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擱淺
」 擱淺小虎鯨集體擱淺!事發原因調查中
台南將軍青山漁港沙洲6日赫見4隻小虎鯨擱淺,3隻當天野放,1隻因有大面積傷口運至成大安南校區鯨豚中心救治,歷經3天搶救,9日清晨5時11分不治。台中大安鷺鷥林8日也有3隻小虎鯨、1隻瓜頭鯨集體擱淺,2隻存活小虎鯨預計10日野放、1隻虎鯨無生存機會已人道處理,瓜頭鯨則因潮水上漲未能救援。接連傳出小虎鯨集體擱淺引發關注,尤其台南6日才野放3隻,台中又出現3隻擱淺,外界關注是否為同一批?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表示,根據虎鯨背鰭、尾鰭確認兩批虎鯨不同。至於何以短時間迭傳虎鯨擱淺?王浩文指出,不能妄加揣測斷言,是否與颱風侵襲、季節氣候變換有關,還需更嚴謹調查才能斷定。台南6日擱淺4隻小虎鯨,3隻成功野放,1隻雄虎鯨雖獲救,但嚴重曬傷,第一時間被發現時,背鰭前端、偏背部右邊體側有約1.5個籃球大小的嚴重擦傷,表皮完全脫落、滲血;進入救援池後,擦傷位置出現長條嚴重曬傷,體表多處溫度偏高,研判有一定程度脫水,救治3天仍因呼吸急促、暴衝不幸死亡。大安鷺鷥林8日也有3隻小虎鯨、1隻瓜頭鯨集體擱淺,其中2隻小虎鯨存活,9日凌晨後送至基隆海之生鯨豚救傷站收容,另1隻小虎鯨經獸醫評估後,因個體虛弱、消瘦且體表有癒合不良病灶,無生存機會,已人道處置;瓜頭鯨因準備救援時,潮水上升及視線不良,評估可能危及人員安全決定放棄救援,待天色及海象佳時救援小組將持續追蹤。基隆市產發處表示,2隻小虎鯨9日凌晨4時30分送抵八斗子岸置中心,醫療團隊初步評估有野放機會,但考量北部海域風浪過大,10日將視健康情形及海象狀況野放。
台南青山漁港驚見「4隻小虎鯨」擱淺!海巡即刻救援 1隻送成大治療
海巡署第六巡防區指揮部今天(6日)上午8時接獲民眾通報,於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4隻活體鯨豚集體擱淺,立即通報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派員前往救援,並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協助。經現場檢視,4隻鯨豚均有些許擦傷,其中3隻身體狀況較佳,將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送往成大治療。據了解,民眾今日上午在台南青山漁港南堤沙灘發現現4隻鯨豚擱淺,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青山安檢所同仁接獲通報後迅速抵達現場,並同時聯繫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浩文,以及海洋保育署第六海洋保育工作站到場協處。經查看,4隻擱淺鯨豚外觀均有些許擦傷,海巡署同仁立即以濕布覆蓋其身體實施保濕,並將其身體扶正,使鯨豚背鰭及氣孔朝上,避免器官遭受壓迫。王浩文研判,擱淺鯨豚為「小虎鯨」(又稱倭圓頭鯨),現場評估其中身體狀況較佳,將協調友好漁民協助載至海中後野放;另1隻則由王浩文帶回國立成功大學安南校區治療及照護,待完全康復後再行野放。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表示,民眾如果發現擱淺鯨豚時,可依循「三要四不原則」,要扶正、要保濕、要紀錄呼吸心跳,不要讓鯨豚風吹日曬、不要站於離頭部尾部太近的地方、不要推拖拉扯牠、不要喧嘩,並撥打「118」海巡報案專線,海巡人員將立即前往協處,拯救每條寶貴的海洋生命,一同為守護海洋環境盡一分心力。
西澳州近百頭領航鯨「集體擱淺」!至少51頭死亡 科學家點出原因
澳洲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WA)的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今(26日)稍早表示,他們在西澳州首府伯斯(Perth)東南約 400公里處的切恩斯海灘(Cheynes Beach)上發現了近100頭長鰭領航鯨(Globicephala melas)。據France 24的報導,西澳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在稍後證實,已有51頭擱淺的長鰭領航鯨死亡。目前當局正在與專家和志工合作,試圖拯救剩餘還活著的46頭鯨魚,他們計劃在今晚之前引導牠們游回更深的水域。當局發言人補充,「出於安全理由」,公眾應遠離鯨魚擱淺的海灘,「該區域存在一系列威脅,包括身形巨大且可能罹患疾病的鯨魚、風浪、重型機械和船隻,以及鯊魚。」此外,當局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工作人員和志工的安全,以及鯨魚的福祉。」報導指出,長鰭領航鯨大規模擱淺在澳洲和紐西蘭的海灘上其實並不罕見。光是在去年10月,就有大約500頭領航鯨在紐西蘭偏遠的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上擱淺而死。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韋拉德(Bec Wellard)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鯨魚擱淺的原因,但科學界猜測,可以長到6公尺長的領航鯨因為具有高度社交性,因此牠們可能會跟隨生病或遇到危險的同伴,並因此集體擱淺。
不願拋棄同伴!蘇格蘭大批鯨魚擱淺 搶救後仍有55隻死亡
蘇格蘭路易斯島於16日上午發生大批鯨魚擱淺的事件,有55頭成年、幼年領航鯨(pilot whales)擱淺在沙灘上。雖然救援人員急忙出手相助,但最後仍有將近50頭鯨魚身亡,剩餘的鯨魚則基於人道考量,給予安樂死。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當海洋救援人員趕到路易斯島時,已經有15隻鯨魚奄奄一息。雖然有試圖將2隻鯨魚送回海水中,但只有一隻脫困,另外則因無法脫困後身亡,之後再嘗試3隻也遇到相同的情況。一直到當地時間下午3點30分左右,在考量鯨魚離開水面後的時間,以及環境對鯨魚的影響,獸醫、海巡隊與救援組織決定基於人道考量,將少數倖存的鯨魚安樂死。英國潛水員海洋生物救援協會(British Divers Marine Life Rescue)表示,領航鯨的社群有著高度緊密的社會連結性,同伴如果有發生意外,其餘鯨魚並不會棄之不顧。事實上,過去就曾發生過多次領航鯨集體擱淺的意外。至於為何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擱淺事件,英國潛水員海洋生物救援協會表示,其中一隻死亡的鯨魚有陰道脫垂的情況,推測可能是鯨魚即將生產所導致。而目前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專案(Scottish Marine Animal Stranding Scheme)接手驗屍工作,準備查明鯨魚擱淺的原因。
日本海岸烏賊集體擱淺還會「吱吱叫」 末日景象網嚇瘋專家曝:不要吃
日本新潟縣海岸最近發生罕見的特殊景象,大批淡紅色烏賊因為不明原因「集體擱淺」在沙灘上,密密麻麻的畫面相當驚人,有些甚至還會「吱吱叫」,當地民眾擔心「難道是地震前兆」,對此,日媒認為原因和烏賊適逢產卵期有關,還有人發問能不能吃,不過專家指出,由於被沖上岸的烏賊含有大量沙子,並不適合食用。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圖/翻攝自FNN)據日本《NHK》、《富士新聞網》報導,潟縣佐渡市及富山縣富山市的海岸18日、20日分別湧現大量烏賊,報導描述,被打上岸邊的淡紅色烏賊其實是螢烏賊,這些烏賊被沖上岸後還會「吱吱叫」,並且發出光點,海灘上布滿密密麻麻的烏賊,讓人看得有些毛骨悚然。許多日本網友對於該現象,則紛紛留言表達擔憂,「好像看到末日景象」、「據說沙丁魚會出現在『地震前』,烏賊則是『地震後』。不知道是不是氣候變遷太劇烈,大自然變化已經快到幾乎沒有前兆了」。有民眾就擔心,該現象是否與大地震有關。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圖/翻攝自TBS)對於這種現象,位在富山縣滑川市螢火魷博物館認為,這是春天產卵季節所導致的。據說是螢烏賊為了產卵浮到海面產卵,因為搞不清楚方向,加上被海浪耗盡了體力,才會被沖到海灘上,這種現象被稱為「螢烏賊投身」,也就是螢烏賊自盡,除了這個說法外,也有漁民猜測,螢烏賊群可能是在躲避魚群,無處可躲之下才會被沖上岸。不過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看起來超好吃,好羨慕啊」、「哇太浪費了吧!」、「好想拿醬油醃漬螢烏賊沾來吃」、對此,有專家表示,被沖上岸的螢烏賊含有大量沙子,「其實不宜食用」,而當地人為了避免螢烏賊腐爛影響環境,也持續用網子、水桶將螢烏賊清走。
末日災難前兆? 地震魚研究結果出爐出乎意料
應該有不少人聽過皇帶魚,也就是俗稱的地震魚。這種魚之所以有名,並非特別美味,而是坊間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若游到淺水的海域,可能是大地震即將來襲的前兆。但日本有學者於近日發表研究結果,顯示皇帶魚的出現與地震發生其實並無關聯,打破許多民眾腦中的既定印象!根據外媒報導,由日本東海大學和靜岡縣立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調查深海魚的出現與大地震之間的關聯,團隊搜尋相關學術論文、新聞,並將資料和日本氣象廳的地震紀錄做比對,調查自1928年11月26日至東日本大地震發生的2011年3月11日期間共計336起的報告,並比對同時段發生的221起6級以上地震進行交叉比對,結果,意外發現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關聯。但研究結果只有一次例外,就是2007年7月發生的新潟地震中,有在地震發生前30天,震央範圍100公里內捕撈到深海魚。對此,東海大學特任副教授織原義明也針對該研究表示,團隊原想調查其關聯性,藉此有助於未來防災準備,對於結果,他也坦言「此次調查結果發現沒有關聯性是令人失望的,但今後也想調查海豚及鯨魚的集體擱淺與地震的關係等。」皇帶魚之所以別名為地震魚是因為坊間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為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少游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所以被捕獲的機會微乎其微,也因為這樣的生活特性,又被外界稱為「地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