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激素
」營養師推薦「12好食物」 長期食用可避免「乳癌」找上門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還是癌症,而在癌症中,扣掉氣管/支氣管/肺癌與結腸/直腸/肛門癌等男女共通的病症外,女性乳癌高居女性罹癌致死排名的第三名。衛福部甚至發現,國內未滿50歲的年輕乳癌患者約32%,比歐美的25%還要高。為此,營養師程涵宇列出12種「好食物」,表示經過科學證實,長期食用可以增強生體防護力,避免乳癌找上門。營養師程涵宇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110年新增1萬7432名乳癌病友,其中未滿50歲的年輕型乳癌5597人、占比約32%,比歐美比例更高,為歐美國家25%的1.28倍。為此,程涵宇列出12種食物,表示科學證實長期食用這12種食物,可以讓身體維持超強防護力好狀態,有效預防乳癌。而這12種食物分別如下: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中含有能抗氧化的胡蘿蔔素,研究發現攝取較多胡蘿蔔素的女性能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18~28%,並且可以降低復發率。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蘿蔔硫素能夠平衡體內雌性激素,進而降低乳癌的發生。蔥蒜蔥蒜中的硫化物能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在烹調前要切得細碎一些,更有助於抗癌物質釋放跟作用喔!柑橘柑橘類食物大家都很熟悉,其中豐富的營養物質中,類黃酮有幫助體內抗氧化、抗發炎的作用。常常吃柑橘類約可降低10%罹患乳癌機率。莓果莓果多含有花青素及類黃酮,可以防止細胞損傷及阻止癌細胞的生長擴散。水果桃子、蘋果、梨子及葡萄含有多酚、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幫助預防乳癌。海鮮富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鯖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抗發炎,除了預防乳癌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發酵食品發酵食物中有豐富的益生菌,能夠增強免疫力,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豆類豆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研究發現多攝取豆類能降低患乳癌風險約20%,豆類中的高纖維含量能夠預防乳癌。
跨性別男變性手術醫師突發現「已懷孕5個月」! 成義大利首例海馬爸爸
義大利有名跨性別男子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而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醫生竟發現男子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這項意外發現也成為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對此,醫生建議立即暫停他的賀爾蒙治療,男子則將以女性的身分生下孩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這名跨性別男子名為馬可(Marco),他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豈料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術後,醫生發現他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被發現懷孕前,他本來應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這項意外發現被認為是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這也引發了人們擔憂變性手術是否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對此,內分泌學家、性別治療專家塞諾豐特(Giulia Senofonte)說「一旦發現懷孕,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暫停荷爾蒙治療,如果不立即停止治療,可能會產生後續影響,特別是在懷孕的前3個月,這是嬰兒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塞諾豐特接著解釋,荷爾蒙療法雖然會停止經期,但沒有避孕功能,患者可以繼續排卵,因此還是有懷孕的可能性,專家通常會建議在治療期間服用避孕藥。而一些專家認為,突然停止相關治療會帶來健康上的影響,因為人體內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帶來心臟病風險,並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可能性。目前馬可則預計生下孩子,並將以女性的身分產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
舌頭麻、食慾差又沒精神當心是更年期! 中藥針灸調理緩解不適
53歲黃女士最近看到食物想吐、食慾不振、全身無力沒精神。舌頭有麻刺感半年,吃東西時味道變差,於西醫看診檢查後,表示無特別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狀況仍沒有緩解,於是尋求中醫協助,經中醫調理後,食慾改善能吃得下食物,味覺變化減輕,也比較不易疲倦有體力能出門走走。精神不濟脾胃虛 中醫治療精氣神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奕任醫師表示,黃女士精神較緊蹦伴隨疲憊,四肢稍冷,舌診稍胖有津,寸脈較弱、關脈較弦,中醫證型上屬於脾胃虛寒伴隨心陰不足。治療上給予小建中湯、甘麥大棗湯加上蒼朮、厚朴、陳皮、黃耆、何首烏等藥材,並針灸陷谷、足三里、太衝、三陰交、合谷、印堂、神庭、本神、耳神門等穴道。衛教飲食可用雞蛋、小米粥、小麥、麥茶及玫瑰等可以安神,避免難消化及烤、炸、辣食物以利健脾胃。鼓勵保持情緒健康並發掘個人興趣,多出門走走。黃女士回診表示,中醫調理次日就覺得味覺較正常,食慾也改善,也較有體力與精神能出門散步。更年期常見症狀 正確飲食加運動陳奕任醫師指出,女性停經後因為卵巢濾泡功能減低,在停經後第二到八年常有不適症狀,因濾泡刺激素及黃體激素升高,伴隨雌性激素下降,出現潮熱盜汗、睡眠變差、情緒低落、記憶變差、感覺異常及尿失禁等症狀。但非每位女性都會有更年期不適應症,透過正確飲食和運動,配合中醫依個人體質調理,可以幫助不適症狀減緩,安穩度過更年期。
40歲後肌肉量流失 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
許多民眾會將腰酸背痛視為正常老化、更年期結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指出,事實上很可能與肌肉流失有關。家庭醫學科李純瑩主任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每五位女性約有一位有肌肉流失的困擾,隨著肌肉流失加劇,骨質疏鬆問題還可能提早發生或加劇;亦會導致「行動力下降→食慾降低而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劇」的惡性循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持續針對院內與社區長輩進行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並攜手亞培台灣,在院內舉辦為期兩周的衛教策展,並邀請任賢齊現「聲」邀請民眾,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掌握自身的初步肌肉狀態,幫助各年齡層的民眾建議聰明養肌的關鍵。40歲後快存退休「肌」金 掌握人生主導權、避免增加家庭負擔方姿蓉主任提及,國人普遍關注骨質流失議題,但卻忽略肌肉流失風險。一旦進入40歲後,肌肉量就會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在女性國人身上可能會更為嚴重。因女性的雌性激素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分泌減少,進而減少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同時降低神經肌肉系統的效率,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者因為骨質疏鬆導致活動量減少,肌肉量也會直直落。已有多則研究指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高度關聯,部分學者甚至提出「肌肉量可預測骨質」的觀點,亦有日本學者發現「肌肉分泌的蛋白質可以調控骨細胞分化」,更可以發現肌肉流失情況會因為多方原因加劇。提及肌肉流失的衝擊,方姿蓉主任舉例分享,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體力衰退、容易疲倦、手腳無力等情況就可能發生,跌倒、骨折、臥床等情況也可能接踵而來,一旦民眾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在床上度過,不只影響本人生活品質,對於照護者而言,也無形增加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衝擊全家人的人生規劃與經濟分配。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 「食」在好困難?上班族、長輩建議用均衡營養品顧營養改善肌肉流失,運動固然重要,但透過日常飲食或均衡營養品攝取足夠的熱量、好吸收蛋白質、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同樣重要,李純瑩主任指出四大關鍵營養,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營養攝取。• 關鍵營養一、每日每公斤30大卡的熱量,確保體內有充足熱量:熱量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一旦熱量攝取不足,那許多人體的運作都會受到限制,若缺乏可以推動製造肌肉的熱量,增肌之路可能會困難重重,甚至為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蛋白質還會被分解、以作為能量來源,加劇肌肉流失。• 關鍵營養二、每日每公斤至少1.1公克的優質蛋白: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及延緩肌肉流失的重要營養素。以女性來說,研究指出,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其未來20年的正常生理機能。建議以原形食物優先,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加工食品,日常可透過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營養來源,其中的「好吸收蛋白質」,可幫助強化增肌成果。• 關鍵營養三、多元攝取維生素、礦物質:有了生成肌肉的充足能量與原料後,透過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保護肌肉或提升增肌效果。維生素C、維生素E、砷可保護肌肉細胞,維生素B6可提升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D更是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提升鈣質吸收、改善骨鬆。• 關鍵營養四、每日善用均衡營養品 補齊營養缺口: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與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咀嚼能力比較差的長輩而言,要烹調、購買多元食物本就有困難,要吃下這麼多的食物,更是難上加難。李純瑩主任提醒,均衡營養品攜帶便利,補充營養快速輕鬆。建議養成每日飲用一至兩瓶均衡營養品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體內穩定維持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市面上有許多均衡營養品可挑選,為了確保均衡營養品的品質、成分、成效,也建議優先挑選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鍾飲文院長提醒,肌肉流失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因為肌肉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感染機率也會提高增加,若肌肉劇烈流失了40%,死亡風險提升更會大大提升。
超過40%恐提升死亡風險! 醫揭「這些原因」致肌肉流失
肌肉是健康的重要指標,與體力息息相關。然而,許多成人沒有覺察到肌肉流失、或是僅把它當作年紀增長的一部分。亞東醫院長期關注民眾賦能健康議題,與亞培台灣合作,舉辦為期兩周的「肌肉流失風險衛教策展」。肌肉流失骨折臥床機率高 還可能提升死亡風險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強調,肌肉不僅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活化免疫細胞,是維持生活品質與免疫力的關鍵之一。隨著肌肉流失,民眾會先感受到握力、行走能力、體力下滑,倘若不積極改善,民眾可能陷入「運動量下降 → 肌肉流失加劇 →自理能力下降」的惡性循環,未來恐因平衡感變差而摔倒骨折,一旦開始臥床,照護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更是大幅提升。此外,肌肉也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病菌感染增加,若肌肉流失40%,更會導致死亡風險提升。長新冠症狀也會使肌肉流失 恐讓肌少症提早報到在感染新冠肺炎後,除了腦霧、食慾差、容易喘以外,肌肉流失也是需要正視的長新冠症狀。陳志道主任解釋,感染新冠肺炎期間,免疫風暴席捲患者全身,引起強烈的發炎反應,導致生成肌肉的效率變差;免疫系統也為了生成更多免疫細胞與病毒抗衡,需要大量能量,可能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被分解。在多重衝擊下,患者的肌肉健康恐在短期與長期間持續受影響,肌少症問題可能提前來到。陳志道主任也呼籲民眾,若到醫院看診,可至預防保健中心進行免費的肌少症檢測。女性停經後要當心 肌肉流失速度加快 亞東紀念醫院林子玉副院長也提醒,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減少會影響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加速肌肉流失。此外,在40歲至80歲期間,肌肉量會以平均每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再加上新冠肺炎短期與長期對肌肉的衝擊,因此不分性別與年齡,國人均需重視肌肉流失問題並積極改善,才能維持自身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亞培結合數位科技及國際期刊研究調查結果,推出線上「肌肉狀態測試」,用一分鐘的時間初步了解自己的肌肉狀態,作為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之參考。亞培台灣營養品事業總經理黎亞諾表示,「我們關心台灣民眾健康近四十年,希望持續提供營養科學知識及產品,以補足潛在營養不足之缺口。我們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與亞東醫院合作衛教活動,實現守護民眾健康之承諾。」
男性女乳症 捏起厚度超過 4公分須注意
一位25歲體重85公斤的男子,從青春期就感覺胸部特別「肥大」,近幾年來到健身房勤練想減肥瘦身,體重下降至72公斤,全身瘦下來就是不見胸部瘦下來,還宛若女性B罩杯那麼大。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張育誠醫師表示,該男子是典型男性女乳症,經抽脂手術後恢復男兒胸部的外觀,不再自卑自嘆!抽脂手術治療 術後重拾信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張育誠醫師表示,該男子的胸部宛若女性B罩杯那麼大且有下垂現象,確認是罹患男性女乳症,經進行抽脂手術,在乳房下緣切約0.5公分開口,每個乳房抽出約400CC的腺體組織,手術後一切良好,重拾他男兒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男性女乳大到C或D罩杯,就需進行平胸縮乳手術,手術的複雜度也相對高。男性女乳症 造成原因多張育誠醫師指出,男性女乳症主要是因為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失衡,導致雌性激素比例增加,進而刺激男性乳腺的增大,造成乳房突出、下垂甚至腫痛等症狀,男性女乳症可能發生在一側或是雙側的乳房。此外,也有可能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因接受環境賀爾蒙而觸發分泌雌性激素,但不是每位男性女乳症的致病原因都一樣的,造成男性女乳症的原因還有肝硬化、慢性腎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性染色體異常、腫瘤等原因,但也有約四分之一的男性女乳症無明顯成因。透過自我檢查法 早發現早治療張育誠醫師教導男性女乳症的自我檢查方法,如果自覺胸部好像過大,可用食指與拇指捏起乳暈部位,若捏起部位的厚度超過 4公分,又觸碰到纖維腺體組織,極有可能患了男性女乳症。
破除乳癌迷思 醫師提醒:罩杯小反有潛在危機
歌手朱俐靜在3日驚傳因為乳癌過世,讓外界感到驚訝和惋惜,加上之前藝人朱芯儀也傳出罹患乳癌的消息,多年前更有歌手阿桑、星座專家薇薇安因為乳癌過世,足見女性癌症好發率第一名的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國人的健康。儘管各方不斷宣導自我檢測、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或超音波的檢驗,但曾任多家大型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的張智皓表示,民眾必須打破一些乳癌迷思,才能夠更有效預防女性朋友的健康。對於國人普遍有的乳癌迷思,很多人以為胸部小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擁有乳房外科與整形外科專業的張智皓醫師提醒,實際上,乳癌不挑人,罩杯小的女性反而面臨潛在危機,因為乳房小,乳腺比較緻密,一旦乳房真的出現腫瘤,靠自我檢測會比較困難,所以必須借助專業儀器像是乳房攝影或超音波儀器來檢測。據了解,罹患乳癌的高峰期是在45歲到69歲,但是乳癌成因之一就是女性賀爾蒙過度刺激,也就是雌性激素過多進而刺激乳腺病變導致腫瘤的出現,因此年輕女性不可輕忽。張智皓表示,現今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外食、高糖高油等習慣增加罹癌風險,台灣的乳癌發生年齡甚至比國外少了10歲,所以建議18到20歲女性不妨接受超音波檢查,而4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攝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接受隆乳豐胸手術的女性受到錯誤觀念的影響,不敢或不願意接受乳癌檢測。現職為萊佳形象美學診所乳房專科的張智皓醫師,從整型的角度出發,他解釋說:「過去因為以醫學科技不發達,以鹽水袋為異體植入物,一但接受乳房攝影,一夾可能就會爆破,但是現在使用的矽膠材質是雙層膜結構的果凍矽膠,可以承受1至2百公斤的重量,所以面對乳房攝影並不需要擔心」。另外,隆乳的異體植入物放置的位置也很重要,張智皓也建議,想接受隆乳手術的女性,接受專業醫師的手術,並且將植入物放在乳腺下方,這樣一來,不但不會影響乳房攝影,就算接受超音波檢測也沒問題,可以清楚看見乳腺結構,完全沒有影響。至於隆乳之後,許多人以為針對乳癌檢測只能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張智皓醫師則認為,核磁共振在現在的乳房醫學當中,被定位為比較後線比較進階的一個檢查,主要是解決比較困難的病症,例如:尋找不清楚的腫瘤邊界、應付過去小針美容注射矽膠造成的檢查阻礙等等,所以只要是正常、合法又完整的隆乳手術,一般常規的乳房攝影和超音波檢查是沒問題的。
老母雞強迫換羽拚產蛋 藍營批虐待動物又影響食安
為解決蛋荒問題,農委會提出休產老母雞投入生產的構想。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滿志剛今(10)日表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不缺蛋,但事實上全台雞蛋一天缺口將近200萬顆;現在還提出讓老母雞生蛋補足產量,不僅不人道,更可能影響食安。滿志剛說,陳吉仲日前保證「二月底前都不缺蛋」,事實上全台鬧蛋荒;現在,農委會更突發奇想,提出「老母雞下蛋」的想法,任由業者強迫換羽。然而,被強迫換羽的母雞身體虛弱,容易死亡,產下的蛋結構脆弱不健康。所謂「換羽」,是蛋雞在一個產蛋周期後,會更換羽毛,在此期間會因卵巢機能減退,引起雌性激素分泌減少而造成停產;蛋農為減短換羽時間,提高經濟效益,使蛋雞儘快進入下一個產蛋周期,會施加一些應激因素,引起蛋雞採取人工強制換羽。滿志剛批評,農委會究竟哪裡來的構想,不僅對待動物極為殘忍,研究顯示,強迫換羽導致母雞對細菌抵抗減弱,還可能影響食安,逼死老母雞,也整慘台灣人。
電商男「胸部不停長」以為發胖!醫生輕壓「乳汁狂噴半米遠」
一名25歲王姓男子在電子商務工作了一年多,體重就增加了25公斤,起初以為是自己飲食不規律且不愛運動所造成,但他發現自己的胸部逐漸增大,在女友的建議下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問題出現在大腦!綜合陸媒報導,王男在杭州從事電子商務工作,經常飲食不規律,加上不愛運動,短短一年內體重就增加至85公斤,他也發現自己的胸部有增大的跡象,「和別人一比,我的胸部太突出了,幾次想去健身,但都不敢穿緊身衣。」起初他以為是身體發胖的緣故,所以沒有多加理會。王男就讀醫學院的女友察覺有異,勸他到醫院做個檢查,他便到了南京一家醫院就診,希望能做個整形手術將胸部變小,但術前檢查顯示王男的各項激素指標很不正常,尤其是乳素高達 200,比正在哺乳的媽媽還要高四五倍,且雄性激素相當低,因此建議他至內分泌科就診。(圖/翻攝北青網新聞)今年7月王男至杭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內分泌科副主任金劍虹表示在對王男做檢查時,「輕輕擠壓他的乳房,乳汁就直接飆出來,足足噴了半米遠。」經過MRI等各項檢查,醫生診斷王男罹患「腦下垂體泌乳激素瘤」,他表示這種症狀較少發生在男性身上,「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有乳房發育、分泌乳汁,甚至還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王男表示,自小他的胸部就比其他男孩大,且還不長鬍子、皮膚細膩,他自十多歲開始就不敢到公共浴室洗澡或游泳,對於這些症狀相當自卑。經藥物治療3個月,王男已不再分泌乳汁,胸部及腦下垂體腫瘤都變小了。金劍虹提醒,若男性有出現青春發育停滯、體態異常、乳腺發育和觸發泌乳、睪丸細小等症狀時,就要有警覺,及早入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