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缺藥中心
」 缺藥缺藥問題未解…健保署擬改革 縮短老藥年限
國內缺藥問題未解,衛福部日前宣示擴大「防缺藥中心」,將缺藥議題處理層級拉高到部級,並提出國人愛用原廠藥的解決方針,盼鼓勵國產學名藥增產,以防缺藥問題再現。健保署則擬改革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可望縮短老藥年限定義以增加國產學名藥競爭力。相關方案最快年底前提出。針對台灣的缺藥問題,健保改革學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指出,現行健保制度對原廠、學名藥無藥價差設計,無法誘導醫師、國人使用學名藥,「就好比民眾不論買進口車、國產車政府都全額補貼,那為什麼要用國產貨?」黃文鴻舉例,美國高達9成處方採用學名藥,但學名藥僅占健保總支付額不到2成,因此能保有多數經費給付新藥;台灣恰恰相反,有4成處方採用原廠藥,占健保總支付額7成以上,顯示多數健保資源都浪費在「專利過期的原廠藥」,導致新藥給付捉襟見肘。黃文鴻表示,國外新藥只要一過專利期,價格就會掉到4成,但台灣健保對專利期超過15年內的老藥卻還給付差額,國產學名藥無法與原廠藥競爭,若再加上各醫院採購時要求廠商提供的藥價差,國產學名藥幾乎無法生存。黃文鴻認為,政府應創造民眾使用學名藥的誘因,例如選擇學名藥是否可不用部分負擔?或使用原廠藥自付藥價差額;全面取消給付指示藥,讓藥局成為小病、輕症病患取得藥物的第一站等。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國內處方學名藥使用率過低,將全盤檢討藥價調整政策。過去健保收載15年內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三同」藥物,學名藥給付價僅原廠藥8折,會優先考慮修正,不排除縮短收載年限,或取消學名藥僅給付8折的規定。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祕書長陳玉瑩則認為,台灣市場小,就算提高健保給付價也只能治標,長遠來看政府應想辦法幫業者打開國際市場,目前全國140多家國產藥廠都通過PIC/S GMP的高規格國際認證,如能協助業者開發海外市場,也有助於國產藥體質發展。
30年最大缺藥潮2/薛瑞元稱「健保被原廠掐死」 醫嗆「1顆藥1毛錢」如乞丐價
面對30年來最大缺藥潮,食藥署建議民眾改用同成分的學名藥,有醫師反應患者用不慣學名藥時,衛福部長薛瑞元竟回「不改變觀念,健保會被原廠掐死」,有醫師諷刺回應「部長的意思是你遲早要用學名藥,不如現在開始用」,並po出胃藥Mgo健保價「1顆0.1元」,批評「不檢討乞丐價,怎一味怪國外原廠。」缺藥問題持續擴大,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4月底前將成立「防缺藥中心」,蔡英文出席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春酒時也承諾,藥品通報機制已升級為藥品通報協調中心,讓醫院、藥局、診所間互相流通、支援,可以更即時流通藥物。但缺藥的事實擺在眼前,患者該怎麼辦?藥師公會建議可改用「三同」藥物,也就是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藥物來替代;或是當藥局缺藥時,改到藥物較充足的大醫院領藥;最後若醫院也缺藥,再請醫師更改處方用藥。不過,藥物替代在現實層面有許多困難,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說,例如治療男性攝護腺肥大的「多適達」、或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艾胃逆服」,目前都無藥物可取代。若要請醫師更改處方用藥,也有其危險性。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急救插管藥物Cisatracurium是「大白肺」(肺纖維化)患者的重要救命藥物,缺貨後健保署建議替換藥物為Rocuronium,這個藥物容易造成插管後癱瘓的副作用,他質疑「這樣台灣還算是醫療完善的國家嗎?」降膽固醇的明星藥物「立普妥」日前也缺貨,恐影響上百萬名三高患者,食藥署建議改用其他同成分的學名藥,有醫師抱怨「病人吃不慣」,卻遭衛福部長薛瑞元批評「醫界的人不該有這種迷思,否則健保會被原廠掐死」,此番言論也引發諸多批評。衛福部長薛瑞元(左)認為醫界不該對學名藥存有迷思,但有醫師認為重要的是選擇權,而不是被迫只能接受學名藥。(圖/周志龍攝)具有醫師背景的台灣基進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就表示,「我認為部長這樣說才是不妥的。」吳欣岱說,美國的FDA網站顯示,原廠藥(brand drug)和學名藥(generic drug)雖然同樣通過嚴格的機關檢核,無論是藥物成分和作用機轉都相同,但還是會有微小的差異,例如佐劑、身體的吸收效率等。吳欣岱說,實際的臨床經驗也發現,很多患者本來原廠藥吃得好好的,醫院換藥改成學名藥,血壓控制就不如以往穩定(當然或許相反的狀況也是有的),所以原廠藥與學名藥並非完全一模一樣。吳欣岱強調,她不是想打壓國產藥業,而是希望更多人能重視「選擇」的重要性,讓患者在一定的醫療知識基礎下,和醫師共同做出對自己健康更有利的選擇。但缺藥情況持續惡化,已經讓民眾難以有選擇權,蘇一峰怒嗆原因出在「乞丐藥價」,他在臉書po出胃藥Mgo的健保資料,價格竟然是1顆0.1元,也就是1毛錢,他怒問「這種價格不檢討,還怪國外原廠,連運費都付不出來,所以很多原廠藥只能退出台灣!」蘇一峰也以肺纖維化患者為例,證明原廠藥與學名藥的確有所不同,「去年一項蒐集8家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使用原廠藥抗生素的治療成功率,是學名藥抗生素的3.77倍。」蘇一峰也諷刺薛瑞元「部長的意思是你遲早要用學名藥,不如現在開始用」。一位在學名藥廠工作的網友則在蘇一峰PO文下留言,「我認為要解釋清楚,學名藥沒有那麼糟糕,只有做『台灣健保藥市場』的學名藥才這麼糟,因為藥價低到可憐,根本不可能要求產品有多好!」
民眾愛用原廠藥遭酸「此風不可長」 蘇一峰揭「學名藥真實價」狠嗆薛瑞元
台灣近期出現部分藥品缺貨,其中知名降血脂用藥「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傳出短缺,恐影響全台三高患者。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對民眾愛用原廠藥表示,學名藥也能代替,「說用不慣這是一個迷思,此風不可長」,引發軒然大波,醫師蘇一峰就揭露胃藥真實價格,狂酸「這種乞丐價不檢討,反怪國外原廠」。蘇一峰在臉書分享胃藥mgO「1顆健保價只有1毛(0.1元)」,直呼:「這種乞丐價格不檢討,反倒怪國外原廠,國外原廠藥品只好退出台灣了(這種價格連運費都付不出來)。」同時用tag反酸衛福部,「原廠快掐死健保了」、「可以用取代藥品啊」、「民眾歪風不可長啊」。他也引用資料中的mgO起迄價格表示,「84年到現在20多年,茶葉蛋魯肉飯都漲一倍了,只有台灣藥品醫療繼續砍」。(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衛福部長薛瑞元13日在立院備詢前接受媒體訪問,並就立普妥短缺、臨床病患習慣用原廠藥一事表示,立普妥有相當多可代替的學名藥,且學名藥的成效與安全性和原廠藥一樣,指用不慣學名藥是迷思,此風不可長,同時立普妥短缺不是緊急事件,廠商表示6月就會恢復產能。薛瑞元也指出,要鼓勵使用學名藥,否則健保就會被原廠掐死,「價格降不下來」,強調學名藥是具同等效果的好藥,沒有學名藥效果比較不好的說法。另外,衛福部則表示,「防缺藥中心」最快4月成立,同時也將納入中藥材通報,以盡快解決燃眉之急。
中藥缺藥通報 最快這時間上路
不只西藥缺,中藥材也缺很大!有中醫師表示,台灣中藥高達9成靠大陸進口,加上國內藥廠產能在新冠疫情後跟不上需求,導致包括治療新冠後遺症、咳嗽的麥門冬、川芎等藥物都沒貨。衛福部長薛瑞元12日宣布,中藥也要比照西藥納「缺藥通報」系統,未來無論是原料藥、製成方式等不同面向的缺藥都要通報,預計新制最快4月前上路。中藥清冠1號因讓世界看見中醫,去年中醫就診人數成長40%,但中藥物也跟著大缺。「不缺原料,但產能不足!」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直言,疫情期間中醫看診人數創下有史以來新高,因新冠帶來民眾就醫習慣改變,「不只新冠,包括婦科、腸胃病都來了,這是從來沒過的狀況。」但產線有限,造成供不應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年前中藥材缺貨是因為台灣過度依賴大陸,而去年受大陸疫情加上春運影響,藥物來不了;現在則是就醫人口大幅成長,尤其治療新冠後遺症如咳嗽等藥材,包括麥門冬、川芎等都沒藥,他憂心國內產線不足,蓋藥廠至少要等2到3年才能上線,建議藥廠若無法擴廠,政府可考慮向日本、韓國進口。薛瑞元指出,全球在政治經濟影響下,從原料藥到最終端產品無論是中、西醫,都出現嚴重缺藥問題,而藥事法第27之2條缺藥通報僅針對西藥,但這次連中藥都缺的經驗,認為中藥也應納入「防缺藥中心」通報系統。除了通報以利及早因應調度外,也要「開源」,薛瑞元表示預計和農委會、經濟部跨部會合作,自產自銷「自己的中藥材自己種」,不排除到東南亞新南向國家契作,分散只能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風險,這部分需要農委會協助,若有成本問題,則由經濟部協助,希望1到2年內完成建置。
衛福部坦承15項嚴重缺乏藥物 王必勝:常缺藥物將由中央統一採購
15項短缺藥物供應情形。缺蛋又缺藥,新內閣成民怨箭靶。衛福部昨天在228連假期間,趕緊舉行記者會,首度坦承國內共有15項嚴重缺貨的藥物,從抗生素、退燒、止瀉、制酸劑等都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坦言,缺藥樣態很多,已擬定短中長期因應對策;他宣布,今年健保不對通報缺藥的88項產品砍價,中程建立「防缺藥中心」,擬由中央統一採購常缺藥品,並規畫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通報缺藥88品項 今年不砍價繼缺蛋之後,國內缺藥問題遲未解決,民怨沖天。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食藥署長吳秀梅昨日主動召開記者會,說明有88項藥品通報缺藥,有15項嚴重缺貨,包括軟便、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甚至是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以及攝護腺肥大等,另有兒童止吐藥、退燒藥停產,現已尋其他廠商支援。外界抨擊,健保調整藥價政策導致缺藥,依據《健保法》,健保署每年都會調整健保藥預算,過去2年因疫情未調整,民國112年度新藥價依法將於4月1日生效,健保藥預算將合併砍價81.8億元,涉及6000多項藥品。設計3條件 落實藥品價格保護石崇良說明,若業者認為調整後的藥價不敷成本,也可以提成本分析,重新議價。王必勝解釋,缺藥問題繁多,包含供應、製造、臨床需求、分配不均、藥價等,對於近期缺藥品項,今年健保不會再對已通報缺藥的88項藥品砍價,避免藥廠因無利潤而不願生產,導致缺上加缺。至於藥價調整時程,石崇良說,仍維持明天(3月1日)公告,4月1日上路,不再更動。石崇良特別提到,有些藥物價格已經非常低,擔心再砍價,可能造成嚴重缺藥,因此設計3種條件,以保障藥品價格,不予調降,包含「處方藥及指示藥品之價格保障」、「近期短缺之藥品」、「不敷成本藥品調整價格」。建立防缺藥中心 輔導藥品國產衛福部的中期方案為建立「防缺藥處理中心」,加強藥品供應及替代藥品資訊傳遞等。吳秀梅表示,除跨署合作,也會與藥局、診所、醫院保持密切聯繫,即時掌握缺藥品項,且食藥署本來就有平台以及預警機制,未來也會強化、整合至防缺藥中心。長期措施為檢討現行健保藥價政策,針對專利屆期藥品,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開業藥師沈采穎則認為,目前只見衛福部提出多項因應「公告」,沒有改變結構性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真正解決缺藥,例如缺貨已久的氧化鎂,政府以協調其他廠商代為生產的方式解決,但專案製造的藥品期限一到,還是會缺,無法保障國人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