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情緒
」 李玉璽她嫁豪門生2孩!尪死了被婆家「狂追遺產過戶」 律師出招反制
人死後,繼承人為了遺產而有紛爭的案件,時有所聞。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分享,一名豪門媳婦在先生過世後,頻被婆家人情緒勒索過戶遺產,但只要不理會,婆家人拿她也沒輒,「心中真知道法律可以保平安,面對情緒勒索就可以淡然以對。」蘇家宏在粉專《蘇家宏律師》表示,碰到情緒勒索,千萬別把財產送給人,一名媳婦嫁進「豪門」,生了2個小孩,先生過世後,大伯、小叔、大姑、小姑、兄嫂、姪子等,全家要求她配合辦理遺產繼承,只能把遺產過戶給小孩,媳婦是外姓,每天不同人來「關切」,膽戰心驚。蘇家宏說,「似乎只能照著『豪門』家人的意思辦理繼承?別怕!有幾個觀念必須要知道。」他提到,先生過世後,遺產是由媳婦與2個小孩共同共有,遺產繼承分配的權利是由3人共同決定。蘇家宏指出,婆家人給媳婦的情緒勒索,只要媳婦不理會,不把遺產交給他們,不授權給婆家人辦理,婆家人拿媳婦沒輒;婆家人如果持續用言語或行為,讓媳婦感到精神壓力與痛苦,媳婦可以聲請民事保護令,禁止婆家人騷擾。蘇家宏透露,如果先生留有遺囑,遺囑也明確指定專業遺囑執行人,相關繼承報稅、返還欠款、不動產過戶等程序,都由遺囑執行人處理,媳婦無須面對「豪門」家人,最後只要心中真知道法律可以保平安,面對情緒勒索就可以淡然以對。
12強冠軍賽隔日「就診人數增多」 醫曝「球賽改變看診型態」:蝴蝶效應?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戰,台灣以4:0完封日本,拿下世界首座冠軍,讓全台人民都熱血沸騰。然而,兒科醫師黃紹基就分享,許多本來應該周日(24日)冠軍戰當天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25日)來看,「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 黃紹基在臉書粉專「小基醫家愛叮嚀 Dr. Huang's family clinic」發文表示,11月24日是讓大家興奮不已的一天,原本以為只有球迷才會激動,「但周一晚上有來診間的好朋友們大多會嚇一跳,怎麼突然看診人次增多了」。黃紹基說,隨著看診進程,他也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原來是許多本來應該周日要來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來看,詢問原因都是因為要看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戰,「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球員及民眾在「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共襄盛舉。(圖/方萬民攝)黃紹基也提到,不只看診人數的改變,來診的疾病樣態也有差異,周一晚上多了因為邊看球賽邊喝冰的飲料,或是吃零食而導致咳嗽或是肚痛的,其中還有位國小的小女生,因為看球賽太興奮激動,然後胃痛到吐,「所以不論大人或孩童,面對情緒的波動,還是要找到適當抒發的方式喔」。台灣隊在贏得冠軍後,28名球員凱旋回國,並在周二(26日)下午參加「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大批民眾共襄盛舉,更高唱著應援曲〈台灣尚勇〉,向「台灣英雄」喝采、致敬。
壓力找不到出口?別擔心!心理師分享5大諮商重點一次看懂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與癌同行的道路上,許多癌友都會發現難以面對情緒與壓力,過去很少有人會想到要找心理師求助,也不知如何找資源。該如何開啟第一步?要尋找心理師對一般人來說確實不太容易。畢竟大部分的人從小到大接觸的主要是醫院、診所,而諮商費用目前也多無健保給付,並不便宜,因此在選擇上需要考量更多因素。那我們該怎麼選擇心理師?建議可以先瞭解諮商的類型、諮商流程、費用與補助資源,以及自己的需求:一、心理諮商哪些有健保給付?哪些自費?諮商一般分為「自費心理諮商」與「健保心理諮商」。對於癌症病人,現在醫院通常會提供的心理腫瘤照護服務,包括門診心理諮商、病床旁的心理諮商會談服務。若參與居家安寧計劃,團隊內的心理師也可能提供居家訪視服務。身心科醫師或身心科醫師指定的臨床心理師提供的健保給付諮商,在身心科門診或心理所統一提供服務窗口。至於自費心理諮商,在一般身心科與心理的診所、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都可以提供,有時也會配合政府的補助方案。二、個人諮商與團體諮商,如何評估適合哪一種?◎ 個人諮商:一對一,由一位心理師陪伴你深入探討某個困擾你的議題。心理師會根據你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諮商方法來協助你。若本身有許多的情緒困擾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比較建議尋求個人諮商幫忙。◎ 團體諮商:參與的人數通常是6至8人,這樣的環境使參與者有機會碰到有相似罹癌經驗的朋友,從中體會到「我也不孤單」的感受。也可以從團體諮商中,獲得一些額外的資訊,好比不同的話題、情感交流與人際支持。若對團體諮商中的活動有興趣,可在參加前確認團體諮商的主題、進行方式以及活動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或許有人會擔心團體諮商可能有隱私方面的問題,其實不論是個人心理諮商或是團體治療皆是保密的。三、一般進行的流程與運作方式跟一般看病掛號不同,心理諮商一定需要事前預約。在預約之後,心理師會與個案確認時間,並且清楚說明諮商費用、討論諮商時間、請假與取消的規定,以及暫停心理諮商的相關事項。諮商前,為了保障雙方的權益,尤其是保密原則,一定會請個案跟心理師雙方簽署《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同意書》。這份同意書會明確寫明心理師承諾的會談保密原則及保密範園、會談規定、收費原則、請假原則、何時結束會談等。雙方各持一份,內容依照各醫療院所而有些微的差異。至於團體諮商,也會依照場域或活動形式等,擬定不同的保密協議書。建議在參與團體諮商前,先瞭解團體諮商目的、是否屬於研究的一部分,以及活動中的團體紀錄(如影像、錄音)要如何保密等。四、心理諮商的收費方式自費的心理諮商流程與費用,依照心理師的經驗而有所不同。◎ 個人諮商:每次50分鐘到60分鐘,平均收費在新台幣1600至3000元的範圍。◎ 伴侶諮商:每次80分鐘到90分鐘,平均新台幣3000至5000元的範圍內。不過,上述僅供參考,實際仍會因各心理所及心理師領域背景、資歷等,而有不同差異。五、如何找到適合我的心理師?◎能讓你感到自在的,就是最適合的人選每個心理師的個人特質都不太一樣,而每個人適合的類型也不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讓你感到自在的心理師。就好比有些人喜歡溫暖型的心理師,有些人則偏好理性分析型;有些人對性別較敏感;有些人想要聽聽不同性別的觀點,這些選擇沒有好壞之分,因為在諮商的過程中,是以個案的感受為中心。但是,若對方的回應方式,常讓你感到不自在、不安全,甚至有些威脅,就會建議更換心理師。◎瞭解心理師的訓練背景即便都是心理師,也會因學派不同而有專長上的差異。在預約諮商時,先稍微瞭解心理師的學派及其代表的意義,對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會更有幫助。具備心理腫瘤學訓練(亦即癌症心理專業領域的訓練)的心理師,則可以更快理解個案在醫療場域所面臨的情緒困擾,與罹癌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癌症心理腫瘤學的訓練涵蓋罹癌中常見的情緒困擾,憂鬱、焦慮、睡眠困擾以及因失去人生意義等多重失落感受之心理諮商暨心理治療,故此方面領域的心理師能較有效掌握個案罹癌的心理調適議題。若過去沒有諮商經驗,對於心理師的專業訓練背景較為陌生。住院期間,可以先詢問醫院的醫療團隊內,是否擁有具有心理腫瘤背景的心理師能夠安排進行諮商;若已經返家休養,或僅需定期返回醫療機構治療,也可以考慮交通方便的社區型心理諮商所,或是聯繫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專業心理師,他們同樣具備心理腫瘤背景及臨床經驗,可以協助。◎共同訂下合適您當前狀態的諮商目標諮商前,建議將當前的身心困擾告知與你進行諮商的心理師,如此一來,心理師可以與你共同決定當前適合、有機會達成的諮商目標。每個人對諮商的期望和方向都不相同,例如有些人希望獲得心理師同理、溫暖的支持;有人希望探索自我的生命意義,因此找到一位能尊重你的需求,也能夠從專業角度討論當前合適諮商方向與目標的心理師非常重要。如果期待心理師在有限的會談中,協助解決某個情緒問題,但對方始終未能幫助你,那就代表這位心理師不適合你。本文來源:《找到風雨中的寧靜》,博思智庫。
學會拒絕「我都是為你好」 心理師分享3招杜絕情勒密招
「我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我這麼為你著想,你卻這樣對我?」這種讓人光聽就會產生內疚的語句,其實就是一種情緒勒索。這種聽了實在很不舒服,但實際上又無法反制的語句,心理師余佳容就分享了3個方式,協助民眾自保,杜絕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勒索。心理師余佳容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內疚、恐懼或責任感來操控他人的方式,看似關心或合理,實際上卻是在強迫對方妥協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余佳容也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操控行為並不罕見。余佳容解釋,情緒勒索的跡象常見於三種情況。首先是過度的內疚感,對方讓你覺得「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是自私或冷酷無情」。這種情形使人無法拒絕對方的要求,因為害怕自己會被視為不夠關心或無情。其次是恐嚇或威脅,對方可能以言語或行為暗示「如果你不聽從,他們將會受到傷害,或者你們的關係會破裂」,這使得被勒索者感到巨大壓力。最後是情感綁架,對方經常提及你們之間的感情,讓你覺得必須犧牲自己的需求來維護這段關係,否則就是對感情不忠誠。面對情緒勒索,余佳容建議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保護自己。首先,保持界線是至關重要的。清楚地界定你的底線,並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因對方的情緒反應而感到內疚。對方的情緒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並不是你的錯。其次,民眾要練習說「不」的能力,勇敢地拒絕不合理的請求,相信自己有權利這麼做,而且在拒絕時不需要過度解釋或道歉,簡單明確地表達你的立場即可,避免讓對方覺得還有機會說服你。最後,余佳容建議民眾要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當你感到壓力或焦慮時,停下來思考這是否來自於對方的操控行為,分辨自己的感受和他人施加的情緒壓力。余佳容也提醒民眾,情緒勒索絕不是健康關係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有有權利拒絕,並不需要為了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而感到內疚。建立健康的界限,尊重自己與他人的需求,是避免陷入情緒勒索的重要步驟。
同台談情緒處理 蔣萬安謝林志玲教別亂發太座脾氣
名模林志玲今天以「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董事身份,出席該基金會推出的「心玲守護計畫」兒少心理健康課程啟動計畫,與也應邀出席的台北市長蔣萬安同台。蔣萬安除承諾會與各界一起守護兒少的心理健康外,也在現場「現學現賣」林志玲教他的「情緒三連問」,示範如果想要與家人吵架時,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他表示,身為丈夫、父親,很多時候也有情緒,他會記住志玲姐姐的教導「好好運用」,讓已身為人妻的林志玲也忍不住掩嘴竊笑。林志玲今天出席活動時,被主持人問到有沒有什麼「過來人撇步」,可以分享給陷入成長壓力的青少年抒解情緒壓力?林志玲表示,她的青少年時期,因為不像現在有完整的情緒壓力課程,因此也曾經一度找不到情緒抒解的方式,但經歷不斷成長後,慢慢知道如何面對情緒,也就是所謂的「情緒三連問」。林志玲解釋,「情緒三連問」包括,情緒來臨時,先自問「我是否應該發脾氣、發脾氣合理嗎」,其次是想想「我想發脾氣的對象做得對嗎,如果她也是無辜者,為何要對她發脾氣呢」,第三,就算「我真的很想發脾氣」,但也請告訴自己,發脾氣非常傷人、而且還會傷到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例如,用溫和的言語溝通,以免徒增遺憾。她說很樂意與所有青少年與大朋友們分享「情緒三連問」。接著被主持人問到同議題的蔣萬安則表示,「我今天學到了三連問,會永遠記在心中」,蔣萬安接著笑著舉例,當蔣太太質問他時,自己一定要永遠記得「我是否該發脾氣」,「這個對象是我可以大聲的對象嗎」,「這些事一定要好好思考」,身旁的林志玲聞言則忍俊不住,笑了出來,還對蔣萬安說「這就對了」。蔣萬安還說,他記得大兒子要升國二時,剛開始有點進入青少年時期,也不像兒子小時候那樣的可愛、跑近他分享心事,現在只要不主動問兒子,兒子回家都直接走進房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即使蔣萬安詢問,大兒子也未必會回答,蔣萬安因此感嘆「我自己有時候真的需要情緒管理課程」,「真的,面對青少年,父母多少都問自忖小孩怎麼變不一樣了」,但如果用「情緒三連問」,就可以讓自己冷靜「我們確實很需要林志玲與基金會提供的課程,讓家長小孩一起面對情緒壓力與問題」。林志玲則表示,很多媽媽都提醒他「小孩長得很快,到青少年時期就不一樣了」,要他好好珍惜與小孩相處的機會,尤其是2、3歲的時候,因此他現在也非常珍惜與小孩的相處,但就算小朋友有情緒,她也會提醒自己「不一定要跟著小孩情緒走」,也許小朋友下一秒情緒就過了,這也是大人應該要像小朋友學習的「隨時讓自己快樂一點」,等待情緒過去,這樣與家人就會有更多快樂回憶,蔣萬安也聽得頻頻點頭。
鐵棍狂徒橫行台中!混亂街頭砸店毆人 釀5人受傷送醫
台中市昨天(10日),發生了一起震驚街頭的事件,30歲沈姓男子在市區行進中,手持鐵棍揮舞不止,肆意砸店,還毆打路人,橫行從西區至南區,留下一片混亂,台中市警局三分局員警得知消息後,迅速趕到現場,面對情緒極度激動的沈男,果斷使用辣椒水制伏,成功制止這場驚天動地的瘋狂。據了解,沈男的破壞行徑始於康樂街,沿著正義街、復興路段不斷肆虐,毀損2家店鋪,還砸擊了1輛小客車,更可怕的是竟打傷無辜4名男子和1名女子。受害者傷勢輕重不一,包括頭部撕裂傷、挫傷等傷害,其中1名男子更因沈男的襲擊導致右側鎖骨及肋骨骨折,所幸經院方治療後5人皆無生命危險。警方迅速行動,前往事發地點,發現沈男面對警方的制止仍然手揮鐵棍,未減緩攻勢情緒極度激動,並嘶吼叫囂,警方為防止他繼續傷害無辜民眾,果斷使用防護型噴霧器(辣椒水)進行制伏,成功制止其狂暴行為,避免他再對其他無辜市民造成傷害。警方制伏後,沈男仍然情緒極度激動,對於行為動機,目前尚無法得知,警方暫時將其送醫治療,待其情緒穩定後,將根據沈男所犯下的毀損和傷害罪行,進行進一步的法律處理。
曾沛慈爲女兒剃髮噴淚 曝老公看《BIG》感動反應
魏德聖編導最新電影《BIG》描述兒癌病房內,6個家庭從彼此衝突到最後相互包容支持的溫馨故事。主要演員曾沛慈日前包場邀請親友觀賞,與曾沛慈同期的星光二班成員魏如昀、林佩瑤、梁文音、林宜融,歌手郭靜、前 SpeXial 團員羅宏正也都到場支持。由陳美鳳領軍擔任理事長的「台灣優質生命協會」近日也邀請近 70 位弱勢長者一同至影城觀賞。曾沛慈表示雖然很常和星光二班的大家群組聊天、生日約吃飯,但這是她第一次跟大家一起看電影,前一天先生問她會不會緊張,她還反問「不會啊,要緊張什麼?」不過當天在發票的時候卻腎上腺素高漲,緊張到手抖。她也分享當天最享受的部分是整部片從頭到尾觀眾笑聲反應不斷,超出她的預期,連老公都感動到表情失守。映後片中主要演員夏宇童、鄭又菲、滕韋煦、努拉,以及導演魏德聖也驚喜現身,與現場觀眾致意。片中曾沛慈為鄭又菲剃光頭髮的畫面讓觀眾印象深刻,導演魏德聖透露其實拿剪刀剪下長髮那一幕,是鄭又菲自己提議的,希望第一刀能由自己親手剪下,鄭又菲也在網路社群上傳了一段紀念為戲落髮的紀錄短片,和大家分享從長髮變成短髮的珍貴畫面。曾沛慈(左)在電影《BIG》中為鄭又菲(右)親手將頭髮剃光。(圖/米倉影業提供)對於與童星鄭又菲在戲中飾演母女的組合,曾沛慈透露鄭又菲是個看起來很有個性的女孩,一開始會以「對方可能需要」的前提去認識她,但相處之後發現其實是要用「朋友」的角度才對,某一次拍完情緒中的戲之後,躲起哭到不能自己,後來有一雙溫暖的手從背後抱住了她,原以為是導演來安慰自己,沒想到抬頭後看到的是鄭又菲,在那次之後就對她完全改觀,了解她是一個非常溫柔的女孩。面對情緒重的劇情,曾沛慈坦言《BIG》的情緒比當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深層,也透露魏德聖是一個觀察力很細的人,且非常信任演員的表演,不太會修改演員的表演方式,但會給出很關鍵的意見。曾沛慈直言媽媽的角色並不簡單,也大方分享未來想挑戰演出反派角色,因為時常被戲劇裡個性鮮明的壞女人吸引注意力,對黑色幽默的題材也很有興趣。同時她也承認自己很怕鬼,不敢看、更不敢演出鬼片。
星談心1/送走媽媽後...簡嫚書跟老公討論彼此後事
簡嫚書在新戲《沒有你依然燦爛》演出命運多舛的江以晴,角色才第一集就面臨喪夫的意外。現實中,簡嫚書曾經歷過父母的離世,前年媽媽過世,她坦言,悲傷的情緒仍偶爾會突然冒出來,形式上的告別處理妥當了,但感情層面的告別卻是最難的事。也因為媽媽的離開,讓簡嫚書跟老公雲昌隆討論起死亡的話題。角色不擅於情緒宣洩,簡嫚書在面對情緒時,也傾向自己消化。(圖/林士傑攝)角色江以晴接連面對重大變故,沒有大哭大悲,責任感促使她必須快速面對生活的轉變。簡嫚書說,因為三個女主角各自面對著親人離開,必須要有不同表現方式,「不能讓觀眾覺得都好悲慘,跟導演聊的時候,就推論以晴不是很典型的宣洩,她反而有點情緒障礙,但她還是有傷要療癒。」如同前個世代的母親,為家庭而活、不表現脆弱,她覺得角色也是有這樣的特質。簡嫚書前年經歷媽媽離世,從那一刻起,她明白,餘生就要與思念共處,「理性上處理程序沒有太困難,反而是妳心裡接受她不在了,那個才是要認真處理的,不是處理完流程就真正告別,沒有這麼容易,越親密就需要越長時間,我也不知道我到現在有沒有處理完。」剛開始,只要一想起媽媽,情緒就會排山倒海而來,兩年過去,悲傷仍會在不經意時襲來。簡嫚書學習面對生命離開,前年媽媽過世,至今仍不時會感到悲傷。(圖/林士傑攝)原來,面對死亡時,感情面之外的事大多只是雜事,簡嫚書便跟老公雲昌隆討論起死亡,不帶任何感情情緒,而是展開一段很理性的溝通,跟「杞人憂天」四字無關,只是預先釐清排除不必要的問題,「因為小孩還小,經濟跟資源不能沒有了,開始很理性談論,如果重病或是發生事情該怎麼處理,互相了解一下彼此的保險單,資料拿出來放在一個共同的位置,不會放在對方不知道的地方。」也趁機會了解彼此對於後事的想法,「我們都希望越簡單越好,應該採樹葬或花葬。」10多年前,她曾經幫爸爸整理過遺物,她因此發現,多數物品在生命裡其實根本不重要,「人生最後就是剩下一小盒東西,平時會被封印起來,不會沒事拿出來,每次整理都會再精簡。透過這種整理,讓我思考人生會需要這麼多東西嗎?真正的記憶是留在心裡的片刻,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是回憶。」就像媽媽離開時,原本她有考慮做骨灰飾品留念,「後來覺得,物品的紀念價值,其實沒辦法超越我們的關係。」透過幫爸爸整理遺物,簡嫚書發現人生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圖/林士傑攝)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諮商心理師 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 Podcast」,今(2)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諮商心理師林淳頤,一同探究青少年心理發育及情緒管理議題,讓民眾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也能學習到如何與正值青春期的家人或朋友們相處之道,建立同理肯定的良好溝通關係,陪伴青少年度過低潮抒發情緒,正向面對情緒管理。林淳頤表示,青春期是人體生長變化最快速的時期,體內賀爾蒙出現改變,而學生時期與來自不同環境背景的同儕相處,也是影響情緒起伏的原因之一。她說,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關注青少年情緒。林淳頤也提到,大部分青少年在17-18歲外表看起來已然成熟,但事實上大腦約在20-25歲左右才會相對成熟,因此青少年在面對如此多課題,情緒起伏不見得是故意為之。她說,反而可能是基於心理發展限制而出現的行為,在與青少年相處過程中不妨能以同理角度面對,才能與青少年能更親近相處。林淳頤表示,雖然青少年心理非常複雜,但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時,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她也分享相關案例,許多人在接受諮商後,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該如何去抒發。林淳頤指出,台灣社會普遍對負面情緒相當排斥,也造就許多人壓抑情緒,其實應該找到正確的抒發管道,才能找回屬於真正良好的身心健康。余治明表示,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生活問題,青少年正處於從兒童成長為大人的過程,正式開始追求自我獨立的時期,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會有情緒波動。他認為,身為家人朋友可以循序漸進給予教導,同時給予同理與肯定,在溝通時不妨練習覺察青少年的情緒,並試著引導表達感受,才能有助於解決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問題。另外,余治明表示,針對一般民眾情緒或壓力方面困擾,可以透過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或是到心衛中心(七堵區明德一路169號)或撥打(02)2456-6185,心衛中心將提供免費心理諮商。
揪心爭執戲狂噴金句!吳岳擎、余晉4分鐘「一鏡到底」
吳岳擎、余晉、周予天、張豐豪主演BL戲劇《我的牙想你》,雙CP組合人氣急升。吳岳擎、余晉詮釋的「安朗CP」不僅演技在線,兩人舉手投足間的小動作經常情不自禁地放閃撒糖,被粉絲暱稱為「擎不自晉」。最新劇情中,一場超過4分鐘的一鏡到底戲,讓2人拍攝前都戰戰兢兢做足準備,余晉表示:「我們在中山站的巷弄間走了很長一段路,只要有一個字卡詞,整組人要陪我走回原點重來,壓力其實很大。」這場一鏡到底是「安朗CP」相當關鍵的爆發戲,吳岳擎自揭不是個擅長面對情緒衝突的人,他表示:「這場戲余晉的難度比較高,他的台詞很多,更難的是,我們要配合一鏡到底的技術層面,以及路上各種突發狀況,大概拍了十次左右。」播出後觀眾回味無窮,尤其是一鏡到底裡的揪心金句台詞,「你真的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麼嗎」、「我一直都很相信你,但問題是你相信你自己嗎」,在網上掀起熱烈討論。黃瀞怡飾演吳岳擎姐姐。(圖/結果娛樂提供)劇中黃瀞怡飾演吳岳擎唯一的姐姐,經常神助攻「安朗CP」,她表示:「本身就很喜歡照顧人,戲中姐姐很愛弟弟,再加上沒有演過甜寵類型,想看看自己會怎麼飾演寵愛弟弟卻又不溺愛的姐姐。」現實中是獨子的吳岳擎也樂得多一個姐姐疼愛,2人首次見面是在拍攝第一天。黃瀞怡吐露,如果沒有很熟,要演姐弟怕會很尷尬,但是對戲前,吳岳擎對她說:「姐,我很開心是妳來演我姐姐!因為有妳來,我就有安心的感覺。」讓兩人之後的互動、對戲都很放得開。
星品味2/高壓學業成陰影 壞特?te險引發紅斑性狼瘡
去年和男友分手後,壞特?te知道自己的狀態一直不好,不是因為走不出情傷,而是自身情感上的匱乏。「我想先把自己的狀態調好,但我不知道怎樣才是調整好......」她想了想,「我的目標是一個人不做什麼事也覺得很快樂。」壞特?te說,她這一兩年來都有這種感觸,沒來由的感到孤單、焦慮,以前習慣性逃避,約朋友相聚、狂歡,但她發現即使身邊有人、有愛貓相伴,還是非常空虛。「我現在不逃避了,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和孤單正在發生,我現在每天回家都會點兩個小蠟燭,讓火陪伴我,有溫暖的感覺,然後對它們傾訴。」她笑說,以前這種感受一來,她會狂做家事,一直拖地掃地,現在學著面對情緒,學著描述出來,「很想要旁邊有人,感覺沒有人愛你,好像被留下來。」壞特坦言容易受到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影響,讓自己的心態變得不健康。(圖/莊立人攝)她發現有時旁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她會梗在心裡好幾天,衍生出一連串焦慮、孤單的感覺,「像有人說『你白目喔』、『你白癡喔』,也許是開玩笑,但我就會掉進去情緒漩渦裡,別人可能覺得還好,但我反應就會很大。」讀醫的壞特?te很有「病識感」,她開始分析自己成長過程對情緒造成的陰影,「以前我們是高壓教育,補習班老師常常甩簿子,罵『你是白痴嗎』很難聽的話,當時我還是孩子,不可能對老師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跟我講話』這種表達感受的話,我會轉變成一種防衛機制,就是什麼事情都做到完美不出錯,讓他沒有辦法罵我,但我知道這保護機制是不健康的。」連帶地,她也不喜歡有人用命令式口氣對她說話,「工作人員有時會說『你現在給我去』、『快一點』,我也會反應比較大,可能也是以前在學校老師很強勢要求我做事,導致現在有人來命令我時,我會很焦躁。」因為在學校讀醫,壞特很能分析自己的情緒及內心陰影是如何形成。(圖/莊立人攝)透過剖析自己的學生時代,壞特?te了解每當面對責罵、命令式的話語,自己有焦慮、寂寞的感受是正常的,「我現在就讓自己的情緒浮現出來,也練習跟別人表達『你這樣講我很不舒服,』,不再像以前那樣悶著,一方面也是在療癒自己吧。」在充滿高壓的環境下成長,壞特?te優異地自醫學院畢業了,但離開學校後,她害怕跟自己獨處,「以前有太多事情要忙,要考試、考執照,但現在沒有被鞭策的感覺,我的目標再來是什麼?我現在就是往自己內心找,因為前進的動力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強。」沒有早自習、沒有期中考、期末考,沒有實習,現在她是一名歌手,開始學會慢下來,感受生活,「4、5年前壓力很大時,我紅斑性狼瘡的檢測指數很高,當時雖不是很嚴重,但會關節痛、發燒,那時也不知道是壓力大;最近慢下來後,我再去檢查,指數降低不少。」除了墨鏡之外,壞特的另一個造型特色就是搭配各種帽子。(圖/截自臉書、三立提供、本刊攝影組)「以前人家說我很孤僻,都不喜歡跟人建立深刻的關係,距離感很重,我從大學開始慢慢調整,我心裡感受不到被環抱的溫暖,當溫度不夠的時候,很多的交際都是表面的。」如今,她慢下腳步去感受身邊的人事物,逐一發現溫度,「也許是以前教育的體制,讓我的外面的殼一直長起來,現在身邊的人給我的溫暖,讓我開始有正常的循環,也許我心裡面那個溫暖的小孩一直都在。」如今壞特能感受到身邊人事物的溫度,也隨之喚醒存在於內心那個溫暖的小孩。(圖/莊立人攝)
安溥首發聲 交代離婚始末!
40歲的安溥和蘇柏維結婚2年半,育有兩歲的兒子。今(18日)她在「曾經與你相遇-安溥Anpu」演唱會台北場上無預警宣布離婚,唱到〈外婆橋〉這首歌前,安溥突然說:「我今天有很努力要專心唱歌,但有句話我趕快講一講,不然我怕我下半場唱歌會分心。我今天下午完成了辦理離婚登記,我拿了新的身分證,現在是單身。」原本擔心歌迷會難過的安溥,沒想到一講完,台下的大家竟然鼓掌叫好,讓安溥大為意外,讓她開玩笑說:「shit!我本來要安撫大家,以為大家會很難過的說,哈哈。」她特別解釋自己會想跟台下歌迷分享離婚感想,主要是覺得剛好有這樣的機會,跟自己喜歡的人分享近況。她表示:「我有個機會把生活近況以一個不會太嚴肅的方式跟大家說,大家現在看到我好好地站在這,身心良好,然後也發現我認識的人身心狀態也很好,我們會在往後的人生中繼續轉換調適身心。也許之後能把這件事當聊天的事,大家很健康,把這件事當健康的事,對我是光明開朗的。」安溥更打趣說自己在上台前其實準備了各種版本的「離婚宣言」,她笑說:「有文學版跟生活版,還有準備官方跟周星馳版。周星馳版本的就是六個字:莫再提莫再講、莫再提莫再講。」此話一出讓大家笑成一團。話鋒一轉,安溥提到先前許多藝人離婚事件,讓她對於離婚這件事有各種體會,她打趣說自己「受教許多」,她表示:「我不想用公眾人物的角色去自述離婚這件事,因為我不是唯一的主角,我希望知道這個消息的人,我跟我的永遠的好朋友,能繼續作"好朋友"。」安溥更提到自己很高興結過婚也離過婚,「因為能夠看到自己在各種情緒下,都抱持什麼念頭及決定,親眼看一次自己是麼樣的人,看一下他人的需求跟脆弱終其一生,都得面臨去這麼赤裸面對情緒。」安溥還說自己離婚後想做兩件事,一件是染頭髮、一件是想在婚後看心理諮商師。她提及:「我想了很久,我離婚的第一件事情,是染頭髮,我已經染了。然後我想試試在過完年後去看心理諮詢師,我想推銷這個觀念在自己還在身心正常的狀態下,去檢視一下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就像沒事去打皮秒,去做臉,每年給自己一兩個額度。」安溥說這也是她送給孩子的禮物,因為這樣才能作個身心健康的媽媽。最後她感謝前夫:「全華人世界最了不起的男人就是我的前夫,跟我結婚是很勇敢的一件事,(對他)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未來媽媽》郭書瑤得知流產…痛哭撕心裂肺
《未來媽媽》本週五劇情將面臨最大的挑戰,郭書瑤流產,面臨寶寶突然離開,郭書瑤演出流產之痛,哭到撕心裂肺、非常真實,而禾浩辰在一旁陪伴壓抑地流淚,情緒感染現場工作人員,導演一喊卡,劇組哭成一團。本週郭書瑤飾面臨意外流產的錐心之痛,幾乎整集從頭哭到尾,人家說女人流產像是掉了身上的一塊肉,還沒當媽的郭書瑤好像感同身受,演繹出失去的痛苦。郭書瑤表示,自己演戲不太會用技巧,就是把「懷孕」這件事情當真,進入角色,把角色的故事「當真」。郭書瑤為了演孕婦,下了不少苦工,尤其是面對情緒很重的戲,老師建議她找禾浩辰多聊天,並非日常閒聊,而是像夫妻聊生活般,建立兩人有小寶寶這件事。郭書瑤笑說,有一次在片場禾浩辰自然而然的對著自己的肚皮講話,聊「寶寶出生像誰、聊聊未來會是怎樣」等等,郭書瑤表示:「當下彷彿自己就是他的老婆,肚子裡懷有寶寶一樣!」而讓郭書瑤印象最深刻的哭戲,是剛流產被送到醫院的戲,一醒來發現身旁圍著家人個個都面有難色的看著她,好像真的發生什麼很慘的事情,平常拍攝都會帶著孕肚的她伸手一摸發現肚子是平的,好像真真切切感受到寶寶真的沒了,情緒一到就潰堤了。而禾浩辰表示:「拍攝時我們很信任對方,就跟著老婆的情緒走,瑤瑤感情是全部展現出來,我馬上就被感染了完全投入進去了,彼此都哭得蠻慘的。」拍攝兩人這場哭戲,逼哭了現場工作人員,導演一喊卡全場哭成一片,禾浩辰笑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梳化組的同事們,來補妝的時候個個紅著眼框在流淚。在流產過後,禾浩辰笑說劇中的杜柏謙好像一夕長大,為了不讓老婆看到自己脆弱的樣子,所以壓抑情緒,又要照顧好家人,可以難過但不能放開悲傷,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安撫好老婆、媽媽的情緒之後,半夜跑去找好朋友宣洩大哭一場,當天拍攝時導演也不催不趕,讓禾浩辰有很多的空間在培養情緒,由於導演及攝影也都是當了爸爸的,除了女生以外男生也很難過,大家都跟著劇本情緒在流動,每個人的眼神都變成很憐憫,即使是大男人了,也都留下了男兒淚,禾浩辰說這場戲好好的大哭一場,流了很多眼淚,但哭完後真的感覺到壓力放鬆很多。
【舒心BAR】吳若權:面對父母的情緒勒索
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你要學會挺身而出,溫柔地捍衛自己,跳脫情緒勒索的掌控,畢竟長期的委屈與犧牲,會更傷害彼此的關係。每個人和父母的緣分深淺不同,關係的深厚程度,也就不一樣。但無論你和爸媽相處得怎麼樣,當他們「盧」起來的時候,你還是會很受傷的。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日常生活中無止境的情緒勒索,你該怎麼做?首先,請你好好想一下,明明爸媽這麼難搞,為什麼你還是沒有轉身離開?甚至有些父母非常傷人,但那些子女就是始終沒有放棄他們?既然跟情緒不成熟父母的關係這麼傷人、令人落寞,成年子女為什麼還是執著地繼續嘗試與父母建立連結?答案是,因為父母偶爾會給我們帶來一絲希望,但其實我們也知道,這種互動模式的調整,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父母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做出改變。所以,我們也要學習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可能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然後學會挺身而出,溫柔地捍衛自己,畢竟長期的委屈與犧牲,會更傷害彼此的關係。了解父母情緒不成熟的原因當你深入了解父母情緒不成熟的原因,或許就可以對他們多一點體諒與包容。多數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本身,都有的不被愛的童年。由於他們不曾真正感受到被愛,因此讓他們害怕失去舉足輕重的地位。害怕自己會被拋棄,擔心自己遭到嫌棄,使他們更加不安。基於內心深處這些怕自己不被愛的恐懼,他們只有掌控他人才能感到安心。情緒不成熟父母掌控你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左右你的情緒,藉著讓你害怕、羞恥、內疚、自我懷疑來影響你。一旦激起這類負面情緒,有問題的人就變成是你,而不是他們。讓你成為「有毛病」的一方,會讓他們感覺好過很多,但還是無法擁有足夠的安全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變得不安、內疚、有罪惡感、壓抑自己真正的感受,於是變成習慣地自我犧牲,否則就是不孝。於是,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就這樣勒索成功,完全綁架了你。你該有的三個心理建設要如何跳脫這個陷阱呢?你要主動化解情緒接管,拒絕情感脅迫,不屈從於情緒不成熟者的指揮。與其不斷地讓步,你可以自我提醒:既然他們這樣做,我也有我的辦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積極心態面對,就不會一味地陷入他們的問題當中,而讓自己忙得團團轉。以下是三個很重要的心理建設:一、站穩立場:當你決定自主,不再完全聽命情緒不成熟的父母,你就有能力抵抗他們情緒不成熟運作機制,所造成的潛意識拉力和情緒接管。擁有積極心態,你就能為自己思考,而不是乖乖就範!二、提出質疑:現在你對情緒接管已有足夠的認識,開始知道要對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呼天喊地,抱持保留的態度。你要了解,他們實在無權掌控你,他們並沒有比你重要。你當下要考慮到的是父母和你自己,你的人生,不能只有他們,你還有你自己。三、劃清界線:你要學會評估事實狀況,設定自己的底線。這不是要你學會自私,而是教你學會自保。舉個很棘手的情況為例,如果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常嚷著:「我死給你看!」甚至意圖自殺,你應該打電話給警方,或向相關醫療、或社會服務單位求助,而不是獨自承擔。面對父母的五個技巧要有效應付情緒不成熟父母,不接受他們的情緒接管,你可以這麼做:一、離開拯救者的角色:過度承擔也是一種「相互依賴症」,當你使勁地以洪荒之力,滿足父母大大小小,合理與不合理的命令,以求被愛和被重視。結果是,你把自己大部分的人生都花在他們身上了。二、避免正面交鋒:不正面交鋒,是閃開情緒不成熟父母企圖迫使你遂其所願的一種藝術。當父母對你苦苦相逼,側面閃躲會比直接拒絕更為有效。例如,父母批判你沒有做好,你就帶著誠懇地微笑說:「真抱歉,我知道我讓你們失望了!」但你一定要真誠,否則會變成操弄,你就變成跟他們是一樣的人。三、由你主導話題:和情緒不成熟的父母交談,你要嘗試引導、開展更深度的話題,以好奇和開放的問句,讓他們願意說更多、思考更寬闊,例如:「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你有那樣的感覺呢?」「如果是另一個觀點,你覺得怎樣?」而不是被他們抓著走。四、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保持情緒的距離、節制相處的時間、拒絕惱人的話題、安排自己的退路,這些都是可以設定界線的具體作為,讓爸媽知道你很有意願,但已經力不從心,適時、以及適度的抽離,將有助於彼此長久的關係。五、絕不容忍暴力:萬一你的家庭存在語言或肢體暴力,你必須以確保雙方安全為前提,先把情勢緩和下來,找機會趕快離開現場、或在無法脫身時報警。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橡實出版的《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這本書,所為你摘錄的重點。邀請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言,和我分享:你和父母相處時最常發生的情緒摩擦是什麼呢?《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書封(圖/橡實文化提供)《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如果父母的情緒不成熟,將會對下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透過此書,你將獲得療癒自己的方法,也能對父母產生最大的理解,幫助你重建關係,並與自己和解。———————————————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學會同理,勇敢愛自己
承認內在的脆弱,才能同理他人!同理,是要你和「對方經驗底下的感受」連結,而不是和「對方經驗的本身」連結。你有過自卑的心理,或因為自卑而遇到讓自己難堪的處境嗎?因為我在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不會讀書的孩子,念了很多年的放牛班,甚至連高中都沒有考上。這段深刻的人生經歷,讓我非常了解那一種「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是多麼地卑微、多麼地脆弱、多麼地恐懼。不管是從功課比較好的同學、或是教升學班的老師身上,觀察他們看我的眼神,都會覺得充滿了不屑與批判。度過那一段非常灰色的歲月,重考高中,慢慢懂得發憤圖強,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退伍之後進入職場,在外商科技公司找到一份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但我的自卑感,並沒有因此而消失。我總覺得身邊的年輕同事,男的長得比我高、女的英文講得比我好;而資深的同事,很會奉承上司,我的言詞相對笨拙很多……經過這些歷程,我真的深刻地體會到:自卑,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即使是在你眼中非常成功的人,他們內心也很可能有自卑的一面。從表面上看起來,自卑,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實際上,自卑真正的心態卻是,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而失去和別人的連結。如果要給自卑一個清楚而具體的定義,可以說:自卑,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感受和體驗,認為自己是有缺陷的,也因為這個缺陷,而沒有資格獲得愛、歸屬感、和連結。所以,自卑才會經常被學者稱之為「情緒之王」因為他帶給我們一種「永遠不夠好」的感受,讓我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跟別人連結,也無法得到歸屬感,甚至是愛。同情 並不等於同理要克服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自卑」轉為「同理」。過去,我們常常誤會了同理的意義。真正的同理,並不是與「某個經驗」連結,而是與「支持某個經驗的情緒」連結!你可能會懷疑: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別人所經歷的痛苦,要如何展現同理?舉個例子來說,假使你最要好的朋友失戀了,但你並不曾失戀過,你可能會擔心自己欠缺同樣的經驗,而沒有辦法表達同理。其實這個想法是多慮了!同理,是要你和「對方經驗底下的感受」連結,而不是和「對方經驗的本身」的本身連結。即使沒有失戀過,但只要你曾經感到悲傷、失望、恐懼、孤獨、或是憤怒,你就有同理對方的能力!同理,並不等於同情!同理,是和別人一起難過;而同情,卻只是替別人難過。同理,會促成彼此之間的連結;同情,反而會切斷這個連結。你能夠同理,代表你和對方是平等的;如果你只是同情,代表你把自己的身段,放在一個比對方還要高的位置。再舉例來說,某一個人掉進了很深的井裡。他在井底大叫著:「下面好暗,好可怕,我不知道怎麼辦?」你可以望向井底,並且對他說:「我看到你了!」然後,你沿著梯子向下爬,先確定自己有能力爬出之後,再告訴對方:「我知道待在下面的感覺是什麼,你不是孤單一個人。」你絕對不能夠在不知道怎麼爬出去的情況下,有勇無謀地跳進井底。如果你這麼做,就是讓自己陷入了泥淖之中。如果沒有這麼做,而只是一味地同情對方,甚至說出:「你好可憐!」這樣的字眼,表面上你是替他感到難過,但你這樣的表現,會讓對方覺得更孤單。真正的同理,是和對方一起難過,讓對方覺得你是真正的在陪伴著他。 應用同理 化解自卑唯有同理,才能克服自卑!當我們感到自卑的時候,可以去找到能夠以同理的方式回應你的人,試著把你的心事說給他聽,自卑就會消失了!當我們鼓起勇氣,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也能帶著慈悲,去傾聽別人的故事,就能夠把自卑從暗處挖出來。如同把冰塊從冰箱拿出來,放在陽光下,它自然就融化了。我們會看到其他許多人,其實也跟我們一樣,正在經歷痛苦掙扎。於是,不會再覺得「只有我這樣!」而是會浮現另外一個想法:「我真不敢相信,原來你也會這樣!」自卑是一種和別人關係的斷裂;而同理就是形成連結的關鍵。當我們可以貼近別人的感受,想起彼此之間共同的經驗,雙方就不會再繼續孤單。當某人在痛苦之中,最有力量的安慰,就是:me too(我也是)!最近這幾年來,針對性騷擾和性侵犯問題,所掀起的「#me too」運動,正是「應用同理,克服自卑」最具體的證明。同理心,不但有助於培養勇氣,並且還能夠促成這個世界,發生具有深度的改變! 你不只能夠透過同理的鍛鍊與培養,克服自己的自卑,還能夠設身處地同理別人不幸的遭遇,幫助對方,也能夠走出自卑的陰影,召喚生命真正的勇氣!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天下雜誌所出版的《召喚勇氣》這本書,所為你摘錄的重點。邀請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言,和我分享:你的自卑感來自哪裡?而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是不是願意試著說出來呢?《召喚勇氣》書封(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召喚勇氣》有「勇氣教母」之稱的布芮尼布朗最新力作,她認為面對情緒拉扯,必須放膽嘗試,才有前進的力量,並拿回工作與生活的主導權。———————————————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陽光普照》搶救票房 柯淑勤「愛的擁抱」暖哭粉絲
在金馬獎獲11項大獎提名,由柯淑勤、陳以文、巫建和、許光漢、劉冠廷等人演出的《陽光普照》,自上映起演員們接力勤跑映後座談,與影迷近距離接觸,本片雖有超好的口碑,但卻沒有在票房上有相同的反映,大台北地區才跑出六百萬的票房成績,上周末入圍金馬女主角飾演媽媽的柯淑勤加入映後座談,面對情緒激動的粉絲立刻送上「愛的擁抱」,讓映後座談充斥濃濃溫情,柯淑勤表示:「很多人說電影後勁很強,因為看完之後觀眾心裡所想的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路上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像海浪一波波朝你襲來,但沒有過不去的難關,只要你的心裡還有能量在!」而粉絲更稱讚:「頻頻想到自己的家人,很想回家擁抱父母。」導演鍾孟宏映後QA被影迷包圍,許光漢、劉冠廷驚喜探班。(圖/甲上娛樂提供)《陽光普照》週週映後都掀起粉絲熱情,而許光漢飾演的哥哥阿豪超暖心,映後不論有沒有許光漢在場,許多觀眾必問的題目是「為什麼?」巫建和更有感而發表示:「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麥克風就會遞給許光漢來回答,但我想應該是要遞給我,或是遞給主持人,或是在場的所有觀眾…,片中幾個年輕人大哥阿豪、弟弟阿和、朋友菜頭等所有角色都不能用好與壞來區分,就像真實人生中任何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巫建和、許光漢出席映後QA。(圖/甲上娛樂提供)而劉冠廷參加映後則透露:「天台上和陳以文老師飾演的爸爸對峙,是我拍攝的第一場戲,講完台詞後我突然覺得很想哭,我覺得菜頭這個人真的很可憐。」而當天去探班的許光漢則爆料,當時巫建和站在一旁看劉冠廷的演出,還不時點頭稱是,讓劉冠廷笑說:「我那天壓力超大,阿和就愛在旁邊碎唸,講一些屁話!」逗趣互動笑翻全場。柯淑勤出席映後QA。(圖/甲上娛樂提供)許多影迷看完電影後感觸很深,甚至有觀眾回想到自己的故事而止不住眼淚,讚賞:「這部電影有股魔力,故事或演員都很真實平凡,卻重重地打進每個人的心中。」即使每個觀眾的故事不同,但藉由電影《陽光普照》把全場觀眾相連在一起,喚起大家心裡最純粹的感動,柯淑勤說:「那就是愛,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後能感覺到愛。」而金馬獎頒獎典禮將在本周揭曉結果,也讓影迷引頸期待電影到時能獲得幾個獎項。
【時周大紅人】你這怪傢伙 李玉璽
其實,「矛盾」這件事情可以並存,當理性、開朗、憂鬱與孤僻的個性融合,看起來格格不入,放在一個身體裡卻又理所當然。許多人以為李玉璽笑得陽光、笑得開朗,他卻寧可關起門來寫歌,活在自己的世界,這個怪傢伙很好懂,但他可能不在乎你懂不懂。寧可 孤僻地待在家「我對外都很開朗,心情都是拿回家才整理的,我連對朋友都不會講心情不好的東西,自己會下意識地不去多說很沉重的話給朋友。如果我心情不好,還是會笑笑地跟大家玩完,回家再找一個適當的方式發洩。」其實李玉璽也不過二十六歲,個性卻莫名有種超齡感,還帶點控制性格,什麼事情都要有條有理,很難接受「突如其來」這回事。找他吃飯或看電影要預約,說走就走幾乎不可能,朋友了解他,久沒碰面乾脆直接去敲他家門,「我本身比較孤僻一點,從入行之後就很少一天到晚跟朋友出去,又會想要先把工作做完再說,其實我會一直見面的朋友不多,我是比較不正常,不喜歡出去玩到早上,如果要這樣我還是可以,但不常這樣,我寧願周末待在家裡。」「我超不喜歡驚喜(像是慶生派對),我不知道該做什麼表情,雖然我是受到驚喜的那一方,但我會覺得明明是要讓我開心,我卻要反過來讓你們開心,我私底下是一個很平靜的人,就算受到驚喜,表情也還是沒什麼變,所以還要演一下。」李玉璽太懂自己了,所以交女友時,也會跟對方講清楚別來這招。對李玉璽來說,人生至今最大的「突如其來」,應該就是入伍當兵,當時十二月剛從美國念完書回台沒幾天,就收到通知要他一個禮拜後入伍,原以為可以放幾個月假期,卻在耶誕節當天被送到軍營。(圖/莊立人攝)想要 照自己步調走個性務實的李玉璽,很想好好做自己正專注的事,五年前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時,還沒享受夠當發片歌手的樂趣,兩個月後公司就要他去試鏡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剛開始他感到抗拒,「直到公司說先去試過,看覺得喜不喜歡,試過之後才知道是有趣的,對我的創作有幫助,接受公司提案後就努力做好。」後來電影大賣,讓李玉璽多了個「演員」的身分。有個資深歌手老爸李亞明,讓李玉璽對演藝圈從小就比一般人多些認識與了解,出道前媽媽很擔心,「她覺得這行紅也辛苦、不紅也辛苦,所以常跟我說『要做的話,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做得好』。」李玉璽也爭氣,當歌手與拍戲成績都不錯,心態也一直隨之調整。高中畢業後遠赴美國念音樂,李玉璽基礎打得深,也相當專注於創作。(圖/報系資料庫)「我的心態一直在改變,剛出道時比較不會想到商業那一塊,只想到音樂要怎麼做、怎麼呈現,後來發現如果沒有人氣,音樂作品即使是好的,也不容易被發現。這一行一直處於矛盾狀態,所以我一直在抓自己的定位與方向,所以不會感到辛苦,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除了演戲,李玉璽很少流露陰暗、憂鬱的一面,但其實他個性不樂觀,也不想裝嗨。(圖/莊立人攝) 穩定 踏實面對情緒因為「喜歡」演藝工作,所以動力一直持續著,就像寫歌這事情,工作包裝著情緒的抒發,戀情結束了,會寫首歌當作感情的結尾,如果覺得孤單了,就寫首歌安慰自己,李玉璽不能憑空寫出情緒,只能把感官知覺放大,演戲也是這樣,「沒辦法,這就是我們這一行需要做的事情,我不負面但我滿現實,我不會一直去想不好的事情,但世界上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會去思考。我不是那麼樂觀的人,我不會刻意去找負面情緒,但容易去感受一些感受。」前陣子李玉璽到廣州拍戲三個月,又面臨全新挑戰,角色跟以前拍過的不太一樣,而且要離家一陣子。讓他「踏實感」發作,巴著導演一直問問題,搞清楚找到方向跟答案後,不安全感變少,穩了也更投入了。雖然演藝圈這條路還在努力穩穩走著,李玉璽已經開始往未來想,之前在泰國拍戲沒往外跑,除了寫歌之外都在看股票,甚至買了書帶去研究。他說,「我不是那種會一直花錢的人,衣服也不太買,生活用品不太買,我總會覺得存了一筆錢,可以拿來做什麼事情,像是去投資股票……。」想得有夠深,深到很超齡,這個怪傢伙根本不像個年輕人……。老爸是資深歌手李亞明,李玉璽初踏入演藝圈,就比一般新人受到更多注目。(圖/報系資料庫)校園男神 李玉璽Dino生日:1993年3月31日專輯作品:2014年《搖滾小日子》2016年《Mr. Lucy》2018年《Sing With Me》電影作品: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2018年《有一種喜歡》網劇作品:2019年《外貌至上主義》
CTWANT 時周大紅人》你這怪傢伙 李玉璽
其實,「矛盾」這事情是可以並存的,當理性的、開朗的、憂鬱的、孤僻的個性融合,看起來格格不入,放在一個人身體裡卻又理所當然,以為李玉璽就是笑得陽光笑得開朗,他心裡卻寧可關起門來寫歌活在自己的世界,這個怪傢伙很好懂,但他可能不指望你懂。【時周大紅人 你這怪傢伙1】李玉璽 寧可 孤僻地待在家【時周大紅人 你這怪傢伙2】李玉璽 想要 照自己步調走【時周大紅人 你這怪傢伙3】李玉璽 穩定 踏實面對情緒
【時周大紅人 你這怪傢伙3】李玉璽 穩定 踏實面對情緒
李玉璽因為「喜歡」演藝工作,所以動力一直持續著,就像寫歌這事情,工作包裝著情緒的抒發,戀情結束了,會寫首歌當作感情的結尾,如果覺得孤單了,就寫首歌安慰自己,李玉璽不能憑空寫出情緒,只能把感官知覺放大,演戲也是這樣。「沒辦法,這就是我們這一行需要做的事情,我不負面但我滿現實,我不會一直去想不好的事情,但世界上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會去思考。我不是那麼樂觀的人,我不會刻意去找負面情緒,但容易去感受一些感受。」前陣子李玉璽到廣州拍戲三個月,又面臨全新挑戰,角色跟以前拍過的不太一樣,而且要離家一陣子。讓他「踏實感」發作,巴著導演一直問問題,搞清楚找到方向跟答案後,不安全感變少,穩了也更投入了。雖然演藝圈這條路還在努力穩穩走著,李玉璽已經開始往未來想,之前在泰國拍戲沒往外跑,除了寫歌之外都在看股票,甚至買了書帶去研究。他說,「我不是那種會一直花錢的人,衣服也不太買,生活用品不太買,我總會覺得存了一筆錢,可以拿來做什麼事情,像是去投資股票……。」想得有夠深,深到很超齡,這個怪傢伙根本不像個年輕人……。老爸是資深歌手李亞明,李玉璽初踏入演藝圈,就比一般新人受到更多注目。(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