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沒作用
」宜蘭5.5地震與新竹有關?氣象局分析「關鍵差別」 警告:3天內或有規模4餘震
開工日發生地震,嚇壞不少民眾。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場發生在宜蘭海域的規模5.5地震,其成因可能是「隱沒作用」導致地層拉扯、破裂,呼籲民眾注意3天內可能有規模4左右的餘震,並說明宜蘭以外地區的地震警報未響原因。今(7日)位於宜蘭縣政府南南東方41.9公里處,在晚間6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深度33.2公里;最大震度為宜蘭縣、花蓮縣4級,台北市信義區、新北市和桃園市均測得3級。陳國昌向《中央社》表示,該地區地質複雜,目前推測其成因為隱沒作用拉扯地層,造成板塊移動與地層破裂。陳國昌也強調,這場地震深度達33.2公里,位置介於破碎帶與隱沒帶中間,與過去白天幾起淺層、屬於破碎帶的地震不同;且該地域為地震好發區,在晚間6時58分的主震發生後,同一地點又在晚間7點出現規模4.2餘震,因此陳國昌呼籲民眾近日要提高警覺,不排除3天內還會有規模4左右餘震。晚間7點又發生規模4.2餘震。(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此外,對於有網友反應沒收到手機地震警訊,陳國昌表示,本次地震只針對宜蘭地區發布PWS(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的原因為「只有宜蘭預估震度達4級」;且對台北、新北、花蓮等其他達3級以上地區都有透過電視台推播方式,提醒民眾注意。
一圖看「台灣3大地震帶」 這區發生地震「易有嚴重災情」
台灣地震頻繁,主要地震帶分為3處,包括東部地震帶、西部地震帶、東北部地震帶。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貼出一張圖指出,大家最熟悉的地震帶是東部地震帶,而最容易出現嚴重災情的地震帶為西部地震帶。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分析,東部地震帶地震大多都是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碰撞直接造成的,範圍包括台灣東半部,北起自宜蘭東北方的海底,涵蓋花蓮、成功、台東等地,南端幾乎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遙指呂宋島,寬度大約為130公里;此地震帶特徵為,震源較深,尤其是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至於西部地震帶是容易出現嚴重災情的地震帶,地震主要來自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範圍包括台灣西半部地區;此地震帶特徵為,震源較淺,約10餘公里左右。由於西部人口密度高,有許多大都市,一旦發生大地震,常常傳出嚴重的災害。而東北部地震帶有地熱、火山活動,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表示,此地震帶成因受沖繩海槽的擴張作用影響而造成地震,範圍包括從蘭陽溪上游附近開始,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其特徵震源較淺,且因為來自弧後盆地的張裂行為,大多呈現正斷層的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