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聯盟
」 鴻海 MIH Gogoro 電動車聯盟 劉揚偉鴻海電動車策略長接任MIH執行長 鄭顯聰曝光下一步方向
鴻海(2317)主導的MIH(MIH Consortium)開放電動車聯盟今(30)日宣布,4月1日起由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將擔任執行長,加速智慧移動產業革新,推動建立產業標準,拓展更多商機。MIH表示,聯盟自2020年成立至今集結超過2,700家會員,成為全球移動產業重要的交流平台,最初由蔚來汽車共同創辦人鄭顯聰擔任執行長,在2022年發布Project X電動車平台計畫;接下來,為解決產業共性問題及制定電動車相關標準,將由鴻海科技集團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接任執行長。MIH提到,聯盟不以造車為主,而是以協助會員進軍電動車及移動產業為使命,未來會透過4大策略,包含制定標準,結合台灣資通訊(ICT)產業優勢,與會員及相關組織合作制定電動車相關的產業標準;建立平台,促進會員、國際產業組織和政府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對應需求,協助會員因應進入電動車及移動產業遇到的挑戰及拓展商機,幫助會員布局海外市場,爭取商機等來實現目標。而前執行長鄭顯聰則在臉書上分享未來規劃,「我將於4/1起帶領新成立的M Mobility踏上嶄新旅程。M Mobility致力於推動最後一哩的綠色移動,為B2B客戶提供電動化解決方案,並整合了EV和AI技術。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敬請期待,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將釋出更多M Mobility的訊息。」M Mobility為提供電動車模組、系統、整車的設計及開發、車隊及能源管理等軟體研發的新創公司,戰略投資者為印度資通訊(IT)服務巨擘Tech Mahindra,其目標市場包括日本、印度及泰國。目前M Mobility已與日本公司 Hakobune展開深度合作,Hakobune為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oration)新成立的公司,專注於EV及能源管理,為企業提供員工通勤電動車、工作場所的充電設備等服務。
MIH三人座概念車Project X東京車展首亮相 支援Gogoro換電瞄準物流市場
MIH開放電動汽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25)日於東京車展(Japan Mobility Show)發表全新三人座概念車Project X及鎖定物流運送的解決方案Project Y,並搭載Gogoro換電系統,瞄準共享汽車、叫車服務、食物快遞與貨物運送市場。這輛MIH首度展示的Project X,是聯盟在移動領域的第一個代表作,不僅具有可動態調整的座椅、滿足2或3人的搭乘需求,還有方便人員上下車、卸貨的滑門設計,並採用Level 2到Level 4自動駕駛客製化,同時採用獨特的固定式充電+可換電設計,可透過Gogoro智慧電池交換平台更換電池。MIH Project X概念車輕巧,不過後座具備大空間。(圖/MIH提供)在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VI)及電子電器架構(EEA)的部分,MIH聯盟目前已與工業富聯(Foxconn Industrial Internet,FII)展開深度合作。由於雄厚的先進資通訊(ICT)產業背景與豐富的經驗積累,工業富聯躋身一階(Tier 1)供應商之列,更跨足智慧駕駛域(Smart Driving Domain)、智慧座艙域(Smart Cabin Domain)、和智慧聯網域(Smart Connectivity Domain)車用3大關鍵領域,提供全方位產品解決方案。MIH Project X概念車具有固定式充電+可換電設計,Gogoro為換電合作夥伴之一。(圖/MIH提供)面對下一代車輛的集中化架構,零組件減量,以及車輛輕量化等趨勢,工業富聯也推出顧問式服務,為客戶量身打造智慧解決方案。不僅如此,MIH聯盟也同步發表鎖定物流運送的解決方案Project Y,包含電動貨/卡車的開發、車隊管理(Fleet Management)軟體、能源管理軟體、能源基礎設施顧問服務,以及碳追蹤平台,協助物流業者實踐減碳環保的目標。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MIH聯盟協助B2B業者從油車轉向電車,打造簡單、便利、永續的體驗。」
工研院、MIH開放電動車聯盟簽署MOU 制定臺灣AI評測驗證拚接軌
工研院今(15)日宣布與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簽署合作意向書,將以AI評測與國際接軌為主軸,協助聯盟產業制定AI評測標準,如駕駛行為偵測系統、車規資安等,期望完備國內制度並接軌國際,搶攻國際市場。去年工研院已舉辦「2022可信任AI國際研討會」,掌握國際動態,此次攜手MIH簽署MOU,希望在產業面,提升我國智慧化產品國際競爭力,並藉由全球相互認可,NML國家度量衡實驗室與美國NIST、法國LNE、英國NPL建置與合作評測實驗室的規劃,促使臺灣AI技術與應用接軌國際。此次雙方合作有四大面向,工研院持續觀測國際AI最新資訊法規,分享第一手國際資訊;產官學研共同探討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的AI產業規範與標準;同時,視聯盟產業需求討論輔導提供相關專業技術力;整合並協助聯盟會員爭取資源,並提供產業訂定標準、規範、成立實驗室等所需之技術資訊,期望共同強化我國AI智慧駕駛發展。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丁邦安表示,工研院過去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經濟部技術處的AI計畫支持下,結合產學界的夥伴,已累積了大量的資料與模型以及深厚的技術能量。針對可信任AI,工研院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的智慧化致能技術當中的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也已納入可解釋AI、AI模型保護、兼顧隱私及資料保護等相關技術之規劃。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AI技術已被普遍使用於車輛軟體及晶片中,例如,自動駕駛的車輛辨識、行人辨識、紅綠燈辨識;駕駛者行為偵測系統(Driver Monitor System;DMS)也使用AI技術來偵測駕駛者的疲勞程度及酒駕的可能性。MIH表示,與工研院合作,邀請工研院加入成為測試與認證(Test & Certification)工作小組中的共同主席,專責共同建立AI評測標準,作為未來AI技術應用於車輛上準確度、安全度及強健度(Robustness)等的指標,提供AI技術信任度,以提升車輛軟硬體的可靠性並促進整車安全。
2萬美元有找!鴻海MIH推3人座小電動車 搶攻東南亞市場
鴻海(2317)主導的MIH(Mobility in Harmony)電動車聯盟,於今(8)日舉辦MIH Demo Day活動,執行長鄭穎聰公布Project X電動車計畫,未來將提供3到9人座電動車款,此次以A-Segment 3人座小型電動車作為示範概念車款,預計2023年底亮相,搶攻日本、東南亞以及印尼市場。在Luxgen n7量產車、概念車Model B和Model V亮相以後,這次再發表Project X計畫,不斷展現鴻海發展電動車的決心。不過Project X計畫的電動車不只能個人使用,還應用在生活上,包含美食運輸、物流服務等,這就是MIH提出的BYOV(Build Your Own Vehicle)的模式,透過MIH的模組化產品,可以設計出不同功能和用途的車種。透過BYOV模式,可以打造各種不同功能的車款。(圖/鴻海提供)鄭顯聰表示,「除了Project X的3人座小車之外,後續將再釋出6人座與9人座車款。」也提到目前亮相的3人座小型電動車價格大約會落在2萬美金(約新台幣63萬元),預計會在2023年底推出,至於六人座及九人座車款則有望在2024年出現概念車。
唐榮漢翔CTP聯盟電巴Alighter追上歐系車打趴國產同級車 Q3登陸美國
由唐榮車輛、漢翔航空工業(2634)、亞力電機(1514)、大同(2371)等12家企業組成的CTP(Commercial Taiwan Partnership)電動車聯盟,歷經近半年的努力推出,正式發表鋁合金全低地板電動巴士Alighter。今年準備打造10部試水溫,預計下一站就會前進美國,預計今年第三季就會在美國正式發表,更搶攻美國市區公車與校車共6萬多輛市場。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表示,Alighter有五大領先優勢,包括配置362kwh高電量電池,車輛續航可達450公里的國際水準。電池「液冷」技術,可以讓電池控制在25度的溫度,大幅提升電池的使用壽命與防止電池電力衰退問題。輕量化的鋁合金車身,是傳統鋼材三分之一重量,減重也帶來低能耗的效益及鉛合金的回收率達90%以上,具高經濟價值與環保趨勢。Alighter電動巴士除了輕量化航太級材料車身,還有電池溫度管理、雙屏儀表板等一共有6項先進技術。何義純直接就座位數、電量、車身材質、低地板、實際路況里程及電池熱管理等關鍵項目與VOLVO、BENZ及國內已發表的電巴比較,Alighter評比與歐洲車型不相上下甚至更優,直接打趴國內車種。全車有34個坐位,大幅領先當前巴士只有20多個,提升載運量。僅24公分高的全低地板設計,讓老弱婦孺上下車時更容易與安全。車輛行駛中車內僅有67分貝。電池設計與歐洲同步放在車頂位置,讓車身空出更多空間,提升搭乘舒適性。還有18項的人機介面的智慧化項目、一機多屏設計有兩個12.3吋液晶螢幕、整合液晶儀表板、抬頭顯示器(HUD)、車載資訊、語音與身份辨識、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也支援OTA線上軟體更新,可以讓車輛隨時獲得最新升級與保養資訊。Alighter電動巴士上由駕駛角度看,結合環景系統、盲區輔助偵測系統、安防系統,讓駕駛操控無死角。漢翔表示,由於Aligter運用了航太級的複合材料打造,車重大幅減少600公斤、續航力提升至450公里,0至20公里的加速僅需2.3秒,漢翔透露,未來會對車身結構重新設計,提升材料的應用,預計還可以減重三分之一。此外,電動巴士最重要除了車輛的安全、乘客的舒適感外,駕駛的操作經驗更是重要,Alighter的整車電控系統也運用了航電科技,以車輛使用的CAN Bus網路系統,整合了數位儀表雙屏系統可完整呈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各項資訊,包含駕駛行為偵測系統、環景系統、盲區輔助偵測系統、安防系統、抬頭顯示器、空氣濾淨器、車身控制模組等。此外,為提升全車擴充性與營運彈性,亦配置完善的各類訊號及電源輸入輸出裝置,可因應客運業者不同的需求及駕駛環境,方便快速加裝各式設備,也讓Alighter具備輕鬆客製化的條件,滿足客戶的需求。產業鏈方面,除了12家CTP聯盟的核心企業,還有32家Tier 1的供應商,產業鏈相當完整。
我要飛上天2/航太造機工藝擠進全球產業鏈 把握商機急行軍衝電巴、儲能
由唐榮車輛領頭的CTP(CommercialTaiwan Partnership)電動車聯盟所打造「漢唐一號」,1月5日正式亮相。這款電動巴士最大的特點就是鋁合金車體加上全低地板新車型,而且車身特別「減重」。「漢唐一號車身導入航太複材,一口氣車身滅重600公斤,大幅提升續航距離,可超過400公里、航太電傳技術更有助於電動巴士的操控。」漢翔航空工業(AIDC;2634)董事長胡開宏點出關鍵。2021年8月,胡開宏領著漢翔加入台灣電動車小聯盟CTP,除了電動車商機,去年上半年還同步投入儲能市場,短短5個月內就在台中西屯園區整好地,找到合作伙伴台達電(2308), 8月蓋好儲能機組,9月底啟用,成為全台首家正式上線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並正在台中沙鹿園區擴增第二、三座自地自建的儲能機組。「2019年政府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由1,000萬瓩提高至2,700萬瓩以上,看到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考量台灣電網間歇性、變動性缺點,影響供電,容易衝擊社會與經濟。」胡開宏解釋,漢翔「斜槓」切入電業,就是看好能源商機。此外,擁有大面積廠區廠房的漢翔,近年也在廠房屋頂開始逐步導入太陽能板。胡開宏說,「除了發電、還可以讓屋頂免於日曬,屋舍可以降溫,屋舍沒那麼熱自然也就節留空調耗電。」胡開宏在短短一年內,左入電動巴士右攻儲能商機,與漢翔厚實的航太工業基礎有關。漢翔前身是空軍航空工業局,1969年改制為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發中心)、1992年改制為國營事業單位、1996年由經濟部管轄,2014年改為民營企業,但經濟部仍舊持有35.17%最大持股。漢翔開發的航空座椅通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認證,具備符合16G規範與防火防煙等嚴格條件,有機會在歐美寡占市場中殺出一條新路。(圖/翻攝自漢翔臉書)一家航太工會會員廠商表示,「漢翔是台灣航太產業的龍頭廠商,擁有軍用機研發製造、全機系統整合、民用機區段研發、零組件製造與組裝、後勤支援與飛航服務,成為國內少數沒有me too的企業,沒有別家能跟他競爭,產業優勢明顯。」漢翔近年協助空軍改裝性能升級142架F-16 A/B戰機為F-16V的「鳳展專案」,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全部完成。由漢翔設計自製的新式高教機「勇鷹號」,根據空軍交機規畫,總架數66架的勇鷹號高教機,2022年量產預計交機8架,2023年至2025年間每年各交付17架、18架、18架,2026年交付剩下3架。漢翔也與發動機製造大廠英國勞斯萊斯合作,漢翔承製Pearl 700 Advance2發動機核心零組件,這款發動機搭載在灣流新世代商務機G700上,2021年中已經在美國試飛成功,漢翔成為該公司歐洲以外的唯一供應商。漢翔高教機2020年6月完成首飛,2021年漢翔交付2架量產機,今年起則進入大量量產階段,成為漢翔生財的主要項目。(圖/總統府提供)除了勞斯萊斯外,動機客戶還包括美國奇異、漢威聯合(Honeywell)、普惠,及法國史奈克瑪(Snecma)。複合材料客戶有波音、空中巴士、龐巴迪、貝爾等飛機大廠。此外,漢翔手上還有一張由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頒發的航空座椅開發生產設計證書,是國產首張符合16G規範與防火防煙等嚴格標準的航太認證測試航空座椅,未來將可出售給國外民航機或運用在舊機改裝產業,有機會在歐美三大廠寡占95%的市場中開出一條新路。面對全球疫情的衝擊,胡開宏引用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6兆美元競技場2/產值是手機的百倍 劉揚偉「電動車就是載人機器人」
電動車(EV)商機究竟有多大?「一支智慧型手機售價400~500美元,一輛電動車售價4萬~5萬美元的,兩者產值差距就是百倍,200萬輛電動車就等同於2億支智慧型手機的產值。」宏遠證券研究部副總陳國清舉例。除了輪胎、車殼及機械外,一輛電動車耗掉的半導體或被動元件消耗材料,是手機20~30倍,若以全球汽車年銷7,000多萬輛計算,電子耗材約當15億支手機量。電動車產業成了嶄新的競技場,意外加速了台灣科技業與傳統車業的大整合。擅長單打獨鬥的台灣業界,不到兩個月內合縱連橫,籌組成三大電動車聯盟,抱團進入6兆美元的競技場。MIH聯盟在今年3月25日舉辦首場會員大會。(圖/MIH聯盟提供)先是6月25日,由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帶頭成立MIH聯盟,會員逾一千八百家;接著7月15日,半導體老將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領軍的「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籌組委員會,預計年底成軍;8月12日,商用車老字號唐榮車輛也揪集其他9家企業合組CTP(Commercial Taiwan Partnership)聯盟。宏遠證券研究部副總陳國清以產值來看手機與電動車,兩者差距百倍,可以預見電動車市場規模之大。(圖/李蕙璇攝、翻攝自網路)這三大軍團中,陣仗最龐大就是MIH聯盟。籌組聯盟的想法源自兩年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掌舵後,所面臨的危機,「集團低毛利宿命與台灣產業面臨什麼問題。」劉揚偉2月間受訪時分析,唯有「電動車」、「數位健康」及「機器人」三個產業,是適合「規模大、複合成長率高及能跟鴻海長處搭配」的事業。和碩聯合董事長童子賢比喻電動車就是長了4個輪子的iPad,過去20年花多少錢買車跟買手機,就可以推測出這個產業的產值。(圖/黃威彬、趙世勳攝)「無人駕駛的車子,本質就是一個載人的機器人,機器人跟電動車其實是息息相關的,由我來負責,數位健康則留給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做。」在劉揚偉操盤下,鴻海買下華創車電與裕隆集團合資設立「鴻華」,去年6月發動籌組MIH聯盟時,找來蔚來汽車聯合創辦人鄭顯聰擔任執行長,預計今年11月推出新產品E Bus電動巴士及電動車C Segment。相較燃油車,電動車上倍增的電子零件需要半導體產業做為後盾,半導體成為成敗關鍵之一。(圖/台積電提供)此外,8月5日鴻海還接手旺宏(2337)六吋晶圓廠,瞄準的就是驅動IC、電源與車用相關晶片製造,為未來自家晶片需求預做準備。劉揚偉寄予厚望,「這是鴻海代工毛利2%~3%提升到5%~6%,以及透過提升自製零組件方式,特別是汽車產業這塊,目標是2025年毛利率上看10%。」
鴻海以25.2億元搶下旺宏6吋廠 將打造第三代半導體廠布局EV
自4月份傳出要出售6吋晶圓廠的旺宏(2337),在多家搶親下今(5)日花落誰家答案揭曉,由鴻海(2317)集團以25.2億元接手。此舉將大幅增加鴻海集團在代工驅動IC、電源與車用相關晶片領域的戰力,也為一手催生MIH電動車聯盟的鴻海再打添EV資源。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第三代半導體正由4吋轉到6吋,買旺宏這座廠正剛好,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則表示,未來這將是一座先進的6吋廠。今天鴻海聯手旺宏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由鴻海董事長與旺宏董事長吳敏求一同主持舉行,說明鴻海以25.2億元向旺宏收購其6吋晶圓廠廠廠房及設備, 旺宏這座6吋廠月產能約1.5至2萬片,主要為客戶代工驅動IC、電源與車用相關晶片;預計今年年底會完成交易,新設備的交期預計要10個月。幾個月前市場傳出旺宏要以10億元出售6吋晶圓廠時,就吸引不少企業有意收購,包括特斯拉、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吳敏求則透露,即使在與鴻海談定價碼後,還是有其他公司想出更高價來搶下這座廠,但基於誠信,交易已經確定也就不會改變(deal done is done)。在2009年就跨入車用電子市場的旺宏,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車用電子供應商,規模僅次於美飛凌。吳敏求表示,為提升先進技術及國際競爭力,旺宏將專注發展12吋晶圓廠業務,尤其在未來產能擴充後更將著重3D NAND及先進NORFlash的研發製造。劉揚偉表示,鴻海的目標是要在2025年打造出2000萬台電動車的規模,為台灣電動車產業打出一個很好的基礎,也是鴻海3+3的策略投資規劃,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SiC功率元件,也會輔以矽晶圓的產品如微機電系統MEMS等,契合鴻海發展半導體、電動車、數位健康等事業的戰略需求。目前鴻海集團直接和間接營運的還有2座8吋晶圓廠,位居鴻海6大產業之一的半導體,年營收已經超過700億元。
MIH聯盟正式成軍與鴻海劃清關係 6個月內組新開放多元董事會
鴻海集團推動的MIH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25)日透過線上方式舉辦成立大會,會中揭示財團法人的組織框架、營運模式、願景目標、任務、策略步驟及未來規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6個月內將建立一個更多元、更開放的董事會,MIH將以開放、中立、獨立自主於鴻海之外的方式運作,未來鴻海將充分運用MIH設計及標準,擇優MIH零組件和解決方案。MIH自宣布開始6個月就募集1,600家會員廠商,目前已有超過1,680家會員,今日正式成立的MIH Consortium除了正名外,也就組織框架、運營模式、發展願景及創建一個促進移動行業全面合作的開放式EV生態系統進一步說明,這也是繼3月25日發布EV Kit電動車開發工具後最新的里程。劉揚偉表示,MIH Consortium扮演的是一個開放、中立、非營利的單位,建構B2B的平台,以模組化、標準化,讓EV產業減少重複投資,將開發周期由4年縮為2年。鴻海未來的EV產品將充分運用MIH的設計及標準,並優先選擇MIH成員的零組件和解決方案。劉揚偉說明,鴻海只是創始會員,目前董事會組成是過渡時期,將在6個月內組成一個全新的、更多元及開放的董事會,MIH Consortium是一個開放、中立並獨立於鴻海的組織,以技術與專業掛帥。MIH執行長鄭顯聰及其辦公室將廣邀聯盟內成員組成兩個專家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並依照成員的個別需求組成不同的工作小組,督導日常運營並促進成員參與。鄭顯聰表示,聯盟當今的重點是定義關鍵技術、開發參考設計和標準,為所有成員互通有無,從而降低進入門檻、加速創新並縮短開發週期。MIH技術長魏國章表示,MIH要建立一個開放生態系統,Open source可以刺激硬體和軟體平台的創新,縮短開發時間並為充滿活力的市場提供基礎,顛覆電動汽車的開發模式,目標讓所有的會員參與並取得成功。
【外送員遭養套殺1】899元騎不飽 電池綁3年合約想改就改
日前許多Gogoro(睿能)車主收到「維護用戶使用電池服務的權益與公平性,商業用途請選擇商用資費方案」的警告信,甚至有騎電動車的外送員遭Gogoro開罰近萬元的違約金,引起網路上正反支持者互相挖苦、嘲諷,其中有網友形容Gogoro此舉根本就是針對車主的「養套殺」。Gogoro在2015年推出電動車後,就採用電池月租的方案,除了Gogoro生產的車系外,YAMAHA、宏佳騰以及PGO也加入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智慧電動車聯盟,簡稱PBGN)。在2020年2月以前,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服務合約中的899元吃到飽方案裡寫到:「本方案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商業用途包括但不限於載貨 (例:快遞 / 物流),營利 (例:長租 / 短租 / 載客) 等用途。如參加人之每月騎乘總里 程數連續 2 個月均超過 1,600 公里時,將被推定為商業使用」不過在2月以後合約就將外送服務納入商用行為:「本方案不得作為商業使用,商業用途包括但不限於快遞業、物流業、租賃業(長租/短租)、客運載客服務、民宿業、餐飲外送服務等用途。如參加人之每月騎乘總里程數連續2個月均超過1,600公里時,將被推定為商業使用。」雖然原有的合約裡並沒有「外送餐飲」,但其中的「包括但不限於」讓此合約成了霸王條款,只要GogoroNetwork認為你的使用方式是商業用途,那Gogoro Network就有權要求更改方案以及要求支付違約金,也讓許多外送員痛批不合理。在2020年2月以前,合約方案中並沒有寫到外送。(圖/投訴人提供)
【外送員遭養套殺3】GN發信給寬限期 外送員:脫不了手也停不了約
Gogoro與外送員間的「吃到飽」大戰自4月中旬開始延燒,幾天後Gogoro發出寬限期的信件,讓外送員在5月9號前自主轉到商用合約,這樣就不用支付違約的費用,但外送員抱怨「不想轉約,但現在根本脫不了手、也停不了約」。日前1名騎乘Gogoro電動車的外送員遭Gogoro Network(簡稱GN)開罰7千多的罰款後,讓外送員們都心驚膽顫,其中全職的外送員更是手足無措。全職送外送的李先生指出,在1個多月前因為新冠肺炎而失業,才想說貸款買GOGORO電動車跑外送,當初Gogoro的業務向他表示,雖然合約上有寫不能外送,但只要收到GN所寄需要用戶證明非商用的證明時,只要有打卡、出遊的照片就可以搪塞過去。「可是買車後,即使每個月跑5000公里、每週只休1天,1個月也只能賺4萬多元,但若以商用方案計算的話,光是電池的費用就高達9099元,1個月就吃掉1/4的薪水」李先生苦笑道。「但現在想賣車也賣不掉,因為綁約至少還有34個月,且現在誰還敢再入Gogoro的坑,大家都想逃,我們想跑也跑不掉」他強調,目前只希望Gogoro能夠推出新的優轉方案,否則這台電動機車根本就是累贅,脫不了手也停不了約;「那我是不是可以找當初賣車給我的業務要求賠償?」李先生說。正職外送員每個月大約會跑5000公里,轉商用方案1個月要付9099元。(圖/黃威彬攝)
【外送員遭養套殺4】Gogoro Network終讓步 1600公里內不限商用
許多外送員為了貼補家用會利用休假期間去跑外送,其中許多人平常騎的就是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智慧電動車聯盟)的電動車,但Gogoro日前開罰外送員的消息傳出後,引起許多人不滿,直到24日晚間才在官網PO出貼文,表示在1600公里內無論商用、自用都可以。Gogoro的粉絲專頁「Gogoro Taiwan」在24日晚間將近11點時PO出貼文:對不起造成大家困擾了。用戶的使用心聲,是我們最在乎的事。 讓每一位用戶開心騎車,放心換電池,是我們的責任。不論是上班、通勤、跑業務、買菜、環島、車聚、解鎖徽章,甚至偶而跑跑外送,都應該是不受拘束的!PO文指出有0.7%的用戶影響到99.3%用戶的權益,而這0.7%的外送員每個月平均騎乘3,500公里,其中最高紀錄達7,200公里,至於99.3%的用戶則是平均350公里。只要接下來用戶不要達到以下2個條件,就可以繼續使用吃到飽方案:1. 每月總里程超過 1,600 公里達連續 2 個月2. 用於商業行為,包括:快遞、物流、租賃 (長租 / 短租)、客運載客、民宿、餐飲外送等服務。不過底下還是有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如果充電站夠多,就不會有排擠到其餘用戶的問題出現,且機車保養後勤方面需要做得更好,至於外送員得知此消息也鬆了一口氣,但仍表示,未來等合約到期就會賣車,畢竟受制於人的感覺並不好。許多外送員強調,未來還是會考慮把電車賣掉。(圖/黃威彬攝)
電動機車正夯 Gogoro單月掛牌破2萬台
電動機車品牌Gogoro於1日宣布 12 月份掛牌再創歷史新高峰,單月掛牌數達 22,750 台、佔比高達 21.27%,全年銷售 145,678 台,締造前所未有的全新紀錄,並將 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 智慧電動車聯盟總車口數推升至 274,623。同時帶動電動機車在台灣快速發長,2019 電動機車總掛牌數突破 168,544 台,市佔率為 18.68%,比起前年成長 107%,創造從 2015 年起每年銷量幾近翻倍成長的驚人成就。隨著電動機車汰購新制 2020 正式上路,補助範圍將大幅擴大,凡淘汰 2007 年 6 月 30 日前購買的老舊二行程或四行車機車,皆納入汰舊換新補助範圍,估計將有超過 500 萬名車主受益。展望 2020 年,預計將有更多機車品牌推出電動機車新品,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電動機車將持續成為今年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加速油轉電的產業革命。Gogoro 資深行銷總監陳彥揚表示:「Gogoro在 2019 年度交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隨著電池交換站的普及與 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 夥伴加入,台灣引領全球成功將傳統燃油機車轉換成電動機車,這樣傲人的成績不僅帶領台灣機車產業走向全球,也證明這股電動機車浪潮將會在 2020 年持續推波助瀾。」電動機車汰舊換新補助範圍擴大 2020 年超過 500 多萬輛燃油機車符合汰購補助資格鼓勵機車族選擇乾淨的電動機車以淘汰老舊、高污染的燃油機車,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續推動綠色運輸的重要政策之一。根據環保署及經濟部工業局最新公告的電動機車補助辦法,2007 年 6 月 30 日前出廠的二行程或四行程機車,皆符合汰舊換新資格,以花蓮縣為例,消費者最高可享有每輛經濟部工業局 7,000 元補助、環保署 5,000 元補助,以及各縣市政府的加碼補助,合計補助金額最高可達 24,000 元。預計將大幅提升車主淘汰老舊燃油機車的意願,持續為電動機車市場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