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湄
」 陳欣湄 健康2.0 江坤俊 癌症 大腸癌白髮恐是健康警訊!40歲前長白髮 罹患心臟病增5倍
隨著年齡增長,白髮逐漸增多,但除了年齡因素,白髮的增加也可能與健康問題有關。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研究顯示,白髮數量增多的人,其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且40歲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能高出5倍。陳欣湄醫師在《健康2.0》指出,白髮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是健康問題的信號。她引用一項埃及研究,將受測者根據髮色程度從1到5分,1分為黑髮,5分為非常嚴重的白髮。結果顯示,髮色達到3分以上的受測者,心血管問題的發生率普遍較高,包括動脈損傷、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等。陳欣湄補充,研究還發現,40歲之前出現白髮的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是白髮的異常增長,可能暗示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則指出,白髮可以分為少年白和老化性白髮。據統計,50歲以後出現白髮幾乎是必然,但數量因人而異。另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問題、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貧血和營養不良等,也可能促使白髮生成。如果在短期內白髮突然增多,則應警惕可能的疾病徵兆。對於40歲前出現白髮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趙昭明解釋,血液循環不良會影響毛囊的營養供應,導致頭髮變白。當心臟功能不佳時,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也會受到基因及營養不足的影響,進而加速白髮的生成。趙昭明表示,若白髮是暫時性問題,早期預防或治療、找出原因後,可能有機會恢復黑髮;但若白髮由慢性健康問題引起,則較難逆轉。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中老年人頭髮斑白或全部變白,是生理上的正常衰老現象;青壯年頭髮稀疏或容易掉落,大都屬於腎虛或血熱;而青少年出現頭髮變白,並伴隨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等,可能為腎氣虧損或勞神傷血。但有時青少年白髮,或老年人髮色郁黑,可能是因為先天遺傳條件不同所導致,並不將之視為病態。
江坤俊重返醫院上工! 發文宣告:每一次的治療檢查都會全力以赴
高知名度醫師江坤俊月前爆出軌、性騷醜聞,事後則與妻子發布聯合聲明全盤否認,出國沉澱並請辭節目《健康2.0》主持。如今事隔1個多月,他不僅在13日上傳新衛教影片,象徵有意復出,還在18日發文分享工作片段,透露仍有許多病人信賴他,「只要病人需要我,我會一直都在,只要你願意等我。」江坤俊1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日前在乳房超音波室幫一位40多歲罹患乳癌的女性患者掃超音波時,發現患者緊張到不敢呼吸,直到江說:「看起來都沒有問題,繼續追蹤就好」,患者才深深的吐了一口氣,「我在外面等了2、3個小時,就是為了聽你這句話,值得了」。江坤俊對患者喊話:「很謝謝妳的信任。我知道我不能給每位病人很多時間,但每一次的治療和檢查都會是我的全力以赴,只要病人需要我,我會一直都在,只要你願意等我。」該則發文底下,仍有許多支持者留言打氣:「做你的專業!好好愛惜愛你的人」、「真的,常常門診等4、5個小時就為了江醫師一句放心的話」、「盡職守就好,人怕出名,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雖然我並不認為你做的事对,但别為了犯了錯就覺一生毁了,加油吧。」此前江坤俊爆出偷吃疑雲後,從與妻子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目前家庭狀況一切良好」,針對向營養師性騷一事,也嚴正澄清「絕無此事」。至於性騷擾昔日搭檔鄭凱云,電視台和鄭凱云都證實確有其事。江坤俊宣布請辭《健康2.0》主持一職後,《健康2.0》已宣布改由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主持。◎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江坤俊1個月前請辭《健康2.0》 如今「PO新片復出」合體女個管師
知名外科醫師江坤俊上月接連被爆負面醜聞,包括曖昧護理師、曾性騷主播鄭凱云,事後則與妻子發布聯合聲明全盤否認,並請辭節目《健康2.0》主持。如今事隔1個多月,他不僅在8日發文慶祝父親節,昨(13)日又放上新衛教影片,象徵他有意復出,引起網友熱議。江坤俊昨日在社群上傳一支新影片,寫道:「乳癌病人最害怕的事情應該就是復發了……標靶陽性的乳癌有高復發,高轉移的風險,特別是腦部的轉移,但其實是有方法降低乳癌的復發率的,讓我在底下這支影片告訴你該怎麼做,面對乳癌真的不用驚慌」。而從影片內容可以看見,江坤俊坐在鏡頭前解釋乳癌病情,分享如何降低乳癌復發率,身旁還找來一位女個管師搭檔,全片時長約10分鐘。影片一經曝光後,立即引起網友正反兩面評價,有些人認為「低調一陣子然後繼續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台灣公眾人物SOP」;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支持,留言道「專業跟私生活是兩碼事,我還是尊敬江醫生的專業」、「你的私德我們不了解,可是你的醫德及醫術是一級棒的」、「感謝江醫師,說得很清楚,專業知識值得尊敬」、「專注於專業才是王道,感恩江醫師分享」。另外,節目《健康2.0》事後也宣布改由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主持。
江坤俊請辭《健康2.0》主持人迎全新陣容 陳欣湄曝壓力大吐心路歷程
健康資訊節目《健康2.0》前主持人江坤俊因捲入桃色醜聞而請辭,近日迎來全新主持陣容,加入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與韋汝搭檔,今(20日)播出首集內容,以「寵萌健康」為主題,邀請安苡愛與何美分享照顧家中毛孩的寶貴經驗,也邀來獸醫師姚勝隆及黃君皓為觀眾帶來豐富的寵物健康知識。陳欣湄分享從來賓到成為主持人的心路歷程。(圖/TVBS)身為家醫科醫師的陳欣湄首錄跨域挑戰「萌寵」內容,她自曝其實早在過去當來賓時就曾帶過愛貓錄製節目的萌寵特輯,表示已有經驗值,也表示製作單位真的很貼心,首錄特地安排這樣的「萌」主題,讓她能被貓狗環繞,放鬆心情慢慢進入狀況。談及與節目的緣分,陳欣湄回憶起七、八年前,受邀擔任來賓的心情,「受邀當下覺得那是一個神聖的時刻,因為這節目真的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正確的醫療知識傳遞給觀眾。」對她而言是相當具有意義的節目,她也在成為常見節目來賓後與宋明樺一起主持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因此讓她的反應能力大幅提升,打下主持節目的基本功。而現在加入節目的主持陣容,陳欣湄坦言給自己蠻大的壓力,「希望能將正確的健康知識傳遞下去。」她也在上週進棚首錄,從節目來賓角色轉換到主持人,著實讓她感受到其中的差異,「主持人需要掌握更多細節,像是進場、過場的步調。」目前她也努力優化主持的節奏與來賓的互動,力求帶給觀眾最優質的節目內容。何美在節目中分享了愛犬阿龐哺的感人故事,她說某天早上發現阿龐哺無力倒在地上,經醫生診斷為第二節脊椎神經問題,醫藥費高達數十萬元,一年後阿龐哺再次因神經問題半身癱瘓,但在她細心照顧下奇蹟康復並重新走路。雖然左前腳萎縮,站立時呈現「害羞」的交叉姿勢,何美卻樂觀笑稱:「那是網美腳。」而醫生研判阿龐哺的健康問題與近親繁殖有關,這類幼犬常有天生缺陷、體型小、疾病多的問題。安苡愛也分享了愛犬鬆鬆的健康問題,「鬆鬆面臨脖子後部關節問題,走路時脖子無法轉動且疼痛難忍,只能暫時以肌肉鬆弛劑緩解症狀。」隨著夏日來臨,炎熱潮濕的天氣容易讓毛孩生病,獸醫師姚勝隆提醒:「酷暑下須特別注意寵物中暑、腸胃炎及皮膚炎。」欲了解更多「萌寵健康」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健康2.0》或訂閱《健康2.0》YT頻道、下載《健康2.0 APP》。
江坤俊爆偷吃護理師「性騷女主播」 宣布請辭《健康2.0》…新主持人曝光
名醫江坤俊被踢爆與院內護理師有不正常關係,雖然發表聲明澄清,但火卻越燒越旺,不只被控性騷同台營養師,以及性騷擾主播鄭凱云,甚至連帶影響他的代言和節目。TVBS證實,江坤俊已請辭《健康2.0》主持人一職。TVBS表示,針對節目《健康2.0》主持人江坤俊醫師近日相關緋聞報導,江醫師已正式請辭《健康2.0》主持一職,江醫師表示,「因近日私人事件讓節目受到波及,深感抱歉,故自請離職,希望觀眾繼續支持優質的健康節目,謝謝大家」。TVBS發表《健康2.0》主持人更動聲明如下:健康2.0加入陳欣湄醫師為主持陣容,陳欣湄醫師為專業的家庭科醫師,擁有豐富經歷及流暢口條,曾出版醫療知識相關書籍並擔任專欄作家,我們將持續提供觀眾優質的服務與資訊。
中年女健康飲食仍患大腸癌 竟是愛喝手搖飲所致!醫提醒:最好喝無糖
根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大腸癌為我國十大癌症第二名,愛吃紅肉、加工製品以及菸酒都會提高它的發生率,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到,其中許多人愛喝的手搖飲也是成因之一,曾有名年約40歲自認飲食健康的女病患,卻罹患大腸癌第四期,一問之下才發現竟是天天喝手搖飲所導致。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病例,曾遇過一名女病患,不菸不酒,少吃肉類或加工肉品,飲食方面已相對健康,卻還是罹患大腸癌第四期,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每天1、2杯含糖手搖飲」,原來是大量糖分導致罹患大腸癌。陳欣湄解釋,含糖手搖飲含有許多精緻糖分,攝取過多精緻糖容易讓體內血糖濃度過度升高,使人體產生胰島素阻抗,增加癌症風險,並且長期攝取高糖製品容易堆積脂肪,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引發癌症。手搖飲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國民飲料,許多人卻忽略了高糖分的危害,陳欣湄提醒,民眾可以朝「無糖手搖」的目標慢慢改善,將原本習慣的糖分減少2成,例如平常喝全糖就改成8分糖,8分糖減少至半糖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成無糖,降低過多糖分帶來的疾病風險。
微胖女不菸不酒…1習慣罹大腸癌「存活率剩10%」 醫示警:一堆人都有
台灣每年約有1.6萬人罹患大腸癌,並有6千人喪命,除了遺傳之外,也與不健康飲食有關。不過,有一名中年女子,平常吃得很健康,也不抽菸不喝酒,卻確診大腸癌第4期,追問才知道問題所在,驚覺是很多人容易犯的習慣。陳欣湄醫師在《健康2.0》節目分享,這名女子40多歲、身材微胖,很少吃紅肉或加工食品,也不菸不酒,但是卻罹患大腸癌第4期,也開始在做治療,過程中不斷思考:「到底做錯了什麼事?」進一步追問得知,唯有一點相對一般人較不健康。女子每天愛喝手搖飲,攝取過多糖分。(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原來是因為,女子每天一定會喝1~2杯的含糖飲料,攝取大量糖分。糖和癌症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陳欣湄解釋,過度食用精緻糖,可能會讓身體潛在的癌症問題爆發,一個原因是體內血糖濃度過度增加,就會引發「胰島素阻抗」,應加罹癌風險;另一個原因是長期攝取高糖製品,容易導致脂肪堆積,使得身體慢性發炎,也與癌症有關。陳欣湄希望女子要改掉喝飲料的習慣,對方卻反問:「不是每個人都是嗎?」認為事情很正常,每次去飲料店都排一堆人,但其實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她建議可以每次點飲料時,把原本習慣的糖分減掉2成,例如從全糖變成8分糖、8分糖變成半糖,最後減到無糖,慢慢去抗服高糖的問題,就能減少過多糖分帶給身體的併發症或其他疾病的風險。據悉,大腸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需要藉由定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5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0%,但若是拖到大腸癌第4期,存活率就只剩10%。
冬天一堆人狂感冒!醫揭4關鍵:「這器官」失去第一線防護
每到冬天就會有大批民眾感染呼吸道疾病,為何天氣變冷容易感冒呢?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包括冬天日照短、濕度降低、鼻腔內血管收縮及鼻黏液黏性下降等4原因,都會導致病毒更易入侵人體。陳欣湄日前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時序進入冬天大家會發現病毒更加活躍,感染的機率也隨之提升,究竟為何「天冷容易感冒」有下列4原因。●冬天日照時間縮短:由於冬天陽光照射時間較短,可能會促使「增強免疫系統」的維生素D含量降低,若體內缺乏此營養素,則容易導致傳染病的發生,不過台灣一年四季的日照相對充足,因此這項因素較不適用於台灣。●空氣濕度下降:飛沫微粒處於乾燥空氣中,會分解成更小的微粒,足以在空中飄浮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直到病毒被人體吸入,侵害鼻咽細胞。●鼻腔內血管收縮:鼻腔內血管遇上冷空氣時會收縮,以避免損失身體太多熱量,不過血流減少,卻可能阻礙對抗病毒的「免疫細胞」到達鼻黏膜,導致吸入的病毒無法被消滅,不知不覺進入體內。●鼻黏液黏性降低:冬天鼻內的溫度會下降,促使細胞外囊泡減少高達70%,降低鼻黏液黏性,而鼻腔失去第一線防護,病毒更易入侵人體細胞,感染風險自然也會提高。
手麻恐是罹癌、腦中風 醫:發麻伴隨「3情況」要特別注意
小心!手麻可能是疾病徵兆。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指出,若手麻伴隨「3種情況」可能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甚至是癌症,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或「摸東西感覺像戴手套」,最好找醫師確認。陳欣湄表示,曾有個患者看診時主動表示手很麻,尤其在摸各種東西時「都覺得沒碰到」,像是戴上手套或套了襪子般「隔了一層」,且發麻位置都在末端。她檢查病歷發現,原來患者罹患糖尿病10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是很好,空腹指數甚至達200、300以上。陳欣湄除告訴患者要處理的是糖尿病外,也在節目提醒要注意手麻時的3種狀況:1.手麻伴隨腳、臉以及半邊身體麻木;某側出現無力、麻木,可能是腦中風。2.手比腳更麻且兩邊對稱。可能是糖尿病致周邊血管循環不佳,出現從末端開始麻的四肢麻木。3.手麻伴隨肩膀、腋下內側麻木。可能是癌症、腫瘤壓迫導致麻感,另壓迫不同神經會有不同麻感。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也曾提醒,手麻是感覺神經的訊號異常,只要訊號在大腦、腦幹、脊椎、神經和到例如手部之間的過程有異常,就可能有麻感。而治療的第一步「判定位置」通常可透過診槌敲打判定,例如拇指或第二、第三指手麻,對應位置就可能為頸椎第五、第六節。
資深演員爬山突猝逝!醫曝猝死前7徵兆: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馬來西亞籍資深藝人「SAM哥」張詠華昨(27日)驚傳爬山時突然昏倒,緊急搶救後仍不治逝世,享年51歲。張詠華兒子悲痛證實父親死訊,透露父親從去年開始就有血管阻塞的問題,不過詳細死因仍待釐清。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表示,猝死前會有7大警訊,且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張詠華昨(27日)在柔佛登山時疑心臟病發突倒地,嚇得同行友人緊急替他實施CPR,警消人員趕抵後也立馬將他抬下山,送往醫院救治,沒想到最終仍不幸猝逝。事實上,張詠華2022年曾因心血管堵塞進行手術,開刀後恢復良好,怎料突然傳出噩耗,震驚演藝圈。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在節目《健康2.0》談及「猝死前7大警訊」,包括第一、心臟病發病前頭頸背部大量出汗;第二、臉色發黑發白,需慎防肺栓塞;第三、經常出現眼前發黑,會誘發心肌梗塞;第四、劇烈頭痛,腦部血管出問題;第五、身體不明原因疼痛,心肌梗塞缺血警訊;第六、胸部頻繁疼痛,恐是心血管中斑塊堆積;第七、無症狀。對此,陳欣湄提醒,猝死前很多人會莫名地不舒服,若同時伴隨「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那就是最高警訊,應該立即停下手邊工作前去就醫,才能及時挽救寶貴性命,尤其天氣變化大、患有慢性病及過勞等3大因素,特別容易引起猝死的發生。
脾氣易怒竟是缺乏「抗壓維生素」 醫師點2情況須速補充
維生素C是常見的營養素,不過它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有降低壓力的效果。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提到,曾有一名患者,全身上下因為工作壓力,罹患許多文明病,開了高劑量維生素進行調理後,發現患者相較從前,在工作時變得不易怒,明顯改善症狀。陳欣湄在臉書粉專「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發文分享,有2種營養素與抗壓有高度關聯性,即礦物質鎂與維生素C,她接著針對後者進一步說明。維生素C不僅能提高免疫力,又稱作「抗壓維生素」,且在血液中、腦中及組織中的濃度皆不一樣,在腎上腺中最多,因其可以促成腎上腺素合成,影響對壓力的反應。不過陳欣湄指出,維生素C是無法藉由人體自行合成,尤其在免疫力較低或是壓力大時,更會加速耗損。她建議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像是芭樂、奇異果、草莓等等,或是增加一些維生素劑也是可以的。維生素C也可以藉由保健品取得,不過該攝取多少也是一門學問,陳欣湄就指出,維生素C的吸收率將隨著補充劑量的上升,導致吸收率下降,例如只補充20mg,吸收將高達98%,不過拉高至2000mg吸收率就會下降,所以通常議補充可洛在500mg即可。不過上述情況要多考慮2個重點,陳欣湄說明,第一是身體如果在經歷過度耗損的狀態,像是剛確診過新冠肺炎,或是長過皮蛇、壓力比較大,所以維生素C的劑樣就必須拉高。第二是維生素C天然型態主要為水溶性,身體留不住,因此她會拉高劑量(700~1000mg),並使用脂溶性維生素C,就不會有流失嚴重的問題。
江坤俊、韋汝開健康講座 吸百位粉絲到場
TVBS今年邁入30週年,今(3日)節目《健康2.0》主持人江坤俊、韋汝走出攝影棚,以壯世代「護心降脂」作為主題開講,和高達100位的觀眾粉絲近距離互動,當他們一出現,全場觀眾的熱烈歡呼,也讓主持人江坤俊及韋汝感動地表示「謝謝大家一路上對於《健康2.0》的支持!」健康講堂邀請了康志森、陳欣湄,吳明珠等專業名醫群,各別以護心、飲食及中醫不同面向,回答壯世代族群各種疑難雜症,像是康志森表示護心需掌握按時服藥、健檢以及運動等八大黃金密碼、陳欣湄則分享六大護心營養素有Q10、鎂、益生菌、葉酸、維生素B群以及Omega 3等,含金量超高的健康資訊令觀眾直呼「根本賺到」。先前TVBS《健康2.0》與23家醫學中心、超過500位醫師合作,打造最堅強的「醫級專家」陣容,並針對50歲至64歲的壯世代族群,建立「壯世代大調查」活動,提供全方位實用健康處方。此次TVBS《健康2.0》往線下拓展延伸,舉辦實體健康講堂,許久沒有與觀眾面對面的江坤俊,透露今天有和現場觀眾的問答,「互動感十足,不會像跟空氣講話一樣」;韋汝也認同表示「跟電視錄影較為不同,非常有趣」,希望大家聽完講堂之後,都能夠收穫滿滿的回家。
不只遺傳基因影響 防「鼻咽癌」醫師提醒「這類食物」要少吃
亞洲人好發鼻咽癌,據研究顯示,罹患鼻咽癌的原因不只有遺傳基因,還與基因遺傳、EB病毒及飲食因素有關。日前節目「健康好生活」邀請了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談鼻咽癌,醫師提到,兒童不宜吃過多醃漬品,據統計資料指出,從小吃醃漬品的兒童比不吃的罹患鼻咽癌的機率多7倍。醫師提到,家中有些阿嬤會給孫子吃醬菜等醃漬食物,但醃漬類食品吃多除了可能胃部會有毛病外,孩子未來得到鼻咽癌的機率也會多7倍。如果要給孩子吃醃漬食物的話,醫師建議盡量給予孩子新鮮一點的醃漬品,千萬不要給醃得很久的食物。醫師補充說明,鼻咽癌發生風險並不只有醃漬食物,最常見的風險有三種,分別是基因遺傳、EB病毒與飲食。醫生提醒到,所謂的EB病毒其實常見於感冒,所以被驗到EB病毒陽性並不等於確診鼻咽癌,應當在之後安排鼻咽相關檢查才能正確判斷;飲食部分,醫生說,醃漬類食物對成年人來說影響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菸酒相關問題。醫生告訴大家,鼻咽癌的症狀很像一個小感冒,會透過像鼻塞般的鼻子流血來表現,另外因鼻咽腔是互通的,所以當塞住了耳朵時會有耳悶、耳塞的感覺。醫生分享病例,曾有名40歲女患者罹患鼻咽癌,患者相當不解,明明自己不菸不酒,怎麼會得到鼻咽癌?在與患者討論後,醫生發現她曾得過EB病毒,且小時候常吃醃漬類食品,推測可能是因此患上鼻咽癌,醫生在節目上提醒大家,給孩童吃醃漬食品要適可而止。
妹子不解手洗內褲「3次就泛黃」丟洗衣機竟見驚人真相 醫教戰正確洗法
多數女生基於個人衛生問題,針對自己的貼身衣物,通常都會以手洗的方式處理。但內褲到底要用手洗,還是直接丟洗衣機洗,方法大家見仁見智。有一名女網友上網分享提到,過去家裡媽媽為了要省水,從她小的時候,都是手洗全家人的衣服;而她因為分泌物較多,常常內褲只洗3、4次就泛黃。後來她離家念大學,因為懶得手洗,全丟洗衣機洗,結果赫然發現,內褲再也沒泛黃,讓她忍不住驚呼「所以我之前的內褲都髒到不行嗎?」引起網友正反議論。女網友日前在《Dcard》上,針對內褲清潔問題發文。 (圖/翻攝Dcard)一名女網友日前在《Dcard》上,以「原來內褲不該是黃的」為題發文,她提到自己從小到大的衣物,都是媽媽直接用手洗。因為媽媽覺得洗衣機洗衣服,水費會很貴,所以都是她一個人前一晚用手搓洗全家的衣物,洗衣機只是拿來脫水用,丟完洗衣機脫水後,隔天一早再拿去陽台晾乾。原PO提到,因為自己的分泌物比較多,所以內褲常會染有分泌物的顏色,經常一件新內褲,給媽媽洗個3至4次後,就會開始泛黃。但去看婦科門診,醫師說這只是分泌物與空氣接觸太久所致,並非受到感染,或有什麼疾病。原PO說,後來她上了大學,獨自搬到外地居住,因為懶得每天用手搓洗衣物,便開始把全部衣褲都丟洗衣機洗,結果她卻發現,她的內褲不用手洗,改為機洗後,居然再也不會黃黃的,讓她忍不住想問大家:「所以我之前的內褲都髒到不行嗎?」貼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討論,有人就回應:「媽媽好偉大」、「管他手洗還是洗衣機洗,現在的重點就是沒洗乾淨啊」;另外也有人建議原PO,「有內褲洗衣機!!感覺滿符合妳的需求,如果有預算的話可以考慮看看」。而對於要如何洗自己的內褲,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在《醫次搞定》節目上分享,基本上把內衣褲與一般衣物分開洗,這是基本觀念,建議可以用1:1000的比例調製漂白水與清水,將內褲先浸泡10到15分鐘後,再開始清洗。至於內褲上泛黃或是有污漬的部分,可先用弱酸性的洗劑來清洗,最後再用清水沖乾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則曾提醒,如果要使用洗衣機洗內褲,建議要定期清洗洗衣機,使用洗衣機的自清潔程序或浸泡消毒的方式,維持洗衣機內部的乾淨。
李玟驟逝 醫師供專業建議解方
近期「Metoo風暴」狂燒演藝圈,5日更發生藝人李玟輕生憾事, TVBS《健康2.0》邀請醫師、專家針對近期2大議題進行討論,並現場邀請國家級武術教練李筱娟,教導民眾如何透過呼吸調息及簡單招式,讓身心恢復寧靜,更加碼示範極具殺傷力的防身術,主持人江坤俊體驗後更是嚇得驚喊「這裡是頸動脈!會眼冒金星!」對於自我要求完美的李玟來說,憂鬱症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直言,輕生未必會有徵兆,都是一個「衝動的決定」,建議大家多關心身旁親朋好友,若出現無助、焦躁以及自我傷害等症狀,一定要多多留意,江坤俊也不禁感慨表示「在快樂形象背後,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而李玟同時深受憂鬱症及乳癌所擾,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補充,科學研究發現,癌症與負面情緒有很大的關聯,呼籲大家時常保持心情愉悅,並適時尋求外界協助。除發生李玟憾事,「Metoo風暴」也讓所有人跌破眼鏡,造成受害者極大的心理創傷,陳欣湄分享曾遇到一案例,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小病痛,不過處方藥開了越來越多依舊毫無改善,她決定同時轉介身心科,自從案例開始心理諮商之後,服藥大量減少,了解之後才發現是跟心理創傷有關,陳欣湄表示病患需進行自我覺察,也認為「Metoo事件」對受害者、加害者,甚至是加害者的親人,大家都會受傷,主持人韋汝也再次呼籲大家要「勇敢說不」。
全台3縣市盛行大腸癌!研究曝「患1病」風險飆:提前18年罹癌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出爐,大腸癌已蟬聯15年榜首,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出大腸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除了飲食不良、50歲以上、家族史等常規高風險因子以外,「1慢性病」也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分享,一份2018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罹患大腸癌第4期的病患,以雲林、嘉義、南投高達17.38%奪全台之冠,其次為高屏地區的17.19%,顯見若以地圖風險而言,南部地區盛行率最高,而原因可能與南部就診方便性較低,以及長者健康意識不足導致。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糖尿病患者同時擁有腸癌家族史,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10幾年。(圖/擷取自YouTube/健康2.0)另外,陳欣湄指出,德國癌症中心曾針對千萬人,進行了一項長達50年的研究,發現「糖尿病」也是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無腸癌家族史、50歲前確診糖尿病的人,「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5年,女性則提前4年罹患大腸癌」;若是糖尿病患者同時具備腸癌家族史更要注意,「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了18年,女性則提前12年罹患大腸癌」,也就是男性32歲、女性38歲恐罹癌,因此年輕的糖尿病患者也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妙齡女狂喊累!醫一查「肝指數衝2000」 曝2徵兆恐是病
現代人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身體疲乏,不過就有醫師提醒,若是適度休息過後仍覺得累,或是伴隨發燒、頭暈、體重增加等症狀,要小心恐是「疾病性」疲勞。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臉書分享診間病例,一名長期失眠的年輕女性前來求診,並不斷抱怨「我好累、我真的好累」,原先以為是睡眠不足導致,不過因病史紀錄該名患者是B肝帶原,為了保守起見還是抽血檢查,沒想到病患的肝指數竟飆至2000,立即通知她到腸胃科進一步追蹤治療。陳欣湄指出,一般的疲勞可能因為缺乏睡眠、身體過度運動、長期壓力等原因造成,但若是不論怎樣休息都無法緩解疲勞,又或是疲勞合併出現其他症狀,便須檢查是否為疾病引起。以下為4大合併症狀1.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症狀是疲勞,但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像是肌肉痛、低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或注意力問題等。2.各種類型的貧血:因血液供應氧氣的能力降低,很常聽到貧血者會容易出現疲累感,可能合併頭暈、掉髮的症狀(但有的貧血什麼症狀都沒有)。3.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負責身體代謝,代謝下降就可能感覺疲倦,有些人會合併怕冷,頭髮粗燥、易落髮、體重增加等症狀4.糖尿病:高血糖會對粒線體造成傷害,糖尿病嚴重時會合併3多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對此,陳欣湄提醒,正常的疲勞在適度的休息後,會改善不少,「但疾病性疲勞,不論你怎麼睡、怎麼休息,恐怕改善程度都不大!」
疫情拖1年才就醫 30歲工程師「健檢報告見紅」驗出大腸癌第3期
大腸癌已經連續15年位居癌症之首,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亡,由於大腸癌早期不易發現,應定期篩檢才能揪出潛在危險因子。有一名30歲工程師,疫情期間不敢來看病,直到一年後才就醫,醫師看到報告上的紅字感到不妙,最後驗出大腸癌第3期。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透露,有一名30歲工程師,公司原本就會定期安排健康檢查,但剛好碰到疫情,不敢隨便到醫院,直到疫情趨緩,才拿著1年前的健檢報告來就診,表明不知道要看哪一科,她看了報告後,發現了一行字,「一看我心大概就涼了」。工程師年僅30歲,檢查發現是大腸癌第3期。(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陳欣湄解釋,正常男性的血紅素比女性高,大概13 gm/dl、14 gm/dl左右,但男子只有9 gm/dl,相對下有點貧血,而且過去的檢查報告都是正常,這次卻一口氣掉這麼多,感覺身體有地方出問題,接著她找到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顯示「4個陽性」,代表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血液。陳欣湄坦言非常擔心,先是詢問:「為什麼這麼晚才來看?」男子認為自己還算年輕,應該不可能有問題,怎料後來轉診到腸胃科,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3期。另一個案例是,擔任醫療人員的患者,生活比較享受,常常吃大餐,但同時也很重視健康,每年都會做健康檢查,相對比較警覺,某次的健檢報告中「血紅素少了1」,加上身體容易感覺疲倦,因此到醫院求診。比較幸運的是,雖然診斷為大腸癌第2期,但因為及早發現,後續治療都比較順利。
喉嚨痛快篩1條線「4hr竟進加護病房插管」 醫揭恐怖症狀:會死亡
新冠疫情肆虐,許多民眾相繼感染,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等。不過,不少人明明喉嚨爆痛,但怎麼驗都只有一條線,為此感到疑惑。對此醫師就警告,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喉嚨痛的反應,其中扁桃腺發炎就是,但要特別注意,如果拖太久沒好,嚴重可能造成深層頸部感染,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營養師宋明樺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明欣醫聊事》透露,身邊友人喉嚨非常痛,但快篩就是陰性,除了會建議對方再驗一次外,同時也提到,過去很多疾病都會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嘴巴是接觸飛沫病毒傳染的第一道防線,喉嚨為了要阻擋病毒,就會將白血球集中,因此喉嚨紅腫熱痛,是保護身體的防禦機制,代表身體的第一個戰線已經展開。扁桃腺結石會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以「扁桃腺發炎」為例,是屬於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些人認為症狀普遍,因此不太在意,但其實有隱藏性的超級大地雷,也就是「深層頸部感染」。過去有一名青壯年病患前來看病,進入診間還在嚼檳榔,自述有喉嚨痛的症狀,萬萬沒想到,看診後經過2~4小時,病患就轉到加護病房插管。醫師推測,病患一開始頸部就有化膿的狀態,卻一直不理會,拖到嚴重感染才願意就診,一看確認是「深層頸部感染」,要立刻做積極的處理。特別注意,化膿或感染,會沿著頸部筋膜快速進到縱膈腔,心臟和肺部可能遭受攻擊,嚴重可能會死亡。
殘尿竟多149%!女醫師曝「2大排尿NG姿勢」:我也會犯 親授如廁正確方式
出門在外若遇到坐式馬桶不乾淨,不少女性會調整如廁姿勢,避免屁股碰到馬桶圈上,不過有醫師提醒,2種錯誤的小便姿勢,恐讓膀胱殘留尿液多149%,而且多數人都會這麼做,有時連自己也會犯。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分享,女性相較於男性,在外憋尿的機率更高,原因在於公共廁所有時是坐式馬桶,導致女性如廁意願降低,或是出現錯誤的小便姿勢,第一就是「半蹲」、第二是踩在馬桶上「蹲踞」,這2種錯誤姿勢恐造成體內尿液無法完全排出,膀胱殘留平均多出149%。醫師提醒,採半蹲、蹲踞等姿勢如廁,容易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坐在馬桶上身體前傾或腳下踩小凳子,皆有助於排尿順利。(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醫師表示,若要排尿順暢,須依賴膀胱正常收縮、適度的腹部壓力及骨盆腔的收縮,3環節同步進行才能完成,但是2種錯誤姿勢,會讓骨盆腔、腹部緊繃,因而導致解尿不順。對此,醫師也教戰正確的如廁姿勢,首先要以「坐姿」方式上廁所,接著讓身體稍微往前傾,也可以準備小凳子墊高雙腳,幫助身體產生一點腹壓,進而讓尿液順利排出。另外,中醫師王心眉也提醒,由於女性泌尿道較短,所以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通常也會與陰道感染合併發生,因此平常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才能幫助膀胱及尿道的細菌排出,而如廁完畢也要使用乾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糞便中的細菌,污染到尿道與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