能碰撞受傷,生活變得越來越不可控,更加重了家人的照顧重擔…,這才驚覺可能是「視力」出了問題,才趕緊帶他到眼科就醫。患者排斥檢查 醫師溫柔引導查出病因台北台全眼科院長張耘嘉醫師指出,「當患者一走進診間就發現不太對勁,看起來視力狀態很差,無法自行行走」。後續要幫患者檢查時,更因為其視力狀況不佳,對相關儀器檢查非常排斥又緊張,張醫師為此更經歷了一場波折,平時在診間有著溫文爾雅封號的張耘嘉醫師,溫柔且耐心的緩解其緊張情緒,最後與患者父母共同協助患者完成整套視力檢查。 張耘嘉醫師進一步說,「經過儀器詳細檢查發現是白內障,因為已經過熟,才導致兩眼幾乎看不見!」經過後續的白內障手術後,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又回到平日與父母的良好互動,也重拾自理生活。 人口高齡化、過度使用3C產品 患白內障者逐年增加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隨著人口高齡化和過度使用3C產品,國人白內障就醫需求有逐年增加之情形。張醫師提到,門診中很多長輩都會詢問白內障是否等熟了才能開刀?其實目前白內障治療技術不斷進步,「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已非正確觀念,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風險。一般建議「白內障只要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就可以考慮手術。張耘嘉醫師於眼科領域鑽研多年,更擔任過多間教學醫院的眼科醫師,憑藉著過去累積的經驗及技術,目前更專研屈光手術及微創雷射白內障手術。他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每年應定期到合格的眼科診所進行視力檢查,確保眼睛狀況。若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更應盡快至眼科就診,以免因為延誤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年輕人罹癌率上升! 重症醫曝「10大警訊」:持久的疲勞感也中
英國凱特王妃的病情公開後,引發了一場關於癌症的廣泛討論,特別是關注50歲以下年輕人,為何癌症發病率顯著上升。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曾發文指出,確實「年輕就罹癌的人變多了」,這恐與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等因素有關。如今他又列出罹癌的「10大警訊」幫助大家提早發現病情,同時也提醒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降低罹癌的有效方法。黃軒今(25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在凱特王妃病情公開後,英國專家們開始探討,為何近年來50歲以下的罹癌患者數有如此明顯的增加,尤其是那些通常只發生於高齡者身上的癌症類型。接著他也引述發表於《自然評估臨床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起1970年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前罹癌」,這意味著年輕人要比前幾代人更易受癌症拖累。針對年輕人該如何提早發現自己罹癌?黃軒也列出「10大罹癌的警訊症狀」:無痛的腫塊或腫脹:若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異常腫塊,且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就需警惕。持續發燒或咳嗽:雖然這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但若發燒持續不退,特別是夜間出汗,這可能是血癌或淋巴系統癌症的跡象。而超過3週的咳嗽,建議就醫檢查才較安心,尤其是咳嗽時常伴有血絲時更應注意。排便習慣的變化:包括便秘、腹瀉或發現糞便中有血或顏色變黑、呈現灰白或紅色。排尿異常困難:如頻繁需要小便、尿急或排尿疼痛,甚至尿越來越少。無故的出血:包括陰道出血、排便或排尿時出血,或咳嗽出血。不明的體重下降:如果在沒有改變飲食或運動習慣的情況下,體重突然下降超過5公斤,這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跡象。持久的疲勞感:當感到持續性地極度疲勞,已影響日常生活,則應該提高警覺。尤其是休息後仍感到疲憊,可能是癌症早期的跡象。皮膚變化:新出現的痣或原有痣的大小、形狀或顏色的變化都不容忽視,都可能是皮膚癌的警訊。持續性的疼痛:如果有持續的疼痛而找不到原因,需要進一步檢查。尤其是疼痛的位置和強度逐漸增強,一直找不出其他原因,應當警惕可能是癌症。消化系統問題:如長期胃灼熱、消化不良或嚴重腹瀉、食慾越來越差、越吃越瘦,都可能是癌症提早的表現。黃軒也在文末指出,這些症狀,可能並非癌症所致,但若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有惡化的趨勢,「我們都是建議及早就醫進行檢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對身體的任何變化保持警覺,有助於早期發現並處理健康問題,從而增加治療成功的可能性。記住,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以及減少接觸已知的致癌物質等等,這些都是降低年輕人罹患癌症風險的有效方法。」
太囂張!壽山動物園台灣獼猴為搶食「強占嬰兒車」 弄倒後肇事逃逸
高雄歷史悠久的壽山動物園改建後,園區採台灣獼猴共存方式成一大特色,但近幾年獼猴搶食的囂張行徑也層出不窮。近日有民眾拍下,園內的獼猴竟強占嬰兒車,找到三明治後還大力搖晃嬰兒車,把車弄倒才離開,讓他直呼「壽山動物園猴子很誇張」,所幸當時車上沒有小孩,否則後果恐難以想像。民眾當天帶小孩前往壽山動物園時,把小孩的奶瓶及零食都放在嬰兒車上,當時則把小孩抱在手上,豈料獼猴竟強占嬰兒車,在車上左翻右翻找尋食物,最後找到了1個三明治,在用嘴巴叼著後,可能覺得食物太少,還大力搖晃嬰兒車,把車弄倒後才離開現場。民眾用手機錄下獼猴搶食的囂張行徑後,將畫面PO在《爆料公社》,直呼「壽山動物園猴子很誇張」,慶幸當時嬰兒車上沒有小孩,否則後果恐難以想像。對此,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林美吟曾表示,不少家長逛動物園時都會推著嬰兒車,而車上掛滿瓶罐及塑膠袋都是引發獼猴靠近搶食的誘因,因為獼猴看到塑膠袋就認為裡頭有食物可吃,若無人推嬰兒車,就會靠近。林美吟表示,壽山動物園周圍原本就是台灣獼猴的棲地,除園方加強宣導和獼猴共存的模式外,家長也應教導小朋友,和獼猴的應對守則,遊客做好自身規範和守則,預防勝於治療,呼籲家長不用過度擔心,萬一有獼猴靠近,「只要一直往前走就好,勿對獼猴大小聲及有刻意驅趕的狀況」。
他嘴唇突冒黑點!醫曝「黑色素沉澱」身體5部位:癌變機率高12倍
皮膚突然冒出不明物要小心了!一名男子的唇部莫名出現「一顆黑點」於是前往醫院看診,沒想到卻被醫生示警,這是「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的症狀之一,癌變機率比普通人高出12倍。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在臉書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前陣子一名男性患者因為嘴唇出現「黑色點狀樣」先去皮膚科就醫,但竟被皮膚科醫師提醒恐罹患腸胃道疾病,於是輾轉前來找他看診,所幸做了胃鏡、大腸鏡、膠囊內視鏡等檢查並未發現異樣,也沒有腸道多發息肉的家族病史,才讓病患鬆了一口氣。詹宜學說明,「黑斑息肉症候群」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包括嘴巴周圍皮膚、嘴唇黏膜、生殖器黏膜、肛門黏膜、手指腳趾末端等,都有可能出現黑色素沉澱,以及消化道多發性息肉,且患者經常伴隨腸套疊、腹痛、腹脹、血便及貧血等不適症狀。詹宜學表示,胃、小腸、大腸等「全腸道」都有可能發生腸道息肉,其中又以小腸的空腸、迴腸發生率最高,可怕的是患者發生癌變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2倍之多,提醒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一旦發生腹部急症、腸套疊,應儘早切除息肉以免癌變,預防勝於治療。
8歲童氣喘!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送醫 醫曝過度依賴恐提升死亡率
一位8歲男童罹患氣喘5年,合併有鼻子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疫情期間怕感染新冠不敢就醫,發作時自行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沒想到入冬變天狂咳、半夜發作、呼吸困難,藥物越吸越多,甚至送急診住院!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提醒,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與氣喘急性惡化、死亡率攀升有關,根據最新的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建議6歲以上患者首選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的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氣喘。免疫負債+秋冬變天 當心兒童氣喘4大症狀 免疫負債加上秋冬變天,近期兒科、急診通通爆滿!姚宗杰醫師表示,氣喘典型症狀包含喘鳴、呼吸急促、胸悶、咳嗽,急性發作時恐呼吸困難需要到急診室處理,嚴重時可能會致命。近期門診大增3-4成孩童患者,他提醒家長注意兒童氣喘的咳嗽有4大特徵「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吃冰也會咳」,須警覺與一般感冒不同。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度統計 ,目前19歲以下氣喘小兒患者約有近20萬人。台灣本土最新研究顯示,近幾十年台灣兒童氣喘盛行率不斷上升,13~14歲青少年,氣喘盛行率由1985年4.1% ,到了2001年提升為7%,目前氣喘盛行率為12.4%。原本有氣喘的病人,確診新冠後會導致支氣管更敏感,容易誘發氣喘,家長不可不慎。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提升死亡率! 一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就是依賴!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會(AAAAI)官方期刊2022年發表SABINA program 研究統計,全球12歲以上氣喘患者約4成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而且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過度依賴與氣喘惡化風險相關,過度依賴可能會增加32%的氣喘惡化風險;《歐洲呼吸學會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20年發表瑞典真實世界研究,觀察到一年使用3-5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死亡率增加了26%,使用6-10支增加67%,使用大於等於11支更會增加135%死亡率!「治療好氣喘的關鍵就是在孩子小時候別太常發作。」姚宗杰醫師提醒,氣喘每發作一次,氣管就會受傷一次,氣管經常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依據林口長庚醫院研究,8成兒童氣喘患者約在5歲前就發作,若有接受良好治療,75%可達到緩解,即使不用藥也有望不再發作。最新治療攻略曝光: 「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12歲以上治療首選氣喘治療分為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姚宗杰醫師說明,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可暫時緩解症狀,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能治標。由於氣喘根本原因在於支氣管慢性發炎,因此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更新,接軌全球氣喘治療指引(GINA guideline),建議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人相同,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ICS)與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Formoterol)的「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治療首選。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第二階、第三階以上較常發作的患者,除了每天使用控制型藥物,氣喘發作時使用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不只可讓支氣管擴張,同時提供吸入型類固醇達到抗發炎的效果,從臨床研究顯示有較佳的氣喘控制療效。至於6-11歲孩童,急性發作有需要時可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單獨使用之疑慮,以免增加氣喘惡化風險跟死亡的風險,建議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時一併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控制氣喘3關鍵 留意過敏原、勿自行停藥遵循醫囑用藥姚宗杰醫師最後呼籲,現今藥物治療技術相當進步,能有效控制氣喘,提醒患者切忌自行停藥,醫師會每3個月會重新評估患者狀況,若控制穩定有望減藥。改善環境家長可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過敏原刺激物,包括塵蟎、蟑螂、寵物毛髮、黴菌,另外還有二手菸、劇烈運動、壓力、感冒病毒等誘發因子。也建議孩子隨時戴好口罩防範呼吸道病毒,也可為呼吸道保溫。建立醫病夥伴關係找到可信賴的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建立夥伴關係,醫師會持續評估病情、調整治療藥物、檢視治療反應等循環步驟,視情況修改治療方案。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回診即可為孩子健康把關。
2消防兒1死1傷 游尚樺父悲痛吐心聲:不希望他優秀
新竹縣湖口鄉安宅街一處公寓28日早上傳出火警,導致29歲的消防分隊長游尚樺不幸罹難,讓同仁和家屬悲痛萬分。而游尚樺父親也發文訴心聲,透露2個兒子都是消防員,一位已經天人永隔,另一位因任務膝蓋受傷,到現在難以痊癒,令他難以承受。游尚樺父親表示,非常感謝新竹縣長、消防局長率領消防、義消團隊,關心的團體大力協助,及高雄市政府、消防署也做需求的允諾。「預防勝於治療」,很多難過事件發生,是多個錯誤(或許揣測)交集產生,無情的火神,會在任一缺口出現。游尚樺父親指出,這次釀災主因是非法外籍移工,救出失聯外籍移工,為何能住在那裡以及誰聘用,一定有人知道,包括房東(住屋安全管理)、雇主,都難辭其咎,好奇要如何、何時追查解決?游尚樺父親提到,游尚樺任事總是身先士卒,臉書「期待每位打火兄弟,均平安離開火場」。絕大多數在他鄉服務的消防弟兄,年紀輕輕開始,扛起國家救火、救護使命,逢短暫休假返鄉,又要面臨漂泊心情,增加執勤壓力,想到兒子常說「調回家鄉遙遙無期,那麼多中南部弟兄學長在排隊返鄉,但是長年沒開缺」,「掛念家鄉」徒增工作壓力,結果這次是「不告而別」返鄉,讓人相當悲傷。身為消防人員的父親,他只希望兒子能夠平安,卻殉職「優秀」2字難以承受,包括當初警大預備教育,優秀的放棄插旗,留在消防系,弟弟也追隨選擇消防工作…,只是他私心期盼消防署長官,能多多照顧同為打火兄弟的胞弟,曾數年前出任務,導致至今膝蓋韌帶撕裂傷,難以痊癒,也希望能在高雄港務消防隊平平安安,無法再承受優秀了,就這次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慟,只有夜闌人靜放釋放,最後坦言「不希望尚樺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