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良
」 颱風 氣象署 氣溫 山陀兒 陳怡良史上最熱一年!2024全台均溫24.97℃創新高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昨日說明2024年天氣回顧及未來展望,去年統計至12月29日止,全台平均溫度為24.97℃,超過2020年的24.91℃,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年均溫則有可能再度創下188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超越前年剛創下的紀錄。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明,去年全台年均溫為24.97℃,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淡水、新竹、台中、日月潭、台南、成功、台東、大武8站年均溫,均創下該站最高溫紀錄。雨量方面,台灣年累積雨量接近正常,惟降雨分布不均,去年春雨及梅雨偏少,夏季及秋季則因受颱風降雨影響而偏多。陳怡良指出,去年西北太平洋生成26個颱風,與氣候平均值25.4個相近,發布4次颱風警報、其中3個颱風有登陸,分別為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秋天有15個颱風生成,是史上第3多,前2名分別為1964年19個、2013與2019年各16個。展望今年第1季,目前熱帶中東太平洋附近海溫偏冷,反聖嬰現象雖有發展但強度偏弱,預測春季之後將回復至正常。由歷史資料分析顯示,反聖嬰隔年1至3月的台灣氣候,有氣溫略偏低、西半部雨量偏少的特徵。氣象署研判,2025年1至3月各地平均氣溫以接近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氣象署也提醒,雖然全球暖化下年均溫再創新高,不過1、2月仍是平均氣溫較低的月份,同時也常有極端低溫發生的機率,提醒民眾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須適時做好禦寒措施。
遭批「颱風預報誤差大」!賈新興喊「已超過目前科學能力」: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
颱風「山陀兒」路徑詭異,從颱風警報發布到登陸,長達4天4小時,創有紀錄以來警報最久,也讓各界質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現在的防災決策乃至於停班課決策,我們所要求的準度,都已經超過目前科學的能力」,無論是一般的天氣預報、梅雨、颱風等等,「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昨(4)日下午在臉書發文表示,關於颱風路徑預報誤差,他以圖比較日本、美國及我氣象署24小時的路徑預報誤差,目前國際上對於颱風預報所參考的資料,以及預報的策略即系集預報概念大致相同,「雖各國官方發展模式有些微不同」。賈新興說,從各國預報誤差圖可以發現,大約自2015年已大幅提升預報的誤差,就以近3年來看,日本、美國(單位是n mi=1.85km)、台灣都在70至80公里左右,「這是目前科學的能力」美國預報誤差表。日本預報誤差表。賈新興直言,「但現在的防災決策乃至於停班課決策,我們所要求的準度,都已經超過目前科學的能力,就算目前的預報新兵AI,過去的實戰經驗也不夠多,加上無法滿足一些物理的定律,我們只能先期待並讓它有夠多的實戰經驗才行」。賈新興也強調,「所以我一直說明要留意最新的預報,不管是一般的天氣預報、梅雨、冷高壓、颱風,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並能接受它,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另外,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也說到,由於山陀兒行進速度緩慢,路徑不易預測,這也是氣象署第1個舉行3次縣市連線會議的颱風,超過以往紀錄;而氣象因素只是地方政府決定是否放假的原因之1,地方政府也會有其他防救災等考量。
北部連放2天颱風假遭批「鬼預測」 氣象署:秋颱難掌握
山陀兒颱風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持續為北部與東北部帶來大雨,因移速慢、路徑多變,增加預報難度,先前風雨較小的北部連放2天颱風假,中央氣象署遭批鬼預測,且基隆昨也大雨未止,民眾哀號沒颱風假。氣象署回應,秋颱路徑與短時間劇烈降雨較難掌握,皆有提供縣市政府最新資訊,強調氣象只是放假決策因素之一。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表示,氣象署即時公布停班課達標縣市,久而久之,縣市首長以此作為決策指標,但長期預測失準成常態,這次完全不是山陀兒的對手,專家建議海上陸上警報定義應修正,太早動員或空等都不是辦法。氣象署說明,颱風警報期間3小時更新一次預報,提供最即時資訊,該質疑有不少並非事實,發布陸警後,暴風圈如同預估涵蓋東南部陸地,秋颱常面臨導引系統不如夏天明確,路徑預測難度高,且易受環境影響,像東北季風南下就易產生交互作用,雖有參考AI資料,但其在預報上仍有進步空間。氣象署指出,這次共開3次縣市政府連線會議,是在影響期間開最多連線會議的颱風,地方可能有更周延考量決定防救災政策,氣象署尊重,也會提供協助。氣象署提到,不同災害性天氣,科技預報能力也不同,特別是颱風內單一雨帶的瞬間強降雨,全球氣象預報能力相對有限,氣象署以即時監測預警方式適當調整預警訊息,但短延時強降雨的預報時間有限,基隆北海岸確實出現顯著強降雨,縣市政府決策時,氣象只是參考因素之一,若造成災害也可停班課。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觀察颱風不能僅看其中一報,起初各家模式一致報在東邊,若要比較後續路徑,可對比各國模式分別誤差多少,若皆有誤差,代表這次環境較難報,他強調預報準度應以客觀數據評斷。
基隆市區今多處仍泡水中「正常上班課」謝國樑臉書遭灌爆 氣象署這樣回
颱風「山陀兒」於4日清晨已轉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央氣象署也解除海上、陸上颱基隆風警報,然而颱風在台滯留多日,造成全台多地嚴重災情,其中基隆市3日單日雨量達到408毫米,突破1980年的351.3毫米紀錄,多處市區都泡在水裡,且受其外圍環流影響,4日仍降雨顯著,不少民眾紛紛湧進基隆市長謝國樑的臉書批評。對此,謝國樑則回應,氣象署預報資料有落差。稍早中央氣象署也出面說明了。「山陀兒」不僅重創南台灣,位在北台灣的基隆市也傳出多起道路淹水和土石崩塌的災情,且受颱風本身與外圍環流所挾帶的大量水氣,4日凌晨、一大早雨勢仍大,其中海中天社區前山坡有大面積土石崩落走山,由於警方封閉兩端,交通中斷,須改道行駛,讓一早要上班、上課的市民都紛紛湧進市長謝國樑的臉書批評,「積水退的很快,但應該今天放假而不是放周三的,決策錯誤實在可惜」等。圖為基隆地區本次颱風淹水情形。(圖/黃鵬杰攝)新豐街深夜發生土石走山意外。(圖/臉書)對此,謝國樑於4日上午回應,會決定4日恢復上班課是基於北北基3縣市共同參考中央氣象署昨晚的預報資料,但氣象署預報資料有些許落差,是否會造成常態性,又或是和天氣遽變或極端氣候有關,市府會向氣象署請益。而稍早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則說明,3日雨勢確實下得比預期更久,但局部短時間內的劇烈降雨較難掌握,而全台縣市政府在決策時,氣象因素通常只是參考的其中之一,若造成災害,也可做停班課的決策。
他驚「氣象女神」還在報 眾人狂讚:颱風天就看伍婉華
第18號颱風山陀兒2日減弱為中度颱風,雖然颱風逐漸減弱,但從雷達回波來看,颱風周圍的環流依舊是完整的,帶來的強風和豪雨仍要留意,中央氣象署每日固定時段都會有警報記者會,就有網友發文提到,這兩天看新聞,發現從小看到大的「氣象女神」、氣象署簡任技正伍婉華竟還沒退休!貼文一出引爆鄉民熱議,大讚她有氣質又專業,甚至表示「颱風天只看她」!有網友在PTT發文,透露從小就看伍婉華報氣象,還驚訝表示,「氣象女神還沒退休」,原PO在PTT八卦板以「伍婉華怎麼還在做啊?」為題發文指出,如今他都已長大成人,伍婉華仍堅守崗位,不禁讓他驚呼,「從小看到大!年輕時真的很漂亮,伍婉華怎麼還在報氣象不退休」?貼文一曝光也讓許多網友留言,大讚伍婉華形象專業又溫柔,並強調「颱風天就是要看她」,不少網友還力挺女神,大讚她根本是「颱風女王」、「招牌瞇瞇眼」、「唯一美聲」、「她真的很正」、「超喜歡她」、「聲音很溫柔」,也有人指出曾經見過本人、很親切,還有人笑稱「小時候最喜歡颱風不是因為能放假,而是能在電視上看到她」。1967年出生的伍婉華,1997年與同在氣象預報中心任職的陳怡良結婚,育有一女二子,目前她擔任氣象署簡任技正,從事氣象播報超過30年的她,以溫柔親和力佳的專業形象深植人心。除此之外,Dcard也有許多網友發起討論,表示看到伍婉華仍在第一線當播報員,「很驚訝她還在」,更佩服她這麼多年來仍堅持在第一線工作、不退休,「聽說年資長達30多年,算是資格非常老,經驗非常豐富,非常資深的公務員前輩了」。
今年「秋颱偏少」小心1效應!氣象署示警中南部:10月起進入枯水期
台灣即將邁入涼爽的秋天,中央氣象署今(30日)說明秋季的天氣概況,指出雖然今年的秋颱比起往年「偏少」,但仍不排除有侵台的可能性,同時示警中南部地區10月將迎來枯水期,民眾恐再度面臨缺水危機。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的型態,反聖嬰現象未來在秋季有明顯發展的趨勢,因此預估今年秋季台灣氣溫可能正常或偏暖,雨量則是正常或偏多。台灣即將邁入涼爽的秋天,中央氣象署說明秋季的天氣概況,指出雖然今年的秋颱比起往年「偏少」,但仍不排除有侵台的可能性。(圖/擷取自Facebook/中央氣象署)中南部地區10月將迎來枯水期,民眾恐再度面臨缺水危機。(圖/擷取自Facebook/中央氣象署)陳怡良指出,今年的秋季颱風雖略少一些,但由於9月、10月仍是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期,因此未來仍不排除有颱風侵台的可能性,加上此時台灣盛行東北季風,需留意颱風環流和東北季風所產生的「共伴效應」,恐將帶來較大雨勢。整體降雨部分,陳怡良說明,全台各地9月均有雨勢發生的機率,隨著10月東北季風報到,雨區主要落在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直至11月降雨則集中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其中需特別留意的是,中南部地區將於10月迎來枯水期,在有限的水資源下應妥善利用,才能預防旱災發生。
颱風生成數比平均少3.5個! 熱帶擾動正醞釀「成颱時間曝」
今年夏天氣候概況顯示,7月和8月平均氣溫為29.4度,為73年來第4熱的夏天,而1月到8月的平均溫度則為24.8度,也是73年來第2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到8月西北太平洋僅生成10個颱風,比氣候平均值13.5個還少了3.5個。不過,氣象粉專今(30日)也提醒,菲律賓東南方有擾動正在醞釀,未來幾天會逐漸發展、增強,最快下週一、二成為颱風的機率極高,但現在討論是否撲台還言之過早。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盛夏7至8月的平均氣溫為29.4度,較氣候平均值28.8度高出0.6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4熱,另外今年1至8月的平均溫度則為24.8度,也是高於氣候平均值24度約0.8度,為1951年以來第2熱。至於颱風方面,陳怡良說明,今年第1個發布的警報為凱米颱風登陸,是睽違8年首度登陸台灣的強颱,上一個還要回溯到2016年7月生成的尼伯特。陳怡良續稱,今年7到8月有8個颱風,其中7月2個,8月6個,略少於氣候平均值的9.2個。此外,今年1月到8月西北太平洋僅生成10個颱風,少於氣候平均值的13.5個颱風,且今年颱風大多生成在季風槽和日本東南方外海低壓帶。不過,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稍早也發文提醒,菲律賓東南方的擾動正在醞釀,未來幾天會逐漸發展、增強,最快下週一、二成為颱風的機率極高,「會怎麼走,取決於太平洋高壓強弱」,高壓很強往菲律賓;高壓適中往台灣,高壓偏弱就會往日韓,「變數不小,建議繼續觀察留意,但還不要緊張,現在討論是否撲台還言之過早~,下週四(9月5日)到週末如有安排室外活動的朋友請多注意相關資訊!」
台灣東北方又有熱帶低壓現身 8號颱「悟空」最快明日生成
目前有消息指出,台灣東北方、日本東方海面又有熱帶低氣壓TD09生成,目前估計會持續增強,有機會在24小時內形成颱風,屆時會是今年第8號颱風「悟空(Wukong,中國命名)」。而初步觀測,其行進路線是往日本前進,暫時對台灣沒有任何影響。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熱帶性低氣壓TD09於13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6.3度,東經149.8度,以每小時23公里速度向北北東進行。中心氣壓100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受訪時表示,目前TD09有機會持續發展成颱風,預計最快明日就會成形。而其行徑路線從日本東方海面向北移動,但越往北走越不利於發展。也因為如此,陳怡良主任認為,屆時如果TD09真形成今年第8號颱風「悟空(Wukong)」,持續時間應該也不會太久。
大西洋今年第一個颶風生成! 鄭明典示警:颱風季要開始了
近日高溫不斷,全台變成「烤番薯」。對此,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認為,目前太平洋高氣壓相當強勢,抑制雲雨發展,這也意味著颱風難以發展。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30日則提醒,大西洋今年第一個颶風於稍早生成,「我們這一邊還很安靜,但是颱風季也要開始了,還是要有準備!」「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29日發文表示,目前太平洋高氣壓相當強勢,抑制雲雨發展,使烈日直接照射海面,不過抑制雲雨發展也意味著颱風難以發展,所以高海溫暫無用武之地。此外,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於26日表示,「今年最新的預測是2到4個颱風是機率比較高,所以它預報的機率部分,是有正常偏少這樣子的趨勢,所以反聖嬰年的颱風是有機會離台灣比較近而生成的。」對此,鄭明典於30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稍早在加勒比海高海溫區生成了大西洋今年第一個颶風,目前還在快速組織發展中。鄭明典也提醒,該颶風很像颱風了,而目前「我們這一邊還很安靜,但是颱風季也要開始了,還是要有準備!」
反聖嬰現象發展 估2-4個颱風「生成位置近台」
颱風季即將到來,預估2024年下半年也即將迎來「反聖嬰」。氣象署預測,今年2到4個颱風機率偏高,反聖嬰年的颱風是有機會離台灣比較近而生成的。氣象署分析,目前熱帶太平洋東部海溫持續下降,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根據歷史統計資料顯示,反聖嬰發展年台灣的夏季可能更加炎熱,颱風生成位置則較靠近台灣;針對未來一季展望,經檢視該署及各國數值模式預報結果,預估今年7至9月台灣氣溫偏高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說,「今年最新的預測是2到4個颱風是機率比較高,所以它預報的機率部分,是有正常偏少這樣子的趨勢,所以反聖嬰年的颱風是有機會離台灣比較近而生成的。」根據CNN報導,聖嬰現象現象已正式結束,然而其消亡所產生的漣漪將撼動全球天氣。隨著聖嬰現象淡出人們的視線,它的反面反聖嬰現象正準備在今年夏天晚些時候登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氣候預報中心稱,目前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均不存在,所謂的中性階段已經開始,但隨著反聖嬰現象在整個夏季不斷增強,這種情況將很快發生變化,其影響可能在9月颱風季節高峰期時更為顯著。報導指出,預計今年夏天,美國48個州幾乎所有地區的氣溫都將高於平均值,不過反聖嬰現象的轉變並不是影響一年中最熱時期氣溫的唯一因素,而是化石燃料導致全球暖化加劇。隨著天氣更加炎熱,季節性預測顯示,美國西半部大部分地區的降水趨勢令人擔憂,預計大多數西部州和平原部分地區的天氣將比正常情況乾燥;此外,乾燥和炎熱是循環的,一個地區變得越熱,就越乾燥,這可能會導致新的乾旱或加劇乾旱,乾燥地區會變得更熱,因為大部分太陽能用於加熱地面,濕土壤蒸發損失的能量很少。聖嬰現象的消失也將對大西洋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是專家呼籲颱風季節過度活躍的主要原因之一。聖嬰現象往往會產生不友善的高空風,將風暴撕裂,而反聖嬰現象則相反。另外,大西洋破紀錄的水溫也可能成為風暴的食物,幫助風暴形成、增強和生存。在過去的一年裡,聖嬰現象導致全球平均海洋溫度達到破紀錄的水平;反聖嬰現象最終可能會對世界海洋產生一定程度的降溫作用,有可能使去年失控的升溫趨於平穩,但這不會很快發生,因為海洋的冷卻速度極其緩慢。
反聖嬰今夏會更熱 氣象署估:颱風、降雨量正常偏少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25日說明今年下半年颱風展望,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較少,預估下半年會有2至4個颱風接近台灣,低於歷史均值。而今年颱風數和降雨量都偏少,溫度則偏高,在反聖嬰的作用下,今年夏季會更炎熱。今年梅雨季台灣受數波鋒面影響,但時間都很短,整體總雨量251.6毫米,低於氣候正常值的409毫米。5月均溫略高於均值,6月最新的平均溫度為27度,也高於均值的26.7度。陳怡良說,熱帶太平洋東部海溫持續下降,今年反聖嬰的機率變高,台灣夏季可能更加炎熱,颱風生成則會離台灣較近。颱風生成較近,確實容易較早登陸,或移到颱風不利繼續生成的位置。依據往年氣候值,下半年可能有3至5個颱風接近台灣(距離300公里內),而根據最新預測,今年數量以2至4個的機率最高。陳怡良說,台灣每年約有一半的水源來自颱風降雨,今年雨量和颱風都是正常偏少的情況下,提醒民眾要節約用水。為強化颱風早期預警資訊,氣象署將於7月1日於原「120小時颱風暴風侵襲機率」產品上,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及「颱風暴風可能最早到達時間」2項資訊,讓有需求的族群在颱風來臨前3至5天,先取得颱風暴風可能最早到達的時間與機率。氣象署強調,儘管現代科技對颱風路徑的預測能力已經有長足進步,但仍難以完全掌握,預報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但就颱風路徑準確度而言,目前我國與美、日等先進各國官方的預報水準相當。
鄭明典驚曝「熱帶海溫創高」前所未見 氣象署回應了
前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近日表示,熱帶海溫創新高,「我們面臨的是熱帶海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事件,而且是前所未見的狀態!」對此,氣象署表示,會持續注意這現象,對台灣的影響待觀察。鄭明典在臉書發文,「熱帶海溫創新高!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稱熱帶,熱帶平均氣溫自去年5月起持續偏高,自去年6月起,幾乎天天處於破當日紀錄高溫的狀態,現在達到有現代分析以來的創紀錄高溫!這不是個短期現象,而熱帶陸地面積占比小、海洋面積占比大,我們面臨的是熱帶海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事件,而且是前所未見的狀態!」貼文曝光後,有人問,「這就是聖嬰現象嗎?今年的颱風會不會大爆發?或爆雨不斷?」鄭明典回,「現在的狀態是反聖嬰發展中。」對此,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全球均溫不斷創高,而海洋扮演重要腳色,溫度也偏高,氣象署有發現這現象,會持續觀察對台灣有無影響。陳怡良說,近年梅雨季總降雨量未減,但分部有變化,如今較密集,容易發生短時間的強降雨,夏天可能會有反聖嬰現象,太平洋高壓強度增高,對台灣的影響待觀察。
梅雨季5月下旬報到! 氣象署預估「溫度偏高、雨量偏少」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今(30日)在中央氣象署舉行的「梅雨展望」記者會上表示,預估今年梅雨季(5月到6月)各地平均氣溫以正常到偏暖的機會最大,溫度正常的機率為60%,溫度偏高則為30%到40%;雨量則以正常偏少的機會最大,未來雨量正常機率為50%,雨量偏少為30%。值得擔憂的是,近年梅雨季降雨時間更集中,短時強降雨發生頻率也有升高趨勢。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今說明,台灣自1951年開始統計梅雨季雨量以來,平均氣候值為440毫米,占全年降雨1/5,是非常重要的降雨及水資源來源之一。但他也強調,每年梅雨量落差大,從最多900毫米到不足200毫米都有可能,且沒有明顯規律性。至於今年梅雨季展望,陳怡良表示,台灣附近預測開始產生降雨的梅雨指標是5月下旬後,屆時大範圍的夏季季風將逐漸建立,5月底到6月初會轉變為有利連續性降雨的環境。此外,陳怡良預估未來5月至7月,台灣溫度正常偏暖,溫度正常的機率為60%,溫度偏高則為30%到40%;而未來雨量則是正常偏少,正常機率為50%,雨量偏少為30%。陳怡良續稱,近年來的梅雨季總雨量雖然沒有明顯增加或減少,但降雨時間變得更集中,導致短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有升高趨勢,面對預報不確定性較高的梅雨對流系統,將密切即時監測,降低其可能造成之災害。至於今年春季的天氣狀況,陳怡良指出,除了2月上旬、2月底至3月中旬有受到鋒面及冷氣團影響氣溫略低之外,2月至4月其餘時間的氣溫明顯都較氣候值高,平均溫度攝氏20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降雨量則偏少,只有222.8毫米,僅約氣候值282.8毫米的8成左右。與此同時,陳怡良也解釋,目前聖嬰現象已有減弱趨勢,很快將回復到正常,直到今年夏季開始又有機會發展出反聖嬰現象,屆時太平洋高壓容易偏強,但實際對天氣的影響,以及颱風路徑、颱風生成是否會變少等,都還要再觀察。
明起氣溫大跌10度以上! 聖嬰現象減弱 春季氣溫、雨量預估出爐
今(5日)各地白天氣溫達到30度以上,不過明日又受到鋒面及冷氣團影響將降溫10度以上。其實今日也為24節氣的「驚蟄」,意為春天天氣逐漸回暖。未來三個月將是台灣的春季,目前聖嬰事件持續減弱中,中央氣象署預測,未來3至5月氣溫以正常至偏暖為主,3至4月間雨量正常至偏乾,氣候將逐漸恢復至正常狀態。氣象署指出,去年12月至2月間平均氣溫偏暖,但冷暖變化幅度大,期間共受到6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和寒流影響,其餘時間溫度則偏暖。在降雨方面,全台雨量及雨日明顯偏少,降雨量僅為氣候平均值的6成。以預測來看,三月及五月都縣市溫度偏高,三月至四月的雨量看起來是正常偏少,五月則將邁入梅雨季。觀察上述數據,氣象署研判未來一季溫度,正常機率為5成,偏高機率4成;未來一季雨量,三月到五月正常機率5成,偏少機率3成。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聖嬰現象還是存在,但目前正在逐漸減弱,未來氣候逐漸恢復正常機率高。此外,三月仍有冷氣團南下影響台灣的機率,尤其三、四月台灣西部、金門及馬祖常有局部性濃霧,春季是全年雨量相對較少的季節,提醒民眾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另外,受到鋒面通過、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明天起氣溫會大降10度以上,預估週五、週六是最冷的時刻,北部氣溫僅10至11度,且這波冷氣團要到週日才會減弱,因此未來幾天全$台都會呈現較為濕冷的天氣型態。
史上第3少冬季「僅24天降雨」 氣溫偏高居第6暖
地球持續「發燒」,2023年連續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氣象署統計,上一季冬季台灣整體偏暖,是史上第6暖冬天,累積雨量第5少,冬天降雨僅24天,是史上降雨第3少冬季。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過去一季(2023年12月至2023年2月)冬季,溫度上冷暖交替頻繁,期間有6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等影響,其餘冷暖交替,平均氣溫偏暖。去年台灣平均氣溫偏暖,尤其中南部、東南部,今年1月西半部偏暖,東半部正常,2月也是偏暖,尤其西半部山區和平地,平均溫度19.4度,比平均值18.7度高出0.7度,為第6暖冬天。而最暖的冬季出現在2019年,較平均值高1.8度,達20.5度。雨量方面,去年12月西半部、山區是正常到偏多,東半部則是少雨;今年1、2月各地都偏少,局部地區接近正常,整體冬天少雨,局部山區趨於正常值,整體冬季平均雨量為160.3毫米,比平均值260.6毫米少,是雨量第5少的冬季。根據統計,1951年以來最少雨量的冬季為1963年的111.1毫米,最多在1983年的520.2毫米;至於降雨天數,最少是2004年的23.3天,最多則是1983年的48.6天。陳怡良提醒,過去一季雨量明顯偏少,且春季仍是全年雨量相對較少季節,籲請珍惜水資源。
史上第3暖!玉山今年冬季沒飄雪 刷新「最晚初雪」紀錄…5月前還有機會
春天的腳步慢慢到來,許多人回顧去年底的冬天,陣陣寒流讓人冷得不想出門,但幾波已經讓你冷到不行的寒流,卻沒有讓台灣第一高峰玉山降下瑞雪!中央氣象局表示,2022年至2023年的秋冬,玉山完全沒有降雪,整個冬季氣候平均值為3.03度,創下史上第三暖的紀錄。而今年玉山已創下「最晚初雪」紀錄,不過,玉山直到5月,都有降雪機會。氣象局昨天(7日)舉辦「112年春季展望」記者會,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冬季的平均溫度為3.03度,算是歷年來第三暖的冬季,而玉山測站溫度,高於平均值2.9度,這個冬天都過了,仍未降下初雪。但民眾普遍認為「今年冬天特別冷」,氣象局推測,可能是因為冷暖交替頻繁,民眾才會有這個冬天特別冷的感受。陳怡良指出,玉山此前最晚的初雪紀錄為2019年的1月21日,因此到現在玉山還沒降下初雪,已經確定創下「最晚初雪」紀錄。不過玉山過去曾有5月31日降下「五月雪」的紀錄,去年5月也有觀測到5月雪,因此到今年5月前都還可以持續觀察,看看玉山有沒有機會降下初雪。
2020大旱恐重演!新竹以南冬季雨量創「60年新低」 3月少雨訊號明顯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冬季雨量偏少,新竹以南地區平均累積雨量為近60年來最少,與2020年發生百年大旱的情況相似,平均雨日亦為歷史上第2少。而3至5月春季少雨的機率一樣是最高的,因此要多加珍惜水資源。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冬季平均溫度接近氣候正常值,為歷年來第3暖的冬季,但玉山測站高於平均值2.9度,至今仍未降下初雪。外界認為「今年冬天特別冷」,可能是因為冷暖交替頻繁,才會有此感受。而且今年冬季降雨明顯偏少,僅北海岸及東部部分測站接近或略高於氣候正常值,其他測站幾乎都少於正常值,日月潭、阿里山、嘉義、台南等測站更是創下史上最少降雨日。新竹以南地區的雨量也是相當稀少,平均累積雨量為近60年來最低,平均雨日則是歷史上第2低,僅次於2018年紀錄。從去年6月至今,新竹以南測站平均雨量為近70年來第4低,今年冬季累積雨量與發生百年大旱的2020年相當。展望3至5月的春季,氣溫以偏暖到正常的機率最高,雨量則是以偏少的機率最高,尤其3月少雨訊號明顯。4、5月則是少雨訊號逐漸減弱,但仍需等到5月梅雨季到來,才能期待中南部旱象得到緩解,因此,必須重視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全台首個機器外送員上工!能避障礙、搭電梯 3月搶先「在這」試營運
不只在餐廳內送餐,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 現在也可以走出戶外,提供外送到府的服務!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打造全台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並攜手統一超商(2912)自3月1日起,在高雄軟體園區的7-ELEVEN軟科門市試營運,園區的上班族只要透過手機App點餐,就能享受機器人外送員送餐到門口的便利。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張能凱表示,近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需求高速成長,其中物流機器人在整體銷售量占34%,預估到2027年全球物流機器人的市場產值可達到494億美元。工研院開發的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去(2022)年在高雄大南方展中首度亮相後,經過半年的精進,打造全台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並將於高軟園區展開為期一年的試營運。經濟部技術處補助工研院打造全臺第一個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自3月1日起在高雄軟體園區的7-ELEVEN軟科門市試營運AMR外送服務。左起為foodomo總經理簡心縈、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張能凱、高雄市經發局專門委員陳怡良、統一超商協理謝冠宏、海量數位董事長施中仁。(圖/工研院提供)Cubot ONE在技術上不但能在人潮中智慧避開障礙,還能遠端控制及進出狹窄的電梯;在服務上與foodomo APP實際串聯,一鍵下單就可外送到園區各樓層。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整合C-V2X車聯網技術、3D定位與導航技術、5G連網整合技術及專利車體設計,打造全台首個可以在室內、外自由穿梭移動的機器人外送員Cubot ONE,具備「精準領單」、「安全外送」、「跨樓送單」3大特色,能精準接收訂單、執行外送任務,安全避開行人或障礙物、跨越地形障礙,還能自主呼叫及搭乘電梯,完成跨樓層配送。統一超商表示,物流、外送需求在過去兩年快速成長,因應未來少子化、高齡化下人力短縮趨勢,統一超商整合集團資源加入工研院「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計畫,成為全台首家應用「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提供外送服務的零售業者,藉由零售場域與外送平台雙資源的整合,提供全新無人式的快商務服務。AMR無人智慧物流技術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高軟園區試營運,將做為無人外送示範據點,高軟園區國城大樓A、B、C棟的辦公人員,可透過手機使用foodomo APP訂購7-ELEVEN軟科門市商品,並選擇由Cubot ONE外送,約10至15分鐘內即可在指定地點領取訂購的商品,除了讓消費者避免人群接觸,也節省出門排隊候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