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症狀
」 心肌梗塞 三高 胃食道逆流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氣溫驟降好發心血管疾病 高風險族群「這些」發病前兆勿忽視
隨著氣溫驟降,早晚溫差明顯變大,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尤其是長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因寒冷天氣及溫差過大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機車族防寒要訣 四肢與頭頸保暖不可少除了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外,機車族群在冬季也面臨寒冷考驗,冬季低溫與車速所帶來的冷風會加速體溫流失,尤其對機車通勤族造成不小的影響。為此,國健署建議,機車族騎行時應放慢速度,避免強風加劇體溫流失,並穿著保暖且靈活的衣物,確保騎行操作不受影響。最外層衣物應選擇具有防風、防水功能的外套,並重視四肢與頭頸部的保暖,穿戴手套、襪子、圍巾與口罩等,全面做好防寒保護,並隨時保持安全車速。低溫對心血管健康的隱藏威脅低溫會引起血管收縮,進而讓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國健署建議,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以下心臟病或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 及早發現、及時就醫突然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的信號,應立即就醫治療。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同樣需要提高警覺。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若發作時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進行緊急救護。中風徵兆 牢記FAST口訣、迅速應對F(FACE,臉歪):觀察臉部表情,檢查兩側臉部是否對稱。A(ARM,手垂):將雙手舉高,觀察是否有一隻手會無力下垂。S(SPEECH,大舌頭):讀一句話,觀察語言是否清晰。T(TIME,記錄時間):若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應立即記下發作時間,迅速撥打119緊急送醫,爭取急性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國民健康署呼籲,寒冷天氣下,務必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更應格外注意,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管理,安全迎接每個寒冬。
心梗1個月前已有預兆 醫揭「5大非典症狀」:三高族群要小心
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示警,心肌梗塞早在發病前1個月內,恐已有預兆,但往往是非典型性的症狀,往往會被患者忽略。對此,他也整理出心肌梗塞的5大非典型症狀,包括消化不適或腹痛、呼吸急促、極度疲憊、頭暈或暈眩、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同時點名「三高族群」要更加警惕。黃軒醫師今(8日)早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而且症狀可能表現得較不典型。許多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如胸痛、胸悶等。但在冬季,有可能被「非典型症狀」所掩蓋。黃軒解釋,心肌梗塞1個月前,可能就有症狀了,「美國心臟醫學會曾經研究發現,在未發生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這些常見的胸痛典型的症狀,男性29.7%、女性也只有57%,才有典型的胸痛。然而,在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取而代之的,是非典型性的症狀,這些常常被忽略,到了急性發作,往往已經來不及了。這些非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包括例如極度疲憊(70.7%)、睡眠不足(47.8%)和坐著休息,也會感到呼吸急促(42.1%)。這些症狀都使患者較難察覺病情,且可能更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就醫,增加危險性。所以黃軒醫師也整理立冬後,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消化不適或腹痛:根據《PubMed》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冬季心肌梗塞患者中,有相當比例表現為消化不適或腹痛,類似於胃部不適的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問題。心肌梗塞引發的腹部不適可能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到影響,這會引發胃腸道的症狀。再者,心臟的缺氧可能引起內臟疼痛的傳導,導致上腹部不適。呼吸急促:另一篇《PubMed》研究發現,特別是在寒冷氣溫下,患者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這是由於心臟負荷增加所致,但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心肌梗塞時的呼吸急促,主要是由於心臟供應血流的能力下降、急性肺水腫、呼吸系統氧氣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極度疲憊: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常常表現出極度的疲憊。根據《PubMed》研究,這類症狀特別常見於老年患者,且往往不被視為心肌梗塞的指標。心肌梗塞會激增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導致身體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這些荷爾蒙,雖能暫時幫助維持血壓和心臟收縮,但也會讓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感到極度疲憊,尤其老年人特別容易受其影響。頭暈或暈眩:在寒冷的環境中,血壓波動加劇,有些患者可能會經歷頭暈甚至暈厥現象。《PubMed》的一項臨床觀察指出,這種症狀在冬季特別突出,但常常被忽略。心肌梗塞時,心臟的泵血能力受損,導致全身的血壓下降。當血壓過低時,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頭暈或暈眩感。這種情況在心臟功能弱的患者中更為常見。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根據多篇《PubMed》文獻,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感到肩膀、頸部或手臂的酸痛,這些疼痛甚至會擴散至上臂,而非傳統的胸部疼痛。心肌梗塞引發的強烈疼痛刺激會沿著神經傳遞,並影響到附近的神經分支。由於肩膀和手臂的神經靠近胸部,這些疼痛信號可能被「轉移」,讓人感覺到手臂或肩膀的疼痛。我們稱為「反射性疼痛」!黃軒續稱,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多樣化,可能會模糊臨床診斷,使患者容易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因此,冬天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特別警惕心血管問題的可能性,及時就醫檢查,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族群,他們常常出現的都是非典型的胸痛!
一直胃食道逆流要注意!恐釀食道癌 醫曝「癌前病變徵兆」
最近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病患正在增加,在台灣每4 人就有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特別是年輕上班族,是台灣一個文明病。長期胃食道逆流會變成巴瑞特氏食道,是一種無聲的食道癌前病變,非一般人想的食道逆流而已。統計發現,慢性逆流的病人中有5-10%會發生巴瑞特氏食道的症狀。胃食道逆流後遺症 不治療恐變成食道癌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世源說明,巴瑞特氏食道主要是因為長期受胃酸逆流所造成的黏膜病變,是胃食道逆流的一種後遺症。也有證據顯示是由先天的基因變異與後天環境間的許多綜合原因所導致。依據美國胃腸學會的定義,巴瑞特氏食道是指正常食道鱗狀上皮化生變成小腸柱狀上皮而有癌化可能的情形,巴瑞特氏食道的重要性在於它有較高的機會變成食道腺癌。而病程進展會由一開始的上皮化生變成異生,再變成食道腺癌。巴瑞特氏食道無特殊症狀 這些人為高風險族群陳世源指出,巴瑞特氏食道多半沒有特殊症狀。有些會有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胃酸逆流、吞嚥困難、 喉嚨有異物感、胸口灼燒感)、非典型症狀或食道外症狀(慢性咳嗽、哮喘、慢性 喉嚨痛、聲音沙啞、胸痛、牙齒糜爛、體重減輕等)。而年紀大於50歲、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抽菸、橫膈裂孔疝氣、中廣型肥胖等,都是巴瑞特氏食道的高風險族群,且男性高於女性。內視鏡切除病灶 降低食道癌風險若黏膜沒有化生不良的話,藥物治療目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1年和追蹤胃鏡。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不但可以避免黏膜從上皮化生變成異生,也可能可以減少巴瑞特氏食道病人發生食道腺癌的機會。近年因為內視鏡治療技術的越來越進步,陳世源表示,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治療的重點是癌前病變或早期癌也是直接用內視鏡方法治療進行病灶切除,以減少日後食道癌的產生。治療巴瑞特氏食道 日常生活習慣也要留意陳世源提醒,抽菸、喝酒、吃宵夜,以及辣和油膩食物、 咖啡、巧克力、碳酸飲料、果汁和薄荷等這些東西減少吃或不吃,因為它們可能會增加食道的酸度和減少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更加嚴重胃食道粘膜發炎和創傷。此外,也要注意體重和減輕體重以及平躺時將頭提高。
不只粿仔條!衛生局曝寶林中毒時間段 陳彥元:北市10年首見食物中毒死亡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至今已有2人身亡、2人重症,台北市衛生局2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此為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件,北市十多年來不曾發生食物中毒致死案,而中毒患者都曾食用過河粉和粿仔條等餐點,呼籲曾到寶林用過餐的民眾注意身體狀況,並提醒第一線醫護提高警覺。陳彥元表示,中毒的患者皆是19日到22日曾至寶林用餐,而患者皆曾食用河粉和粿仔條等餐點,台北市在24日接獲第一起通報,並第一時間派遣稽查人員和食藥科工作人員進行生物跡證採樣。陳彥元表示,寶林的重症患者都出現肝衰竭、敗血性休克、肝指數上萬和血液偏酸等狀況,並非是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醫護人員第一時間的目標是搶救患者,「所以醫療團隊對於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排在比較後面,但仍盡全力的挽救每個病人。」陳彥元強調,北市衛生局的稽查行動是從24日開始,25日再次前往稽查跟勒令改善,26日接獲3間醫院通知後,便要求寶林所有分店停業,而寶林的供應商在新北,並通知新北衛生局配合,同時調查寶林在南港的下游廠商。「醫療機構針對所有病人所培養一般型的,病毒跟細菌會造成食物中毒的病毒和細菌培養,都是陰性的。」陳彥元提到,此案是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也可能是細菌性毒素,中央疾管署和食藥署都有採相關證物做培養,而這需要一點時間。陳彥元也提醒,曾到寶林用餐的民眾注意身體狀況,目前的病患皆是在食用粿仔條和河粉後12小時發病,並惡化成肝衰竭 敗血性休克,並提醒第一線醫護提高敏銳度,此食物中毒案是以肝炎表現,並非典型症狀。
57歲男患心肌梗塞…二哥曝「3兄弟都有問題」:剩我沒事 醫勸他快去檢查
一名57歲男子胸悶去掛急診,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心臟科醫師陳冠任問診得知,他的大哥才因心臟病過世,小弟的心臟也裝支架,目前只剩二哥無恙,不料對方透露,有抽菸習慣卻從未抽血驗過三高,此話一出就被陳冠任提醒盡快就醫檢查。陳冠任在臉書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發文表示,該名57歲患者胸悶就醫,一照心電圖發現罹患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nterior wall STEMI),心導管確認為左前降支接近完全阻塞,所幸經過緊急疏通血管,病況穩定許多。不料病患的二哥透露,「我們家四兄弟,大哥好幾年前放過支架,後來心臟病走了。最小的弟弟去年也放支架,現在這個是老三,只剩我還沒有做心導管。」此話一出,陳冠任立刻詢問二哥,是否有抽菸習慣?對方先是點頭,但被問及有無抽血驗過三高?則是搖頭否認。陳冠任對此拍了拍二哥的肩膀,語重心長地提醒對方「你家族史這麼強危險因子又這麼多,我是建議你找個時間也去詳細檢查一下吧」,並藉兄弟倆的例子呼籲民眾,「最近天氣多變化,大家真的要注意保暖。」國民健康署指出,心肌梗塞的徵兆包括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更年期女性則會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若有上述症狀,建議盡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7旬婦長期頭暈!吃止暈藥2年仍未改善 一查竟是「狹心症」惹禍
70歲A女士,因為頭暈症狀前往耳鼻喉科就診,但並未查出眩暈症等相關病因,持續服用止暈藥長達2年,症狀仍未改善,改往神經內科就診也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最後前往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其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頭暈症狀竟是「狹心症」所引起的。狹心症不一定只會胸悶痛 少數患者會以頭暈表現狹心症為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阻塞時,會導致心臟血流不順引發各種症狀。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表示,常見症狀包括胸悶痛(約占80%)、腹痛(約佔10%)等,不過約有5%的少數患者會出現頭暈症狀,甚至沒有症狀表現。張釗監主任推測,這名A女士應該是因為停經後心血管缺少了荷爾蒙這層保護,再加上病人本身就有體重過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平時又未良好控制,飲食油膩、缺少運動,因此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頭暈等少見的非典型症狀。所幸有及時發現A女士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在經由氣球擴張術,撐起狹窄的血管內壁重建血流後,也改善了頭暈症狀,並避免頭暈跌倒腦出血、組織壞死、心肌梗塞猝死等憾事發生。「這些」都是狹心症高危險群 如何減少疾病風險?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不含高血壓性疾病)仍高居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因此,民眾應特別留意,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等,都是容易引發狹心症的高危險群。高危險群應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情緒起伏大,以免引發狹心症。張釗監主任也提到,民眾平日應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作息正常、控制三高、維持理想體重、勿抽菸,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尤其最近季節交替,天氣變冷血管容易收縮,張釗監主任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若有胸悶痛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另外如果出現頭暈症狀,經檢查排除耳鼻喉、神經內科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檢查是否為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所引起的,及早就醫以免延誤就醫,導致猝死等憾事發生。
今年登革熱「重症風險增」!專家揭長者非典5症狀 7大警示徵象要注意
今年本土登革熱燒破400例,創10年來新高!其中又以台南疫情最為嚴峻。對此,疾病管制署昨(18日)也示警,監測發現社區同時存在第1型及第2型登革病毒,而感染不同型別又會使重症風險上升。專家也提醒,登革熱有7大警示徵象,出現這些症狀病情至少達到中度以上。另根據過往第2型登革熱經驗,年長者症狀多與年輕人不同,會出現5種非典型症狀,家中若有年長者應提高警覺。根據疾管署昨天公布,本土登革熱上周爆增1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分布在台南市95例、雲林縣23例、高雄市7例及台中市2例,今年累計至今已有42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全國病例數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僅2016年為375例外,過去幾年同期感染數字僅為0至57例。個案年齡方面則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超過4成為60歲以上長者,且累計6例重症病例,其中2例住院中,疫情仍處於上升階段。目前全台仍以台南為重災區,國內425例本土病例中,台南市就占了362例,且台南市仁德區、東區、永康區為主要疫情群聚區,顯示台南疫情持續升溫,且有擴大現象。此外,高雄市新增鳳山區職場群聚還檢出登革病毒第2型。對此,防疫醫師林詠青也示警,社區有同時出現第1型及第2型登革病毒,意味著不同型別感染重症風險會上升,因為感染某一型別登革熱後,雖會對該型別出現保護力,但若感染到另一型別,併發重症、器官損害風險反而會提高。成大醫院副院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南區指揮官柯文謙18日也特別說明登革熱病程,他指出,遭到病媒蚊叮咬後潛伏期約4至7天,之後會出現所謂前趨症狀,包含骨頭痠痛、關節痠痛,過去俗稱斷骨熱,部分病人會有腸胃道症狀,甚至噁心、嘔吐、厭食。柯文謙續稱,國際臨床統計發現,每出現1個有症狀的登革熱病人,背後就有3到4人是無症狀者,也就是感染登革熱個案中只有約25%會出現症狀,造成防治上很大的困擾,當無症狀帶原者在社區中就會有防治盲點。其中,有症狀者約有15%至20%會有輕中度或者重度症狀,得注意警示徵象,一旦出現持續性嘔吐、腹部疼痛、黏膜出血、體液蓄積、嗜睡或躁動不安、肝臟腫大、血容比增加與血小板急速下降等,就代表至少到中度等級,照護需要特別注意。接著,病情再惡化會進入重症,且會出現3個情況,分別是血漿滲漏、嚴重出血、嚴重器官損傷,比較多是肝臟,中樞神經、心臟、腎臟也有可能。此外,柯文謙還提醒,年輕人和年長者個案的症狀有差別,年長者通常比較不典型。一般典型症狀包含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痠痛、皮膚紅疹等,但老人家反是出現如倦怠、胸悶痛、噁心嘔吐,少數還有腹瀉、感冒等症狀。因此要多加留意。除了年長者外,警示族群、多重共病或免疫低下民眾,也要提高警覺。
不只胸口灼熱、呼吸道不適 胃食道逆流還會腐蝕牙齒
「胃食道逆流症」會造成胸口灼熱、胃酸倒流、打嗝甚至呼吸道不適的症狀。牙醫師郭芯妤提醒,胃食道逆流不僅上述影響,當牙齒出現表層凹洞、中間特別黃,就顯示牙齒的琺瑯質被胃酸破壞,應盡速就醫治療,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不僅療程更久更複雜,荷包花的錢也會更多。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看根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資料指出,胃食道逆流為胃內容物(包括胃酸、胃脹氣或膽汁)以不正常的頻率或過多的分量反流至食道,是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台灣的盛行率為12-16%。原因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異常橫膈食道裂孔疝氣食道蠕動障礙長期放置鼻胃管服用造成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藥品或食物症狀典型症狀:如胸口灼熱、胃酸倒流非典型症狀:易與其他病症搞混,如胸悶、夜間咳嗽、呼吸不順、口臭、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併發症慢性胃食道逆流若未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食道發炎出血、食道潰瘍引起食道狹窄甚至食道腺癌。另外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導致氣喘、慢性咳嗽與肺纖維化。治療方式調整生活作息,如避免彎腰提重物、就寢時抬高床頭10公分左右避免攝取油炸食物、辛辣食物與咖啡、菸、酒、甜食。且進食後1-2小時內避免躺臥造成逆流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手術,建議諮詢醫師。牙齒也遭殃! 越晚治療越難拯救亞洲人尤其台灣人特別多胃食道逆流狀況,而且相當嚴重。郭芯妤建議患者先赴腸胃科照胃鏡,確認胃食道逆流的期別,進行藥物治療並改善生活習慣,從源頭控制胃食道逆流。而且,胃酸逆流恐會破壞牙齒表面,一旦琺瑯質或者是牙粉質大範圍破壞,牙齒就會特別敏感,就得使用特殊的瓷材質或是樹脂去重建牙齒,做好牙齒保養才能找回健康。郭芯妤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因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拖的越久問題就會更複雜、更難治療,一旦要拔掉牙齒重建地基,治療時間更長、錢也要花的更多。
腹痛、噁心也有可能是心肌梗塞! 醫列「非典型症狀」高危險族群應當心
一位68歲從事臨時鐵工的男性,上腹陣痛、噁心想吐,以為是急性胃炎,服用胃藥但毫無緩解,卻在工作中因呼吸困難全身無力而被送進急診,緊急安排心電圖檢查及抽血檢驗,確定為心肌梗塞,立即做心導管檢查。心臟三條冠狀動脈血管有兩條完全阻塞 嚴重心臟衰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做工辛苦人生活及收入不穩定,極少接受健康檢查又沒有穩定控制其三高慢性病,香菸不離口,殊不知心臟三條冠狀動脈已兩條完全阻塞、一條嚴重狹窄,顯示已出現嚴重心臟衰竭,隨時危及生命,立即給予呼吸器支持,置入主動脈幫浦協助支持其心臟衰竭的危險。心臟血管繞道手術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如何救回該患者岌岌可危的生命,又為患者帶來最大的長期醫療效益?在場的患者家屬詢問醫療團隊:「要花多少錢?我們是甘苦人,可不可以就打針吃藥治療就好嗎?…」等問題。醫療團隊考量患者經濟負擔、短中長期之治療效果以及預後考量,最後決定不做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緊急會診心臟外科為病患進行心臟血管繞道手術,這樣對患者的經濟負擔最輕,將治療的長期效益最大化。該患者於手術住院十天後順利出院。孫德光醫師很感觸地指出,每位病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與背景,或許有人因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用而陷入絕境,他認為醫療作為雖然救人優先,也需為病人考量社會及經濟因素整合醫療團隊做最恰當的醫療決策以拯救性命,減輕病人的生活負擔。近三成心肌梗塞以非典型症狀表現 高危險族群當心孫德光醫師說,抽菸、缺乏運動、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慢性病民眾特別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而近三成的心肌梗塞患者,是以非典型心絞痛的症狀表現,特別是在年長者,常常被以為是急性胃炎、感冒、氣喘、肌肉發炎等誤導,甚至延誤送醫時機而喪失生命,這樣的病人仰賴急診及心臟內外科醫師高度的警覺性及專業知識方得以精確診斷其心肌梗塞。
透析病友應注意心衰 定期心超檢查及早發現
一名年約20歲的年輕男子,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沒有國人常見的三高,卻因為長期泡泡尿發現腎臟出問題,之後便過著規律洗腎的生活。透析期間從未觀察到有任何心臟功能異常的跡象,他自恃年輕,認為自己的心臟功能很好,而忽略定期做心臟超音波,一直到換腎的機會來了,在進行術前風險評估時,醫師發現他的心臟收縮力僅剩20%,趕緊轉介至心臟內科治療,在心腎團隊的共同照護下,心臟功能改善,並定期門診追蹤治療。「傳統」與「非傳統」因子都可能導致心衰 透析病友應注意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徐邦治醫師指出,除了三高、抽菸、肥胖等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外,透析病友也需注意「非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貧血:腎臟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時,容易導致腎因性貧血現象,使心臟需要更用力收縮,將血打到其他器官、組織,進而引發心臟衰竭的發生;高血磷症:磷離子主要靠腎臟代謝,一旦腎功能衰竭就無法正常代謝磷離子,過量的磷堆積在血液中就會造成高血磷,進而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體內磷濃度如果太高,會與血液中鈣結合並沉積在體內,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硬,造成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變少,週邊組織血液灌流減少、增加心臟衰竭風險。其他還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內皮功能失調、左心室肥大等危險因子,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透析病友發生心臟衰竭的比率非常高的原因,因此,透析病友顧腎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累、喘、腫症狀易混淆 建立定期心超檢查 及早發現心衰蹤影然而,大多數的透析病友對心臟衰竭的病識感較低,往往都是症狀變得嚴重,醫師查房或是被推進急診時,才被診斷出有心臟衰竭。再者,透析病友因為腎功能不好,無法順利排出水份,當水分堆積在腸胃道時,胃口就會不佳,長期下來營養不夠,另外,因透析過程脱除身上多餘水分,就會感到疲「累」;而水分堆積在下肢則會出現水「腫」,若是堆積到肺部產生肺積水或本身有貧血,則會有「喘」的現象,因此即便病友出現「累、喘、腫」症狀時,除了體內多餘的水分沒有順利排出外,也需考慮心臟疾病如心臟衰竭的可能。因此,徐邦治醫師呼籲,透析病友除了醫師透析門診評估、定期抽血、常規胸部X光片檢查外,對易有心血管疾病的透析病友,宜將心臟超音波檢查納入透析病友的檢查項目中,才能及早發現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的合併心衰的透析病友。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TW2301044777)
4成民眾有胃食道逆流 營養師給緩解秘方「飲食菜單曝光」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和作息不正常,很常發生心灼熱、喉嚨異物感,這就是所謂的「胃食道逆流」,4成國人有這樣的症狀。營養師便提醒,在飲食上如何避免或幫助緩解的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營養師張宜婷在臉書專頁《營養小桃氣-宜婷營養師》透露,胃食道逆流是由於胃酸或食物逆行而上至食道、咽喉、口腔或是呼吸道等位置,造成不適感受,據統計有25%國人有這類狀況,屬於很常見的胃腸疾病。胃酸溢出造成咳嗽、胸悶、心灼熱等,雖然是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的原因,但會逆流不是因為胃酸過多,反而是和賁門鬆弛、腹壓過高、食道敏感有關。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腸胃疾病。(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張宜婷指出,賁門是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也是避免食物逆行至食道的開關,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能因為括約肌衰弱無法正常關閉,造成還沒消化的食物與胃液可以向上逆流。腹壓過高則是指真正壓迫到胃腸的力量,例如肥胖、腹部脂肪過多壓迫胃部、懷孕後期胎兒擠壓胃部、重訓或健身時針對腹部與核心訓練施壓、衣物過於緊繃等。另外,心理壓力太大、過於緊張,也可能會發生胃食道逆流。張宜婷提到,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症狀,包括火燒心、心灼熱,就是在胃部位置有稍熱的感覺,甚至感受到酸逆流,也就是沒有反胃或嘔吐,但是卻有食物、胃液逆流到口腔。非典型症狀包含慢性咳嗽,因胃酸刺激到氣管造成的反射性咳嗽,也有可能喉嚨一直有異物感的喉球症,吞嚥正常但是聲音沙啞、需要清痰等,以及口臭、胸痛、打嗝等,都有可能是出現胃食道逆流。可透過飲食控制以及相關方式減緩不適。(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想緩解症狀,建議穿著較寬鬆衣物,不要吃太飽、太多,減少外在的腹部壓力。如果不舒服可以透過喝溫水稀釋胃酸、站直等方式來緩解,平時也要避免吃飽後馬上睡覺,睡覺亦可將枕頭墊高、往左側睡,減少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機會。飲食方面,減少咖啡因、甜食、與辛辣等刺激食物,選擇纖維含量較低的蔬果類,避免消化不良、過慢而造成胃食道逆流,像是瓜果類、蔬菜嫩葉、去皮去籽水果等,蛋白質則選擇好消化的瘦肉、豆製品、雞蛋等,同時盡量減少精緻澱粉,點心亦可選擇蘇打餅乾,利用成分中的鹼性來幫助中和胃酸,減少不適狀況。張宜婷表示,若有胃食道逆流困擾,記得多觀察自己吃了什麼食物更容易發生不適,盡量多避免並找出適合自身紓壓的方式,排遣心理壓力對於胃食道逆流緩解也很有幫助,而尋找營養師進行飲食調理或體重改變,更是長久的解決方式。
胃食道逆流10年好不了?醫建議:3種精細檢查可避免錯誤治療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的通病,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又餐餐外食,長期下來導致胃不舒服,常出現火燒心、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咳嗽、氣喘等症狀。一位64歲女性被症狀困擾已長達10年,只要睡覺時一躺平,胃酸就逆流上來,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國際標準胃食道逆流檢測,才找到病因並對症下藥。胃食道逆流分為典型和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就是最普遍的火燒心;非典型的症狀會有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咳嗽、氣喘等等。國際推出標準的胃食道逆流診斷: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已行之有年,可更精準的檢測出患者的發病位置和原因,但目前台灣仍停留在胃鏡檢查,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盧俊良主任呼籲,國際標準診斷已經行之有年,臺灣應參照國際標準,透過更精準的診斷,才能有對應的治療,改善患者生活品質。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陳健麟主任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50歲到59歲最多,若沒有及時正確治療,可能影響生活工作品質,少數患者會演變成食道化生,及可能產生早期食道癌風險增加。目前臺灣胃食道逆流檢查方式主要是胃鏡檢查,但此種檢查方式僅能檢測出20%左右的患者,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因此延誤正確診斷,進而影響治療的成效,病情因而加劇。 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適合用於評估功能性問題的患者,臺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主治醫師分享,有位54歲女性長期食物逆流,合併吞嚥困難,嚴重影響生活,照過胃鏡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長期被當作胃食道逆流治療,效果不佳。透過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就可發現,患者罹患的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而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則適合用於評估在服用標準劑量的制酸藥物後,胃食道逆流症狀仍然持續的患者。目前這兩項國際標準診斷工具也已經有健保給付。臺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連漢仲主治醫師進一步說明國際最新診斷方式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適用於無法忍受或不願接受導管式酸鹼檢查之患者◦ 51歲男性長期受逆流症狀困擾,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時好時壞,曾接受MII-pH診斷,結果卻模稜兩可,但因檢查不舒服的經驗,不願再接受一次MII-pH檢查,於是決定自費四萬元接受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檢驗,後來確定診斷。此檢測將時間拉長至96小時,可提高準確性一至兩成,檢查時需借助胃鏡將膠囊定位在遠端食道,但不須將導管深入食道攜帶24小時,患者仍可正常生活、飲食,一周後膠囊會自動排出體外。目前胃食道逆流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生活習慣調整與胃酸抑制藥物治療。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與臨床研究發展中之內視鏡逆流治療亦是治療的選項。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分享,有位60歲女性、胃酸逆流與心灼熱感五年,陽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後症狀可緩解,但患者不想再持續用藥,透過內視鏡與MII-pH檢查證實為胃食道逆流疾病合併賁門疝氣,HRM檢查確定食道蠕動功能正常後,接受了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治療後症狀緩解,也停止用藥。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盧俊良主任指出,根據國際上的規範,對於少數頑固型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者,考慮進行侵入性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前,一定要經過三種精準診斷,必要時,還需會診精神科醫師排除壓力導致的臨床症狀,經過嚴謹的評估後,才可進行手術。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強調,胃食道逆流長久不癒的患者應做更精細的檢查,多方評估後,再做進一步治療,以免做了無效或錯誤的治療。
當心腳中風3/醫師示警「2時間點」最易索命 冬天運動前後必做這件事
氣象局預告今年冬天很冷,醫師警告要特別當心心血管疾病!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表示,尤其要注意清晨、半夜兩個時間點,因為溫差特別大,所以特別容易爆發心血管疾病,以醫院來說,這兩個時段也是急診患者最多的時刻。張嘉修說,溫差過大時,會讓血管收縮得較為劇烈,如果動脈中有斑塊就容易破碎形成血栓,尤其冬天時千萬不要一大清晨就外出運動,建議至少等太陽出來後再出門,另外,運動前要先熱身,運動結束後也要和緩收操,讓血管的收縮、舒張都能循序漸進。冬天泡溫泉也要特別當心,如果已經爆發過心血管疾病,建議不要泡溫泉,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泡溫泉,冷熱差距也不要太大,尤其不要貿然就進入溫泉或冷池,建議先半身浸泡、再慢慢全身下水,結束時也要同樣漸進式離開溫泉池。冬天外出運動時,一定要先暖身,結束也要和緩收操,才不會造成身體過大的負擔。(示意圖/林士傑攝)如何察覺心血管危機?張嘉修說,如果是非典型症狀,例如腳中風、或心肌梗塞引發的反射性疼痛,就要觀察疼痛是否造成冒冷汗、嘔吐等症狀,而以最常見的心肌梗塞來說,如果發現爬樓梯、或稍微活動時,會突然感到胸悶,就要有所警覺。「平常一般的活動,血管大約只需要供應20~30%的血流,所以就算血管已經狹窄50%,也沒有絲毫感覺,但如果稍微運動一下,此時就會無法供應心臟充足的血液,所以就會出現胸悶的症狀。」除此之外,血壓起伏也是一個觀察的重點,例如白天的收縮壓是160毫米汞柱,下午卻變成120毫米汞柱,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時,最好要就醫檢查。張嘉修說,這顯示心臟的負擔過大、且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可能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進而增加風險。如果平時沒有量血壓的習慣,也可以觀察自己是否脖子緊繃、肩頸僵硬,甚至頭痛,這都可能代表血壓已經飆高。若有高血壓問題,建議要定期量血壓,一旦發現收縮壓起伏超過20毫米汞柱,就要趕緊就醫。(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張嘉修說,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包括性別、家族史,例如男性的風險高於女性,如果家人在65歲前曾爆發心血管疾病,就代表有家族史,建議要超前部署、定期檢查。後天則來自於體重、三高、吸菸習慣等,其中低密度膽固醇是其中關鍵,研究顯示,若是低密度膽固醇長期過高,爆發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就會愈低,而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與遺傳十分相關,如果家族中許多人都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就要特別當心。
氣溫驟降心血管疾病易爆發 「泡湯謹記6要訣」三高患者更要當心
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17日天氣明顯轉變,鋒面通過後冷空氣南下,這波冷空氣的強度接近大陸冷氣團,北部及東北部明顯轉涼。假日冷颼颼的天氣,許多人會選擇使用振興5倍券去泡湯,放鬆紓壓、解除疲勞、暖和身體。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若想泡溫泉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國民健康署提供健康泡湯六要項,讓大家都能健康享受泡湯樂趣,若有心血管疾病及三高者要特別留意後三項:1. 短時間: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2. 慢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多喝水: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免泡湯中間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4. 避飯後:酒精、麻辣的食物會造成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容易導致心臟難以負荷,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候再泡湯。5. 看水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患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糖尿病患者由於感覺神經較差,對水溫靈敏度差,要留意水溫,避免燙傷。6. 揪團去: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民眾要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泡湯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泡湯,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提醒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是不能間斷的,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微笑-臉部歪斜不對稱、舉手-手臂無力下垂、說你好-說話不清楚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台商氣跳腳3/短期出入境一周須2次自費篩檢 政策沒效率被控擾民
國人以短期商務人士入境,不僅「自主健康管理」階段不得返家、還必須受到監控,讓台商們抱怨連連的還有短期入境要再出境,洽公時間只要超過1天,短短1個禮拜內就必須2次自費篩檢COVID-19核酸檢驗。目前入境僅做體溫檢測,不少學者專家都提出,落實居家檢疫的同時也應進行入境篩檢,以避免受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境外移入者造成防疫破口。(示意圖/報系資料庫)依目前規定,台商以短期商務人士身分入境,登機前需要提供前3日內採檢的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第1驗),如出境國家屬於低感染風險國家,返台隔天起算居家檢疫的第5天可自費篩檢(第2驗)後外出洽公。假如7/1飛機抵台,7/2開始算檢疫起始日,5天後(7/6)自費做核酸檢驗,48小時後(7/8)可取得檢測報告後,檢驗結果為陰性才可外出進行商務活動。但如因商務需要提早出境,同樣需要提供前3日內採檢的陰性報告。如想沿用7/6自費篩檢的檢驗報告,就需要在7/9前出境,等同在國內洽公時間不到1天;只要超過7/9出境,就必須再次附上3日內採檢的陰性報告(第3驗)。而每次篩檢費用約5000~9000元不等。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賴奇見認為,短期出入境的商務人士既然已經在檢疫期間自費篩檢,理當不需要在出境國門時,又要再次提供效期為3日內的檢驗報告才能登機出境,「隔沒幾天又要再次自費檢驗,造成困擾,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性?」賴奇見再提,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在入境做全面檢驗,只要當天或隔天就可得知檢驗結果,若為陰性就准予自由行動,台灣從居家檢疫到取得報告要1個禮拜。另一名台商說得更直白,柬埔寨、越南入境都有快篩,40分鐘就可出來,台灣是有徵兆才要做篩檢,「入境管理是說得很嚴,做得很鬆散。」講到這裡,台商又想起防疫旅館需21天住好住滿,忿忿然又補了一句,「核酸篩檢為陰性就可出去辦事情,卻還要強制住防疫旅館,不能回家睡,此騙人的謊言,就不要用來騙社會。」
天氣太熱易「傷心」!身體「8症狀」出現別輕忽 恐是心臟病徵兆
炎炎夏日來臨,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也要更加注意了,若是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些可能是心臟病徵兆,更年期女性還可能會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根據衛福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指出,心臟病排名於第二,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雖然天氣冷時,對於心臟血管傷害會較明顯,但其實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是不能輕忽。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美國心臟協會呼籲心臟病患者、50歲以上及體重過重的民眾,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在陰涼處適當休息以避免熱傷害,並多補充水分,遵循醫囑服藥。在炎炎夏日,民眾該如何護心?王英偉署長強調,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應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向菸說不、定期健檢、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武漢肺炎/8先知發現武漢肺炎卻遭訓誡 大嘆:若重視可能不會這麼嚴重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現在各國都緊繃神經,深怕疫情持續擴散,不過其實早在去年底時,就有8名醫師在網路上「警示」可能出現類似SARS病毒的消息,不過當時卻被武漢當地警方以造謠約談並被訓誡。這8人在去年12月31日時發出,「在醫院內有多例SARS確診病例」、「疑似是非典型症狀」等言論,不過在今年1月1日,卻被當地公安傳喚,1月30日時宣布因為「情節輕微」所以只進行了再教育及批評,並沒有其他處分。而這8人大多是一線醫生,其中1人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他去年就發現了這個情形,發出訊息只是想要提醒大家必須小心防範,不過沒想到卻被武漢公安傳喚訓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就公開表示這8個人是「事前諸葛亮」,是相當值得敬佩,而李文亮則感嘆,「如果當初大家都有重視這件事情,或許疫情就不會如此龐大。」而李文亮本人也在本月1日確診感染到武漢肺炎,目前正在隔離病房內接受治療,他本人也表示,「我沒有被吊銷執照,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而武漢當地公安並沒有公開發表道歉,因此也讓許多網友相當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