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屋頂強制蓋太陽光電 家用儲能無消防指引…┴恐有「熱失控」風險
政府修法明年起新建大樓屋頂強制蓋太陽光電,立委也呼籲政府推動住戶設置儲能設備,鼓勵自發自用,讓小型家用儲能商機看漲。不過儲能多為鋰電池,有「熱失控」風險,也就是如果短路自燃可能延燒好幾個小時。但目前國內僅經濟部設有家用儲能電池安規、電工規則,使用端內政部的消防安全指引,至今沒有訂定,讓儲能成為大樓不定時炸彈。立法院今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年起強制新建、改建大樓,屋頂都得設一定比例太陽光電,也就是每棟大樓會有自己的發電設備。先前立委邱議瑩就呼籲經濟部,屋頂大量設太陽光電後,可不可以推動家用儲能設備,電不一定要全賣給台電,可存起來供應自己大樓或是住家使用,減緩發電壓力。目前政府已經宣示儲能目標,2025年要建置達1.5GW(百萬瓩),不過鎖定民間能源業者、用電大戶設置,建物內的家用儲能設備尚屬少數社區、家庭使用。能源局現有規範併網型儲能,只能在工業區、非都丁種用地設置,但是建物內目前並無規範說不可設。標準檢驗局副組長陳誠章說,戶外(大型)、家用儲能(小型)電池安規已在2021年公告VPC(自願性產品驗證),家用部分就是針對20瓩以下做規範,至於裝置上,也有電工規則規範,要求電器技師安裝標準裝設。但是裝置後,經濟部能源局直言,相關的安全規範,例如《建築法》、《消防法》修訂,確實國內目前還沒有,需要內政部、消防署後續去訂定。官員說明,鋰電池有「熱失控」風險,一旦燃燒,可能持續好幾個小時。這不僅是小型家用儲能,甚至電動車本身就是一台大電池,停在停車場,如果燃燒如何避免延燒人跟物,都需要特別消防指引規範才行。以美國來說,家用儲能有規定容量不可超過20瓩,不可裝置在人員出入進出口、需分隔有不同場地、離灌水設備一定距離內等,這些都需要消防署後續去修法、訂消防指引。對此消防署表示,目前確實尚未研擬家用儲能設置消防指引,但依據程序而言,經濟部要先完成設備的相關安全規範,後續才有所謂的消防安全指引。
白色恐怖賠不完2/恐怖713事件 數百山東流亡學生及2校長血染澎湖灣
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期間造成不少民眾苦難及傷痛,以許多台籍菁英「被消失」的二二八事件來說,在民主前輩努力下逐漸掀開神秘而殘酷面紗,但是被稱為「外省人二二八」的「澎湖713事件」,由於地點遠在離島,且受害者以山東籍人士為主,較少為外界所知,卻與二二八事件並列為白色恐怖時期兩大冤案,知名作家王鼎鈞曾指出,當時國民政府藉這兩件大冤案懾伏本省人和外省人,達到在台灣立定腳跟目的。澎湖七一三事件又被稱為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冤案,起源是國共內戰後,山東省煙台聯合中學師生在總校長張敏之等人帶領下,歷經上海、湖南、廣州等地,千里迢迢跨海帶領近8000名流亡學生到澎湖,名作家王鼎鈞的親弟妹也在其中。根據王鼎鈞紀錄,1949年6月這些山東流亡學生從山東撤退到廣州,當時共軍勢如破竹,廣州朝不保夕,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和各校長們天天開會,到處奔走請願,希望師生能遷來台灣,替國家保留讀書種子和民族元氣,此時台灣實際掌權的陳誠禁止學生入境,除非願意當兵,後來勉強同意讓師生到澎湖,因此師生分兩批搭船到澎湖馬公。山東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在「澎湖713事件」罹難,子女為他出書討公道。(圖/報系資料照)王鼎鈞指出,當時的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和教育部及陳誠講好(此時蔣介石已下野,不在台灣),讓女學生和16歲以下孩子繼續念書,17歲以上的孩子則接受文武合一教育(不是當兵),不過時任澎湖防衛司令的李振清卻撕毀協定(另一說是李振清遭39師師長韓鳳儀設局),1949年7月13日集合男學生,只要身高足夠者,不管是否年滿16歲,統統編入步兵團當兵,學生們氣憤舉手呼喊:「要讀書不要當兵」,竟遭士兵開槍並舉起刺刀傷人,司令台前一片鮮血。挺身抗議軍方食言的總校長張敏之、另位校長鄒鑑和5名學生,竟遭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最後以顛覆政府罪判處死刑槍決,同案還有60多位學生押回澎湖管訓,宣誓脫離未曾加入過的中共組織。至於死亡和實際關押人數仍是謎,一般認為牽連師生至少百餘人。結果5千多名男學生被迫入伍當兵,1955年數十名不願繼續當兵的男學生,群集抗爭要求回學校念書,遭軍方逮捕關押200餘天並起訴。其餘2400多名女學生和年幼孩子獲准念書,遷到台灣就讀員林實驗中學,由煙台聯合中學的訓導主任苑覺非擔任第一任校長,繼續照顧有幸念書的山東流亡學生。228事件和澎湖713事件並列為白色恐怖時期兩大冤案。(圖/報系資料照)雖然山東遷到澎湖的8000名流亡學生,占當時從大陸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外省人只是小一部分,但這8000子弟卻是人才輩出,被迫入伍最後當到上將的有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升到少將、中將更不乏其人。至於幸運未當兵、後來成為知名學者也很多,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和台大前校長的孫震、中研院院士張玉法、中研院前副院長朱炎及警政署長顏世錫等人。本案直到1997年才翻案,當時國民黨的葛雨琴、民進黨的謝聰敏、新黨的高惠宇等立委聯手提案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被害者及家屬始得平反,並於2009年在澎湖馬公設立紀念碑。
打掃翻出爺爺履歷…主管欄驚見「蔣中正」萬人朝聖 他神出真實身分:奶奶更狂
一名男網友近日出售房產,在清理物品時發現爺爺留下的履歷表,這才發現祖父過去身居要職,背景似乎不簡單,其中一名主官甚至是先總統蔣公,讓他震驚不已。畫面曝光後,有神人根據表上的資歷,推測出原PO爺爺的身分,接著透露其實奶奶背景更狂,不僅是國學大師的女兒,還是作家朱自清的鄰居。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老照片交流道」分享相片,並在貼文中寫道「房子賣掉整理遺物時發現爺爺的履歷。」根據畫面上的資訊,不難看出原PO爺爺過去是名軍人,曾在軍政部會計處、山東省政府、黑龍江省政府、南京市政處等單位任職,歷任主官除了有蔣中正,更不乏何應欽、陳誠等知名人物。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驚呼「主官那一排名字就有紀念價值了,當然這應該也歸屬於爺爺的榮譽,很厲害的履歷」、「感覺這個可以放在故宮展覽緬懷」、「輝煌歷史,前輩們的字都寫得很漂亮。代表著人格特質正直」、「建議可以提供國防大學管理學院保存」、「主管都是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另外,有神人透露,「看履歷是陳秉炎將軍(文人將軍非武將,中央大學會計系畢業,軍職政職都跟會計有關),您奶奶是王東明女士,其父為國學大師王國維,書香世家,忠良之後。您奶奶年輕時住清華園,跟朱自清(國中課文“背影”的作者)是鄰居。您爺爺來台後住永和,記得擔任過內政部會計長(當時部長是谷正綱)。」
66位國外元首下榻房間「長這樣」 台北圓山280坪總統行館開放參觀
台北圓山大飯店過去曾是各國元首貴賓蒞臨我國下塌飯店,對一般民眾而言總是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今年適逢台北圓山70週年慶推出「君臨天下導覽行程」,史無前例首度開放位於12樓、總面積達280坪的圓山總統行館及歷屆總統國宴套餐,並同時於大廳展出1954年3月24日當選之陳誠前副總統古董座車,邀民眾一同見證70年歷史。圓山總統行館為圓山第二代總統套房,啟用於1973年10月,總坪數280坪,包含室內180坪及陽台100坪,室內高度達4.5公尺。圓山飯店成立至今接待過111位國家元首,其中入住第二代總統套房的有66位,最近一位入住的是2016年5月的巴拉圭總統卡提斯。圓山飯店董事長林育生於2019年上任後,開始進行飯店營運策略調整,從觀光飯店轉型成為觀光景點。(圖/林榮芳攝)圓山總統行館具有相當多的歷史文物收藏,包括台灣書法家歐豪年的墨寶、近代名畫家黃君璧、周澄的作品,還收藏名畫家林玉山的兩幅花鳥圖,專家估價市值超過1200萬元。另外還有先總統蔣中正使用過的辦公桌及蔣夫人使用過的梳妝台、珠寶盒及龍鳳椅。圓山行館內部的布置以中式家具為主,內部分為6間不同功能的房間,包括餐廳、書房、客廳、主臥房、公主房、侍衛長(隨扈)房間及備餐室。陽台可見飛簷斗拱,望向市區,視野寬廣,居高臨下。台北圓山自2019年起陸續開放西密道、東密道及圓山首任董事長孔二小姐故居。據了解圓山近年有這樣的改變,起於董事長林育生和一位在圓山工作40年司機的一段對話,該名司機表示不曾去過圓山密道,因此讓林育生決定開放員工家屬參觀,進而醞釀現在各項導覽行程。「大家很難想像,密道開放前,因為荒廢已久,出口的草長得比人還高,孔二故居則像是廢墟倉庫,靠著同仁整理才恢復原貌。」林育生表示,圓山飯店在國人心中是有點神祕的地標,這兩年雖碰上疫情挑戰,許多飯店面臨裁員減薪,但圓山已不是普通五星級飯店,而是個歷史景點,反而在逆境中逆勢成長。圓山總統行館客廳,為元首下塌時接見訪客的地方,當12樓有重要活動時,也會提供我國總統、副總統等首長使用。(圖/台北圓山飯店提供)不過,圓山總統行館導覽僅開放3個月,至6月30日止,林育生解釋,限時開放主要是擔心參觀人潮踴躍,會讓導覽老師太辛苦,無法負荷,因此暫時開放100天、每日限100人。據了解,此為70週年慶的三部曲首發,後續還有不少精彩活動會陸續推出。配合圓山總統行館導覽行程祭出餐飲住宿活動,金龍餐廳、圓苑餐廳及牛排館推出「國宴文化餐」,雙人價4,400元;宴會廳推出「圓山宮廷御宴」,10人御宴桌席22,800元及26,180元;住宿推出「君臨天下平日天際客房住宿」,每晚6,270元,及「俯視山河一泊二食平日天際套房住宿」,每晚9,270元、「俯視山河一泊二食平日環景套房住宿」,每晚12,270元。凡活動期間單筆消費滿2,200元,即可憑當日發票兌換抽獎券乙張,將抽出3名「平假日第一家庭‧一日元首圓山總統行館住宿」等總值百萬的30個大獎,體驗元首迎賓、貼身管家及文化美饌等元首級尊榮服務。
太魯閣口「東西橫貫公路」出處曝光!沿線碑刻來頭不小
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究竟出自何處?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王壯為手書,為遊客解惑;中橫公路沿線還有數十處碑刻,許多無人落款,太管試圖讓經歲月淘洗、藏身在公路沿線的名人碑刻重新被看見,極具歷史意義。「魯閣長春」是擅於行、隸書的趙恆惕書寫。(圖/太管處提供)中橫公路於1960年5月9日開通,太管處去年委託書法大師杜忠誥教授、蕭世瓊教授等師生組成團隊,執行中橫公路天祥以下的東段碑刻調查研究計畫,共調查沿線有碑23處、刻在石壁上的摩崖18處、題匾27處、題寫在柱子上的楹聯7處;字體以楷書34處最多,也有隸、篆、行、草書。太管處表示,東段沿線碑刻因歷史背景關係,當年撰文者或書寫者都是黨國大老、政府要員,也有許多書畫名家,像是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隸聖」之稱的丁念先、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彭醇士、書畫名家高逸鴻、梁寒操、丁念先、丁翼,擅於晚明倪體的臺靜農等人。「蘭亭」是中橫沿線唯一女性書法家張默君手書題字。(圖/太管處提供)至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標、台8線中橫公路東端入口處牌樓「東西橫貫公路」6個字,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的王壯為手書,當時他是陳誠副總統機要秘書及代筆工作。中橫沿線留下最多的是時任總統府資政、擅長隸書的趙恆惕,計有9處,如「魯閣長春」摩崖及慈母亭、岳王亭、孟母亭三處碑記,而「蘭亭」則是由曾任國大代表的張默君女士手書,她是現代女權運動先驅者,是中橫公路沿線碑刻唯一由女性書家題字。橫貫公路頌碑是素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所書。(圖/太管處提供)歷經60年的歲月風霜,太管處研究圖隊盤點當年中橫公路沿線的碑刻,查知已有3處因自然災害或消失或損毀,如靳珩橋附近的「靳橋流芳」已消失匿跡,其次是相傳一代畫壇宗師—張大千所留下的「鑑臺」,以及殘存於立霧溪畔的「溪畔水壩建壩誌文殘碑」。太魯閣國家公園除了天成美景,更有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留下的名人碑刻,太管處透過學術團體研究調查,試圖挖掘題字背後的歷史,堪稱是當代重要的人文資產,值得大家珍惜與愛護,太管處計畫出書解密。
468棟豪墅卡關5∕南僑養樂多陳家低調隱身 400個陽明山地主就差一張執照
北市一塊54公頃的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重劃區,近兩百位地主等待蓋新屋迄今逾22多年,隨時光流轉變賣脫手、逝去子孫繼承,而增加到超過400人,很多人苦在心中只說,「原以為拿到汙水管線許可就能蓋房」,如今要重新辦環評,他們還是仍懷抱著希望,有朝一日看新屋落成入厝而痴痴地等。該區新建物限高10.5公尺,須採斜式屋頂,避免違建,容積與建蔽率也有限制。由於開挖土方量的遽增等,遭環保公民團體向監察院陳情及提出訴訟,2014年最高行政法院法官以環評審查結論欠缺理由,判決應撤銷開發許可、並恢復原狀。全案迄今未拿到房屋興建許可,令人好奇地主都是何方神聖,可以如此氣長。北市府對住六之六重劃區的房屋規格限制,即如重劃會工務所高十.五公尺,屋頂採斜式設計。(圖/馬景平攝)本刊調查,這塊基地緊鄰陽明山永公路的豪墅區,此區179名私有土地所有權人及3名公有土地所有權人共同籌組「重劃會」,提出環評報告,名為「士林區住六之六自辦市地重劃區」(又稱「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是全台唯一的保變住自辦案。記者進一步了解,重劃會第一任董姓理事長二年前以108歲高齡逝世,目前理事長由鄒梅基金會執行長彭國書擔任。鄒梅是早期台灣派駐非洲的農耕隊隊長,基金會現任董事長陳秦舜英為故副總統陳誠的弟媳,現已98歲。基地上僅有的建築物是重劃會工務所,70多歲的主任郭賜興也是地主之一,他告訴本刊記者,「我們和地主葉家、曹家都是來自社子島葫蘆里。以前山上多開墾種植茶園、柑橘果園、樹苗培育等,父執輩捕魚,常來山上走動賣魚買水果,因緣際會買了陽明山山坡地。」重劃會工務所主任郭賜興也是地主之一,他希望北市府可以拿出擔當,盡快讓此案圓滿完成。(圖/馬景平攝)「早期陽明山的郭家人與士林地區郭元益家族有來往。」不過,陽明山這塊重劃區裡的一、二十位郭姓地主,全是社子島來的郭家五兄弟,郭家排行老四的郭賜興說。除了郭家,養樂多陳重光家族及南僑陳飛龍兄弟等都是重劃前的老地主。陳重光之子、現任台北市議員陳炳甫告訴本刊記者:「當初我父親買陽明山這塊地時,有找李長榮化工創辦人李家及台隆工業創辦人黃政旺父親黃朝雪等朋友一起買;小時候父親還帶我去摘過橘子。」重劃區地主群中還有一位陳雲龍,因與食品界企業家、政壇民代同名同姓而一度誤傳身分,據了解來自南部高雄一帶的商人。地主之一的台北市議員陳炳甫與癌逝姊姊陳玉梅出自政治世家,其父陳重光曾任省議員、市議員,也出任過養樂多公司董事長。圖為2014年陳炳甫參選議員活動。(圖/報系資料庫)曾出席重劃會的地主跟記者說,南僑陳飛龍、京城建設蔡天贊他們低調隱身其中,多是由其親友等代表出席,未特別表達意見,和許多地主一樣,交由重劃會及郭家處理。前陣子在環評審查會後發言的徐福生,正是地主群名單中宏築建設總經理,同時也為綺華建設的監察人。綺華建設與宏築建設為關係企業,互有股東持股。兩家建設公司在「住六之六」都持有土地共近3000坪。住六之六地主之一的知名建商宏築建設,近期在北市信義區推出總銷100億元的預售案「宏築信義」。(圖/翻攝自宏築建設官網)2012年曾爆出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首度跨足台北市,吃下陽明山永公路近格致國中附近的土地,也正位於「住六之六」重劃範圍內,與陳姓所有權人共同持有面積近4000坪。蔡天贊曾向媒體喊話,預計1年內完成開發計畫,如今也受卡關之擾。京城建設發言人周敬恆證實,蔡天贊確實為地主之一。由於事隔多年,對於當年交易情況已模糊,只記得當初蔡天贊買下陽明山土地時,大家都很訝異,至今仍是蔡天贊在雙北持有的唯一一塊土地。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於2012年首度跨足台北市,購入住六之六重劃區內的土地,原預計1年內完成開發計畫,至今仍無消息。(圖/報系資料庫)
立院職員台灣史學分班結業 游錫堃拿全勤獎:了解歷史有助團結
立法院「109年度職員教育訓練─台灣史碩士學分班」今(5)日舉行結業式,共有30名學員獲頒結業證書,其中包括立法院長游錫堃。游錫堃不僅報名參 加學分班,更全勤出席,成績名列前茅獲得書券獎,他表示,長久以來在國內有藍綠政黨的不同主張,起因就是跟歷史有關,因此對台灣史十分重要,國人能了解歷史的真相,有助台灣的團結。立法院台灣史碩士學分班由游錫堃策畫發起,自8月3日起為期18週,共36堂課,共有30位立法院職員報名,在今日晚上舉行結業式,頒發結業證書、書卷獎及全勤獎。書卷獎由游錫堃、人事處長吳福輝、議事處副處長郭明政副處長及教育委員會委員江凱寧專員等四人獲得。除此之外,游錫堃還得到全勤獎,他說,班上的同學都很努力,他自己的年紀比較大,擔心會跟不上,就覺得至少每一堂課都要出席聽課;他說,台灣史揭露了很多真相,例如1949年1月陳誠擔任台灣省主席時,表示「台灣是剿共的最後堡壘,是民主的復興基地」,但是當時在中國大陸的總統蔣介石,特別拍了電報糾正說,「在對日和約還沒簽訂之前,台灣只是我們的託管地而已」。游錫堃也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的降書來論述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他指出,過去唸書的時候學到,中華民國正式對日宣戰以後,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就作廢,但事實上,條約不會因為戰爭爆發而作廢,一定要有另一個國際條約簽訂後才會作廢;他上課後才知道,《開羅宣言》三巨頭都沒有簽名,只是一個類似聲明的新聞公報,而且美國也沒有經過國會批准,《波茨坦宣言》也類似,都不是國際的條約。游錫堃說,如果全國公教人員都有機會唸台灣史,大家能更了解台灣的歷史真相,就會更有共識,台灣就會團結起來。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在致詞時表示,國會做表率發起台灣史碩士學分班,可以鼓勵公務人員透過課程更了解台灣,未來也期待包括行政院、司法院等整個國家的公務員,也都能補強對台灣史的認識,甚至可以成為公職錄用及升遷的標準之一。
無視友人勸誡!校長娶小22歲校花 下場是50萬贍養費離婚抑鬱身亡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以及網際網路的發達,我們不時耳聞一些年齡差距甚大的「忘年情侶」的故事。放在現代來看,並不會太過於特別,但在早年的社會來講,並非如此。而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文學家蔣夢齡,就曾於75歲高齡時,不顧眾人反對,迎娶小他22歲的校花徐賢樂,但沒想到這樁婚姻僅維持2年,最後蔣夢麟也因為懊悔萬分抑鬱而終。蔣夢麟,1886年浙江餘姚出生,在1919年受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託付,代理北大校長業務,之後又連續兩次擔任北大校長一職,主持北大事務長達17年之久,也曾出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首任部長。他一生有3任妻子,元配孫玉書為媒妁之言,後來蔣夢麟為了與亡友遺孀陶曾谷結婚,便與孫玉書離婚,而陶曾谷也成為他第二任妻子。後來在陶曾谷病逝後,蔣夢麟透過友人介紹,認識了徐賢樂。徐賢樂雖年過半百,但風韻猶存,年輕時在上海求學時也被稱作校花,這也讓蔣夢麟對她一見鍾情。但正當蔣夢麟希望迎娶徐賢樂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友人都出面反對,原因是徐賢樂曾經結過婚,最後卻因為金錢問題鬧到離婚,而反對的友人中包含了胡適、陳誠、甚至連蔣宋美齡也託人轉達:「如果你一定要和她結婚,那麼我們以後不能見面了,至少,你的夫人我們是不能見面的。」75歲的蔣夢麟看到眾多友人的反彈,一度對於迎娶53歲徐賢樂的事情感到動搖,但最終還是決定迎娶徐賢樂。不過婚後,在蔣夢麟一次因為腳傷住院時,徐賢樂趁機遷出自己的戶口,甚至將蔣夢麟名下財產、蔣夢麟女兒的存款轉到自己名下。蔣夢麟出院後得知憤怒難耐,便委託律師訴請離婚,卻遭到法院拒絕,而且徐賢樂更發文回擊,否認兩人婚姻已經構成離婚條件。事後,蔣夢麟曾對媒體透露,「家是我痛苦的深淵,我深深地後悔沒有接受故友胡適先生的忠告,犯下了錯誤。」而這場離婚訴訟打了3年,最後在蔣夢麟同意支付50萬元贍養費的情形下,兩人協議離婚。而心情鬱悶的蔣夢麟也在半年後,因為肝癌逝世,享壽78歲。
歷史上的今天 中華民國解嚴33年
今天是2020年七月十五日,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今天是日本遊戲廠商任天堂旗下家用主機產品Famicom(俗稱:紅白機)的誕生日。但其實,距今33年前的今天,是中華民國宣布解嚴的重要日子,除了開放黨禁、報禁外,也是促使台灣地區民主活動活躍的重要日子。民國38年(1949年)國共談判破裂,同年5月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為「確保台灣之安定,俾能有助於戡亂工作的最後成功」,由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號》),宣告自1949年5月20日零時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在戒嚴體制下的人民,不允許私自集會、結社、公開遊行,以及支持未受政府認同的訴求,在言論自由上有相當大程度的打擊。但民國60至70年代,台灣社會經濟變遷,人權法治思想開始普及後,社會各階層開始興起各種對威權體制的反彈聲浪,面對民心如此,政府開始有解嚴的想法。先總統蔣經國先生於民國74年思考解嚴的事情,並於民國75年交付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研議相關政策,同年10月15日決議通過,先總統蔣經國先生於民國76年(1987年)7月14日宣布,台灣地區於7月15日零時起解嚴,結束長達38年的戒嚴體制。解嚴的影響,除了開放黨禁、報禁外,人民也擁有集會結社的自由,在戒嚴時期由均是最高司令官執行的事務,也隨著解嚴而解除,戒嚴時期的軍事管制在解嚴之後也大幅度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