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市場
」麥芽糖大王3/靠運動器材賺第一桶金 adidas、Nike成為糖廠發跡導師
國內最大麥芽糖製造商環泰(4207)向來低調鮮少曝光,年年卻默默贊助500萬元辦高球賽培育年輕選手,CTWANT記者獨家採訪創辦人康國鋒,生於麥芽糖重鎮新莊,50多年前接手父親的家庭式麥芽糖工廠,如今已是製糖大王。「就是因為運動器材讓我賺進第一桶金,才有機會成就環泰現在的規模,希望回饋社會!」他親自解密發跡過程。康國鋒生於1946年,小時家住在新莊化成路一帶,「光復後,台灣還是農業社會,化成路是石頭路,每天來回1個小時到新莊國小。」根據<台灣康氏文化論壇>網站記載,新莊曾是台灣重要的麥芽糖產地,民國40年前後,新莊街約有12家麥芽糖廠,而環泰的前身原名「新和美菓糖股份有限公司」。康國鋒從小家裡就是開麥芽糖廠,公司叫「新和美」,後來與日本技術合作才更名為環泰。(圖/黃鵬杰攝、翻攝自企業部落格官網)他回憶,父親的麥芽糖工廠「新和美」,也賣糙米麩,在當時做得還不錯,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米麩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品,「用米炒一炒磨成粉泡水當牛奶喝,那時還是用石磨,生產很慢,有時日夜加班趕工,24小時頂多可做1000~1500斤,還不夠吃。」他初中讀成淵中學(國中部)、高中唸育達商職,皆就讀夜校,白天則在家幫忙,23歲退伍後就直接接管父親的事業。「那時財務、生產、銷售都交給我,他(爸爸)只負責騎車到三重、北市找老客戶聊天,民國60多年,我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原本一年做500萬的營業額,我5年之內就讓它成長10倍變5000萬!」康國鋒笑說,很多會讀書的同學都去當老師、秘書,像他一樣讀書不認真的,就要認命做事。 不過讓他大開國際視野、走向國際化的,竟是源自一項失利的投資。28歲那年,經朋友介紹,康國鋒以200萬元入股一家做籃球、足球、排球的「中外運動器材公司」,3年後碰上不景氣,1800萬元的資本虧了800萬元,「200萬在當時很大,運動用品我是外行,本來想認賠,我父親說『看你敢不敢買下來我們自己做』,我父親真的是天才,當時新和美很賺錢,我算一算一年做5000萬的營業額,可以賺500萬元,因此找了很多餅店的老闆合資買下來。」1976年,康國鋒接任中外運動器材董事長,首要解決的就是籃球洩氣的問題,輪胎的做法和籃球差不多,於是他找了泰豐輪胎的課長做廠長,提升籃球內膽品質後,才開始接大單,adidas、Nike、wilson都是他的客戶,利用3年的時間,讓資本額2000萬的中外公司,每年都能賺進1個股本以上,還引進日本生產橡膠球的技術,並應客戶要求到泰國設廠,成為跨國企業。康國鋒事業越做越大,不僅得到了創業楷模獎,緊接著又勝任新莊國際獅子會會長、新莊體育會理事長,甚至選上第二、三屆國大代表。康國鋒年輕時還擔任過國大代表,因為名字有個鋒,所以當時他有個口號叫「嗡嗡嗡小蜜蜂,我們勤做工」,目前環泰還有些品項可見蜜蜂牌的包裝。(圖/報系資料庫、黃鵬杰攝)也因為康國鋒在運動器材的生產製造,被國際品牌客戶帶著走,經營管理和規模視野都跟著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他把賺到的錢再投資製糖本業,1984年,與日本三重化糧株式會社技術合作,成為國內繼豐年後的第2家擁有果糖生產線的公司,「新和美」也正式更名為「環泰」。中外公司的泰國廠迄今仍生產運動器材,康國鋒已無參與經營,其姊妹仍持有股份。「我不管做運動器材或食品都跟日本合作,國外佈局也是從運動器材學來,要找原料便宜的地方,還要靠近市場。」康國鋒陸續開發出果糖、寡糖、糊精、奶精精等多元產品,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台灣食品市場規模有限,加上外銷成本過高,原料多仰賴進口,不如直接在海外投資設廠,2008年先進入馬來西亞,再到泰國、菲律賓,至今全球共6個工廠,從土法煉鋼的小工廠蛻變發展成國際企業。再過2天就是康國鋒78歲生日,他分享維持健康的秘訣,就是打高爾夫,一個禮拜有3、4天都能在球場見到他身影,他還每年花費近500萬元台幣在台、馬兩地舉辦麥芽糖盃高爾夫球培訓選手公益賽和社會組交流賽,讓高球運動向下扎根。今年2月剛轉高球職業選手的呂孫儀,就是多年來參加芽糖盃培訓賽而出道。他滿懷感激地說,「就是因為投資了中外運動器材讓我賺了第一桶金,才能擴大環泰的事業規模,所以現在以培育運動選手回饋社會。」今年10月,泰國也將舉辦第一屆麥芽糖盃。他期許未來能做到讓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的選手能輪流相互競賽觀摩。
電源教父鄭崇華3/他一生心願「和平」嵌入長子名字裡 面對供應鏈重組3年前就做好準備
詢問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他的2023年新年新希望,得到的是「和平」兩個字, 在美中貿易戰不止、烏俄大戰拖尾的現在特別應景,其實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期待,就放在長子、現任台達電執行長鄭平的名字裡。鄭崇華的成長歷經烽火歲月,13歲的時候,媽媽把他跟小舅舅送上到福州的船,啟程後鄭媽媽抹著眼淚在岸上跑著送他們,沒想到能見面是35年後了,期間小鄭崇華吃不飽、穿不暖,想家只能到操場上看星星,這段回憶帶給他的不是苦澀,反而笑說:「我差點要去學天文。」到現在除了爆發烏俄戰事,看不見的戰爭也影響營運,如美中衝突領域擴及半導體先進產能,以及中國大陸「國進民退」的政治氛圍,還有舉棋不定的封控政策,加速現在供應鏈從中國出逃現象,鄭平指出,「這現象從2019年就開始」,言下之意是面對這個供應鏈重組的進程,不必過度擔心,台達電也逐步調降中國製造的比重。台達電2021年舉辦50週年記者會,同年啟動正式啟動珊瑚復育計畫,圖左至右為創辦人鄭崇華、董事長海英俊、執行長鄭平、品牌長郭珊珊。 (圖/黃耀徵攝)中國的定位似在改變,從世界工廠轉為市場,鄭平解讀:「工廠都是要靠近市場的」,這句話點出看待中國的方式與以往不同,整體供應鏈的布局邏輯也必須翻新,而針對各潛力市場,台達電已經在美國、荷蘭、印度、泰國、越南、緬甸、日本、韓國、新加坡加速布局。談到明年展望,鄭平希望「可以穩定一點」,全球地緣政治和原物料等情況近來稍見平息,但短期若面臨變化,「也已經做好所有準備」,明年整體營運持續成長,電動車則是其中一大動能,是否助攻台達電2030年度營收突破兆元大關,「這是目標」,他語氣堅定。台達電為美國內華達州新月沙丘聚光型太陽能發電廠。(圖/報系資料照)
寶成疫亂兵慌3/台幹飛不了「候鳥家庭」問題增 下個生產基地鎖定菲律賓
寶成越南胡志明市的寶元鞋廠正鬧員工染疫慌,但卻不影響訂單雪片般飛來,全球經濟復甦,通路銷量大增,不只寶成,業內人士透露,製鞋大廠訂單已排到明年6月。數百位外的鞋廠台幹開始憂心,「公司為了省下隔離及差旅費,幹部返家次數越來越少,『候鳥家庭』破碎的恐怕越來越多!」知情人士表示,「早年鞋業安全庫存為6個月,為了降低資金壓力縮短變3個月,後又改剩1.5個月,沒想到疫情停工,全球供貨大亂、港口大塞,影響長達3個月,疫情期間鞋子銷量卻大好,各大品牌成長超過20%,缺貨情況雪上加霜。」寶成員工說,以前老闆蔡其瑞認為台幹在海外賺錢打拼很辛苦,就要讓台幹吃好住好,各項福利都優於其他鞋廠,但是這幾年福利縮水,工作氛圍不如以前,讓不少台幹感嘆『不如歸去』。圖為寶成在印尼的廠區宿舍。(圖/翻攝自寶成國際集團臉書)這位人士透露,寶成大陸廠、印尼廠區訂單爆滿,甚至傳出產能全開,加班加到滿來消化訂單,7月中起因疫情封廠停工的越南廠,目前也全力恢復產線,加入追趕訂單的行列。 由於疫情未歇,往返各國出入境仍須隔離,這段期間台商台幹們減少了商務拜訪和返家,豐泰一名高階主管就透露,去年差旅費就省下了9000萬元。除了意味借疫情轉向發展數位管理、遠程監控,基層員工也開始擔心,公司是否因此減少台幹返台次數。東南亞有不少台商經營的鞋業及紡織廠,除了「逐成本而居」,各國政經情勢也是設廠的考量,業者看好下一個生產基地將是菲律賓。(圖/台商讀者提供)一名外派台幹就說,以前是2個月回家一次,現在因為疫情普遍8個月返家一趟,有的被迫一年都沒回家,「以後公司會不會也比照辦理,認為不用來回那麼頻繁,還能為公司省錢。」該名台幹自曝,「跟太太、小孩視訊,小孩只說『爸爸、掰掰』,其他不知道要說什麼;而老婆有次則抱怨『每次回來都打亂我們的生活作息』,讓我很受傷。」「很多有家庭的同事都有這種情況,外派人員與家人疏離,只剩ATM功能,未來若是8個月回來一次,又有多少候鳥家庭要破碎?」而在業界老闆間的話題,則是「哪裡是下一個生產基地?」目前製鞋業設廠比重最多的還是中國,其次依序為越南、印尼、柬埔寨、緬甸、孟加拉,而柬埔寨、緬甸都有人權問題,列入聯合國的制裁名單,環顧東南亞CPTPP唯一有出口優勢的只剩菲律賓。一位鞋業高管表示,去年2月翁山蘇姬被軟禁時,各大品牌都要求鞋廠把訂單移出緬甸,結果新冠疫情爆發,全球製造業停擺,能生產的國家寥寥無幾,反而救了緬甸,但目前當地仍面臨相當嚴重的疫情和衝突考驗。但是,要進入菲律賓也非一朝一夕,雖然薪水低不會每年調薪,電費卻是全世界第二高,土地也被財團炒貴,而且有很多鞋界老老闆有很大的心理障礙。該高管說,10幾年前菲律賓綁架案猖獗,連當地警察都持槍擄人勒索,即便杜特地上台後治安已好許多,但老一輩的陰影還在,還是會再三考慮。不過他也提到,鞋業正加速朝向自動化生產,未來或許不用再往勞力成本低的國家去,轉而靠近市場設生產據點,預計再過10年有望達成。
美陸大戰擊夾下 台供應鏈選哪邊? 這個人有答案
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衝擊台灣讓通信產業,反而帶來像是遠距設備與硬體商機。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今天分析,疫情對台ICT產業有三大影響,包括製造業重回核心地位、5G成為未來10年最大商機,以及全球供應鏈區域化。李詩欽今天下午出席外貿協會舉辦的「後疫時代數位商機探索論壇」,首先談到疫情,他認為台灣是例外中的例外,全球目前以美國確診數占3成最多,要問疫情何時結束,就是要觀察美國,跟第二位的巴西。台灣資通信(ITC)產業2019年占我工業產值54%,出口總額也差不多是55%,比重是重中之重。李詩欽認為,這場疫情對台灣ICT產業會有三大影響,一是製造業重回全球經濟穩定的核心、二是區域經濟帶動全球供應鏈區域化,另外是5G成為台灣未來10年最大商機。製造業、5G應用在疫情後更加蓬勃可以理解,至於供應鏈區域化,他進一步說明,未來ICT製造業加速區域化布局,研發會放在台灣,量產雖仍以大陸為主,但會逐漸移轉到LCCs(低成本國家)的亞洲14國,只是這供應鏈移轉是花錢的。組裝部分,則會靠近市場,例如到印度旁、美墨邊界、中東歐。李強調,ITC供應鏈其實從2013年就開始移動,疫情只是加速擴大。對於經濟部打出在台建置高端製程中心,他表示支持。台灣資通產業應以量少、利基化產品為主,大量的較低階產品會在LCCs國家,並分階段從大陸移出,像是到泰國、越南已經很多,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也在增加。「但產業並沒有離開中國,只是其比重在降。」對於中美兩國大打科技戰,無形逼迫資通信業選邊站。李詩欽坦言,可能失去大陸市場也是大家擔憂的,畢竟這對業者是困擾,因為大家希望兩邊都兼顧。「不過相信業界可以彈性調整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