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針灸
」 中醫癌症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 癌友成功提升生活品質
47歲的黃小姐去年確診罹患乳癌,經手術切除、電療、化療等治療過程,病況雖已穩定,卻飽受失眠、全身痠痛等副作用所苦,聽取其他病友經驗求助中醫,經過二周中藥及針灸治療,失眠與疼痛緩解許多,精神及體力也有明顯進步。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中西醫合療是目前醫學主流趨勢,癌症患者在治療時,搭配中醫輔助治療不僅能降低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還有助提高生活品質。中西聯合照護 提高活質量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化療和放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即使醫療技術不斷的提昇,在治療的同時卻免不了副作用的產生。楊成湛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像是腸胃不適、眩暈、口乾、口腔潰瘍、便祕、腹瀉、失眠、噁心等症狀,不僅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與不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其實;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如中藥、針灸、拔罐、推拿、甚至是刮痧等,都可達到減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等功效。楊成湛醫師指出,中藥在治療中的角色主要是輔助,藉以改善化療、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只要遵循醫囑,並留意中藥與西藥間隔1小時服用,中西醫療法不僅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也為患者在治療上提供另一項新的選擇,幫助他們面對疾病,重拾健康和希望。穴位按摩加針灸 緩解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說,中醫透過補氣、滋陰、活血、滋肝腎等方式,改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口腔潰瘍、腹瀉等癌症惡病質,提升元氣與體力,增強患者抗癌能力。「不通則痛」,楊成湛醫師建議也可透過穴位按摩,如合谷穴緩解多種類型疼痛,內關穴改善噁心嘔吐、胃痛等,足三里穴緩解腸胃消化道症狀,百會穴、風池穴改善頭痛、失眠、暈眩,肩井穴舒緩肩頸痠痛等,讓現場參與的病友及家屬獲益良多。此外,考量部分患者對針灸的憂心與害怕,雷射針灸不僅舒緩患者對針灸的擔憂,也提供了更舒適的治療體驗。尤其,針灸對於減輕噁心、嘔吐,改善疲勞、失眠、身體痠痛等都有很好的功效。
中西醫結合「遲緩兒獲新希望」 無痛雷射針灸活化大腦
今年四歲的張小弟於一歲時因癲癇反覆發作而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周宜卿副院長門診求助,經檢查後判定為染色體異常造成中/重度「全面性發展遲緩」。周宜卿副院長建議讓張小弟接受早期療育,並於112年5月起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許有志醫師的門診接受每周一至兩次的傳統針灸合併無痛雷射針灸治療。經七個月療程後,張小弟對於日常指令的理解、環境和情境認知顯著提升,原本不太活動的雙手開始出現探索性動作。在定期追蹤與治療下,張小弟明顯改善吞嚥和咀嚼問題,癲癇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也有所下降,逐漸培養起部分生活自主的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衛福部統計,民國112年台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數約三萬人,其中以2至3歲兒童所占比例最高。周宜卿副院長表示,「發展遲緩」是孩童在6歲以前,因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導致在認知、粗/細動作、語言、社交/行為及情緒/心理發展等五大面向,較同年齡的兒童發展來得緩慢。目前約只有2至3成能夠找出明確的病因。除了基因及染色體變異,有些早產、難產兒出生後,常伴隨神經系統發育問題,造成癲癇發生及發展遲緩。然而,大多數「發展遲緩」的孩童屬於輕度或中度程度,因此常容易被認為只是發展較慢而被忽略。實際上還有許多遲緩兒尚未被發現。許有志醫師說明,臨床上視孩童情況會使用一種或併用數種治療方法,包含:針灸、口服中藥、小兒推拿、穴位敷貼、藥浴等,其中以針灸療法最為大宗。傳統針灸是透過針刺在頭部與全身的穴道,以達到活化腦部及促進腦部血液灌流等療效;雷射針灸則是透過低能量的雷射作用在穴道上來達到調控神經系統、促進神經再生等作用,由於其「無痛」、「安全」及「非侵入性」的特點使兒童接受度較高,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發展遲緩孩童治療上。此外,臨床上同時也會針對睡眠、呼吸道(過敏或感冒)、腸胃道(吞嚥或消化不良)及情緒等「共病」治療,從而減少孩童整體身心不適,改善其生活品質。周宜卿副院長提醒,若孩童疑似發展遲緩時,請不要灰心,建議應及時就醫諮詢,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且依醫師評估接受中西醫跨團隊治療以提高療效,使孩童身心靈能健康成長。
針灸不怕痛!低能量雷射治療舒緩疼痛 過敏性鼻炎、失眠也有效
針灸治療流傳至今已數千年,其原理為藉由針刺工具刺激經絡氣血,來達到陰陽調和、補虛瀉實之效。針灸工具多樣 雷射應用新利器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提及,從古至今衍生出許多針灸的方法與工具,如電針、火針、浮針、小針刀等針具及針刺輔助治療;目前最新穎的療法當屬「雷射」。2018年,在第 12 屆國際世界光生物調節療法協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WALT)大會上,就雷射針灸的定義達成了共識:「以光子刺激穴位和區域,以啟動與針灸和相關療法類似的治療效果,同時具有光生物調節(PBM)的益處。」雷射針灸適應症廣泛 6種病況皆有助改善黃千甄部主任進一步解釋,雷射針灸能量設定以單位面積的焦耳數論定,並依據Arndt-Schulz規則,劑量窗口在「0.1至10焦耳/每平方公分」能誘發光化學反應。此外,雷射針灸的適應症多樣,對於下列症狀皆有正面效果:一、激痛點:對激痛點進行刺激,可緩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強度;二、肌肉骨骼疾患:有降低疼痛、促進功能恢復的療效;三、小兒術後噁心、嘔吐:可藉由刺激內關穴減緩其症狀;四、慢性緊張性頭痛:在風池、陽白、合谷、列缺穴等,維持每週治療三次頻率,可降低疼痛強度、疼痛持續時間和次數;五、慢性失眠:近兩年臨床試驗指出,一週兩次雷射針灸,維持五週有助於降低焦慮、減少睡著驚醒次數,進而提高睡眠品質;六、過敏性鼻炎:適用害怕疼痛的小兒,選擇相對穴位施以一週兩次、持續六週的治療,具有改善過敏性症狀及降低發炎的療效。此外,黃千甄部主任補充,雷射運用在神經學治療上,對於顏面神經麻痺、小兒腦麻、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都有臨床試驗與報導彰顯其療效。非人人適合 治療前應與醫生充分溝通黃千甄部主任表示,多數患者接受雷射針灸治療後無不適反應,僅有輕觸的感覺,非常少數患者才會出現刺痛、疲累、疼痛加劇等副作用,但反應都很輕微,且會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然而,畢竟是以雷射作為治療媒介,黃千甄部主任強調,仍須注意勿直射眼睛,避免眼睛損傷;因此,治療期間患者不宜直視、探頭,必要時須配戴護目鏡。另外,因雷射不宜照射腹內胎兒,她亦不建議孕婦接受此項治療,至於心臟病或癌症患者,則留意避開心臟、癌細胞區域,方可接受治療。
乳癌化療常致手腳麻、無力 中醫雙管齊下緩解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69歲蕭小姐是個情緒緊繃焦慮、急躁的乳癌病人,接受過乳房手術,並且進行化學藥物治療,在開始化療後即逐漸出現手麻、全身無力、緊繃感且有踏地不穩以及漂浮感之情形,直到化學治療完全結束,不適感仍未緩解,經中醫體質辨證後,以相關證型處方治療以及雷射針灸輔助治療,兩個月後手腳麻感已消退許多,踏地不穩及漂浮的異常感也消失,並逐漸有力氣,身體恢復舒適。化療藥物殺癌 手麻、腳麻是常見不適反應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說明,化學治療是一種常用的癌症治療方式,儘管能夠有效地摧毀惡性腫瘤細胞,但存在許多常見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白血球降低、貧血等。而化療所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CIPN)也是由化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最常出現的不舒服包含四肢麻木、疼痛、燒灼感、感覺減退以及刺痛,少數會出現運動神經相關之症狀(例如無力、動作失調)、自律神經相關症狀、以及腦神經症狀等;較嚴重可能有肌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縮甚至癱瘓等。這些癥狀在化學治療初期即可出現,在化療結束後可逐漸緩解消失,但也可能長期存在,嚴重者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化療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 中醫認為虛中夾瘀針對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許晉嘉總醫師指出,現在西方醫學的治療方式主要為神經疼痛抑制的相關藥物以及營養補充,然而針對麻等感覺異常並無有效預防以及治療的手段,常見的暫時緩解手段包含按摩、熱敷或者冷敷。而現代中醫醫家認為化療藥屬於耗氣耗血之藥,久用則容易引起氣血不足與不通之病況,然而氣血消耗久後會使藥毒更難排除,滯留體內而成瘀。這樣氣血虛且夾瘀的病況逐漸使神經的充養產生問題,因而導致麻、痛、感覺異常等狀況產生。化療後手麻、腳麻症狀 中醫可幫助改善許晉嘉總醫師強調,CIPN無致命性,但影響正常生活甚大,部分醫學期刊建議補充維生素B12、葉酸、鋅等來治療,但臨床觀察效果有限,仍有許多病人為此症狀所苦。中醫的診療講究個人化與體質判斷,有著「同病異治」的特點,癌症病人若為手麻症狀所苦,可至中醫部進行就診與辨證診斷,由中醫師打造專屬於處方。
熬夜滑手機不僅傷眼還傷肝 教你按4個穴道輕鬆又養生
熬夜、過度使用3C都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壞習慣,傷眼又傷肝。中醫觀點認為,春天是養肝最佳季節。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醫師說明,按壓「三陰交穴」與「太衝穴」有助養肝,按壓「足三里穴」與「合谷穴」則可健胃整腸,民眾平常看電視就可以按個幾秒,簡單就可達到養生之效。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五行對應五臟與四季,春天是肝木旺盛的季節,也是調肝理氣以及淨化調養身體的最佳季節。林經偉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看,丑時(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氣血走肝經與膽經的關鍵時間,也就是熟睡後肝才能進行排毒,此時最適合睡覺休養身體,熬夜的話會損傷肝氣。《素問‧金匱真言論》寫到:「開竅於目,藏精於肝。」人若半夜滑手機不睡覺,最容易損傷眼睛,還會影響肝氣的運作。早點就寢對於肝氣、造血、代謝會比較好。生氣也會損傷肝氣 引起頭痛腸胃不適《黃帝內經》中還有「怒傷肝」的說法,因此情緒的管理也很重要,經常動怒或是情緒起伏太大都會損傷肝氣,引起頭痛、腸胃不適、失眠,甚至影響神經系統跟內分泌失調。春天多風多雨 風邪病毒容易侵入人體春天換季溫差大,身體腠理與毛孔較為疏鬆,風邪容易侵犯人體,是許多疾病的好發季節,民眾應留意呼吸道系統和腸胃道系統,如過敏性鼻炎和氣喘,還有腸胃型感冒。還有春天百花盛開之際,花粉容易誘發呼吸道過敏。民眾可以從運動著手,進行氣功、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或瑜珈等運動,可幫助筋骨活絡,讓身體陽氣得以舒暢,改善過敏性疾病或腸胃道問題。看電視就可按一按 保養肝臟健胃整腸想要輕鬆養肝,可依個人需求按壓穴位,而且隨時隨地皆可施行。林經偉醫師解說,肝經上常用的穴道為「三陰交穴」與「太衝穴」。「三陰交穴」是肝經、腎經、脾經三條經絡的交會點,與腸胃系統、自律神經、內分泌系統相關,無論男女都很適合按壓;若想要保養肝臟或是處理肝臟問題,可從肝經的原穴「太衝穴」著手,也有助於養肝。肝臟是否健康會進一步影響腸胃問題,因此按摩胃經上的「足三里穴」、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可改善人體經絡的循環與肝氣的疏散,有助健胃整腸。穴道位置在哪裡?小孩也可以按摩嗎?按壓此四個穴位非常簡單,坐著看電視就可自行按摩手掌虎口的合谷穴或是腳掌上的太衝穴。每個穴位約按壓5至10秒,連續進行3至5次即可,每天都可以按。此外,肚皮周圍也有很多穴道,而且有肝經、脾經、腎經走過,也推薦按摩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周圍約3至4公分的範圍,進行順時鐘按摩,慢慢按壓約10秒,可促進腸胃蠕動。小朋友不常熬夜,不過春天容易感冒過敏,家長也可以為家中孩子按摩,力道輕一點、時間縮短至每個穴道3至5秒即可。另外中醫院所也有非侵入性治療的雷射針灸與耳穴敷貼,不會讓小朋友感到疼痛與害怕,或搭配小兒推拿,都有助小孩調養身體。春季萬象更新,林經偉醫師呼籲,肝主神經、免疫與荷爾蒙,因此早睡早起、管控情緒、適當飲食,可以讓春季養肝養生更順利。
染疫康復卻「斷片」!國小生失眠、目光呆滯 醫曝這3穴位有效
台中一名12歲國小學童染疫康復後,卻出現睡眠障礙、精神恍惚等症狀,家長日前帶孩子到中醫兒科求診,但國小生竟對當時的確診記憶幾乎消失。經由醫師診斷,學童症狀為長新冠後遺症「腦霧」,透過中藥調理後已無大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任賴琬郁表示,這名小學生是她固定看診的病患,在確診康復後家長帶孩子回診,並表示孩子發病後期開始出現睡眠障礙,每天都要到清晨3、4點才入睡,白天精神狀況恍惚。當醫生詢問孩子有哪些症狀、身體有無不適時,孩童只是眼神空洞且反應遲緩地望向遠方,對於醫生提問僅不斷重複「不知道、不清楚、忘記了!」賴琬郁醫師診斷後指出,孩童的情況是長新冠後遺症「腦霧」,她開了一些健脾疏肝通竅的藥物,並以雷射針灸搭配治療。三日後,孩童精神狀況好多了,也總算能入睡,補問之前詢問他的問題,都能正確回答出來。醫師也建議家長,孩子如果出現腦霧、失眠等症狀,可以按摩百會穴、神門穴、照海穴等3穴位,來舒緩孩童的不適症狀。
6歲遲緩兒四肢無力 雷射針灸搭配早療提升肌力
6歲妹妹自出生起四肢無力,語言與動作發展遲緩,無法自行移位,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鄒曉玲醫師,每次就診都需要媽媽抱下車、坐推車移動,經過長期早療課程與針灸治療,隨後又搭配雷射針灸數個月之後,某一天回診時突然可以自己扶著車門走下車,給媽媽一個超大的驚喜!6歲妹妹隨著下肢肌力持續進步,從跪爬著移動逐漸進階到可以扶站移動。鄒曉玲醫師表示,門診中一些4-5歲小朋友,因為開始讀幼稚園,被老師發現語言發展落後,表現狀況為語言詞彙少、理解力不足、聽不懂指令或與其他小朋友的溝通互動不足,父母親帶來尋求中醫協助,經過數週至數個月頭皮針的治療,觀察到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開始提升,詞彙量逐漸增加,也比較能配合大人的指令動作,與別人溝通互動的表現增加,開始會在學校交朋友。鄒曉玲醫師指出,發展遲緩在中醫兒科屬於「五遲」、「五軟」的範疇,主要歸因於先天稟賦不足造成小朋友在肢體活動與語言表達方面的落後;治療方面針對病因選擇補益肝腎氣血的內服中藥,可以促進身體整體機能的提升,再搭配頭皮針給予大腦內部主管語言、運動或情緒等相應功能區塊進行針刺以活化腦內神經。一篇收案132名腦性麻痺伴隨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隨機雙盲研究也顯示,語言復健搭配針灸治療組的小朋友進步幅度比單純接受語言復健的小朋友明顯。鄒曉玲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針灸,怕痛、畏針的人也可以選擇無痛感且非侵入性的雷射針灸,雷射針灸是以低能量的雷射光束在穴位上進行固定能量和頻率的照射,能促進體內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
楊勇緯認證「最美女隊醫」私訊爆了 傻眼呼籲:請關心體育
本屆奧運如火如荼舉行,排灣族柔道好手楊勇緯為我們摘下第一面獎牌,且寫下柔道銀牌的優異紀錄,讓全台人民熱血沸騰,IG追蹤人數爆增。他大讚漂亮的女隊醫也被肉搜出來,是同時擁有中、西醫執照的郭純恩醫師,而她的私訊也被灌爆,忍不住呼籲「大家說關心體育,要真的關心體育啊!」(圖/郭純恩醫師粉專)郭純恩是台灣第一位奧運隨隊中醫,2016年前往里約奧運,成為台灣史上最年輕的隨隊隊醫。她2017年世大運時也擔任中華隊隊醫時,曾幫手肘受傷的楊勇緯做過雷射針灸;本次賽事她再任隨隊隊醫,楊勇緯也在IG大讚「過了4年還是這麼漂亮」,郭純恩也幽默回應「隔了4年又再見的手肘」。(圖/郭純恩醫師粉專)楊勇緯奪銀後還開玩笑問:「郭醫師,是不是給妳針灸就會拿牌?」她笑回:「我覺得不只…可能還要偷拿我的手機留下自拍照」,並PO出這張照片。另外,「鞍馬王子」李智凱、「拳擊一姐」林郁婷也曾偷拿郭純恩的手機自拍,可見郭純恩和選手們的好交情。(圖/郭純恩醫師粉專)郭純恩表示自己的私訊多到洗版,真的被嚇到,但其實只負責出發前跟賽前治療而已,這些就是國訓中心駐診醫師跟隨隊醫師的工作。至於左訓防護員程心儀、負責備戰的蔡明諺、劉文等教練,才是照顧楊勇緯最多的人,希望民眾也能認識這些幕後英雄。(圖/郭純恩醫師粉專)(圖/郭純恩醫師粉專)郭純恩強調,自己真的只負責賽前治療,但卻意外受到注目,那乾脆藉熱搜幫李智凱、林郁婷沾些好運,希望這兩位針灸完也拿自己手機自拍的選手,也能順利奪牌。最後郭純恩呼籲,「大家說關心體育,要真的關心體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