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
」 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 健保 健康 新冠肺炎嗑鍋養生3/溫差大3症狀齊發 「白蘿蔔這樣用」食療防中招
時序進入秋冬,早晚溫差變大,中醫師發現門診患者以乾咳、扁桃腺發炎、氣喘為多,除了服藥治療之外,也建議透過食療預防保健,其中白蘿蔔功用很多,不僅潤肺化痰、治咳嗽失音,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曬成蘿蔔乾煎成湯飲還能緩解腹瀉。李思儀中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最近乾咳的小朋友突然變多,但令家長困擾的是「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流感?「其實單看初期症狀,的確不好判斷,需結合舌脈,看其舌象有無變化,以及脈象有無發炎的熱象或受風寒的緊象。如果舌、脈皆無明顯異常,惟獨只有三不五時咳嗽、也沒有鼻水、沒有什麼痰聲,那麼便屬『燥邪』所致的可能性。臨床上治療以養陰潤肺的藥物和食物為主。」李思儀中醫師建議多吃白蘿蔔,不僅能潤肺化痰,加上葉子一起打汁喝,也可治療喉疾。(圖/合成圖)李思儀說,「燥邪」易傷肺陰,藥物以醫師辨證後開立,食物可再多添加白蘿蔔、百合、山藥。白蘿蔔生打成汁可潤肺化痰、熟食健胃助消化,三高族群最適合。百合甘平潤肺、止虛嗽,可炒、煮飯、粥、湯皆可。山藥滋陰潤肺,含維生素B1、B2、C,可增強免疫力。最近也出現不少扁桃腺腫大發炎患者,李思儀說,除了初期配合用針,選擇魚際穴或少商穴,可有效縮短病程和減輕疼痛,也用白蘿蔔加上葉子打汁喝,可療喉疾。如果突然拉肚子,趕緊用曬過的白蘿蔔、也就是「老菜脯」煎湯飲,可改善症狀。梨子也是不錯的選擇,潤肺清胃、養陰瀉熱,又名「天生甘露飲」。水梨亦可和蘿蔔煮汁,能潤肺消渴。早晚溫差大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李思儀說,臨床上針灸可選用定喘穴、天突穴、魚際、膻中、大椎、孔最、太溪等穴。氣喘多本虛標實,病愈後,建議可好好調理身體,看是肺虛、腎虛、脾虛,也可能同時都有,建議諮詢中醫師對症下藥。
42歲男起床「左手發麻」竟是心肌梗塞 醫示警3症狀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而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的廖茂芳醫師也提醒,近年來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民眾只要感覺到「胸悶、胸痛、喘」就可能是警訊,千萬不能輕忽。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廖茂芳醫師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台中一名42歲的林先生某天早上起床時,發現左手發麻,雖然當時仍能正常行走和對話,但仍家人的勸說下就診。廖茂芳表示,雖然林男沒有明顯的胸悶或胸痛,但自左胸延伸至肩膀和手臂的刺痛感,讓醫師不敢大意,經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中風,所幸治療後沒有大礙。不過廖茂芳也指出,其實患者在一週前就曾感到輕微胸悶和喘,但並未重視。廖茂芳解釋,心肌梗塞並不一定會像電視劇中那樣劇烈發作,只要出現胸悶、胸痛或喘的症狀,就應提高警覺,特別是吸菸者和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的人更需注意。隨著心肌梗塞年輕化的趨勢,廖醫師呼籲年滿40歲的中壯年人應定期測量血壓,並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追蹤血脂和膽固醇,以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發生。事實上,衛福部也曾在官網表示,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日夜溫差大時,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衛福部提醒,如發生疑似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須牢記保命兩要訣,第一點是搶時間,第二點是打119正確就醫。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並以最快速到達醫院,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急救處理,有助於搶回寶貴性命及減少後遺症。此外,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俾能及早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正式締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確定了 明年起長庚接手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歷經數月換手經營爭議,高市府衛生局今晚宣布,市府已經完成大同醫院的「醫療服務合作案」,明年1月1日起,大同醫院將正式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經營,承諾打造全高雄首間重度級急救責任市立醫院。衛生局指出,此醫療合作案為促進市民醫療照護品質、照顧弱勢、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另外,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診和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原本大同醫院就有提供的7大項長照服務,長庚將全數無縫銜接,公共衛生指標訂有68大項、167小項,未達標準均有罰則,履約期間,長庚將分階段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6章全數認證。至於員工權益保障,衛生局強調,除了比照現有待遇與福利,與長庚履約的10年期間,每人每月加發5000元,並依每年度營運狀況及用人費用比率「薪資優化」改善,合約10年間提撥整體營收2.8%回饋,作為高雄市發展醫療公衛、預防保健及照顧民眾等用途。衛生局表示,以上各項條文及指標均訂有罰則,若限期改善仍未達標準屬重大違約,得以依程序依法終止合約,強化其履約責任。明年起衛生局也將會有定期會議,以及相關指標,衛生局、勞工局等市府局處機關也會持續監督,確保長庚法人履約品質並落實醫療平權。
擁「短命癌」惡名!一發現幾乎皆晚期 口腔細菌也會導致食道癌
59歲女星方文琳昨(25)日深夜在社群上自曝6月底罹患食道癌,她回顧過去生活習慣,認為「這幾年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超愛喝熱湯」應是罹癌主因。根據衛福部112年的統計,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且由於食道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25%,一旦轉移至淋巴、肺部或其他遠端器官,5年存活率甚至不到5%,因此被封為「短命癌」。57歲藝人安迪、54歲的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因為食道癌而英年早世,從發現罹癌到去世只有短短一年。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食道癌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到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進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因此多數患者都是晚期才確診。食道癌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胸骨後面疼痛或上腹部疼痛。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另外,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口腔衛生不良、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此遠離菸、檳、酒等高風險致癌因子可減少對食道的刺激傷害,平時建立良好的衛生及飲食習慣,從食健康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其中關於口腔衛生,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牙科學院、中國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當中,約有61%的人口腔帶有上述牙周病致病菌。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細菌特別喜歡住在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組織,也可能是細菌感染促使癌細胞滋長。想要預防食道癌?癌症基金會建議民眾少吃太燙熱的食品,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更可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此外,基金會也表示吞嚥感覺異常雖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若超過兩三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
健保會總額協商破局!3大問題待解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4總額部門中,醫院、西醫基層均破局。其中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元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不論低、高推估,明年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元。健保署曾試算,即便採高推估,安全準備金仍有1個月以上,尚不需調高保費。25日協商中,中醫、牙醫部門都取得共識,分別成長5.27%、4.679%,而醫院、西醫基層破局。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醫院總額中,醫界版本為5.565%,付費者代表為5.142%。最大差別在於,醫界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元預算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改善點數及點值,未獲支持。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癌症,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5.4億元。另151億元罕藥預算都應由政府負責支應,但付費者代表、健保署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元。至於C肝22億元、愛滋用藥55億元,也不應再吃健保。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界版本為5.5%,付費者代表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計畫。去年、今年協商中,付費者代表都不支持,但衛福部同意才得以執行。該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6.5億元,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加成。對於此次合計逾12小時的協商,付費者代表直言遺憾,批衛福部雖推動「總額瘦身」,卻將擴大癌症篩檢衍生費用等近35億元預防保健項目移入,是「假瘦身、真挪移」。對於點值,不斷補充點值,是治標不治本;此次協商,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3大問題。
毛孩富養時代來臨! 340萬份寵物健康大調查「腎臟病最受關注」
2023年台灣犬貓數已達23萬隻,同年新生兒數卻僅13萬人。毛孩數以驚人趨勢成長,「寵物」升格為「寵物伴侶」,國際趨勢間寵物醫療在專業機構面或治療面,都不同以為經濟動物思考,走向更細緻、個別化。《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圖/精英集團提供)精英公關集團旗下精萃公關、精準數位行銷與媒體數據監測平台《Q Search》合作發布《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寵物醫療照護」躍升成飼主關注焦點,不僅毛家長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寵物健康,政府在環境、法規等也紛紛取得重要進展。寵物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挑戰,也深深牽動主人情感。當毛小孩生病時,飼主往往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安,加上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複雜照護需求也可能對飼主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調查顯示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其中腎臟病佔留言數17%,被視為無聲的威脅,由於初期幾乎沒有徵兆,當毛小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對飼主而言更是一大心理負擔。嘉慶動物醫院院長黃泓康指出,相較於人類,毛孩更需要關注腎臟問題,由於負責處理代謝廢物的「腎元」,相較於人類約莫一百萬之多,犬貓僅有約二十萬至六十萬個腎元。與人類相似的是,寵物腎病也可能有多重因子影響,除了因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腎損傷等,其他包含基因、先天性心臟功能障礙、血壓控制不佳等都可能導致寵物罹患腎病,其中貓咪更容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連帶提升貓腎病風險。有鑑於寵物醫療照護可能對毛孩與家長都帶來龐大經濟壓力、照護問題與心理衝擊,「預防保健」仍是寵物醫療項目中最熱門議題,共有超過兩萬五千則。然而,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關注提升,專科醫療、寵物心理健康的討論也十分熱門,足見飼主對寵物治療的關注。另值得關注的是「寵物保姆等照護服務」討論超過5千多筆討論,足見隨著預防保健意識與毛孩健康投資增加,寵物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發展下照護需求也因此攀升,「寵物照護」的便利、安全、專業,甚至照護環境的幸福感營造,或許將是下一個熱門議題。黃泓康院長特別提醒,寵物無法為自己發聲,也不一定能理解並配合治療,因此除了一個懂毛孩的家庭醫師十分重要外,飼主更應提前干預照護,並能遵守寵物照護三大守則: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物質,補充營養劑,減少寵物身體危害,增強保護力。2.基礎追蹤:每週測量體重、觀察食量。尤其在多貓家庭,應規劃貓砂區域和區分飲食地域。3.定期專業健檢:由於毛孩的衰老速度較人類更快,建議定期健檢,大型犬8~10歲每年一次,貓咪6、7歲每年一次,10~12歲後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介入處理。整體而言,隨著飼主與寵物關係的日益緊密,政府也已將寵物醫療福利列為發展重點,例如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制定的《人用藥品用於犬貓及非經濟動物之使用管理辦法》將於兩年後生效,開放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以保障動物健康福祉。然而這些討論在社群上卻相對較少,足見飼主未取得資訊。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高昂醫療成本、專業人才短缺,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都仍將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綜合而言,隨著毛孩地位改變,台灣寵物產業與政策都將往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創造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
大便顏色可了解腸胃道疾病 出現這4顏色是「警訊」!快自我檢視
大便不只是身體排泄出來的廢物,從糞便的顏色中其實也可以推敲出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正常的糞便顏色為何?哪些糞便顏色又是身體的警訊呢?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一一說明。民眾在大號時也不妨觀察一下,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為什麼大便會是黃棕色? 醫:與「膽汁」有關一般正常大便的顏色會呈現黃棕色、咖啡色,陳俊欽主任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膽汁」,剛從肝臟製造出來的新鮮膽汁為黃棕色,之後會進入膽囊儲存,存積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轉為綠色,最後經由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但並不是所有膽汁最後都會進入大腸隨著糞便排出。陳俊欽主任指出,約有90%的膽汁會從小腸末端再吸收回肝臟,僅有10%的膽汁會進入大腸和未消化的食物混合,當食物顏色和這些黃棕色或帶點淺綠色的膽汁混在一起時,就會使糞便以黃棕色、咖啡色的顏色呈現。大便顏色會受飲食影響 4顏色可能是身體警訊由此可知,糞便其實有可能會因為吃下的食物、藥物等影響而有不同的顏色,如:使用鐵劑或吃大量黑芝麻、內臟/豬血湯等,可能會解出黑便;吃紅色火龍果,可能會解出鮮紅色的糞便。不過,陳俊欽主任表示,如果排除食物、藥物等因素,大便呈現以下顏色時,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深綠色、墨綠色大便:大便顏色越綠,代表膽汁濃度越高,這可能是小腸出問題,使得膽汁再吸收的量少、進入大腸的量高,如果又拉肚子伴隨右下腹疼痛,那腸發炎、腫瘤等都是可能的疾病,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急性腸胃炎」,當小腸發炎時無法進行再吸收,就會使大便呈現深綠色、墨綠色。灰白便:與深綠色、墨綠色大便正好相反,大便呈現灰白色代表糞便中沒有膽汁,可能是通道阻塞導致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如果有眼睛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就是「阻塞性黃疸」,大多數都是因為「胰臟癌」、「膽管癌」所致,少數是因為「總膽管結石」造成阻塞性黃疸產生灰白便。黑便:大便如瀝青、柏油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都有可能使大便顏色變成黑色。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若遭到胃酸破壞,會釋放出鐵質,高濃度的鐵就會使大便呈現黑色。鮮紅便:若解出大便為鮮紅色,則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除顏色外也要注意「這些」 及早發現大腸癌風險除了顏色之外,陳俊欽主任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粗細/形狀改變、頻率改變、有裡急後重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等,很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民眾應該要放在心上,及早就醫檢查,若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前驅「大腸息肉」並進行切除,將可避免大腸癌風險。而現在,國健署也有提供50-74歲民眾公費大腸癌篩檢服務,每2年可進行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善加利用。另外陳俊欽主任也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應接受1次標準化大腸鏡檢查,平時也應多吃蔬菜水果、新鮮食材,避免高油脂類、西化飲食等,對腸道健康、預防保健才能更有幫助。
台北市2023年10大死因曝光!新冠降到第5 前三為癌症、心臟病、肺炎
台北市衛生局7月3日發佈2023年最新死亡統計數據,癌症依然是台北市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新冠則從第3位下降至第5位。性別方面,男性死亡率顯著高於女性,尤其在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新冠和肺炎方面。男性死亡率為每十萬人951.1人,女性僅為708.5人。台北市衛生局指出,2023年台北市共有20555人死亡,比前一年減少492人,減幅達2.3%。主要是因為新冠的死亡人數大幅減少了所導致。全市死亡率也從每十萬人841人下降至823.4人,標準化死亡率也有下降。根據數據,台北市十大死因依次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新冠肺炎、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病和事故傷害。這些死因佔總死亡人數的76.2%,其中7項是慢性疾病所致,占比60.9%。與2022年相較,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死因前2位,新冠肺炎則由第3位降至第5。肺炎回復至第3位(同2016年至2021年),事故傷害回到十大死因(2022年退出十大死因)。死亡率的顯著變化反映在多個疾病上。與2022年相比,2023年的新冠死亡率大幅下降35.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下降13%,心臟疾病下降5.8%,糖尿病下降8.3%。然而,肺炎的死亡率上升了20.5%,事故傷害上升了17%,高血壓性疾病上升了8.7%。在事故傷害中,跌倒是主要原因,占事故死亡的30.8%,其次是運輸事故,占27.7%。台北市衛生局還指出,依年齡觀察,死亡率在65歲後快速上升,死亡總人數中有82.2%為65歲以上長者。十大死因中死亡人數65歲以上占比超過90%者,有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95.4%)、肺炎(占93.9%)、新冠肺炎(占93.0%)、高血壓性疾病(占91.2%)。死亡年齡中位數為81歲,十大死因以事故傷害死亡年齡中位數70歲最低,癌症73歲次低。深入探究各年齡組前3位死因,分別為15至24歲組:自殺、事故傷害、癌症。25至44歲組:癌症、自殺、心臟疾病。45至64歲組: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65歲以上組:癌症、心臟疾病、肺炎。此外,北市衛生局還指出,在2023年,男性死亡率顯著高於女性,尤其在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新冠和肺炎方面。男性死亡率為每十萬人中有951.1人死亡,女性僅為708.5人。男性的十大死因中,除了腎病一項,其他原因的死亡率全都高於女性。癌症依然是台北市主要的死亡原因,占總死亡人數的25.9%。在各類癌症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是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第三位為女性乳癌。與去年相比,癌症死亡率有所上升,主要因為人口老化。然而,女性乳癌、口腔癌和卵巢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台北市衛生局呼籲,癌症已超過50年居台北市首位死因,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更占了7項。市民朋友應更加注重自己和家人健康,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並定期健康篩檢及接受預防接種。衛生局亦會積極推動各種健康促進及預防保健服務。
健保點值若入法 衛福部示警「明年必漲保費」提4大改革規劃
國民黨團及立委近日針對《健保法》第62條提出修法,要求保障健保點值0.95元或1元,以改善健保點值長期偏低情況,草案經2次委員會協商未果後,將於明(5日)由院長韓國瑜召集朝野協商。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呂建德及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召開記者會表示,修法若通過等於實質取消健保總額,導致保費明年調漲,偏鄉、急重症困難科別「弱者更弱」。林靜儀表示,點值入法會全面改變健保醫療支付制度,等同實質取消總額制,無法預估及控制醫療支出,與國家財政編列邏輯相悖,一旦醫療費用急速增加,將增加民眾負擔、費率立即面臨調漲壓力,加劇城鄉醫療失衡,衝擊健保穩健發展及制度永續。若保障1點1元,現有總額將增加1100餘億元支出,0.95元增加705億元,林靜儀強調,這僅是用現有總額制度估算的結果,點值入法如果沒有總額,所需費用將超過該估算。石崇良也補充,修法如果通過,目前健保準備金2個月2千億元須抽出1千億元,明年安全準備金會低於1個月以下,因此需要調漲保費,高呼保障點值不應入法。如用齊頭式保障健保點值,將讓偏鄉更偏鄉、困難科更困難,資源分布更加失衡,導致負擔、保費及不必要的醫療問題,且預算用於點值保障,對情況也不會有改善。衛福部在記者會也提出4大改革規劃:一、持續擴大資源挹注,維持總額預算適當成長率,與將現行總額項目中如長照相關、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基礎資訊建設、護理津貼、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等項目,改由公務預算支應,原移出項目費用則留於總額,可挹注改善點值及醫療品質。二、為反映實際醫療成本及臨床人員付出,健保署已於今年6月成立「支付標準衡平性評量規劃專家小組」,持續邀請專業團體或專科醫學會討論,優先調升醫事人力投入及急重難症項目,改善待遇、穩固醫療照護量能。三、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針對山地、離島等資源不足地區燈塔型之醫院提供補助,保障其收入或點值,維持在地醫療資源。四、規劃百億癌藥基金,增加使用癌症新藥可近性,避免排擠健保資源,後續將每年滾動檢討給付。
根除C肝進度「台灣成亞洲標竿」 衛福部加碼!篩檢費調高至370元
「全球消除肝炎聯盟」今年底將來台參加國際肝病研討會並檢視台灣C型肝炎根除現況及進度,台灣可望在明年(2025)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提早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為全球設定的2030年C肝根除目標。面對根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全台仍有約四萬名C肝感染者不自知,其中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脂患者是屬於C肝感染中度風險的族群,需盡快被診斷出來並加以治療。衛福部BC肝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簡榮南指出,「一腎三高(血糖、血脂、血壓)」是C肝中度風險族群,若同時感染C肝且能及時治癒,除了可遠離肝硬化、肝癌,還可改善現有疾病,一舉兩得,呼籲全國各醫療院所應積極運用慢性病照護網與成人健檢進行全篩、全治。而45至79歲民眾則可主動接受政府提供終身一次免費BC肝篩檢。肝病是國病,C肝更是肝病三部曲與肝外病變的重要殺手。台灣在2018年發佈國家消除C肝政策白皮書,宣誓在2025年要根除C肝,早於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2030年。過去幾年來全球因為新冠疫情打亂根除C肝的步調,但台灣在根除C肝的範疇仍屬前段班。亞太肝臟研究學會今年三月在京都舉行年會,亞洲各國分別發佈根除C肝進度,台灣在國家政策支持之下,全力執行C肝篩檢與治療,表現十分亮眼並超前領先日、韓等國,被與會學者視為亞洲標竿。累計至今,全台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人數已突破十六萬五千人,預估明年底可治癒十八萬人。簡榮南教授說,若以地區來分,濁水溪以南的C肝高盛行縣市有卓越的防治成果,除了優等生的彰化縣之外,雲嘉南、高雄與屏東也都有耀眼成績。濁水溪以北的縣市則有待急起直追,如雙北、基隆與桃竹苗。目前以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防治行動最為積極。若以罹病風險來看,簡榮南教授進一步指出,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脂患者的C肝盛行率較高,約6%到8%,是一般民眾的兩倍。這些病人若不治療C肝,不但有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原本的疾病還會加速惡化,因此這三類病人應全面篩檢、積極治療。倘若治癒,更可有助於原本疾病的控制、延緩惡化,對促進病人健康、增進國民生產力,均有好處。簡榮南教授補充,以感染C肝的糖尿病患為例,若將C肝治癒,可大幅改善糖尿病的控制,「少數病人原本需要施打胰島素,治癒後可改為口服降血糖藥物;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標『糖化血色素』則平均可下降1-2%;少數原本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的病人,也有機會停藥。」簡榮南教授同時表示,感染C肝的慢性腎病不論處在哪一個階段,治癒C肝可減緩慢性腎病的進展,「C肝口服藥療效好,只要能治癒,即可延緩洗腎的風險。」另外,感染C肝的高血脂患者,若治癒C肝,也可降低冠心病及中風的風險。簡榮南教授提醒民眾,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大部分肝病並無明顯症狀,導致容易忽略追蹤與治療,一旦發現不適,通常可能已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C肝全口服新藥只需服藥8週或12週,治癒率高達98%,藥費約20萬元,全由健保給付。提醒民眾應早篩、早發現、早治療,減少對肝臟及健康的危害。為了積極達成全民根除C肝,衛福部加碼多項利多,今年起提高成人預防保健B、C肝篩檢的服務費用,由200元提升至370元,同時鼓勵醫療院所主動關心病人。另一方面,衛福部與勞動部、法務部跨部會合作,鼓勵勞工健檢加入C肝篩檢,並從今年起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受刑人,入監時全面篩檢C型肝炎病毒。國健署也積極推動全台地方衛生局加強C肝防治,預計明年底前達成90%的C肝篩檢率,並壓線達標完成世衛組織的要求。簡榮南教授說,C肝篩檢與治療去年納入醫院評鑑試評條文,鼓勵各醫學中心支持國家政策,大大提高院內C肝篩檢率及治療率。他期待新政府可將此概念擴及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同時將糖尿病、腎臟病及高血脂病患的全篩全治納入政策追蹤,搭配各地衛生局督導,相信可更有效篩出社區內潛在的C肝病人。
名醫陷醫糾2/ 砸14萬美型私密處痛半年 知名診所遭控護理師兼藥師「超萬能」
整形外科美女醫師王君瑜疑似深陷醫療糾紛!記者接獲爆料指出,王君瑜經營的醫美診所主打私密處美型整形,卻疑似失敗造成患者至今仍會疼痛,就連原本說好的形狀都相差甚遠,患者更怒控王君瑜診所未聘請藥師,違法由護理師進行藥品調劑,就連後續回診解釋病情都是由護理長執行,讓她質疑醫美診所的合法性。A小姐與診所的對話紀錄顯示,雙方對於傷口外觀有認知差別,診所方認為是傷口裂開導致凹痕,而A小姐認為事先就未縫好。(圖/當事人提供)患者A小姐表示,自己去年砸下14.7萬餘元進行私密處緊緻手術,希望為婚後生活展開新篇章,未料砸錢挨刀換來的卻不是理想的美形,私密處甚至被縫斷,而整個看診過程,醫美診所內的配置名單明明只有醫師與2名護理師,2名護理師中還包括一名護理長,但術後藥品調劑與給藥卻全程由護理長執行,就連藥單上甚至也未印有任何醫事人員職章。A小姐指出,後續針對傷口等問題詢問,她本希望直接詢問執刀的王君瑜,但過程中回答的卻只有護理長,就連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陪同一起聆聽病情時,都被護理長以非本人無法解釋而拒絕,讓她傻眼。A小姐控訴,該診所明明未配置藥師,調劑與給藥竟都交由護理師進行。(圖/翻攝自官網)從醫事機構人員查詢系統中可以看見,王君瑜整形外科診所中配有3名醫事人員,包含1名西醫師與2名護理師,並未配有藥師;而根據《護理人員法》規定,護理師的職責是健康問題之護理評估、預防保健之護理措施、護理指導及諮詢與醫療輔助行為,且均需在醫師指示下進行。A小姐痛批,在王君瑜診所中,護理長不但可以代替解釋病情,更可以代表藥師對藥物進行調劑,根本萬能,而該診所名氣遠揚,其內部隱藏的問題卻不僅於此。A小姐也質疑,王君瑜醫美診所還疑似有逃漏稅嫌疑,因為整個療程下來診所僅接受現金支付與轉帳,表明無法以信用卡等方式支付,後續也未開立發票,僅有一張「收據」證明已收取相關款項。針對相關指控,本刊多次致電給王君瑜醫美診所,相關人員先是表示整理後會回電,但一直沒有下文;第二次致電詢問,診所則回應無法確認負責人出現時間,相關護理師正在手術當中,診所也未接到病患投訴,針對相關指控不清楚也無法回應。
90%腦中風可預防 8大風險因子曝!「中3個」屬高危險群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呼籲,高達90%的中風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民眾掌握對腦中風危險因子及健康行為的認知,並積極採取行動,都可以預防腦中風及降低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111年腦血管疾病共計奪走1.2萬人生命,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換言之,在台灣每42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腦中風除了致死率之外,中風所引起的失能及後遺症,更是不容輕忽,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沉重的負擔,亦嚴重影響餘生的生活品質。國建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可以檢視自己及家人,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上述8項之中有任3個,就屬於腦中風高危險群,更應特別注意。國建署指出,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為國人自述曾經醫師診斷罹患最常見慢性疾病或病症之一,而民眾到底要如何控制三高,建議遵守以下4要點。●安排定期健檢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40-64歲民眾每3年1次,及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或學生健檢、勞工健檢、軍人體檢,定期健檢掌握自身的健康數據。●自我掌握數據如何判斷三高數據是否異常呢?血壓部分,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建議平均血壓值≦120/80 mmHg。血糖部分,需定期抽血檢驗血糖,確保血糖在正常範圍內,空腹血糖標準值為70-99 mg/dL。血脂部分,俗稱壞膽固醇的「(LDL-C)」,無併發症的一般民眾應<130 mg/dl。●評估罹病風險民眾亦可透過國民健康署建置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健檢報告數據,掌握未來10年內罹患5種慢性疾病(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維持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調整個人作息、保持情緒穩定及遵循「三低一高 (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 」飲食原則,持續監控三高數值,若數值超過建議標準值持續監控而未改善,可進一步諮詢醫療人員。
4年統計出爐!一踏入「這年紀」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4倍
更年期是婦女生命歷程中自然且必經的階段,大約在45至55歲期間,隨著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更年期婦女基礎代謝率降低、體脂肪容易囤積、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依據107-111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45-64歲女性血壓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盛行率達26.4%、21.3%、39.7%,約為19-44歲女性的3.9倍(6.8%)、2.6倍(8.2%)、3.4倍(11.8%),隨年齡增加,三高異常盛行率有升高情形,最多接近4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更年期婦女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國外文獻指出,更年期階段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為顯著,進而影響整體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如何在更年期階段早期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至關重要。國健署提出護心5要訣,讓更年期婦女們運用:1.健康體重依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2)〕進行整體熱量攝取的規劃,並視年齡、活動量及體重增加情形,進行個人熱量攝取的調整,若有相關的體重與熱量攝取等問題,建議可找營養師諮詢。2.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飲食原則,並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減少過度加工食品。3.規律運動結合生活作息,增加自我活動機會,運用逛街購物、上下班通勤時段,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每天累積30分鐘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維持愉快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5.無菸樂活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危險,若有吸菸習慣的婦女,可善用國民健康署多元戒菸服務資源,全國近3,5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網址https://ttc.hpa.gov.tw/Web/Agency.aspx)及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電話:0800-636363)、LINE@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尋求專業協助。為幫助更年期女性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尿液檢查(尿蛋白等)、血液生化檢查(血糖、血脂等)、B、C型肝炎篩檢、健康諮詢等,請更年期婦女定期接受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之風險,並善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更年期保健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2) 衛教資源,做好更年期健康管理,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佩琪提早退休!自嘲「能力不符衛生局要求」 聯醫回應了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正門診部主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妻子陳佩琪昨(7日)無預警宣布,確定9月底要從聯醫提早退休了,衛生局要求的能力不足只好先行走人,目前手續都核准且進行中。對此,聯醫回應,尊重其個人規劃。陳佩琪表示,還沒屆齡,如今會決定提早離開,不是什麼人生規劃,就只是個人的醫療專業和行政能力現在已不符合北市衛生局的要求,「我要強調我的專業領域還是很competent的,很符合聯醫的要求,衛生局要求的能力不足只好先行走人,目前手續都核准且進行中,就等預訂的退休日子來臨。」陳佩琪提到,在聯醫服務36年,現職是院區底下院外門診部的一個小主任,門診的編制只有醫師一名,護理師都還是報備支援來的,門診部類似診所, 就一名醫師編制,沒有藥局,沒有醫檢部門,以前主要是幼童施打疫苗和看病為主,也可兼看大人一些尋常疾病和施打大人疫苗,因為小兒科醫師熟悉疫苗,所以很多行政區的院外門診部的主任都是小兒科醫師在擔任,這幾年施打甚多的新冠疫苗、 流感、 肺鏈等等,他們也擔負起了很多北市的公衛任務。然而最近,衛生局要求院外門診部做成人健檢、老人健檢、代謝症候群、BC肝檢測、口腔癌篩檢和失智症評估,陳佩琪指出,身為門診部唯一的一位成員,為了要取得做這些業務的資格,凡規定該上的課都去上了,該拿的證照也都拿到了,但臨床上還是極為窒礙難行,說實在的,現在每家醫院都人力吃緊, 勞師動眾到處拜託人家,實在不好意思。陳佩琪說,「我已經努力做到衛生局的期待了,現在做不下去只好自己滾蛋,但還有許多同仁尚在爭扎中,雖然自己決定離去,但還是要為同仁請命,官員很優秀才能當官這我知道,但也請要給基層工作人員一絲絲的尊重。」對此,聯醫回應,對於陳佩琪申請提早退休,涉及醫師個人的生涯規劃,尊重其個人規劃;12區院外門診部以各行政區特色作為發展規劃,建構分級醫療社區整合照護,並配合政府推動各項公共衛生業務,包含延長服務時間、執行老人健檢及各項預防保健篩檢等,以達「一家就診、聯合服務」的理念。
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 北市擴大提供「國中男生」免費打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90%女性於15歲前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並在政策可行下,建議納入青少年男生為接種對象。台北市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中女生接種政策達成階段性目標,考量HPV感染所衍生癌症不分性別,為提升青少年健康降低未來罹病風險,台北市蔣萬安市長宣布自今年9月1日起,除持續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並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112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疫苗,鼓勵台北市青少年接種疫苗,打造優質免疫力與健康基礎,遠離病毒與疾病威脅。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持續感染HPV不僅導致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在男性亦可能衍生頭頸癌、肛門癌等癌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表示,因病毒特性男性受感染後較難清除病毒,女性尚可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惟男性無常規檢查不易發現;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是接種HPV疫苗,在青少年階段是接種黃金期可達最大保護效果。台北市政府、八大醫學會、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呼籲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一起鼓勵家中適齡孩子接種疫苗,奠定健康基礎與優質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與癌症威脅。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提供預防保健成長禮,打造青少年未來健康力,台北市自今年9月1日起,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112學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衛生局、教育局與各國中校園,共同合作於校園設站,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特約醫療院所專業團隊在校提供國中生兩性共同接種疫苗服務,以便利學生就學期間完成接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為提升學生健康識能與接種意願,衛生局今年5月起媒合專業講師巡迴國中校園,進行疫苗預防接種重要性與疫苗安全性教育課程,並結合校園親生溝通管道,提供家長疫苗手冊與接種同意書,經家長與學生簽署同意書後,由校園設站服務醫師提供健康評估及協助疫苗接種,因故無法在校接種學生,可持「補接種通知單」至台北市113家醫療院所HPV疫苗特約醫療院所預約補接種服務。
高血脂難自行發現、控制! 專家授「4招」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依據111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國民健康署2018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為1.8、1.5及1.4倍。高血脂自己難發現 控脂4招找回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 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其中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者卻僅有2成,由於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與控制。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並提供控脂4招:1、定期健康檢查:除了各式公費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異常、早期治療。2、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國民健康署發展「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可自行輸入血脂等健檢報告數據,計算並掌握自身罹患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及早改善健康數值、降低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3、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養成飲食均衡好習慣。4、戒菸改善血脂異常: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民眾戒除菸品、改善血脂異常。注意心肌梗塞癥兆 爭取黃金時間若突然出現左邊的胸前部位感覺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冒冷汗、呼吸困難,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等疑似心肌梗塞癥狀,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更要注意,務必要撥打119及時就醫,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救治,爭取黃金時間、搶救生命!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越癌症 高血脂最致命!僅2成曾就醫
依據111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國民健康署2018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為1.8、1.5及1.4倍。其中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卻僅有2成就醫,風險最高。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黃群耀醫師表示,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則會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是血管中的清道夫。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其中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者卻僅有2成,由於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與控制。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血脂正常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0 mg/dl;女性>40 mg/dl),並提供控脂4招:1.定期健康檢查:除了各式公費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民眾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異常、早期治療。2.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國民健康署發展「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可自行輸入血脂等健檢報告數據,計算並掌握自身罹患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及早改善健康數值、降低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3.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養成飲食均衡好習慣。4.戒菸改善血脂異常: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民眾戒除菸品、改善血脂異常。民眾若突然出現左邊的胸前部位感覺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冒冷汗、呼吸困難,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等疑似心肌梗塞癥狀,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更要注意,務必要撥打119及時就醫,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救治,爭取黃金時間、搶救生命。
趁冬至快看!三招養生方法 4星座財運旺到明年 開運妙招這樣做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會保持習俗,在這天吃碗湯圓和拜拜。命理專家們稱冬至為「年運交接的重要節氣」之一,因此建議大家趁冬至期間修養進補,掌握改運技巧或是參考命理專家提出的星座「好運排行榜」,讓2024年好運旺旺來!根據早安樂活網分享,在冬季進補時通常會選擇麻油雞、羊肉爐等補湯佳餚,但吃對食材更重要,而以下三種養生方法,助你輕鬆調理好身體。首先「睡前使用藥浴暖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冬至期間容易因為保暖沒有做好,而導致反覆失去陽氣,如果想避免被風寒侵襲,不妨試試看將桂枝、乾薑、艾葉和荊芥等中藥材加水煮沸,再放入適量溫水的盆中,透過浸泡雙腳及雙手的方式來溫暖氣血,還能達到活絡筋骨的效果。再來是「每天曬太陽20分鐘」中醫師樓中亮在《樓中亮預防保健網》中提到,由於冬天的日照短、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每天可以曬太陽約20分鐘,就能幫助身體補充陽氣,也可以讓代謝稍稍提高,也是冬至時最簡單、最不需要花錢的養生方法。以及「攝取滋陰清熱的食材」據吳明珠中醫師的說法,冬至時不僅要滋陰補腎,也要適度清熱,避免攝取太多肉品造成上火的問題。因此推薦包括益氣補血的羊肉、健脾補肝腎的烏骨雞,都是營養又抗寒的好選擇,同時也能多吃一點清熱潤肺的蘿蔔,在接近新年的時候還有好彩頭的象徵!命理專家點名4大星座 旺到2024年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貼文公布「冬至到年尾4星座財運滾滾」,像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能夠維持良好的投資習慣等,更可以一路從冬至旺到跨年後。好運星座1:處女座冬至期間,處女座朋友的正財運越來越好,慢慢地就能獲得額外的資金,可以多做一些事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小孟老師建議,像是考慮投資一些新興市場基金或科技類股,並且只要每個月固定投入部份資金、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就能夠讓自己的金錢資源加分。好運星座2:天秤座對天秤座的朋友來說,冬至這週是「正財大旺」的好時機,不妨試著把一部分資金拿來投資。小孟老師推薦,如果本來就有很熟悉的投資模式、也一直是正向的結果,更要保持這樣的好習慣繼續經營,有機會幫自己維持好財氣直到明年!好運星座3:雙子座雙子座的朋友可以趁著冬至改變理財方式,不用擔心自已會損失太多,可以用小額一步一步實驗你想要的新方式,小孟老師表示,只要雙子座的朋友願意開始,慢慢就會找到最適合你的理財管道!好運星座4:天蠍座天蠍座的朋友在冬至期間,可以多聽一些專家分享理財方式、或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市場的情況,這麼一來你會有更精明的思考去投資,不過小孟老師也提醒,冬至時天蠍座朋友的物慾特別強烈,資金除了用在投資外,也要多留心理財方面,才能讓你的荷包更加分。沒有上榜的星座,不用擔心!接下來分享三個由不同專家提供的開運小秘訣。像是「新碗裝新水」、「紅包袋許願法」以及「火烤橘子皮轉運氣」,這些在家中就能簡單完成的開運方法,將幫助你提升運氣,迎接嶄新的一年。開運小秘訣1:新碗裝新水根據命理專家湯鎮瑋的說法,冬至當天準備一個全新的碗,並且在裡面裝入「一天中最先從水龍頭打開來的水」,也就是俗稱的新水,並且用手指沾取、在住家周圍灑淨,並且同時念誦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只要將整碗水灑完,就能迎接嶄新的好運。開運小秘訣2:紅包袋許願法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先前在臉書分享,在轉運效果極強的冬至當天,將三個願望寫在紙條上、並放進紅包袋中封口,再放置於枕頭底下約15天,就能提高願望成真的機率。如果是想要求財的朋友,可以將貔貅、金蟾等招財小物也一同放入,想求姻緣的朋友則可以放紅繩進去。開運小秘訣3:火烤橘子皮轉運氣命理專家柯柏成表示,冬至是天地磁場交接的重要節氣,最適合換「氣」,想趁機扭轉運勢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透過燒橘子皮來改善環境中的運氣。取一小塊橘子皮、用打火機燒烤到出現煙霧後,若想提升財氣,則可以帶著冒煙的橘子皮到廚房繞繞;薰客廳則有助於事業、貴人;薰書房則能改善文昌考運。
「暈眩」跟著天氣找上門? 中醫曝按壓5穴位緩解
天氣變化大,不僅容易感冒,還可能出現眩暈等症狀!花蓮一名70歲黃姓阿嬤最近起床或移動姿勢時,時常感到暈眩,經親友安排前往中醫治療,透過針灸及按時服藥,改善狀況。中醫師提醒,眩暈除透過用藥、針灸改善,推薦民眾平時可按壓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疏通經脈、調和氣血。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表示,中醫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且造成原因眾多,包括風、火、痰、虛所導致,也可能是因臟腑影響,才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特別是前庭功能退化的長輩,若加上有慢性疾病,更容易誘發眩暈症狀。改善暈眩除能透過用藥、針灸緩解,也有對應穴位能幫助舒緩症狀,唐漢維指出,頭頸部、耳朵附近的百會穴、聽宮穴、翳風穴與風池穴,及手部的合谷穴,每天按壓數回,平時按壓預防保健,暈眩發作時則加強按摩力道,緩解症狀。他接著解釋,百會穴位在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按壓可促進頭部氣血循環;聽宮穴在耳屏(耳珠 ,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 ;合谷穴則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有眩暈症狀的民眾平常可用指尖由輕漸重慢慢揉按,緩解偶發性頭暈目眩的症狀。不過造成眩暈原因各有不同,很多疾病也會導致頭暈目眩,唐漢維提醒民眾,若長期出現相關症狀而無法緩解,建議盡早就醫接受完整檢查找出病因;中醫用藥部分,也一定要請合格中醫師診斷,透過個人舌、脈及兼症評估後開立,切勿聽信偏方。
「這些」使更年期婦女心血管風險飆升! 更年期保健2秘訣有助遠離威脅
根據衛福部111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第二大死因,尤其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減少,易使腹部脂肪堆積、血脂異常、胰島素抗性增加,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其衍生的死亡風險倍升。今(2023)年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強調更年期婦女應重視心血管疾病。國健署也呼籲,更年期女性應重視護心照護,透過「二要」秘訣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遠離威脅。心血管5大風險因子 45-64歲女性盛行率多達2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包含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好的膽固醇(HDL-C)不足、腰圍過粗等。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報告顯示,45-64歲女性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盛行率較19-44歲女性增加1-2倍,顯見停經後,更年期女性護心照護的重要性。然而由於更年期不適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加上相關健康識能缺乏,婦女常因此而隱忍不適,恐怕會影響個人整體健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更年期婦女勿忽視自我身體和心理狀況,應建立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習慣,保持適度社交及培養個人興趣,並要擁有健康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介入管理,以維護更年期正常生活品質。更年期保健「二要」秘訣 改善風險、遠離威脅維護心血管健康是更年期保健中重要的一環,但要如何改善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國健署提供「二要」秘訣:「要」定期健檢:善用政府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進行定期身體健康檢查,及早預防與治療。也可利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輸入健康檢查數據,計算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要」心動舒食:揪友談「心」:維持愉悅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規律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等,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維護心血管健康。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珈等自己有興趣的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均衡飲「食」:掌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飲食原則,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