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射
」 美國 靜脈注射 流感 食藥署 劉亞仁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抗生素濫用太危險! 新研究示警:「超級細菌」未來25年恐釀4000萬人死亡
抗生素雖能用於治療和預防細菌感染,一旦開始濫用,就會產生抗藥性的問題。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在未來25年間,具有高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恐怕會造成將近4000萬名感染者死亡,其中又以老年人風險最大,因此研究者呼籲,應該重視開發新型抗生素,著手解決抗生素使用控管問題。根據《CNN》報導,這份報告在16日被發布於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在2025到2050年間,全球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於「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抗生素抗藥性」視為「全球最大的公衛威脅之1」,原因是人類、動植物濫用抗生素。報導指出,這項研究是全球首份追蹤「超級細菌」長期對全球影響並估計未來可能情況所做的研究分析,以「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全球研究」(Global Research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GRAM)計畫進行,並由全球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調查,評估204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5.2億筆醫療紀錄,估算出1990至2021年的死亡人數,同時預測2050年的可能情況。研究指出,從1990到2021年,每年全球有超過10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同一時間,5歲以下兒童死於超級細菌的人數降低逾50%,但70歲以上死於超級細菌者卻暴增逾80%。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研究所(IHME)專家莫森(Mohsen Naghavi)認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50歲以上民眾因抗生素抗藥性而死亡的人數,將會呈穩定性上升。該報告的首席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所長穆雷(Chris Murray)表示,未成年人較不受因超級細菌感染致死,主要是疫苗接種、供水與清潔狀況改善等等,老年人則更容易嚴重感染。醫學教授梅斯特羅維奇(Tomislav Meštrović)也指出,老年人之所以更容易感染,與他們患有慢性疾病有關,係因患者需要經常插入靜脈注射或抽血,便會大大增加人體被感染的機率,進入血液的細菌更有可能具有高抗藥性。研究者依照當前趨勢模型推估,到了2050年,每年直接死於超級細菌的人口將接近200萬,也就是說,超級細菌將造成至少3900萬人死亡,死因與超級細菌相關的人數則會達到1億6900萬人。研究報告還提到,因細菌抗藥性、超級細菌感染致死的患者,恐怕會集中在南亞、其他亞洲南部和東部地區、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及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區。研究者呼籲,各國政府應精準落實預防各種感染疾病、勿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改善部分地區醫療護理、公共衛生制度,加速研發更多備用的抗生素,才能避免全球數百萬人因公衛危機死亡。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美髮師「全頭禿」終日以淚洗面 圓禿患者自殺風險高6倍
20年前,髮型造型師李小姐因同事提醒發現頭皮有一小撮禿塊,大感驚慌,四處奔波各診所接受治療但效果不彰,頭髮越掉越多,很快就進展成「全頭禿」,只能戴假髮遮掩,工作也被迫停擺。「四周的人目光好像都盯著我,視線往我的頭髮飄去」。李小姐每日以淚洗面,足不出戶。目前李小姐每日服用免疫抑制劑和施打脈衝式療法來控制病情,掉髮症狀已趨於穩定,日常生活也回歸正軌;但一旦停止治療,圓禿的症狀就很有可能會復發。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反覆發作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者甚至會全身毛髮脫落。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研究顯示,近9成患者會遮蔽掉髮彌補外觀形象,超過6成因病影響生活重大決定,避免參加團體活動,減少與家人、朋友的互動,近四分之一人因病曠課缺勤。圓禿屬於非疤痕性落髮的其中一種,確切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許多原因可能誘發圓禿,例如壓力、受傷或疾病。發生圓禿時會使毛囊免疫豁免(HFIP)崩解,導致免疫細胞攻擊毛囊使得毛髮掉落。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體毛的部位,但最好發於頭皮,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落髮,。大部分圓禿患者剛開始會出現10元硬幣大小的小範圍圓型斑塊落髮,但超過3成的患者會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的圓禿。嚴重者可能會全部頭髮掉光稱作「全頭禿」,甚至有1%的患者會進展到「全身禿」(宇宙禿),全身毛髮全部脫落,連眉毛跟睫毛都掉光。圓禿的病程因人而異,部份中輕度患者會在一年內再生新髮,但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若禿髮斑塊持續超過半年,則符合為慢性圓禿的定義,其中有3成可能會進展成全頭禿或全身禿,較難自行恢復。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對於最在乎同儕看法的青少年衝擊相當明顯,據統計超過7成青少年患者的生活品質因圓禿受到影響,甚至因此遭受霸凌或被他人講閒話,嚴重影響社交生活與心理健康;一份台灣的研究更發現,圓禿患者自殺意圖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疾病造成的負面心理壓力不可輕忽。臺北榮總皮膚部陳志強主任表示,治療上依據圓禿嚴重程度進行分層治療,針對12-18歲青少年及成人,如為輕至中度圓禿,以外用皮質類固醇或病灶内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若為嚴重圓禿,第一線治療則建議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或口服JAK抑制劑,搭配外用或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林口長庚皮膚免疫科鐘文宏主任說,可提供12歲以上嚴重圓禿患者使用的JAK抑制劑為近期新興的治療方式,可精準阻擋發炎反應、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與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落髮問題。研究顯示針對原本是平均9成落髮的嚴重圓禿患者,在治療後頭髮重新生長,約4成患者經過48週頭髮恢復到8成或以上的頭髮覆蓋率,為嚴重圓禿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醫師呼籲,若有不明原因掉髮應盡速求診皮膚科醫師,及早治療。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遠離壓力等,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復發。目前圓禿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可選擇,患者可以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最符合個人的治療計畫。
大量供毒致《六人行》男星猝死!犯人包含助理與醫師 最重關120年
全球知名的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演員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與藥物成癮問題搏鬥多年後,2023年10月被發現陳屍在洛杉磯家中,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K他命(ketamine),屍檢後認定他是因K他命的急性作用致死。美國檢方15日宣布,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由毒品供應商組成的犯罪團體,正是他們提供的藥物導致了派瑞的死亡。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檢察官艾斯特拉達(Martin Estrada)15日在洛杉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有5名被告因為和馬修派瑞之死有關而受到起訴。這5人中包括1名居家助理、2名醫生、1名分發毒品的跑腿人和1名被稱為「K他命女王」的女性毒梟。艾斯特拉達指出,這幾名被告是一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角,該網絡透過向派瑞和其他人提供K他命來謀取私利。其中2位關鍵人物,一名提供派瑞大量K他命的毒梟是來自北好萊塢的41歲女性賈斯文‧桑加(Jasveen Sangha),她在當地有「K他命女王」的稱號,只與名流及高層人士來往。而另一名向派瑞提供毒品的,是名為薩爾瓦多‧普拉森西亞(Salvador Plasencia)的42歲醫師,根據在2023年的一條短信紀錄,普拉森西亞在得知派瑞有意願獲得K他命後,他在與共犯溝通的短信中嘲諷派瑞:「我想知道這個白痴會付多少錢」和「讓我們找出答案」。其他被起訴的3人,包含54歲的艾力克‧弗萊明(Eric Fleming),他是派瑞的熟人,同時也是運送導致派瑞死亡的K他命的跑腿人;還有派瑞的59歲日裔居家助理肯尼斯‧岩政(Kenneth Iwamasa),他涉嫌與桑加、普拉森西亞合謀,為派瑞提供毒品。最後則是另一名54歲醫師馬克‧查維斯(Mark Chavez),他是一名K他命診所的醫師,普拉森西亞最初向派瑞提供的K他命就是透過他取得。外媒指出,派瑞成年來一直受到憂鬱症與焦慮症所苦,為此他在近年開始接觸了對抗憂鬱症的低劑量K他命靜脈注射療法。起初,派瑞一直在接受醫生給予常規劑量的K他命注射治療,然而當醫生拒絕為他提高注射量時,他開始轉向找尋其他醫師提供藥物。普拉森西亞正是在此時得知了派瑞希望取得K他命的消息,於是他與擁有K他命治療資格的查維斯聯繫,並且合謀向派瑞私下提供K他命。之後,普拉森西亞親自替派瑞注射毒品,並且還指導派瑞的居家助理岩政該如何進行注射。聯邦檢察官稱,從2023年9月開始到10月底派瑞去世,這2名醫師以每瓶2000美元(約新台幣6.5萬元)的價格,向派瑞提供了大約20多瓶的K他命。而這些K他命實際上的價格,每瓶只需要12美元(約新台幣387元)。對此,檢察官艾斯特拉達怒斥:「這2名醫師濫用信任,濫用他們自己的執照,並且將他人的生命置於風險中。他們深知自己所作所為不當,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置派瑞先生於巨大的風險之中,但他們還是這麼做了。」還譏諷表示:「被告顯然只對賺走派瑞先生的錢感興趣,但對他的福祉漠不關心。」外媒還提到,從10月起,派瑞漸漸無法滿足於普拉森西亞提供的劑量,於是岩政又連繫了派瑞的熟人弗萊明,並透過他找上了「K他命女王」桑加。桑加以大約50000美元(約新台幣161.3萬元)的價格,一口氣向派瑞銷售了50瓶K他命,最終導致馬修派瑞的死亡。檢察官指出,10月28日,馬修派瑞接受岩政為他注射了至少3劑的K他命。同日,他被發現在洛杉磯家中的熱水浴缸中去世,享年54歲。 檢察官告訴媒體,如果罪名成立,普拉森西亞可能面臨120年的刑期,桑加則可能會被判終身監禁。而一位法界高階人士還透露,這起事件揭露了某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環,之後可能還有更多人因此事落網。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播出,於2004年5月6日結束,共播出十季。《六人行》連續5年獲得全美民選獎的最受歡迎喜劇。演員珍妮佛安妮斯頓和莉莎庫卓曾憑此劇贏得過艾美獎,而包含馬修派瑞在內的3位男性演員全都獲過艾美獎提名。馬修派瑞在《六人行》中飾演冷眼看待人生的酸話王「錢德勒」(Chandler Bing),深受劇迷喜愛。《六人行》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首播出,圖為主角六人合影。(圖/達志/美聯社)K他命學名為氯胺酮,俗稱K仔、K粉、K他命,原本是常用的短效麻醉劑,但因為長期服用後的成癮性與對身體的危害,在台灣被列位受到管制的三級毒品。從2000年起,西方醫學界發現,透過靜脈注射小劑量的K他命,有明顯而快速的抗憂鬱的作用,而且生效時間僅需短短幾小時,遠比傳統抗鬱劑需要數週才能生效更快速有效。因此當憂鬱症患者被判斷為「難治型」憂鬱症,透過靜脈注射低劑量的K他命成為一種快速抗憂鬱、抗自殺而且成癮問題低的治療方式,不過該項治療療法在台灣並未獲得許可。
1歲女童發燒、流鼻水!就醫檢查竟是「川崎症」 醫曝「關鍵徵兆」家長多加注意
三軍總醫院收治一名一歲女童近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而在經過一系列診療後,最終被確診為川崎病。該女童在住院前並無特殊病史。在入院四天前,女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嘔吐症狀。兩天後,家長帶她至診所就醫,並開始服用症狀控制藥物。然而,病情未見好轉,仍然有持續高燒和嘔吐狀況,家長隨即帶她至本院兒科急診就醫。川崎病導致冠狀動脈擴大病變 須預防血栓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徐萬夫說明,女童於急診就醫,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並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因為此時已經符合診斷川崎病的臨床要件,入院後隨即給予川崎病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後,病童隨即退燒且上述臨床症狀改善,在持續觀察經過36小時沒有再次發燒後讓病童出院。然而在經過一週後,病童再次出現有發燒嘔吐情況,眼皮發紅浮腫,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已經有擴大,故判斷為頑固性川崎病,於是立即再次住院,期間接受了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的治療。雖然第一時間會退燒且抽血顯示發炎指數改善,但在多日後又會再次發燒,後來在使用第四線的藥物後,病童的狀況終於獲得控制,然而由於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關係,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 早期川崎病徵兆徐萬夫醫師提到,上述一歲女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川崎病案例,以下提供一些早期識別川崎病的關鍵徵兆,若患兒持續發燒超過五天,並伴隨下列四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手腳腫脹發紅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若符合川崎病的診斷,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治療第一線藥物為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大部分的川崎病童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於門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第一線藥物治療仍發燒 恐是頑固性川崎病然而,如果在經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兩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的川崎病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冠狀動脈病變風險高 識辨評估、醫病合作最重要徐萬夫醫師提醒,由於頑固性川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且目前研究對於頑固性川崎病的最佳治療方式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提供臨床證據,所以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即時的識辨評估病童是否可能發生頑固性川崎病、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
暑假毒陷阱1/列管空窗「喪屍毒品」流竄全台 動物麻醉藥恐成下波新毒
7月13日新北三重一名25歲黃姓男子吸食俗稱「喪屍毒品」菸彈後撞死員警,引發社會關注,隔一天,基隆44歲劉姓男子同樣在吸食喪屍菸彈後,開車自撞起火。長達2個月的暑假才過一半,光是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就已破獲6起「喪屍毒品」交易案,其中一起賣家年僅17歲,7月30日信義分局更在新店破獲毒品工廠,查獲價值1100萬的喪失毒品原料,刑事局、新北市刑大也陸續查獲大批「喪屍毒品」。「喪屍毒品」成分依托咪酯(Etomidate)屬人體麻醉劑,法務部今年6月13日法務部毒審會決議後將依托咪酯列管為第三級毒品,預計10月正式上路,查獲警員透露,毒販因此囂張地向買家宣稱就算吸食被抓到也不會有刑責,而這四個月空窗期,正跨越暑假,長達2個月的暑假,令人憂心這類毒品會否傷害青少年的身心。根據內政部統計,警方每年暑假查獲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約占全年度3~4成,今年警方更是以麻醉藥依托咪酯為查緝重點。同樣鑽法規漏洞的還有動物麻醉藥「替來他明」(Tiletamine),恐成毒犯下波輸台重點毒物。依托咪酯是目前最新型的毒品,本來是人體使用的短效型麻醉藥,以靜脈注射使用,在台須由持合法執照的藥商進口限醫療使用。近年中國出現依托咪酯濫用現象,和傳統吸毒方式不同,毒販會將依托咪酯加入電子菸的菸彈中,還結合各式水果、茶香等風味,企圖增加對年輕族群的吸引力。吸食依托咪酯能迅速擁有2至3秒全身酥麻放鬆的快感,但吸食後會無法思考、無法控制身體、異常顫抖、身體扭來扭去宛如殭屍,因此被稱作「喪屍毒品」,中國早在去年10月就已列管為毒品禁止吸食。毒販因此將市場轉向台灣,因為依托咪酯雖然已在多國被列為毒品,但在台灣目前仍是一般麻醉藥物,許多毒販直接宣傳依託咪酯可代替大麻並且合法,吸引不少年輕人爭相購買,還跟買家掛保證,不但吸食有快感,就算被抓到也沒有刑事責任。刑事局、雙北今年紛紛查獲多起依托咪酯菸彈、甚至加工廠,顯見「喪屍毒品」已擴散全台。(圖/報系資料照)新北市刑大去年9月首次在非法電子菸油中檢出該成分,短短不到一年,「喪屍毒品」便在全台流竄。新北地檢署今年3月查獲依托咪酯485公克、7月4日刑事局更破獲首宗以「依托咪酯」電子菸彈分裝場,查獲可製作1600枚電子菸彈的依托咪酯和果汁菸油,市價約480萬元,吸食依托咪酯的案例也屢見不鮮。眼看濫用情形愈演愈烈,法務部在6月13日緊急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決議將依托咪酯列管為第三級毒品,但9月行政院公告、10月才能正式上路,而這段長達4個月的過渡期僅能先用《藥事法》來裁罰輸入或製造的業者,但對吸食卻無法有所作為,也讓家長憂心不已,深怕正值暑假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染毒。警政署強調,這段空窗期會持續加強查緝依托咪酯案件,也已經列暑假青春專案的重點查緝對象,以防制這類物質危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告訴CTWANT記者,依托咪酯使用過量會有三大問題,首先是「呼吸衰竭」,其次會抑制人體的腎上腺素,可能導致休克。第三,依托咪酯畢竟是麻醉藥物,作用在大腦神經,若是同時又服用安眠藥或酒,很容易造成意識昏迷、呼吸衰竭。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執行長林芯瑩曾分享一位依托咪酯成癮案例,這位藥癮者說,吸食後的快感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會不斷補充,頻繁使用的下場,就是逐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有一次開車等待紅燈時多抽幾口,下一秒回神時已撞上對向車道的車輛,短短半年就撞爛了家中3部車。不只依托咪酯,近年來毒販鎖定各式人畜麻醉藥,根據刑事局統計,近年受理混合式毒品檢驗數據來看,110年檢體數約17萬個,到了今年光是1-6月,檢體數就已有15萬個。根據最近中國的新聞指出,一種替代「依託咪酯」的動物用麻醉藥「替來他明」已悄悄在市場上出現,吸食後會出現筋攣、心跳過快、嘔吐、嚎叫等症状,過量可能會意識不清、死亡,未來是否將成為台灣下一波新興毒品,值得關注。預防新興毒品6原則
「圓禿」患者自殺風險增6倍 7成發病於青少年「恐導致拒學」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會反覆性發作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宇宙禿」,連眉毛、睫毛、鼻毛及頭髮都脫落精光。資料推估台灣有5萬人受此疾病所苦,其中約1成是兒童與青少年,影響外觀並衝擊青春期人格發展。 林口長庚皮膚免疫科部長鐘文宏醫師表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會有圓禿,臨床從2-3歲的小朋友到8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都有,但較常見20-50歲成年患者,女性略多。因免疫系統誤攻擊毛囊組織,導致毛髮變細且不穩固,容易脫落所導致的圓禿,屬於非疤痕性落髮的一種,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會在10-25歲就會出現症狀。台北榮總院皮膚部部主任陳志強醫師進一步說明,大部分的圓禿是小範圍的斑塊落髮,但有超過3成的患者會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的圓禿。病人若全部頭髮掉光,稱做「全頭禿」;甚至鼻毛、眉毛、睫毛以及其它身上的有毛髮的區域都受到影響而脫落,則成為「宇宙禿」。圓禿的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許多原因可能誘發圓禿,包含壓力、感染、打疫苗等都有可能。 圓禿的病程因人而異,有的患者會於1年內再生新髮,但若落髮範圍超過半個頭皮(50%)患者就較難自行恢復。且圓禿會反覆發作,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6,若病程超過一年則稱做慢性圓禿,可能會出現更大範圍的落髮,難以完全恢復。鐘文宏醫師強調,發病年齡越早,落髮範圍面積大或是出現多處斑塊,越晚開始治療,預後較差。圓禿造成的急性落髮且反覆不定的病程,常導致患者嚴重的身心壓力。台灣的研究發現,圓禿患者自殺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陳志強說,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乎外貌及同儕看法,圓禿嚴重影響外觀,罹病特感煎熬,一項青少年圓禿患者的研究指出,圓禿讓青少年失去自信,過半數患者表示因為落髮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也因此限制他們的社交活動。「青少年圓禿患者尤其煎熬,不少患者因為圓禿被同學嘲笑頭髮像狗啃的一樣,而不願意踏入校園。」圓禿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陳志強說明,針對小範圍的圓禿傳統治療方法包含局部塗抹、頭皮注射型類固醇等,針對較大落髮面積的圓禿病人,治療會考慮使用口服、靜脈注射型類固醇、或未正式取得圓禿治療適應症的免疫抑制劑。而針對嚴重圓禿患者現則有藥物可治療,透過選擇性地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與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落髮問題幫助長期全頭禿患者重啟治療契機。鐘文宏醫師說,新的嚴重圓禿藥物治療可提供12歲以上嚴重圓禿的病人使用,不論青少年到成年病人族群都有機會受益。醫師呼籲,若有不明落髮請盡快就醫確認落髮原因,並且及早接受治療,改善落髮症狀。
突然大小眼、吞嚥困難! 小心恐是「重症肌無力」
有一位17歲少女單側眼皮莫名下垂,變成大小眼,以為只是疲累,一年後症狀變嚴重,吞嚥困難,嚴重時一粒米飯也無法嚥下,從眼科追查原因後,轉到神經內科,確診為「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肌少症雖然都有個「肌」字,但重症肌無力發病的原因卻是完全不同。肌少症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或活動不足,造成肌肉快速流失的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重症肌無力則是肌肉無法正常收縮的疾病,會影響全身肌肉,且依發病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圖片來源: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重症肌無力」早年致死率高達4成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邱浩彰教授說明,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等疾病相同,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不當攻擊正常器官所導致。重症肌無力發病年齡以20-30歲女性為主,50歲以上則以男性為主,且早年致死率竟高達4成,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無力,現在領有重大傷病卡者約6千人,其中約2成屬於頑固型重症肌無力,傳統治療效果有限。「重症肌無力」有哪些症狀?發病初期主要影響眼睛肌肉,9成病友會出現明顯的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或視力模糊等「眼肌型」症狀。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時肌肉力量正常、活動自如,到了下午或傍晚就斷電,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雖然休息或睡眠後能改善,但就像是一顆健康度不佳的電池,「充電量」往往不到滿電量的20%,甚至只有5-10%。嚴重的情況,約5-8成病友會在2-3年內惡化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出現無力咀嚼、吞嚥困難、口齒不清、聲音沙啞、四肢無力、頸部無力而難以抬頭、走路爬梯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導致疾病急遽惡化,嚴重時恐會導致呼吸衰竭,有高度致死風險,且病情反反覆覆,讓病友身心俱疲。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分享:「重症肌無力發展到後期全身型、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發病風險會變得難以掌握,病友常常反覆進出加護病房,所以早期診斷出來能夠幫助到更多病友,這個也是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努力推廣的方向,希望醫師們對這個疾病症狀能更敏銳辨識出來,減少誤診斷、誤治療機率」重症肌無力治療選擇葉建宏理事長表示,台灣重症肌無力的現行治療方式,包括:俗稱「大力丸」的抗乙醯膽鹼酵素劑、類固醇、快速調節免疫機能的血漿置換術(俗稱「換血」)與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胸腺切除手術等。大部分重症肌無力病友可在這些傳統治療、心靈與生活照護之下,穩定控制病況,預防復發與延緩惡化,不過,目前仍有2成左右的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因無法使用傳統免疫藥物,效果不如預期,治療陷入困境。研究顯示,頑固型病友因吞嚥困難而使用鼻胃管的比例高達85倍,在住院方面,一年內急診與住院治療的比率超過5成,嚴重需進加護病房醫治的比例甚至高達3.5倍。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等自體免疫疾病陸續有標靶藥物問世,重症肌無力也邁向生物製劑輔助個人化精準治療的時代。葉建宏理事長說明,生物製劑依作用機轉,主要分為抑制補體、減少抗體、打壓T細胞、打壓B細胞等4種,頑固型重症肌無力病友,有機會幫助病友快速且長期穩定病情,從而達到長期緩解的目標。期待未來台灣能加速引進相關的生物製劑,比照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納入健保給付,幫助重症肌無力病友穩控病況。籲民眾有大小眼、吞嚥困難症狀,先別急!邱浩彰教授表示,門診曾有不少重症肌無力病友因眼皮下垂、大小眼,優先尋求眼科與醫美診所的協助,甚至接受提眼瞼肌手術,但一陣子後復發才驚覺有異。此外,也有不少病友因吞嚥困難求診耳鼻喉科,檢查結果卻顯示一切正常、查無病因;因四肢無力求助骨科或復健科,勤做運動,病症依然反覆發作,影響工作效率。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梁采葳理事長就是重症肌無力病友,確診迄今40年,從發病到確診共花了2年時間,歷經眼皮睜不開、無法吞嚥、呼吸困難、兩年內住院7-8次與2次加護病房命危、插管、急救等過程,沮喪到一度想輕生,直到後來接受胸腺瘤切除手術與心靈轉念,才逐漸走出陰霾,並且投身協會志工行列,與病友相互交流與鼓勵。重症肌無力雖然無法根治,只能持續用藥長期控制病況,且罕病藥費高昂,但對於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身為病友的她非常理解健康的可貴,也期盼政府能看見患者的需要,給予治療的希望。
9成藥癮者合併傳染疾病 「共用針具」輕忽肝炎愛滋危險
衛福部提出2025年根除C肝宣示,C型肝炎病毒傳染是經由血液或無保護之性行為傳染,靜脈注射毒品之藥癮者實屬高風險族群,由於共用針具與稀釋液等高風險行為,據統計有有高達90%合併B、C肝及HIV等傳染性疾病,亦間接成為傳播的絕佳管道。靜脈注射藥癮者因為涉及使用非法藥物,或擔心汙名化,往往不願主動就醫,多數藥癮者在罹患C型肝炎初期並無顯著身體症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機能,因而輕忽其危害。完成C肝治療的藥癮者小蔡(化名)表示,他在藥癮戒治過程中檢驗出感染C肝,後續配合醫院積極治療,目前檢驗已無C肝病毒,並且積極配合藥癮戒治讓他找回人生希望,感謝南投毒防中心及醫護人員的一路協助。南投毒防中心為減輕藥癮者戒癮治療經濟負擔,補助藥癮者進行戒癮治療時的相關檢查與治療。本縣三家藥癮戒治機構:南投醫院、草屯療養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皆有執行衛生福利部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提供每位接受戒癮治療藥癮者於初次門診即進行C型肝炎檢查。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若為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表示可能曾經感染病毒性C型肝炎但已康復或病毒性C型肝炎正在感染中,為評估是否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需進一步檢查C型肝炎病毒(HCV RNA)量,以及早接受治療,目前政府全額給付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此方案除提供藥癮者戒癮治療外,亦協助健康保健,達到身心兼顧的服務。若有任何毒品戒治問題或困擾,鼓勵勇於尋求協助,歡迎撥打24小時免費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將由專人提供戒癮醫療轉介與即時諮詢服務。
男子突「心臟驟停」 竟是可樂喝太多釀禍…1微量元素流失險死
喝太多可樂,小心引發健康危機。中國大陸福州一名30多歲王姓男子,日前突然感到全身無力且無法行走,被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有嚴重低血鉀症狀,後續確認是王男事發前1天喝下2公升可樂,引發低血鉀。據《香港01》報導,王男入院時血鉀濃度僅剩1.93mmol/L,遠低於正常範圍的3.5至5.5mmol/L,已達到危險值並誘發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及心臟驟停。所幸醫師透過除顫、CPR及補鉀治療,將王男從鬼門關前救回。王男在問診時告知醫師,事發前1天曾喝下總計2公升的8瓶可樂,醫師據此認為王男因喝下過量可樂,導致低血鉀。醫師指出,碳酸飲料中的碳酸鹽可導致代謝性鹼中毒、糖分則刺激胰島素分泌,與碳酸鹽一起促進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導致血鉀降低,又可樂中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能增加腎臟的排鉀量。鉀為人體不可或缺微量元素,對維持細胞新陳代謝、調節滲透壓和酸鹼平衡有著至關重要作用。體內鉀離子處於略低值,就會有疲勞、腳抽筋、虛弱、便祕,以及心律不整、多半為心跳過緩的症狀。另低血鉀還會有腎功能障礙、尿液滯留、嘔吐、胃腸道麻痺等病症。輕微低血鉀可透過調整飲食,如食用葡萄乾、香蕉、橘子、豆類及馬鈴薯,或服用氯化鉀改善,嚴重則需靜脈注射補充鉀離子,通常為生理食鹽水。
山豬「感冒未癒變肺炎」猝逝! 醫示警:8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藝人山豬(陳俊甫)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家屬則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對此,臺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翰禮提醒,大於65歲的民眾,又或是安養院臥床病人、酗酒、或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或腎疾等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一旦感冒則可能引發輕度或重度的肺炎,所以千萬不能大意。黃翰禮表示,國人因生活步調急促及工作、生活的壓力,對於小感冒常不以為意,等到呼吸急促、咳到胸痛才來求診,忽略了感冒仍需多休息的重要性。且再加上肺部深部的黏液不易咳出,導致濃痰咳不出來引發肺炎。而肺炎是感冒常見的合併症,肺部一旦感染,會影響肺部擴張,對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者,無疑是雪上加霜,每年因肺炎引發敗血症死亡的個案也不計其數。黃翰禮呼籲,民眾在感冒季節出入公共場所,要加強洗手、戴口罩,自我保護也保障其他人,而在人口密集及現今大眾交通工具便利的生活型態中,容易使「社區型肺炎」傳播,顧其意即是指社區群聚感染,可以因為一般感冒,引發輕度或重度的肺炎,尤其是大於65歲民眾、安養院臥床病人、酗酒、或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或腎疾等民眾,都是高危險族群,一旦感冒,千萬不能大意。黃翰禮表示,而一般肺炎會採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大多數人可以在家多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適當均衡的飲食,加上服用抗生素藥,但有些人需要在醫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還需加上氧氣治療,幫助病人輕鬆地呼吸。一般在服藥後3至5天內開始症狀緩解,但是,嚴重的肺部感染,治療時間需持續數周或數月。最後,黃醫師呼籲民眾要多喝水、睡眠充足、攝取足夠養分及疫苗接種預防,若真的發燒或不適,在家休息是必要的,且出入公共場合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才是強身健體不二法門。
彰化小姊妹搶救1個月!姊甦醒聽「同學打氣錄音」笑了 妹仍重度昏迷
彰化縣伸港鄉2月22日發生1起嚴重車禍,就讀國小的陳姓3姊弟過馬路時遭無照休旅車撞飛,姊妹倆被送往醫院救治。歷經1個月的搶救後,目前在彰化秀傳醫院治療的姊姊已經甦醒,除了能睜眼看卡通,也已經可以和人溝通。據悉,學校老師日前到醫院探視,特地帶來同學為她打氣的錄音檔,讓小姊姊開心地笑了。陳姓姊妹上月22日在伸港鄉美港公路與建國路口通過行人穿越道時,遭休旅車撞飛,2人分別送往彰化秀傳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由2院醫療團隊傾力搶救。彰化秀傳醫院表示,昨(22日)已為姊姊進行第二劑幹細胞靜脈注射,當晚媽媽和學校老師來探病,老師特地帶來班上同學為她打氣的錄音檔。據了解,姊姊聽到同學的聲音,知道大家都在等她健康回學校,也難掩激動情緒,臉上露出了笑容。針對姊姊腦部損傷的幹細胞治療,院方已送件申請恩慈療法並通過,共有4劑,未來仍有2劑療程;至於脊椎損傷部分,院方也提出幹細胞的恩慈療法,已另行送件,預計施打1劑。另一方面,在彰基醫院搶救的9歲陳姓妹妹昏迷指數仍維持3,不過生命徵象已恢復穩定,胸管均已拔除。彰基總院長陳穆寬指示給予陳小妹妹高氧壓治療,並評估神經再生療法治療,將不計成本提供傷者最好的治療方案。此外,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媽祖自18日凌晨起駕,展開為期9天8夜的進香活動,全程同步在YouTube上直播,虔誠信眾們也一路跟隨。遶境活動邁入第3天時,媽祖鑾轎清晨5時27分左右進入彰化,秀傳醫院的醫護人員也特地前往等待白沙屯媽,希望車禍重傷的伸港姊妹能得到神明的庇佑,盡快恢復健康。
為幫同事緩解腰部不適 女醫師亂打肌肉鬆弛劑害她喪命!判決結果曝光
桃園市一名從事雷射光療的毛姓女醫師,為幫同所的華姓美容師緩解腰部不適,2018年8月25日在未弄清肌肉鬆弛劑的使用方法,就與黃姓護理師協助注射藥品,造成華女不幸死亡。此案經由最高法院審理,法官維持歷審見解,考量毛女犯後態度良好,且和死者家屬已以100萬元達成和解,遂依過失致死罪判處6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緩刑3年,維持原判定讞。判決書指出,華姓美容師由於腰部受傷而有抽筋、跛腳,便持診所的「肌弛適」肌肉鬆弛劑,跟著黃姓護理師詢問同在所在擔任雷射光療醫師的毛女可否施打?劑量、施打方式為何?目的則為減緩華女腰部不適症狀。不過毛女未曾執刀,更無使用肌肉鬆弛劑經驗,卻在自行閱讀仿單、上網查詢相關資訊後就貿然告訴華女,需以靜脈注射施打1支5c.c安瓶,施打過程慢慢推約2分鐘推完之方式使用,而未表明此乃用於外科開刀手術全身麻醉之藥劑,施打者需配合插管使用等重要訊息。後來華女便請黃女依照毛女的指示幫忙施打,在此期間她就開始感到不適、無法呼吸,並於同日下午3時昏倒,結果毛女竟又擅斷她的昏迷狀態,僅測脈搏而未確認呼吸或以監測儀施測,指示所內在場人員將她移到病床躺平,相繼施打類固醇、葡萄糖,不料仍未見她好轉。直到華女臉色、唇色逐漸發黑,毛女及所內人員才叫救護車將她送醫急救,經診判定到院前心跳停止,終因急性呼吸衰竭、缺氧性腦病變,而在9月3日死亡。此案經由一審桃園地院、二審高等法院審理,法官念在毛女已與死者家屬達成和解,給付100萬元賠償金,非無悔意且未曾受任何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的前科紀錄,加上華女家屬同意緩刑,因此最高法院駁回毛女上訴,依照過失致死罪判處6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緩刑3年,全案定讞。
連環殺人犯死神不收?他靜脈注射8次全失敗 典獄長急喊卡
美國發生一起死刑犯要行刑但是「死神卻拒絕收」的情況?一名現年73歲的連續殺人犯於1974年入獄,服刑43年後,原訂2月底執行死刑,不過典獄長在進入行刑室將近1小時後,宣布暫緩執行,原因是醫療團隊嘗試8次靜脈注射都失敗,目前當局正在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處置。根據《美聯社》報導,愛達荷州(Idaho)原定要執行這名連環殺人犯克里奇(Thomas Eugene Creech)的死刑,不過這名死刑犯在行刑室待了近1個小時後,竟突然被宣布暫緩死刑,據典獄長表示,原因是醫療團隊嘗試多達8次後,始終未能找到克里奇的靜脈來注射。另據《衛報》報導,73歲的克里奇早在1974年就入獄,且在全美3個州被判犯下5起謀殺罪,同時涉嫌另外多起謀殺案,克里奇1981年更是出手毆打獄友致死,在被關押超過40年後,獄方決定在2月28日執行死刑。報導稱,克里奇在當天上午10點被推入愛達荷州最高級監獄的行刑室,然而懲教長特瓦爾特(Josh Tewalt)在10點58分宣布停止執行死刑,並在記者會上透露「3名醫療小組嘗試8次靜脈注射都失敗,有幾次是針頭無法進入靜脈,也有幾次是靜脈狀況不佳,最終在嘗試手臂、腿、手背和腳掌等部位後宣告失敗」。根據報導,阿拉巴馬(Alabama)曾在2022年通報兩起因靜脈注射失敗的案件,死刑處決在愛達荷州是相較罕見,自1976年來該州共執行3起案,針對這起「死神也不收」的死刑,由於克里奇的死刑執行令即將到期,當局正在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處置。不過克里奇的律師則事向向地方法院提出暫緩執行死刑的新動議,並表示「這事起嚴重拙劣的處決過程,該部門無法執行人道且符合憲法的處決」。美國連續殺人犯克里奇靜脈注射8次都失敗,最終暫緩死刑。(圖/翻攝自X)
一週五起!開學遇流感幼童高燒39度急送醫 醫師:嚴重恐致死
你家的孩子有出門戴口罩的習慣嗎?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余秋霖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目前處於流感的高原期,孩童很容易因群集而遭到傳染,一旦罹患流感便會伴隨許多症狀,例如高燒不退、食慾不振等,最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家長要多提醒孩童注意衛生清潔與戴口罩,避免染病。余秋霖提到,近期一週收治了5名高燒不退而來求診的孩童,染病原因都與家庭群聚、過年出遊有關,年紀最小的僅11個月,症狀共同點都是高燒不退,有的甚至反覆燒至39度,或是出現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等症狀。余秋霖解釋,流感主要經由打噴嚏、咳嗽等飛沫傳染,需要依靠戴口罩、落實個人防護衛生才能有效避免,他也提到,過去新冠疫情期間人們都習慣勤洗手、戴口罩,但疫情結束換流感肆虐時,人們卻又忽略了防疫的重要性。余秋霖表示,流感的常見治療方式為吃克流感及易剋冒等藥物,或是用吸入劑的瑞樂沙,但若患者食慾不振,一吃就吐,則選擇使用瑞貝塔靜脈注射治療,住院一陣子變能逐漸康復。此外,也不可輕忽流感所帶來的威脅,余秋霖說明,A型流感最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或是引發嚴重併發症,例如肺炎,常見症狀則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
七旬嬤以為冬季乾癢狂抓! 檢查竟發現罹「1病」痛不欲生
近日一名70多歲阿嬤皮膚出現紅疹、搔癢及刺痛,原以為是冬季乾癢,多塗點乳液就可改善症狀,沒想到患部持續向外擴散,且搔癢感、疼痛感加劇,並長達數日之久,讓她連飯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直到前往皮膚科門診就醫後才發現是帶狀皰疹發作,對症下藥後情況緩解許多,阿嬤也重回正常生活。逾50歲「皮蛇」帶狀皰疹機率高 過度搔抓恐感染雙和醫院皮膚科翁子玉醫師表示,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病毒復發引起的疾病,盛行率約千分之5(4.89‰),台灣約九成的民眾小時候都有得過水痘或接種過水痘疫苗的經驗,症狀緩解後,病毒便會潛伏在人體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便有機會復發。研究顯示,年齡是帶狀皰疹發作的關鍵,50歲後發生機率明顯上升,研究也指出,帶狀皰疹的機率為32.2%,意指每三人就一人會面臨到帶狀皰疹的困擾,千萬不可輕忽。初期症狀不明顯 疼痛不適影響生活品質翁子玉指出,初期帶狀皰疹的症狀多數並不明顯,主要是些許癢感或刺痛感,民眾常誤認為肌肉痠痛或落枕,待後續水泡、紅疹或淋巴結腫大出現時,疼痛感將越發明顯;但也有些人在水泡出現後才開始感到劇烈的刺痛感。有別於一般的皮膚疾病,帶狀疱疹會沿著神經節擴散、蔓延,也因此才會有「皮蛇長滿一圈會死掉」的迷思出現,但雙側發生的情況相對少見。除疼痛不適影響生活品質,患部過度搔抓也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或傷口潰瘍等皮膚問題。高風險族群應施打疫苗 延誤恐造成神經痛後遺症一般來說,帶狀皰疹未治療約數周可自行痊癒,但翁子玉建議仍可前往皮膚科門診尋求專業諮詢,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病毒或止痛藥物來控制病毒擴散、減緩疼痛的蔓延,特別是發作在額頭、頭皮、眼皮及鼻子等三叉神經分布區域時,若不及時治療,恐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傷及眼角膜;另外,也建議50歲以上、有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免疫不全、癌症患者,以及曾得過帶狀皰疹之高危險族群來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值得注意的是,若帶狀皰疹發作90天後仍有疼痛,醫學上便定義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持續時間從幾個月到數年不等,其中以女性、50歲以上、帶狀皰疹病灶數較多、發作於頭部、薦骨部位、有出血性水泡及症狀前期就出現帶狀疼痛等為高風險族群。若能在急性發作期就給予藥物治療,就可以有效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生。治療含口服及外用藥物 低能量雷射儀緩解疼痛翁子玉指出,年紀同樣是引起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關鍵,疼痛感常為陣發性、持續性或頻繁的疼痛,具有灼熱、針刺或電刺等特徵,可能伴隨感覺異常、觸覺敏感或蟲蟻鑽動的感覺,如生產般「痛不欲生」嚴重影響生活。目前有可透過多種藥物來減緩神經痛的嚴重度,包括口服藥物、外用藥膏或貼布,近年有部分抗癲癇或抗憂鬱藥物,經研究證實抑制神經痛的效果良好,已被食藥署核准用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控制,雙和醫院皮膚科也有低能量雷射儀,可以加強對疼痛的控制,但實際使用上還必須考量患者的個別狀況,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至皮膚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
至少200種藥物短缺? 食藥署回應了:僅9項短缺無替代藥品
台灣去年初爆發30年來最大缺藥潮,但至今仍未緩解,更傳出至少缺200種藥物。但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回應,真正缺藥的只有8、9項,其他大部分都有可以替代的國產學名藥,但民眾堅持要用原廠藥,並直言「如果和健康生命有關,還堅持要某個廠牌的藥嗎?豈不是就等死?」根據《CTWANT》報導,台灣去年初爆發「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如今狀況依舊,保守估計至少缺200種以上的藥物。對於外傳國內缺藥至少200種。薛瑞元今天受訪表示,真正缺藥、沒有替代藥品的大概8、9項,其他大部分是堅持要用原廠藥。他指出,國人對於原廠藥的迷思根深蒂固,「如果這樣就叫缺藥,台灣非常危險!」薛瑞元直言,現在一個船運有問題就會造成缺藥,如果和健康生命有關,還堅持要某個廠牌的藥嗎?豈不是就等死?老實講,藥應該沒有品牌忠誠度的問題,你可以說衣服要買哪個名牌,但藥是可以治好的就是好藥,目前可以替代的國產學名藥很多,品質和原廠藥沒有什麼差異,不要因為堅持品牌,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影響 ,這是得不償失。食藥署說明,去年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以來,截至去年12月31日共接獲600餘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經調查評估多為無短缺或有建議替代藥品,僅9項為國內無替代藥品,食藥署已即時徵得8項替代藥品專案製造或輸入,其餘1項刻正徵求中,有效避免藥品短缺造成臨床端衝擊。食藥署公布9項短缺藥品:羅思克200毫克膠囊、安室律注射劑3公絲/公撮、"唯德"不活化A型肝炎疫苗、新睦樂凍晶注射劑、"柏朗"安得力多靜脈注射液、愛爾康縮瞳液、131-I碘化鈉治療膠囊、核研氯化亞鉈(鉈-201)注射劑、核研檸檬鎵(鎵-67)注射劑。其中核研檸檬鎵(鎵-67)注射劑仍在徵求專案製造或輸入,尚未有替代藥品。
6歲女腸子被泳池「吸出」靠1袋子維生 她撐9個月身亡
「泳池排水孔吸人」事件在世界各地屢見不鮮,台灣也發生數次,而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也發生一起6歲女童在游泳池戲水時,因坐在沒有蓋住的排水口上,被強大抽水吸力將她的小腸吸出體外,當時醫生表示,女童從此失去小腸,終生都得依賴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未料女童撐了9個月後竟身亡。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007年,地點在明尼蘇達州聖路易斯公園(StLouis Park)高爾夫球會的游池內,當時6歲的艾碧蓋爾泰勒(Abigail Taylor)正在泳池玩水,恰巧坐在排水口上面,沒想到強大的吸力竟吸住她的臀部,造成她直腸撕裂,小腸被吸出體外,當下她被緊急送醫,幸運保住小命。艾碧蓋爾發生意外後,自己爬著離開游池,最後昏倒在泳池邊,而女童的父母見狀後立即送她到醫院。根據艾碧蓋爾的父親表示,排水口的強大吸力把她的直腸吸出一道約5公分長的傷口,「小腸幾乎全掉出來了」,對於女兒能大難不死是一個奇蹟,而艾碧蓋爾被扯出體外的小腸最後在游泳池的濾水器內找到。醫生為了防止她遭細菌感染,先將體內剩餘的小腸切除,但這也造成這名女童從此無法吸收營養,終生都得依賴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還必須得掛上肛門袋,而艾碧蓋爾並不知自己已經失去小腸,因為父母親不知道如何告訴她實情。遺憾的是,這名女童在撐了9個月後,於2008 年3 月在內布拉斯加州醫療中心去世。根據死者家屬的律師鮑勃貝內特(Bob Bennett) 證實這項死訊,而艾碧蓋爾的雙親當時在她身邊看者女兒過世。根據報導,在美國,大多數公共泳池的排水口蓋都會鎖死,許多州也立法規定泳池要有多過一個的排水口,藉此分散吸力釀成意外,美國過去有170人發生被泳池排水口吸住受傷的意外,而傷者大多是兒童,其中甚至有27人死亡。女童的家屬指控,游泳池的排水口沒有蓋上蓋子,才會造成女兒的意外甚至身亡,但俱樂部否認泳池安全有問題,不過雙方事後達成8百萬美金的和解金,而艾碧蓋爾的父母仍持續遊說政府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以幫助防止未來發生類似事故,同年12 月,國會批准了立法,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排水口蓋。6歲女童在游泳池戲水時,因坐在沒有蓋住的排水口上,被強大抽水吸力將她的小腸吸出體外。(圖/翻攝自X)
3病毒肆虐兒童!急診醫示警:2歲以下「這些症狀」要就醫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目前兒童遭到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3種病毒肆虐,高燒病童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新冠明顯升溫。流感服藥或打針治療通常2、3天退燒;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高燒期;兒童感染新冠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更重要的是,2歲以下幼童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及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一定要看醫生。謝宗學1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出,現在兒童被3種呼吸道病毒肆虐: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這幾天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 9、10 月爆量,但高燒病童佔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此外,新冠肺炎明顯升溫,特別針對過去2年沒有染疫的兒童和剛出生的嬰兒。」謝宗學續稱,流感和腺病毒沒有治療通常會高燒5至7天;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口服克流感大約使用2至3天後退燒;抗流感單劑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後大約1至2天退燒。但是「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的高燒期,比較特殊的是以前認為5歲以下兒童感染腺病毒後才容易高燒,這次發現有國中生感染腺病毒一樣高燒多日。」至於兒童感染新冠肺炎,輕症只需要支持型療法,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幸好這波新冠疫情比較少出現中重症和MIS-C,但引發嚴重哮吼的病例仍不時出現,「若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特別是2歲以下幼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和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時,一定要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看診。」謝宗學也在文末提醒,近期是總統大選造勢集會密集時期,「全台各地將有多場超大型造勢晚會,加上寒流來襲病毒活性增加,多場密集群聚活動可能讓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更為肆虐,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保護自身和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