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虎
」 陳鐵虎 學測 分科測驗 111大學考招新制招聯會:3年內大學分科測驗不考國英兩科
去年7月第一屆大學分科測驗沒考國文、英文及數學科,引發爭議,大學招聯會執行祕書、中央大學教務長王文俊昨證實,未來3年分科測驗不會加考國文科及英文科,114學年起將會加考數學乙;家長團體不滿,許多學校仍會採計國、英兩科成績,若第一次學測沒考好,等於沒機會了,要招聯會「饒了孩子吧!」111學年起大學新考招制度實施,申請入學維持看學測成績,但分發入學則同時看學測及分科測驗兩項升學考試的成績。這被國教行動聯盟批評為「一試定終身」,因為只要學測考不好,不管在申請入學或分發入學都會遇到很大困難。過去7月的指考考10科,但去年新考招制度實施後,指考轉型過來的分科測驗僅考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數學甲及生物7科,不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不少大學只好回頭採計學測成績,遭高中師生詬病「一試兩用」,因此招聯會日前宣布114學年加考數學乙。但國、英到底考不考一直懸而未決,王文俊昨證實,因高三生選修國文科及英文科的加深加廣課程時,他們學的內容可能不一樣,大考中心無法統一命題,考量大學變革必須在入學3年前說明,因此114學年分科測驗確定只加考數學乙,不會加考國、英兩科。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表示,大學分發入學招生,很多校系都採計國文、英文的成績,現在分科測驗不考,考生只能用學測這兩科成績來用,他們若在學測考不好,就失去很多入學機會,造成「一試定終身」。對於招聯會決定分科測驗不加考國文、英文,他呼籲「饒了孩子吧」,應重新思考加考這兩科。另針對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能影響到大學申請入學的公平性,王文俊說,今年考生5月4日起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招聯會在3、4月時將開會討論ChatGPT對申請入學的影響,並提出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注意事項,給各大學參考。王文俊說,原則上會請大學在申請入學二階甄試時,除看學習歷程檔案,還要在口試、筆試及實作方面加強,並現場提問題問考生,讓以ChatGPT寫學習歷程檔案的考生現出原形。
教團主張大學分科測驗加入國文、英文、數乙 王文俊做出決定了
教育團體主張7月大學分科測驗應該加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等3科,招聯會執行秘書、中央大學教務長王文俊今表示,之前已公布114學年起加考數學乙;至於國文、英文兩科,招聯會常務委員會議也有討論,目前決定3年內不加考。現行7月分科測驗考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數學甲及生物等7科,不考國文、英文及數學乙,引發教育團體的批評。招聯會日前已經宣布從114學年起分科測驗加考數學乙。王文俊今天進一步說,招聯會常務委員會議之前也有討論分科測驗要不要加考國文、英文,但考量到高三生選修這兩科時,他們學的內容不一樣,分科測驗無法統一命題,因此目前決定不加考。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表示,在暑假的分發入學招生時,很多校系都採計國文、英文的成績,現在分科測驗不考,考生只能用學測這兩科成績來用,他們若在學測考不好,就失去很多入學機會,造成「一試定終身」。對於招聯會目前決定分科測驗不加考國文、英文,他表示遺憾,並呼籲「饒了孩子吧」,重新思考加考這兩科。
108課綱錯了嗎3/國英考科只有一次機會 「不知是不是跟社會組考生有仇?」
108課綱的重大變革之一,就是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乙考科,直接採用學測分數,這使得部分第一屆考生炸鍋,「考壞不能再考補救,等於一試定終身!」對此,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共事務經理徐菁穗告訴CTWANT記者,「數乙確定於114年恢復考試,因為很多商管科系要求要看數學科目。」而分科測驗的國、英文是否有望恢復考試?徐菁穗坦言,「原則上不會,因為這兩科是無法短期速成的。目前也沒有大學端提出需求。」也就是說,112學年的考生在學測時務必要好好準備國英數,尤其是文組和社會組。教育部將分科測驗取消國英數考科,主要是認為考一次即可,可減輕考生壓力。有社會組同學表示,「指考本來就是社會組翻身的好機會,學測時自然組跨考社會把社會組名額搶走,請問教育部讓社會組的學生去哪裡生存?一試定終身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有的考生因為學測沒有考好國、英或數乙,決定跳過7月分科測驗,直接朝明年重考前進。今年透過繁星計畫錄取成大建築系的108首屆考生林煦寧表示,「我有同學是採用分科測驗上大學,可是因為他們在學測時國文、英文沒有考好,所以最後分科就有點限制他們的出路。」]今年透過繁星錄取成大建築系的108首屆考生林煦寧。(圖/林煦寧提供)今年以分科測驗錄取師大光電工程系的108首屆考生柳稚泓則說:「其實我自己是國英文比較爛,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反而可以更專注在數物化上,乘上倍率去拉自己的分數。」他也坦言,「站在文組的立場,他們國英採計很重,而分科測驗國英和數乙又被拔掉,變成分科測驗只能考社會科,加上部分商管科系又會採計數A成績,對文組學生來說應該是毀滅性的打擊。」對此,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開玩笑說道:「教育部不知道是不是跟社會組考生有仇?這樣幾乎是不給機會。」國教行動聯盟今年三月底特別委請專家研發問卷,共回收3887份有效問卷,有高達2677人(68.8%)支持分科測驗恢復國、英和數乙。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打趣說:「教育部不知道是不是跟社會組考生有仇?」(圖/趙世勳 攝)據此,該聯盟7月向教育部呼籲,分科測驗成績係作為大學分發入學之依據,與學測採級分制、作為申請入學門檻之定位不同,具備高度鑑別度,應盡快恢復國、英文,讓社會組、文科優勢同學得以發揮所長。桃園儒林補習班總班主任陳順基表示,以鑑別度來說,今年學測國、英文考試內容其實可以當作入學依據,但是站在學生的立場,「我建議應該要恢復國、英文考試。」不然學生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王瀚陽也認同,「希望三科(國、英、數)都恢復考試。」他補充,由於今年國英數考試只有一次機會,因此許多高中生在學測考完以後都痛哭,也因為沒有第二次機會,所以現在高一、高二生會把國英數看非常重。對於學生及家長團體的看法,大學招生委員會經理徐菁穗解釋:「大學考試是想從分科測驗看出學生更專精的部分,找出更適合自己科系的學生,而不是以給學生第二次機會為出發點。」因此原則上並不會恢復國、英文考試項目。
108課綱錯了嗎4/大學申請入學只會越來越好錄取? 關鍵答案是「粥多僧少」學校不想減招
今年三月學測申請入學第一階段放榜後,學生社群立刻出現荒謬放榜分數」的討論,七月底分科測驗入學放榜後,話題換成「低分高就」,明年考生的命運會如何?「近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只會越來越好錄取。」儒林補習班桃園班主任陳順基有了答案,因為「粥多僧少」。因此,坊間傳出考生明年最好拚「分科測驗」低分高就勝算較高一事,陳順基提醒,「大學端有陸續在調整招生人數」。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盟會表示目前尚未有確定名額,要等到11月1日大學招生簡章出爐時,教育部也會一併公布各大學在各階段的招生名額。陳順基分析,近年大學申請入學會越來越好錄取,因為「招生名額佔比年年提高,而111年至117年間學測報考人數將年年減少」。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觀察,「目前大學招生名額應該都不會變動,也沒有學校願意開第一槍去縮減人數,所以明年招生名額應該還是很多。」據教育部七月公布「111至126學年度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受少子化影響,未來16年大一新生平均年減2900人,到了114學年大一新生數將首度跌破20萬人,並預告117學年將降到17.7萬低點,因為這一年學子屬虎。教育部預估大一新生以及高中應屆生111-124年人數變化趨勢。「粥多僧少」的情況,在今年大學升學三管道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中,以考試分發最明顯。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統計,今年總招生名額較前一年增加3,023人,總數為39,350人,而總登記人數較前一年減少9,272人,僅25,297人,最後總錄取人數 25,028 人,使得錄取率高達98.94%,招生缺額高達14,493人,較前一年大增11,761人,缺額率飆上36.83%,雙雙創新高。對此,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表示,今年招生缺額數增加主要受到少子化影響,報名分科測驗人數驟降,且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各管道等,前者回流919位,後者約10,294位回流。全國大學僅11校沒有缺額,以台灣、清華、交通、成功等頂大為主,有缺額的51所中,公立大學 22 所,私立大學29 所,其中僅以分發入學管道統計,有12所大學缺額比率大於80%;若以學群區分,缺額比率最高則為外語學群約 62.47%。缺額數達2,378人居冠的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表示,「少子化還有今年考生分科測驗的報考動機低,以及公立大學名額增加,因此產生『粥多僧少』的現象,加上考生多有『先公立後私立』的選校慣性,所以私立大學真的會面臨相當大的招生壓力。」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表示私立學校將面臨招生壓力。(圖/翻攝自方元沂臉書)「想解決少子化,公私校同步減招,可說是絕大多數學校的希望。」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指出。不過教育部認為,「台灣目前大專公私比仍有相當差距,不宜同步減招,也就是公立大學沒有要減招的打算。」無論僧少粥多,還是今年分科測驗入學出現「低分高就」,丹鳳高中高三語文實驗班導師張文承還是建議準考生們,「透過個人申請的管道。」因為學生要準備的東西太多,有些學校甚至到6月才公布申請入學放榜結果,大幅壓縮考生準備分科測驗(今年7月11、12日)的時間,所以「大家能趕快考上還是就考上吧。」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則表示,「除非是明星學校想要拚醫學系、頂大,不然大家多半學測能上就趕快上,不會因為今年低分高就情況嚴重就硬要考分科測驗。而且有了今年的參考值,明年低分高就的情況應該不會這麼嚴重。」對於明年學生會建議選擇個人申請還是分科測驗?前鎮高中地科老師劉育宏接受CTWANT採訪時表示,「重點是要釐清學生是什麼樣的人。」其實越好的高中,考分科測驗的學生越多,因為大家想要搶醫學系這類的熱門科系,「如果跟自己成績差不多的同學在分科測驗進入更好的學校,那也沒辦法,這就是人生啊!」六龜高中是高雄市唯一偏鄉市立高中,今年有8名同學以繁星入學,文組藝術理工皆有。(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108課綱錯了嗎1/源自南韓改良版「學習歷程檔案」 第一屆白老鼠給分「不及格」
108課綱第一屆「白老鼠」今年暑假升大學後,學生及家長團體不約而同拋出「學習歷程」檔案對申請入學無用論、實施成效不彰等議題,這使得全國約20萬高中生及家長在九月開學後有了新煩惱,「學習歷程檔案還要認真準備嗎?」就108課綱及學習歷程等缺失,國教行動聯盟今年七月向教育部陳情呼籲全面檢討,但教育部迄今尚未回應,該聯盟理事長陳鐵虎提醒,「大家還是要好好做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源於108課綱的多元入學管道設計,為打破填鴨教育、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設計四管道入學:特殊選材、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又以申請入學為主,以今年為例,招生名額占分別為1.5%、15%、45%及40%。其中,選擇申請入學的學生,以學測成績為第一階段,學習歷程成果及面試為第二階段。有別於舊課綱指考時期,學生要在高三下一口氣完成備審資料,108課綱改為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在高一、高二及高三上依規定將自主及多元學習的過程上傳,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目,每學期上傳到學校,每學年再從中勾選6件自主學習及10件多元學習入中央資料庫,申請入學時,供大學端勾選3件及10件,做為參採選才,占分至少達兩成。此一大變革,在今年學測成績放榜後,隨即引發熱議。建中一名應屆畢業生「擺ㄚ豆腐」進行校園採訪,製成《學霸們與108課綱的命運糾葛,來聽聽第一屆白老鼠揭開粉飾太平的真相》影片,受訪者語多委屈,「若學測沒考好,學習歷程做得再好也白做」「高一或高二就要決定升學方向,太難了」「如果中途改變興趣」「喜歡彈吉他也行嗎?」「就是作文比賽」。來自中部的李瑞霖、陳惠平及廖宥甯三位高中生,趁學測放榜前空檔,線上問卷調查1,087名高中生,寫成61頁「108課綱觀察報告」向教育部提出訴求,包括要求將學習歷程作為認識學生,而不是升學參採標準,以免淪於「軍備競賽」,並正視城鄉差距的存在。 無論學霸或全台千名學生,都覺得新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減輕學生壓力」。而台灣新推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參考南韓,11年前為要降低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除「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外,還推行「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展現學生多元能力,供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如今甄選入學占逾七成,參採「學生綜合紀錄簿」超過50%。但在南韓社會名校情結下,學生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四年前甚至拍成韓劇《Sky Castle》(南韓三所頂大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簡稱「SKY」),除揭露考生悲歌,也探討有錢南韓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兒女的「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出奇制勝。再者,因紀錄簿須記錄學生出缺勤等,使得南韓學生一天生活從早忙到半夜,壓力並未減輕。韓劇《Sky Castle》透露南韓考生悲歌。(圖/翻攝自 Lạc Sâu Bích臉書)台灣則將「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的學業成績、出缺勤、得獎紀錄、社團活動及「生涯希望」,改版為「學習歷程」,包含「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至於新課綱對第一屆白老鼠入學後有何實質影響?教育部目前尚無明確說法。而國教行動聯盟3月至4月進行全國學生家長大調查,共3887份問卷對108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給了不及格分數。親自訪談多位一線教授的陳鐵虎向CTWANT記者坦言,「除了申請頂大時,學習歷程檔案的差異有影響,其餘學校則大同小異,對入學影響不大」,同時也說:「不少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最多就10分鐘。」因此學生可量力而為。「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發表會。(圖/報系資料照)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羅彥傑則對CTWANT記者表示,因為教育部有要求各校各系訂出申請入學尺規,教授們還是會仔細看學習歷程檔案。」因為是第一屆沒有任何參考,所以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五花八門。「大概1人的資料要審閱10到20分鐘左右吧,不過後面會越看越快,因為慢慢會抓到重點。」他建議,「若學生申請新聞系,但是交的東西跟新聞系沒有關係,都還是會有分數。」
教改白老鼠1/學測倒數!逾11萬名考生成苦主 最焦慮「一試定終身」
108課綱首屆考生將於1/20上學測戰場,據大考中心資料顯示,總計11萬6465人應考,在「111大學考招新制」一改再改不斷急轉彎下,首屆新課綱高中生及家長焦慮程度,來到史上最高,而最震撼的就是「一試定終身」!大學考招原制是1月學測、7月指考,若是學測考壞了,還有指考的補救機會,但去年6月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簡稱招聯會)宣布,以「分科測驗」取代指考,原有10科減為7科,不再考共同科目國文、英文、數乙,直接採用學測成績,形同「沒有補救機會」,這讓考生家長們集體炸鍋,不少考生甚至抱怨「早知道晚點投胎,就不必當白老鼠了!」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直言,「這讓學測考差的孩子,完全沒有翻身的機會!」過去學測成績不理想,還可在七月的指考再拚一次,如今完全沒機會,尤其對傾向文法商科系的孩子,一旦學測考糟了,幾乎就只能明年重考了。「招聯會的說法是為了減輕孩子負擔,所以這些共同科目考一次就好,之後就專心準備分科測驗。」陳鐵虎說,這個決定簡直「匪夷所思」,國教行動聯盟曾多次跟教育部、招聯會溝通,但今年恐怕已成定局。現行升學管道有三,繁星推薦、申請入學與分發入學,「以學測分數申請入學,是所有入學方式中名額最多、最普遍,目前已破5成,因此考生都把學測看得很重。」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說,「現在改成『一試定終身』,讓所有考生都非常焦慮,不只影響高三的孩子,許多高一、高二生也都相當緊張。」為了進好學校,孩子從高一入學起就要保持在校的好成績、還要準備學習歷程,最後還要考好學測,非常辛苦。圖為台大校門口。(圖/焦正德攝)王瀚陽的女兒目前就讀高一,每天早上6點起床,有時放學後接著補習,最晚10點半才回家。「這是她自己想要的,我們很擔心她身體吃不消,規定她一定要晚上11點半前睡覺,起碼能睡差不多7小時。」王瀚陽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從上高中的第一天起就沒有喘息的機會,因為在校成績也會列入申請入學的參考,所以不只平常成績不能太差、學習歷程也要漂亮,更重要的是學測也要考出好成績,如今「一試定終身」的政策,等於更加深學生的壓力。在種種輿論的壓力下,招聯會上個月宣布,數乙將於113學年(2024年)分科測驗恢復考試,因為照108課綱,學生可自由選修不同難度的數學科「數A、數B(高二)、數甲、數乙(高三)」,若是分科測驗刪去難度較低的數乙,對文組考生很不利。「既然數乙可以恢復,那為何國文、英文不行恢復?」陳鐵虎說,國教行動聯盟去年底曾直接跟教育部長潘文忠反應,「部長說還在研議,因為今年國文、英文考題已經加深加廣,再加上新增的素養題型,擔心範圍實在太大,所以目前還不打算恢復。」王瀚陽認為「一試定終身」的政策不會改變了,「除非首屆的108課綱學測考試出狀況,那或許明年有機會改變!」無論如何,今年11萬6465名學測考生已淪「教改的白老鼠」。
教改白老鼠2/學習歷程「靠錢堆出來」 降低比例可避免階級複製
配合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在今年大學甄試中首度上陣。依新課綱,學生每學期至少上傳6件檔案,包括讀書計畫、多元學習內容如參與營隊、活動等,但大學端如何進行入學審查?不只高中端霧煞煞,就連大學端也莫宰羊。為此,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和中山女高等五位北市明星高中校長,去年11月曾為此拜訪台大校長管中閔,但與會的台大主管都表示:「不知道,因為現在這些東西都還看不到。」儘管東海、靜宜皆曾表示有能力辨別學生的學習歷程優劣,「但家長們都很質疑,有那麼厲害?要花多少時間?」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說。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進一步說,「由於要搭配面試或口試,裙帶關係難免仍有影響。」由於過去升學甄試的「備審資料」,被嘲諷為「多錢入學」,失去「多元入學」初衷,因此108課綱改為學習歷程,不再像備審資料需要華麗包裝。「但這真的有所改變嗎?」陳鐵虎問過高中老師是否會確認孩子的學習檔案,老師說「就算懷疑不是學生本人做的,但難道不幫他上傳嗎?」若家長是醫師、律師或老師,就算不幫忙,難道不會幫孩子下指導棋嗎?「這太考驗人性了!」家有高一生的張小姐,本身是大學資訊科系的副教授,她就幫孩子安排了許多資訊相關的證照考試與營隊,藉此充實學習歷程的內容。她說:「我能力可以做到的,當然是盡量幫助孩子!」為了讓學習歷程更充實,許多孩子忙著參加活動、甚至到國外考證照,每天行程都超級忙碌。(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庫)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說,「很多都會區的孩子都忙著參加營隊、各種認證,因為這跟學習歷程有關,但這些課程都要錢,如果父母有能力,當然可以全部參加,如果家庭收入不高,就只能選擇1~2項,甚至負擔不起,家庭資源如果不足,就變得相對弱勢。」就算家庭資源充足,但孩子們也疲於奔命,王瀚陽的女兒目前就讀高一,平時早出晚歸忙課業,週六還要新莊跑到汐止學習一整天,週日則繼續學習豎笛。甚至有許多中南部的孩子,周末時常坐高鐵北上參加營隊,有時甚至當天來回,十分辛苦。王瀚陽說,他的女兒十分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學習也非常積極,「她會查各個大學的討論區、也會搜尋相關科系的職涯,這些都顯示她其實相當焦慮。」教改原本是希望孩子能多元探索、了解自己的內在動機,但現實是孩子忙得沒辦法思考,到底要什麼?哪些又是不要的?陳鐵虎說,去年9月近2.5萬件學習歷程檔案消失,解決方式是由學校協助學生再次上傳學習歷程,但也引發「是不是同一份檔案」的爭議,擔心有人鑽漏洞,上傳修改後更優秀的學習歷程。更何況還有補習班幫忙操刀學習歷程!以申請入學來說,學測分數佔50%;另外學習歷程和大學的面試、筆試或實作等,也佔50%。由於學習歷程所佔比例頗高,因此也吸引許多補習班搶食這塊商機。王瀚陽認為,如果學習歷程的比例太高,自然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你有辦法要補習班不講學習歷程嗎?不可能啊!」他舉例,就好像帶一個想減肥的人去吃到飽餐廳,當他忍不住吃的時候,又怪他不知道自己的內在動機才會失控,那一開始乾脆就不要帶他吃到飽餐廳啊!王瀚陽認為,唯有降低學習歷程占入學審查評分的比例才能解決亂象。陳鐵虎也同感,「學習歷程若降低比例至5~10%,才能避免階級複製,學生的壓力也較為舒緩,否則現在許多孩子為了充實學習歷程,還耽誤正課,根本是本末倒置。」
教改白老鼠3/素養考題即將見真章 專家直言「真好奇測驗券有幾頁?」
今年起大學指考更名為分科測驗,仍採「級分制」,但為避免分發入學「同分增額」的情況過於嚴重,由原本規劃的45級分,改成60級分。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說,「原本的45級分劃分範圍太大,舉例來說,從80~100分都屬於45級分,但實際上明明差20分,這對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因此今年分科測驗改為60級分,希望縮小劃分範圍,但對於級距計算採1%還是0.1%方案,仍爭論不下,目前招聯會打算朝前0.1%的考生平均成績作為基準展開討論,最慢今年3月定案。陳鐵虎認為0.1%方案較有鑑別度,「舉例來說,若採1%,從73.75~100分都屬於60級分;0.1%則為88.5~100分,相對來說範圍較小,比較公平。」陳鐵虎坦言,其實算得這麼辛苦,都不如原本的百分制公平,多一分、少一分都相當清楚,大多數家長也都希望回歸百分制。陳鐵男說,由於學測只考高一、高二範圍,再加上學校擔心少子化,也都在學測時積極搶學生,因此造成分科測驗被壓縮到僅剩3成的名額,國教行動聯盟一直與教育部溝通,希望不要再減少分科測驗的名額,因為這對目標鎖定在頂大的孩子、或是家境不佳的孩子,都是第二次翻身的機會。「對於頂尖的孩子,如果學測考得不理想,或許分科測驗還有一搏的機會;而對於中上程度、但家中經濟不寬裕的孩子,學測可能申請到私立學校,若能在分科測驗考上國立大學,就能省下大筆學費。」108課綱特有的素養題型,也將在學測首次曝光,外界都拭目以待。(圖/報系資料庫)另外,由於新課綱著重所謂的「素養」,考題過去從未在大考登場過,因此完全沒有考古題可參考,所以也讓許多家長、學生十分忐忑不安。陳鐵虎說,「我們也很期待到底會出怎麼樣的題目,大家普遍都認為每個問題會非常長,尤其國文還有作文,真不知道考卷會有幾頁?」陳鐵虎說,從12年國教到如今的108課綱,已經過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許多家長最大的期盼就是「不要常常改來改去」,否則家長、孩子們都無所適從。陳鐵虎也詢問過高三的孩子,他們則無奈地回答「反正都是你們大人在做決定,我們照做就是了。」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認為,教改需要循序漸進,但往往牽涉到政治等因素後,就變得急就章,因此容易衍生出許多爭議,這次學測是108課綱實行3年以來的首次檢視,「到底有哪些問題,屆時會更加清楚,只是小朋友們真的是辛苦了!」
教改白老鼠4/荒唐政策!學測確診竟無法補考 家長炸鍋後急轉彎
除了新課綱的許多變革之外,今年的考生還必須面對新冠疫情的攪局,尤其近來本土疫情升溫,但大考中心1/6宣布「學測考生若確診將無法補考」,消息一出引發外界批評,後來被罵翻天後,一夜政策急轉彎宣布將有補救方案。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說,「當初看到訊息想發新聞稿,但實在覺得不可思議,一度以為是假新聞!」陳鐵虎認為實在太誇張了,難道會有學生願意感染病毒嗎?生病已經很可憐了,卻還要失去學測機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也納悶,「為什麼做決定之前,沒有先想到後果?」去年學測同樣籠罩在疫情陰影下,當時大考中心也宣布,確診學生不得應考、也不提供補考,但學生如果真的確診、缺席學測,去年還有7月的指考可以最後補救。然而今年的考招新制下,7月的指考改為分科測驗,而分科測驗又不考國文、英文、數乙,只採計學測成績,等於學測如果沒有成績,7月也無從挽救。針對「確診無法補考」的決定,立委萬美玲要求教育部有所補救,招聯會也於1/12宣布將外加名額。(圖/報系資料庫)這激起家長、考生的熊熊怒火,於是紛紛群情激憤,透過各種管道投訴教育部,立委萬美玲、林奕華也要求教育部要有相關補救措施,萬美玲受訪時表示,這屆考生除了要準備學習歷程,還要面對新型態考試題目,再加上考招新制規定,分科測驗不考國文、英文導致「一試定終身」,若沒有補償措施等同宣判不幸確診考生必須重考,對考生不公平。招聯會於是政策大轉彎,承諾將有補救方案,也在1/12公告補救措施,因確診而未考學測、分科測驗的考生,繁星推薦、申請入學與分發入學3個升學管道皆提供補救措施,依序將可採取書審、調整占分比,以及選擇重分發回原校系等作法,大原則即為採取外加名額方式來錄取。王瀚陽則不解問道:「為什麼教育部不能先想好再做?每次總要被砲轟之後才改進?」
醫學跨領域外交論壇高雄登場 頻至柬埔寨越南義診增國際能見度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舉辦「醫學跨領域外交論壇」,邀請到泰國大使通才、社團法人亞太中華醫學世界聯合會理事長夏德椿、亞洲台商會總會長劉樹添、越南勇源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冼文舉、高科大校長楊慶煜、國教聯盟理事長陳鐵虎、中正大學教授鄭津津、律師學院院長李慶松、牙醫全聯會理事長謝尚廷、財稅協會理事長林保全以及印度協會理事長洪郁焱進行發表,期盼透過論壇能讓普遍大眾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跨領域學習,進而帶出醫療、教育、工商三大領域,共推互榮的前進力量。理事長夏德椿指出,社團法人亞太中華醫學世界聯合會從2016年開始致力於國際南向醫療義診服務,兩年多在柬埔寨、越南等國家已舉辦多達22次海外偏鄉醫療志工義診活動,也多次飛往柬埔寨及越南等地,舉辦國際醫學學術交流研討會,受到當地國家的感謝及贊許,並給予多項行政程序上協助與簡化,同時以臺灣完善的醫療體制,爭取在國際中更多的曝光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舉辦「醫學跨領域外交論壇」。(圖∕高雄科大提供)2019年9月及10月皆邀請柬埔寨的醫學生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見習,為台灣做了良好的實質國民外交、多元邦交,也因此亞太中華醫學世界聯合會在當地國家受到各方面的禮遇與方便,而在本會的努力下,取得當地國家的信任,互相創建安全的交流平台,也讓工商界多了一個安全的協助投資管道,故而本會特編制了工商學術發展委員會,努力共築南向的跨領域平台,期許為各界的跨領域合作出一份力。夏德椿表示,自2019年開始,本會跨足教育、工商等領域合作,期盼醫療專業為教育及工商界注入新的視野與能量。 高雄市衛生局局長黃志中致詞時也説,藉由這個論壇,能讓社會看見高雄市對教育發展的重視,也期待能藉此替教育領域創造無限的可能。醫學跨領域外交論壇於高雄登場。(圖∕高雄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