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綜合醫院
」 高雄 龍劭華 車禍 城中城 陳璇孫女住院想喝奶茶 不識字阿嬤翻回收桶找飲料「封口膜」沿路比對店家
每個孫子孫女都是阿嬤心中的小寶貝。近日一名網友在網路上分享了自己兒時住院的故事,因為自己愛喝奶茶,阿嬤在回收裡一杯一杯找孫女最愛的奶茶店,網友們深受感動,紛紛留言說阿嬤「好有愛」。近日一名網友在threads以「隔代教養蘊藏阿嬤最純情的浪漫」為題發文,分享自己兒時的溫馨回憶。原PO回憶,小時候她因病住院,剛能進食時,阿嬤特地叮囑原PO爸爸帶她喜歡的奶茶來病房。沒想到,爸爸卻不小心買成了紅茶,阿嬤生氣的對他說「就跟你說她要喝奶茶,你還買紅茶」,說完就走出病房,幫自己最愛的孫女買奶茶。過了一段時間,阿嬤提著一杯奶茶給原PO,奶茶還是她最愛的飲料店奶茶。讓原PO驚訝的是「阿嬤不認識字,也沒在喝飲料,怎麼知道我最愛哪間?」阿嬤得意的說,自己在回家後從回收裡找原PO喝過的杯子,撕下封口膜,再到附近飲料店一家一家比對封口膜和店家招牌,從阮綜合醫院一路回到草衙,終於成功找到孫女最愛的奶茶。原PO感動的表示「那杯奶茶我喝好久,除了配著眼淚在喝,還滿腦都阿嬤騎車的畫面」。文章一出,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感動留言「你阿嬤也太棒了吧,這就是捧在手心上的感覺啊」、「好感動喔,害我眼框都濕了,阿嬤好用心喔」、「看完我也好想最疼我的阿嬤了」、「要好好孝順阿嬤,她真的好疼妳」。
孩子上課打瞌睡、恍神不是有意的!醫師揭真相:恐是用藥或疾病造成
孩子上課打瞌睡、發呆、坐不住或不專心,可能被師長誤認是情緒問題或故意懶惰,但其實背後的真實原因參雜更多因素!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蔡金燕指出,臨床診斷發現,孩子會如此表現,有些是用藥或疾病因素造成,經過適當的治療即可改善症狀。蔡金燕醫師分享案例,小裕(化名)上課常打瞌睡、發呆,學習表現不理想。經檢查發現他患有過敏性鼻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導致嗜睡,影響學習。在調整用藥後,學習表現明顯獲得改善。另一位案例佳佳(化名)經常上課發呆恍神,蔡金燕醫師表示,透過腦波檢查,確診為失神性癲癇,經藥物治療後學習效果明顯提升。第三位同樣是上課不專心的孩子彬彬(化名),作業時常沒完成,成績也不理想,診斷出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在藥物治療及父母師長的配合下,學習表現逐漸穩定。蔡金燕指出,神經發展障礙除了過動症(ADHD)之外,還包含發展性語言障礙、妥瑞症、自閉症光譜障礙等,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學習能力。例如妥瑞氏症的孩子會不自主地反覆眨眼、做鬼臉或發出怪聲;失神性癲癇則會導致孩子短暫失去意識。蔡金燕提醒家長,對於學習表現不理想的孩子,父母和老師若不理解其困難進而責罵,可能迫使孩子說謊,甚至出現焦慮、憂鬱等情形,導致學習成績更加低落,產生負面影響。只要透過醫師詳細問診,輔以血液和腦波等檢查、對症治療,將有助改善學習問題。
高雄凌晨2起火警…街友抽菸釀災落跑害7人嗆傷 高中生來不及逃生喪命
高雄鳳山今(20日)凌晨接連發生2起火警,其中一件位於和興街上,男子點燃機車後,騎腳踏車逃逸,造成7人嗆傷送醫;另一件位於新安街,吳姓一家5口緊急逃生,但就讀國中和高中的兄弟逃不出來,最後16歲哥哥不幸罹難,14歲弟弟則是命危,尚未脫離險境。發生在和興街的火災,消防隊獲報後立刻到場滅火,屋內5人57歲張女、65歲盧男送阮綜合醫院、9歲盧男、5歲盧男及36歲郭女送大東醫院就醫,隔壁屋內2人77歲劉男及74歲謝女送大同醫院就醫,均為輕微性嗆傷,治療後沒有大礙。男子點燃機車,造成7人嗆傷。(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警方調閱監視器,發現一名男子先點燃騎樓內機車,起火後再波及一旁機車和自小客,隨後騎腳踏車逃逸。縱火嫌犯55歲利男被逮後,聲稱當時因下雨,於是躲在民宅騎樓躲雨邊抽菸,後來菸蒂未熄不慎引發火災,因緊張而離開現場。由於利男與屋主一家互不認識,初步排除糾紛。另一起發生在新安街的火災,當時住在2樓的72歲阿嬤跳樓逃生,住在3樓的46歲吳姓屋主和45歲妻子則由熱心鄰居架梯子救下。遺憾的是,在2樓後面房間的16歲吳姓哥哥和14歲吳姓弟弟來不及逃生,癱倒在樓梯口,失去生命跡象。吳姓兄弟來不及逃生。(圖/翻攝畫面)吳姓哥哥經搶救後宣告不治,導師和同學發現他沒來學校,又聯繫不上家長,原以為只是請假,但事後接到姑姑的通知才知道真相。對此,校方沉痛表示,吳同學個性內向,是很守規矩的學生,已啟動情緒創傷輔導,後續也會協助家屬申請學生平安保險、急難救助金,全力提供協助及輔導。
死亡路口!高雄機車衝撞腳踏車害7旬翁斷魂 疑未減速慢行惹禍
高雄市前鎮區2日下午3時許發生一起死亡車禍,52歲白姓女子騎機車行經路口時,疑未減速慢行,不慎衝撞右前方79歲江姓男子騎乘的腳踏車,導致江男重傷,送醫搶救後,於3日凌晨宣告不治,詳細肇責及肇因仍待警方調查釐清。據了解,白女騎機車行經光華二路與桂林街112巷口,在內側車道行駛時,因該路口無號誌,她疑未減速慢行,未料竟撞上右前方沿桂林街112巷口穿越光華二路江男騎乘的腳踏車,強大的撞擊力導致江男當場倒地不起,白女則未受傷。警方說明,前鎮分局2日下午3時許獲報,光華二路與桂林街發生機車衝撞腳踏車事故,初步了解有1人受傷,員警到場後立即將江男緊急送往阮綜合醫院搶救,但他因傷重隔日凌晨不幸宣告不治,經酒測2人皆無酒駕情事,後續白女因涉及《過失致死罪》惹上官司,詳細肇責及肇因仍待交通大隊分析研判釐清。警方說明,駕駛人行經無號誌路口時應減速慢行,且支線道車應暫停禮讓幹線道車先行,同時應隨時注意路口車況,共同維護良好的交通環境,保障自身及其他用路人的安全。
高雄前鎮漁港悲劇!漁船經理船艙內昏倒身亡 空氣不流通或成主因
高雄市前鎮漁港29日天上午發生一起悲劇事件,1艘漁船上的55歲經理李姓男子,在船艙內突然昏倒,消防局於上午10時23分接獲報案後,立刻派出5輛救護車和12名人員前往現場,雖然急救人員迅速將李男送往阮綜合醫院,但人救出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案件的詳細原因目前仍待進一步調查。初步調查顯示,李男是船公司的經理,當時正在船艙內工作,目擊者透露,李男在船艙內工作時,由於該處空氣不流通且溫度極高,其試圖爬出船艙,但不慎失足跌倒,意外導致他在艱難的環境中昏迷,最終無法挽回。消防局接到報案後,迅速派出救援隊伍前往現場,當救護人員到達時,發現李男已經沒有呼吸,身體僵硬,急救人員在現場進行初步處置後,立即將李男送往阮綜合醫院進行搶救,但醫院方面確認已經無法救治。警方隨後也到達現場,通知鑑識小組進行調查和採證,以釐清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同時,警方還向目擊者進行詢問並製作筆錄,以便進一步了解事件經過,由於李姓男子的死亡涉及到工作場所的安全問題,警方和相關部門將重點調查船艙內的工作環境以及事故的具體情況。警方表示,高溫和通風不良的工作環境可能對工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相關部門將加強對類似工作環境的安全檢查,以期改善工作場所的安全條件,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滅門案女婿殺3人卻很愛狗 精神科醫:狗不會瞧不起他
三重近日發生祖孫滅門血案,涉重嫌的二女婿張姓兇嫌遭逮,雖然他手段兇殘,卻很疼岳母的狗「糯米」,不僅待狗逃亡,被移送時手上還抱狗。對此,精神科醫師說,狗不會瞧不起加害者,可能是他的心靈慰藉。據悉,24歲張嫌1日就殺害69歲岳母、30歲妻子,3歲繼子也不放過,他原先跟妻子起衝突,先掐死妻子,伴屍一夜後,隔天再殺害岳母和繼子,全案依殺人罪調查中。儘管手段兇殘,但張男在逃亡時帶著「糯米」和牠的用品,12日被抓時也抱著牠不放,直到晚間岳母大女兒把狗領走,雙方才分開。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胡學錦說,一般像情殺等激烈報復行為,和加害者自尊受創有關,尤其越自戀的人被背叛就會無法忍受,採取激烈手段摧毀對方,如殺了對方或其至親。胡學錦表示,「狗與人對加害者的意義是不同的」,因為狗不會瞧不起人,有些人際關係不好的人,會覺得跟狗相處較好,也沒有壓力,靠狗來安撫情緒,狗是心靈慰藉、紓壓管道。至於外界猜測,張嫌是否塑造愛狗形象來逃死刑?胡學錦說,重大社會事件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他沒跟張嫌交談,而可不可教化不能只看表面,要交由司法精神醫學專家評估張嫌的精神狀態。
男童突高燒「狂拉黑泥糞」住院1周!竟是摸狗沒洗手害病
高雄一名2歲半男童日前突發高燒、腹痛難耐,甚至拉出黑泥般的糞便,嚇得父母急忙將孩子送醫治療,經醫師診斷確認男童感染「沙門氏桿菌」,而原因竟是「摸狗沒洗手」才致病。據了解,高雄一名蔡姓男童日前突發燒腹痛,一天之內狂拉了10幾次的「黑色血便」,整個人拉到虛脫無力,送醫後發現發炎指數竟飆破100,經糞便檢驗才確認,男童遭到「沙門氏桿菌」感染。經醫師追問病患的生活習慣,這才得知原來男童摸完貓狗後沒洗手就進食,導致吃東西時連帶將病菌一起吞下肚,所幸住院治療1周後終於康復出院。對此,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表示,高溫35℃至37℃是「沙門氏桿菌」的最佳繁殖溫度,且經常在雞蛋、奶製品、生食及未煮熟的食物中大量繁衍。楊岱璟說明,「沙門氏桿菌」的傳染途徑是透過接觸或糞口傳染,若上完廁所或摸完貓狗後沒洗手就進食,手上的沙門氏菌就會跟著進入人體造成感染,尤其5歲以下幼童與長者更是高危險群,提醒民眾盡量避開生食、食用煮熟食物、喝煮沸開水及少吃冰品冷飲,就能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小黃司機載客屁聲連響「大小便不順」 就醫發現肚藏13公分肉瘤
高雄市一名41歲趙姓計程車司機長期受便秘困擾,常常10天無法排便,載客時卻時常放屁,令他相當尷尬,有一天發現尿不出來緊急掛急診,檢查才發現肚子長了一顆13公分的「軟組織肉瘤」,因壓迫膀胱、直腸,導致大小便不順暢,經長達8小時手術摘除後,現已恢復正常生活。 41歲計程車司機趙先生,平常有吸菸習慣,被便秘困擾一年多,常常有連續10天未排便的紀錄,使用浣腸劑的效果越來越差,原本以為是三餐外食、蔬菜水果吃太少、水喝得不夠多,沒想到痔瘡也冒出好幾顆,最後是因為尿不出來才掛急診。收治病例的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達基表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趙男的直腸與膀胱之間長了一顆13公分的「軟組織肉瘤」,造成他難以排便、無法解尿。他表示,手術難度極高,因為腫瘤周邊密集多項器官的血管和神經,整整花費8小時才完成手術,替趙男進行手術摘除腫瘤及切除部分直腸,並做暫時性人工肛門,術後還需要做放射線治療,以減少復發的可能。他也解釋,「軟組織」是指肌腱、韌帶、結締組織、筋膜、脂肪、血管、淋巴管等,「軟組織肉瘤」是長在軟組織上的腫瘤,長在腹腔的機率只有約5%,通常被發現時腫瘤已經偏大、甚至已轉移到其他內臟器官,並且若是長的位置不易手術切除,預後也不良,存活率則不到3成。他也呼籲,別忽視長期便秘,若便秘情況達半年以上,且經過藥物或食物調整都無法改善,請盡快找胃腸科醫生檢查治療。
慘!無辜奧迪被海神撞上再撞展售新車 恐賠近百萬駕駛叫屈:我綠燈
高雄市前鎮區今日凌晨發生車禍事故,由林姓男子所駕駛白色「海神」休旅車疑似闖紅燈,不幸與當時綠燈直行的黑色「奧迪」相撞,奧迪被撞後失控衝進一旁新車展售中心,除造成毀損外,奧迪駕駛也受傷送醫,肇事責任由警方釐清中。根據曝光的監視器畫面,林姓男子所駕駛之白色海神休旅車,在林森四路與中華五路路口闖紅燈,隨後就與戴姓男子所駕駛之黑色奧迪發生碰撞。黑色奧迪直行而來閃避不及,先是擦撞到休旅車左前方,接著車輛失控衝撞石墩,再一路衝進一旁的本田汽車展示中心,另造成戴姓駕駛頭部輕微擦傷,送醫治療。據悉,當場黑色奧迪駕駛戴男則頻頻表示:「自己是綠燈直行車輛,對方疑似闖紅燈」;而這起事故不僅造成雙方車輛毀損,一旁的汽車展示中心現場更是一片狼藉,其中一輛掛著售價89.9萬元的新車被撞毀,招牌、落地窗玻璃也無法倖免,全都遭受波及,後續賠償事宜恐怕相當可觀, 警方表示,雙方駕駛酒測值皆為0,初步調查,本起事故為林姓駕駛闖紅燈而肇事,造成戴姓男子受傷、周邊展示中心、車輛、石墩等物毀損情況,戴姓駕駛經送往阮綜合醫院治療,已無大礙。詳細肇事責任由交通大隊進行後續分析研判。
抓老公偷吃「心碎」休克! 醫籲這類人要注意
新北市1名70歲的周姓婦人日前和朋友在家打麻將,沒想到因為聽牌太緊張導致休克。而高雄市阮綜合醫院也曾收治過1名病患,因為妻子抓到老公外遇,產生爭執後突然休克倒地,送到急診救治後發現是「心碎症候群」,所幸經救治後無大礙。心臟內科主任林韋承表示,只要病患在情緒激動下,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就會產生急性心肌病變,而這類症候群好發於更年期中及後的婦女,因此此族群應避免情緒過於激動。57歲的林姓婦人發現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小三,且經過多日跟監後罪證確鑿,於是選在某一天向老公攤牌,沒想到老公不僅死不承認,更怪罪是林婦更年期疑神疑鬼,2人爭執不休,沒想到林婦正準備走出家門時卻突然昏倒及休克,丈夫見到此狀以為是心肌梗塞,馬上開車送到阮綜合醫院急診。經林韋丞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林婦的心臟呈現章魚頭的壺型形狀,且血管檢查沒有異常,因此研判林婦非心肌梗塞,而是所謂的「心碎症候群」急性病變所引起的急性休克。林韋承表示,其實心碎症候群的案例不少見,只要病患在情緒激動下,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就會產生急性心肌病變,心臟會形成像章魚頭型的壺形形狀。而這種症候群好發在年紀為停經後的中年婦女或是更年期中、後的婦女。林韋丞說明,若是患者發現自己在情緒激動下有強烈的心臟疼痛、呼吸困難,就要盡速就醫,使用支持性療法治療,維持生命徵象、血壓、呼吸順暢等,避免因休克太久而回天乏術。林韋丞也說,由於「心碎症候群」的個案都會有急性胸痛、心電圖有變化等與心肌梗塞相同的症狀,因此臨床醫師常會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然後做心導管治療,但其實只要患者血管檢查沒有異狀,多數都是心碎症候群引起的。
妻對象1個換1個「天天不回家」 高雄人夫怒砸逾20輛車…下場慘曝
高雄一名男子因為家庭發生問題,老婆在外面找新歡,常常不回家,他竟把怒氣發洩在路邊的車輛,拿棒球棍砸了20多輛車,警方獲報後趕到現場將人逮捕,但男子因為情緒失控,只能先強制送醫治療,後果也曝光了。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高雄有住戶聽到深夜傳出砸車的聲音,察看聲音源頭發現是旁邊的停車場,於是馬上打電話報警,警方到場後目擊一名男子拿球棒砸車,喝令停止卻無效,男子情緒相當激動,完全不聽警方勸阻,最後遭到強制送醫。等到男子情緒穩定,得知有20多輛汽車損壞,還有受害車主提出毀損告訴,他才坦承原因,當初還在監獄服刑時,老婆就外遇,沒想到出獄後,對方依舊死性不改,這幾年來對象一個換過一個,自己為了小孩選擇包容,老婆卻完全感受不到,甚至天天不回家,愈想愈生氣,才會把怒氣發洩在車子身上。對此,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胡學錦醫師推測,男子為了要圓滿一個家,長期選擇壓制,容易發生易怒失控的情緒反應,建議可以尋求身心科協助,透過諮詢來了解自身心理狀態,如果有失眠情況,也可以靠服藥改善,先讓自己恢復心理健康,才能面對家庭問題。
男掏耳朵「狂流惡臭膿液」 就醫驚:耳膜挖破50%
耳朵別亂挖!不少民眾有掏耳朵的習慣,但若動作不當恐造成聽力受損。高雄就有一名45歲的男公務員,過去30多年來,都有「用掏耳棒挖耳朵」的習慣,某次不慎掏破後,雖有劇痛感但卻遲遲未就醫,之後耳朵不斷地流出黏液且散發惡臭,就醫檢查才驚覺耳膜有50%部分破損,相較另側耳朵少了20~30分貝的聽力。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阮綜合醫院林宏儒醫師分享病例指出,該名45歲的張姓公務員,從國中開始就有用掏耳棒挖耳朵的習慣,有次不慎掏破,雖感到一陣劇痛卻未就醫,從此耳朵便經常流湯並伴隨臭味,甚至出現聽力下降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耳膜約50%部分破損,不過雖有鈣化但沾黏不嚴重,林宏儒醫師以內視鏡微創補法手術,從耳道進入,切一小塊軟骨膜來補耳膜破洞,外觀並無傷口。林宏儒強調,雖然急性中耳炎頂多紅腫熱痛,不會立即造成耳膜破損,但若未及時治療,感染範圍擴大,耳膜會自動產生小破洞,即「耳膜穿孔」,好讓淤積耳內的膿瘍流出。林宏儒提醒,耳膜穿孔若超過三個月沒癒合,就表示中耳炎已慢性化,聽力會減少20〜30分貝,嚴重影響聽覺。林宏儒指出,急性中耳炎併耳膜穿孔並不少見,造成原因通常是外傷或感染,外傷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性撞擊,最常見是洗澡、洗髮後掏耳朵,不慎傷及耳膜,偶而發生於頭部撞擊引發顳骨骨折造成;第二種則是壓力性創傷,例如突然性的高分貝音量,擤鼻涕太過用力,或搭飛機、潛水等內外壓力變化劇烈導致耳膜破損。至於感染引起大多是呼吸道、中耳腔感染後出現的中耳炎。對此,林宏儒也呼籲民眾,無論中耳發炎有無併發耳膜穿孔,都應該要及時就醫,並按照醫囑接受完整的抗生素療程,以免造成永久性聽力傷害。
有加油站才有安全感 常有滾屎感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位三十出頭的鮮肉應徵到一個私人公司的老闆司機,雖然很珍惜這個工作,但因為老闆開會必須準時,擔心路況又害怕遲到,心理壓力炸鍋狀態下,他每次開到半路就想拉肚子,導致每次出門必須找加油站,不僅讓老闆在車上等,甚至最後因為造成老闆開會延遲,而錯過了與國外客戶簽約的重要會議,讓老闆損失了一筆很大的生意,就為了他的腸躁症,自覺虧欠便自行離職了。阮綜合醫院副院長蔡青陽醫師表示,腸躁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通常包括腹痛、腹瀉以及便祕,並且男女患者在症狀表現上有所不同,女性通常會便秘,腹瀉情況較少,而男性則可能更常表現為腹瀉。腸躁症的臨床症狀常受情緒波動影響,情緒因素如緊張、壓力和恐慌等可能導致腸蠕動異常。敏感、完美主義者或性急的人,甚至憂鬱症及焦慮症都可能引起腸躁症。常有患者覺得自己就是腸躁症,然而,腸躁症的診斷需謹慎進行,蔡青陽醫師提醒,需透過先檢驗以排除其他疾病。例如進行腸胃鏡,以排除胃或大腸器質性疾病,另外也透過腹部超音波確認其他內臟沒有問題,並且抽血做生化學檢查確認數值正常,經過這些檢查後,才可能是腸躁症,並且歸咎腹瀉、腹痛或便秘等症狀是壓力造成的。腸躁症首重抗痙攣消脹氣 新型口服藥安全性高腸胃的疼痛與皮膚疼痛不同,蔡青陽醫師指出,在以內視鏡檢查時切除息肉時,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但腸胃痙攣的收縮痛,或氣體在腸道的脹痛,會讓患者感到疼痛不適,因此腸躁症治療首重抗痙攣、消脹氣。蔡青陽醫師進一步說明,腸躁症傳統治療採症狀治療,但若是軟便劑吃太多會拉肚子,並且止瀉藥過量,反而會便秘;若抗痙攣藥用太多,腸子不會蠕動,患者會更不舒服、更脹,但新型的抗痙攣劑並不會造成患者更不舒服,因此症狀治療的藥物都只能短期使用。若想要良好控制,長期使用必須要用真正治療腸躁症的藥。目前臨床上已經有很好的腸躁症口服藥物可以達到良好治療效果,新型的口服藥是極少量吸收(<3%),專一作用於腸胃道,並且以原劑型排出,不僅無全身副作用、安全性高,且穩定治療至少15週可達到最佳療效,預防90%患者免於腹痛復發的困擾,此外有共病,例如:攝護腺肥大或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建議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安全的用藥選擇。阮綜合衛教 藥物+心理調適雙管齊下曾有一位科技公司的高階女主管,事業成功常常受邀去演講,但因為自己知道身體的極限是十分鐘、二十分鐘就會想要跑廁所,因此從來不敢接超過半小時的演講。後來透過良好的醫病和信任,患者配合醫囑持續服用口服藥物治療了三到四個月左右,除了症狀明顯改善,症狀復發率也降低了。甚至可以接一個小時的演講,患者十分感激,透過良好的疾病控制,也提升她在工作上的成就。蔡青陽醫師指出,生活壓力會造成疾病惡化,但疾病本身又會造成生活壓力!患者感受自己的疾病造成別人的困擾,壓力雪上加霜,這種反覆的惡性循環讓腸躁症難以緩解。因此衛教在腸躁症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透過衛教,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本質,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並配合醫囑規律服藥,通過醫患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男嬰高燒39.6度送急診…媽自責「1件事」害感染 醫揭嚴重後果:恐休克
高雄市一名3個月大的男嬰近日因發燒38.3度送急診,被醫師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導致,並建議住院治療。不過,男嬰母親認為孩子只是輕微發燒,堅持先回家觀察,不料隔天兒子高燒至39.6度,所幸經治療後已恢復健康。兒科醫師提醒,新生兒泌尿道感染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恐引發敗血症,甚至休克。收治個案的阮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楊岱璟表示,4個月內的新生兒一般比較不容易因生病發燒,若出現發燒情形,最常見的就是泌尿道感染,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尿量變少、尿尿發臭、食慾差及哭鬧等;而泌尿道感染只是通稱,實際上可能是膀胱發炎或腎臟發炎等。男童母親自責自己半夜太累、睡太沉,才沒能在小孩排便、尿尿後及時換尿布,導致發燒生病。楊岱璟解釋,換尿布並非導致泌尿道感染的主因,除了細菌可能由尿道進入體內,大便裡的細菌也可能經由泌尿道引發感染;有些新生兒泌尿道系統有缺陷,尿液從膀胱逆流到輸尿管,也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楊岱璟提醒,新生兒泌尿道感染若未及時治療,細菌也可能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甚至休克。嚴重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5到7天,同時透過腎臟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腎盂擴大現象,必要時安排輸尿管逆流攝影,以了解泌尿道發育狀況。不論是哪一階段療程,都要經過醫師評估,做最適當的處置,以確保嬰幼兒健康順利恢復。
確診後患糖尿病風險高 恐與新冠肺炎有關
高雄1名50多歲女子曾染新冠肺炎,過陣子後因飢餓難耐、吃東西仍無法止餓,前往阮綜合醫院急診,經急診醫師李念融檢查,發現女子當天血糖高到將近300mg/dL(正常值120mg/dL),因此推斷女子可能有新診斷的糖尿病。李念融表示,現已有研究顯示染疫新冠肺炎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因此民眾染疫後得多注意身體狀況。女子今年3月時出現飢餓感不止,怎麼吃都不會飽的症狀,飢餓難耐的她只能前往急診求助,並告知醫生日前才感染新冠肺炎,經李念融檢查,發現女子的血糖指數比正常值高了180mg/dL,研判是罹患糖尿病。李念融表示,未診斷及控制的糖尿病常有「3多」症狀,包含吃多、喝多、尿多。女子則是以吃多和難以緩解的飢餓感表現。而糖尿病人會有這症狀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的缺乏或抗性導致血液中的糖分無法飯後被細胞吸收和產生能量,而讓身體一直發出飢餓的訊號給大腦。李念融說明,由於女子先前感染過新冠肺炎,而現在已有研究提出新冠病毒感染及糖尿病的關聯性;發現經新冠病毒感染後而產生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加。因此,民眾須警惕雖新冠病毒感染有「流感化」的趨勢,但此感染不但會造成長新冠的後遺症,諸多慢性病,例如糖尿病的生成和加重風險也可能藉由這感染而大幅提高。李念融提醒,如民眾發現染疫後身體出現類似的症狀,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必要時依內科醫師指示服用糖尿病藥物控制血糖且定期追蹤,並諮詢合格營養師做好飲食調整。
婦血尿1年不就醫…狂喝感冒糖漿治療 醫搖頭:已第3期
高雄72歲邱施婦人因體重減輕,前往阮綜合醫院腸胃科就診,腸胃科發現婦人腎臟有嚴重的水腫,轉往泌尿科主任蔡秉儒門診。一開始婦人隱匿血尿症狀,在蔡秉儒不停追問下婦人才承認自己已血尿1年,都喝感冒糖漿緩解症狀,檢查發現,婦人的左邊腎臟與輸尿管交界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已是上泌尿道上皮癌第3期,經手術切除左邊腎臟及輸尿管後,婦人才緩解血尿症狀。邱施婦人已經停經20年,卻在某天發現自己下體開始會出血,但婦人並不覺得是血尿症狀,而且也不願就醫,只靠藥局販賣的感冒糖漿緩解症狀,一喝就是1年,但血尿症狀並未停止。直到婦人體重開始大幅減輕,婦人以為是腸胃問題,才前往阮綜合醫院腸胃科就診,沒想到腸胃科醫師發現婦人左邊腎臟有嚴重水腫情形,趕緊將婦人轉往尿科檢查,蔡秉儒經檢查發現,婦人左邊腎臟與輸尿管交界處有一顆約2公分大小的腫瘤,且切片結果為惡性腫瘤。由於上泌尿道上皮癌的症狀最為明顯的就是血尿,因此蔡秉儒詢問婦人有無血尿狀況,婦人因為害羞及病識感不足始終否認,但在蔡秉儒追問之下,婦人才承認自己已血尿1年。蔡秉儒利用手術切除婦人左邊腎臟及輸尿管,檢驗發現已經是上泌尿道上皮癌第3期,經手術切除後,婦人的血尿症狀也得以緩解。蔡秉儒說明,上泌尿道上皮癌初期症狀多為無痛性尿出血,但由於症狀輕微,經常會被人忽略,都認為是腎臟發炎或泌尿道發炎,直到切片檢查才會驚覺大事不妙,因此若民眾有出現尿出血症狀,務必前往就醫,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作祟,或是其他相關癌症症狀。
姊弟狂嗑吃到飽生蠔!2天後「敗血症、肝膿瘍」全急診 醫揭可能原因
台灣人超愛「吃到飽」,但隨處可見的吃到飽餐廳卻可能潛藏食安危機。過去就有對姊弟到飯店自助餐爽嗑生蠔,卻導致弟弟感染性敗血症、姊姊嚴重肝膿瘍,兩人住院治療後才脫離險境。據《自由時報》報導,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蕭偉成分享這起案例,指出這對姐弟當時吃了不少澳洲生蠔,卻疑似食材遭汙染,造成兩人2天後都急診,其中因感染性腸炎導致敗血症弟弟,住院10天後出院,但姊姊就沒那麼順利。姊姊因有糖尿病史、免疫功能不佳,出現發燒、肝悶痛症狀,檢查後確認是罹患肝膿瘍,經抗生素及膿液引流治療,住院近3周才出院。蕭偉成提醒,海鮮、生菜等未煮熟食物都可能遭感染,免疫較差或患有糖尿病者應避免食用。蕭偉成指出,身體好的人食用遭感染海鮮、生菜沙拉影響可能不大,但腸胃功能不佳、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較差者,可能出現敗血症、肝膿炎,或感染A肝病毒引發急性猛爆性肝炎。
6旬翁整理農地 慘遭龜殼花咬傷
66歲林姓男子在農地整理草時,不幸被龜殼花咬傷小拇指的屈小指短肌,當下傷口出現瘀血、腫脹並起水泡,前往阮綜合醫院急診。急診醫師李念融表示,遭到青竹絲及龜殼花咬傷,癱瘓症狀通常數小時內就會發生,如沒接受血清,可能會在6到30小時內死亡,因此患者應盡速至有提供血清施打的醫學中心處理。林男日前在左營區農地整理時,不幸被埋伏在草叢裡的龜殼花咬傷,龜殼花的毒性屬於出血性毒素,被咬傷後會出現局部瘀血,腫脹,水泡或血泡,立刻前往阮綜合醫院急診,不過因阮綜合醫院沒有血清,因此轉診至其他醫學中心就醫。李念融表示,毒蛇的毒素大致可分為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出血性包括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神經性包括雨傘節、眼鏡蛇等,傷口會有麻痺感,全身肌肉麻痹、複視、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口齒不清、流涎,嚴重時昏迷,對刺激無反應、呼吸淺快、呼吸衰竭;而混合性蛇類則有鎖鏈蛇,混合上述2種毒性。李念融說明,若民眾被毒蛇咬傷後,應評估現場環境安全並確認蛇種:若蛇還在現場,盡可能判斷並記錄是何種蛇類咬傷;若蛇不在現場,詢問傷患或目擊者蛇的種類及特徵。且千萬必須保持冷靜、避免情緒激動,避免增加血液循環以致毒素擴散;保持空腹,不要吃東西;患者的患肢須保持低於心臟。李念融特別強調,若不幸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要使用止血帶、冰敷或熱敷、或火烤傷口,也不要切開傷口及避免以口吸毒液;也切勿相信民俗療法,塗抹精油或草藥,最重要的動作是記錄好蛇種,盡早就醫。
三色豆登最討厭便當菜霸主 營養師曝價值:常吃可降低罹癌風險
被網友公認為最討厭出現的菜色由「三色豆」奪下冠軍,有網友質疑冷凍過後的三色豆會流失營養,阮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佳進表示,三色豆在急速冷凍的處理方式下,能成功把營養素與抗氧化素鎖住,營養並不會因此流失;且三色豆對人體黏膜、腸道與視力都有相當大幫助,還可降低罹癌風險。三色豆是由紅蘿蔔、青豆仁、玉米組成的食材,經常會在便當、自助餐的菜色中現身,但因三色豆的料理方式多為清炒,被網友批說「超沒誠意的一道菜」,更有網友下了「邪魔歪道」的頭銜。黃佳進表示,三色豆除了富含維生素及胡蘿蔔素的紅蘿蔔以外,其餘2項單品都是澱粉類,若能與白飯交替代換,在適量攝取的情況下更能達到營養均衡。黃佳進說明,三色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及葉黃素等營養,在急速冷凍的處理方式下,能夠成功地把營養素與抗氧化素鎖住,因此冷凍三色豆的營養價值並不會流失。黃佳進說,三色豆內的紅蘿蔔可保護黏膜健康、幫助減肥及降低心臟病風險,還能調解血糖和血壓;而青豆仁因富含膳食纖維及高生理價蛋白質,可以幫助腸道健康、補充蛋白質及有利尿的功能;玉米則能保護視力、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減少體內的自由基作用,降低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若民眾無法接受三色豆,黃佳進建議可以替換成補充有相同營養價值的3色蔬菜,例如甜椒類、玉米筍、毛豆、四季豆和黑豆,以上蔬菜都能避免攝取過多的澱粉,還能補充到與三色豆相同的營養素。
柴山獼猴驗出恙蟲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籲上山勿接觸、餵食
恙蟲病5月將進入高峰期,有6成致死率,柴山是全高雄染病密度最高區域,平均每年有10多名感染案例。學者今年研究發現,柴山獼猴身上已有恙蟲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疱疹B病毒、阿米巴原蟲,致死率相當高。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呼籲民眾,上山不要再餵食、接近、接觸獼猴,以免惹禍上身。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在部分休息區設有急救箱,提供含DEET成分的防蚊液供登山客免費使用,可降低恙蟲攀附率。(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柴山是恙蟲病高風險區,自管處統計近3年來,柴山每年恙蟲病感染病例約6至16件。恙蟲透過鼠類傳播,幼蟲平時停留在較低矮的植物末端,待人經過接觸時上身,吸取血液或組織液時將病毒注入人體,潛伏1至3周後患者才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叮咬處紅色焦痂等症狀。若不及時警覺就醫,致死率可達6成。衛福部疾管署的恙蟲病宣教資料。(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我穿長褲長袖還是被咬!」自管處志工邱信龍2020年7月上柴山,前往龍泉谷途中,被恙蟲鑽進褲管後叮咬左膝蓋窩,回家一周後出現感冒症狀,小便越來越黃,小診所開藥治療無效,拖著虛弱的身體前往大醫院才驗出恙蟲病,緊急投藥治療撿回一命。康復迄今快3年,被叮咬的紅點周圍皮膚仍呈現明顯黑斑。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昭宏強調,民眾在戶外盡量不要去觸碰植物,回家後可檢查身體有無不明紅點。若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或感染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驗血,透過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治癒。專家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眾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為。(圖/報系資料照)專門研究野生動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在2014年的監測研究就發現,恙蟲透過老鼠的傳播進入山林,不只傳給人還傳給獼猴,獼猴染病的症狀及死亡率均和人類差不多,一隻獼猴身上甚至可寄生10多隻恙蟲。陳貞志強調,今年新的監測計畫剛啟動,尚未進入夏季高峰期,就已監測到柴山的獼猴帶有恙蟲。恙蟲確實有機會透過獼猴傳給人類,但好在獼猴有理毛習慣,可大幅降低傳播機率。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網查詢。(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獼猴身上還有比恙蟲更可怕的病毒和寄生蟲!」陳貞志的研究更發現,獼猴身上還出現人畜共通、致命性更高的疱疹B病毒(導致腦炎)、阿米巴原蟲(導致痢疾),成年獼猴因生存空間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染病率更是百分之百。前年就發生一名大陸獸醫師處理獼猴樣本時,不慎感染疱疹B病毒,因腦炎死亡的案例,東南亞也處處可見相關案例。陳貞志表示,柴山遊客、獼猴密度均高,彼此活動空間高度重疊,民眾難免會接近、觸摸到獼猴曾經碰觸的植物或區域,遑論親密接觸帶來的超高染病風險。他慎重提醒,野生動物身上還有大量、未知的傳染病源,民眾千萬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再有餵食行為。為宣達獼猴保育、共存的正確觀念,自管處5月27日上午將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舉辦「當斯文猴遇上羊毛氈」手做趣味活動,採報名收費制,詳情可上國家自然公園全球資訊網網頁及臉書粉絲頁查詢