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燒
」 手術 心房顫動 心律不整 肝癌 電燒原廠不玩了3/醫材也出走!心導管器械停止供貨 醫嘆:有錢也買不到好東西
除了原廠藥,醫材也受到影響。心導管檢查經常使用的器械「可鎖管鞘Lock Sheath」,國外廠商因不堪虧損,7月初宣布放棄台灣市場。醫師感嘆未來只能選擇成本低廉的器械,更以食物舉例,假如台灣不再有高級餐廳,只有平價小吃,雖然大家不至於餓死,但是若想要享用美食,卻是有錢也無法品嘗。「可鎖管鞘Lock Sheath」主要用於心臟電燒手術患者身上,在導管進入心臟時,固定其位置。目前市面上可鎖管鞘只有一種,該醫材退出台灣後,恐會讓執行電燒手術的醫師面臨手術困難度提高,病人手術時間恐必須延長。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表示,「可鎖管鞘Lock Sheath」全台現存量用完就不再供貨,未來當然一定會有類似的器械可以替代,但是能生存下來的,一定是成本較低、可以負擔健保壓價的廠商,品質能不能跟國外原廠一樣令人存疑。「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台灣政府宣布為民謀福:即日起所有汽車均不得超過500萬。因為不敷成本,於是賓利、勞斯萊斯退出台灣,反正不影響大多數人,大家無感,後來民眾抱怨500萬還是太貴了,政府改宣布:所有汽車不得超過200萬,於是雙B、海神、奧迪也離開台灣市場,但民眾還在抱怨,所以政府又改:汽車均不得超過50萬,最後連Lexus、Skoda也跑了,只剩平價車廠苦撐,而且只賣便宜的小車。」愈來愈多原廠藥、醫材退出台灣,醫師認為民眾未來醫療的選擇性將變得更少,且就算有錢也無法使用好東西。(圖/報系資料照)於是台北街頭出現一堆March、Tiida、Livina、Yaris,這時你說多花點錢沒關係,我想買好一點、大一點的車可以嗎?這時有錢也買不到了。陳冠任說,「健保砍價導致成本低廉的產品才能生存,未必會因此產生副作用,但是方便性、舒適性可能會有差。至少民眾的選擇性會降低。」陳冠任說,今天如果全國都沒有Volvo、雙B,只能開Toyota、Nissan,會有什麼影響嗎?其實不一定會。Toyota 肇事率也沒有比較高,開起來也算順暢,但是舒適度、滑順度、奔馳性一定有差。如果今天台灣都沒有高級餐廳,只有平價小吃,當然大家不至於會餓死,但是對於想要享用美食的饕客而言,大概就沒有辦法。越來越多藥品與醫材因不堪負荷退出台灣市場,陳冠任嘆道,未來這樣的情況只可能越來越多,民眾不想提高醫療支出,政府不想增加民怨,這就是大家必須共同承擔的結果。
肝癌晚期仍有機會! 口服標靶藥物有效助抗癌
肝病又被稱為國病,更是造成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二名,臨床統計約三成患者就醫時大多已是晚期。台中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羅少喬表示,隨著藥物不斷地研發問世,即使是中晚期肝癌,現在也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及藥物,幫助病友控制病情,重拾抗癌成功的嶄新人生。七旬翁肝腫瘤太大難切除 口服標靶藥助縮小三成一名70多歲老翁,某次因拉肚子不舒服在住家附近診所就診,羅少喬安排做腹部超波檢查,沒想到超音波探頭一照,竟發現右肝有顆15公分大腫瘤。由於老翁女兒是護理師,她趕緊安排老爸特地從屏東北上到台中榮總檢查。收治這名個案的羅少喬表示,因其肝腫瘤已經侵犯到肝靜脈,加上腫瘤太大,第一時間無法手術。因此建議使用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來控制腫瘤,藉此換取更大的治療空間。老翁用藥追蹤1個多月後,不僅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三成,檢查後亦無發現肝外及肺部轉移,羅少喬判斷其適合再以手術切除腫瘤,老翁目前術後追蹤情況良好,穩定恢復中。晚期肝癌治療多元 醫:應依自身條件與醫師討論用藥「肝癌晚期並非絕症。」羅少喬說道,肝癌治療方式非常多元,透過不同的藥物組合及肝腫瘤栓塞作為前導治療,如同橋樑一樣,以時間爭取更多後續治療空間。待肝功能逐漸改善、或腫瘤縮小後,再搭配治癒性的肝臟移植手術或肝腫瘤切除、電燒等積極處置方式,即使是中晚期肝癌仍有機會成功治癒。羅少喬解釋,臨床常見的肝癌治療方式主要有五種,包括移植、手術切除、電燒、栓塞、藥物治療。前三種方式有機會治癒肝癌,但僅使用早期或腫瘤較小的患者;而藥物及栓塞屬於穩定控制病情的治療方式,它適用於中晚期肝癌,像是腫瘤太大顆、肝功能不佳、肝硬化嚴重等無法做手術的患者,透過藥物治療來縮小腫瘤,讓肝臟或心肺功能恢復,等到患者條件允許可以動手術,再做進一步積極性的治癒肝癌處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健保給付晚期肝癌一線用藥有口服的標靶藥及針劑注射的免疫藥物組合兩大類。患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及用藥便利性來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例如年紀大就醫不便、往返醫院路途遙遠,或本身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靜脈曲張、心肺及腎功能不佳、容易出血或倦怠的人,就不建議使用針劑注射標靶藥,而口服標靶藥物居家治療,對生活影響小,又能持續穩定控制病情。此外,受限健保給付條件因素,如果患者使用免疫藥物組合的效果不明顯,可能會面臨不給付的窘境外,以及若後續有考慮做肝臟移植手術,需停藥一個月換肝等待期,建議患者可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羅少喬強調,中晚期肝癌患者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他鼓勵病友應積極努力治療,現有多元治療組合可搭配使用,讓中晚期肝癌治療也能跟上治療趨勢的腳步,有機會戰勝病魔、重拾癌後美好人生。
他4度電燒菜花…乖女友自信喊「我很乾淨」 醫內診看傻:裡面滿滿都是
常見的性病「菜花」具有高度傳染力,一旦被感染就很容易傳染給性伴侶,一名型男每隔3個月便前往醫院進行電燒菜花治療,直到第4次才帶著女友陪同就診,起初女友還信誓旦旦直呼自己「很乾淨」,怎料醫師一查竟發現「裡面長滿菜花」,無法得知罹病的源頭究竟是男還是女。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診間病例,透露他曾收治過一名外貌姣好的型男,男子第一次就醫時指自己的下體「長了一顆東西」,脫褲檢查後確定感染菜花。高偉棠向對方表示,菜花可以透過電燒、冷凍、擦藥進行治療,不過期間不能發生性行為,衛教過程中男病患的態度相當不以為意,一副經驗老道的樣子,雖然他建議對方施打HPV疫苗預防菜花病毒,但男子僅接受治療後便離去,之後大約每隔3個月,該名男病患都會來到診間電燒菜花。直到第4次,對方帶著女友前來陪同就診,高偉棠趁此機會請護理師支開男子,並向女子說明「妳男朋友得過很多次(菜花)」,並要她接受檢查,沒想到女子竟自信回覆「我很乾淨」。高偉棠不厭其煩地向女子解釋,由於女性的生殖器在深處,因此若是感染菜花往往不容易被發現,這才說服對方去婦產科檢查,不久後他接到婦產科醫師來電,直呼「高醫師,你介紹那個女孩子看起來很乖,裡面超多菜花的,滿滿的都是!」震驚之餘,他也不禁暗自猜想,這性病到底是「男傳女」還是「女傳男」。
13年3度罹肝癌!彰化75歲婦連續抗癌成功 全靠「1習慣」戰勝病魔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並不是絕症!75歲楊女士患有C型肝炎,13年前發現肝癌,5年後又被發現肝癌,再8年後的今年5月又肝癌,13年間先後3度發現不同位置的初期肝癌,3度戰勝肝癌,最大的關鍵在於她定期追蹤檢查,在身體都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就發現肝癌,充分詮釋並實踐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衛福部彰化醫院個案管理師游雅方表示,住彰化溪湖鎮務農的楊女士,在民國96年健檢發現C型肝炎,醫師囑咐她每3個月追蹤一次,民國100年在定期健檢時發現早期肝癌約1公分大,透過無線射頻燒灼術M(RFA,簡稱電燒)殺死癌細胞,到了民國105年定檢時,發現1.3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再次電燒。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林伯儒指出,楊女士在今年5月定期檢查發現其肝臟有一顆2.5公分大的惡性腫瘤,沒有擴散到肝外淋巴結,而這次的腫瘤比較大一點,位於在橫隔膜下方,不適合電燒,也考量到楊女士年紀漸長,於是肝膽腸胃科轉介到放射腫瘤科,進行俗稱光子刀的「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法(SBRT)」,也通過健保審查,由健保支應,經過1個星期5天密集的治療,過程順利,目前還在觀察後續情況。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林伯儒。(圖/衛福部彰化醫院提供)楊女士說,聽到肝癌又來了,會感到憂心,所幸她每次都是在初期即發現,沒有對外擴散。其實,13年間3次肝癌的發現都是透過定期檢查,她本身都沒有不舒服,如果等到不舒服才就醫,可能病情就不樂觀了。楊女士都由丈夫陪同到醫院做治療,有愛相隨,她雖然有點緊張,卻顯得很安心。她說,治療過程不需要麻醉,舒適無痛感,沒有不舒服。林伯儒表示,要進行光子刀治療必須有先進的軟硬體設備、呼吸調控定位、4D電腦斷層攝影等,彰化醫院在4年前耗資1.8億元,引進最新的高精準度直線加速器,可以對病灶精確定位,同時透過呼吸調控,減少腫瘤隨著呼吸移動,因此可以提高放射劑量,確保每次治療都能夠準確破壞腫瘤,避免傷害正常組織。游雅方指出,肝臟是沈默的器官,在臨床上,很多人因為身體出現異狀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因肝癌末期而為時已晚,這種個案太多了,呼籲民眾最好要定期檢查肝臟,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炎者。
心靈枷鎖2/四分之一憂鬱潮促《精神衛生法》大修 病友揭不想念的自己和解重生
現代工商社會壓力陡增,自傷、傷人等治安事件層出不窮,研究指出台灣高達23.8%的人有輕重不等的精神問題,幾乎每4人便有1名精神困擾者,沒有人知道自己或親朋好友會不會是下一個被精神問題籠罩的靈魂。有鑑於此,《精神衛生法》也自2022年底公告修法,刪光了負面文字,明確要求社區支持,警消也得有應變能力,患者更是要有專屬的出院準備計畫。公告兩年後,今年底就要上路,社會愈趨重視精神衛生,不少病友與家屬也願意挺身說出自己親身的經歷與感受。26歲的Verna(化名)出生在台南山上天后宮旁,是媽祖護佑的女兒,上天卻安排她的人生滿佈荊棘。Verna說,她在4歲時生母便不告而別,阿嬤就是燈塔,一路撫養自己長大,從台南最嚴格的私校,一路唸到空姐養成名校。一次與閨密爭吵後,憂鬱症卻像自動彈開的視窗,觸發過去所有的陰暗面,陣陣沮喪襲來,她雖鼓起勇氣求診身心科,卻因亮麗的外表、勉強擠出來的微笑和長期訓練出來滔滔不絕口才,專科醫師直接判定她的憂鬱為無稽。無助返家後,又適逢COVID-19新冠疫情,恰恰把她的身心關了起來,情況愈來愈糟,期間她吞藥、割腕自傷樣樣來,驚動轄區警方,才正式掛了身心科,自己也進出醫院十數次,「我跟朋友們講好,白天只要3小時沒看到我發IG摯友限動,快報警,救我!」她的口氣雖然雲淡風輕,然而滄桑的眼神透露出度過那一關,真的好不容易。台鐵2019年曾發生思覺失調者攻擊鐵路警察事件,讓外界對精神病友出院後,如何融入社區正常生活,打上大大問號。(圖/報系資料庫)前後進進出出精病院3年,Verna曾經試圖探索憂鬱的根源,從失去的母愛、爭吵的同窗、破碎的友誼、背叛的愛情等,愈梳理卻愈發精神不濟。她曾偷偷減藥,先減了鎮定劑,再把安眠藥切半,她曾經快要好了,父親的債務問題直襲而來,養母的情緒勒索像顆巨石,把她壓墜回落憂鬱深淵。「沒錢住院了,怎麼辦!」Verna說,自己從事外拍行業,其實賺了不少,但幫爸爸扛千萬債務,醫藥費都付不出來,再這樣下去,恐怕窮到死後「全妝」的機會也沒有;瞬念間情境轉換了,她辦了出院、休學,換了一個縣市工作,重拾高中時候的公益活動,去大陸陝西、青海援助孤兒。「唯有實際行動才得以自我救贖,過去並不重要。」她想直白地勸解陷入憂鬱低潮的患者說,「想開與轉念」絕不該流於風涼話,因為一定要跟自己這樣講,才能每天愈來愈好,如果老是風聲鶴唳地看過去,只會受困四面楚歌。桃園療養院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精神療養機構,其中精神科急性與慢性病房就超過500床,肩負基、北、北、桃、竹不少精神養護任務。(圖/報系資料庫)50歲的美鶴(化名)父母都走了,但身為精神病友之女,媽媽在世時被困在發病的軀殼裡,她一直沒有忘記。美鶴說,媽媽小時候坐在電動柵門玩,摔下來腦傷去治療電燒,接下來就陷入精神分裂循環,爸爸是當年大家口中的「老芋仔」,歲數大了媽媽16歲,因為缺個伴就結婚了。媽媽吃精神病的藥懷孕,長子生下來就是紫色死胎,備受打擊,精神疾病愈發嚴重。美鶴說,媽媽當年是很喜歡畫畫的儒雅女子,發病時會變成魔鬼,稍有不順心,煙灰缸就朝電視砸。現在媽媽一直住在精神病院中,病情時好時壞,不斷進出醫院令人疲於奔命,然而新修的《精神衛生法》扶養人遺棄問責規定,卻規定醫師一旦判定家屬必須帶回患者,家屬若有推延,恐怕就會處於違法邊緣。
心房顫動中風率增5倍「胸悶頭暈要當心」 新治療手術僅需1小時
53歲任職於科技業劉先生罹患陣發性心房顫動,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智慧型手錶近一、兩個月監測顯示,心房顫動發作記錄每周持續增加至 10-15%,不時感到心悸且運動受到限制,轉至臺北榮總心臟內科就醫。於今年6月中接受最新脈衝場導管消融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術後無任何不適,住院3天後即返家,定期追蹤近1個月,在智慧型手錶監測下,症狀大幅改善,未再出現心房顫動不適。臺北榮總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羅力瑋主任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紀越大產生機會越高。依流行病學統計,約有1-2%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常見的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急促、頭暈或無力,然而有些患者並無症狀。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無法有效收縮,導致血液滯留,這些滯留的血液若形成血塊脫離心臟,可能會引發血栓。因此,心房顫動病人的中風機率是正常人的 3-5倍,且心房顫動亦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其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應盡早就醫接受治療,不要耽擱。羅力瑋主任說明,除生活型態調整及預防風險因子,包括高血壓、肥胖、睡眠呼吸中止治療、戒菸、戒酒、運動等方面外,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仍以抗心律不整藥物控制與心導管消融術為主。一般的治療共識,若病人的心血管合併症較多,特別是年紀較高的病人,傾向採用心律不整藥物控制為主。若病人相對年輕,或症狀明顯,抑是合併有心臟功能不佳的情況,則可考慮採用心導管消融術治療。目前國內常見的心導管消融術主要為射頻輻射燒灼術搭配3D立體定位技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或冷凍球囊導管消融術(Cryoballoon Ablation, CBA)。手術成功率方面兩者相仿,長期復發率約25-40%,有些病人可能會在手術後3至6個月內仍有症狀,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或再次電燒。臺北榮總心律不整中心引進最新脈衝場導管消融手術(PFA),利用多個電脈衝點來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因具有心肌組織的選擇性,在治療過程中可避免對周圍的組織造成損傷,減少過去心導管電燒消融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如肺靜脈狹窄、食道損傷及膈神經損傷等;手術時間由3至4小時縮短至1到2小時內,與其他電燒手術相比,兼具精確度高、不損害周圍組織、減少併發症、手術時間短等多項優點,安全性表現更佳,為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性治療手術新選擇。
她呼吸不順「坐著才能入眠」,就醫竟是心臟衰竭 醫提醒「這些人」更需注意
洪太太今年65歲,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她出現睡眠困難、呼吸短促、咳嗽等症狀,甚至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她注意到體重增加和下肢水腫。經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分2種 皆會使心臟惡化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和體內水分積聚。它可分為收縮型和舒張型心臟衰竭,兩者都會引起水分滯留,並可能導致心臟擴大惡化。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0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實際就醫用藥僅24萬人,意味著潛在46萬人未被確診。心臟疾病在202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心臟衰竭的預後不容樂觀,1年內死亡率約20-30%,5年內更高達45-60%。認識心臟衰竭 不輕忽常見症狀李浩維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以及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可能從輕度活動時出現,隨疾病進展可能在靜息時也會發生。李浩維醫師指出,診斷心臟衰竭通常需要綜合考慮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驗。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症狀表現,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肺水腫或心臟擴大情況,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並通過抽血檢驗心衰竭指數來協助診斷。心臟衰竭治療這樣做 配合生活習慣雙管齊下心臟衰竭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李浩維說明,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硝酸甘油、血管張力素相關藥物、乙型阻斷劑、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和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等;介入治療則根據病因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或外科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電燒或節律器置放等。對於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考慮心臟移植或心室輔助器。為了更好地管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幾個方面:限制水分和鹽分攝取,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戒菸並避免二手菸暴露,保持適度的漸進式運動計畫,以及規律服藥和定期門診追蹤。
不是菸酒生!他「愛喝這飲料」放任胃食道逆流…慘罹癌
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然而,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分享,他在短短2個月內遇到2位食道腺癌患者,竟都不是菸酒生,全是因忽視胃食道逆流所致,讓他勸世「少見不代表沒有」。醫師在臉書粉專「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分享罕見的病例,他說自己在連續2個月內遇到2個食道腺癌患者,以往他最喜歡拿來勸世的菸酒生,這2個病人剛好都不是,1位是不菸不酒不檳榔的年輕老闆,平常就是喜歡喝酸的飲料,胃食道逆流長期以來沒吃藥也習以為常,另一位也是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公教人員,甚至2年前才在醫院周邊診所做過胃鏡,「巴瑞特氏食道,診所醫師沒告知需要持續吃藥或追蹤,病人也因為忙碌而疏忽,就放任食道逆流症狀出現。」醫師表示,接近3公分的巴瑞特氏食道,該要好好追蹤,就算過往經驗中,台灣人身上要從巴瑞特氏食道變成食道癌的機率真的少之又少,但「健保這幾年也開始事前審查給我們做電燒,既然有要放手給大家治療,那想必應該也是看到相關的風險性在上升,要不然一次治療健保動輒破十萬元,沒人會這麼無聊將它放入給付項目中。」醫師說,這2位病人的出現算是一個警惕,雖然都被抓出來,也算是早期的病灶,但過往覺得台灣人的胃食道逆流以及巴瑞特氏食道不容易出現癌症。對此,他坦言「看來也被推翻給自己一個觀念更新,有時候就是做得還不夠多,不代表不會出現,遇到看起來不對勁的地方、治療後效果不佳的病人、該做的切片以及追蹤,真的不能夠鐵齒放過,少見不代表沒有,共勉之」。
妹子交往1個月戴套「慘染菜花」 她3度電燒仍復發:活在恐懼中
一提到性傳染病,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菜花、淋病,感染原因不外乎「不安全性行為」,一名妹子悲喊,與男友交往全程都有戴套,後來發現對方不老實,交往1個月就分手,殊不知日前發現感染菜花,電燒第三次又發現復發,後續治療與追蹤至少半年時間,讓她淚嘆「金錢快負擔不起」,貼文曝光後,有網友好奇戴套也會中菜花嗎?這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透露在4月底認識一名男生,起初覺得對方很幽默便對他有好感,約會沒幾次後就答應交往,沒想到發生關係後,竟是悲劇的開始,原PO原以為遇到單純的男生,沒想到有次他喝醉說溜嘴,原來對方性經驗很豐富,讓她聽完後沒幾天就跟對方分手,也封鎖聯絡方式,不過5月底她突然發現,私密處有突起異物,到婦產科就診後確診得了菜花。原PO直言,和對方發生關係前已經半年沒做過了,當下知道是菜花後,認為很大的機會是被前男友感染,礙於擔心對方不承認,只好自己花錢電燒掉,沒想到過了10幾天後再次復發,又再電燒第二次,讓她直呼「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中」。這名網友一個人跑了大大小小的醫院,怎料又復發第三次,醫生說治療需要3個月,追蹤還要再3個月,讓原PO心累喊,「我沒有資格再愛人了,也不敢再愛人了」。原PO文一曝光,立刻引來不少網友安慰,「生病確實很崩潰,而且還沒人可以陪你分擔這個壓力」、「你懂得及時止損,你已經很棒了,並且想恢復成正常人,錯不在你」、「這不是妳的錯,如果妳願意,告知家人會不會好一點,這感覺是長期抗戰,一個人承受實在太辛苦了」。還有網友回覆,「打九價(子宮頸疫苗)+運動,免疫力好比較不會復發,也燒過兩次的過來人經驗」、「每天洗完澡用臉盆裝溫水,採用坐浴,坐在裡面泡一下(殺菌),起來之後擦乾,可以用吹風機吹下體保持乾燥,會好的比較快!提高自己免疫力,不要熬夜」。另外,有網友好奇問,「有戴套也會中嗎」,原PO強調,性行為都有戴套,而醫師向她解釋「沒覆蓋到的皮膚都會傳染」,根據權威醫學網站《Medicalnewstoday》指出,菜花是一種傳染病,通常通過直接的性接觸傳播,其特徵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這些疣可能出現在生殖器、口腔粘膜、肛門附近或直腸,對性活躍的人來說,採取預防措施很重要,包括禁慾、使用保護措施,如避孕套,而且一定要全程使用。原PO交往一個月就分手,不料感染菜花。(圖/翻攝自Dcard)
逾60歲每百人有4人心房顫動 這種心律不整恐致中風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受到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心房顫動會導致心房內血液流動不暢,進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可能引發栓塞性中風,帶來致命危機。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指出,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更是高達10%。這一疾病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疲憊無力、水腫。此外,心房顫動的另一大風險在於血栓的形成,劉力瑋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會在左心房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這些血栓若隨血液流動,可能會堵塞腦部、腸子、腎臟或四肢,導致嚴重的中風,進而可能造成患者失能。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需要長期追蹤控制的慢性病。心房顫動的症狀通常表現為不規則的心跳,時快時慢。若患者出現心悸且心跳不規則且快速(超過130、150次/分),應及早就醫。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當心跳恢復正常的時候,都不太容易以一張心電圖去做診斷。因此會以24小時心電圖監測,看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的這一天中逮到這個心律不整。此外,現在很多穿戴裝置,像是智能手錶,不只是記心率的高跟低,也能把完整的心電圖記下來。劉力瑋醫師提到,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以藉由智能手錶記錄,就醫時帶來給醫師參考,都能有效輔助診斷。在治療方面主要有幾種方法,首先是電燒手術,通過心導管技術在心臟內定位並消除異常電信號。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律。此外,因心房顫動患者伴隨較高的中風風險,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形成,進而降低中風風險。劉力瑋醫師呼籲,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以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
武打女星楊麗菁收緊急通知「剩半年時間」 回憶父親過往數度哽咽
昔日武打女星楊麗菁曾演出一系列動作片,被封為「楊紫瓊接班人」,已許久沒露面的她日前到《聚焦2.0》分享父親罹癌過程,表示近期因為父親癌逝及花蓮大地震讓她心力交瘁。楊麗菁回憶父親確診肝癌前精神狀態都非常好,看不出任何異狀,沒想到罹癌後多次復發,最後開刀發現淋巴到膽管都是癌細胞,她語帶哽咽地說:「原本抱著期望能康復,沒想到竟被宣告只剩下半年時間。」言語間盡是對父親的心疼與不捨。楊麗菁說父親年輕時曾罹患C肝,雖然有康復,但肝臟仍有些硬化,導致他皮膚經常長斑點,「在七十九歲時抽血發現指數異常,檢查後發現肝臟有腫瘤、確診罹患肝癌,後續電燒治療反應良好,但一年內多次復發。」父親評估體能狀態後決定開刀,但這一刀下去竟發現癌細胞擴散蔓延成膽管癌,她當下被醫師緊急通知,宣告父親生命進入最後倒數,她強忍淚水描述父親開刀前都有保持運動習慣、神采奕奕,沒想到快速惡化到只能包著尿布,看在眼裡是心疼不已。楊麗菁拍攝武打動作曾摔傷腰椎滑脫,近期靠瑜珈運動維持柔軟度。(圖/年代)經歷喪父之痛後,楊麗菁一肩扛起照顧年邁母親的責任,對於自己的健康也更加重視,而她過去拍攝武打動作曾不慎摔傷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差點下半身癱瘓,但如今身體狀況相當良好,連16蹲都難不倒她,外型也依舊亮麗、保養得宜。胃腸肝膽科林成俊醫師提醒:「早期肝硬化其實有跡可循,若手掌異常發紅、容易疲倦、食慾減退,甚至身上開始長蜘蛛痣,就要注意是肝癌前兆,應盡速就醫檢查。」該集內容將於本週六(8日)晚間八點在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
顧婕術後出院淚崩談直腸癌病情 「吃不下走路好像在飄」
57歲「整形皇后」顧婕證實罹患直腸癌,日前已於北醫動手術摘除5公分腫瘤,本以為是自己2期,經醫師檢查已蔓延到肝,「剛開始聽到病況是4期就哭呀!經過檢查肝有9顆水泡」。今(17日)她舉辦「顧婕出院感恩記者會」,講到病情一時情緒激動不禁留下淚水。她透露目前身體狀況:「瘦了4公斤,很容易累,走路好像飄在雲端上面,都吃不下。」她透露住院兩周做了兩次手術,除了保險支付總花費約30萬。她因肝有9顆水泡,已於4月30日做了肝電燒手術,隔周又再動一次刀,直言剛開完刀躺在病床上連咳嗽都會痛,至於後續治療,她說目前化療跟標靶都還在評估當中,現在會先做一些輔助療法繼續抗癌。顧婕提到一直以來都有去健身房運動的習慣,卻輕忽了過去20年的便祕狀況,與長達30之久的脹氣之苦,遇到不舒服狀況就依賴軟便藥跟浣腸,今她受訪時嘆氣說:「我也沒有好好的去找醫生看過,我就是吃日本的小粉紅藥。」她說今天為了出席記者會特別去做臉種睫毛,只是希望美美出席記者會,「不能讓媒體看到我的倦容」。「整形皇后」顧婕透露自己為了記者會,昨天特別去做臉。(圖/侯世駿攝)提到未來計畫?顧婕說:「現在先把身體養好,用開心地樂觀的態度面對癌症,這是最重要的。」
癌細胞跑肝臟 「整形皇后」爆直腸癌第4期
57歲「整形皇后」顧婕患直腸癌,4月底住院摘除惡行腫瘤,怎料15日又傳出癌細胞擴散,已是第4期。顧婕表示,17日她會公開病況。據悉,顧婕之前做過手術,切了結腸和惡性腫瘤,發現癌細胞到肝臟,再進行肝電燒手術。顧婕血便1年,脹氣30年,便秘也20多年,她靠軟便劑加浣腸,輕忽問題,身體漸漸亮紅燈,而顧婕又愛吃烤肉,近期大便要花1小時,擠壓腹部才能排便,發現腫瘤後病況又惡化。食藥署指出,2006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8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2.9人,發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7.3%。食藥署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另,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食藥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0403大地震X光機受損 台大緊急採「零輻射手術」搶救患者
台大醫院致力於降低手術過程中病患輻射暴露量,自2018年開始以3D定位系統來治療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取代X光的使用,大幅減少病患受到的輻射線。而自2023年積極以心臟內超音波輔助進行零輻射心房顫動電燒至今,至今年3月底已有40位病患成功達成零輻射的目標,完全免去輻射暴露的致癌風險。心房顫動的電燒手術主要在左心房執行,操作上必須從右心房穿過心房中膈,將導管送入左心房後方能進行進一步診斷及治療,這個穿透心房中膈的技術,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透過導管與心臟陰影或是顯影劑呈像的相對位置來完成穿刺的動作,是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心臟破裂等併發症的關鍵步驟。近年來由於心臟內超音波的興起,醫界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手術過程中的心臟狀態,除了可以降低對X光的依賴,並能及早發現併發症而及早處置,對於提升病患安全有相當大的好處。4/3全台大地震,台大醫院導管室有兩台X光主機毀損,當天預定電燒手術的病患皆無法施行,只能先出院回家,擇日再入院。然有位病患近期因心律不整,屢屢造訪急診,若取消手術可能導致病情控制不易,於是醫療團隊決定在沒有X光機備援的情況下,全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導引,完成電生理學檢查,診斷出複雜性(心房顫動)及單純性心律不整(房室結迴旋頻脈),最終以零輻射方式成功完成電燒治療手術。然要完全要達到零輻射手術的目標,手術的部分流程必須稍做修正,因此對於習慣以X光來完成大部分手術的醫師可能會覺得有些不方便,輻射對於人體DNA的影響有時候是難以預測的,根據ALARA原則,若能以零輻射的方式完成電燒手術卻不減手術有效性,絕對是未來醫療發展的方向。而致力於降低病患輻射暴露量的台大醫院心臟科游治節醫師指出,心臟內超音波不只可以運用在心房顫動的病患身上,舉凡必須進入左心房或左心室治療的術式都可使用。目前健保署已經通過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可以健保給付心臟內超音波,然而由於擔心醫療預算衝擊過大,目前只先開放復發的病患可申請健保給付,並於4月1日起生效,然國外先進國家多早已將心臟內超音波列入心房顫動,期待未來健保署能在經過審慎的成本分析後,將心臟內超音波納入所有複雜性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的給付範圍,藉以提升病患福祉。
吸珍奶竟吸到吐血?50歲大叔喝完差點氣切 醫:「這部位」動刀後千萬要小心
一名50多歲大叔接受扁桃腺切除手術,術後傷口癒合狀況不佳,三不五時就吐血,醫生建議他可以喝喝冰涼飲品來緩解,結果大叔一吸珍奶竟變成大噴血,在被全身麻醉、插管搶救下,才於手術室裡完成止血。醫師表示,扁腺桃腺等喉嚨部位手術,術後最忌有吸吮等喉部用力動作,要喝珍奶可以,但千萬不能用吸管,只能用杯子喝。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指出,扁桃腺手術對醫生來說是種「鬼刀」,不管手術時再怎麼仔細做好止血,術後傷口還是有可能再出血,因為患者進食時十分容易造成傷口再次出血,甚至是大出血。陳亮宇表示,這名大叔手術前,扁桃腺平均一個月會發炎兩次,喉嚨長期處於疼痛狀態下,因此就醫進行扁腺切除手術。手術過程很順利,但大叔術後在病房裡猛咳嗽,造成傷口一直滲血,他每次查房都會見到垃圾筒裡滿是染血的衛生紙。陳亮宇表示,自己心想讓大叔喝點冰點飲料,或許有助血管收縮,比較不會流血,家屬就出去買了一袋手搖飲回病房,他瞄了一眼,問護理站家屬買了什麼,當得知家屬買的是「黑糖珍奶」後趕緊衝回病房,大喊「不能喝」,卻已經來不及了,「他剛好吸了一大口,接著噴出來,地上都是混著珍珠的鮮血。」陳亮宇表示,扁桃腺手術後,千萬不能有吸吮等喉嚨用力的行為,否則傷口處的血管很容易會被吸破。所以要喝珍奶可以,但千萬不能用吸的,只能要用杯子喝。陳亮宇表示,後來,因為大叔喉嚨部位的動脈一直在噴血,他們只好安排大叔在全身麻醉情況下,插管進行電燒止血手術,並告知家屬若再不能控制出血,恐怕得做氣切術,所幸在麻醉醫師協助下,火速完成電燒止血,術後大叔住院半個月康復,出院前還說自己這輩子不敢再喝珍奶了。
29歲女子「經期長達4個月」 微創手術留住受孕機會
一名29歲未婚女性,以前月經都正常,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亦無家族病史,近4個月月經血量增加,而且應該經期結束的時候仍然血流不止,整天都必須使用護墊或衛生棉造成生活不便,也擔心是否腫瘤癌症而焦慮擔心,雖然服用調經藥,但症狀沒改善。女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吳秉忠醫師,以超音波及門診子宮鏡診斷,子宮腔內已經長了3公分瘜肉,經過醫病溝通,病患接受無創冷刀子宮鏡手術,手術約花10分鐘,手術結束後觀察一小時即返家休息,不需住院、隔天正常上下班,目前經期以及經血量已經恢復正常。吳秉忠醫師表示,冷刀子宮鏡有別於傳統不精準的搔刮術,或是電燒子宮鏡,術中僅用5mm細長器械,慢慢通過陰道,伸進子宮腔,故不需以藥物或器械撐開子宮頸。器械尖端有安全刀片,在不傷害正常組織下,迅速切除、吸取檢體,手術約10分鐘,僅需輕度舒眠麻醉即結束療程,術後幾乎無疼痛感。術式具有避免子宮熱傷害,避免子宮腔內沾黏,保留受孕機會等優點,可迅速解決非經期滴滴答答的問題,並且提供檢體以供化驗,還給患者健康子宮腔助好孕。 吳秉忠醫師指出,子宮瘜肉好發於30~60歲女性,以40~50歲發生率最高,具子宮瘜肉病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長期接受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者、肥胖女性皆為高好發族群。除了控制體重外,應定期接受超音波健檢,並紀錄月經週期,留意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吳秉忠醫師提醒,有些瘜肉會隨月經自然剝落排出,但有些則頑強存在於子宮腔內,造成不規則出血、經血量增加、並降低受孕率導致不孕症,少數情形甚至會變成惡性腫瘤,所以一有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男童心律不整「心跳飆破220」 零輻射手術避40倍癌症死亡風險
兒童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心律不整,除了症狀惱人造成需要常常跑急診之外,嚴重情形可能導致昏厥甚至生命危險,心導管電燒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傳統心導管電燒以X光做導引,雖能根治,但病人有X光輻射線暴露。若能在低輻射或無輻射的定位環境下進行心律不整電燒,可以大幅降低傳統X光暴露所伴隨的風險。今年11歲的呂小弟因心律不整在去年接受無輻射3D電燒手術,呂媽媽說,呂小弟9歲在學校時突然胸悶,在沒有特別原因的情況下心跳飆高到220,被緊急帶往急診,即使坐著不動心跳也飆破200,而經常送急診且根本無法運動,後來接受電燒手術,現在已經可以恢復正常運動。呂小弟開心的說,現在自己已經可以跑兩圈操場。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邱舜南指出,傳統使用X光定位心導管手術,患者一次會接受到6-25毫西弗放射劑量,相當照了200-800張胸部X光片,國際間對於輻射是沒有安全劑量的,且小朋友還在發育,影響可能比成人更大,就有文獻顯示,若十幾歲小朋友接受傳統電燒,終其一生癌症死亡率會增加30~40倍。無輻射3D立體定位系統利用電磁場定位,透過心電圖分析與電腦運算獲得3D立體影像,醫師不需用X光便能精準定位病灶。以兒童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為例,近幾年臺大醫院都是100%零輻射心導管手術,成績遠超過歐美各大兒童醫院;連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近兩年也是100%完全零輻射。在零輻射的安全環境下,臺大醫院仍維持著高成功率、低復發率的好成績。2016年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心臟電生理團隊引進無輻射3D定位電燒技術,至今已為超過500名患者施行無輻射心導管手術。國外團隊從傳統X光轉換到3D定位系統進行電燒,大約需要半年摸索期。臺大兒童醫療團隊不到3個月就上手,甚至連年僅1歲、體重7公斤的嚴重心律不整嬰兒也順利地治療成功。臺大團隊快速將成果發表至國際期刊,因此於2020年3月成功爭取讓兒童心律不整無輻射治療納入健保給付。
原發性顫抖「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 「神波刀」非侵入精準治療
67歲馬女士罹患帕金森氏症,108年起於臺北榮總神經內科門診定期追蹤,藥物治療雖症狀有所改善,但右手及腿部顫抖,面部表情僵硬導致說話變慢,手腳顫抖或僵硬造成寫字或如廁困難,無法正常生活。經縝密的術前評估,於去年5月接受神波刀治療,術後右手及腿部震顫立即獲得改善,術後1個月完全沒有顫抖的情形,術後4個月未出現顫抖情形,腿部輕微僵硬,有時候會忘記服藥但並沒有感覺異常,至112年年底追蹤,術後狀況維持良好。80歲劉先生,40多歲開始出現右手震顫,顫抖症逐漸惡化。休息時震顫會減輕,想做事時顫抖的情況更加明顯,讓他無法寫字,也很難維持日常生活。經縝密的術前評估後,劉先生於112年4月接受神波刀治療。顫抖情形顯著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術後1個月、3個月、5個月的追蹤,狀況維持良好。臺北榮總神經外科引進「神波刀」手術,以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打斷顫抖神經迴路,非侵入性,不需開顱、無需麻醉,成功治療「原發性顫抖症」及「帕金森氏症」患者,未來可望用於癲癇、肌張力不全、強迫症等治療,為神經疾病患者一大福音。有些人雖四肢健全,卻因原發性顫抖症或帕金森氏症而不能獨立生活,連夾菜、倒水、擠牙膏、刷牙等日常基本動作都很困難,更遑論工作,不但難以維持生計,更影響自我的社交活動與心理健康。臺北榮總神經外科李政家醫師表示,臺灣約有40萬人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比帕金森氏症還要常見,原發性顫抖是因為神經退化,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顫抖,老年人最常見,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有逾半數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此困擾,其中約10萬人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除了寫字無法準確握筆,拿杯子卻把水灑出來,連穿衣、簽名都成挑戰。李政家醫師說明,一般不論治療原發性顫抖或帕金森氏症都會先採用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例如丘腦切開術 (Thalamotomy)或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者都需進行開顱手術,鑽一個小洞,以電燒專用的鈍針深入丘腦,進行燒灼或植入電刺激晶片持續電刺激,兩種手術治療成效顯著,但許多病友忌憚開腦,以及體內需安放電極後的風險而裹足不前。李政家醫師指出,相較於傳統外科侵入式手術,神波刀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的精準治療,無須在病人腦中植入電極及電池,透過超過1000個超音波晶體聚焦能量在丘腦,加熱局部腦區使得神經壞死,打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避免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治療,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準確定位,並導引能量至目標的神經核一次完成,術中評估,立即達到治療效果,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提供神經疾病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心律不整恐是「法布瑞氏症」作祟 症狀、治療、遺傳風險醫師帶你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法布瑞氏症是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主要是因為X染色體基因缺陷,使代謝醣脂質的α-GAL酵素缺乏引起許多症狀。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中行表示,若此酵素缺乏,醣脂質就會堆積在身體的各個器官,若堆積在神經系統就可能會造成病患感覺異常,若堆積在心臟就可能會造成心室肥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若堆積在腎臟就可能會有蛋白尿,甚至腎衰竭。其中林中行醫師指出,心臟型的法布瑞氏症最常見、且幾乎每位病友都發生的是心室肥大(肥厚),許多人也會出現房室阻斷心跳過慢,也就是慢的心律不整的問題;另外也有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整,若從症狀來推估,整體心律不整的比例最多可能有10-30%左右,對於法布瑞氏症病友來說,最根本的治療「酵素治療」一定要做。法布患者心律不整 需從根本「補充酵素」加以控制由於法布瑞氏症是一個酵素缺乏的疾病,因此若診斷確定心律不整是法布瑞氏症引起的話,根本治療「酵素補充療法」一定要做。林中行醫師提到,台灣已經有引進酵素補充療法,患者可以詢問醫師經過心臟切片、抽血檢查等,只要符合條件其實都有健保給付。當然,除了酵素補充療法外,法布瑞氏症的心律不整問題也須和一般患者一樣,針對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利用心律調節器、去顫器、電燒等治療方式加以治療。林中行醫師分享,有一位50多歲中年男性病友讓他印象相當深刻,大約5年前這名個案因為心室頻脈休克倒下被送往醫院,一般來說中年男性心室頻脈昏倒,最有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所致,但檢查發現這名個案心室異常肥厚,可是冠狀動脈並沒有異常,也沒有高血壓、主動脈狹窄等。不明原因心室肥厚的狀況,當下便讓林中行醫師懷疑是法布瑞氏症引起的,果然經過檢測後確定他就是法布瑞氏症患者。林中行醫師表示,之後便為個案申請健保給付使用酵素補充療法並裝上去顫器治療,後來又出現心房顫動、房室阻斷等問題,經過電燒、去顫器、藥物治療後,現在恢復良好、精神奕奕。法布應及早發現、治療 醫師提醒注意「這些」警訊不過,林中行醫師提到,各醫療文獻都指出,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法布瑞氏症才有可能會變好,如果晚期才發現,即使現在有很好的酵素補充療法,使用後也只能維持或不讓疾病惡化速度太快而已,並不會有戲劇性好轉。因此,林中行醫師提醒,如果有沒來由的蛋白尿、腎臟功能不好、心室肥厚等,或是小朋友有莫名手腳發痛、發熱、身上起紅斑等症狀,建議要及早跟醫師討論有沒有可能是法布瑞氏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對付這個疾病目前最好的方法。父母是法布病友且有心律不整 是否會遺傳給孩子?法布瑞氏症屬於遺傳疾病,許多罹病的父母常會擔心是否會遺傳給孩子,若自己因此而有心律不整的症狀,孩子是否也會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呢?對此,林中行醫師表示,法布瑞氏症不一定會遺傳給孩子,遺傳可能性是依性別而定。林中行醫師說明,法布瑞氏症的遺傳因子位在X染色體上,女性性染色體是XX,如果媽媽有法布瑞氏症,則有50%的機會遺傳給子女;而男性性染色體是XY,如果爸爸有法布瑞氏症,傳給兒子的是Y染色體所以不會罹病,但女兒幾乎100%一定會有,不過是否會一樣嚴重,還要看從媽媽得到的X染色體而定。法布瑞氏症患者嚴重可能會從小就發病,但也有些人到中年才發病。而法布瑞氏症的症狀表現事實上也非常多樣化,因此林中行醫師表示,即使遺傳到孩子身上,雖然可能也會有心臟方面的問題,但不見得就是從心律不整來表現。林中行醫師建議,如果父母是法布瑞氏症患者,應定期追蹤酵素活性等相關檢查,也可將檢查項目列入新生兒篩檢進行追蹤,加強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