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製造業
」台商回流效應+雲端需求 去年電腦製造業產值破3000億大關
近年隨美中貿易爭端,以及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促使電腦製造業者陸續提升國內生產比重,去年電腦製造業產值突破3千億元門檻,為2003年以來新高。我國電腦製造業者多以國際品牌代工為主,近年工廠家數與從業員工人數震盪走升。(圖/經濟部統計處)經濟部統計,我國電腦製造業者多以國際品牌代工為主,涵蓋大型主機、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電腦伺服器、工業電腦等製造或組裝。近年工廠家數與從業員工人數逐年成長,依據工廠校正及營運調查資料,2020年共134家工廠,主要集中於桃園以北,其中新北市70家、占52.2%,桃園市30家、占22.4%,台北市9家、占6.7%。從業人員約6萬人,主要集中於200人及以上的大型工廠,其員工人數占比達93.5%。經濟部分析,去年隨缺料情況緩減,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持續擴展,帶動相關產業之供應鏈需求暢旺,加以廠商產線移轉回台效應延續,推升產值達3,215億元,創2003年以來新高。伺服器為電腦製造業成長主力,按產品別觀察,自2019年起我國電腦製造業以伺服器占最大宗,去年產值達1,940億元、占60.3%,年增59.9%,主因業者擴增國內產線並積極投入高階產能,加上雲端資料服務應用成長,推升資料中心相關設備拉貨動能,帶動伺服器接單熱絡。去年可攜式電腦產值724億元居次,年增25.8%,主因供應鏈缺料情況緩解,遞延訂單陸續出貨,加上品牌業者積極拓展高單價電競及商用市場所致。工業電腦產值501億元、年增45.3%,主因工業物聯網、醫療應用、零售等數位轉型相關產業需求強勁,推升工業電腦接單暢旺所致。我國電腦製造業直接外銷占比達9成,海關出口金額自2016年以來,除2021年受產業鏈缺料影響,增幅較為收斂外,其餘各年均呈雙位數成長。去年在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逐漸擴展,大量運算及儲存需求續增下,出口值達104億美元,年增18.2%。今年受全球景氣趨緩影響,1-3月出口值年減1.4%。按主要出口市場觀察,因美國雲端供應商為我國伺服器生產廠商之主要客源,致出口以美國為大宗,占比達65.5%,隨資料中心需求穩健,續呈正成長,年增6.3%,而中國大陸及香港占5.8%居次,則年減49.7%,荷蘭占5.4%,年減21.2%。
美NLPC擬將庫克踢出蘋果董事會! 前副總統戈爾也遭殃
美國國家法律和政策中心(NLPC)將行使身為蘋果(Apple Inc.)股東的權力,在3月10日的股東大會提議撤銷戈爾(AlGore)和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董事會中的職務。據《美國福斯財經網》(FOX Business)的報導,NLPC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2份豁免請求,欲撤銷戈爾和庫克在蘋果董事會中的職務。NLPC認為庫克帶領蘋果陷入了多起道德醜聞,使蘋果依賴中國,並與谷歌合作讓用戶的隱私權受到威脅。NLPC還要求蘋果提供在中國業務的相關訊息,並充分披露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以及供應鏈狀況。另外,NLPC亦認為戈爾沒有作為董事的資格,指他在技術、金融或領導方面沒有任何成就。他的董事會成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他的氣候變化專業知識,但這些氣候預測大多是錯誤的。戈爾曾於1993年至2001年間在總統柯林頓執政時期擔任副總統,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落選後,他成為國際知名的環境活動家,並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共同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蘋果年度股東大會將於今年3月10日召開,股東有機會對提案進行投票、任命董事會成員或其他行政行為。福布斯商業報道稱,NLPC已就戈爾和庫克2名蘋果董事會成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2份豁免請求。現年63歲的庫克擁有豐富的資歷,不僅曾在IBM工作12年,負責PC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製造和分銷運作,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顧問委員會主席。庫克1998年進入蘋果成爲副總裁後,主管蘋果的電腦製造業務,至今已爲蘋果效力25年。他從2011年起接替賈伯斯擔任蘋果CEO。12年期間,蘋果市值增加了2兆美元,股價上漲超過1200%。據市場調查機構As You Sow公布的《薪酬最高的前100位CEO》排行榜顯示,庫克以9873萬美元的薪酬,位列榜單第10位。不過,庫克2023年的目標薪酬總額,可能會降至4900萬美元,原因是股權激勵制度的權重發生變化,基於任期的佔比從50%降到25%,而基於業績的權重則從50%提升到75%。NLPC成立於1991年底,負責監督和報告美國公職人員、企業和工會的道德規範問題。NLPC對他們認為的濫用職權和腐敗行為提出法律質疑,向政府機構提出投訴。例如他們在去年4月還提議解除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董事長職位。
缺貨將成全球產業常態 晶片荒最快2022下半年有解
今年全球半導體供需緊張,嚴重衝擊汽車等產業的生產,多國政府高層官員甚至親自出面拉貨,資策會昨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半導體晶片缺貨成為全球產業新常態,供需緊張狀況預計要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才有望緩解。台灣產值1308億 優於全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報告指出,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5509億美元,成長率25.1%;展望2022年,預估全球市場規模將達6065億美元,成長率10.1%。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更優於全球,產值約1308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31.8%。資策會分析師鄭凱安表示,半導體晶片缺貨成為全球產業新常態,簽長約與預付訂金來確保產能已成為晶圓代工業者的新營運模式,另外,代工業者透過漲價反映成本與提高毛利,同時減少重複下單造成供需失衡的情形,預估今年全年代工營收可成長20%。展望2022年半導體關鍵議題,鄭凱安提出兩個看法,首先是面對地緣政治發展與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的困境,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區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各主要代工廠規畫建廠與擴大產能,然而量產需要時間,供需緊張狀況預計要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才有望緩解。後疫情時代 重AI技術應用第二則是人工智慧(AI)結合物聯網、汽車電子、化合物半導體等新興技術與應用,驅動更多類型與數量的半導體元件需求成長,將成為後疫情時代帶動半導體產業的主要成長動能。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楊中傑剖析,短期內台灣半導體產業仍受惠於美中貿易戰造成的中國大陸去美化,以及國際大廠轉單效應,表現優於全球;長期而言,台灣必須面對中國大陸快速擴充半導體產能與發展供應鏈一條龍的競爭。另外,根據中華徵信所昨日發布的統計報告指出,面對美中貿易戰及COVID-19疫情肆虐下造成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變動,台灣全體公開發行公司加大投入研發的力道,上半年的研發費用比也首度突破3%上升到3.41%。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業(不包括IC設計業)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已突破1000億元,超越電腦製造業的885億元,排名第1,顯示半導體業對於研發投入不遺餘力。
台灣電腦製造最強產值不是NB 伺服器最強
電腦製造業一直是我國在全球中的強項,產值連續6年成長,但隨著產業型態轉變,我國電腦製造業成長主要成長來源也由在改變,目前由伺服器最亮眼。經濟部統計處表示,我國電腦製造業主要包括筆電、桌上型電腦、平板電腦、伺服器、工業電腦等產品,多以國際品牌代工為主,過去20年業者為降低成本,漸將產線逐步移往海外,致使國內產值逐漸下滑,在2006年已降至1千億元以下。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的興起,帶動相關產業之供應鏈需求暢旺,加上2018年下半年起美中貿易升溫,業者陸續將產線移回台灣,致整體產值在當年再度回到千億元水準,2019年升至1,895億元,為2004年以來最高紀錄,年增率達72.1%,已連續6年正成長。近年來由於智慧終端裝置普及,雲端設備需求增溫,加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帶動伺服器生產快速成長,成為電腦各主要產品中表現最亮眼產品,自2018年及2019年的產值各有66.5%及210.9%的成長幅度,2019年產值達到94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占整體電腦製造業比重49.7%,將近一半。包含筆電、平板電腦等的可攜式電腦,為早期國內電腦製造業產值最大貢獻來源,隨廠商生產重心外移而產值逐漸下滑,於2005年降至1千億元以下。2019年受美陸貿易摩擦影響,產值已回升到537億元,年增33.9%。用於工業自動化設備、服務業(POS、KIOSK、ATM)等工業電腦,近年來因產業自動化需求殷切,帶動工業電腦需求成長,產值皆達3百億元以上,2019年產值達到3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7.1%,近年伺服器產值快速成長,致工業電腦占整體電腦製造業產值比重下降到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