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價格
」八大國產車廠齊漲1/裕隆開出第一槍 和泰「這款車」一口氣飆漲11萬元
疫情延燒3年來,挾著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全球169個產業飽受晶片短缺物價飆漲衝擊,車廠不僅拉長交車期,更因成本堆高吃不消喊漲。CTWANT記者調查國內八大車廠,從和泰汽車(2207)去年9月領頭喊漲,隨後三陽工業(2206)、裕隆日產(2227)、中華汽車(2204)、本田、納智捷、MG及福特也跟進,2023年全面開上漲價之路。和泰汽車漲價時間:2023年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萬~2萬元;進口車漲2.6萬~11萬元國內車壇龍頭和泰汽車於去(2022)年9月起,針對國產商用車Town Ace、進口車款RAV4 HEV、Sienna HEV、GR Yaris及GR 86調整價格,漲幅約2%至7%不等;不到3個月,和泰車在12月2日宣布,「車用原物料缺料嚴重,且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使得造車成本大幅攀升」,因此調漲51款車型售價,平均漲幅為2%。和泰汽車表示,國產車系的Altis、Corolla Cross、Sienta、Yaris、Altis售價調漲1萬~1.6萬元,漲幅介於1.4%~2.2%。蟬聯台灣新車銷售冠軍的Corolla Cross八款車型調漲1.5萬~1.6萬元,漲幅在1.5%~2%;進口車部分,Corolla Sport、C-HR、RAV4、Prado、Hulix、GR Supra調漲2.6萬~11萬元,漲幅2.5%~4.3%,而GR Supra更直接飆漲11萬元、漲幅達4.3%。和泰人氣車款Corolla Altis與Corolla Cross均調漲。(圖/和泰汽車提供)三陽工業漲價時間:2022年1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萬~2萬元;進口車漲2萬~6萬元;商用車漲2萬~8萬元三陽工業代理的Hyundai汽車於去(2022)年10月28日宣布Venue、Tucson L、Kona N Line、Kona Electric、Santa Fe、Porter Pro 及 Staria 等7款車系均調漲,僅電動車Ioniq 5維持原價。根據原本宣布的漲價資訊顯示,在國產車方面,Venue全車系售價調漲2萬元,4種車型售價落在68.9萬元至78.9萬元;Tucson L全車系共2種均調漲1萬元,售價分別是99.9萬元及109.9萬元。進口車部分,Kona N Line雙車型調漲2萬元,售價分別為98.9萬元及107.9萬元;Kona Electric純電休旅車漲4萬至5萬元不等,落到131.9萬元及162.9萬元;Santa Fe全車系依車型不同調漲2萬至6萬元。而在商用車方面,國產Porter Pro全車系漲2萬元,6種車型售價落在72.8萬元至93.8萬元之間;進口Staria則調漲6萬至8萬元,最高階的CEO-B售價已達217.8萬元。至於2023年是否還有漲價計畫?內部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去年11月Hyundai全車系已經漲價因應,今年目前沒有」,而交車部分由於晶片供應仍不穩,Tucson、Custin依然需要久候,「其餘車款都算正常。」三陽工業代理的Hyundai汽車於國內導入不少車款,以15,394輛的成績擠進2022年前十大銷售品牌。(圖/報系資料照、Hyundai提供)裕隆日產漲價時間:2023年1月1日起漲價幅度:國產車漲1.5萬;進口車漲6萬元在去年底的「漲潮」聲浪中,裕隆集團旗下裕隆日產率先開出第一槍,宣布「2023年元旦起,調漲品牌3款車型。」裕隆日產發言人鍾文川日前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受到國際原物料上漲、運輸成本增加及匯率影響等因素,整體造車成本提高,面臨調漲壓力。」漲價資訊顯示,國產車Kicks雙車型調漲1.5萬元,分別為81.4萬元、85萬元,Sentra雙車型也調整1.5萬元,分別是77萬元、83萬元,國產車漲幅約1.7%~1.9%之間;至於進口車Altima則調漲6萬元,使售價來到139.9萬元,漲幅達4%。裕隆國產主力Kicks雙車型調漲1.5萬元。(圖/黃威彬攝)
八大國產車廠齊漲3/湊齊MG、福特六和 漲價訊息轟炸全台
裕隆日產去(2022)年12月1日宣布漲價後,整個12月車廠皆陸續發出聲明喊漲,直到12月27日,中華MG和福特六和也在同一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將調整旗下車款售價。這兩間車廠的加入,正式宣告國內8間國產車廠的漲價炸彈全部引爆。MG漲價時間:2023年1月9日漲價幅度:HS車系漲1.6萬~3萬元中華汽車(2204)代理的MG汽車掛牌數傳出喜訊,12月掛牌數比起11月成長1倍,且躍升至國產車款排名前10內;不過MG也在12月底宣布一則壞消息,「受到全球原物料短缺、供應鏈不穩定等多重因素影響,汽車重要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加上人力、運輸物流等費用堆疊,使得造車成本大幅上揚。」決定自2023年1月9日起,調整旗下HS車系售價。調整過後,HS 1.5T旗艦版從89.9萬元調漲1.6萬元變為91.5萬元、漲幅為1.7%;HS PHEV馭電版從118.8萬元調漲3萬元變為121.9萬元、漲幅為2.5%。在這次的調漲之後,MG也守不住90萬大關。供應鏈不穩定除了影響車價以外,也拉長交車期。據了解,MG全車系要等3個月以上,加上顏色、車種的選擇不同,等待期也更拉長,不過MG Taiwan強調,「已下訂HS車系的準車主們,將維持原先簽訂的售價與合約內容交車。」福特汽車漲價時間:2023年2月1日漲價幅度:Focus全車系漲3萬元;Kuga全車系2萬~3萬元去(2022)年12月初Ford Kuga發表會中,表示「農曆年前不漲價」的福特六和撐不住了,在Toyota、Hyundai、Nissan等車廠皆調漲以後,福特六和去年底壓軸跟進,同樣也表示,「受到疫情、通膨升息、匯率上漲等因素,使原物料價格不斷上升,連帶車輛成本提高,因而調漲車價。」福特六和12月1日發表23年式Kuga新車,不僅導入與歐洲同規的Vignale義式工藝精品車型,其他車型更在強化配備的同時維持原價,因此上市首月掛牌數即來到1,029輛。不過福特六和在12月30日也預告2023年2月1日起,針對兩大國產車系Focus及Kuga調整售價。根據漲價資訊顯示,Ford Focus全車系調漲3萬元,Kuga 1.5升車型調漲2萬元、2.0升車型則調漲3萬元。漲價後,Focus 四門、五門的售價將落在 73.9萬至97.8 萬元;FocusActive為88.9萬至94.8萬元;Kuga 1.5升漲至 95.9萬至111.9萬元,Kuga 2.0升售價則變為125.9萬至129.9萬元,預計依然能在百萬內入手Kuga車系。至於交車部分,根據記者向經銷商詢問,目前Focus跟Kuga庫存都算充裕,如果消費者沒有特殊需求,供貨上都是正常的,「僅Vignale車型需要等比較久。」福特六和汽車總經理陳文芳(左)、福特六和汽車營銷服務處副總經理 黃煌文(右)於福特在台50週年時,宣告純電跑旅Ford Mustang Mach-E將於202上市。(圖/Ford提供)
蘋果撐大局2/中國市場報佳音 蘋果加大差異訂價穩客群
蘋果新款iPhone 14將上市,到底會如何定價也引發果粉的好奇,市場普遍認為,為了反映零組件價格,蘋果將有可能會調漲報價100美元,但也有消息指出,入門款凍漲但高階款漲。市場眾說紛紜中,需求端捎來好消息,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為穩定新機供貨,中國經銷商支付的訂金,已超過去年的iPhone 13,甚至創下新高紀錄。」顯示中國市場的iPhone 14需求將可高於iPhone 13。台灣手機大盤商透露,相較於中國的供給需求缺口,台灣落差較小,因此非電信及授權經銷商以外的通路商,都是會先觀察產品官方訂價及國內預購時的銷售狀況,看哪款機種比較熱銷,才會來搶貨。例如前兩年,iPhone 12系列是 Pro Max比較搶手,但是iPhone13則是Pro較熱銷,因此今年iPhone 14的狀況還要再觀察。蘋果新機還未上市,法人普遍指出,通膨問題、美元匯率、iPhone定價等,將是影響蘋果iPhone 14銷售的三大關鍵變數。果粉的忠誠度,將是支撐蘋果對抗通膨的變數的關鍵。(圖/蘋果公司提供)研究機構IDC全球研究總監Nabila Popal表示,「今年年初,(手機)市場面臨供給不足,目前已轉變成需求端問題。」隨產能和生產提升,供應端已獲改善,但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已嚴重抑制消費者支出,所有地區的庫存都在增加。投資公司Bernstein指出,蘋果的生態系統跟用戶的忠誠度,將是對抗通膨的利器,因為蘋果產品定位在偏高階領域,當客戶群可支配收入影響較小,蘋果受到的傷害也將會是最小。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蘋果今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4系列將同樣推出四款新機,有別於以往,當中較受矚目的是僅於Pro系列採用最新處理器,除了顧及終端價格策略外,也更能突顯市場定位差異,在高通膨引起消費行為改變的趨勢下,可望廣納更多客源。原本市場傳出,今年iPhone 14訂價將較去年增加100美元,最新則傳出「凍漲」。韓國部落格Naver帳號yeux1122用戶發文轉述一家美國金融機構消息,「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趨緩下,蘋果高層決定,即將推出的入門款6.1吋iPhone價格將予以凍漲,以避免因為價格影響需求。」對於新機定價策略,法人從機種出貨比例推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iPhone14的高階機型若採用最新的A16處理器,將大幅推升其出貨比例,預估將從原本的40-50%,拉高到55-60%。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中國經銷商今年為iPhone 14支付的訂金比iPhone 13高,代表市場需求將比去年好。(圖/翻攝自壹讀官網、翻攝自phonearenr官網)「如果蘋果真的凍漲入門機種,但高階機種仍調漲,代表蘋果將利用產品的差異訂價來穩定不同的客群及公司獲利,由於入門機種續用舊款零組件,價格也可望調降,而高階機種也可因為漲價來反映成本,就可穩定獲利。」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說。無論影響蘋果新機銷量因素為何,占蘋果營收比重約20%的中國市場,在解封後傳出佳音,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原本第三季財測曾預期,中國先前封城將影響其在中國營收約40-80億美元,但是最後數字低於40億美元,最後大中華區交出單季營收146億美元,幾與去年同期的147億美元相當,代表中國需求仍屬強勁。」
5G、IoT及AI題材加持 全球十大封測業營收年增逾三成達2,474億元
傳統第四季為傳統旺季的終端市場,今年在疫情打亂供應鏈海運延遲、運費高漲及長短料影響,整體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但在手機、筆電、液晶監視器等出貨表現仍優於第二季情況下,推升封測大廠業績增長,預估今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年增超過三成。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今年上半年部分零組件價格因受到海運延遲、運費高漲及長短料漲幅因素衝擊,價格漲幅已高,在製造成本及物價雙升的壓力下,整體市場出現旺季不旺狀況,僅有部分終端產品如手機、筆電、液晶監視器出貨表現優於第二季,進而帶動全球前十大封測廠營收上看88.9億美元(約新台幣2,474億元),年增31.6%。第三季封測龍頭日月光(3711)及艾克爾(Amkor)營收分別為21.5與16.8億美元,年增41.3%及24.2%。兩家同樣受到上游晶片、導線架及載板短缺而略拖累部分產能利用率,日月光也因大陸蘇州廠限電措施使排程有所耽擱。除此之外,由於第四季手機處理器晶片、網通與車用晶片等封測需求依舊強勁,兩家業者2022年將持續往5G、IoT及AI等終端應用市場擴張。矽品(2325)考量短期內難填補華為手機處理器晶片訂單缺口,現行目標主力以強化彰化二林新廠先進封裝開發,第三季達營收為10.4億美元,年增15.6%。京元電(2449)逐漸緩解先前因疫情導致的產能降載情形,隨著高通(Qualcomm)及聯發科(2454)等上游5G晶片測試訂單加持,營收達3.2億美元,年增28.5%。力成(6239)本季獲益主力多數由DRAM記憶體封測貢獻,第三季營收8.0億美元,年增24.0%,然預估英特爾(Intel)2025年將逐步完成大連廠售予海力士(SK Hynix),以及與美光(Micron)於西安廠合作協議也將於2022年第二季到期,後續記憶體封測產能恐將大幅銳減,驅使力成新竹新廠於第三季調整部分主力至CIS與面板級封裝等策略布局。大陸封測大廠江蘇長電(JCET)及天水華天(Hua Tian)持續受惠於國產替代生產目標,加大5G手機、基地台、車用與消費性電子等終端產品封測供給,拉抬兩家業者第三季營收分別為12.5與5.0億美元,年增率27.5%、57.6%;通富微電(TFME)本季同樣受益於處理器晶片設計大廠超微(AMD)業績長紅帶動,營收達6.4億美元,年增率高達59.8%,為第三季前十大封測業者成長幅度最高者。面板驅動IC晶片封測大廠南茂(8150)與頎邦(6147),第三季雖遭遇小尺寸電視面板出貨微幅滑落影響,但整體營收受惠中、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拉抬,與部分手機改採OLED產能陸續放量,使觸控面板感應晶片(TDDI)及顯示驅動晶片(DDI)等驅動IC晶片封測需求漸增,拉抬兩家業者營收接近2.6億美元,年增率分別為32.5%及29.5%,同時隨著9月底中國限電措施而導致部分上游晶片設計業者轉單效應加持,兩家業者第四季營收有望再攀高峰。TrendForce分析,9月底大陸江蘇、浙江及廣東等地受到能耗雙控的限電影響,導致部分封測大廠產能利用率略為下滑。不過,隨著部分業者改以無載板封裝,並將相關受波及產能轉移後,影響程度已相當小,故仍看好第四季封測產業表現。
疫苗接種助解封加速 TrendForce:帶動iPhone今年大賣2.23億支
今年隨著歐美等主力銷售區域疫情趨緩,加上受惠於部分自華為(Huawei)釋出的高階手機市占缺口,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將帶動蘋果(Apple)今年下半年新機的銷售表現,全年生產總數將再次回到兩億台的水準,達2.23億支,年增約12.3%。TrendForce研究分析指出,儘管現下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可能壓抑蘋果成長力道,但對於後勢發展仍維持審慎樂觀,預估今年將有2.23億支的產量,甚至有機會再小曲成長。預估今年蘋果新機將占整體生產總量約39%,全數搭載5G通訊模組,進而推升蘋果5G手機於自家生產占比自去年的39%升高至75%。對於蘋果表定於今年九月公布的新一代iPhone 12s系列(正式名稱未公佈),從市場最關注的新機外觀及定價來看,外觀較顯著的改變為螢幕頂端的感應器區域(sensor housing)將縮小,其餘則以優化既有功能為主,可視為上一代iPhone 12系列的延伸機種。2016-2021年蘋果iPhone生產量及新機占比。(圖/TrendForce)由於新機外觀造型變化不大,故TrendForce認為,蘋果極有可能延續2020年的積極定價策略,以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進一步維繫高階機種的市占。儘管部份零組件價格調漲,但考量手機的銷售力道將帶動周邊服務市場的營收增長,新機的基本定價仍可能與去年持平。此外,有鑑於上一代iPhone 12 mini的市場銷售不如預期,且提前於今年第二季進入停產(EOL),預估新一代iPhone 12s系列仍將以其它三款為銷售重心。
陸時薪翻倍到30元人民幣 筆電代工價「被」喊漲
筆電代工大廠喊漲壓力大!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可能將大增四成,從處理器、電源IC到面板等關鍵零組件不僅缺貨,供應鏈透露,已經到了不加價買不到料的慘況,另外,在筆電需求暢旺下,包括廣達在內的筆電代工大廠,農曆年間加班也幾成定局,不過中國2020年第四季華東地區每小時工資已飆升至30元人民幣,比2019年大漲近一倍,都讓筆電大廠漲價壓力激增。2020上半年COVID-19中國疫情剛穩定之時,筆電品牌客戶為求供應順暢,多不敢主動對代工廠與零組件供應商提降價,只求能夠供應順暢,下半年Chromebook需求大爆發後,處理器、ABF載板、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無一不供應吃緊,連NOR快閃記憶體都漲價。隨著疫情讓宅在家抗疫在2021年恐怕還是主旋律的情況下,筆電品牌紛紛大幅調高出貨量預估,2020年筆電出貨量還不到2億台,但筆電品牌調高後的2021年出貨量高達2.8億台,關鍵零組件價格蠢蠢欲動。筆電代工大廠面臨的壓力不只是零組件價格節節升高,在中國製造的人工費用壓力似乎也來到新高點。與智慧型手機、智慧音箱、網通產品已經陸續移往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地區不同的是,目前筆電製造仍高度群聚於中國,2020上半年COVID-19中國疫情獲得控制後,在景氣不佳與淡季下,工資與人力供應曾經一度出現近年來相對好的水準,可是好景不常,隨著歐美疫情又起,長期宅在家的人口,對遊戲機、筆電、電視機等需求越來越高,中國的人力供應重新吃緊,工資更來到歷年來新高。雖然兩大筆電代工廠廣達、仁寶的筆電生產重鎮重慶,工資勉強維持平穩,但供應鏈也透露,同樣昆山、上海等筆電代工大廠一樣有生產據點的華東地區,2020年第四季每小時的工資都激增至30元人民幣,比2019年的15~20元人民幣幾近倍增,尤其筆電需求居高不下,農曆年筆電代工大廠請產線員工不返鄉、加班因應需求,已經難以避免,農曆年工資又更為高漲,對代工大廠來說是沈重的負擔。目前包括仁寶、廣達、英業達、緯創等筆電代工大廠,都還沒有鬆口要跟客戶漲價,但在零組件價格攀高、人工也飆漲下,不加錢根本買不到料、也找不到人,筆電代工大廠承受龐大的壓力,只怕是很難不跟客戶談漲價。
TrendForce:第4季記憶體價格再跌10%
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發布調查指出,第4季記憶體產業仍處於供過於求態勢,整體需求拉貨的動能不足,無法改善目前疲弱的市況,預計第4季整體價格將持續走弱,季跌幅約在10%水位。TrendForce半導體研究處表示,包含DRAM與NAND Flash在第4季仍處於供過於求態勢,雖然有華為因禁令影響,帶動他智慧型手機品牌積極拉貨,進而分食華為失去的市場份額,然此動能尚無法改善目前疲弱的市況,加上伺服器需求尚未明顯復甦,預計第4季記憶體價格仍將持續走跌,與第3季有10%差距。TrendForce分析,市場最關注的焦點落在占消耗量大宗的行動式記憶體與伺服器記憶體領域。行動式記憶體方面,華為提前拉貨使3大供應商原先的庫存壓力迅速舒緩,而小米、OPPO、Vivo急於備料也拉住相關零組件價格得以支撐,預估第4季跌幅約在5%以內。第4季記憶體價格走勢。(圖/TrendForce)伺服器記憶體方面,目前雲端與企業用伺服器客戶庫存偏高,價格仍有進一步下探空間,預估其第4季均價跌幅約15%。主流模組32GB的售價也將來到100~110美元區間,接近上一個跌價週期的低點。預估第4季DRAM整體均價跌幅約為10%。NAND Flash雖然需求面同樣有品牌提前拉貨的支撐,然而供給位元數與現有庫存皆處於高檔,導致供過於求態勢較DRAM顯著。受惠於當前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積極拉貨,第4季eMMC與UFS類別跌幅縮小至約3%~7%、wafer端則因供給持續增加,續跌近兩成、而SSD方面,主要受到伺服器客戶拉貨動能疲弱影響,企業SSD均價將下跌10%~15%。預估第四季NAND Flash整體均價跌幅約一成。
仁寶合併營收年增14% 看好下半年營運成長
電子代工大廠仁寶今(30)日舉辦線上法說會,公告去年財報,合併營收達9,804.42億元、年增1%,合併營業淨利為105.86億元、年增14%,每股盈餘1.6元,低於2018年2.05元水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出貨狀況也成為法人關注焦點。仁寶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約2,675億元、季增7%,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智慧裝置產品。受惠於效率改善及營運規模提升,合併營業淨利為30.86億元,較前一季成長28%,較去年同期成長15%。翁宗斌表示,2月所有廠商因疫情延後開工,導致客戶庫存水位偏低,一開工就積極拉貨。整體來說,受疫情影響第1季出貨年減幅達兩至三成,但受惠遠端工作、遠距教學等商機成長,商用、教育產品客戶追單力道強勁,第2季出貨可望大幅增加,上半年出貨力拚跟去年持平。此外,也看好若疫在2季獲得控制,下半年個人電腦出貨可望回溫,今年營運將逐季成長。至於疫情是否影響下半年的產品發表,翁宗斌表示,目前包括個人電腦、平板、穿戴式裝置等新品都按照原計畫進行,認證也可以在實驗室完成,因此疫情對出貨時程影響不大,短期零組件價格波動尚在可控的範圍,加上英特爾(Intel)處理器(CPU)缺貨問題改善,都是正面因素,唯一較擔心的是這波疫情讓營運成本增加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