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妤
」 衛福部 心理諮商 心理健康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政府擴大免費心理諮商!15至45歲「每人3次」 8/1上路
繼去年廣受各界支持迴響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衛福部擴大延伸,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根據「台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民國99-109年)的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也就是每4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根據健保署統計,青壯世代的精神醫療使用亦有增加趨勢,105-111年15-45歲精神科就醫率從7.4%增加到9.5%,成長率達27%。去年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後,使用十分踴躍、亦顯示民眾確有其需求,因此今年擴大此方案適用年齡至15-45歲,以符合青壯世代的心理健康需求。青壯族群憂鬱症逐年升高,「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指出,精神醫療就醫比例在30-45歲民眾自105至111年成長11.7%,然而就醫民眾中,男性就醫人數卻呈下降趨勢,暗藏男兒有淚不輕「談」的心理健康威脅。此外,31-45歲青壯世代也正步入「三明治族群」,研究指出「經濟負擔」、「角色衝突與緊張」及「工作狀態」等,常為三明治族群心理耗損的來源。因此青壯世代的三明治族群約525萬人,其心理健康,亟須社會關注。衛福部表示,今年8月1日起,擴大補助3億3600萬,提供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青壯世代,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擴大延伸心理支持方案有三大重點,包括「鼓勵求助、面對問題」、「個人能力、正向成長」、「風險轉介、及早就醫」。為了讓服務更便利及時,心理健康司建置「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優化網路資訊平台,民眾上網即可查詢附近合作機構,以及預約名額狀況。心理健康司也積極提升簽約機構量能,今年可望增至近500家,單一院所由每週服務8人次,上升至12人次。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 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的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此提出「六大呼籲」,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圖/品牌提供)。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 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圖/品牌提供)。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 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立委陳昭姿在會中表示,自己在新藥審議委員會擔任委員29年,儘管目前新藥審查走向精準治療,健康投資仍非常不足,不能讓病人因為沒有錢就不治療,這部分會跟衛福部一起努力。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圖/品牌提供)。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 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圖/品牌提供)。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 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飲酒會增加罹癌風險 衛福部推3酒癮防治政策正式啟用酒防中心
長期過度飲酒會影響身體健康,根據國健署估計,國內約有843萬的飲酒人口,其中多達100萬人有暴飲情形。為推廣正確酒精知識、提升酒癮防治識能,衛福部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首家「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並於11月24日正式啟航。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除了服務有飲酒問題、戒酒需求的民眾外,也期待能透過研究、人力培育等,使國內酒癮戒治體系更加健全,讓酒癮者能重拾健康生活。酒精與7癌風險有關 影響身心、家庭、社會酒精成癮又稱為「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造成的傷害包含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此外,飲酒也會增加罹癌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有因果關聯。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主任表示,酒精使用障礙不僅會影響患者生理與心理,也會造成後續家庭及社會問題,像是酒癮患者合併憂鬱症而產生自殺風險極高,酒駕事故影響波及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全。衛福部推3酒癮防治政策 酒防中心11/24正式啟用因此,社會必須正視酒癮的危害。衛福部部長薛瑞元也強調,飲酒與7項癌症有關且具有身心共病問題,而今(2023)年衛福部已推動以下3項重大酒癮防治政策:製作聰明酒杯:以提升酒精標準量識能,推廣適量飲酒,不喝最好更健康擴大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經費:讓問題性飲酒者能得到酒癮治療補助開辦酒癮防治中心:衛福部特別委託馬偕紀念醫院,成立了全台第1間「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透過實體櫃檯及諮詢專線,提供民眾專業諮詢。關於「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的部分,也已在11月24日正式啟航,將提供民眾臨櫃與專線諮詢酒癮相關議題、酒癮篩檢與轉介服務,並著重於酒精與酒癮的知識推廣、酒癮專業人才培育、提升酒癮治療及共病照護服務品質等,全面協助提升我國酒癮預防與治療品質與量能。酒癮治療費用有補助 籲及早治療、減少威脅除了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外,事實上目前全國共有135家酒癮治療機構提供酒癮治療服務,另外衛福部也提供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減輕就醫負擔。薛瑞元部長呼籲,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的民眾,應勇敢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專業諮詢及早接受治療、解決共病,不再被酒精所控制。尤其酒精使用有年輕化趨勢,對兒少族群身心危害不容小覷。凡是有飲酒問題或戒酒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可以透過免費的專線 0800-255959尋求專業的諮詢與服務。
15至30歲免費諮商爆滿!薛瑞元坦言預算不夠 4縣市才3周停止受理新預約
衛福部8月起為自殺防治提供15至30歲「1年3次免費心理諮商」,且至年底前編列2880萬元,預計可有6000人受惠,不料台北、宜蘭、台中和台南上路僅3周就用光額度,新北、桃園、高雄也僅剩一半名額,補助經費用量更是剩不到1400名額,估計本月將耗盡,意味著恐有高風險者搶不到補助諮商的機會。衛福部表示,國人10大死因中,自殺僅排名第12位,但「15至24歲」的族群自殺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尤其青少女自殺比青少年多,有鑑於此,衛福部與全台300多間機構合作,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並放寬資格,只要符合15至30歲,不需曾因精神或心理方面問題就診才能獲補助,且「1年3次免費心理諮商」,單次補助1600元,原預定試辦一年至明年7月31日止,今年初步為8至12月編列2880萬元預算,預計6000人受惠。心理健康司統計,服務人數截至8月21日為468人(總使用人次為6312人次),男女使用比約為1:3。經評估達轉介風險者約占32%,等同1500名高風險者,顯示該方案確實篩檢出許多高風險的年輕族群,讓高風險個案得以從更前端即時預防處理。不過針對預約名額暫停受理一事,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則澄清,並非6000個名額已全部耗盡,北市因目前預約已經排到10月,但為了確保已預約者可以完整接受3次諮商,因此提前控管,暫停受理新的預約。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近日也坦言,目前預算可能不太夠,還在另外找資源。陳亮妤強調,心健司事後立即處理了有預約者完成首次諮商,卻被診所取消第2次諮商的狀況,目前已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加強督導,務必讓已經完成預約的個案完整接受3次諮商,不可取消,因為臨床上認為3次諮商可達到簡短介入、危機處理。此外,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科長陳小燕也建議,假設民眾真的有需求,但尚未預約到衛福部的方案,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有心理師可免費提供諮商服務,不過需要經過初談評估,因為這跟健康服務中心或衛生所等公部門提供的服務一樣都是免費的。◎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上路不到3周!傳台北台中免費心理諮商額滿 薛瑞元:預算不足正另找資源
衛生福利部8月1日起,提供15至30歲年輕族群1年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今年8月至12月初步編列2880萬元預算,預計將有6000人受惠,但因諮商預約踴躍,傳出上路不到3周,台北和台中預約就已額滿,衛福部部長薛瑞元22日受訪時則坦言,目前預算可能不太足,正在另外找資源,至於諮商名額不足,衛福部會再做調整。衛福部推出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8月1日上路,此方案與全台300多間機構合作,並提供15至30歲的年輕族群,1年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先試辦1年,至2024年7月31日止,今年8月至12月初步編列2880萬元預算,全台預估約有6000人受惠。但卻傳出上路不到3周,因諮商預約踴躍,台北和台中的預約名額就已額滿,此外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高雄市名額也迅速減少中。對此,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澄清,並非6000個名額都已額滿,是因為北市目前預約已排到10月,為了確保已經預約的民眾可以完整接受3次諮商療程,所以才提前控管名額,暫停受理新的預約。薛瑞元22日出席環境部部長布達典禮,受訪時則表示,目前預算可能不太足,正在另外找資源,可能會評估其他計畫的預算能否挪用。而諮商名額不足的部分,衛福部會再做調整。至於為了因應諮商報名踴躍,預估會需要多少預算才夠,陳亮妤則表示,這有點難預估,因為第一,開學後學校輔導老師也會承接一些諮商量能,第二,各縣市諮商的風氣不一樣,存在城鄉差距,第三,新措施上路才3周就要預估長期使用趨勢有點困難,所以在開學後,將密切觀察諮商資源的使用狀況。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1上路! 「這些人」享3次免費心理諮商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了!衛福部與七大公、學、協會共同聯袂規劃本方案,鼓勵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勇於求助,並加強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以促進心理健康。厭世代情緒風暴 憂鬱症年輕化+就醫率低成隱憂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根據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自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總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0%,整體成長率為47%。而年輕族群撥打安心專線的原因,其中憂鬱傾向、家庭、人際困擾等問題就占了7成;此外,根據統計,年輕族群憂鬱症近4成應就醫未就醫。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3大重點一次看112年8月1日起,衛福部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三大重點包括:一、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二、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三、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衛福部期望透過此次方案鼓勵遭遇心理困境的年輕人勇於求助,認識與善用心理諮商。同時積極走在預防更前端,讓每一個案都能以心情溫度計評估,及時找出高風險個案加以預防處理,加強轉介醫療。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 年輕人勇於求助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指出,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年輕朋友自我覺察,也具有傾訴情緒、釐清想法等功能,讓當事人可以透過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幫助年輕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陳亮妤司長強調,年輕族群的憂鬱症常被貼上「抗壓性太差」或「只是叛逆期」的標籤,而錯失諮商與第一時間治療的良機,而家人也可能認為他們只是一時心情不好,而忽略其他的徵兆。同時也呼籲周邊的家人朋友們一起關心、陪伴,支持有心理諮商需求者善用資源,追求自己的健康心生活!
OL犯酒癮看診變多了!專家:啤酒日飲254毫升算過量
「酒精使用障礙症」是影響全球的十大疾病之一,據2019年世界心理健康調查,全球約有80%人口有飲酒經驗,而有酒精使用障礙症的終身盛行率是8.6%,且有年輕化趨勢。專家觀察,過去酒癮門診以中年男子居多,但如今卻常見大學畢業的年輕女性。避免飲酒過量,應謹記「男2女1」原則,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單位,女性則不超過1單位。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說,女性有害酒精使用的盛行率上升,從2014年的1.32%升至2018年的1.72%,出現在18至29歲、具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勞動或專業性職業類別者。其中原因可能是女性收入增加,能負擔飲酒消費。隨著女性工作機會增加,受鼓勵飲酒的文化影響,也導致女性飲酒人口增多。心健司長陳亮妤說,過去酒癮門診全是中年男子,如今常見20、30歲的OL(女性上班族),與友人喝完酒,回家還會追酒,發現自己不對勁而就醫。飲酒單位數的算法是「飲酒量(c.c.)X酒精度數(%)除以12」,1單位等於10公克純酒精。根據世衛(WHO)標準,男性每日飲酒不可超過2單位,女性不可超過1單位,但北市聯醫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說,近來加拿大等先進國已將標準提高,從每日「男2女1」改為每周「男2女1」。陳亮妤表示,以啤酒而言,建議男性飲用不超過508毫升,女性不超過254毫升;含酒精的提神飲料,男性不超過254毫升,女性不超過127毫升;飲用紅酒,男性不超過212毫升,女性不超過106毫升;飲用米酒,男性不超過130毫升,女性不超過65毫升;40%烈酒,男性不超過62毫升,女性不超過31毫升;58%的高粱,男性不超過42毫升,女性不超過21毫升。※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2022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 心健司揭「3大原因、3自殺防治計畫」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11年自殺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02人,增幅為5.6%。其中在15-24歲、25-44歲這2年齡層死因排行中,自殺死亡皆排名第2,而15-24歲、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更是回到疫情前108年的水平。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指出,須持續關注年輕族群、年長者自殺問題。而針對青少年自殺死亡逐漸增加的趨勢,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分析3大原因,並表示目前心健司針對青少年自殺防治有一系列規劃,其中有3計畫已在進行當中。青少年自殺女性>男性 全球皆有增加趨勢國內15-24歲自殺死亡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陳亮妤司長表示,這樣的趨勢全世界都有看到,事實上從104年就慢慢開始逐漸看到這樣的趨勢,特別是青少年女性自殺死亡數大於青少年男性,這個趨勢是比較全球性的。陳亮妤司長提到,根據世界各國的資料,目前臺灣是略優於美國、加拿大、紐西蘭、韓國、日本等國,但是跟英國的的資料比起來還需要加強。台灣15-24歲自殺死亡率增加 心健司分析3原因而根據111年衛福部的國人死因統計,15-24歲自殺死亡率增加,更是回到疫情前108年的水平。陳亮妤司長表示,心健司針對青少年自殺死亡增加趨勢做了一些原因分析,大概有以下3個原因:跟網路的使用有關(不過與「網路使用了什麼部分」有關,目前還有待後續的分析)跟家庭因素有關(如:離婚、家庭糾紛等因素,研究顯示會增加自殺風險)與精神科共病有關(如:憂鬱、焦慮、其他飲食疾患等)如何防治青少年自殺? 心健司已有3計畫針對青少年族群自殺防治,陳亮妤司長表示,心健司有一系列的規劃,包含以下3個:校園轉介流程:由於15-24歲的族群中,許多都還是學生,生活主要都還在校園當中。陳亮妤司長提到,不管是國中、高中、大學,在3月底心健司已經跟教育部建立一個校園轉介到衛生局的流程,也已經跟22個縣市開過會,如果孩子屬於高風險,需要後續的醫療和心理資源,相關轉介流程目前已經完成。引進精神急救包(Mental Health First Aid):心健司計畫從澳洲引進精神急救包(Mental Health First Aid),相關計畫已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陳亮妤司長表示,這個計畫已經和相關單位接洽相關事宜,不過還需要澳洲辦事處的協助,目前也已經和澳洲辦事處進行接洽。青少年死因分析計畫:青少年自殺死因分析相關計畫已經開始進行,陳亮妤司長提到,明年將會有些更清楚的原因分析,屆時會再進行報告。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安心專線:1925
青少年採「極端手段」緩解壓力暴增4倍! 專家回應了
近4年來從教育現場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日趨嚴峻,青少年所面對的壓力來自親子與師生關係及同儕競爭或霸凌,但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改善減除這些壓力,因此採取極端的手段想要脫離這些壓力,這項盛行率暴增4倍。從醫療到學校 守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表示,維護國人心理健康是政府的重要政策,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並提升相關從業人員之待遇,以吸引更多照護人才投入維護國人之心理健康。中山醫學大學黃建寧校長指出,不僅在醫院的醫療現場經由醫師及臨床心理師等醫事人員診察、治療與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透過學校心理系與臨床心理學研究所培育心理健康人才。55歲以上憂鬱症比例高達5.2% 僅20%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此外,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何應瑞教授指出,在一項超過5,000名受試者的調查發現,年紀超過55歲的台灣人,罹患輕度或重度憂鬱症的比例高達5.2%,這些患者通常合併出現各種身體的疼痛、認知障礙、睡眠不佳、欠缺社會支持、家庭負擔沉重、健康惡化及親屬與人際關係緊張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個案中,僅有20%有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換言之,這些患者承受很多社會、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壓力,但是僅有少數人有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這些個案非常要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加速培育臨床心理師 維護心理健康台中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惠科長指出,台中市政府建立社會安全網,結合衛生局、教育局與社會局,全方位照顧各行各業與各年齡層市民的心理健康。黃科長指出,以台中市現在的心理治療所執業心理師人數280餘人,嚴重不足,需要學界更加速培育臨床心理師。
毒癮媽媽禍延子女 死亡率增3.9倍
小麗在一次警方例行性臨檢中,遭查出持有並施用毒品而移送法辦,經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管理師介入關懷,才發現小麗已經懷孕2個月,而且跟前男友所生一男一女,因無力扶養由社會局協助安置,小麗對於現在肚子裡的孩子要不要生下來充滿猶豫,後續相關經濟負擔更是感到頭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陳亮妤說,社會上有許多像小麗這樣需要協助的女性存在,依據法務部統計資料,109年1~6月全國因毒品罪於矯正機關所收容之女性人數高達3452人,但毒品不只影響女性施用者,更可以通過母體胎盤對胎兒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懷孕女性使用毒品,除了損害自身的健康,更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發育。國家衛生研究院107年刊登於《藥物與酒精成癮期刊》的研究更發現,父母一方若是鴉片類藥癮者,子女6歲以下的死亡率比一般族群高出2.3倍,其中,母親的影響尤大,若母親是鴉片類藥癮者,子女死亡率為一般族群3.9倍,可見不僅只有懷孕時藥癮女性需要關懷,生產後是否能有好的親職功能,更是關係著下一代福祉。陳亮妤表示,臺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多年來持續協助藥癮個案,本年度個別針對藥癮女性,開辦「育齡及懷孕婦女藥癮醫療支持服務方案」,不僅提供追蹤輔導、藥癮治療之補助,更納入避孕補助、節育補助及高層次超音波產檢等相關補助,期望像小麗一樣的女性,能藉由個案管理師提供輔導甚至是醫療轉介,不僅能擺脫藥物濫用的影響,更能保障自身與胎兒健康,並能提升其自我價值,復歸社會。針對已經懷孕的藥癮女性,該中心提供進一步產前檢查,針對缺乏避孕知識或是曾經懷孕卻無力撫養的藥癮女性,更提供婦產科醫師的專業避孕措施及協助,以避免藥癮婦女因藥物濫用影響而一再懷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專責臺北市毒品防制工作,發展「北極星反毒計畫」和辦理24小時免付費的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提供市民朋友各類藥物濫用危害資訊、轉介醫療及戒治機構資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