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供應鏈
」 台積電 供應鏈 限電 停工 AIAI相關需求強勁!台積電下半年營收可望創高 分析師指觀察重點在這裡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10月17日舉行第3季線上法說會,將報告第4季業績展望,市場預期第4季將延續成長趨勢,季營收突破歷史新高。分析師強調,受惠AI相關需求強勁,將會是最強第3、4季;不過消費性PC旺季不旺,記憶體模組廠平均庫存過高,將是觀察重點。台積電第3季財測匯率假設為1美元兌32.5元,預估營收區間在新台幣7280至7540億元,季增7.6至11.4;累計7、8月營收為5077億元,9月營收僅需約2203億元即可達標;市場預期,台積電在下半年旺季可望逐季創高,預估9月營收成月減態勢,但可望達成財測目標。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指出,對消費性電子供應鏈來說,第2、3季是旺季,今年非蘋陣營的手機出貨下修到年初的預估,全年成長3至5%,所有手機的出貨在1.3至1.5億支左右,比去年好一點。再加上H100、H200、Blackwell的持續出貨,讓台積電5、4、3奈米以及先進封裝製程持續滿載,因此預期會有最強下半年的營收表現,而市場將會關注台積電的海外佈局、先進封裝產能擴充以及先進製程2奈米、16A的進展。反觀DRAM模組廠遭遇逆風,消費性PC產品旺季不旺,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貼文指出,金士頓傳出啟動降價策略,原因是DRAM模組廠庫存累積9至11個月,一旦價格反轉認列損失將成常態,高階記憶體存儲器合約價何時鬆動,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碳數據電子資料交換標準」產業示範團隊啟動大會 助臺灣產業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在錯綜複雜的產業價值鏈內,驅動上下游成員落實減碳作為,關鍵不只是碳盤查,還有盤查後的資訊透明揭露,特別是臺灣產業在全球電子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面臨政府法規、國際碳稅以及大型品牌客戶要求,想繼續保持優勢競爭力,勢必得運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管理平臺,循序漸進做到盤查、揭露以及資料串連,最後形成供應鏈協同合作的減碳機制。為了建構接軌國際的碳數據交換標準框架,協助臺灣產業加速投入減碳行動,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於8月21日偕同記憶體品牌大廠華邦電子,以及力成科技、台星科、京元電子、菱生機密、南茂科技、華東科技、超豐電子、群雅電子、福懋科技等華邦電子臺灣全體封測廠商,加上成創永續、信星資訊、雷技資訊、倍力資訊、希達數位、綠易、叡揚資訊等數位工具業者,於臺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碳數據電子資料交換標準」產業示範團隊啟動大會。AI與淨零碳排已是兩大國際發展趨勢,產業界也有「不做淨零,訂單歸零」的深刻體悟,因此近年來除了政府透過「以大帶小」模式,輔導臺灣產業與供應鏈,從碳盤查、製程改善、能源監控等多重面向,進行低碳轉型並掌握綠色商機,在推動碳數據交換標準化與透明化的過程中,還有數家電子大廠願意攜手供應商參與實證計畫,藉此完善範疇三減碳路徑,加速打造淨零產業生態系,更能突顯臺灣邁向永續發展的企圖心。基於臺灣百工百業的碳管理需求日益殷切,渴望了解更多具體作法與協助資源,這場啟動大會規劃四場專題演講,邀請資策會主任蔡明宏、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周秀隆、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與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先剖析邁入淨零時代的各種減碳策略與治理解方,再以「跨界對話:碳管理與數位轉型」為題,探討企業如何將雙軸轉型的挑戰,轉化成未來永續經營的競爭力。包括蔡明宏主任表示提升碳數據質量,是落實淨零碳排的重要一步,當每個產業及供應鏈,都建立可互通互信的的計算準則,有助於提高盤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並取得商業平衡,加快節能減碳進程;周秀隆副秘書長表示在下游品牌商「不減碳就砍單」壓力下,台灣產業深刻了解提升碳管理能力的急迫性,應該善用外部資源,進行碳健檢、制定減碳計畫,甚至掌握最新國際規範,才能打造綠色引擎增添成長動能。王之杰研發長提及前進COP29會前會時,看到新加坡政府攜手兩大國際碳權核發機構,致力研究並制定全球自願性碳權的交易框架,希望減少成本並健全市場機制,這也印證臺灣政府推動跨產業的碳數據交換標準框架,是永續實踐最佳路徑之一;盧希鵬教授則強調時代正在改變,企業經營思維也該轉變,透過擁抱創新數位科技、提升數據管理韌性,能讓「碳覺醒」成為永續經營關鍵助力,開啟邁向碳中和的良性循環。
蕭美琴談黃仁勳數位孿生AI地球「難以想像」 需金融界成產業後盾
副總統蕭美琴5日上午出席「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她提到近期台北國際電腦展聽到令人振奮的科技與想像,包含黃仁勳演講中用AI來創造一個地球digital twin(數位孿生);臺大風險中心也向新政府提出建議成立跨部會強有力的工作小組,包括碳定價、碳費實施期程、加速檢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用電大戶條款,透過該平台可加速驅動政策創新與鼓勵企業往前走。蕭美琴出席論壇致詞並聽起第二場「企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調查—政府與企業面對淨零轉型遲滯的挑戰」報告,提到大家很關注黃仁勳演講當中,一些過去所連她都無法想像得到的觀念,譬如說用AI來創造一個地球digital twin(數位孿生),讓我們對未來整個環境變遷趨勢的掌握,透過政策和科技的導入,減緩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的衝擊,台灣既然在全球電子供應鏈扮演如此角色,更需要金融界成為產業淨零減碳的後盾。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則說,從調查結果可以觀察到「政治治理、企業治理轉型」兩個層面上的落差,前者可看到「政策法規遲滯導致溫水煮青蛙」、「再生能源推動力道薄弱」,後者為「掌握氣候機會關鍵時刻」、「金融業正因應氣候轉型策略」。周桂田說,氣候相關揭露金管會政策路徑明確,驅動企業轉型步伐;碳費及其實施期程一再拖延,導致企業實施資訊不明、觀望,影響競爭策略;碳定價缺乏前瞻治理規劃與施行,無法超前CBAM,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契機。用電大戶條款檢討一再延宕,導致企業持續觀望;政府與企業需雙向整合前瞻、綠色治理、快速因應國際供應鏈綠能要求;缺乏氣候揭露、碳定價、再生能源總體治理戰略,將導致台灣競爭危機。而且半數企業無相關人力進行氣候風險評估、使用氣候情境分析與圖資,電子高碳排製造業氣候實體風險評估偏低,顯示競爭警訊;企業可掌握薪酬與ESG績效連結,培育人才已落實氣候風險管理、財務揭露量能。金融業的多軌策略提出氣候金融商品、要求氣候資訊揭露、落實ESG責任;建構優惠融資條件上的鼓勵企業氣候揭露、低碳產品與製程創新;驅動氣候與綠色金融部分,旅行氣候減碳與調適支柱,促進金融公正轉型。就政府淨零碳排治理上,我國政策法規未能貫串整合,並且經常遲滯拖延,導致企業在國際淨零競爭上產生系統性風險。雖然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方案2.0至3.0與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企業氣候相關揭露有依序進步提升;但碳費與其實施期程一再延宕,導致企業資訊不明、維持觀望,且大部分未擬定內部碳定價。因缺乏前瞻之碳定價機制,無法超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逐步流失臺灣產業轉型契機。同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用電大戶條款檢討進度落後,同樣導致多數企業持續觀望、未能即早進行能源轉型相關佈局。總體而言,政府政策面上在氣候相關資訊揭露、碳定價、能源與低碳轉型缺乏整合與前瞻,導致企業在低碳產品與製程創新、貸款融資等也緩步不前。周桂田總體分析,缺乏低碳創新氛圍,企業進行氣候相關的實體與轉型風險評估、財務影響評估、情境分析與圖資使用等,都未能大幅進步。並且,企業也面臨人才培育挑戰,薪酬與氣候相關績效之連結也有待強化。同時,金融業正履行推動氣候變遷之重要支柱角色。
台海局勢升溫!《日經亞洲》: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避開中國及台灣 通用汽車、福特考慮跟進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的獨家披露,由於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龍頭特斯拉(Tesla, Inc.)已告知其供應商,最快於明年開始,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以外的地區生產零件。《日經亞洲》援引6位知悉內部消息之特斯拉供應鏈高層的說法指出,為中國境外銷售的特斯拉車款生產印刷電路板、顯示器和電子控制器等零件的供應商,已收到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消息人士聲稱,特斯拉向他們透露,有鑑於大中華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前不斷上升,這項舉措將為非中國市場建立替代供應來源,以防止供應鏈中斷。 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23日至24日,才剛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為2022年8月及2023年4月的「環台軍事演練」後,第3次在台灣周邊實施圍島軍演。對此,特斯拉台灣供應商的1位內部人士也告訴《日經亞洲》:「我們收到了特斯拉的要求,他們希望擁有OOC(out of China,避開中國),以及OOT(out of Taiwan,避開台灣)的零件」,且特斯拉「希望這個要求能在明年的新企劃案中實現。」此外,另1位日本電子製造商的高層則證實,特斯拉已與日本、韓國和其他地區的亞洲供應商討論了此事,而他的公司便是與特斯拉接觸過的企業之一。還有1家零件供應商的高層也表示,為了滿足特斯拉的這項新要求,他的公司正在提高其位於泰國的產能,而他也坦承,對於特斯拉在內的許多客戶來說,所謂的避開中國策略「也包括避開台灣。」報導還披露,除了特斯拉以外,通用汽車(GM)及福特(Ford)等美國汽車製造商,也在研擬要求供應商將電子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和台灣以外的地區,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它們尚未提出正式要求。為多家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服務的電子供應商高層也透露:「特斯拉是最積極致力於規避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地緣政治風險的車商」,但他坦承「要做出OOC和OOT的零件確實很困難,成本也非常高,因為那是成熟的供應鏈所在。」據悉,中國和台灣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電子零件,包括顯示器、印刷電路板、相機鏡頭和半導體。根據《日經亞洲》分析,大約有87%的蘋果頂級供應商在中國設有生產設施。報導補充,特斯拉的上述要求,是在美國宣布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的關稅,以及賴清德於5月20日上任前提出的。在特斯拉追求安全供應鏈之際,該公司也面臨了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壓力。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便顯示,2024年第1季,比亞迪(BYD)在全球「純電動車」(BEV)市場的份額已上升至15%,進逼從去年的22%降至19%的特斯拉。然而,龐大的競爭壓力並不意味著特斯拉即將棄守中國市場。事實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才剛在今年4月出訪中國,希望讓該公司最先進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能夠在他們的第2大市場獲得批准。對此,北京方面已表示將給予全面支持,並將特斯拉稱為「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電子供應鏈分析師邱世芳也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電動車成為中美科技戰的最新戰場,這一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邱世芳還認為,在中國境外建構供應鏈對特斯拉來說是有意義的,「相較於其他西方或日本品牌,特斯拉與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的競爭更為激烈。」她表示「為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避免供應鏈中斷,特斯拉這樣的汽車製造商向供應商提出此類要求,是『合乎邏輯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那麼多的零件供應商試圖加快其在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布局。」對此,特斯拉目前並未回應《日經亞洲》的置評請求。福特和通用汽車也拒絕就具體細節發表評論,不過福特也透露,他們正在「努力建構1個具有韌性及成本競爭力的高品質供應鏈。」
看CES選股2/這一大亮點成就AI終端! 台股電子供應鏈受惠前提「這個不能差」
延續2023年AI浪潮,今年CES中四千多家廠商端上的AI應用商品,可說是百花齊放,「今年的CES可以有一個註解,即是『規格提升』,尤其是結合ChatGPT。」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杜欣霈告訴CTWANT記者。多位經理人及理財達人觀察,從WiFi、面板、電池、鏡頭到半導體等台廠供應鏈均可受惠,「前提是經濟不能變差!」「三大晶片廠輝達、超微、英特爾,分別在新顯示卡提高效能2倍、桌上電腦處理器、AI PC運算解決方案等,在CES展前、展中都提出說明與示範,也就是讓我們看到應用在車用、手機、電腦上的功能規格拉高。」杜欣霈說,「AI是一個形容詞,譬如說,晶片應用電腦就是提升到電競規格。」「此外,我覺得今年的CES展週邊商品的最大亮點,就是WiFi。」杜欣霈說,「WiFi效能已經從WiFi5到WiFi6、WiFi7,連跳二級,就可以繼續觀察到今年下半年的終端市場的成長表現」,「為了完成AI應用面終端,今年的WiFi會是很重要契機。」2024年CES展亮點中,友達展示面板規格提升。(圖/友達提供)CES展另一大規格提升亮點是「面板、電池、鏡頭」,杜欣霈分析,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在LED面板的升級、多屏顯示,強大的晶片帶來的功耗則也需要電池續航力升級,從而觀察到電源管理、記憶體、散熱等周邊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還是『重中之重』,從台積電、聯發科、華邦電、南亞科、大立光、博通,到ODM電子五哥(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來頡、群光、群電、台達電、光寶科等,都是延續美股晶片廠到雲端的上中下游台廠供應鏈電子業重要廠商。」杜欣霈說, 「當然,前提是經濟不能差!歐美若能軟著陸,整體台股一定會受惠AI產業的發展。」杜欣霈說。此外,永豐美國基金經理人周彥名也提醒,「停止升息、降息等,仍是影響選股的一大關鍵,當降息號角一吹,有成長性、技術性的科技股及包含此類的科技成分的ETF,預估都有會很好的表現。」理財達人雨果則告訴CTWANT記者,「2023年,AI人工智慧概念股漲了一波,相關硬體生產商股價都大幅成長,AI應用層面尚未成熟,未來幾年有機會在持續擴大,有更多其他產業納入AI相關應用,還是有很好的投資機會,需要有耐心做長期投資。」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認為,2024年台股科技股為正面走向趨勢。(圖/Apple、群益投信提供)至於半導體產業,2023年庫存去化不少,雨果認為,「今年應有機會恢復需求成長動能,例如台積電的車用半導體與AI晶片需求,可望有明顯的業績成長,AI相關的高階伺服器也可注意。」若想要投資半導體產業,又不敢單壓一檔個股?「我會考慮台積電含量高的ETF,譬如,台積電權重佔了46%的元大台灣50(0050),或台股半導體ETF,例如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與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雨果分享自己的觀察。「雖然這兩檔半導體ETF台積電權重只有18%與24%,但涵蓋其他半導體相關公司,包括聯發科、日月光、聯電、創意、瑞昱等。」雨果告訴記者,他專注於「指數型」投資原則,這樣就不怕挑錯公司。而在台股ETF中,連結科技的海外ETF,像是統一FANG+ ETF(00757)在2024年以來的規模、受益人數都有雙位數成長;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富邦NASDAQ(00662)、永豐美國500大(00858)、永豐美國科技(00886)等在規模上也都有成長。看CES選股
外資上周狂買逾1217億 法人:中小電子股有望接棒續攻
台股連日上漲,上周五(17日)加權指數終場漲37點收在17208點,周線強漲526點、連3紅。交易員指出,外資買盤強勁,令萬七關卡形成更強力的下檔支撐,11月以來這波強彈還有不少電子股尚未跟進。隨著下周輝達即將公布重要財報數據,有資深分析師表示,有望見到電子族群接棒續攻,先前落後的個股也有機會在這波補漲。三大法人上周在集中市場合計買超1214.1億元,其中外資狂買1217.93億元,單周買超金額創下史上第二高。投信則小出脫持股獲利出場,賣超約30億元,終結連15買。觀察外資買超前10名個股,聯電(2303)以4.81萬張高居榜首,連3天獲外資敲進。其他上榜個股包括元大台灣50買超1.99萬張、元大台灣50反1買超1.98萬張、中信金(2891)1.62萬張、鴻海(2317)1.29萬張、凌陽(2401)1.2萬張、群創(3481)1.16萬張、兆豐金(2886)9388張、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9384張、第一金(2892)9176張。此外,輝達周三(22日)將公布財報,分析師指出,過去一周主要以中小型非電股表現活躍,隨著外資積極回補大型權值股,加上先前傳出輝達正在開發安謀架構版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晶片,不排除相關的中小電子供應鏈有望接續跟進。安聯投信團隊指出,本波驅動台股行情的主軸為美股大漲,受惠於美股走勢回穩,庫存調整已改善且有落底跡象,人工智慧及高速運用未來幾年續強、PC及手機可望復甦,看好台股大盤接下來應該有機會突破年內高點,在國際股市中江表現相對有利基的支撐。
老廠成飆股2/「兩個月漲三倍拉回後能進場嗎?」 分析師:能否站回月線是強弱關鍵
台股2023年前三季可說是AI概念股元年,直到近兩個月PCB概念股才甦醒,飆股定穎(3715)兩個月漲三倍後近期漲多拉回,不少投資人在問,現在能進場嗎?法人告訴CTWANT記者,定穎主要買盤來自本土投信,不過10月以來有轉買為賣的跡象,「定穎基本面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技術線型來看,建議投資人觀察,股價在沒有站回月線之前,先保守以對。」PCB產業年度盛事2023 TPCA Show 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27日甫落幕,對於產業後市,台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表示,2023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當前電子產業正面臨著來自通膨升息、庫存去化以及消費低迷等多重挑戰。然而,台灣PCB憑藉其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完整的電路板供應鏈,正積極邁向高階製造,成為全球電子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就PCB概念股中的大飆股定穎控股,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分析,定穎投控最大的營收佔比毫無疑問是車用HDI板,營收佔比高達70%,更仔細的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定穎的電動車相關營收佔比已經上升到20%,「綜觀全PCB族群,要有這樣的營收佔比數據是沒有第二家廠商可比擬的。」敬鵬也是車用電路板大廠,法人指出,但電動車比重稍低於定穎。(圖/翻攝自敬鵬官網)同樣以車用板為主的還有敬鵬(2355),其車用產品占比更高,為80%。不過不同的是,敬鵬的產品大部分是應用在油車上面,而敬鵬的電動車營收占比仍低於10%。范振鴻說。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預計,2023年全球電動車的年銷量將達到1400萬輛,年增長35%,估計市場滲透率將突破16%。范振鴻也指出,以基本面的角度來探討,范振鴻說,定穎目前電動車客戶涵蓋了歐系Tier 1及美系電動車客戶,在電動車滲透率逐年提升的情況下,相對電動車的營收貢獻也會逐年擴大。除此之外,市場熱門討論話題之一的自動駕駛系統,除了AI算力需要大幅提升之外,硬體方面也必須跟著升級,范振鴻說,定穎近期也就受惠於這項利多,客戶拉貨力道強勁,帶動公司整體的產能利用率提升,使得整體毛利率逐季攀升。總的來說,除了受惠市場逐年擴大需求量快速成長、高階產品出貨暢旺毛利率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定穎的獲利也就有望逐年攀升。電動車銷量持續增加,也推升PCB需求增溫。(圖/新華社)
2023全世界最富裕國家排行出爐 新加坡第1「台灣第12」
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日前公布「全世界最富裕20國」排行榜,而台灣以7萬3344美元排名第12名,而新加坡已15萬7354美元拿下冠軍。根據Insider Monkey資料顯示,這份榜單是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公布的人均GDP資料,再搭配國家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算得出的結果。而榜單中前5名分別是新加坡(15萬7354美元)、盧森堡(14萬2490美元)、卡達(12萬4834美元)、愛爾蘭(12萬4596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8萬8221美元)。而台灣則以7萬3344美元位居第12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份榜單中,亞洲國家僅有新加坡、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台灣入榜,而且台灣的排名還在荷蘭、德國、瑞典等經濟大國前面。報告中指出,儘管全球未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但台灣作為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的重要角色,仍然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總部設於台灣,其他重要的電子公司也設有分支機構。
日月光砸3億美元馬來西亞再擴2廠 加速東南亞戰略布局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將馬來西亞檳城視為東南亞戰略布局關鍵,今日在當地舉行2座新廠動土典禮,將在5年內斥資3億美元,預計在2025年完工,為當地再創造2700個就業機會。日月光指出,在 5G、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電子發展的需求推動下,半導體產業快速增長,半導體專業封測代工(OSAT)成為全球電子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OSAT領導廠商,日月光馬來西亞廠自1991年以來持續為許多半導體公司提供封測服務,為消費性電子、通訊、工業及汽車產業提供先進晶片。日月光介紹,大馬生產基地位於位於峇六拜自由工業區(Bayan Lepas Free Industrial Zone),完工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200萬平方英尺,是目前廠房面積的兩倍,核心產品是銅片橋接(copper clip)和影像感測器封裝,新廠房採用強調生態平衡、保育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綠色工法,進一步體現了日月光對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承諾。日月光東南亞區總裁李貴文說,「新建廠房展現日月光對檳城的區域穩定,以及對當局外國投資商業友好政策的信心,檳城擁有多元且成熟的人才庫,多年來通過政府和產業的共同努力,培養出健全熟練的勞動力,其管理技能和專門技術的知識深度,是日月光在快節奏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關鍵,日月光並持續為檳城半導體人才的成長,做出貢獻」。檳城首席部長Mr. Chow Kon Yeow表示,「今年是檳城工業化50週年,看到像日月光這樣的投資者擴大在檳城的足跡,鞏固我們作為全球半導體樞紐的地位,讓檳城在世界科技版圖中閃耀。此外,很高興地我們能提供有利環境,使日月光能夠實踐永續發展。」
英特爾示警 台灣晶片供應鏈危險了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周一(24日)再度強調,美國需要把更多的晶片先進製程從亞洲帶回美國和歐洲,他並指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是台灣卻是岌岌可危(precarious),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地理上平衡的彈性供應鏈。」季辛格在《華爾街日報》的年度科技論壇(Tech Live)大會上作了以上表示。外媒表示,台灣是台積電的主要生產基地,為蘋果、高通、超微、特斯拉、甚至英特爾等科技企業進行代工。但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曾針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加上俄烏戰爭,都讓外界對其地緣政治環境進行重新評估,季辛格的發言反映出外界對中國是否試圖收回台灣威脅新的憂慮。不過,如果晶片製造從台灣移轉出去,英特爾也可以從中獲利。季辛格指出,就如同過去50年石油儲備在地緣政治上扮演的重要地位,晶圓廠將在未來50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他強調,美國和歐洲需要製造更多先進製程的晶片,以因應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和電腦應用的需求。今天亞洲晶片製造占了全球八成,季辛格希望到2030年能降到五成,美國則是從目前的12%增加到3成,歐洲從目前的不到1成,增加到20%,「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季辛格表示,他相信這個過程現在正在進行之中,過去花了30年時間讓電子供應鏈集中在南中國海周圍,而美國總統拜登先前所簽署的巨額政府補助法案只是逆轉過去這個趨勢的第一步。美國商務部於10月7日宣布對中國增加新的半導體限制措施,包括晶片和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等,對此,季辛格指出,他對美國向中國科技出口加諸的更多限制並不感到訝異,這個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美國希望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英業達董座憂看台海局勢 卓桐華:兩岸開戰供應鏈斷光
中國大陸4日起在台灣附近海空域進行軍演,風雨欲來令人擔憂俄烏戰事供應鏈亂象重演,但國內公司與產業代表一致認為,兩岸經貿依存度高,若真開戰恐怕後果更嚴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沒有贏家」;伺服器代工大廠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語重心長說:「打仗供應鏈就沒了。」卓桐華表示,不要演習到一半真的打起來,俄烏戰爭影響天然氣供應,打台灣就「都沒了」、哪來的供應鏈?並指出伺服器生意在大陸,英業達走不了、也一定要有往來。觸控晶片廠義隆電發言人劉代銘表示,俄烏戰爭擾亂供應鏈,製造、運送成本增加,終端產品售價提高,導致終端買氣更弱;現今電子供應鏈主軸在兩岸,若走到極端的開戰情況,對全球的影響無法估計。一家在台灣製造、以自有品牌銷貨中國大陸的遠距設備大廠指出,俄烏開戰因為俄國受國際制裁、連金流都不通,就算貨能到當地,貨款也無法匯回,便暫時放棄俄國市場,這次台海軍演緊張甚至呈現包圍之勢,公司內曾討論萬一對外交通受阻貨出不去怎麼辦,但台灣政府應該是會協助。亞東經濟協會副理事長羅忠祐指出,他經商55年,這次大陸軍演引起的社會討論度,比95年台海飛彈危機更高,不過應該過一兩周就平息,畢竟目前兩岸在政治、經貿依存度高,加上在習近平面臨中國國家主席第三度連任的關鍵時刻,沒有理由在這時候製造麻煩。羅忠祐表示,所經營的紡織業有各國客戶,但他們的工廠設在中國大陸,若台灣有事,也會影響國際供應鏈,各國不會等閒視之。
大馬洪水重創電子供應鏈 加劇晶片缺貨潮
馬來西亞近日遭遇史上最大的水災,超過60,000人受到影響,共27人死亡,受影響區域包括半導體廠聚集的雪州(Selangor)首府莎亞南(Shah Alam),而此處半導體封裝業務佔全球電子業供應鏈十分之一。全球半導體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下,先是封廠停工導致晶片產能急劇下降,近日馬來西亞又發生史上最嚴重水災,其中荷蘭半導體設備商貝思半導體(BE Semiconductor)因此停工,並下調了Q4的預期營收,粗估損失2,800萬美元(約新台幣7.84億元)。據外媒報導指出,雖然貝思半導體未透露受影響的客戶訂單,但確定的是富士康、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導體)、日月光、Forehope、美光(Micron)和樂金(LG)都在其客戶名單中。全球前3大的石英元件廠NDK位在大馬的2座廠房,也因為水災停工,由於其全球市占率約10%,業內分析停工的2個廠房約佔全球產能1%,但即使替換掉受損的設備、零件,還得等8至12個月,短期內產能勢必受到重挫。
電殺台商1/疫外催生缺煤缺電飆油價完美風暴 台商Q4惡戰
任誰也想不到,去年年初突襲全球的新冠疫情正在降溫之際,卻「疫」外醞釀一場完美的通膨風暴,從油價原物料飆漲,到兩大世界工廠中國、印度缺煤缺電以急漲電價25%,通過疫情考驗的台商,能否通過通膨風暴的挑戰,最快今年冬季揭曉。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及其他官員不斷釋出:近期物價指數偏高只是短暫的,不急著立即Taper(縮減購債)及升息,但實況並非鮑爾所言「短暫」,市場憂心,中國20多個省份大規模限電,恐在今年冬季時掀開通膨壓力鍋,引爆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所謂停滯性通膨,是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膨物價上漲同時存在,恐導致企業獲利衰退和民間消費支出萎縮、失業率攀升等。Salesforce.com Inc.最新發布預測顯示,今年耶誕假期銷售旺季期間,全球消費者物價可能會上漲20%。(圖/報系資料庫)廣東省先開第一槍,10月1日起尖峰電價大漲25%,拉大工業用電離尖峰電價差,不含民生用電;浙江省則從10月15日起,調漲尖峰電價,尖峰時間從每日2小時,增為4-6小時;湖南、廣西省也跟進調漲20-25%。至於貴州、安徽省也是拉大離峰、高峰電價。內蒙古、寧夏、上海、湖南等地則是開放電力公司納入燃煤價格為參數,定期調整電價,最大漲幅不得超過10%。限電措施引發停工危機,電費大幅調漲更是台商揮之不去的陰霾,特別是昆山、江蘇、浙江等台灣主要電子零組件廠集散地,這使得已脆弱的電子供應鏈更加緊張。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限電漲電價措施,源自去年11月,中國將碳中和目標寫入「十四五計劃」,推行「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未料8月17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份的能耗強度不降反增,9月16日更進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回顧近廿年來,中國極力要從「製造的中國」轉型成「數位的中國」,為此陸續推出「騰籠換鳥」、「五險一金」政策,為著就是要擺脫世界工廠的形象,將高汙染、高人力需求的對於環境造成極大壓力的產業逐次移出中國,帶動產業升級,此次的「能耗雙控」更是對準2050年零碳排大目標而訂「綠色轉型」。中國動力煤價格從每噸約人民幣660元(約台幣2867元),今年9月時高點已來到人民幣1094元(約台幣4752元),電廠不堪虧損而限電要求漲價。(圖/新華社、新浪財經,CTWANT合成)目前中國火力發電占電力結構達72%,其中燃煤電廠居半,太陽能、風力等綠色發電僅占9%,而「能耗雙控」措施,就是為要致力於降低碳排放,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但此一措施遭疫情攪局,全球供應鏈去年上半年停擺後,大陸開工後加緊趕工,用電耗能火力全開,工廠密集的省分『能耗雙控』根本無法達標!」外資法人說。此外,中國動力煤(燃煤)近5年價格從每噸約人民幣660元(約台幣2867元),到今年3-5月瘋漲一波,夏季再漲一波,9月觸及高點人民幣1094元(約台幣4752元),電廠不堪虧損而限電要求漲價。突如其來的限電及漲電價,不僅衝擊台廠9月、10月的營收表現,還攸關全球供應鏈運作。「缺電問題引發供應鏈生產降載,供給不足及價格高漲問題,更可能抑制歐美耶誕消費旺季買氣。」元大投信說。同為世界工廠的印度,火力發電占比高達70%,同樣面臨缺煤窘境,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燃煤存量平均僅剩4天。雪上加霜的是,全球石油生產聯盟OPEC+重申,暫無更大的增產計畫,目前仍維持2022年4月底前,每月提高每日40萬桶產量的協議。這使得國際油價在去年因疫情減產下,隨疫後經濟復甦需求增加而一路走高,國際油價上看90美元,加劇通膨問題。線上客戶管理軟體提供商暨企業雲端運算公司Salesforce.com Inc.最新發布的預測顯示,今年11-12月耶誕假期銷售旺季期間,全球消費者物價可能會上漲20%,即便全球、美國的假期下單量將分別縮減2%、4%。台經院亦警告:「未來中國限電恐成常態,台商要做好中長期準備。」經濟學者表示,「高油價、高物價下,業者得承受原物料成本墊高,但不一定能完全轉嫁到售價,且要面對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對整體經濟傷害不容小覷。」看來今年冬季,除了極端氣候,還有一場通膨風暴。
電殺台商2/中國限電最慘「供一停六」 中小企業恐現倒閉潮
中國9月下旬開始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東北及沿海等20多個省區陸續拉閘限電,最慘地區甚至「供一停六」,無論重、輕工業都受波及,大廠可減產停工因應,對於飽受原物料漲價及疫情打擊的中小企業來說,將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9月以來,中國31個省份中已有20個省份陸續實施強制限電,直接衝擊中國工業產能。其中,江蘇省昆山、蘇州及常熟等地是台商密集工業區,日前已恢復正常生產,受停電、限電影響的IC載板及PCB業者將於10月加班生產。但台商主力產業如LED(發光二極體)、筆記型電腦及零組件等已出現無法如期交貨的狀況。一位在華東設廠的PCB(印刷電路板)業者就表示,近期雖然已恢復供電,但先前受限電影響的產能猶待回補,很怕會被罰款。因為時間上已是歐美耶誕出貨旺季,加上今年疫情關係運期延長,必須提前備貨,目前只能不斷趕貨,要是10月再度大規模限電,第4季營收恐怕會大幅受到影響。中國此波突然限電,衝擊最大的產業莫過於PCB(印刷電路板)廠。(圖/魏鑫陽攝)據了解,華東、華南沿海是台商集中的生產基地,主要產業包括筆記型電腦及零組件、PCB、LED(發光二極體)等。雖然受限電影響,但大廠暫時以調度未停工的廠區產能或用庫存因應,尚不致影響出貨,不過廣東地區的LED業者,因為早在8月時就已開始限電,9月擴大限電後,部分廠商已出現無法出貨的窘境,只好通知客戶延後出貨。另一家小型PCB供應商則指出,近年由於環境法規的排汙標準提高,生產成本已不斷墊高,已經嚴重侵蝕獲利,雖然有想過要移出中國,但目前整個產業鏈都在這,要移也不知道移到哪,但是即使留下來,也不知道能留多久,覺得相當無奈。
電殺台商3/拉閘限電PCB首當其衝 投資人可留意三產業:綠能、電動車、儲能
中國國家發改委8月中發布《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份的能耗強度不降反增;9月16日更進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促使中國31省市中約20省採取了限電措施。供電緊張問題更從中國蔓延至印度。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燃煤存量平均僅剩4天。統一證券認為,缺電問題引發供應鏈生產降載,供給不足及價格高漲問題,恐抑制消費旺季買氣。元大投信表示,對於台灣產業來說,江蘇、廣東等當地廠房因限電或停產,短期營運將受到負面影響,包含被動元件、PCB、組裝代工、電源及零組件廠商等,惟實際影響將依業者本身庫存與其他產區產能調配的因應策略等不同狀況而定。此外,中國高耗能產業將因政府政策,導致產業供需結構改變,元大投信指出,將有利於塑化、鋼鐵、造紙等產業供需,長期來看,中國為達成碳中和目標,將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對於綠能、電動車、儲能等產業長期發展正向。受惠於石油價格上漲,塑化產業獲利可望提升。圖為中石化廠區。(圖/報系資料庫)統一證券則指出,雖然中國缺電問題未解,但江蘇省昆山、蘇州及常熟等台商密集工業區,已恢復正常生產,受停電、限電影響的IC載板及PCB業者於10月加班生產全力出貨,因此建議,可優先關注訂單能見度佳的HPC、Server業者南電(8046)、欣興(3037)、金像電(2368)、台光電(2383)、博智(8155)等。萬寶投顧分析師楊惠宇認為,PCB產業需求還是很旺,在產能多集中於中國下,短期間要快速移轉產地不易,故有機會轉嫁部份成本,抵銷減產帶來的衝擊,因此利空過後仍有回升機會,但若中國鐵了心要整頓,具高污染特性的PCB廠勢必躲不掉,未來廠商仍得做好遷廠的打算及準備。網通及相關零組件廠,因為耗電量不大,多以自有發電設備因應,短期間影響不大。楊惠宇表示,另個影響較大的是車用市場,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所用之黃磷,因為雲南、貴州加強對磷化工企業限電,導致供應缺口擴大,價格飆漲近八成,此部份對三元鋰電池的康普(4739)、美琪瑪(4721)有利。原物料部分,由於廠房在中國並不集中,加上上游較易轉嫁下,也是相對受益,塑化股中的台聚(1304)及華夏(1305)在限電區無產能、台塑(1301)則約有5%,台泥(1101)約20%則影響較大。
陸限電突襲!道瓊跌逾550點 台股萬七岌岌可危
美國參議院未通過暫停舉債上限法案,聯邦政府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周二(28日)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1.5%,加上中國限電再次衝擊全球供應鏈,由科技股領跌,美股四大指數皆墨,道瓊工業指數下跌逾550點,那斯達克跌逾400點,台積電ADR跌3.66%;日月光ADR跌5.01%;聯電ADR跌3.11%;中華電信ADR跌0.92%。28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569.38點、1.63%,收34,299.9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423.29點、2.83%,收14,546.68點;標普500指數下跌90.48點、2.04%,收4,352.6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31.1點、3.80%,收3,314.4點。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9月28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美國科技股中,蘋果跌2.38%;臉書跌3.66%;谷歌母公司跌3.72%;亞馬遜跌2.64%;微軟跌3.62%;英特爾跌1.21%;AMD跌6.14%;高通跌2.68%;NVIDIA跌4.44%;應用材料大跌6.9%;美光跌2.77%。中國限電利空衝擊持續發酵,台股28日開低走低,甫開盤就一路走跌,最低來到17113.47點,權王台積電(2330)跌破600元大關,在電子類股領跌下,鋼鐵、航運股也表現疲軟,雖然造紙類股有所表現,但也是開高走低,大盤指數終場以17181.44點作收,下跌132.33點、0.76%,10日線失守。櫃買指數則以210.59點作收,下跌0.57點、0.27%,成交金額續降至724.06億元。28日集中市場成交金額降至2551.89億元,三大法人同站賣方、合計賣超153.99億元,其中外資中止三連買、賣超139.55億元,外資自營商買超0.00億元;投信也ˊ轉為賣超4.02億元;自營商賣超3.42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6.98億元。法人表示,中國限電措施再度衝擊原本已然脆弱的電子供應鏈,在電子股無力表現下,台股跌破10日線、技術面已然偏弱,短線將測試16800-17000點間支撐力道,季底作帳行情不樂觀,後續觀察重點將放在十一長假過後,中國政府是否有再進一步的動作。
若台積電停工1年將有14兆損失 SIA:全球電子供應鏈會停擺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日前發布報告指出,近年的半導體供應鏈會更容易受到天災以及政治因素影響,其中台灣也被點名,若因故停工1年將會帶來新台幣14兆元的損失,全球電子產業鏈也會因此停擺。雖然半導體相關晶片的設計、軟體調校目前都為美國為主,但是最新的精密製程工廠都位在亞洲,其中台積電就佔其中的92%,而這樣密集的情況可能將在各國發生。SIA也假設,如果台積電遇到任何天災或者政治因素,導致1年無法生產任何晶片,會對全球造成約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的損失,甚至任何需要晶片的電子產品、電動車等相關都會因此停擺。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為了避免晶片受停產的風險,都希望在國內有類似像台積電一樣的晶片製造商,但SIA認為如果各國投入大量資本將導致晶片價格上漲。
高點到了嗎?外資喊16,800台股一路發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台股挾獲利上升循環、充沛流動性與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宜三大優勢,評價具調升空間,給出16,500點的高點預期,緊追里昂的16,800點,強調要是經濟復甦快於預期,指數高點更衝至19,000點,兩大外資聯手開示「現在非高點」,台股攻上萬六號角響起。台股11日受惠熱錢大舉湧入、營收動能亮眼利多火力全開,並在台積電、聯電雙箭頭領軍強攻之下,推升指數奮力翻紅,終場收15,557點再度推升台股天際線,成交金額略微降溫至3,297億元。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台股元月行情暢旺,上漲氣勢比想像中更強,最大原因在於買盤力拱台積電及「護國群山」,配合5G、電動車概念股齊心表態,電子族群持續擔綱主流,傳產部分則有貨運股價重啟漲勢,輔以塑化、鋼鐵輪動,延續多方火種。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程世維認為,台股企業獲利揚升循環仍在持續中,是台股最大靠山,觀察摩根士丹利團隊納入基本面研究企業的獲利預期,2021年成長率可望逼近二成,比市場看待MSCI台灣指數企業年增13%更樂觀。值得留意的是,大摩對16,500點高點預期是建立在台股企業獲利年增12%、全球GDP年增6.4%、台灣GDP年增3.8%、20倍本益比之上,若這些數字進化為樂觀版的17%、8.2%、6%、22倍,台股高點預估值將衝上19,000點。程世維進一步說明,2021年的獲利揚升結構將更全面、橫跨各類股,不像2020年主要依靠半導體拉動電子類股。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認為,歐美疫情嚴峻,市場更期待美國政府擴大財政刺激,激勵熱錢爭相湧入台股;玉山投顧則認為,權王台積電基本面堅實,領漲指數功不可沒,看好在資金動能挹注下,大盤將向上挑戰萬六。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在新年初始,把台股高點調升到居外資圈最高的16,800點,不僅意喻台股一路發,他也率先將目光從基本面、資金面,轉移到台美關係進展上,看好在台美關係持續深化前提下,有助電子供應鏈表現,提供台股新利多。蕭乾祥持續看好台股,然也提醒台股元月來已上漲近6%,「漲太快」是短線最大隱憂,目前月線乖離過大且有價增量縮跡象,顯示市場追價意願降低,投資風險意識應提高,建議可留意外資回補力道。
蘋果砍單對台績電多還是空? 關鍵答案在這
里昂提出蘋果A14應用處理器晶片砍單消息,激起外資圈討論巨浪,繼廣發證券認為台積電5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下滑「沒那麼嚴重」後,各大研究機構看法四起,摩根大通證券最新指出,台積電5奈米下滑是季節性因素,更強調,半導體鏈未來幾個月動能依舊強大。里昂證券亞洲科技產業部門研究主管侯明孝曾提到,A14晶片砍單後,要特別留意整體電子供應鏈是否產生漣漪效應,有趣的是,產業漣漪效應還未發酵,倒是先激起法人熱議陣陣漣漪,除顯示外資對台積電、半導體、科技業高度關心,亦凸顯其觀點對市場的影響性。台積電將在17日除息,除息前因蘋果砍單消息,股價下跌,外資分析師直言「並非壞事」,長線機構法人特別喜愛台積電穩健、又能保持成長的前景,只要股價不過大波動,不致影響持股信心。侯明孝雖點出蘋果砍單A14晶片訊息,但對台積電長線成長動能並未動搖,維持600元的高標推測合理股價,略有為5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下滑打預防針意味。他亦看好5奈米製程產能,將在2021年下半年被客戶填滿,一路旺到2022年。摩根大通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提及,近期不斷有客戶詢問蘋果A14晶片砍單一事,他的觀點是,蘋果過去兩周來並未進一步訂單調整,A14晶片來年第一季出貨量估將季減20~25%,然因iPhone 12系列發表較晚,季減幅則較原本季節性的衰退三~四成來小,考量台積電5奈米製程現只有蘋果這個大客戶,以及蘋果正常的產品循環周期,5奈米產能利用率第一季將略降至90~95%,第二季則為85%以上,若MacBook需求優於預期,M1晶片反可望帶來上檔驚喜。由此可見,摩根大通對台積電2021年上半年5奈米產能利用率的預期,與廣發證券海外電子產業首席分析師蒲得宇估計的90%左右,較為相近,均較里昂估計的80~85%來得樂觀一些。天風國際證券研究與策略部副總監郭明錤則認為,iPhone需求仍較Android智慧機佳,尚未見到需求轉弱,真正使台積電5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下滑的關鍵因素,還是因季節性。摩根大通並預料,2021年第三季起,隨蘋果A15應用處理器晶片、Mac CPU、iPad用晶片進入量產,台積電5奈米製程營收將重拾季增能量,第四季在超微(AMD)、聯發科開始投入5奈米量產晶片後,動能還會更強。
投信連15買長榮!搶進百元有找個股 電子股大戶正撤出
面板雙虎樂觀看待下半年,吸引買盤追價,群創日前股價飆漲並爆出天量,引發市場熱議!其中,投信連四日買超群創、累積張數破1.5萬張,而進一步觀察投信近期著墨較多者,偏向中低價位趨勢,如對長榮已連15買、累積張數破7萬張;此外,無論面板股或航運股,均帶有濃厚轉機色彩,在投信進駐下補漲行情強勢登場。觀察投信近期關注股,股價多在百元以下,其中,包括長榮、友達、華航、群創、啟碁、晶電、智易、百和、神基、明基材、南亞科、榮成、萬潤、正隆等14檔,不乏28日大量敲進,或連買3~15天以上者,累積張數在2,455~70,445張不等。法人指出,美股續創新高、政策做多、大股東及市場大戶偏多操作,然近期股價漲多甚至超漲的電子股陷入修正,資金開始從電子股撤出。宏遠投顧研究部副總陳國清預期,近期部分資金流向股價基期及本益比低、未來展望佳且籌碼乾淨者,如水泥、食品、風電、航運及航空、面板、太陽能、網通、特斯拉(Tesla)概念股、跌深電子股等,維繫台股人氣,大盤持續高檔震盪,除非美股大跌,否則台股多頭格局不變,個股、類股可望維持輪漲態勢。其中,航運股第二季獲利超出市場預期、每年7~10月是出貨旺季,隨運價上漲及油價低於去年同期,且出貨滿艙,預期第三季獲利將會比第二季更上層樓。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央行聯手救市,資金滿溢也讓股市水漲船高,各類股票只要有題材都有演出機會。例如最近傳產類股中水泥與航運股有投資亮點,隨9月水泥進入出貨旺季、航運下半年運價走揚等利多,短線投資人可多留意布局機會。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王耀龍指出,市場資金仍相當充沛,加上全球科技主流趨勢持續發展,台股亦在其中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好,惟短期有逢高調節壓力,但中長期來看,隨去美化、去中化趨勢,可留意電子供應鏈板塊移轉相關族群。(圖/工商時報方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