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錢
」 財劃法 財政部 立法院一鼓作氣1/反罷樑大勝 在野速審財劃法逼中央分錢「憂又等25年」
藍白陣營聯手以超出1.6萬票粉碎「罷樑」行動,也讓立院藍白黨團合作更有底氣,本會期將合推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自中央分配給地方縣市現有統籌分配稅款基礎上,再「切出」3208億統籌稅款,補助各縣市。藍營高層人士指出,藍白聯手擋下綠營「大罷免潮」後,士氣大振,若在立院乘勝追擊,透過修正《財劃法》,鬆動中央政府「集錢」,不分藍綠縣市不僅財源都能增加,有助於地方建設,也化解對地方政府「集權」力道。2026縣市長選戰的在野黨選將,也不必再像過去八年,只能在大選時眼巴巴欣羨中央為綠營選將大放利多,朝野立足點相近,讓選舉更公平。基隆市罷樑投票結果,反罷樑票大勝1.6萬票,讓藍白立委有如吃下定心丸,力拼開審財劃法修正案在本會期完成立法。(圖/劉耿豪攝)25年未修的《財劃法》仍側重在以北、高兩都為規劃核心的集錢集權思維,財政部雖在立院上會期同意未來會提草案,但本會期開議後,卻推說各縣市對「水平分配數字」(各縣市分多分少)仍喬不攏,因而提不出草案。「再拖過這會期,立院下會期縣市長選戰將開打,修財劃法變數更多,在野立委驚覺修法刻不容緩,財政部想拖不送草案,也得審。」藍營財委會召委陳玉珍說,她已立下「軍令狀」,凡由她輪值(另位召委為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兩人隔週輪值)召委,必排審財劃法,力拼10月底前送出財委會,扣除一個月協商冷凍期,爭取本會期休會前完成三讀,早日讓22縣市每年可從中央多分配補助,總共約3200億,避免縣市缺錢,只能向中央卑躬屈膝伸手。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強調,財劃法已經25年未修正,期間已歷經廢省、2都變6都等劇烈變化,立院財委會將力拼本會期完成三讀。(圖/翻攝自陳玉珍臉書)財政委員會資深立委賴士葆建議,既然財政部長期說各縣市「水平分配」難喬,不妨換個方式,藉立院修法先確定垂直分配比例,說不定可突破僵局,讓拖了10幾年的修法水到渠成。被視為賴總統嫡系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批評藍白不斷放話要通過《財劃法》修正案,卻不提《地方制度法》、地方稅法通則也應一併修正,讓地方有錢也有責,質疑藍白只想鼓動地方搶中央的錢。另有綠委私下坦承,在野黨放話財劃法修正後,各縣市財源「只增不減」,因不會有縣市長會「嫌中央補助太多」,面對在野攻勢確有壓力,增修地制法、地方稅法可增修法複雜性,不失為「避實擊虛」策略。藍委則見招拆招,指綠營若認地制法、地方稅法通則也重要,不妨等財劃法完成修正後,送版本到立院審查。藍營高層分析,就算財劃法最終按藍、白修法主張過關,新增3200億統籌稅款若由22縣市均分,平均每縣市多分不到150億,對部份財政困窘縣市仍是杯水車薪,但至少「窮縣施政將可多點想像力」,費點心思擠出錢打造縣市特色,爭取工商業、縣民進駐。廢省前,直轄市與縣市稅收分配比例還有26.2%,13.7%;廢省後,省府收入收歸中央所有,中央分配稅收比例逐年創新高,直轄市與縣市稅收分配卻不增反減。圖為精省前後各級政府收入淨額比例統計圖。(圖/陳玉珍辦公室提供)現行財政劃分比例約中央分到總稅收的75%,地方分配25%,國民黨原本提案要求中央將廢省後多出的15%收入,全改分配給地方,統計後,約可多補助縣市共5700多億,但為免中央「挖東捕西」,藍營與執政縣市溝通後,將新增比例降至9%,約為3200億,該數字與白營修法版本接近,外界認為更有利在野立委意見整合。
推《財劃法》修法 李彥秀:中央集權集錢扼殺地方自治
《財政收支劃分法》25年未修,許多地方政府針對款項分配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而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預計將於21日起開會審查,將統籌分配稅款從原本要求的5777億元,降為3208億元。對此,立法委員李彥秀13日表示,各縣市因為人口結構、需求差異等目標不同,本來就可以因地制宜,中央長期「集權又集錢」的作法,無異是扼殺了「地方自治」的精神。李彥秀表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方向,國民黨與民眾黨原本就相當一致,在藍營版本將「中央擴大統籌分配稅款」由5,777億元調降為3,208億元後,與白營的版本更是相當接近,超過25年沒有修正的《財劃法》修法,終於露出了曙光。李彥秀指出,無論是「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或是「一般補助款占國稅」的比例不斷下降,整體規模已從2014年的33.53%下降至28.06%,地方政府施政與長期規劃,必須看中央的臉色,顯然綠營地方首長與綠委也失去了耐性與辯護的能力。「各縣市因為人口結構、產業發展、需求差異以及政策目標不同,本來就可以因地制宜,根據民眾需求,推出差異化的社會福利制度與建設方向,」李彥秀批評,中央政府長期「集權又集錢」的作法,無異是扼殺了「地方自治」的精神。李彥秀呼籲,民進黨政府切勿再次錯估民意,應強化地方財政與財務自主的精神,修正財劃法分配的不合理性。她提及,過去總統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也都多次表達修正財劃法的重要性,如今財政部消極的不推修正版本,行政院毫無政策論述能力,不僅讓綠營縣市長與立委被迫「自力救濟」,更再次凸顯立法院才是社會前進的動力。
不再等!《財劃法》修正案拚本會期三讀通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7日舉行《財政收支劃分法》公聽會,對行政院版修正草案遲未出爐,遭多位立委撻伐,批評「行政怠惰、吃定立法院」。召委陳玉珍宣示,一定會推動《財劃法》在本會期修法通過。陳玉珍表示,修法列車啟動,2個星期後就會進入修法程序,行政院可以選擇跟上或不跟上,即便行政院不提出對案,立法院還是會繼續進行,現在財政部還有機會提出法案,但如果財政部未提出版本,也不會等了。立委黃珊珊表示上個會期,立法院已通過臨時提案,要求財政部應在本會期開議前提出《財劃法》草案,財政部卻以「地方政府仍未達成共識」不提出版本、相當鄉愿且不負責任。立委賴士葆表示,財政部將立院決議視為無物,藐視財委會的決議。立委王鴻薇則抨擊,現在統籌分配稅款是中央「集錢又集權」,很多政策例如替軍公教人員加薪,都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公聽會中,地方政府所紛紛提出看法,台南市政府代表認為,營利事業營業額設算權重應降低,並將科學園區在地產值以外加重權重方式計算。基隆市代表則提出,應確保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補助款不低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的金額,以保障地方政府財源。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表示,藍白立委可在本會期合作提出「統籌稅款的餅做大、補助款不減」的修正案,分配公式交給財政部訂定即可。
不甩立院決議財政部未提財劃法草案 賴士葆痛批財政部耍詐拖延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立院上會期決議,財政部必需要在立院新會期開議之前,提出財劃法修正草案,但是立院今天已經開議,財政部卻擺爛,以「仍在與地方政府協調」為由,沒有提草案版本,他要嚴正譴責財政部,就算財政部想拖延,在野黨也會力拼本會期完成財劃法修正。賴士葆說,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嚴重不均,照理來說,財政部應該要先進行「垂直分配」中央先多撥一點錢給地方,然後才討論「水平分配」,看各縣市各分多少錢,但是財政部現在卻耍詐,推託是「水平分配」各縣市談不攏,新北市、台北市、台南、高雄怎樣怎樣,因此無法提出草案。賴士葆說,立院修改財劃法的目的,明明是要求先修正「水平分配」,但財政部卻裝傻,看看馬英九前總統執政時,當時的財長李述德都還同意中央挖出960多億,給地方政府,但是民進黨執政後呢?有比馬前總統時代做得更讓地方滿意嗎?他說,已經提案修財劃法,將「水平分配」給縣市的金額,提高到3000億,有黨團主張5000億,也有立委版本是1000億,不論如何,數字可以討論,但是大家都會說出根據,最重要的是,中央一定要拋棄「集權又集錢」的刻板想法,不要把所有資源抓在手上,像現在一樣,要地方政府像乞丐一樣,拜託中央給點錢。
藍白修《財劃法》拚年底完成 專家憂加劇中央請客地方埋單窘境
超過24年未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近期重啟檢討聲浪,5日立法院將進行《財劃法》修正案第一次初步審查會議與公聽會,預計將邀各地方首長出席說明縣市立場。據了解,目前立法院提案修正《財劃法》高達14個版本,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國民黨團版本,已由國民黨和民眾黨執政的16縣市達成共識,訂定22縣市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公式入法,目標有望於年底完成修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對此表示,新國會執政黨未過半,國民黨負責任地由智庫提出版本後,協調包括國民黨執政的14個縣市,再加上友軍苗栗縣、民眾黨新竹市等共16縣市,在四月就已充分討論並取得共識,尤其近年擴大稅基有感,如何入法依共識公平分配,已磋商完成,16縣市都可接受。朱立倫朱立倫批評,民進黨執政集權又集錢,24年多來地方財源不足已是超越黨派的共識,國民黨初步形成絕大部分縣市共識,接下來廣納社會意見後,一定要把握時間拚2024年底前過關。政院人士透露,其實行政院始終有意檢討《財劃法》,可惜多年來財政部與地方政府始終沒共識,此次行政院和民進黨團原則上不提對案,修法過程中以匯聚地方意見為要,盡量降低對立衝突。對此,財經學者向本刊分析,國民黨團版要了一年超過新台幣5,100億財源給地方,佔了15%年度稅收,本次看來有心處理,通過是早晚的事。但要留意若中央打著《財劃法》修正成功大旗,進一步大量開建設與福利支票,再推給地方政府埋單,屆時地方困境不減。因此下一階段,應立法確保各項政策推行時,必須提出相對應的財源配套;此外,也應立法明定,中央不得以暫停撥付、扣減統籌分配稅款等規定,干擾地方施政。財政部官員則說,《財劃法》雖多年未修正,但其實並未影響地方財政收入,近年更因稅收狀況好,各地方政府實際分配到的金額,其實高於原先預算。官員強調,中央必須要適度保留稅收財源,才能在推動重大建設之餘,也有應變緊急事件的彈性。然而,立法院財委會召委、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批評,2023年地方財政總缺口已達500多億,相形之下國民黨版修《財劃法》還需從中央再挖5,100億,簡直缺一塊補十塊,根本不可行。
2023年補助地方財源分配 中央用「顏色」差別待遇
2023年度普通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補助款情形。中央政府2023年補助地方財源分配結果出爐,由財政部規畫的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編列3412.3億元,年增13.6%,加計主計總處分配的一般補助款,總額達5558.5億元,是歷年最高。但是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認為,所謂財源分配,根本是中央集權又集錢,很容易藉由補助款來主導地方建設,令人擔心縣市因不同政黨執政,中央對其補助有「顏色差別」!稅款分配增407億 一般補助款增180億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財源主要包含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補助款,財政部公告明年度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及細項,較今年增加407.5億元,分配給22縣市額度都有提升,依公式計算,以台北市540.9億元最多、新北市420.1億元與高雄市388.6億元為前3名。一般補助稅款部分,主計總處明年度編列2146.2億元,較今年增加180億元,各縣巿中,以屏東縣的174.8億元最高,其次為彰化縣170.3億元,台南市則以169.7億元居第3名。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加計一般補助款後,台北市分配款達651.1億元,居全台之冠,高雄市551.2億元居次,北高兩巿合計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總數逾21.6%。北高合計1200億 宜苗僅各得100多億反觀債務超限的宜蘭縣與苗栗縣各得到134.4億元、157.8億元,僅及北高兩巿的2成左右,城鄉差距相當懸殊。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稅源包括所得稅及貨物稅各10%、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的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的40%,及縣市徵起土地增值稅的20%。官員指出,明年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增溫,因預計歲入還不錯,因此編列明年度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時,就大方一點。但官員強調,最終還是要看歲入的執行情形,若執行不如預期,9月就會通知地方政府進行調整。財劃法20多年沒修 六都以外資源少中央一手掌控地方財源,曾銘宗抨擊,中央集權又集錢,藉由補助款來主導地方建設,很容易淪為「政治補助」,令人擔心地方縣市因不同政黨執政,中央對其補助有「顏色差別」,這其中又以農委會最明顯且最誇張!他指出,執行統籌分配稅款原意是平衡各縣市,以達均衡發展,但實際上卻未做到,且《財政收支劃分法》已20多年沒修正,許多經濟活動較強縣市已升格為直轄市,分得的財源就會變多,反觀六都之外的較小縣市,分得資源偏少,以致窮者愈窮。曾銘宗並指出,一般統籌分配稅款計算公式是考量人口、面積、經濟活動和福利支出等項目,公式用了超過10年遲不調整,實應隨時代變遷,因時制宜。避免補助爭議 學者建議組織改造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則指出,《財劃法》的一大功能在於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如何進行財源重分配,目的是要促進地方財政效率,並達成公平分配。但是「公平」與「效率」常常相互牴觸,陳國樑建議,中央政府就專心做好公平分配,至於效率,則應將部分的課稅權回歸地方政府,提高地方政府支出自籌能力,不是仰賴中央政府鼻息,自然就可以提高課稅效率。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尚有公式可計算,另如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專案補助都是地方政府提計畫申請、經行政院核定,就容易引起「政治補助」爭議。陳國樑建議政府應進行組織改造,成立地位超然獨立的「財政委員會」或「審議會」,超越黨派立場、公正地審核地方的補助和財源,改善當前地方財政資源淪為「政治分配」亂象!
強推竹竹併 游盈隆質問「宏觀願景」何在?斷言相對剝奪感怒火將狂燒全台
蔡總統表態盡速通過地制法修法,在親自邀請原本有意見的派系綠委「聊天」後,黨內雜音立即消失無蹤,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再度展現「強大戰力」,碾壓反對倉促修法的在野黨,將地制法修正案排進審查程序。不過,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卻警告,民進黨挾立院絕對多數優勢將地制法修正案付委,但問題是付委後,要怎麼說服社會大眾,民進黨所謂的「宏觀台灣發展願景」又在哪?游盈隆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立院今天要修地制法,緣起於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及他的子弟兵新竹市長林智堅,他們有備而來,所提論述也有不少新穎可觀處,獲得新竹當地許多居民響應,這不容抹煞,若「第七都」能成立,將是柯建銘一生從政最輝煌勳章,從此名留地方誌,榮耀子孫。游盈隆說,民進黨立委席次原本在立院就是多數,想怎麼修法都行,尤其地制法修正案還獲得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強力背書,草案付委應可輕騎過關,但問題是,草案付委之後,執政黨要如何說服在野黨和社會大眾,拿出什麼宏觀的台灣發展願景?又端出什麼新的立法與政策?游盈隆指出,若單獨升格大新竹市,面對縣市長選舉明年就登場,必將導致群起質疑,不論執政當局有如何動人的說詞,若除大新竹市外,還能再增加彰化縣成第8都,再加上明顯不可行的「雲嘉嘉合併方案」成第9都,那剩下的屏東、南投、苗栗、基隆、宜蘭、花蓮、台東、澎湖要何以自處?屆時不難預料,強烈相對剝奪感怒火將從下而上,蔓延全台。游盈隆直言,大新竹市升格議題,牽動台灣6都16縣市長期不合理的行政區劃,儘管大新竹市單一升格能促進地方發展,但無可避免將導致全國資源與價值重分配進一步惡化,屆時「富都愈富,窮縣愈窮」的悲慘處境,難道不是當藍、綠在完全執政後的歷史惡果嗎?難道(合併升直轄市)是台灣不可避免的唯一發展方向嗎?游盈隆說他對(這類作法)相當不以為然,也舉雙手反對。游盈隆表示,台灣「第7都」引發的問題,不僅是一般政治人物所謂的國土規劃或行政區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議題牽涉到國家基本體制的選擇,牽涉到對全體國民的感情、認同、自由、平等與相關福祉的重大問題。若要考慮「縣市平等、國民平等」,讓台灣各地更充滿生機,活力更充沛,在這個重要時刻,全民要跳脫迷思,打破長期以來中央集權又集錢的體制,終結6都16縣市長期發展不均衡、不合理的畸形發展,開始思考台灣邁向聯邦制的重大課題。
【紓困歪樓1】中央「集錢」不肯放 新肺補助好難拿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稍見緩和,但經濟面蒙上的陰影卻揮之不去,朝野爭相提出「紓困振興特別預算」進階版,除「發不發現金」成為立法院朝野協商中攻防的重點,外界也相當好奇首波600億元紓困預算中,地方政府究竟能拿到多少錢?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指出,由於小英政府在紓困措施上一把抓,衍生不少怪現象,光是地方商圈消毒,中央就會插手管制。「一般縣市的市場消毒作業,通常由地方政府環保局負責處理,每周一次的消毒作業近來卻大費周章,地方選定消毒地點,經濟部再調派廠商到指定地點消毒,流程頗為詭異。」此外,民間對於弱勢民眾的補助,也是怨聲載道。王鴻薇說,雖然流程上還是向地方縣市政府社會局申請,地方政府卻完全碰不到一毛錢,民眾得要等待中央把錢「直接」匯入,「這次中央紓困集錢、集權,讓撥款效率大打折扣,相當折騰地方政府和民眾。不難看出中央政府似有政治綁樁、選舉的考量!」王鴻薇進一步質疑,在6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中,全台地方政府總共分得約14億7000萬元,僅占總額的2%左右。外界不免質疑,這種「集錢集權」的擠牙膏式紓困補助,根本就是「綁樁式補助」,目的是為了替2022年地方選舉鋪路。國民黨近日串聯全台22縣市議會,召開記者會,訴求「紓困發現金、防疫要口罩」,聲勢驚人。(圖/報系資料照)
【紓困歪樓4】補助一把抓 綠營選戰「超前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台灣經濟發展蒙上陰影,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無薪假總人數飆破1.4萬。雖然行政院3月開始以特別預算600億元,執行首波紓困振興方案,卻被外界抨擊是緩不濟急,國民黨於是主打「發現金」,強調如此才能及時化解企業和民眾的資金缺口。全國商業總會副理事長許舒博分析,各行各業面對疫情衝擊「出入很大」,例如因為大家不敢搭大眾交通工具,汽機車近來業績不錯;燈具業者卻生意慘淡,外銷歐美的訂單全面延期,導致生產線停擺。因此,許舒博建議政府不要再用GDP為由推阻發放現金,「畢竟現階段的產業需要的是『救命』,『延壽』的方向大錯特錯。」由於中央政府錢、權一把抓,高雄市政府只能自力救濟,首波紓困措施包括調降娛樂稅30%、展延購屋貸款,以及公有市場、市府委外經營案租金減半等,下波紓困計畫包括商業貸款延繳、減收產業園區特定產業維護費、商圈市集振興計畫等。另外,台中市長盧秀燕日前祭出「紓困九箭」,包括公有市場攤商租金對折等;新北市長侯友宜推出「安心即時上工」等紓困措施;屏東縣政府則表示,地方政府做為中央銜接民眾的窗口,只要中央核撥款項順利,紓困不成問題。一名政壇人士分析,民進黨執政縣市只有6個,國民黨則有15個,台北市則由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當家,如今紓困振興大餅卻由中央直接分配,預算都綁在執政黨手上,國民黨、民眾黨等在野黨勢必被邊緣化,「民進黨這種『一把抓』的政治邏輯,說穿了,就是預算分配採取『集錢集權』,根本是著眼2022年的地方縣市首長選舉。」該人士也感嘆,若紓困振興預算真是執政黨選舉攻防的一步棋,不僅無法挽救經濟頹圯,也將損及台灣社會,紓困救急應以人民為本。
CTWANT 政壇內幕》600億疫情補助集錢集權 小英政府紓困預算布樁2022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稍見緩和,但經濟面蒙上的陰影卻揮之不去,朝野爭相提出「紓困振興特別預算」進階版,「發不發現金」成為立法院朝野協商中攻防的重點。談起在首波600億元紓困預算中,地方政府究竟能拿到多少錢?台北市長柯文哲猛搖頭。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則砲轟,小英政府不接地氣,人民申請紓困補助得準備一大堆資料,且關卡繁瑣。這種「集錢集權」的擠牙膏式紓困補助,根本就是「綁樁式補助」,目的是為了替2022年地方選舉鋪路。
600億紓困預算中央一把抓 國民黨議員轟「集錢」政府
為因應新冠疫情,立法院日前通過600億紓困特別預算。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陳炳甫今(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發現整體特別預算分配給地方政府只有不到2%(約14億多),直轄市平均更是分不到1億,而且補助項目大多緩不濟急,例如修繕排水系統、採光等,對於疫情造成的經濟人流減少毫無幫助,等到做完,商家都倒光了,與其這樣不如趕快發放振興消費券活絡經濟,促進買氣,才是當務之急。陳炳甫表示,600億預算分配給地方使用少得可憐,直轄縣市平均補助額約約9千513萬,一般縣市約6千269萬,各部會分配也是匪夷所思,經濟部預算約200億僅分給地方政府4億7千萬(約2%),文化部8億分給地方政府4百萬(約0.5%),內政部1億6千萬分給地方政府3千8百萬(約23%),衛福部約169億僅分給地方政府3億多(約2%),教育部、交通部甚至分文不給。陳炳甫說,光是台北市就有76商圈,全台還有多少商圈,經濟部卻只挑特定商圈補助。另外,有多少旅館直屬於地方政府管轄,但交通部觀光局卻沒有補助地方。他表示,有很多計程車司機抱怨申請補貼也要跑到中央去,中央如果有心抗疫,應該全力支援這些地方政府;連一些僅1萬5千元的餐飲業補助都要直接跟中央申請,中央對待地方政府跟防賊一樣,資源抓緊緊深怕被人搶走,讓人質疑中央這樣抓著錢不放。王鴻薇更進一步指出,除了分給地方政府資源太少,很多資源指定用途也相當苛刻,擺明著跳過地方政府審核,例如經濟部補助的「辦理商圈公共環境集相關促銷活動」、「補助餐飲業者導入外送平台,零售業導入電商平台上架」等,這些項目都是業者直接跟中央申請,經濟部彷彿有三頭六臂,完全排擠地方政府介入空間,不了解中央是何居心。王鴻薇說,中央交辦地方政府可資使用的經費,有些項目真的緩不濟急,像是經濟部編列4億7千萬給地方政府,項目包括衛生設施、安全設施、美化設施,卻是做一些通風、採光、排水溝等設備改善。她質疑,現在是經濟困難、沒生意,而不是環境爛,中央政府到底補助這些內容要幹什麼?
廢印花稅全民受惠 財政部:發票若中萬元可省稅40元
行政院將廢除印花稅,國民黨立院黨團昨聯合15位縣市長發布聲明反對,認為「中央請客、地方買單」、「極權又集錢」。行政院表示,印花稅法是陳舊的稅法,廢除印花稅不是政策買票而是進步的稅改。財政部則強調,現行對4種憑證課徵印花稅(包括發票、彩券),民眾有重複課稅的疑慮,因此廢止印花稅是全民受惠。財政部次長吳自心強調,廢除印花稅絕非「為富人減稅」討好有錢人,也並非僅限於特定對象或團體受益,而是全民受惠。並且舉例,假設統一發票中獎獎金在250元以上,除了以系統自動匯入或將獎金匯入指定金融帳戶的方式以外,中獎人只要持領獎收據親自去換獎,就會被扣千分之4的印花稅,但未來廢除後,假設對中三獎(1萬元),就能省下40元的印花稅。國民黨立院黨團反對廢印花稅,財政部則強調中央會補足稅收損失。(攝影/劉宗龍)舉例來說,如果民眾中統一發票三獎,獎金為1萬元,持該發票到銀行領取中獎獎金,除了先扣除2000元的所得稅之外,還要扣掉40元的印花稅,民眾實際領取7960元,如果廢除印花稅,民眾統一發票中獎一定額度以上,就不用再繳納印花稅。財政部指出,統一發票中獎者9成以上是領現金,大多是小獎(1萬元、4千元等等)。如果中千萬大獎,大部分是兌領支票匯入帳戶中,較少被課到印花稅。整體而言,廢除印花稅對民眾來說,等於中小獎可以省荷包,也是小確幸。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表示行政院已多次說明, 停徵印花稅產生的稅損缺口,將由中央補足,各地方政府預算不會少,不會有「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情形。財政部也重申,若經立法院廢止印花稅,中央將會補足稅收損失,「該給地方的不會少」,行政院主計總處已確認財源。
綠營大方免地方印花稅 陳宜民替高雄財政抱屈
行政院打算廢除印花稅,引發地方首長不滿。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日拿出藍營執政15縣市首長連署,反對廢除印花稅的聲明,要求政院講清楚,縣市因此減少的收入,要怎麼補?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減免印花稅最大受益者就是建商,有助民進黨選舉的人脈、金脈;立委陳宜民則替高雄市等財務困窘的地方縣市抱屈,並請蘇院長明確說明,廢止印花稅後全國地方政府短缺的121億元,錢要從哪裡來。藍營執政15縣市首長的共同聲明指出,政院在未與地方政府溝通討論出具體共識下,片面提出廢除印花稅的決定,無異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建立極權又集錢的財政收支制度,既不尊重專業也粗暴無理。藍營縣市長要求中央政府,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及《財政紀律法》規定,在未找到長期穩定替代財源前,不得擅自廢止《印花稅法》。此外,中央政府也應會同地方政府檢討20年未修正的《財劃法》,以符合六都與16縣市實際財政需求,平衡城鄉發展。國民黨團書記長曾銘宗指出,中央政府在沒有徵詢地方政府意見的狀況下,就要取消地方稅,有違憲之虞。行政院承諾願補助稅損120億元,也有人建議從特別統籌稅款拿錢,無論怎麼補助,地方政府已經喪失財政主導權,未來爭取補助還得看中央政府臉色,國民黨團一定全力反對。黨團副書記長陳宜民則表示,政院在未徵得全國各地方政府同意前,廢除印花稅決策,完全降低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的能力,以高雄市為例,今年編列印花稅收入9.1億元,實收10億元,這筆收入在中央撥款以後將會進入高雄市庫,用以支應市政建設或市民福利。但「廢止印花稅」相當倉卒,完全未與地方政府溝通與協商,一旦廢除印花稅,地方政府稅源又有限,無異是雪上加霜,恐怕也將會出現出現被迫挖東牆補西牆,預算使用將更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