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區
」 疾管署 世界衛生組織 WHO M痘 疫情北部男赴越南富國島染麻疹!疾管署匡列154人 即起提升旅遊疫情警示
疾病管制署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9月14日至18日赴越南富國島旅遊,9月23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多次就醫,9月29日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當日即安排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診,並已於10月5日出院返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接觸者追蹤管理,目前掌握接觸者共計154人,為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6人、就醫接觸者145人;接觸者中1人曾出現咳嗽症狀已檢驗陰性排除,其餘均無疑似症狀,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至2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麻疹疫情驟升,其中以歐洲區累計報告逾9萬例病例最為嚴峻,東地中海區及非洲區分別報告7萬及6萬餘例次之,西太平洋區及美洲區病例數較低,惟仍達去年同期之4至10倍;整體疫情於1至3月間達高峰,而後逐月緩降,自7月起多已下降至往年同期水準。我國鄰近國家今年疫情亦較往年為高,近期馬來西亞、泰國每月達數百例,馬來西亞已趨緩,而泰國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惟越南多地傳出疫情上升,胡志明市今年截至9/3累計644例,相較於過去三年僅1例明顯增加,已有至少3名兒童死亡;鑑於該國移入病例至我國,本署於今日提升越南麻疹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北市動物園傳噩耗!白犀牛、孟加拉虎同日離世 最後1隻美洲野牛也走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最後一隻美洲野牛「角娃」(24歲10個月)在6年多前陸續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胃腸道消化吸收效率逐漸變差等症狀。保育員及獸醫師觀察到牠的體重持續減輕、伴隨著腳部關節病變,「角娃」在今天(4日)平靜離世。另外,前幾日白犀牛「犀敏」和孟加拉虎「新春」同樣因年老多病也相繼離去,讓照顧與陪伴牠們一生的保育員及獸醫師們難過不已。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美洲野牛「角娃」(雌)1999年10月在園內出生,在動物園已度過了24個年頭邁入老齡,是臺北市立動物園老齡的個體之一。隨著歲月的增長,「角娃」視力漸漸老化、牙齒磨損且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加上年老運動量少,整體肌肉結實的程度不若年輕時的狀態。「角娃」6年多前被診斷出白內障、青光眼及胃腸道消化吸收效率差、體重減輕,照養團隊針對眼部疾病開始投與用藥降低眼壓,提供葡萄糖胺等藥物保養四肢關節。今年初,國際大動物專家米勒博士(Michele Miller)來臺進行野牛麻醉教學時,曾參與討論「角娃」照養狀況,建議提供老年動物在飲食及環境上需要的特別照顧,如每日給予新鮮狼尾草,增加適口性,引導動物能進食足夠的營養,添加草食獸益生菌,維持腸胃道健康。44歲的雌性白犀牛「犀敏」。(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園方在日糧添加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動物所需;地面保持乾燥,鋪設牛床墊緩衝趴下對關節的壓迫感,也考量其視力不佳,盡可能保持環境少變動,讓「角娃」可以透過其他感官,在熟悉的環境中穩定生活。可惜臺北動物園美洲野牛家族的最後一位成員「角娃」,仍於今天在平靜中與世長辭。保育員表示,「角娃」是隻很敏感的動物,動物園獸醫團隊中有位照顧牠特別長時間的獸醫師,在臺灣規定偶蹄獸打口蹄疫疫苗的年代,正好都是這位獸醫師在照顧「角娃」。每年到了打疫苗的時間,只要「角娃」聽到這位獸醫的車輛聲音靠近,馬上會躲到牆後面讓獸醫找不著。而其他獸醫過來看牠時,卻都一副沒事的樣子,可以觀察到牠所有正常的活動。這麼聰明的「角娃」今天離開了,讓長期照顧牠的照養團隊都非常難過。臺北動物園非洲區最資深的住民之一,44歲的雌性白犀牛「犀敏」,也是園內數一數二高齡的白犀牛,在今年1月開始出現進食障礙及營養狀況變差、體重減輕等問題,體重從去年8月1750公斤左右持續下降,單今年內就少了300公斤。孟加拉虎「新春」。(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犀敏」因為老化與吞嚥困難,在1月進行檢查發現牙齒磨損及口腔軟組織肥大,照養團隊調整食譜、定期投予營養劑及消化道粘膜保護藥物,持續監測評估健康狀況,期間也曾與國外大動物及犀牛專家透過線上及實地勘查討論「犀敏」病歷,直到前幾天「犀敏」開始出現呼吸囉音、食慾減退、行動緩慢及器官逐漸衰竭情形,在9月2日上午因呼吸器官衰竭離世。同日,熱帶雨林區也傳來令人難過的消息,保育員觀察到孟加拉虎「新春」(23歲8個月)右側髖骨再度出現褥瘡,食慾下降、體型跟體態自老化以來一直偏瘦。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新春」,終究走上所有高齡動物必須面對的生命旅程,在保育的陪伴下與世長辭。
M痘成「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 疾管署急發醫界通函示警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全球M痘疫情緩升,其中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鑑於此波疫情已出現跨國傳播且致死率高達3%以上,疾管署決議宣告此次疫情成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同時急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WHO於8月14日針對此波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並於會後表示,非洲疫情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為主,今年報告病例數已逾15,600例,537例死亡,主因為開始流行能快速傳播之Ib型病毒,並陸續透過人際接觸擴散至周邊國家,目前已知Ib型病毒可能主要透過性行為和家庭接觸傳播,感染者多為年輕成人和兒童。疾管署已於8月15日提升非洲7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將該國鄰近已有疫情、或已出現Ib型病毒之國家,包括:中非共和國、剛果、蒲隆地、肯亞、盧安達、烏干達等六國,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14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雖尚未有感染M痘Ib型病毒個案,惟須留意境外移入Ib型個案造成國內傳染風險,且國內本土IIb型M痘疫情仍持續。疾管署提醒醫界朋友診療病人時若發現符合「M痘」通報定義,如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及病人出現有發燒(≥38°C)、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臨床醫師無法以其他已知病因解釋,請於24小時內至「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進行通報,並採集檢體(如:水疱液、膿疱內容物及咽喉擦拭液等)送驗。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已儲備足夠M痘疫苗與口服抗病毒藥物,疫苗庫存約2萬瓶,年底將再進貨1萬瓶,約可提供7-8萬人次M痘疫苗接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有約440人份;另接種疫苗為目前預防M痘最有效的方式,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呼籲醫界朋友於診療時遇有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與不特定對象發生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請協助或轉介前揭民眾及早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僅接種1劑者,亦請儘速完成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
最新「FIBA男子世界排名」!南蘇丹大躍進、台灣下滑至第83
隨著本屆巴黎奧運正式落幕,FIBA男子世界排名(FIBA Men's World Ranking)也更新了各國排名,其中順利拿下奧運金牌的美國夢幻隊繼續霸佔第1名,今年差點打贏美國隊的奧運銅牌塞爾維亞,則上升2個名次擠進第2名,至於中華隊則下滑2個名次,掉到第83名。根據FIBA官網公佈的最新男子世界排名,美國繼續霸佔第1名;差點在本屆奧運擊敗美國的塞爾維亞則竄升2個名次,以積分758.9超越德國奪下第2名;本屆銀牌的法國則是上升了5個名次,排在德國後面的第4位;24年來首度打進奧運的加拿大也上升2名次,排在第5位。歐陸傳統強權西班牙、立陶宛則跌出了前5名,分別排在第6及第10名;而這次熱身賽差點擊敗美國的籃球新興南蘇丹則在本次排名中大躍進,一口氣上升11個名次排在第23,成為非洲區最高排名。亞洲前5名方面,澳洲世界第7、日本第21、紐西蘭第22、伊朗第28、中國第30,台灣最新世界排名則滑落2名,跌到第83,為亞洲區第17,排在菲律賓、南韓、印度、印尼、關島之後。
WHO事隔1年再度宣布:M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美東時間14日宣布,根據《國際衛生條例》(IHR),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和越來越多非洲國家的M痘(Mpox,舊稱猴痘)案例激增,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據WHO官網的報導,譚德塞的聲明是根據IHR獨立專家緊急委員會的建議提出的,該委員會當天稍早開會審查了WHO和受影響國家之專家提供的數據。委員會向譚德塞表示,Mpox的激增已構成PHEIC,而且有可能在非洲各國甚至非洲大陸以外的國家進一步傳播。對此,譚德塞也將分享委員會會議的報告,並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向各國提出臨時建議。譚德塞博士在宣布PHEIC時表示,「新Mpox分支的出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迅速傳播,以及幾個鄰國報告的病例都非常令人擔憂。除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Mpox分支的爆發外,非洲其他國家顯然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來阻止這些疫情的爆發並拯救生命。」WHO非洲區域主任莫蒂(Matshidiso Moeti)則表示:「我們已經與社區和政府密切合作,並做出了重大努力,我們的國家工作隊在前線工作,幫助加強遏制Mpox的措施。隨著病毒傳播的日益蔓延,我們正在透過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進一步擴大規模,以支持各國結束疫情。」委員會主席奧戈伊納(Dimie Ogoina)教授透露:「目前非洲部分地區的Mpox案例激增,以及新的猴痘病毒株的傳播,對非洲及全球來說都是一個緊急情況。Mpox 起源於非洲,在那裡遭到忽視,後來又在2022年引發了全球疫情。」這次宣布PHEIC的決定是2年內第2次與Mpox相關的決定。Mpox由正痘病毒引起,於1970年的剛果首次在人類中檢測到。這種疾病幾十年來被認為是中非和西非國家的區域性疾病。直到2022年7月,多國爆發的Mpox疫情被宣布為PHEIC,因為該病毒透過性接觸,在一系列以前從未見過該病毒的國家迅速傳播,所幸在全球病例持續下降後,針對Mpox的PHEIC於2023年5月宣布結束。剛果民主共和國已報告Mpox十幾年,在此期間每年報告的病例數穩步增加,去年報告的病例更大幅飆升,今年迄今通報的病例數已超過去年的總數,逾15600例、死亡537例。去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並迅速傳播了1種新病毒株,即進化枝1b,該病毒株似乎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其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周邊鄰國的檢測尤其令人擔憂,也是如今宣布PHEIC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1個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周邊4個從未通報Mpox疫情的國家發現了100多例1b分支實驗室確診病例,包括:蒲隆地、肯亞、盧安達和烏干達。專家認為,真實病例數更高,因為很大一部分臨床相符的病例尚未接受檢測。不同國家曾發生過幾次不同分支的Mpox疫情,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不同的風險等級。目前用於治療Mpox的2種疫苗均得到了WHO免疫戰略諮詢專家小組的推薦,並得到了WHO列出的國家監管機構以及奈及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個別國家的批准。上週,譚德塞啟動了Mpox疫苗的緊急使用清單程序,這將加速尚未發布本國監管批准的低收入國家獲得疫苗的速度。緊急用途清單也使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合作夥伴能夠購買疫苗進行分發。與此同時,WHO正在與各國和疫苗製造商就潛在的疫苗捐贈問題進行合作,並透過臨時醫療對策網路與合作夥伴進行協調,以促進公平獲得疫苗、治療方法、診斷方法和其他工具。
M痘潛伏期可達21天 疾管署籲「打滿2劑疫苗」:最有效預防方式
國際上M痘疫情持續,國際旅遊頻繁,端午連假及暑假假期將至,社交活動機會大增,疾管署提醒,民眾注意個人防護,除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符合疫苗接種條件之民眾,也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提升自我防護力,也保護他人。疾管署指出,M痘的潛伏期可長達21天,部分個案在症狀出現前1至4天即可傳播M痘予他人,所以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疾管署表示,依WHO及各國監測資料,全球M痘疫情仍持續流行,每月平均新增近8百餘例,其中美洲區約4百餘例,歐洲、西太平洋及非洲區平均1百餘例、東南亞區30餘例;鄰近國家中,中國、泰國及越南等疫情持續,澳洲及香港近期疫情有上升趨勢,日本、新加坡及印尼亦有零星病例。另近期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疫情較去年同期上升,且多屬I型病毒,與全球流行型別(IIb型)不同,需多加留意。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6月2日累計確診369例病例(34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新增10例(7例本土及3例境外),於北、中、南及東部均有本土M痘病例,顯示社區仍有M痘傳播風險。疾管署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疾管署統計,截至6月2日已有7萬8520人接種M痘疫苗,其中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5萬1280人,仍有約2萬7240人僅接種第一劑疫苗,目前全國共167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疾管署提醒,如有前往國內外之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務必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野生白鼻心誤闖木柵動物園! 遭黑猩猩怒拋摔…「重捶30下」慘死
台北市立動物園15日驚傳黑猩猩重摔白鼻心致死事件。就有一名遊客目睹一隻野生白鼻心誤闖黑猩猩園區,結果下秒就被一隻黑猩猩抓起重摔、重捶近30下,期間白鼻心似乎已毫無動靜,但是黑猩猩仍持續攻擊,驚悚影片曝光後也引起討論。原PO在臉書社群「黑色豪門企業」貼出影片,只見影片中一隻野生白鼻心誤闖黑猩猩園區,而老大「娃琪」發現後就將白鼻心從水中拖出,再重摔到陸地,短短幾秒白鼻心已奄奄一息,但是娃琪似乎非常激動,不只站起來露出牙齒,最後還用拳頭往白鼻心身上多次重捶,前後拋摔攻擊近30下。根據《三立新聞》報導,動物園非洲區的區長蔡昀陵解釋,這樣的景象是30年來第一次見,因為動物園靠山區,因此時常有野生白鼻心出沒。這回野生白鼻心誤闖黑猩猩區,驚動黑猩猩群,而「娃琪」有此行為其實是要保護其他同伴,並驅逐白鼻心離開。其實,動物園就曾介紹過,黑猩猩肢體語言豐富,有時會盯著遊客看,接著以站立姿勢左右搖晃表示威嚇、氣憤。另外,若是見黑猩猩露出牙齒可不要覺得牠是在對你笑,這其實這是展現恐懼或是威嚇的意思。
國際法官協會台北召開年會 護國神山張忠謀18日做這事
全球擁有94個會員國的國際法官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Judges,簡稱IAJ),9月16日至21日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辦「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第65屆年會暨成立七十週年慶祝活動」,本次活動由我國法官協會主辦,距上次我國主辦、已隔20年,且適逢IAJ成立70週年,別具意義。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在開幕式進行專題演講,9月18日下午與憲法法庭合辦之憲法論壇,則以「司法獨立與憲政主義(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Constitutionalism)」為主題,由司法院長許宗力擔任主持人,講者包含:蘇格蘭最高法院院長The Right Hon. Lord Carloway法官、紐西蘭最高法院法官The Hon. Dam Susan Glazebrook女士等人。IAJ於1953年在奧地利薩爾斯堡成立,屬於全球法官之間的非政治性國際組織,成員須由中央會議同意,以維護司法獨立、確保人民權利與自由為主要宗旨,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諮詢組織,是國際上重要的司法專業團體組織。IAJ有94個會員國,分為歐洲區域團體、拉丁美洲區域團體、非洲區域團體及亞太區域團體,並設有「司法行政組」、「民事組」、「刑事組」、「社會及勞工組」等4個研討分組。每年年會各研討組均分別設定研討主題並設計問卷,由各會員國於會前提出問卷報告,於年會的研討分組會議進行討論以作成結論。本次年會共有66個會員國報名參加,代表人數204人,另有71名隨員及5名觀察員,包含IAJ現任理事長José Igreja Matos法官(現任葡萄牙波多上訴法院院長)、歐洲區域團體主席Duro Sessa法官(克羅埃西亞最高法院前院長)、拉丁美洲區域團體主席Walter Barone法官(巴西聖保羅州最高法院法官)、非洲區域團體主席Marcelle Kouassi法官(象牙海岸最高法院法官)、亞太區域團體主席Allyson K. Duncan法官(前美國聯邦第四巡迴上訴法院法官),以及IAJ的5名前任即榮譽理事長等,IAJ理事會及秘書處重要成員均會參與。
赤道幾內亞爆發「馬爾堡病毒」釀9死 WHO警告:目前已派員協助
世界衛生組織(WHO)13日發出警告,指稱赤道幾內亞首次爆發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目前在赤道幾內亞西部的基埃-恩特姆省(Kie-Ntem)已經有9人染疫後喪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公告表示,赤道幾內亞衛生局在向WHO所屬的塞內加爾巴斯德研究所發送病毒樣本後,其中檢驗出病毒陽性反應。而赤道幾內亞當地除了有9人因為染疫身亡外,另外還有16名疑似病例,這些患者都出現發燒、疲勞、嘔吐和腹瀉等症狀。目前WHO已經在當地受影響區域派出先遣部隊,以便進行追踪接觸者、隔離並為出現疾病症狀的人提供醫療服務。目前WHO也在運送用於檢驗樣本的實驗室帳篷、與相關設備,其中包含了一套病毒性出血熱試劑與可供 500 名衛生工作者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帝(Matshidiso Moeti) 表示,馬爾堡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有賴於由於赤道幾內亞當局在確認該病方面迅速果斷,這也讓WHO的行動得以迅速全面展開。公告中也指出,馬爾堡病毒病是一種引起出血熱的高毒力疾病,與伊波拉病毒屬於同一家族,病死率高達88%。感染馬爾堡病毒後出現的症狀有高燒、嚴重頭痛和嚴重不適,許多患者會在7天內出現嚴重的出血症狀。而目前馬爾堡病毒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但透過口服或靜脈輸液補液、針對特定症狀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該病毒主要是透過果蝠傳染給人類,而病毒也能透過受感染者的體液、直接接觸在人類之間傳播。WHO表示,馬爾堡病毒疫情自1967年首次爆發以來,已經有10多次疫情發生,大部分都是在非洲東部、南部爆發,而赤道幾內亞是首次爆發該疫情。根據WHO資料顯示,過往疫情爆發時,當地死亡率介於24%至88%之間。
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創2年多新低 世衛:疫情即將結束
全球仍受疫情所擾,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4日表示,全球疫情即將結束,「我們還沒有到達終點,但終點就在眼前。」據《CNN》報導,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上周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新低,「疫情即將結束,當終點出現時,馬拉松選手不會停下來,他會用剩下的所有力量衝刺。」他說,儘管疫情仍存在變異和不確定性,但他們還是會努力跑向終點。截至11日,全球因疫情死亡的人數超過640萬人世衛發布了6份政策簡報,概述了各國政府為即將結束的疫情所採取的關鍵行動,簡報內敘述了各國在32個月以來做出的防疫措施。譚德塞說,他們呼籲各國政府要認真審視防疫政策,加強對新冠病毒的策略。儘管世衛的官方確診數字被嚴重低估,但全球和美國的病例數都在穩定下降,據世衛組織的最新數據,各國的每周病例數都在下降,和一周前相比總體下降了28%。據簡報內容,歐洲區域減少31%、東南亞區域減少25%,美洲區域減少22%,西太平洋區域減少11%,東地中海區域減少10%,非洲區域死亡人數增加了10%。總體而言,全球約2/3的人口接種了疫苗,但在低收入國家中,疫苗接種率仍低迷。而目前美國的疫苗交種率幾乎沒有變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估計美國,下個月新增住院和死亡人數將維持穩定。
猴痘確診全球延燒! 疾管署列44國旅遊疫情提升「二級警示」
疾病管制署表示,自今(2022)年5月全球爆發猴痘疫情以來,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基於受影響國當地可能具暴露風險,疾管署宣布即日起將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國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指出,全球自今年5月起於非猴痘疫區爆發疫情以來,截至今年6月29日全球累計55國報告至少5,022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區域疫情最為嚴峻,累計病例前五名分別為英國、德國、西班牙、法國、葡萄牙。歐盟疾控中心(ECDC)表示,此波疫情個案多為年輕男性,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可能性較高;我國亦於6月24日出現首例自德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25日評估,此波疫情於歐洲區域已廣泛爆發,於該區內傳播風險為高,歐洲以外區域考量其傳播模式及各國應對能力,傳播風險則為中。疾管署說明,依據目前蒐集監測資料顯示,全球受影響之55國,其中11國具報告個案,惟皆屬境外移入個案(含臺灣);而其餘44國則具本土或感染來源不明個案,分別為歐洲區域(27國)之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義大利、比利時、瑞士、愛爾蘭、以色列、奧地利、丹麥、瑞典、波蘭、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捷克、羅馬尼亞、芬蘭、挪威、冰島、希臘、拉脫維亞、馬爾他、喬治亞、盧森堡,美洲區域(7國)之美國、加拿大、智利、秘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非洲區域(8國)之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迦納、喀麥隆、貝南、剛果共和國、南非,東地中海區域(1國)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西太平洋區域(1國)之澳洲。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為提醒民眾注意,疾管署將前述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個國家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將嚴密監控國際間疫情變化,視疫情狀況隨時調整旅遊建議範圍。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途徑主要包含直接接觸病灶、飛沫及接觸汙染物感染,倘國人前往上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前往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或接觸返國人士後,若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皮疹(可能僅有局部且少量)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接觸史。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WHO批准世界上第一款「瘧疾疫苗」 建議非洲兒童廣泛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了世界上第一款瘧疾疫苗,每年可以挽救數十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讚揚了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開發的全球第一款瘧疾疫苗,可廣泛用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瘧疾傳播中度至高度地區的兒童。通過在迦納、肯亞和馬拉威正在進行的試點項目,已經向超過80萬名兒童提供了這種疫苗。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數據顯示該疫苗安全有效,注射疫苗可使致命的嚴重瘧疾減少30%。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周三的記者會上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期待已久的兒童瘧疾疫苗是科學、兒童健康和瘧疾控制的一項突破,在現有工具的基礎上使用這種疫苗來預防瘧疾,每年可以挽救數以萬計的年輕人的生命。」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Matshidiso Moeti則表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希望有一種有效的瘧疾疫苗,我們建議廣泛使用這疫苗,今天的建議為這個承受著瘧疾最沉重負擔的非洲大陸,帶來了一線希望,我們希望更多的非洲兒童能夠免受瘧疾侵害並成長為健康的成年人。」瘧疾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被感染的人們經常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畏寒、肌肉疼痛、噁心和嘔吐;瘧疾可以通過輸血、器官移植或共用針頭傳播,儘管頻率較低。 全球每年有超過40萬人因瘧疾死亡,其中超過26萬是非洲兒童,又以5歲以下的兒童容易受到感染,每2分鐘就會奪走一個孩子的生命。專家認為,該疫苗可以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減少每年的死亡人數。
新增4境外移入確診 南非變種病毒入侵台灣…案813中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度(1例)、印尼(3例)入境。指揮中心表示,案840為印度籍30多歲男性,去年12月18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迄今無症狀;個案今年1月2日檢疫期滿後,於住處自主健康管理至1月8日,因公司要求,1月11日至醫院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1人,列居家隔離。案841、案842、案843均為印尼籍男性漁工,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分別於去年12月27日及12月30日來台工作,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分別至防疫旅館與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均無症狀。其中案841及842於今年1月11日檢疫期滿後,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案843則於1月12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3人均於今日確診。已掌握案841及842之同車接觸者共5人,因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案843因無症狀,且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時宣布自今年1月14日零時起(抵台時間),14天內曾有南非共和國或史瓦帝尼王國旅遊史(含在當地轉機)之旅客,將比照自英國入境或14天內具英國旅遊史者,入境後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且採檢,並於檢疫期滿前再次採檢,檢驗結果陰性後,返家接續完成7天自主健康管理,旅客不需支付集中檢疫場所費用,請旅客誠實申報14日內健康狀況及旅遊史,以確保其自身健康且共同維護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表示,我國案813史瓦帝尼籍個案,經實驗室於1月12日確認為南非變異病毒株感染者(自2020年10月以來,累計已定序38株;其中英國變異株5株,南非變異株1株)。因史瓦帝尼王國與南非共和國交通往來密切,且南非共和國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該國迄今累計確診已達1,259,748例(22,014例/百萬人)病例,34,334例(600例/百萬人)死亡,近兩周平均每日新增17,021例,占非洲區逾7成。此外,截至目前為止,全球至少12國已報告檢出具南非變異株病毒感染者,WHO推估變異株傳播能力相較於非變異株約1.5倍,惟目前資料有限,其對於傳播風險、檢驗診斷、臨床症狀及疫苗的影響仍有待研究證實。
長命百歲!全台首隻金剛寶寶命名票選 最受網友喜愛是它「呷百二」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金剛猩猩「迪亞哥」和來自荷蘭的母金剛猩猩「Tayari」,在今年10月31日迎來第一個愛的結晶,也是全台首隻出生的金剛猩猩,園方公布金剛猩猩寶寶的性別是個小男孩,並宣布「金剛北鼻命名」活動從今日開跑,直至18日中午,民眾到動物園粉絲專頁參與命名票選。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金剛猩猩「迪亞哥」和來自荷蘭的母金剛猩猩「Tayari」,在今年10月31日迎來第一個愛的結晶。(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動物園綜合動物園及荷蘭Apenheul Primate Park的命名規則,投票時間為11日至18日,票選名稱包含波蘭提名「Ringo」,代表著波蘭團體遊戲、荷蘭提名「Jabali」,代表勇敢堅強、新光慈善基金會提名「Kwanza」,代表首位第一,而Apenheul保育員提名「Mapenzi」則為活潑調皮。其中,不少民眾發現,「Jabali」的又有台語「呷百二」長命百歲的諧音,因此,受到許多網友的喜愛。園方指出,綜合台北動物園及荷蘭Apenheul Primate Park的命名規則,此次提名時是使用媽媽名字的結尾或是金剛猩猩原生地非洲的語言史瓦希利語命名,歡迎民眾參與網路命名投票,選出一個充滿祝福的名字。保育員表示,金剛猩猩寶寶發展較為晚熟,剛出生的寶寶24小時被媽媽抱在懷裡,增加保育員觀察寶寶的困難度,不過寶寶在媽媽「Tayari」細心的照顧下,健康穩定的成長,寶寶的抓握能力也漸漸提升,經保育員觀察,也確定金剛猩猩寶寶是個小男孩。另外,園方說,19日當天將揭曉命名結果,並抽出限量金剛猩猩紀念商品,園方提醒,遊客到非洲區金剛猩猩戶外活動時,可掃描現場QR-code回答金剛猩猩相關知識問答,就有機會獲得紀念好禮。
35年長高8.1公分全球長最快 陸19歲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
近日,一項發表在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新研究發現,大陸人過去30多年變得越來越高,尤其大陸男性成為全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2019年大陸19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75.7公分,全球列名的20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65,在亞洲排名僅次於黎巴嫩(26)、土耳其(54)、以色列(61)和喬治亞(62)。此外,大陸19歲女性平均身高也是東亞第一,以163.5公分全世界排名第54,超過南韓的163.2公分(排名65),也勝過163.3公分排名第58的美國。至於去年台灣19歲平均身高,男子為173.5公分,全世界排名102;女性為160.7公分,排在100名。香港男子則為174.8公分,排名76;女子平均160.6公分,排名101。數據顯示,男性、女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均為荷蘭(183.8公分、170.4公分)。東帝汶(160.1公分)的男性最矮,瓜地馬拉(150.9公分)的女性最矮。在1985年至2019年這35年間,大陸男性平均身高增幅在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列第一,增長8.1公分(從167.6增長至175.7),世界排名從1985年的第150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65名。女性身高增幅從157.4增長至163.5,增量全球第三,平均身高全球排名從第129名上升到第54名。台灣男性在1985年平均身高169.2公分增長至2019年的173.5公分,女性則是從158.3公分增長至160.7公分。日本男性在1985年時平均身高170.4公分,高於大陸及台灣,但至2019年時,平均身高172.1公分,都落後大陸及台灣。日本女性則是從157.3公分增長至158.5公分,只長高1.2公分,也都被大陸及台灣拉開差距。全球19歲男性平均170.8公分,女性158.6公分。以柳葉刀的地區分類,平均身高最高的男性為中歐及東歐區的178.3公分,其次為高收入西方國家177.7公分,中亞北非及中東區173.7公分排第三,高收入亞太國家173.2公分第四,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區172.4公分排第五,東亞及東南亞區172.1排第六,撒哈拉非洲區169.6公分第七,南亞區166.5公分第八,最後的是大洋區164.5公分。至於女性地區排名,也是中歐及東歐區,以165.3公分的平均身高排第一;高收入西方國家163.9排第二,中亞北非中東區160.4公分排第三,高收入亞太國家160.0排第四,東亞及東南亞160.0排第五,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區159.3排第六,撒哈拉非洲區158.2排第七,大洋區157.8排第八,最後則是南亞的154.8公分。人口大國對比,19歲男性平均身高美國176.9公分排47,印度166.5公分排180。女性平均身高美國163.3公分排58。英國163.9公分排49。印度155.2排182。這項分析結果,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針對全球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的最新分析。該團隊分析了1985年至2019年的2000多項研究,涉及6500多萬5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資料。結果顯示,作為健康和飲食質量指標的兒童及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在世界各地差異巨大。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飲食不良,可能導致平均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國家之間,有大約20公分的差距。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在5歲前健康狀況較好,但5歲後明顯落後。
全球公衛里程碑 小兒麻痺症病毒在非洲絕跡
獨立機構「非洲地區消滅小兒麻痺認證委員會」(Africa Regional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for Polio Eradication)在25日宣布,野生小兒麻痺病毒在非洲絕跡。根據《BBC》報導指出,隸屬於非洲地區消滅小兒麻痺認證委員會的勒克(Rose Gana Fomban Leke)教授表示,這4年來,非洲都沒有小兒麻痺的新病例,這是小兒麻痺病毒絕跡的門檻。而最後一起病例發生在2016年尼日利亞北部。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這也代表著,繼天花病毒後,小兒麻痺症病毒也在非洲絕跡,非洲目前47國、95%人口已經獲得免疫。小兒麻痺症學名為脊髓灰白質炎,雖然在1950年就有發明小兒麻痺的疫苗,但由於部分如非洲的貧窮國家,在取得疫苗方面並不順利,結果導致1995年時,小兒麻痺病毒肆虐非洲,造成許多兒童因病癱瘓。但自1996年起,全球就努力防止小兒麻痺症的感染,目前全球已經消滅了三分之二的病毒,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有發現87例病例。雖說野生的小兒麻痺病毒已經消失在非洲,但是伴隨疫苗延伸的小兒麻痺病毒卻仍然尚未絕跡,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和安哥拉發現177起病例。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莫蒂(Matshidiso Moeti)表示,「雖然非洲成功消滅病毒,但是小兒麻痺疫苗的供應、疫情的監控,仍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因為疫苗而延伸的小兒麻痺病毒的威脅,依然存在。」
遠端工作新勢力 Zoom用戶半年暴增30倍
上半年受到全球疫情肆虐,遠距商機興起,也帶動視訊軟體商Zoom飛快發展,Zoom亞太區業務負責人陳嘉健表示,免費和付費的每日會議參與者已從去年十二月的1,000萬人,至今年四月已成長至超越3億人,不到半年成長30倍。疫情顛覆人們工作模式,富比世近期一項調查發現,全球67%的資深主管表示會限制實體會議參與者的數量,超過75%更表示會更加倚賴視訊會議。研究調查機構Moring Consult的研究則指出,幾乎一半可彈性工作的成人認為虛擬會議與面對面會議具備至少一樣有效。以Zoom在亞太、歐洲、中東及非洲區的今年第一季的營運表現來看,單季營收與去年相比成長246%,並大約占公司整體營收的25%。另外,根據行動應用軟體情報工具Priori Data的資料,Zoom在Google Play和Apple App Store上今年上半年已經累積超過三億次下載,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0倍。陳嘉健表示,COVID-19的疫情,改變了人們在辦公室協作的方式,過去許多企業詢問的是「我們是否可以遠端工作」,「但在疫情催化之下,大家問的是『我們如何遠端工作』?」,可以發現遠距視訊市場未來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陳嘉健表示,Zoom會議大幅成長的關鍵,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產品簡單易用,包括單畫面可顯示至多49位參與者、虛擬背景、分組討論、雲端錄影等,不論是教育現場、遠端辦公、家族聚會、異地婚禮,可滿足全球各地不同的使用案例。不論是英國政府、好萊塢編劇、丹麥足球聯隊與新加坡教育部均採用Zoom。至於外界對於Zoom的資安一直抱持疑慮,陳建嘉則表示,Zoom在半年內快速成長30倍,所以被放大檢視,而從今年4月開始,Zoom就推出90天資安強化計畫,將所有工程資源投入至增進產品安全和隱私性,並推出Zoom 5.0重要更新,其中增加許多安全性功能,滿足全球使用者的高標準要求,並已於今年七月取得重大進展。Zoom表示,未來也將持續努力精進產品安全與隱私,包括於今年五月收購安全訊息與文件共享服務Keybase,並將打造一個易於安裝、具企業級規模的端到端的加密通訊平台。Zoom近日也發佈聲明指出,將於8月23日正式停止在中國的用戶直銷模式。據悉,Zoom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模式包括直接銷售、線上訂閱以及透過合作夥伴銷售,接下來將改為僅透過合作夥伴的模式。Zoom表示,未來透過合作夥伴的模式,將結合Zoom的技術於合作夥伴的產品中,為中國大陸用戶提供更好的在地服務。目前Zoom已告知客戶這個更動將於2020年8月23日生效,並推薦授權合作夥伴。中國大陸的用戶可以繼續以與會者的身分參與Zoom會議。至於台灣、香港、澳門將不會受到影響,Zoom也強調,台灣的用戶數據將不會送往中國大陸,用戶可自行選擇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