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捷利康
」 AZ疫苗 疫苗 新冠疫苗 AZ 新冠肺炎稱數量過剩、需求下降 AZ全球回收新冠疫苗
新冠疫情逐漸平息,各國幾乎都已恢復正常生活。英瑞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證實,大流行後新冠疫苗過剩,將開始回收旗下新冠疫苗Vaxzevria。路透社報導,阿斯特捷利康表示,由於自大流行以來可用的新冠疫苗過剩,目前公司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撤回其疫苗,此外也將著手撤銷Vaxzevria新冠疫苗在歐洲的營銷授權。阿斯特捷利康提到,隨著多種變異的新冠疫苗陸續開發,可用的疫苗過剩,導致Vaxzevria的需求下降,該疫苗已不再生產或供應。在倫敦掛牌上市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去年因COVID-19藥品銷售下降,導致成長放緩,透過數筆交易,開始進軍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和治療肥胖症藥物領域。媒體報導,阿斯特捷利康先前在法庭文件中承認,該疫苗會導致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等副作用。根據率先報導這項資訊的《每日電訊報》報導,阿斯特捷利康於3月5日提出撤回疫苗的申請,並於5月7日生效。
AZ公司坦承疫苗「真有血栓風險」 疾管署:有新事證5年內可重提疫苗救濟
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情期間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AZ新冠疫苗,卻爆出多起嚴重副作用,目前累計遭到51位患者集體求償約1億英鎊(約新台幣40.8億元);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近日首次公開坦承,AZ疫苗的確有可能「在極罕見狀況下」引發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嚴重恐導致死亡。對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2日表示,疾管署會與食藥署持續密切關注,一旦有新事證,民眾也可以重新提出疫苗救濟申請。據外媒《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男子傑米史考特(Jamie Scott)在2021年4月接種AZ新冠疫苗不久,大腦就發生血栓及腦出血,不僅在住院期間3次被判病危,出院後也無法再工作,被判定已造成永久性腦損傷。史考特2023年對阿斯特捷利康提出告訴,指控疫苗害他平白無故蒙受人身健康和間接財物損失;目前英國高等法院已受理包括史考特在內的51起類似案件,總求償金額達到1億英鎊。過去,面對多起疫苗相關訴訟,阿斯特捷利康始終否認指控。然而在2024年2月一份提交給英國高等法院的法律文件中,阿斯特捷利康首度坦承:「在極端少數的案例下,會造成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台灣已密切注意這類國際訴訟案件。疾管署與食藥署正在共同監控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同時提醒民眾,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重新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疫苗救濟申請)。此外,政府亦強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過程將會保持獨立及專業,確保公平公正。此事件也引起了立法者的關注,立委廖偉翔與陳昭姿質疑疾管署的受害救濟案件審議過程草率,指出審議過程需更加透明和有條理。對此,曾淑慧強調審議過程是依法進行,合法合理,且確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獨立行使職權;審議小組則秉持醫學專業並以審慎客觀之態度,全力取得事證方作成結論。
經濟部生醫整合再下一城 工研院攜手藥廠打造「腎臟病照護生態系」
經濟部今(22)日宣布,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成立的「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攜手工研院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打造「未來醫療實驗室2.0」,以患者旅程出發,從衛教宣導,早篩管理到後期介入治療,建立慢性腎臟病照護生態系;同時以精準大數據建構「數據洞察室(Digital Insight Hub)」,輔助醫病關係及醫療協作發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長李芳蘭表示,2020年經濟部支持成立TIBIC,就是希望整合科技與醫療來縮短醫療產品上市時間,當時吸引國際大廠阿斯特捷利康進駐成立「未來醫療實驗室」,首波以「健康肺」為主題,打造全病程解決方案,透過場域體驗提供醫學中心、診所等第一線醫護人員宏觀的全病程思維,以臨床需求激發更多元化創新方向,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也將未來醫療實驗室列為在臺灣的重要關鍵推動核心。另外據統計,臺灣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一,洗腎更是每年健保花費支出排行第一名,成為國人健康的巨大挑戰。為此,產業技術司進一步促成推動「未來醫療實驗室2.0」,結合科專法人產業化成果,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推動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旅程,一方面以衛教提醒大眾關注腎臟功能,另一方面,針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早期發現及早介入,運用藥物與生活調整延緩惡化,助病患延後或不必進入洗腎階段,同時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在此生態系中,整合產研醫17家,其中包含三家工研院衍生新創。像是光寶集團旗下「天亮醫療器材」開發的臨床化學分析儀,僅需一滴指尖血,便能於15分鐘內得知17項檢測結果,可鎖定腎功能進行檢測;興櫃公司「新穎生醫」開發的DNlite檢測試劑,透過非侵入檢測尿液中的生物標記物,可用於預測二型糖尿病腎功能惡化及腎移植的預後監控。使高風險者可預防、及時治療或延緩腎病進程,已取得臺灣、歐盟、馬來西亞、泰國、沙烏地阿拉伯之上市許可。在營養補充方面,「巨生生醫」研發的缺鐵性貧血鐵劑,針對無法用一般鐵劑治療的病患,在治療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間距可從15天一次拉長為3個月一次,增加治療的順從性及便利性。工研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表示,民眾對健康的追求已不再是傳統「有病治病」的思維,不僅向前延伸到預防醫學,對於後端的治療也要求更精準,進而帶動生醫產業朝向「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領域進行全面布局。工研院再次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合作,從腎臟病患旅程的五階段,共同合作整合疾病旅程的各關卡,進而提供更全面從預防到治療照護的最佳解決方案。「未來醫療實驗室2.0」以患者旅程出發,從衛教宣導,早篩管理到後期介入治療,並設置數據洞察室(Digital Insight Hub),以精準大數據以及科技工具切入,展示輔助醫病關係及醫療發展的行動方案,盼能加速相關醫療技術落地,進而支持提升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在生態系方面涵蓋疾病旅程五階段,第一是健康階段,將和「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線上遊戲學習平台PaGamO」、「腎力學堂」共同投入孩童的衛教宣導,期盼藉由孩童影響家人,建立正確的腎臟病防治觀念。第二階段鎖定高風險的民眾,如三高、糖尿病、吸菸、肥胖、長期服用止痛藥的民眾,與「台灣腎臟醫學會」、衛教網站「腎事太平攻略」合作,進行趣味衛教,倡導正視目前的慢性腎臟病風險,及早行動。第三針對早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攜手「天亮醫療器材」、「新穎生醫」、「美商亞培(Abbott)」、亞洲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透過積極早篩,找出早期慢性腎臟病與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在腎功能惡化前強化患者的慢病管理以及藥物控制,延緩腎功能惡化,降低住院風險及延後洗腎危機。第四階段對於「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患者,則由「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興大學育成團隊「元氣腎食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數據中心」與「長佳智能」合作,透過數據整合與符合流程的AI開發,照護病患腎臟健康並延緩末期腎病,改善病患生活品質。第五階段對於「末期腎臟病」患者,則與「巨生生醫」、「明基佳世達集團的明基透析」、「醫強科技」、「翔安生醫科技」、「台北榮總」、「衛福部雙和醫院」共同合作,提供洗腎患者在透析所需的醫療器材、監控分析與改善方案 。
「藝援複使工作坊」帶領乳癌病友 從環保藝術創作綻放生命故事
唯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才能守護人類健康與社會安定。如何從永續的精神出發,達到社會共好,以深化促動大眾以行動支持環境永續,是企業回饋社會的重要課題。全球製藥公司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Taiwan,以下簡稱臺灣AZ)持續在臺推動落實多項減碳措施,今年引薦專長藝術教育的張書婷老師,與亞東醫院合作「藝援複使工作坊」,引導13位乳癌病友透過剪裁、組合廢棄藥盒,藉由凸版畫的原理進行印製,一步步將個人生活期許、或是生命故事,呈現在每一張版畫作品上。藥盒成為作畫工具!乳癌病友藉版畫訴說生命故事「哇,原來版畫這麼好看!」「你的作品好精緻!手太巧了,真厲害!」在一陣陣雀躍又驚呼的聲音中,病友們在看見自己作品印製出來的那一刻,都充滿了驚喜,也迫不及待的想與自己創作合影留念。現為師大美術系博士班張書婷老師表示,「今年春天,我們就開始與臺灣AZ永續小組討論,激盪交流許多想法後,終於誕生藝援複使工作坊,將環保的理念與藝術、病友做出永續又美麗的連線!也非常感謝亞東醫院的支持合作,許多病友沉浸在自己的創作,最後激發了許多獨創角色的相遇,展現無邊際的藝術力與生命力!」「我的眼睛是愛心形狀,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愛;沒有嘴巴代表我保持安靜,但我有大大的耳朵傾聽每個病友想說的故事。我有不同形狀的腳,甚至變成輪子,因為我也想無拘無束的繼續探索環遊世界更多風景!」邱小姐在乳癌治療後,回到亞東醫院為病友提供剪髮服務。由於個人的罹癌經歷,更讓她對每位前來修剪頭髮的病友更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在製作版畫過程中,也一點一滴注入這溫暖的心意。為人類、社會、地球,打造更永續的未來響應AZ全球總部的零碳排雄心計畫(Ambition Zero Carbon),AZ臺灣將在2023年底將全數內部近300輛業務人員用車更換成油電混和車,今年更引入首批使用藥品電子仿單的藥品,取代紙本仿單,接軌國際無紙化趨勢。今年更首創亞太地區首家與Uber企業版合作的藥廠,攜手Uber企業版以「減碳優步Uber Green」做為企業乘車代步首選。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永續是一條不能獨自行走的路。臺灣AZ在推動各式永續減碳行動中,很榮幸能與許多夥伴共行,付諸更強大長遠的力量。亞東醫院推廣永續努力有目共睹,我們非常感謝能有機會以這共同信念,相互合作完成這場藝援複使工作坊。也期待在拋磚引玉之下,持續擴大永續意識信念,看見更健康的地球與未來。」醫療與環保藝術完美結合,為永續發展注入生動元素人類的行為對地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而醫院每年的用電量更是驚人。亞東醫院張至宏副院長說,在不斷創新醫療專業的同時,也扮演了社區守護者的角色。更在今年積極導入碳盤查,致力於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推動綠色能源的應用、提倡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使其成為醫院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張至宏副院長強調,醫院作為社區守護者,不僅要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更要積極參與社會責任,推動環保與社會公益。非常感謝這次與臺灣AZ藥廠的合作,將醫療與環保藝術結合,不僅能夠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環保的關注,也在藝術的襯托下,為永續發展注入更多生動的元素。亞東醫院致力實現環境永續、社會公益和醫療服務的完美結合,成為模範醫療永續機構。此次藝援複使工作坊的創作,張書婷老師更集結成一共創作品,即日起在亞東醫院2樓藝文走廊展出,展期將至明年11月,邀請民眾一起感受永續與環保帶來的無限生命能量!
臺灣AZ攜手Uber企業版,採用減碳優步
許多天災、疾病、流行傳染病都再次證明,唯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才能守護人類健康與社會安定。適逢今年(2023)下半年聖嬰現象高機率回歸和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高溫不斷刷新紀錄,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更示警未來五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高溫1。因此,企業端應對氣候變化之作為也成為檢視是否善盡社會責任的關鍵指標。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Taiwan,以下簡稱臺灣AZ)響應全球總部的零碳排雄心計畫(Ambition Zero Carbon),持續在臺推動落實多項減碳措施,今年(2023)更宣布與Uber企業版合作推廣減碳優步(Uber Green),打造永續行動計畫,讓每位同仁,成為減碳永續的一份子,營造健康的環境以改善人類健康。領先業界的永續承諾 臺灣AZ攜手Uber企業版以「減碳優步」為代步首選為進一步擴大深化減碳影響力,臺灣AZ於今年(2023)宣布與臺灣叫車平台Uber攜手採用減碳優步(Uber Green),透過Uber企業版後台,為台灣500多名員工規劃含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等友善環境代步工具的永續商務乘車計畫,是亞太地區首家與Uber企業版合作的藥廠!同時更結合Uber企業版「永續後台」,做到即時追蹤企業乘車碳足跡,並規劃每月無車日活動、省油技巧講座、油耗減少等內部獎勵活動機制(如透過後台自行發送Uber乘車抵用券),預計達成減少20% GHG溫室氣體排放。▲臺灣AZ規劃永續商務乘車計畫,員工可透過減碳優步(Uber Green)乘坐對環境友善的油電混合車與電動車斥資300億推廣零碳排 AZ以科學方式與自然保育行動守護地球與人類健康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以下簡稱AZ)身為以領先科學聞名的全球醫藥保健產業領導者,傾注所能,應對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包含從氣候變化到獲得醫療保健和疾病預防。AZ全球也耗資300億台幣實行零碳排雄心計畫,遵循科學方式,透過節能與再生能源的使用來減少碳排放量。另外,今年更於全球持續擴大AZ植樹計畫(AZ Forest Program),立下將於2030年前在六大洲種下兩億棵樹的新目標。 臺灣AZ總動員減碳 成效媲美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響應全球總部的企業承諾,臺灣AZ自2021年起將內部280輛業務人員用車更換成油電混和車(HEV),預計將於2023年底全面轉換完成,未來也將朝全面轉換純電動車目標前進。今年7月,臺灣AZ將引入首批使用藥品電子仿單的藥品,取代紙本仿單,響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推動之電子結構化仿單取代紙本仿單試辦方案,也接軌國際無紙化趨勢。如上述,臺灣AZ由內而外多管齊下的減碳行動,從去年至今共計減少將近200噸碳排放,約等同大安森林公園的一年碳吸附量2,以實際行動幫助地球喘口氣。Reference1.https://public.wmo.int/en/media/press-release/global-temperatures-set-reach-new-records-next-five-years 2.https://udn.com/news/story/7323/7244649; https://e-info.org.tw/node/117518
減肥新革命2/瘦瘦針好神?一停藥就逐漸復胖 甲狀腺癌發生率恐提高
《經濟學人》預言「瘦瘦針」將主宰2030年以前的減肥市場,將近一半的超重美國人都會尋求糖尿病藥物GLP-1變身的「減肥神器」瘦瘦針,達到瘦身目的。但真有這麼神?專家對CTWANT記者直言,「『瘦瘦針』效果並不長久,一停藥就會慢慢復胖,據動物實驗,會增加甲狀腺癌發生率,有相關病史的民眾要特別當心。」據《經濟學人》報導,專家認為2030年以前,想解決過胖問題的美國人,約有一半都會借助瘦瘦針這類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 agonists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減肥藥物,但GLP-1仍有不確定性,尤其是安全性,過去用於治療糖尿病時劑量較低,所以長期下來相當安全,但用於減重時劑量增加,由於才剛研發出來,所以長期使用的後果仍不清楚。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說,「瘦瘦針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便秘、腹痛等腸胃道症狀,但根據動物實驗結果顯示,似乎會增甲狀腺癌的發生率,以及一種罕見的胰臟炎。」「人類會不會誘發,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如果有相關甲狀腺病史,最好還是提高警覺,或是定期監測。」瘦瘦針主要成分GLP-1藥物,低劑量版本原是糖尿病藥物,在許多地區被拿來當減肥藥用,以台灣來說一支大約1000元左右。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使用而爆紅的瘦瘦針Wegovy,由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研發的GLP-1高劑量版本,減重效果更明顯,大約能減重17%,有人一周瘦2公斤,馬斯克則是一個月瘦9公斤。然而Wegovy價格不便宜,在美國一個月花費需1300美元,換算一支藥價約9000元台幣。雖然如此,Wegovy仍賣得嚇嚇叫,甚至引發全球性缺貨,其他藥廠也跟進搶商機,美國禮來藥廠的GLP-1 藥物也即將開賣,安進、阿斯特捷利康和輝瑞也都在研發類似藥物。林文元表示,「許多GLP-1藥物都在進行臨床實驗,很多減重效果甚至都比Wegovy更強,有22%、甚至25%,未來這些減肥藥都會陸續出現。」林文元透露,就連生產Wegovy的諾和諾德也全力開發後續藥物,在本來的GLP-1藥物中加入新的機轉,以增強效果,所以未來想減重的民眾會有更多選擇。隨著夏天來臨,為了展現窈窕曲線,也讓減重市場變得熱絡,專家認為瘦瘦真的出現讓民眾有更多選擇,但不該過度神化。(示意圖/報系資料庫)減重似乎變得很容易?「應該只是方法變多,但減重還是不容易的。」林文元說,他曾經針對兩組受試者進行研究,在施打一年的瘦瘦針之後,一組繼續施打,另一組停止施打,結果繼續打的體重持續下降,而停止施打的體重就逐漸上升。「不過,如果停止施打瘦瘦針之後,再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那體重就會維持得比較好。」林文元說,這些結果顯示瘦瘦針的效果並非永遠,最終還是要回到調整飲食、熱量控制。《經濟學人》認為,Wegovy這類GLP-1減肥藥物一停藥就會復胖,但每一針價格又相當昂貴,一般人根本難以長期施打,恐怕得等到20~30年後藥物專利期結束,低成本學名藥大行其道時,才會是平凡人都能使用的減肥神器。
氣喘列新冠重症危險因子 三軍總院簽「健康肺計畫」推創新科技助肺健康照護
全台灣確診COVID-19人數超過9百萬大關,加上進入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三軍總醫院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簽署「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合作備忘錄,針對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運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許提升疾病診斷與照護品質。台灣大約有200萬氣喘患者,死亡率雖為全球最低,但疾病控制與住院率仍居後段班 ,造成醫療體系沉重的負擔。根據統計,台灣氣喘病人的平均住院花費為非氣喘病人的2.7倍 ,且每年氣喘患者光住院費用便高達4.7億新台幣 。有鑒於此,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2017年創立「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旨在精進台灣氣喘管理與照護。此計畫已推動5年,獲得各大協會與政府單位的支持。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龍雲合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內容包括應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盼精進呼吸道疾病的管理與照護,共同為台灣呼吸道疾病診治做出更多努力。氣喘的診斷與治療尤為重要張峰義表示,三總胸腔內科近年的治療走在台灣前端,無論是肺癌或呼吸道疾病,皆擁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與治療品質。近期疾管署將氣喘列入新冠重症的危險因子,醫師可開立相關抗病毒藥物,顯示在疫情期間,氣喘的診斷、追蹤與治療更為重要。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可小覷近期Omicron BA.5誘發喘和咳等類似氣喘與過敏現象,三總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指出,呼吸道疾病不只有氣喘,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鏈球菌肺炎與支氣管擴張症等。近來,許多民眾確診新冠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喘,胸悶。加上氣喘為新冠重症危險因子,代表許多病患有照護的需求。除了治療藥物以外,疾病的診斷也很重要,其中,肺功能檢查是氣喘、肺阻塞患者的重要檢查,包括呼氣流速、肺活量、是否有呼吸道阻塞通氣不順的情況。然而,民眾跑醫院一趟不僅耗時也耗力,現在只要利用新型可攜式肺功能機搭配APP監測,不用舟車勞頓即可立即了解健康狀態。彭忠衎也呼籲患者與長者施打流感疫苗,以減少疾病發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創新科技檢測肺功能助復原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在台灣呼吸道疾病領域深耕多年,此次合作目標為了解新冠肺炎病患癒後肺部復原狀況,並持續促進三軍總醫院與衛星診所之交流,落實分級醫療上下轉診的精神,可減少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總裁龍雲合表示,台灣各家醫院治療氣喘各有不同的狀況與需求,健康肺計畫這5年來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此次與三總合作的最大特色為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與新冠肺炎引發之肺功能異常,透過可攜式肺功能機有助提高診斷率、找出潛在病患,積極監測與治療以改善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疫苗過剩+民眾傾向mRNA疫苗 AZ執行長:公司可能撤出疫苗業務
全球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執行長週二(23日)接受路透社人物採訪時透露,從長遠來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很可能不會繼續從事疫苗業務;原因主要是目前全球疫苗供給過剩,加上多數人傾向選擇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做為追加劑。AZ執行長索利歐(Pascal Soriot)透露「我不能確定公司是否會繼續從事COVID-19疫苗業務」,並補充說公司還可能會擱置建立更廣泛的疫苗合作計畫。索利歐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全球疫苗供過於求,加上各國大部分民眾傾向接種輝瑞和默德納mRNA疫苗做為追加劑,於此同時AZ的COVID-19疫苗仍然未獲得美國批准,都是影響公司考慮撤出疫苗業務原因。不過索利歐也表示,他並不後悔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疫苗,而AZ至今已經交付數十億疫苗,拯救全球約600萬人性命,該公司股價也在此過程中整整翻了4倍。接著索利歐透露,AZ正在尋找補強型收購,包括擅長腫瘤、心血管治療的中小型公司,他稱「我們一直在尋覓外部機會」。
逾9成患者不知已有腎病 恐罹「第四高」墜洗腎地獄
台灣每8位20歲以上成人即有1人腎病變,慢性腎臟病不僅是全球關鍵議題,更是台灣長久以來的重要社會經濟問題。為強化腎臟病早期照護,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簽訂「2025腎力倍增ACT on CKD」合作備忘錄,黃尚志理事長說明合作三大目標:1.提升腎病識能!高危險族群篩檢率倍增:研究顯示台灣腎病患者的病識感僅3.5%,為提升大眾「腎臟健康識能」,需以創新模式呼籲高風險族群積極關注腎臟健康,鼓勵定期篩檢腎功能,慎防第四高「高腎壓」。2.促進多元合作!跨團隊交流與合作量能倍增:多年來在政府機關與學會努力下,台灣的腎臟病防治方案從末期腎臟病前期推展至早期腎臟病,成效屢獲國際期刊肯定。3.廣擴照護量能!早期腎臟病健促機構倍增:自2003年國健署推動「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至2021年累計已有227間機構加入。台灣腎臟醫學會也在去年取得突破,開放基層院所加入「早期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近12%,卻有超過9成患者罹病不自知。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病人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無法及早發現腎病變、導致腎功能無法恢復。黃尚志理事長提醒,特別是三高族群更容易併發腎病變,大眾普遍對於早期慢性腎臟病的認知不足,對三高警覺性強,卻不知須特別留意第四高「高腎壓」。由於腎臟是血壓的調節者,而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病變,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失去自我調節功能時,高血壓更造成腎功能惡化,使不同的入球小動脈(腎動脈分支)同時部分收縮、擴張,讓腎臟失去過濾功能,產生萎縮、纖維化等現象,可能導致提早進入洗腎的過程。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控制「高腎壓」,才能從源頭做起,延緩腎功能惡化!
南韓奪回「疫苗主權」 首款獲批准國產疫苗防護力高於AZ
據《韓聯社》、《亞洲經濟日報》(AjuBusiness Daily)的報導,南韓食藥處29日上午召開最終檢查委員會議,會議重點聚焦在SK Bioscience研製的新冠國產疫苗「GBP510」,最終他們決定批准該疫苗投入生產和銷售,並獲批給18歲以上的成人使用,一共可以接種2劑,且前後需間隔4週。南韓食藥處表示,作為國際人用藥物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的一員,其對「GBP510」疫苗的開發階段、臨床試驗、生產管理到最終許可等過程皆完全按照歐美發達國家的許可標準及條件來進行審查、評估,批准資格絕對經得起國際考驗。SK Bioscience接下來也計畫提交加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EUL)的申請,並通過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 Facility)向全球供應疫苗。食藥處處長吳裕京也在聲明中表示:「未來我們將與各種機構合作,搶先應對未來的流行病。」食藥處表示,「GBP510」屬重組蛋白疫苗(次單位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誘導免疫反應的疫苗,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另外SK Bioscience還使用了來自英國跨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用於提高藥物功效的佐劑。而且該疫苗可以在攝氏2到8度的冰箱中儲存,所以沒有冷凍配送設備的國家也可以使用。SK Bioscience稍早表示,與瑞典-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新冠疫苗相比,「GBP510」在韓國、泰國、越南、紐西蘭、烏克蘭和菲律賓的第3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更為出色的免疫反應,中和抗體則多出對照組2.93倍。而且接種「GBP510」的第3劑後還可以有效預防Omicron變種病毒。
主持人指控猴痘疫情「源自新冠疫苗」 比爾蓋茲再次成陰謀論受害者
近期歐美各國陸續爆發出猴痘疫情,讓原本還未脫離新冠肺炎疫情的氛圍,再次掩蓋上一層疾病的烏雲。而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有些「陰謀論」的愛好者又開始散佈各種詭異的說法,像是一名電台主持人就表示目前的猴痘疫情是源自於新冠疫苗。而時常成為陰謀論受害者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這波猴痘疫情中是再度躺槍。根據《富比世》報導指出,美國一名電台主持人瓊斯(Alex Jones)指稱,猴痘疫情是源自於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新冠肺炎疫苗,瓊斯所提出的依據是,目前爆發猴痘疫情的地方,主要都是接種這2種疫苗。瓊斯指控,這2種疫苗是將「黑猩猩的基因」注入到人體體內成為病毒載體,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接種疫苗的人會有機率的感染上猴痘。但報導中也指出,這是一個證據力薄弱的推論,因為目前出現猴痘疫苗的12個國家中,大部分患者也都曾接種過其他廠牌的疫苗。而對於瓊斯所提出的「黑猩猩基因」的言論,美國國家熱帶醫學院創始院長、貝勒醫學院兒科和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教授霍特茲(Peter Hotez)則表示「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破解所謂的黑猩猩基因的論點。但很可悲的是,瓊斯的言論很容易吸引一部分美國人的信任,因為他們對於真正的科學不感興趣」。除此之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這次的猴痘疫情中,再次成為「主謀」。早在先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比爾蓋茲曾大力支持疫苗的開發,但卻被陰謀論愛好者認為「比爾蓋茲在疫苗中放置追蹤晶片」,企圖追蹤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在這次的猴痘疫情中,陰謀論愛好者又開始試圖找尋各種藉口牽拖到比爾蓋茲身上。就連比爾蓋茲表示對於猴痘疫情的關注,也被這些陰謀論愛好者認為「他會關心,是因為他能從中賺到很多錢」。一些陰謀論愛好者認為,比爾蓋茲透過自身的影響力來關注猴痘,會加劇大眾對於猴痘疫情的恐慌,進而讓大眾繼續接受「配戴口罩」的日子。也有人指控這次的猴痘疫情主要是比爾蓋茲正在釋放病原體進行人體實驗。目前推特上已經出現「#BillGatesBioTerrorist」(比爾蓋茲生化恐怖份子)的標籤,該標籤甚至一度成為推特的熱門議題。
日本邊境新制開放 入境打滿3劑疫苗隔離只要3天
日本從3月1日起放寬邊境防疫措施,自台灣歸國或入境者,只要持有接種疫苗卡(小黃卡)與接種3劑日本政府認證的新冠國際疫苗,即可在入境第3天提交自行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待日本厚勞省確認無誤即可解隔。但若施打的並非日本政府認證的國際新冠疫苗或未施打完3劑,如高端疫苗者,則需居家隔離7天,再PCR或快篩證明。台灣民眾喜愛的日本旅遊即起只要隔離3日就可以入境遊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於臉書表示,2022年3月1日起,日本實施了邊境防疫新措施,自台灣歸國或入境者之主要隔離措施,需持有符合條件之疫苗接種證明書(小黃卡)、並接種完第3劑者,不需要居家隔離。日台交流協會表示,日本認可的國外發行疫苗接種證明,台灣的小黃卡符合條件,其發行單位為各國政府等公家單位,以日文或是英文填寫,必要項目為:姓名、出生年月日、疫苗名或廠商、疫苗接種日以及疫苗接種次數。 而日本政府認可接種過的疫苗種類,第1、2劑為必須符合:輝瑞(Pfizer,等於台灣所說的BNT)、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莫德納(Moderna)、嬌生(Janssen,亦說:強生/J&J;此種疫苗以第1劑視為第2劑),第3劑則須符合:輝瑞(Pfizer,BNT)、莫德納(Moderna)。
百萬劑AZ要來了! 預計下午抵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AstraZeneca疫苗約146.15萬劑預定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該中心係於2020年10月30日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截至今日1,000萬劑已全數到貨,分別為2021年3月3日11.71萬劑、7月7日62.65萬劑、7月15日56.07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8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5萬劑、9月10日45.84萬劑、9月17日64.15萬劑、9月30日65.68萬劑、10月13日136.08萬劑、11月4日14.25萬劑、11月6日59.41萬劑、11月19日67.57萬劑、12月21日73.84萬劑,及本次提供第十六批146.15萬劑疫苗。本次提供的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2022年5月31日。
AZ疫苗約73萬劑來台 將於今日下午抵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AstraZeneca疫苗約73.84萬劑預定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指出,該中心係於去(2020)年10月30日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簽署1,000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截至目前總計已超過853萬劑到貨,分別為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萬劑、9月10日45.8萬劑、9月17日64萬劑、9月30日65.6萬劑、10月13日136萬劑、11月4日14.2萬劑、11月6日59.4萬劑、11月19日67.6萬劑,及本次提供第十五批73.84萬疫苗。本次提供的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需存放於2-8℃的環境,本批效期至2022年4月30日。
只打2劑AZ對Omicron「保護力等於0」 醫揭數據真相:打了等於白打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現在又多了新冠Omicron變異株快速傳播,連續攻破多國,就連台灣也已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讓外界擔憂,台灣本土疫情就快守不住。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提出相關研究數據直言,現在新冠疫苗對Omicron保護力等研究陸續出爐,其中,打了兩劑AZ的血清中和病毒後,發現其保護力,幾乎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直言「不要再打AZ了!你打了也是白打啦」。對此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公司,目前尚無回應。沈政男昨天(13日)在臉書分享最新研究圖表,表示20多個受試者打了2劑AZ,28天後拿血清去中和病毒,結果發現,中和Omicron的能力,保護力幾乎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而打了2劑BNT雖然也是明顯下降,但多少還保留一些對於Omicron的保護力。沈政男指出,就連英國官方的實打研究,也是類似結論,而南非的血清研究則是顯示,BNT多少仍對於Omicron有一些保護力,「所以,哥,再講一次:不要再打AZ了!你打了也是白打啦。至於第三劑的保護力(BNT),目前顯示可以拉到7成多,但那是初步數據。試問,兩劑AZ如果沒效,再打一劑BNT,就可以變成神效啊?」沈政男並指出,Omicron的預測模型逐漸有人計算,現在倫敦帝國學院傳染病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是認為,Omicron的傳染力是Delta的1.25至1.5倍左右,這也意味著,疫情很有可能因為Omicron,將會被打回到去年三月,而且病毒傳染力強3倍,若Omicron又從國門偷漏進來,很有可能就會回到三級警戒。沈政男提醒,感染Omicron雖然都是輕症,但案例如果一多,醫療照樣會崩潰,「到時候多數案例只能待在家中,繼續感染給家人,讓疫情延燒不盡。」因此他呼籲,第三劑疫苗能打就打,「兩劑AZ之後,應該打全劑莫德納啦!也不必等5個月,因為,保護力都是零了,繼續等下去只會變成負的。」對於沈政男提出的意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公司尚無回應。
AZ推Omicron單株抗體疫苗 台大醫:能短期內衝高保護力
由於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的問世,不少國家雖然嚴正以待,但仍有不少國家爆發出相關疫情。而對於傳染力更勝Delta變異株的Omicron變異株,目前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Z)推出了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單株抗體疫苗,宣稱可以有效抵擋Omicron變異株。而台大醫師黃立民也解釋,這款疫苗價格雖然昂貴,但可以短期內衝高保護力,對於必須要進出疫情嚴峻地區的人們,相當適合使用。綜合外媒報導指出,AZ藥廠日前推出新藥「AZD7442」,這款藥物是由 tixagevimab(AZD8895)與 cilgavimab(AZD1061)兩款長效抗體組成的長效抗體組合療法,一開始是由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院暨醫學中心於2020年6月發現,後來授權給AZ做後續開發。而目前該藥劑已經獲得美國FDA的緊急許可。AZ藥廠也表示,在2021年8月底公布的第3期臨床試驗PROVENT中,證實AZD7442可以降低77%受試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AZ藥廠也表示,AZD7442的保護力不會受到Omicron變異株的影響,但詳細資料還在確定中。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AZD7442屬於單株抗體針劑,不僅價格高,保護力也僅維持幾個月而已,並不適合廣泛提供給民眾使用。但它有著短期內衝高保護力的效果,適合必須前往國外、或是疫情嚴峻地區的人們。
接種「這款疫苗」出現奇蹟副作用 躺床3年85歲嬤竟能行走自如
阿斯特捷利康(AZ)新冠疫苗雖可有效對抗疫,卻由於有小機率會造成血栓嚴重副作用,令部分民眾擔憂,不過泰國有一名高齡85歲的鸞奶奶接種AZ疫苗後,竟然四肢湧現出力氣,甚至能夠下床自如行走,令家人、當地醫療人員驚訝。根據《泰國頭條新聞》報導,年過8旬的鸞奶奶近3年來受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困擾,四肢疼痛無力,僅能終日躺在床上靜養,不過在本月24日醫療團隊到老奶奶於洛坤府的住所為她接種第1劑AZ新冠疫苗後,隔天早上她竟發現腿部疼痛感神奇消失,疲憊感也跟著不見,下床試走一下更發現自己恢復行走能力。鸞奶奶發現神奇現象後,興奮的打電話告訴兒子這個好消息,其家人、孩子知道後覺得又驚又喜;當地醫院、媒體得知消息後於27日前往拜訪,眾人也親眼見證鸞奶奶開門迎接,醫院院長特別表示,起初聽到此消息感到半信半疑,因為從病歷上來看,鸞奶奶飽受多種疾病所苦多年,沒想到真的親眼見證奇蹟。對此,醫師初步分析,可能是鸞奶奶在接種AZ疫苗後,剛好刺激到身體機能、心臟等器官部位細胞,讓他們變得更強壯,再加上聽到親友都前來探親,心裡一開心,獲得正向能量才使得身體恢復活力。泰國85歲鸞奶奶(中)在接種疫苗後,神奇恢復行走能力。(圖/翻攝自Sanook 網站)
能否有效阻擋Omicron侵犯? 4疫苗大廠:緊急投入研究中
近期南非發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B.1.1.529」,由於其變異量大、感染力比Delta變種病毒株還強,南非大部分省分已經淪陷,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命名為「Omicron」,並將其列為「高關注變異株」。現有的新冠疫苗能否有效阻擋Omicron的侵犯,仍需待WHO和相關專家研究才能確認,而目前輝瑞、莫德納、AZ、及嬌生都已緊急投入研究。非洲南部爆出的新種變異株「B.1.1.529」已被命名為「Omicron」,同時也被列入高度關注項目,在全球更已有5國遭此病毒入侵,包括比利時、南非、波札那、香港和以色列等,讓人擔憂疫情是否會再度失控。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4大主要疫苗藥廠都已緊急投入研究,包括輝瑞、莫德納、AZ、及嬌生,而輝瑞(Pfizer)與BioNTech 於26日表示,預計在未來2週得到更多有關Omicron的研究數據後,就能確定現有的疫苗是否具有足夠保護力,但若發現Omicron是「逃逸變異株」,疫苗將可能失去功效,但他們會立刻重新調整疫苗,最快6週的時間可以完成研發,並在100天內正式量產。而莫德納(Moderna)公司則發出聲明指出,目前正在努力研發適合Omicron的新加強劑,同時也測試現有加強劑的劑量增加能否讓效果更加提升,並指出「加強劑是當前唯一可以增強對病毒免疫力的方法。」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則表示他們正在發現Omicron的波札那(Botswana)與史瓦帝尼(Eswatini)當地進行研究,並指出他們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疫苗平台可以針對新變種病毒做出迅速反應;至於嬌生(Johnson & Johnson)則表示他們正密切監測新變種病毒,並測試疫苗對於新變種病毒的效果。
醫質疑開放混打是「把高端當水」 陳時中反問:不然要怎樣?
高端疫苗至今尚未取得國際認證,因此就算打完2劑,仍無法入境美國等其他國家,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曾接種高端疫苗者,有緊急出國需求可混打AZ、BNT、莫德納疫苗,但卻遭到醫師質疑「把高端當水」,對此陳時中則反問「不然要怎樣?等民眾到了美國再被趕回來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有緊急出國需求,且接種高端疫苗的民眾混打疫苗,遭到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質疑「把高端當水」,對此陳時中今在記者會上當場反駁「不然要怎樣」,他認為開放混打是為了解決問題,也是逼不得已的決定,且政策也經過專家討論,不可能讓民眾搭飛機抵達美國後,又被原機遣返,不過他也強調混打仍有風險,民眾必須自行評估。美國公布新入境規定,11月8日起,旅客要打完2劑獲美國FDA或WHO核准疫苗才可入境,而目前FDA認證的疫苗有輝瑞BioNTech、嬌生(Janssen)、莫德納(Moderna)3款;WHO則有輝瑞/BNT、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楊森、莫德納、中國國藥疫苗及中國科興疫苗共6款;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指出,若旅客2劑疫苗施打的是不同品牌也可接受,但混打的品牌仍須是通過FDA或WHO認證的疫苗才行。
到藥局購買緩解吸入劑 竟導致急性發作!47歲氣喘患者不治身亡
47歲氣喘病患因缺乏正確用藥觀念,未遵照醫囑使用醫師開立之吸入型類固醇,氣喘發作便就近至藥局購買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緩解症狀。不料長期過度使用之下,某日天氣轉涼氣喘急性發作緊急送醫,到院插管急救仍宣告不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鄭世隆教授分享,該類臨床急救個案在國內非少數,健保大數據氣喘用藥分析也證實,病人自行購買緩解用吸入劑(急救)的現象普遍,專家推估台灣有逾3成患者每年使用超過3支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與每年使用2支以下的患者相較,未來一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顯見錯誤用藥觀念及習慣恐將導致氣喘急性惡化、增加死亡風險。為降低台灣氣喘急診住院率、優化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與政策、提升全民氣喘疾病識能,衛福部健保署偕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將往年合作計劃全面升級,於今日(11/16)簽署為期2年的「健康肺氣喘神盾計劃」合作備忘錄,由政策端整合產官學醫資源,共創優質氣喘共照生態鏈。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盼藉此合作基礎,以健保大數據資料精準改善氣喘照護相關政策,優化健保資源分配,目標將台灣打造為成為亞太區氣喘照護標竿,急診住院率達全球最低。」2021年「全球氣喘治療指引(GINA)」指出,每年使用3支以上的緩解用吸入劑(急救),與較高的氣喘反覆急性發作、氣喘急診住院與死亡風險相關。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於2021年修訂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治療指引,基於安全考量不再建議單獨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治療氣喘,並建議患者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做為控制型藥物,以降低氣喘嚴重惡化及死亡風險。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明:「氣喘是慢性氣管發炎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氣管發炎猶如一把火在燒,使用緩解用吸入劑(急救)就像滅火器,僅能在急性發作時短暫緩解,無法根本治療氣管發炎,甚至容易過度依賴用量越來越大。與其滅火不如防火,建議應使用能預防發炎的『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如同在氣管建立一道防火牆,維持日常保養才能真正達到氣喘控制,降低急診住院及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