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系統
」燒出高樓危機1/不只「晴空匯」7成建案沒防火填塞 中央、地方為失敗區劃踢皮球
新竹市東區「晴空匯」豪宅大樓,上月26日深夜火警,造成2名消防員殉職,上百名住戶受困,引來社會議論,CTWANT記者追蹤調查,此案燒出高樓危機,「為何緊急消防系統與一般電源線路全放在同一管道間,一起被燒?」「為何沒有防火區劃?電纜管線孔洞沒有做好防火填塞,助長煙囪效應?」為了防火填塞要列入消防例行安檢,中央及地方互踢皮球。不具名地產業者更向CTWANT記者坦言,「防火填塞是真的不好做,市面上約7成建案,都沒有落實,照樣拿到使用執照。」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也指出,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大火後,有修法填塞材料應具備一小時防火時效及遮煙性,但究竟有沒有,迄今根本沒有確切依據。這次釀災的「晴空匯」屋齡9年,共有4大棟、594戶,火警位置是樓高28層的D棟地下室1樓,火勢雖不大,卻發生斷電及濃煙上竄,導致煙囪效應,2位消防員殞落,中高樓層住戶透過吊車驚險逃生。據新竹市消防局火調初步鑑定,研判地下室1樓電纜線因故短路而引發火勢。調查指出,火災初期,大樓安全梯間排煙閘門曾啟動排煙功能,但隨纜線燒毀,排煙設備的線路受損,導致停止運轉,失去排煙功能。雖然大樓後續啟動發電機進行緊急供電,但因排煙設備電源系統已被燒毀,無法輸送電力。CTWANT記者找到負責該社區消防設備檢查維護的機電廠商,業者私下表示,火災前沒有設備異常問題,「每年都有檢測消防探測器功能測試和定期檢修,火災發生時排煙系統都有啟動,只是最後線被燒斷,也沒辦法!」小火引發成大災難,電箱裡佈滿密密麻麻的線路易過熱短路,以及建築物未落實防火區劃和防火填塞(右圖)等都被檢討。(圖/新竹市消防局提供)據消防署的說明,該社區2023年9月13日向消防局的年度定期申報中,滅火器、室內消防栓、自動撒水設備、火警自動警報設備、排煙設備不符合規定,今年4月11日原安檢小組排定複查,惟管委會未通知檢修專業機構到場,協調至6月初進行複查,沒想到意外就發生。該報告也證實,現場火警自動警報設備及緊急廣播設備皆有動作。對於詳細起火原因,仍待消防局發布。不過該機電公司同仁現場觀察到,包括消防、弱電、資訊…都共用同一管道間,佈滿密密麻麻的線路,「電線配置在一起,過熱就容易短路走火,一個失火就易造成全部癱瘓。」建築師劉獻文就說,「考量《建築技術規則》中的免計容積有限,幾乎所有建築都是將線路設計集中在同一管道間,且無違反現行法規,除非是超高層建築才有可能將一般電源和消防系統規劃不同管道間的作法。」因此檢討聲浪中也有提出希望中央修法強制將不同電路系統設置不同區域。「晴空匯」雖然火不大,但濃煙向上竄升的煙囪效應,卻讓2位消防員殞落,防火區劃包括電纜管線孔洞沒有落實填塞,這次也成為地方和中央推責之處。「管道間樓板填充(防火填塞),(大家)根本不會做啊!」一位不具名業者就透露,約7成建案都無落實防火填塞,管線穿洞後的孔隙很小,要去填充施工難度很大,在加上位置不是很好觀察到的地方,「法規雖有規定,但在使照勘驗上卻很難查證,業者僥倖心態,不做也能拿到使照,缺工、趕工情況下,不會關注這種微小之處。」緊急消防電源和一般電源同一管道間,導致短路起火一起燒毀。圖為「晴空匯」樓梯間黑暗又佈滿焦油。(圖/翻攝自新竹市政府官網)新竹市長高虹安4日就指出,防火區劃及防火填塞,至今仍無相關法規要求,籲中央盡速修法(事實上《建築技術規則》第247條有規範)。國土署則回應,有關防火區劃的設計法規已相當完善,但是有些存在於施工完成面的隱蔽處,存有防火區劃施工監督不夠確實的弊病,地方政府在核發使用執照時就應特別查核。接著新竹市府再出招,指「晴空匯」使照為前市府時期核發,同時也提到現行法規未規範管道間等處的防火區劃應例行檢查,而消防單位消防安檢範圍亦不包含管道間。因為,不只是建商起造就不注意防火填塞,交屋後民眾聘僱的各項工程,有洗洞、打洞拉管線等,也更沒有防火區劃、落實防火填塞的概念。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回顧2001年汐止東方科學園區3樓殘火飄入管道間,引發16樓二次火災的前車之鑑後,《建築技術規則》修正要求管道間維修口應具備1小時以上防火時效及遮煙性,「可是比較傷腦筋的是,目前施工完成的填塞材料,有沒有應具備1小時的防火時效及遮煙性,也沒有確切依據。」「這和樓板隔音法規很像,規範是訂了,但似乎有放就好,填了什麼、效果如何,無從得知。」吳翃毅認為,除了防火填塞的材質需要有防火遮煙的研究報告外,還應該要做「後市場調查」,也就是施作後的檢測,填塞是否有漏洞、是否有效阻擋煙霧。為避免更多憾事發生,中央和地方都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填補防火安全漏洞,因儘速修法將防火填塞納入核發使照和定期安檢項目中。
玩Xbox突然斷電!心細少年四處查看 竟在父母房間發現「祝融降臨」
英國一名少年日前正在家中與女友一同玩家用遊戲主機Xbox的時候,期間Xbox莫名斷電,而少年突然驚覺有異,便起身開始在屋內四出查看,沒想到竟然在父母的臥室中出現陣陣黑煙。少年第一時間就將此事告知父母,家人們也隨即逃離房屋,而就在他們成功逃離後,整棟房屋也突然竄出大範圍的烈焰。根據《鏡報》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0日,當時16歲的特雷納(Brodie Trayner)正與女友在房間內打電動。而在這期間,Xbox主機突然莫名斷電,特雷納也突然驚覺有異,便開始在屋內四處查看。沒想到這一查,就讓特雷納發現父母的臥室竟然傳出陣陣濃煙,如此情況讓特雷納急忙帶著女友下樓,並且告知一樓的家人們趕快撤離。而就在全家人從房屋撤離之後,他們就親眼看到大火穿破屋頂。特雷納的父親表示,自己在接獲特雷納通知後,其實曾試圖上樓滅火,但當時他看到火焰已經吞噬了房間的衣櫃,濃煙也已經達到胸口的高度,甚至可以看到房間的一面牆壁整個起火,他自認無法在短時間內滅火,因此又急忙逃離現場。後續消防員抵達現場後,隨即進行火勢撲滅的工作,但由於火勢極大,消防車的水源一度不夠使用,消防人員甚至還從鄰近的河川中取水滅火。最後在歷經了幾個小時的搶救後,火勢才完全撲滅。後續調查後才知道,原來火災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電路系統發生故障,因此從特雷納父母的臥房中開始起火。目前特雷納與其父母、還有他15歲的妹妹居住在臨時套房中。而當地社區在聽聞特雷納一家遭逢不幸後,也共同捐贈了7000多英鎊給他們家人度過難關。
403強震害東華大學燒20小時損失5億 消防局承諾:爭取經費買乾粉化災車
403強震在花蓮造成重大災害,也害得東華大學理工一館狂燒20小時,整體財損超過5億元,師生們的研究成果都付之一炬,更被質疑是消防局未配有化學災害消防車,才導致火災無法第一時間撲滅,消防局則於6日在議會解釋,表示縣內有8輛油性滅火的泡沫化災車,但無法處理禁水性的化學火災,將爭取經費購置乾粉或其他滅火藥劑的化災車。據了解,東華大學理工學院一館4月3日受地震影響,4樓實驗室因電路系統故震而起火,陸續延燒至化學實驗室,因化學品燃燒不能以水撲滅,故救火行動需等化學物燃燒完畢後方能進行,大火延燒超過20小時,整體財損超過5億,師生們的研究損失更是難以估算。花蓮縣議會6日召開定期大會,並要求縣府在議程開始前,針對0403震災應變處理召開專題報告,民進黨籍議員傅國淵質疑,東華大學火災無法及時撲滅,是否因消防局沒有配備化學災防消防車,這才導致火勢持續延燒,最終才「自己消滅自己」,讓火勢自行燒完。消防局長吳兆遠回應,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刻派遣6分隊的人力前往搶救,但實驗室櫃子倒塌且堆疊很高,人員僅看到煙卻找不到起火點,且實驗室長期累積化學物品,校方無法給予明確資訊,只知內含禁水性、強酸、強鹼跟有毒性等化學物質。吳兆遠表示,與校方溝通後,確認沒有人員受困館內,並認為化學物品有相對危險性,而校長考量救災安全,建議不要射水,因而請消防人員在周邊戒護,不要讓火勢延燒到其他建物,進而拉長救災時間。吳兆遠提到,縣內有8輛用水和泡沫混合的化災車輛,主要配置在隧道內,針對油性滅火使用,無法處理禁水性的化學火災,並承諾將找預算購置輪式拖拉乾粉滅火設備,配置在轄內有需求的分隊應急,並向中央爭取經費購置乾粉或其他特殊滅火藥劑的設備及車輛。吳兆遠也強調,除了加強消防局處理化學火災的量能,救災結束後也要求轄內有實驗室的高中及大學,填表記錄校內所有的化學實驗材料並送到消防局,同時固定儲存化學物品的櫃子,以免後續地震因倒塌釀災,未來也會加強學校救災演練,1年至少2至3次,幫助校方熟悉災害發生的搶救步驟。
東華大學理工學院一館大火!初判電路系統故障起火 損失恐達5億
台灣東部海域昨(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深度僅15.5公里,最大震度達到6強,全台劇烈搖晃,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逾千人受傷,其中距離震央最近的花蓮災情尤為慘重。國立東華大學受地震影響,理工學院一館4樓實驗室昨日上午發生火警,火勢延燒近10小時才獲得控制,校方稍早做出說明。東華大學今(4日)表示,受0403地震影響,本校於4月3日上午8時4分向消防隊通報理工學院一館4樓實驗室火警。起火原因初判係因電路系統故障起火,陸續延燒至化學實驗室,因化學品燃燒不能以水撲滅,故救火行動需俟化學物燃燒完畢後,方能進行,故本火災救火行動費時甚久。國立東華大學受地震影響,理工學院一館4樓實驗室昨日上午發生火警。(圖/東華大學提供)校方指出,火場經環保局進行環境空氣周界檢測,檢測結果尚無異常。前(4月4日6時30分)火災已經撲滅,經消防隊人員進入火場逐一檢視,已確認火源不會再復燃。火災並無任何人員傷亡,損害控制在理工學院一館D楝,並未秧及別楝大樓。對火警影響附近鄉鎮之空氣,造成不便,東華大學表達最深歉意。另外,校方感謝消防隊、環保局、花蓮縣政府、北區毒性化學物質化應變處理小組、教育部高教司、蕭美琴準副總统、內政部長、陳培瑜立委等眾多外部的協助及關懷。目前將進行財物損失盤點,初步估計約5億,後續將進行復原重建工作。
新車試駕/大鼻子情聖BMW iX 「3X」加持的純電休旅
要論電動車的研發,BMW應該算走在所有車廠前端,早在2011年記者在德國試車時,就在慕尼黑街頭看見「BMW i」的活動帳棚。隔年起BMW電動車i3及純電跑車i8就陸續發表並引進台灣。時隔10年,BMW再度發表電動休旅車iX,台灣導入xDrive40(320萬元)、xDrive 50(390萬元)兩款車型。iX是以2018年洛杉磯車展登場的iNEXT概念休旅車為藍圖,不僅在外型上呈現出前衛的科技面孔,在內裝配備與空間上更是同級車的上乘水平,綜觀國內豪華電動休旅市場,BMW iX將直指 M-Benz EQC、Audi e-tron、Jaguar i-PACE等對手。2011年BMW便在慕尼黑發表「BMW i」,為電動車上市熱身。(圖/王若攝)聳立的大型直立式水箱護罩,搭配兩旁狹長型的智慧頭燈,令車頭霸氣感提升。(圖/張文玠攝)iX最先吸引目光的,無外乎家族最新的「大鼻頭」基因,此外,在車身設計上也借鏡了許多BMW旗下休旅車款的元素。首先iX車長達4,953mm與家族中的 X5相當,1,696mm的車高則類似於X6的斜背現條,而擁有3,000mm的長軸距更與旗艦休旅X7相仿。在休旅家族「3X」基因融合後,使得iX在同級車的競爭中更具優勢。在iX上的「大鼻孔」可是有著獨特科技,新研發的烤漆技術具備自我修復功能,若不小心造成刮傷,水箱護罩將在常溫24小時或高溫下5分鐘,能達成自行修復效果。不過iX的引擎蓋需要特殊的工程模式才能開啟,這是為了防止車主不了解複雜的電路系統造成意外。因此,車頭的廠徽就變化出別出心裁的功能,按下BMW標誌後,將會開啟雨刷水注入孔。藏在BMW廠徽下的是雨刷水注入孔。(圖/張文玠攝)車尾以狹長型的尾燈來呼應車頭的設計語彙。(圖/張文玠攝)進入車室後,隨即感受到極簡的陳設氛圍,而身為純電車,iX也將環保理念納入其中,採用FSC 認證天然木紋飾板,輔以水晶套件來點綴車室豪華氣息。並且將車室中所需要的按鈕、撥鍵簡化,大多數功能均以觸控虛擬方式為主,展現出平整的車室風格。一體式的曲面螢幕整合14.9吋中央螢幕與12.3吋兩面數位儀錶,並採用iDrive 8.0 全新介面,除了具備流暢的處理速度外,視覺上也更加直覺式控制。車頂的亮點則是iX 標配的電控調光全景式玻璃車頂,有延伸車室空間的功能,同時配備了電控調節採光功能,能切換為透明或霧面。12.3吋數位儀表和14.9吋的中控螢幕,都配備新開發的一體式曲面螢幕,並搭載全新世代iDrive 8使用者介面。(圖/張文玠攝)排檔採用頂級水晶內裝套件,搭配著FSC認證天然木質飾板。(圖/張文玠攝)標配電控調光全景式玻璃車頂,能在透明、霧面中進行切換。(圖/張文玠攝)在台所亮相的BMW iX目前有xDrive40及xDrive50兩車型,本次試駕的為xDrive40動力編成,搭載76.6kWh的電池組,最大動力可輸出326hp與64.2kgm,0-100km/h加速需6.1秒,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25km,充電僅需10分鐘即可達到150km的續航里程,僅31分鐘即可充電至80%。更高階的xDrive50則搭載容量111.5kWh的電池,最大動力可達523hp及78.0kgm,0-100km/h加速只要4.6秒,最快35分鐘即可充電到80%最高續航里程更能達到630km。xDrive40的純電行駛里程為425公里,充電10分鐘即可行駛150公里,充電31分鐘可充至80%。(圖/張文玠攝)受限於先天條件,電動車普遍缺少熱血的引擎聲浪,BMW為此特地請來奧斯卡金像獎原創配樂得主Hans Zimmer操刀,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變化出不同的引擎聲浪。此外,BMW iX採用了第五代eDrive系統,除了在馬達、變速系統等體積上變小變輕的優勢外,加速表現也更加線性,並不會有過去那種加速像被踢皮球般的壓迫感,反而呈現出意料外的沉穩感受。雙前座採用類桶椅配置,運動感十足,駕駛座還擁有按摩功能。(圖/張文玠攝)xDrive 40的加速表現比過去更沉穩、更細膩。(圖/張文玠攝)車重超過兩噸、車長逼近5米,iX 或許會給人一種重拖笨重的印象,但事實上在重踩下踏板的那一剎那,所有的質疑隨即消失。那線性卻迅速的加速感,立即讓人從休旅車格變身為中大型房車的駕馭感,充滿了運動化的座椅也牢牢將駕駛定立在座位上。懸吊對於路面上的處理更是一大亮點,在經落差較大的路面時,所呈現的吸震效果相當迅速,於快於慢都有著高水準的絲滑處理。iX與X5的價格相當,如果充電的種種條件都能克服,或許如本刊記者這種「燃油派」都有可能「捨油投電」。比較遺憾的是,今年度iX在台灣的配額僅有600輛,但訂單卻破1,500張,雖然已陸續開始交車,但長達半年以上的等候期,仍是眾多車主最無奈的等待。
看好電動車、居家安控市場 神匠推二氧化碳感測元件
近年車聯網、電動車議題持續發酵,也帶動民眾對於行車安全的重視,專注開發感測元件設計的神匠創意,董事長宋奕慶表示,對準車用市場,新推出可偵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氣體感測IC,未來也會將其開發成氣體感測模組,方便市場的普及。宋奕慶指出,二氧化碳濃度感測IC除可運用在汽車駕駛座內,避免駕駛人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因昏沉而影響行車安全外,透過濾片射頻的調整,還可成為甲烷偵測器,可用在家中廚房偵測瓦斯是否漏氣,可運用居家安控上。神匠創意董事長宋奕慶相當看好感測元件在車用及居家安控上的應用。(圖/記者魏鑫陽攝) 在萬物皆可連上網路的物聯網時代,宋奕慶表示,系統開發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感測到周遭環境的變化,如此才能及時下達應變指令。不同於電路系統的數位訊號,感測元件多是類比訊號,也因此每個感測元件IC的開發,都會面臨如何透過MCU把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這部分也與技術能力息息相關。對於電動車、自駕車的運用需求,神匠創意早在2018年時即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CMOS製程之新型車用無凍式電阻型熱影像感測器之技術」,使用低雜訊ROIC設計,可提高熱感度與測溫精度。此產品預計今、明年可開發完成,將是電動車面對惡劣氣候條件下,安全感測器的最佳解決方案。神匠創意2013年帶領相關團隊一開始即研發紅外線感測(元件)器技術,早期參與過知名車廠的感測器開發計畫,對於車用感測器的各種需求和規格要求並不陌生。神匠創意公司成立於2013年2月,資本額為1億元,是由謝正雄博士所創立。2018年台灣晶技因看好未來市場入主為大股東,去年營收逾1.5億元,主要產品為光學儀器及設備製造,為拓展亞太地區、車用市場,神匠創意今年甫加入鴻海MIH聯盟。
「疫起去郊遊」!空姐機師飛不了 改住小貨車享受「游牧生活」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24 日表示,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讓航空業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在有效疫苗問世之前,唯有透過系統性篩檢才能重振旗鼓。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也表示,在疫情影響下,航空業今年的收入將減少 60%。在加拿大,就有一名31歲的空姐模里西斯(HayleyMauritis)和47歲機長史托克斯(Brian Stokes),因為工作受疫情影響,進而導致經濟不穩定,於是倆人決定改住在新買的小貨車上,展開游牧生活。31歲空中姐模里西斯和47歲機長史托克斯。(圖/翻攝自Torontolife IG)根據《多倫多生活》(Toronto Life)網站的報導,對模里西斯來說,這一切其實都是巧合,她過去就很憧憬住在小貨車上的游牧生活,倆人在戀愛初期,她就會轉發Instagram上關於游牧生活的資訊給史托克斯,沒想到對方竟在2019年12月就買下小貨車,當作給她的一個驚喜。模里西斯坦言,一開始小貨車上,只有一張床和暖爐,幸好兩人在新冠肺炎爆發前訂購了不少裝備,像是太陽能組件、電路系統,若是在疫情爆發期間購買這些物品,恐怕得等上數個月;他們還在車上安裝廚房設備、櫃子和供水系統,展開游牧人生。 疫情衝擊航空業,模里西斯和機長男友決定改住小貨車,展開游牧人生。(圖/翻攝自Torontolife IG)據模里西斯表示,他們原先的計畫是休班時以小貨車為家,四處旅行,但受到疫情影響,他們被迫停工,如今他們更可「名正言順」開著小貨車到拜訪許多想去的地方。身為機組人員,模里西斯和男友對於這樣的游牧生活相當習慣,因為他們早已習慣隨時隨地提行李箱四處趴趴走,不過模里西斯坦言,在小貨車上生活並不簡單,「天氣暖和時,我們可以在戶外淋浴,但我們沒有自來溫水,光是洗頭髮,就得靠對方的協助,一個人洗頭,另一個慢慢地傾倒熱水。但總有一天,我們會安裝熱水器的」。儘管在小貨車上過著游牧生活大不易,但模里西斯認為,她還是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再回到我的小租屋處了,我在上月底就已經退租」,因為她已經愛上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疫情衝擊航空業,模里西斯和機長男友決定改住小貨車,展開游牧人生。(圖/翻攝自Torontolife IG)
自己的晶片自己做! 陸成立首間晶片大學
美國祭出禁令斷供華為晶片,上月開始生效,但這也逼得大陸自立自強。日前大陸公開宣布將在南京成立一所專門培養晶片人才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台灣稱積體電路),大陸評論指出,這根本就是微軟前CEO比爾.蓋茲之前的預言成真:「美國現在的做法就是在逼中國成長,封殺只會讓中國更強,卻讓一些美國人失去高薪工作。」大陸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時龍興教授日前在「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公開宣布,將在南京成立一所專門培養晶片人才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這將是大陸第一所專門培養晶片人才的大學,所有學科將圍繞集成電路技術而設計,還接入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等許多企業,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為一體。晶片是大陸缺口最大的產品,也是進口金額最高的商品,澎湃新聞報導,長期以來晶片領域被「卡脖子」讓陸人如鯁在喉,目前大陸沒有一家半導體廠商能夠獨立造出7nm以下的光刻機,而台灣台積電卻靠著代工高端晶片,每年賺得盆滿缽滿。如果現在要選出一項大陸急需的技術,非光刻機製造技術莫屬。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此也深具危機意識,他之前在3天內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4所大陸工科類985大學,強烈釋放出加強校企科研布局的積極信號。國家層面上,大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7月底也投票通過集成電路專業將作為一級學科,並將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復旦大學已經率先開展了「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試點,此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立蕪湖研究院,聯合培養集微電子產業人才培養;中國科學院大學啟動「一生一芯」計畫並為大四、碩一學生開設「晶片敏捷設計」課程;乃至於即將橫空出世的中國「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都是為了解決當前大陸半導體領域晶片人才短缺的問題。評論指出,積體電路是門檻較高的學科,不僅學科難度較大、知識體系大而雜,如今大陸由國家出手,建立相關學校,從培養人才入手,長遠來看意義非凡,相信集眾人之力,一定可以攻破晶片的難點,畢竟「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